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愛的美文欣賞:父愛無言

本站:父愛無言,父愛不需要什麼太多的言語去讚頌,父親就應該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在孩子們的面前做好自己的榜樣,父親就像是葉子就像是根,不起眼卻是那麼的重要,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父愛無言》。

感恩父愛的美文欣賞:父愛無言

當了十八年的父親,還真的從未認真思考過有關“父親”和“父愛”的話題,孤陋寡聞的我甚至不知父親節確切為哪天——在節日多如牛毛的今天,我所知道的節日依然基本沒超過國定的和民俗的範圍——因此當有人告訴我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時,還真的讓我悄然生出關於父親節以及“父愛”的種種思緒來……

在我一貫的思維中,節日除了是有關政治的與文化的約定外,其餘大多為弱勢羣體所設,如兒童節、婦女節之類。男人是沒有單獨的節日的,男人無需特意去為他設節日。父親是男人,因而父親也無需有節日——儘管當今的中國男人和父親早已趨於“弱勢”之列——父親需要的是一種堅毅、深沉、忍讓、寬容、仁慈、榮辱不驚的襟懷。他不會計較於某種禮節,也不會去在乎孩子對他的態度。因此在“父親節”這個舶來品開始悄然拉動我國節日經濟時,便碰到了一個尷尬:在歐美,領帶和雪茄煙是父親節的禮品。那麼,在我國,假如沒有商家的瞎攙和,假如父親不嗜煙酒,又有多少人能為父親買到非常合適的禮物?有無節日,有無禮物,以及有無感恩,對於父親來説實在是不重要的,不重要到你幾乎想不起來父親需要什麼。

説到父愛,腦海中首先映入的便是朱自清的《背影》中所描述的父親艱難地爬上月台的那幕情景,耳際則會想起《北國之春》中“家兄酷似老父親,一對沉默寡言人”的歌詞,這似乎也就是我父親的寫照。我父母在鄉村教了一輩子書。小時候,我們弟兄四人每到星期六的傍晚,就會走上屋後父母回家必經的小橋,盼望着從父親肩上挑着的籃子裏找到哪怕是幾隻山薯或者是幾根丁香蘿蔔,到了星期天的傍晚,則會在小橋上目送着父親挑着一肩的生活,和母親一起走向十里外的鄉村國小,直到他們消失在暮色中。在短暫的相聚中,沒有太多的叮嚀,更沒有嚴厲的呵斥。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父愛猶如那條小河,默默地流淌着,滋養着我們,讓我們漸漸地長大……而今父親已是垂暮之年,因腿腳不便而足不出户,而我則因工作繁忙而常常無暇去看望父母。有時去了,母親總是告訴我父親不讓她打電話叫我去,説我忙着,有空自然會去的。而父親則數語寥寥,跟我聊的大多是國內外時事和現今的教育問題。還常常把他平日裏整理好的一些報紙給我,為我提供工作可能需要的一些信息資料。眷眷之心,盡在不言之中。

儘管我的性格並不像父親那麼內斂,但我自己知道,在許多方面,我是深受他的影響的。我對兒子的態度幾乎少有“家長作風”,對其生活和學業,也大多采用“放牧”的方式,任其順性而長,少加“規範”,更不會逼迫他毫無興致地去學這學那。但有機會,帶他離開鋼筋水泥堆砌成的城市,去看看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倒是心甘情願。現在兒子住校讀高中,回家一次總是來去匆匆,能為他做的事最要緊的是替他買好他愛看的《體壇週報》和《足球報》。因此也時有人質疑我的為父之道,認為我是太無為而治,過於順其自然了。我則我行我素,相信父親的教育在於自身的影響,和與兒子朋友般的交流,而不在於用話語和行動去管束兒子。但久而久之,自己有時也不免懷疑了起來。近日看央視節目,主持人採訪鋼琴家傅聰,談及被稱為教子經典的《傅雷家書》,傅聰實話相告,《傅雷家書》的精彩之處在於父親和他談人生、談哲學、談藝術那些部分。至於其中那些絮絮叨叨的教子之經,70餘歲的傅聰老人居然坦誠地表示出大不以為然。當記者問及傅聰的教子之道,他爽爽快快地回答:“順其自然,他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看了這檔節目,心裏釋然了——父愛無言,言多了則不似父愛!聯想到繁花似錦的五月初的母親節和枝繁葉茂的六月中的父親節,是否也有“花”與“葉”的區別?父愛如葉,父愛無言!

公眾號:原創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