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老人院的記敍文:愛來家園我自己的家園

九月九日早上的七點四十五分,我們一行從上海海圈集團旗下的愛來家園公司安波路出發,向設在江蘇崑山陽澄湖畔的愛來家園進行為期一天的實地考察。

參觀老人院的記敍文:愛來家園我自己的家園

一路上,四十幾位與我同齡和比我稍大的叔叔阿姨們,歡聲笑語,大家在領隊徐總的帶領下,唱起了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老歌《東方紅》和我們那個年代人人都會唱上幾句的現代京劇,因這一天正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離開我們四十一週年的忌日,我們緬懷偉人,是對他老人家最好的紀念。這其中有一位阿姨唱起了紅燈記裏面李奶奶痛説革命家史的選段,她聲情並茂,鏗鏘有力,博得了大家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隨行的工作人員小劉還為我們唱起了現代的流行歌曲,雖然我們都還沒聽懂這裏面的歌詞是什麼意思,但還是被她那優美的韻律節奏所打動和感染。接下來就有帥小夥熊哲為大家講了一個笑話段子,大家聽了笑得前仰後翻,整個車廂裏其樂融融。就這樣我們一路歡歌一路行,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蘇州的水天佛國、千年古剎的重元寺,她就在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裏。她遠離城市的喧囂,只有湖光山色環繞,四周水面上荷花的花瓣已經開始凋零,只留下了亭亭玉立的荷葉和蓮蓬在湖面中搖曳。一眼望去,陽澄湖煙波浩渺,遠遠的似有薄薄的水蒸氣像輕紗一樣向上升騰、升騰。由於那天天氣不是很好,天氣預報説是多雲到陰,對於在高温中煎熬的我們到是感到意外和別一樣的涼爽。重元寺是一座佛、法、僧三寶具足的佛教道場,寺院中的觀音像高33米,我們似乎要抬頭仰視才能看清她的尊容 。她那慈祥的面容對每一位到此地的來者都款款而笑,含而不露。那天我們正趕上重元寺在她大殿的正前門的廣場上舉行放生儀式,眾多的信男善女們人手一本在念念有詞,跟着錄音盤帶裏播放的佛教音樂在歌唱。那上百箱的活泥鰍就等待着他們一個個地去放生,重歸大自然的環抱。

我們沒等放生活動的結束就離開了這裏,驅車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我們的愛來家園。愛來家園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水質清澈、特產鮮美大閘蟹的陽澄湖畔。這個養老基地位於崑山西郊 ,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總建築有一萬零六百平方米。她分為愛來門診部(含健康體檢中心)、愛來健康管理、愛來頤養院、愛來護理站、餐飲娛樂五大區域。她共有五個樓層,85個房間。開放牀位200張,內設三人房、雙人房和夫妻房、特殊老人單人房。樓內設有來客電梯,無障礙通道,扶手助力拉桿,衞生間,淋浴房,均配冷暖設施,每個房間還均配有空調,電視網絡端口,衣櫃桌椅等生活設施。只要你拉行李箱就可入住,包你住得滿意、放心、舒心、開心。當然,也只有當你親臨其境才能使你領略到像到家了的温馨。

為了豐富我們入住老年人的業餘生活,這裏除了配有枱球室、乒乓球室、書畫室等文體娛樂設施外,內還設有高爾夫球場和其他院區活動場地。愛來門診部裏配有高端的醫療設備、專業的理療團隊,提供全面的養生養老服務。我們前後參觀了這裏的一大一小的兩個房間,大房間裏有一張雙人牀及兩把椅子,外面有一小客廳,這客廳裏擺放了一張三人沙發和21寸的彩色電視機,如果是一對年齡不算太大的夫妻,居住在這裏不比住賓館差!。另外我們又繼續參觀了另一間房間,這房間要比剛才參觀過的要小一點,就是一間房間,但裏面有兩張單人牀,對於分牀而睡的一對老夫妻來講的話,那將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但不管怎麼樣,你都可以任意地選擇,或大一點 ,亦或小一點的,看下來大多數人都願意選擇後一種的模式 ,包括我,因這裏本身就有活動大廳,有閲覽室,K拉O房,也可打乒乓,走象棋,搓麻將,甚至還可以彈古箏。如有人來訪,可到大廳裏去,也可到小接待室去。吃飯的話可到餐廳裏去,挑選你喜歡的。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可以的話,據説還可開小灶,不過費用可能比一般的要高一點的。

隨後我們又去觀看了一間有人入住的房間,這是一位老伯,我問他高壽多少,他説已是耄耋之年九十高齡了,是從江蘇的江陰過來的,老伴已在幾年前就去世了,現在就他一人在這裏居住,居室很寬敞,一個人住一間很自由,如有什麼事,可以按安裝在牀頭邊上的按鈕,那些在這裏的工作人員馬上就會過來的。就在聽這位老伯給我們講述的過程中,又有一位與我們年齡不相上下的大叔,手拉着一行李箱走進了這裏,他説是到這裏來度假的,小住一個月以後再換一個地方去居住。他説他已經在好幾處輪換過了,現在到這裏來居住,就是等陽澄湖的大閘蟹上市的,等這裏過一段時間再往南方的基地去,總之,想到那就到那,‘’隨心所欲‘’再確當不過的了。

然後我們又去觀看了這裏的活動場所,面積有百來平方米,又實地看了這裏的醫護室及K拉O房、閲覽室、小會客室。參觀完畢後,中午我們就在這裏用餐,雖沒有酒店裏的那麼豐盛,但也讓我們吃得很滿意的。

用餐完畢,我們稍在這裏的大廳裏休息以後,便又驅車去了崑山的千燈鎮,她是顧炎武的故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出於他之口。同時也是崑曲的發源地,舊的戲台還在。這裏除了那沿着小河旁的長廊是新建的外,幾乎沒有進行什麼改造,小街中間的石板路,那小店裏的排門板,以及其它四周圍的民居民房幾乎都還保持着原來的黛瓦粉牆,小橋流水。那民房本來就是沿着河邊而建造的,在它的後門有開了門就可沿着那一級一級走下去取水的水橋,洗衣洗菜,淘米煮飯,極為方便,可能現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來水了,這水橋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不過還可以踩着它,拾級而下到河裏去洗一下拖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