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教育在先”活動心得

教育援疆,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教育是爭奪下一代的靈魂工程”。省、市援疆指揮部“三個教育在先”活動通知下發後,xx市援疆支教團各網格組以“學習單”為載體,深入學習交流中央援疆工作會議精神、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等四個白皮書、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指揮部規章制度和援疆先進個人事蹟,每位援疆教師結合國家事、新疆事、支教事,談感想、説體會、寫心得,充滿了幹事創業的豪情、激情、熱情。

“三個教育在先”活動心得

根據組織安排,我除了任xx中x校長,還擔任xx支教團總領隊,帶領xx援疆教師,力爭通過一年半的時間,努力將每個孩子培育成維護民族團結和加強邊疆建設的“種子”。我們將努力做到:

一是精誠團結,互幫互助。團結互助、同舟共濟,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裏的文化基因。“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親”,本次學習促進了支教教師之間的瞭解,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建立了友誼。xx10個縣市(區)46位支教教師,一定會如同兄弟姐妹一樣,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共同建設團結和諧的美麗新疆。

二是牢記使命,傳承創新。治疆是國之大事、國之特事、國之難事。支教團將牢記援疆支教的使命,外樹xx教師的良好形象,內強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繼續推廣xx“傳幫帶六法”,創新“組團式”支教模式,為新疆培養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隊伍作貢獻。

三是忠於職守,教書育人。“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支教團全體教師一定服從組織安排,講政治,守紀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xx的先進教育觀念和科學方法帶到邊疆,幫助邊疆地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邊疆建功立業。

我們要常思來疆為什麼,始終不忘初心;常思來疆做什麼,努力擔當有為;常思離疆留什麼,務必善始善終,在教育援疆新徵程上展現新風貌、新作為。作為總領隊,我要正確認識支教工作中的三組關係。

一要處理好“大”與“小”的關係。支教團46位支教教師來自十個縣市區,是由一個個“小小家”組成的“小家”,我們懷着共同的夢想凝聚成一個“大家”,必須更加強調團結。同心山成玉,協力土成金,沒有團結,支教團的戰鬥力就會下降,甚至會失去戰鬥力。這就要求我一定要重視團結為先,一定要重視團結的方式和方法,團結不是“搞派系”,不是“立山頭”,而是立足援疆工作這個“大家”,既講政治、講紀律,又講人文、顧人情,既有嚴格要求,也有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小家”幹好“大家”的事業!

二要處理好“遠”和“近”的關係。支教團的工作,直觀顯現的成果,是學生成績的提高、社團活動的豐富,看得到,摸得着,“近在眼前”,觸手可及。師生關係的融洽、學生自覺的成長,是抽象隱性的成果,看不着,摸不到,處理不好,就會“遠在天邊”,可望不可及。習總書記反覆強調“立德樹人”,就是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目中有人”。支教團一定要有民族團結的自覺擔當,在教育教學中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宣傳愛國愛疆思想,從而引導學生從行動自律走向心靈自覺,實現自立自強。

三要處理好“多”與“少”的關係。支教團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經過組織考察、精心挑選的,政治上可靠,業務上過硬,成績上突出,都是立志在援疆事業中幹出一番業績的。但新疆有新疆的特點,支教團必須要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思想準備,絕不能眼高手低。有些骨幹會覺得工作量比別人多,就覺得自己擔子重了,心裏不平衡了;有些骨幹會覺得自己科研能力突出,就覺得自己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有些骨幹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就覺得交朋友比搞業務重要,而偏離方向了;更有骨幹覺得到新疆就是要走遍天山南北,遊覽大好河山,如果組織沒有安排就老不高興。這就要求各領隊關注日常,加強引導。只要我們“心中無我,事業有我”,我相信,當下的“少”,一定會成就今後的“多”!

習總書記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辯證的思維看待支教團工作,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發。我們相信: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支教團一定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重託,“有志而去,有為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