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總有一種力量,讓你心跳加速、歡呼雀躍。總有一種力量,讓你精神振奮、拼搏吶喊。總有一種力量,讓你驕傲昂首、淚流滿面。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在十億中國觀眾的矚目下,中國女排3比1擊敗塞爾維亞,十二年之後再回世界之巔,拿下奧運會金牌!這一刻,無數人在電視機前動容落淚。

面對強隊,敢於亮劍、殺出一條血路拼個你死我活。當實力不如對手時,絕處逢生、眾志成城。這就是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世界三大球中永不言棄的中國力量!

女排精神是什麼?老女排説,是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如今主帥郎平帶領新一代女排姑娘,又做了新的解讀: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從1981年到2019年,從五連冠到沉寂2019年再拿奧運會冠軍。幾代女排人抵抗住了時光的沖刷,超越過了歲月的冷寂,終再昂立於逆境險灘。從小組賽在“死亡之組”艱險出線,到逆轉巴西、復仇荷蘭、最終擊潰塞爾維亞,這一年的女排,讓我們恍惚間回到了八十年代那段崢嶸歲月。

那時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一種精神支撐,女排的崛起,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缺。在那些年裏,曾經多少人擠在十幾寸的黑白電視機面前,就如這個決賽的早晨,看着一記記重扣歡呼雀躍、感動不已。1981-1986,五連冠創造了無可替代的“女排精神“,化作了一個時代印記,刻進了一代人的人生裏。

之後的30年來,女排有過輝煌,經歷過浮沉,但始終如一、永不褪色的,依然是當年的女排精神!中國乒乓球隊稱霸乒壇很多年,成績遠比女排出色,但是人們更懷念還是女排。中國女排從來沒有過“統治地位”,幾乎每一次奪冠,都靠艱難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難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或許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實質。

“永遠不放棄,追求每一分”,兵發里約前,她們未曾説過什麼奪冠的豪言壯語,卻咬緊牙關,一分一分地在這個奧運收官的日子裏,給了全國人民一個巨大的驚喜。

xx曾經説:“‘三大球’要搞上去,這是一個體育強國的標誌。”中國女排不負眾望,總能在逆境中迎難而上,在關鍵時刻屹立不倒。

現如今,中國觀眾已經普遍能夠以平和看待成績的心態來看待比賽。這個夏天我們看到了運動員和段子手們共同為我們奉獻了一屆不唯“金牌論”的奧運會,這是很大的進步,或許讓年輕人更享受體育比賽,但卻讓年長的國人難免覺得無味,失去了競技體育的激情。想來,如果中國在里約最大的收穫只是傅園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凱的浪漫求婚,那將是一種殘缺。還好,我們還有郎平和中國女排。

郎平説,女排精神不是贏球就有,輸球就沒有,我們的隊員訓練非常刻苦,不能單談女排精神,還要看努力的過程,也可能非常努力,還不贏球,那我們也有女排精神。這塊來之不易的金牌就像是在告訴我們:“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

感謝郎平,感謝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即將結束的時候,不僅為國爭光,更將國人的激情重新拉回了曾經的鐵血年代。即使過去了三十多年,今天的我們在建設體育強國、實現中國夢的路上,女排依然是我們的精神良藥。

央視:是時候再論論“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了

在此前的女排半決賽中國對陣荷蘭的直播中,收視份額也達到了驚人的50%。這個數據意味着,當時有一半的電視觀眾都在收看該場比賽的現場直播。

這些數字都説明,中國女排在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為什麼大家這麼關注女排?“女排精神”為何如此令人激動?

央視評論

女排爭冠一役,適逢假日,舉國觀賽,舉國歡騰。必須先狠狠地誇讚一下“女排精神”——拼搏、團結、奮鬥,創造、堅持、傳承,遇敗不餒,逢勝不驕,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咬,拼得酣暢,咬得艱辛,忍出能耐,贏出自信。

“女排精神”被揣在幾代中國人心底深處。遇有順逆,風雨彩虹,她都能成為國人激勵自己、砥礪行進的內心力量!2019年夏天的里約八場球,三負五勝,先低迷、後逆襲、終奪冠。是時候再論論,“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了。

“女排精神” 不只洋溢在勝利時

在“唯金牌論”一度流行的年代裏,中國女排不僅貢獻了奪金、升旗、奏歌之際的“女排精神”,也貢獻了失敗、低迷、徘徊之際的“女排精神”。八十年代的輝煌之後,中國女排低迷過很久,訓練基地也曾門可羅雀,辱罵鞋墊也曾寄抵信箱。那些年的女排,如果沒有“女排精神”支撐,回不到今天的美譽之下。

郎平第一次執教中國女排時,中國隊是亞洲老二、世界第八;第二次接手時,中國隊打泰國都難獲勝、在倫敦八進四敗給日本。里約是收穫季,過去三年,更多是默默耕耘季。“女排精神”,不只洋溢在勝利時。

在“唯快樂論”突然盛行的2019年,中國女排適時拿出“女排精神”這一化學荷爾蒙,點燃了一幕奮力爭勝爭冠的大戲。假設今日決賽輸球,其堅決爭勝的態度,仍值得褒獎。破除“唯金牌論”,不等於金牌不重要。就如同中國經濟正在破除“唯GDP論英雄”的舊思維,但“有質量的、中高速的GDP”仍然重要。

“女排精神” 是對專業素養的執着追求

相形之下,有些運動隊、運動員交出的答卷,可能不能令人滿意。有的隊伍甚至在本該團結一心去搏殺爭勝之際,卻相互埋怨、自亂陣腳。代表國家來到世界頭號賽場,運動員的責任心,就是那顆勝負心。沒有勝負心,也不必來什麼勝負場。

中國女排三十多年淬火鍛造的“女排精神”,給里約的中國軍團和“后里約”的中國體育“補鈣”。郎平用她個人和整個隊伍的卓越表現,及時做出提示:“女排精神”,不僅是一股“氣”,也是一種“力”;不僅是團結拼搏的精神狀態,也是對專業素養的執着追求、對客觀能力的堅決塑造。

“女排精神” 不僅有搏殺氣 也有改革開放的大氣

決賽場上,主攻朱婷屢屢後排躍起扣殺得手。你可知,在郎平打球的那個年代,後排進攻還是隻屬於男排、不屬於女排的特殊技術。而今,中國女排有此能力者,不少於主要競爭對手。決勝一球,隊長惠若琪一錘定音。你可知,她去年還因心臟病遠離賽場,而後在科學康復中重現運動生機。你可知,12名里約主力,背後有女排“大國家集訓隊”體系的周密保障。你可知,郎平在重掌教鞭之際,先冷靜地與排管中心談妥了主教練的責權利。

2019年北京奧運,郎平率美國女排擊退了中國女排。8年後她率中國女排登頂。換個年代,她做完前面那件事後,可能就沒有機會做後面這件事了。郎平能站在今天的位置上,既是她個人不懈奮鬥的結果,也是中國排球界秉持“開放包容”心態的結果。“女排精神”裏,不僅有孤擲一注的搏殺氣,也有改革開放年代裏中國人應有的大氣。

當代國人應共同品味“女排精神”的時代內涵

“女排精神”從來不是隻屬於中國體育。八十年代,它鼓舞的是一代中國人投身改革開放的豪情壯志。在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如今已步入中老年、守在電視機前再次被女排催淚之際,互聯網世界裏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也算在點贊刷屏中,初識了“女排精神”為何物。

當代國人,應共同來品味“女排精神”的時代內涵。於黨政幹部,啟發是:既不能亂作為,也不能不作為,奮發有為、盡責擔當,皆為本分。於90後、00後,啟發是:成長不僅是物質的堆積,也是精氣神的塑造。於中國體育人,啟發是:缺本事的趕快練本事,缺鈣的趕快補鈣。於全體中國人,啟發是:精神並不萬能,然而,沒有精神,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