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珍惜糧食的美文:嘗新

本站:嘗新是舊時候農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的一種習俗,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的珍惜糧食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嘗新》。

關於珍惜糧食的美文:嘗新

秋是豐滿的,秋是大氣的,秋更是富有的。秋為大地撒下一片金,秋為大地送來一陣爽,秋為大地捧來一堆果,秋向人們獻出一擔糧。金秋的稻田裏,金燦燦的稻穗彎下了腰,向大地鞠上深深的一躬,感恩田野的哺育之恩。

在小時候,總聽父親説:“秋前十天無谷打,秋後十天打不贏。”意思是説,立秋前十天,穀子還沒完全成熟,不能打;等到立秋十天後,穀子黃得快,有打不完的穀子。在立秋前,父親要做好秋收的充分準備:修理半桶、打穀機、風車,還要準備籮筐、撮箕、竹耙、晾曬穀子的用具和場地等。

最重要的是要過“嘗新”這個節。父親叫母親去稻田邊割上一大把已經完全熟了的稻穗,把它脱粒下來,放在簸箕裏曬。晾曬的時候要放到房頂或是高處,一定不能讓雞或其他動物吃到這新鮮的穀粒。等曬乾了,就把穀粒放到石臼裏舂,脱掉穀殼(由於穀子太少,不可能用打米機來打)。這樣舂出來的米,米皮沒脱掉,米粒就是黃黃的。新米做好了,父親會翻翻黃曆書,選個好日子,然後叫母親把一年中最後留的那一塊臘肉拿出來煮上,還得用石磨磨出豆漿,做點豆腐,有時還要殺一隻雞或者殺一隻鴨子來過節。

新米要單獨煮。媽媽會先把新米飯煮好,再煮陳米飯,然後把肉煮熟,切出一分米見方的“刀頭”放到碗裏。等飯菜都做好了,這時不能立刻端上餐桌,要先舉行一個祭祀儀式。只見爸爸在堂屋門前的屋檐下,擺上一張矮桌,端上新米飯、刀頭、豆腐、雞肉等,還要倒上一杯酒。祭祀開始了,爸爸鄭重其事地燃上香燭,焚燒着紙錢,只聽得他口中唸唸有詞:“天地菩薩,今天嘗新了,感謝今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人丁平安,莊稼好收成,庇佑蒼生,五穀豐登,沒有天災禍地。今天有新米飯,刀頭敬酒,紙錢燭香,敬獻天地菩薩,往後家裏孩童稚子,雞兔鵝鴨,貓兒豬犬,吃到五穀米粒,希望菩薩庇佑諒見,保佑年年都有好收成。”詞唸完,紙燒完,把酒倒在地上,用筷子挑幾粒飯,往屋頂瓦片上拋去,還要倒幾口飯在地上,讓狗狗先吃。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沒有米吃。可在大海的那邊,卻有了穀子,主人無法過去取谷種,他説:“要是能種上穀子,能吃上大米那該多好啊!”主人的狗聽了。跳進大海,向對岸游去。不知又過了多久,狗游回來了,它把尾巴努力向上翹着,主人一看,尾巴上沾滿了谷種。主人立即把谷種收集起來,從此就有了谷種,種出了稻子,惠及了蒼生。有了米吃的主人沒有忘記這條不惜用生命為他取回谷種的狗,當第一碗米飯端上桌時,主人第一口是先給狗嘗的。因此,流傳下來了這個先喂狗的習俗。

然後家裏人才長幼有序地每人吃一口新米飯。一邊吃飯,媽媽還一邊説:“這個飯呀,可不能浪費,那是天上王母娘娘用她的乳汁做出來投放到人間,養活人們的。有句俗話説得好:‘王母娘娘的漿,一輩子都吃不傷’。”教導我們要愛惜糧食。

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了。每到秋收季節,媽媽還在念叨要“嘗新”。可是家裏的田地也很少種了,嘗新過節的習俗早已隱去。但那顆感恩的種子卻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兄弟姐妹,感恩朋友,感恩有恩於我們的一切……總之,我們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公眾號:壹品小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