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對策大綱

李 晨 峯

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對策大綱

修水縣人民政府

[內容概要] 與發達地區相比,貧困地區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困難更多、問題更深,主要表現在基礎薄、融資難和人才少三個方面。本文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轉變觀念、夯實基礎、培育人才和激活資本的投入4條對策,為如何抓住民營經濟這個關鍵,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貧困地區縣域經濟實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 民營經濟 縣域經濟

近年來,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但在貧困地區,民營經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發展不快,制約着縣域經濟的壯大。實現縣域經濟大跨步前進,就必須找出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對策。

一、現狀和問題

十六大召開後,民營經濟迎來了又一個新的發展機遇,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發展較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近年來,修水縣以優化環境為突破口,拓寬民營經濟領域,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健康、協調的發展。至2004年8月,修水縣民營經濟註冊資金達到73061萬元,民營企業為370户,1—8月份上交税金8532萬元,對財政貢獻率達到57.6%。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已逐漸扮演“主角”。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貧困地區縣域民營經濟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困難更多,問題更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薄。貧困縣域民營經濟的發展基礎較薄,一是起步水平不高。貧困地區民營經濟總量小、企業數量少,民營企業還剛剛由個體、小工廠、小貿易商行等轉變過來,企業規模不大,初始積累不足;二是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差。貧困地區一般的民營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技術開發能力差。有的民營企業片面追求目標短期化,不惜造假,採取不正當手段進行競爭,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造成了企業信譽的下降;三是政府服務不到位。有些地方在觀念上還存在偏差,認識存在距離,不願放開,不敢放手、放膽發展民營經濟。在行政審批、市場準入方面放寬不夠,個別部門對民營經濟還是另眼相看,檢查過多。部門和單位還存在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狀”。在信息的提供、政策的宣傳上往往也要慢上半拍。

2、融資難。資金籌措難已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一方面社會上有大量的閒散資金存放於銀行無法利用,另一方面企業因資金短缺而不得不放棄一些好的項目、好的產品。其一是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狹窄。民營經濟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體,金融機構往往注重內部監控,防範金融風險,不敢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由於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銀根緊縮,銀行可放能力減弱。商業銀行實行的集約式管理,收縮了縣級金融機構及其相關業務,使原本資金就不足的縣域企業飽受更加嚴重的“失血”之痛;其二是民營企業間接融資難。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為儘量避免資本市場風險,保護資本市場的穩健運營,向社會公開發行證券市場的多為國有企業,民營和中小企業上市困難重重;其三是不正常的融資加大了民營企業的風險。有的民營企業靠供應商、代表商為其融資,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體,資金成本高,風險大,同時存在法律上的障礙。

3、人才少。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又是科技中的第一要素,人才缺乏成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硬傷”。貧困地區的縣域中,本地一般沒有高等學院、高職學院。在本地考取高校的畢業生大部分選擇到外地發展,回到本地特別是回到本地企業的極少。高中畢業生、有專門技術的技工,因沿海地區工資高,工作環境好而在外打工。人才外流多,本地企業可選擇範圍少。貧困地區的民營企業中出現了“技術人才少,營銷人才少,管理人才少”的“三少”現象。勞動力市場不健全,勞動力流轉無序,有些外出務工人員無法找到工作,但同時又存在貧困地區的民營企業又無工可招的現象。

二、措施和對策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越是經濟發展好的地方,民營經濟發展就較快,越是經濟發展慢的地方,民營經濟發展就較慢。貧困地區縣域民營經濟的主要差距在民營經濟上,但同時,它的壯大潛力和發展希望也在民營經濟。如何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結合實際實施可行的措施,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1、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十六大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在貧困地區的縣域,一般都沒有國家大型項目的投入,國有企業少,經濟缺乏支撐點,隨着近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退民進”步伐的加快,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正逐步被弱化,為之相反的是,民營經濟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縣域經濟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在全國範圍內必須毫不動搖籃地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但在貧困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縣域,可以進一步解放思想,在觀念上進行重大轉變,明確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確立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解除發展民營經濟的思想桎梏和觀念的束縛。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平等的創業和發展機遇,取消對民營企業發展限制性、歧視性的規定,直至在有些領域可以向民營企業傾斜。要放寬市場準入,降低民間投資的產業門檻,凡法律沒有明令禁止,都允許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凡允許外商經營的,都向民營企業開放。引導羣眾把創造財富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

2、夯實基礎,着力打造創業平台。一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政府不要再插手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去主要是要搞好發展規劃,抓好宏觀調控,重點在搞好服務,營造為商、親商、護商、安商的政務環境,提高政府和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依法行政水平和辦事行為的規範程度。二是要加強改善基礎設施。硬環境的完善與否與企業的營銷成本、製造成本有着密切的聯繫,貧困地區地區的劣勢在交通上表現更為明顯。修水縣只有一條等級公路出境,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產品的成本。2005年即將開工建設的蒙深高速公路將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為修水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帶來新的機遇。目前,修水正在加大原有省道、鄉村公路的改造力度,大力開發小水電,加快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建設,為客商走進來、企業立住足、產品輸出去鋪平道路;三是要建好工業園區。工業園區是實施大開放的主戰場,是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載體,是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平台。無工不富,無工不強。貧困地區縣域經濟差距在民營經濟,軟肋在工業。發展工業,加快工業化進程,重點培育大型民營工業企業是貧困縣域的核心發展戰略。修水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整體規劃、科學佈局、滾運開發、分步建設”的原則,加大了寧州工業園的建設力度,不斷增強工業園區產業緊聚能力、就業吸納能力、環境承載能力。至目前為止,入園企業有48家,全部為民營企業,寧州工業園成為修水民營企業家表演的大舞台,以寧州工業園為基礎,充分發揮縣域內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着力構築“修武(公路)特色工業帶”。同時,修水着力做大做強私營經濟城,為民營經濟發展打造新型平台。四是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協調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在貧困地區的縣域,尤其要注意這點。重視規劃,搞好規劃,用規劃來指導發展。把生態的保護放在第一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正如省委孟書記所説:“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不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的發展,不走先破壞、再治理之路,不做貽害子孫、影響持續發展的事。

3、培育人才,增強民企內在動力。人的要素是第一要素,沒有人才,企業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一是實施科技興縣、人才興縣的戰略。搞好教育發展規劃和職業技術人員培訓規劃,針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需要,着重加強基礎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在修水來講,要以職高為中心,科技局、勞動就業局、教育局等機關部門相互配合,建立系統的勞動力培訓體系,為民營企業輸送合格的勞技人員。二是要實施“迴歸工程”,吸引我縣有資金、會管理、懂技術的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在曉之以情的同時也要曉之以利,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三是要重點培育企業家。企業家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每一個成功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背後都站着一位富有開拓精神的企業家。在貧困地區的縣域,企業家對帶動民營企業和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我縣去年組織了龍騰公司總經理盧作貴到日本考察學習,今年又將組織鼎立集團董事長樊孝早到日本考察學習,上半年舉辦了兩期廠長(經理)培訓班,培訓人數70人。對民營企業家,在政治上要認同,給予一定的政治待遇,讓其得到社會的尊重;在政策上要扶持,保障其經濟利益,讓民營企業家為地區經濟的發展更好地貢獻力量。

4、激活資本,引導民間加大投入。民間具有着巨大的投資潛力,統計顯示,2002年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8.7萬億元,比2001年增加1.35萬億元,城鄉居民實際持有金融資產總量達9.8萬億元以上。2003年,修水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42615萬元,比2002年增長5.86%。這些以存款方式彙集於金融機構貨幣資金,可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機制有效地轉化為資本投資資金。城鄉居民的貨幣資金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本身就是民營資本和民營經濟增長的過程。一是建立以民營企業、中介機構為主體,以信用登記、信用徵用、信用評估、信用發佈為主要內容的信用管理體制。加強對民營企業的資信調查評估,進行事前風險防範;二是要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各類金融機構在貸款政策、貸款利率上要將民營企業與其他企業同等對待,在條件審查、辦理程序上要更加靈活便利,努力開展票據融資業務,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要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擴大貸款範圍和規模;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要在財政預算內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鼓勵多種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吸納民間資金組建商業擔保機構。修水縣按照“政府啟動、民間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分別於2003年11月至2004年9月份成立了修水縣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和修水縣贛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由政府出資700萬元註冊成立,目前已開展了15筆擔保業務。贛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由財政注資300萬元啟動,由民營企業贛寧實業公司350萬元控股,另外吸納了幾家民企資金400萬元,合計資本1050萬元註冊成立,今年選擇20户以上優勢民營企業開展擔保業務,擔保額度預計可達1個億以上,將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提供又一新的寬廣途徑。另外,縣財政每年提取當年新增税收的2%,建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基金;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引資是貧困地區縣域解決投入不足的不二法門,民營經濟壯大的過程實質上也是招商引資工作成績不斷取得的過程。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招商引資工作,一個縣招商引資的好壞,已經成為決定經濟發展的關鍵。政府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一方面要注重發展環境的不斷完善,另一方面要注重優惠政策的完善和堅持,制定好配套政策,進一步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縣域經濟:珠三角與長三角的差距體現》 劉潘平

《解讀縣域經濟排行榜》 《東南早報》2003年11月3日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馮興吾 芮加清 楊仕田

《民營在中國》 黃文夫

作者:李晨峯,1954年出生,大學學歷,歷任中共修水縣委常委、修水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縣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