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感人事例

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感人的真實事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抗日戰爭感人事例,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啟發。

抗日戰爭感人事例
抗日戰爭感人事例篇1

張自忠 英烈千秋的中國陸軍戰神

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峯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實際已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占山奮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復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戰。

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峯口大捷。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峯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勛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張自忠將軍山東臨清人,生於一八九一年,喜峯口一役後,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簽字,先後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想拉攏張自忠,七七事變後,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與敵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軍前來增援。後來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張自忠眼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脱險。他騎自行車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轉赴濟南。張自忠到了青島,再改乘火車去濟南。一路上,他身陷險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為從北平淪陷起,全國輿論集中火力攻擊他,認為他是華北頭號漢奸,報紙上都稱他為“張逆自忠”。

張自忠後來抵達南京,獲中央還以清白。蔣委員長接見他時,説:“等你身體康復,我命令你重回部隊,讓你再有機會報效國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張自忠深受感動。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面進攻臨沂,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轉眼間將敵軍精鋭部隊擊退,日軍倉惶後撤時,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説他是漢奸了。當時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兩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

次年五月,日軍又集結重兵再犯襄樊。張自忠指揮部隊渡河迎戰,當時敵眾我寡,但張自忠不顧一切冒險出擊,立下遺囑後即揮軍渡河,雙方無論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懸殊,但他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奮勇進攻。兩軍晝夜激戰九天,敵人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部隊何以這樣難打。後來知道我方的領軍是張自忠,立即增援反撲,誓要追剿張自忠以復前仇。

最後張自忠率部被圍於南瓜店的十里長山,敵人以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張自忠衞士傷亡殆盡,自己身中六彈,屢次爬起衝殺,左右部屬請他突圍逃生,張自忠堅持不允,到了彌留時向左右衞士説道:“我今天戰死,自問對國家對領袖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一代陸軍戰神終於戰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張自忠的英雄氣魄,在他戰死後,把遺體裝殮好埋葬起來,墳上還插着木牌,上面寫着:“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遺體下葬時,日本官兵集合起來向張自忠行致敬禮。不久,中國援軍趕到,重新開棺以上將禮服重殮。

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委員長特親臨迎靈致祭,並手書“英烈千秋”挽匾,以資褒獎。

抗日戰爭感人事例篇2

薩師俊 中山艦長與艦偕亡血染長江

中日海軍敵強我弱戰力懸殊,長江決戰中多艘中國軍艦採取自沈淺江方式阻敵前進,極其悲壯;中山艦長不圖偷生,力戰不退抱艦長埋江底。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首都南京陷落,日軍恃其裝備精良、兵種齊全、閃電戰術的優勢,企圖以長驅之勢,直取長江中游,次年即爆發武漢保衞戰。

當時日本海軍總噸位120萬噸,中國海軍總噸位不到6萬噸,中日海軍實力之比為1:20。國民政府根據中日實力對比狀況,決定中國海軍不與日艦在外海作戰,海軍主要戰略任務為防守內河。

薩師俊出生於福州望族,年少時期即捨棄優裕的生活,寧赴國難,考入煙台海軍學校,畢業後加入海軍實習任初級軍官。薩師俊治軍恩威並用,加上修長的個子、良好的風度氣質,深得部下擁戴和長官賞識,加上他海軍知識豐富、技術精湛,先後歷任公勝、青天、順勢、威勝等艦艦長。

一九三五年時年四十歲的薩師俊調任中山艦艦長,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國父孫中山蒙難時曾登上此艦脱險,具有光榮的歷史。中日開戰後,中國海軍艦隻上的主炮都卸到岸上的要塞和炮台上,中山艦也是如此,主炮已上了岸,只剩下艦首艦尾各高射炮一門,另有機關炮二門。這些殘缺的裝備本已老化,殺傷能力很有限,難以出海應戰,活動受到限制,因此,艦上官兵常激憤放言“為什麼不讓我們駛出吳淞口,找日本鬼子拼一拼,縱使不敵也光榮戰死,轟轟烈烈總勝於在封鎖線上捱炸。”

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日軍迫近武漢,國民政府遷往陪都重慶,海軍總司令部命令薩師俊率中山艦擔負運輸任務。由於實力懸殊,中國軍艦無法與日本海軍進行正面作戰,大多是在日機的攻擊下被動應戰,薩師俊也很清楚,中山艦在這樣的形勢下作戰,人艦都很難倖免於難,因此,他也作好了與艦共存亡的準備。

十月二十四日,中山艦停泊於距武漢二十六公里之金口,清晨就已出現一架日機在中山艦上空盤旋偵察,中午時九架日機分作兩個小分隊,呼嘯着飛抵中山艦上空,但只高飛盤旋了五分鐘,又一溜煙地飛去。中山艦官兵預感到一場惡戰的來臨,薩師俊隨即進行了作戰佈署。

不可避免的戰鬥來臨了。下午三點,六架敵機飛臨中山艦上空,隨即變為一字魚貫式,呈轟炸隊形,輪番在較高空域對中山山艦水平飛行,投彈轟炸,長江上升起了一個個的水柱,浪花四濺。薩師俊在駕駛台指揮作戰,艦上火炮一齊動作,向敵機反擊,中山艦為躲避轟炸,在浪波、水柱間穿行,進退周旋。

敵機久攻不果,乃改變戰術,開始輪環急速俯衝,低空投擲炸彈。此時艦首高射炮和機關炮,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日機趁機從艦首前方空隙處,急速俯衝投彈,第一顆炸彈落於艦尾左舷水下爆炸,致船殼破裂進水,緊接第二、三、四、五顆炸彈命中艦體,進水急劇,軍艦動力操縱已失靈,艦體開始左傾,日機此刻更無顧忌地來回俯衝,向中山艦瘋狂地投彈掃射。

第五顆命中艦首駕駛台的炸彈,給艦上指揮系統破壞極大,人員傷亡也十分慘重,官兵血肉橫飛,死傷枕藉,血淋淋的肉塊和斷肢在艙內飛濺,薩艦長右腿被炸斷,左腿遭巨創,左臂亦受重傷,全身血肉模糊,但他仍忍着巨痛,奮不顧身地敦囑官兵努力殺敵。副艦長迅速補位,並要求艦長撤離,薩師俊執意不肯離艦,卻要受傷官兵儘快離艦,他本人誓與艦共存亡。

當官兵發現艦長血流不止,準備以舢舨將他載往岸上搶救,薩師俊説:“各人儘可離艦就醫,唯我身任艦長,職資所在,應與艦共存亡,絕不離此一步。”

下午四時三十分,艦體逐漸向左傾斜至40度,隨即轟然一聲巨響,水柱沖天,一代英雄名艦……中山艦,終因負傷過重,長埋江底。

中山艦沉沒後的第二天,日軍佔領漢口,武昌、漢陽均相繼淪陷。然而,中山艦孤軍迎敵,薩師俊等官兵殉難於金口水域,表現出中國海軍忠勇不屈的軍風,永遠在史頁上熠熠生輝。

抗日戰爭感人事例篇3

黃八妹 帶領抗日遊擊隊的雙槍女英豪

有“雙槍黃八妹”雅號的她,在江浙一帶組成抗日遊擊隊,多番重創日本部隊及擊沉敵艇,日軍雖千方百計但始終無法將這各響噹噹的傳奇女子打敗。

黃八妹原名黃翠雲,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於江蘇金山縣黃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稱“八妹”。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兒,從小就得父母兄長的寵愛,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學,父親後因生計而從事私鹽買賣。

金山與平湖是沿海縣份,盛產魚鹽,該處也是江湖好漢出沒之區,所以販運私鹽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領,黃八妹為應付生活環境練得一手好槍法。有一次,遭另一幫私鹽販子搶航道,黃八妹被迫火拼,在寡眾懸殊下,幸賴她一輪左右兼施的快槍才反敗為勝。“雙槍黃八妹”的雅號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帶成為響噹噹的人物。

日軍於一九三七年底席捲江浙邊境一帶,黃八妹的家鄉亦告淪陷。那時,黃八妹在地方上經已頗具勢力,眼見日軍及漢奸在家鄉姦淫擄掠,胡作非為,激於愛國義憤,隨即帶了一部分人槍下鄉打游擊戰。後來,她羅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衞武裝分子,實力逐漸強大,並藉着她的幫會關係,得到部分武器供應和掩護,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經常襲擊下鄉來騷擾的小股日軍,常有斬獲,使盤踞浦南海北一帶的日軍深感頭痛,於是屢次下鄉對她發動“清剿”。

這時黃八妹已於謝友勝結婚,並接受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義救國軍的正式番號。他們夫婦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頭腦靈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帶部隊打游擊的方法。在地方基層方面,謝友勝廣收門徒,黃八妹廣收乾女兒,部屬中大部分都是他們的門生子女,此時的“黃八妹”三個字,老百姓視為傳奇女英雄,日本人卻對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黃八妹部隊在平湖乍浦海口擊沉一艘日本炮艦,日軍大舉“掃蕩”謝友勝的家鄉渡船橋,把他們的長子謝其昌和老少村民數百人(大多為黃謝兩家親友)逮捕,要脅黃八妹謝友勝投降。日軍派人往返談判,結果黃八妹拒絕投降,只答應如果日軍釋放全村人質,她的部隊不再襲擊當地日軍。

然而,不顧人道和信譽的日本獸軍,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質在渡船橋村頭機槍屠殺清光,噩耗傳到山區基地,黃八妹痛心欲絕,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對日軍的切齒痛恨。於是,指揮部隊對日軍各地據點大舉進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區日軍四十八個鄉鎮據點,攻克了三十六個,並在友軍的支援下,攻進海北重鎮乍浦。

不久,她的部隊又因搶救國軍飛行員程百祥,得到上級嘉獎,委任為江浙護航縱隊司令,以配合日漸接近的盟軍反攻行動,日本軍閥自此更視黃八妹為心腹大患,三番兩次調動大軍對她進行“圍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戰役中,日軍沒有出動戰車重炮,只派遣兩百多名騎兵包抄突襲,等到黃八妹的警戒線發現情況不對時,已來不及向她通報。黃八妹於危急關頭機警地越牆逃出,跳進一條傍村的河中。她遊得精疲力盡,幾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採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過日軍搜查而脱險逃生。

日軍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終獲最後勝利。黃八妹的“護航縱隊”番號結束了,部隊改編為平湖縣保安總隊。黃八妹則以地方士紳身分被選為平湖縣參議員,參加地方復興重建工作。由於她自己未受教育,深知失學的痛苦,於是,出資在地方創辦了兩所國小,造福家鄉。

戰後,黃八妹因經營業務仍往來於平湖、乍浦、金山之間,常在激戰過的地方憑弔,不時探望她的戰時袍澤和陣亡將士遺屬,加以慰問和救濟,尤其是對救過她的李老太太,更以“乾孃”名義侍奉,足見黃八妹義膽仁心,忠孝兩全,是游擊隊伍中的巾幗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