描寫冬天的散文大綱

冬天是寒冷的,也是讓我們思緒飄飛的季節,也能讓我們停留的季節。下面是有描寫冬天的散文,歡迎參閲。

描寫冬天的散文大綱
描寫冬天的散文範文1:並非哀冬

當樹上最後的一片葉子終於無可奈何落下,我終於意識到:冬天來了。

這世間無數的生命都艱難的熬過了那一個已過酷暑,不知又有多少生命可以熬過寒冬,一個?兩個?還是許多個?好吧,或許根本與我無關。

滿地的落葉,光禿的枝椏,凜冽的寒風,似乎都在向我們展示冬天的淫威。對了,還有學校大雄寶殿前那棵古樹上的鳥窩,如今,生命的跡象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一堆空空的草杆和幾根羽毛,孤單而高傲地面對冬天,虛妄地叫囂:“我代表生命!”我不知道那座同他所依附的古樹一起孤獨地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大雄寶殿是否能聽見他的話,只好在心裏替他説:“阿彌陀佛,但願輪迴如此。”轉身離開,突然想起我不信佛。

這天夜裏下了一場大雨,夾着一陣風和一陣雷。躺在牀上的我盯着夜色中的某一塊黑色,心裏突然想到:“冬雷震,夏雨雪,乃敢與君決!”如今,半條言論已發生,誰又與誰分開?但願分開的人可以幸福,沒分開的人要珍惜幸福,千萬,千萬。

第二天早上迎着寒冷去上早自習。城市還未甦醒,太陽還在賴被窩。我不敢説自己是黑暗中最早醒來的人,但至少是最早一批中的一員。

學校裏依然空空的,廣播,擴音器,一羣由生命體創造的非生命體。早晨生命銷聲的時侯,便由他們扮出生命的活躍假象,替生命向大自然軟弱地挑釁。

走到大雄寶殿前,驚訝地發現,那個空鳥巢已被昨夜的風雨催毀,散落了一地的雜草羽毛在枯枝敗葉上,甚是刺眼。我悲哀卻又幸災樂禍地想:“最終還是挺不過啊,算了吧!就這樣吧!”隨手撿起一根羽毛。

我卻突然發現這根羽毛竟然是温暖的。

剎那間,一聲淒厲的鳥叫在我頭上響起,我驚恐地抬頭四處尋找鳥跡卻無所獲。

大概是因為那個冬夜太黑太暗又太長的緣故吧!

後記:寫這篇文章時,自己一直很矛盾。不知道到底該表達一個什麼主題,卻又不得不去寫。寫完後發現,什麼主題都不是,卻又什麼都是。什麼都沒到位,卻又覺得不能再過了。矛盾之中自己還是很喜歡。

管他呢,我想。

我還年輕。

描寫冬天的散文範文2:北國之冬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四季在不斷的輪迴,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的自然景觀:萬紫千紅的春天;枝繁葉茂的夏天;黃葉紛飛的秋天;漫天飛絮的冬天。她們像大自然的四個女兒,清秀可人,為美麗的大自然增添一分神祕,一分誘惑。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冬天。

我出生在遙遠的北方地區—新疆,一到冬季來臨,那兒便成了風與雪的世界。

初冬時節,秋天的暖意還沒有逝去。幾片枯葉孤獨的掛在枝頭,隨着乾澀的風搖拽。鳥兒們也都飛走了,寂寥的空中只剩下烏鴉那惹人心煩的叫聲……一切都是那麼無聊,沒有生氣。不過,可別惱,看!下雪了,像無數個穿着六角形紗裙的小精靈,在空中跳着歡快的舞蹈;又像一隻只展翅紛飛的玉粉蝶,在冬日的上空飛揚;還像冬姑娘紗裙上那一顆顆滾圓滾圓的珍珠,一不小心跌落下來,成了人間的寶藏。

雪就這麼下了一夜。清晨,懷着激動的心情推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路是白的,樹是白的,房子是白的,連原本蔚藍的天也變成白色了……那燦爛的光輝照得人睜不開眼。那一塵不染的路上,不知是哪些早起的過路人留下了一串串腳印,雖然有些可惜,但也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到雪的美麗與純潔。雪後,便成了孩子們的天堂:堆雪人、打雪仗、坐雪橇……都玩的不亦樂乎,那一張張凍紅的臉上綻放出快樂的笑容。大人們坐在窗前,望着樹梢上那一串串毛茸茸的冰晶,也不由得微笑起來。是啊,雪—這個純潔的冬之精靈,不僅帶給了人們歡樂,還用她雪白的身軀帶走了這個世界的醜惡與骯髒,只留下純潔與美好。

與温柔的雪相比,風就顯得非常粗暴,他將猛烈的寒風吹向每一個角落:小動物們最害怕風了,它們很早就為自己找了一個温暖的小窩,在呼呼大睡中度過了嚴冬;植物們可就慘了,它們與生俱來的天性使它們不得不揮舞着枯瘦的枝幹與寒風搏鬥;連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人,也向猛烈的寒風低了頭。人們邁着匆匆的腳步走在大街上,頭深深的埋在厚厚的圍巾中,可寒風還是從縫隙中鑽了進來,刮在臉上像刀割般的疼。但當人們坐在火爐前,吃着熱氣騰騰的食物時,風就只有蜷縮在屋檐上了。

我愛春天的春草萋萋,也愛夏天的麥浪滾滾,更愛秋天的秋實累累,但我最愛冬天。愛她的大雪漫漫,愛她的寒風瑟瑟,更愛她那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我愛冬天,因為她孕育着一個春的希冀!一個生命的希冀!

描寫冬天的散文範文3:話説冬至

聽老人們常説,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九寒天的日記就開始了。可今天並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節.古老的節氣,遙遠的由來,卻是今天的好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俗話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天文學角度看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陽幾乎直射在南迴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着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所以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人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吃餃子,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麪餃”,人們還紛紛傳説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餃子了嗎?趕緊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過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