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精選15篇)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

任何工作的開展,語言溝通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社會在不斷髮展,首要是靠語言來推動,沒有語言的溝通,就沒辦法進行感情交流。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的權利”。縣作為省重要的藏族聚居縣,為推動黨和政府的政策落實,保持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堅實一支優秀的雙語人才隊伍非常有必要。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精選15篇)

一、基本縣情

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位於省西北部和州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温1.1℃,年絕對最低氣温-33.7℃。幅員面積10620平方公里,最遠的奪曲寨和雅爾寨遠牧點距縣城160公里。轄區內居住有藏、漢、回、羌、彝等12個民族,總人口7.8萬人,其中,純農牧户12603户6.6萬人,藏族人口7.2萬人、佔92%。

二、財政支持雙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在過去的五年中,縣財政積極發揮職能,推進雙語人才隊伍建設。在本級財力極為有限的的情況下,分別在20xx年安排4萬元,20xx年安排4萬元,20xx年安排4萬元,20xx年安排4萬元,20xx年安排2萬元工作經費給縣少語委專項用於雙語工作。

三、雙語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困難

(一)雙語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由於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幹部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低,各方面條件差,使得雙語人才不願到基層就業,原有的一些優秀人才也大量流失。還有一些部門和一些領導同志不能夠及時發現優秀雙語人才,既使發現了人才,也不敢放手使用,這也是雙語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兼通的少數民族幹部及各類專業科技、技術人才。兼通的`少數民族幹部及各類專業科技、技術人才缺乏,是由於少數民族人才從小所處的語言環境不同和接受的基礎教育不同而形成的。往往是精通藏語的漢語基礎差,漢語基礎好的幹部民族語言文字的能力差,造成德才兼備、兼通,能夠擔當重任的民族幹部及專業科技、技術人才數量不多。

(三)幹部雙語教育培訓不平衡。從整個縣幹部及各類專業科技、技術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看,黨政、教育、衞生等部門的幹部參加雙語培訓機會較多,而基層幹部的培訓機會少。從培訓效果看,由於民族地區幹部雙語培訓內容陳舊,知識更新緩慢,客觀上延緩了少數民族地區幹部學習應用雙語新知識、新技能的時間,加之幹部教育培訓經費緊缺,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薄弱,也使幹部的雙語教育培訓工作出現了有量乏質的現象。

(四)雙語培訓缺乏統一教材,培訓效果不明顯。由於漢藏雙語人才培訓正在探索階段,缺乏授課教材,授課教師一般都是當地藏語老師,但並不精通各部門業務知識,從而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從近幾年的培訓來看,培訓人員不固定,在第一線與藏族羣眾直接打交道的鄉鎮工作人員和部門窗口工作人員最需要進行雙語培訓,但忙於業務工作,無法參與培訓。

(五)雙語人才隊伍建設資金缺乏。由於需要開展雙語人才隊伍建設的區域多為民族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地方財力有限,無力安排大規模的雙語培訓,加之雙語人才隊伍建設無上級專門的經費支持,導致雙語培訓工作規模較小,效果較差。

四、加強雙語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建議上級相關部門儘快出台由民語部門與各地高等院校聯合開辦漢語民語雙語技能培訓的相關規定,按規定開辦培訓班,通過培訓,雙語技能合格者,發給證書。

(二)建議國家民委與國家人社部等部門,在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各職能部門人員編制方面出台規定,在工作人員配備方面,在現有力度上,進一步吸收當地少數民族的雙語人才。

(三)建議上級相關部門把雙語人才培訓列為在職培訓範疇,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可以在本單位內挑選熟悉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工作人員,送到上級雙語人才培訓機構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持合格證書回原單位服務。

(四)建議上級相關部門把雙語人才培訓工作經費納入預算,設立專門的經費,進一步強化雙人才隊伍建設資金支持。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2

為了滿足社會對機電類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機電專業的建設步伐,並且對機電專業人才需求進行了廣泛地社會調研。

一、機電專業簡介

隨着現代化工業生產的發展,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集成應用正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於氣動技術、液壓技術、傳感器技術、PLC技術、網絡及通訊技術等學科的強烈相互滲透而形成的機電技術,已成為當今工業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機械技術可以承受較大載荷,但不易實現微小和複雜運動的控制,而電子技術則相反,不能承受較大載荷,卻容易實現微小運動和複雜運動的控制。所以,傳統意義上的機電,主要指機械與電工電子及電氣控制這兩方面的一體化,並且明顯偏重於機械方面。所以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機電產品,應具備兩個明顯特徵:一是產品中要有運動機械;二是採用了電子技術,使運動機械實現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機電技術是自動化技術與機械設備緊密結合的產物,也是機械設備向自動化方向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應用範圍涉及了工業、農業、交通、能源、國防等眾多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機電技術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

近年來,隨着國家西部開發的深入,伊犁州已成為國家能源重點開發基地,現已有數十家國有大型能源化工企業集團入駐伊犁,專業技能人才每年缺口達萬人以上,其中機電專業人才缺口占其中80%。

據報載,我州機電技術工人正面臨着“青黃不接”的嚴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齡已大,中年技工為數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製造業,能夠熟練操作現代化機電技術人才已成稀缺。

據統計,目前我州機電操作人員中,高級技工佔3.5%,中級工佔35%,初級工佔60%。而發達地區技術工人中,高級工佔35%、中級工佔50%、初級工佔15%。這表明,我州的機電技術操作人員在未來5-10年內仍會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從典型的機電產品來看,一方面,如數控機牀、加工中心、機器人和機械手等,無一不是機械類、電子類、電腦類、電力電子類等技術集成融合成一體化,這必然需要機電設備操作、維修、檢測及管理的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另一方面,機電技術的應用面廣,在諸如農、林、牧、漁產品的深加工企業,食品加工、造紙、印刷以及交通運輸以至現代商業企業等都離不開機電技術。機電專業作為電氣自動化、機械製造等專業的補充與延伸,機電類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對象。企、事業單位急需一線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綜合技術應用人才為我們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調研表明,我州對機電專業的中職畢業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畢業生具備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為了適應區域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急需,對機電技術專業進行了改革調整,該專業以社會發展對機電專業中職人才需求為着眼點,建立一個科學、完善、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的教學體系。突出應用性、整合性、實踐性、先進性、綜合性的原則,使畢業生既能掌握機電設備的使用、製造、維修、檢測、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又能熟練進行機電產品的維修及數控機牀的操作、編程及維護等實際技術。教改後的機電技術專業以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新途徑,提高課程的整合性、技術的先進性、知識的綜合性,加強實踐性,使該專業的畢業生明顯的具有技能型人才特色。

三、機電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機電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

當今,世界高科技競爭和突破正在創造着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秩序,高新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引起傳統產業的深刻變革。機電正是這場新技術革命中產生的新興領域,機電產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動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實現自適應、自控制、自組織、自管理,向智能化過渡。從典型的機電產品來看,如:數控機牀、加工中心、機器人和機械手等,無一不是機械類、電子類、電腦類、電力電子類等集成融合成一體化,這必然需要機電設備操作、維修、檢測及管理的大量專業技術人員。

2.機電技術急需機電技術應用性專門技術人才

近幾年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機電專業畢業生更是供不應求,就業前景一片光明。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內,對機電人員的需求將會是有增無減。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加大對機電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力度,迅速擴大在機電人才培養市場的份額。

3.機電設備維修行業對機電技術人員的需求

近些年,各職業學校為企業培養了許多機電設備的設計、製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機電設備,尤其是大中型機電設備,如:數控機牀、加工中心的維修領域中,更是缺少維修人員。機電維修行業從業人員中,具有中職及其以上學歷水平的技術人員僅佔很小比例,許多廠家不得不高薪聘請國內外專業人士,但還是不能滿足現代生產的需求。為此,應加強機電設備維修行業人才的培養,加大改革力度,為企業的發展及時輸送應用性專門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4.新形勢的發展需求大量的專業人才

隨着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畢業生已面向人才市場,面向社會,打破地區、行業限制,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其中許多畢業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區條件好的機電企業謀職,這勢必也會加大人才的需求量。

四、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

(一)專業設臵的指導思想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面向機電製造行業,從事機電設備裝調與運行、管理營銷等工作的中等技術專業人才。

(二)機電專業的社會需求

我們正處於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不斷產生。技術進步對社會職業的種類和職業活動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導致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的不斷更新、變化,新舊工種的更替週期加快,職業流動愈加頻繁。作為培養一線生產和管理崗位人才的職業技術學校,更應關注職業需求的變化趨勢。調研情況表明,傳統的機械工業已增加了新的內涵,產品的加工製造手段也逐漸被新技術所取代。機、電技術的融合交叉越來越多,以往的學科體系和過細的專業教學已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

從幾個單位調研的產品中看出,產品科技含量愈來愈高,不但包括機械、電子、微機、光電技術,還有激光、通信、各種新型傳感器等內容,這些單位的產品已不是某單一技術領域的產品。這些產品已隨着時代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的用人要求也隨之而變,機電專業改革和調整正是彌補了這種不足,並突出了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更能適應企業與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的需求。我們通過對各企事業單位調研資料的彙總,發現用人單位急需以下崗位人才:

(1) 機電產品的製造加工;

(2) 機電產品的組裝、調試;

(3) 機電設備的操作、維護;

(4) 機電產品的銷售、技術服務、檢驗與管理;

(5) 自動化生產線的調試維護等;

(6) 生產一線服務人才;

(7) 生產現場工藝技術人員。

上述崗位在原有傳統行業中融進了高新技術。有些機電產品和大型生產線應用了微機、軟件、PLC,微電子、激光技術,並採用各種新型的傳感器來檢測和控制,其產品的製造手段也不斷更新,如激光加工、數控加工等等。這些崗位羣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突出了應用性和綜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務於生產一線的技能型人才。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3

近年來,由於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我縣畜牧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畜牧經濟逐年增長,__年畜牧業產值實現41.9億,佔農業總產值的65%,畜牧業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但隨着現代畜牧業生產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而現有的技術人才儲備嚴重匱乏,已遠遠不能滿足我縣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為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問題,引進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才已刻不容緩。現針對我縣畜牧獸醫技術人才引進方面特作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人才現狀

(一)人員分佈基本情況。平昌縣畜牧食品局成立於1981年5月,現為縣政府組成部門,內設8個股室,直屬站所5個,共有幹部職工348人。人員分佈情況為機關管理人員12人,專業技術人員318人,工勤人員25人。

(二)人員文化程度情況。在文化程度上,現有碩士生1人,本科14人,專科學歷34人,中專(高中)學歷216人;在專業技術職稱上,有副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22人,初級職稱190人。

(三)人員年齡結構情況。年齡35歲以下91人,36-54歲的190人,46—54歲以上的30人,55歲以上的8人。

二、存在的問題

(一)年齡日趨老齡化。據調查,局屬4個現有專業技術人才年齡在56歲以上的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6%,36-55歲的佔66.4%,而35歲以下的年輕技術人才僅佔28%,人員呈現老年化;另外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僅佔總數的1.4%,具有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佔總數的40.8%,初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佔總數的58%,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比重偏低。

(二)專業知識陳舊老化。進年來,由於經費等方面因素制約,我縣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中,從未安排過脱產10天以上專業技術培訓學習,現有專業技術知識基本上都是幹部職工參加工作前在學校獲得的,少量零碎的則是通過網絡和報刊雜誌自學獲取,專業技術知識長期得不到更新,知識陳舊老化,對現代畜牧獸醫技術掌握較少,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難以適應畜牧業快速發展和動物防疫高標準、嚴要求的需要,專業知識更新迫在眉睫。

(三)直屬單位人才短缺。局屬4個單位現有編制76人,實有編制61人,空缺編制15個,其中,動物衞生監督所現有編制23人,實有人數19人,空缺編制4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現有編制23名,實有人數15人,空缺編制8個;品種改良站現有編制14人,實有人數13人,空缺編制1個;飼草飼料站現有編制16人,實有人數14人,空缺編制2個。

(四)人才引進渠道呈短板。由於一直以來人們對畜牧行業偏見,導致畜牧工作人員身價受損,社會知名度較低,許多優秀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不願到畜牧系統從事工作,然而現行招錄政策門檻也較高,要求本科學歷以上,加之待遇較低,不利於人才引進。

三、對策和建議

(一)適當降低人才引進門檻。建議組織、人社部門適度放寬人才引進範圍。根據需要,從招錄本科學歷降至專科,採取多渠道引進人才,儘可能從基層選調優秀的技術人才到相關單位,也可以跨行業引進人才,已便夯實人才隊伍。

(二)準確建立人才信息庫。建議主管部門應摸清現有人才情況,對現有的技術人才專門建立檔案,並對他們的專業特長、專業愛好、工作成績做詳細的調查瞭解,然後根據他們的專業技能安排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使具有專業特長的技術人員,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自覺磨鍊自己、提高自己,最終學有所成。

(三)切實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建議主管部門每年集中開展1—2次畜牧獸醫技術專題培訓,聘請專家和教授開展專題講座,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推薦年輕的技術骨幹到大專院校進行函授,並分期分批派技術骨幹到外省參加有關學術交流和討論,及時吸收新知識、新技能,全面提高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建議政府和主管部門打破常規,對現行用人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技術人才,應進行重點選拔和培養,並推薦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任職,對相對弱勢的專業技術人才,應加大獎勵資金補助標準,積極為他們提供寬鬆的工作環境,使他們甘願為加快我縣畜牧業生產的發展步伐獻計、獻策、獻成果,把他們的技術優勢真正轉化為振興我縣經濟新的增長點。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4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x市積極實施科教興文戰略,科技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之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工業企業)是技術創新活動的主力軍,其創新活動的普及和活躍程度對提升x市工業整體創新實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x年,全市工業企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企業不斷髮展壯大,企業技術創新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工業企業自主創新基本情況

(一)研發企業數量增加,大中型企業佔據絕對優勢。x年,x市工業企業中有14家企業開展了研發(即研究與試驗發展,也稱R&D)活動,比去年增長27.3%,佔全部工業企業的3.4%。全市4家大型工業企業中有3家開展了研發活動,佔大型企業的75%,遠高於中型企業(10.40%)和小型企業(1.26%)的水平,大型企業因為具有雄厚的物質基礎,所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佔據明顯優勢。

(二)研發人員隊伍穩步壯大,結構進一步優化。研發隊伍繼續壯大,從事R&D活動人員數量明顯增加。x年,全市工業企業從事R&D活動的人員1740人,比上年增加60人,增長3.6%。以投入工作時間計算的R&D人員全時當量1425人年,比上年增加45人年,增長3.3%。從事R&D活動人員素質明顯提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R&D人員數量穩步增長。x年全市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R&D人員數達到486人,佔R&D人員總數的27.9%;其中博士10人,佔R&D人員總數的0.6%;碩士40人,佔R&D人員總數的2.3%;本科436人,佔R&D人員總數的25.1%。

(三)R&D經費內部支出較快增長,投入強度穩步提高。R&D經費是工業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血液,是影響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與成果轉化的重要因素。近年來,x市企業自主創新意識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籌集經費,結合本企業的產品特點開展技術創新活動。x年,工業企業投入R&D經費2.43億元,比上年增加0.63億元,增長25.93%;R&D投入強度(R&D經費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24%,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企業資金佔R&D經費內部支出的比重較大,從R&D經費內部支出的來源渠道佔比情況看,企業自籌資金所佔比例為98.69%;其餘為政府資金,佔1.31%。由此可見,企業自籌資金是x市R&D經費最主要的來源形式。

(四)R&D項目數大幅增長,自主創新項目研發趨於活躍。x年全市工業企業開展R&D項目166項,比去年增長25.8%。從R&D項目來源看:企業自選科技項目是主要來源形式。x年全市自選R&D項目數佔規模以上工業R&D項目的比重最高,為95.2%;其次是地方科技項目,為3%;其他科技項目為1.8%。從R&D項目合作形式看:獨立研究是主要合作形式。x年全市獨立研究的R&D項目數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項目的比重最高,為89.95%;其次是與國內高校合作項目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項目比重為5.72%,與境內獨立研究院機構合作項目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項目的比重2.41%,與境內註冊的其他企業合作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項目的比例為1.92%。從R&D項目成果形式看:自主研製的新產品和自主開發的新技術或新工藝、新工法是主要成果形式。x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項目中,有49.2%的項目成果形式表現為自主開發的新技術或新工藝、新工法;有45.8%的項目成果形式表現為自主研製的新產品原型或樣機、樣件、樣品、配方、新裝置。兩種成果形式的R&D項目數佔R&D項目總數的95%。從R&D項目技術經濟目標看:開發全新產品是主要技術經濟目標。x年開發全新產品項目數佔規模以上工業R&D項目的比重最高,為55.7%,其次是增加產品功能或提高性能,為38.9%。

二、創新產出成果及新產品產出情況

(一)專利授權數量增長,專利申請質量逐步提高。x年,全市工業企業共申請專利171件,比上年增長1.2%;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22件,增長22.2%,發明專利所佔比重由上年的10.7%提高到12.9%。截至x年底,工業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3件,比上年底增長28%。

(二)出版科技着作數量及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數量穩步增長。x年全市共出版科技論文18篇,比去年增長11.11%,佔威海全市的9.28%;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數7件,比去年增長16.67%,佔全威海市的7%。

(三)新產品生產及銷售情況良好。從新產品的生產情況看,x年新產品產值42.27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從銷售情況看,新產品銷售收入39.98億元,比上年增長25.1%。

新產品出口額達9.8億元,增長18.8%,扭轉了上年下降的局面。

三、工業企業自主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小型工業企業開展R&D活動單位佔比偏低,其自主創新意識有待增強。x年全市有417家工業企業單位,17家有科技活動,14家開展了R&D活動,開展R&D活動的單位數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3.4%,比例較低。全市開展R&D活動單位佔比過低主要是受小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意願不強的影響。x年佔全市規模以上單位數76.3%的小型工業企業中僅有1.3%的企業開展了R&D活動,大多數的小型工業企業未開展R&D活動。這暴露出x市小型工業企業創新意識薄弱、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

(二)政府資金佔比偏低,其引領和放大作用有待增強。x年,雖然全市R&D經費內部支出中政府資金實現增長,增幅達21.2%,但政府資金佔內部支出比例依然不高,僅為1.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5個百分點。政府資金佔比較低,將影響其引領和放大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高素質研發人才相對匱乏。人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執行者,缺乏優秀的人才,創新就無從談起。x年x市工業企業R&D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的R&D人員數為486人,佔R&D人員總數的27.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3個百分點。這表明企業在創新活動中,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相對匱乏。

(四)研發投入強度相對偏低。研究開發的財力投入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資金支持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基本保障。近年來,工業企業研發投入每年都在增長,但是仍然存在投入強度偏低問題。據國際通行標準:當R&D投入與銷售收入之比達到1%時,企業才有長期生存的可能;達到2%3%時,企業才有發展的潛力;達到5%時,企業才有競爭力。目前,x市工業企業R&D投入強度平均為0.24%,企業R&D投入偏少,使得技術創新資金不足,影響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新產品的研發。

(五)發明專利數量偏少。x年,工業企業中,申請1件及1件以上發明專利的企業只佔企業總數的2.1%;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件及1件以上的企業佔企業總數的2%。可以看出,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量雖然與上年同期相比所增長,但就整體而言,企業發明專利數量依然偏少,在威海市所佔比例也較偏低。

四、對策與建議

(一)拓展自主創新資金來源渠道。政府應實施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在制定產業規劃、構建創新體系、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強引導,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為技術創新融資提供渠道。一是挖掘財政潛力,加大政府對企業科技活動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關金融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拓展對企業的金融服務品種,開展信貸服務。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設立政府主導的風險投資和擔保基金及相應機構、為商業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承擔競爭風險。

(二)培養建立自主創新人才隊伍。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有自己的創新研發機構和科研水平較高的工程技術人才,企業才能具備較高技術的開發能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山東曲軸總廠有限公司,一直以來注重人才的培養,到現在已經培養出各種專業技術人才600多人。以前對於引進的先進設備的改造維修,都需要請外國專家,但是現在對引進國外設備的改造維修自己就能搞定。他們自主研發的以錫代鉬高強韌性球墨鑄鐵加工曲軸工藝,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山東省科技發明一等獎,使每支曲軸的成本價格降低了700多元,僅此一項,企業年增效益上千萬元。

(三)引導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要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無論是任何形式的科技創新,其最終目的都是要轉化為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服務。企業要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及時獲取和掌握市場信息,隨時調整科技項目的研究方向;並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舉行科技成果展示會、產品推介會、召開成果轉化交流會等形式,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科技成果,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工作,取自主知識產權,並將其成功應用於生產。

我縣技術創新情況彙報材料工廠班組建設暨羣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工作報告企業技術創新情況調研提綱。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5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總體工作安排,常委會財經農經議事組和諮詢委財經農經工作組成員組成調研組,對全市質監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先後聽取了市質監局工作情況彙報並與局班子成員、有關站科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召開了由市直有關部門和部分企業負責同志參加的座談會;走訪了部分人大代表。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質監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和質監工作相關部門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認真貫徹執行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產品質量、計量、標準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職責,積極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努力營造良好的行政執法環境,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全面強化質量基礎工作。一是深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以《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的實施意見》為總抓手,積極推進以提高質量、振興經濟、促進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質量興市活動。鼓勵企業採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強質量管理;不斷開發新產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引導企業爭創產品,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目前,全市有中國2個,山東省38個、山東省服務11個,居煙台各縣市區之首。擁有山東省食品通用實驗室和山東省建築密封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兩個省級質檢中心,均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先進的設備和過硬的技術,為本地企業產品檢驗提供了便利。二是努力做好標準化工作。以消除無標準生產為主要內容,積極向企業宣傳國外先進標準、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引導和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目前,我市有27個產品獲得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證書;全市生產企業主持(參與)起草、制定了國家標準67項、行業標準33項。近年來,還先後制定、申報了長把梨、大葱、富有柿子等地方種植標準,為我市特色農業的標準化種植和管理提供了標準依據。三是切實搞好計量服務工作。指導、幫助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對強檢計量器具做到全面覆蓋,確保量值準確。以節能減排工作為契機,對全市9家重點耗能企業採取邊檢定邊登記的方式,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能源計量檔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引導企業將節能降耗向縱深推進。深入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活動,對社區、學校、醫院、眼鏡店等單位的計量器具進行了監督管理。近年來,共組織6家單位參加了“誠信計量示範單位”申創,並通過了上級部門的驗收。

(二)以食品和特種設備“兩個安全”為重點,認真履行質監工作職責。一是以確保羣眾“食無憂”為目標,加強全市食品企業監督管理,確保食品生產安全。建立健全了食品監管長效工作機制,將每個企業劃分到具體監管人,明確了監管人員和企業的責任,指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相關制度,按照規定進行定期巡查、回訪和分類監管。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了企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種類和添加量的行為。近年來,針對我市粉絲、葡萄酒、即食海產品、食用植物油等十類重點食品行業,指導企業全部建立使用食品添加劑登記台賬,全市150多家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未出現過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的現象。二是以有效監控、安全運行為目標,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確保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為切實做好日常安全監察工作,建立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網絡,健全了企業特種設備檔案,與全市所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簽訂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採用定期巡查、定期回查和安全宣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以特種設備的安裝、運行、受檢和安全隱患排查為重點,全面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力度。積極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檢查。近年來,市質監局等部門每年都根據不同的專項檢查安排,對全市壓力容器和管道、汽車罐車、起重機械、電梯、鍋爐等重點特種設備進行專項檢查,有力維護了全市安全生產良好形勢。

(三)深入開展質量專項整治行動,着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有關部門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發展總體思路,以打假治劣、淨化市場、推動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為目標,着力解決政府關注、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積極介入重點工程開展執法服務。對全市在建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的建築材料進行抽檢,重點對耐火材料、建築門窗、電線電纜、鋼材、水泥等進行把關,年均抽查樣品近200個批次,有力地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二是認真開展農資打假行動。有關部門每年都集中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重點檢查農資生產銷售企業的標籤標誌是否符合規定、農資產品的真偽和質量好壞等,同時要求經銷者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從正規廠家和批發商進貨,並按要求驗貨,不得銷售手續不全、過期和失效變質產品,保護了廣大農民羣眾的切身利益。三是適時安排專項整治活動。集中開展了桶裝飲用水、粉絲、地溝油、乳製品、電線電纜、地條鋼、“黑心棉”等專項整治行動50多次,查處案件100多起,較好地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當前,我市質監工作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仍有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部分企業產品質量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近年來,有關部門在幫助企業建立產品質量體系方面推出了一些新舉措,但是與企業的願望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調查中瞭解到,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企業對這方面知識瞭解較少,多數中小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計量檢測體系、標準化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自檢能力不足,管理不規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產品質量。

(二)依法行政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是執法方面的自由裁量權有時不能正確把握和使用,在公正執法上還存在一定問題。調查中有企業反映,個別執法人員在收取費用時標準不一,存在彈性空間大、收取“人情費”,甚至趨利執法、超標收費等問題。二是監管執法還不是十分到位。目前,我市質量監管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的質量監管還不到位。調查中瞭解到,全市1800多家企業,市質監局的技術服務和執法監管對企業的覆蓋面只能達到40%左右。如新的《食品安全法》實施後,對食品小作坊的界定和管理出現了“真空”,真正納入管理的只有140多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三是“多頭執法”使企業疲於應付。質監局由於“三法一條例”執法任務重,內設站所分別承擔不同的檢查、檢測、檢驗任務,內部協調不夠,使企業頻繁接待各站所的各種檢查,耗費精力大,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

(三)質監幹部隊伍素質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方面,少數幹部服務意識淡薄,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羣眾的能力偏低,突出表現在重處罰、輕服務,重權力、輕責任,重利益、輕義務等方面。另一方面,隨着形勢發展,依法監管的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部分幹部接受新知識、新技術不自覺、不努力,習慣於老常規、老辦法,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難以適應當前質監工作的要求。

三、對今後工作的幾點建議

當前,我市正處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建設“實力龍口”、“幸福龍口”的壓力很大。質監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必須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方法,進一步增強質監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進一步鞏固在全省縣域經濟中的領跑地位提供質量保障。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經濟中心意識和服務大局意識,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充分發揮好本部門的職能作用、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強對全市企業有關人員法律知識、業務知識、技術技能的培訓。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水平。要增進與企業之間的相互理解,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一步改進對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服務和指導,推動企業產品質量規範化管理工作。繼續深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鼓勵企業採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幫助企業積極採用先進標準,制定具有競爭力、高於國家現行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

(二)嚴格依法行政,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建立從源頭抓質量的長效監管機制,尤其是要加強對小微企業的產品質量監管。採取分類指導的方式,切實加強計量、標準化和認證等基礎性工作,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監管水平。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的監督管理,明確監管責任人和重點監管區域,強化日常巡查和重點抽查,加強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衞生條件、產品銷售範圍、原料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的管理,提高我市食品安全質量。探索建立質監局各站所之間的聯合執法機制,儘量避免“多頭執法”現象的發生。認真貫徹落實好各級關於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規定,特別是對有關規費的收取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嚴格依法辦事。積極改進工作方法,認真處理好管理與責任、服務與收費的關係。同時,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檢查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切實為全市各類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外部環境。

(三)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全面推行陽光型、服務型機關建設,提升系統行風廉政建設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質監幹部隊伍,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一是加強思想建設。樹立為企業服務、為全市經濟發展服務的理念,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提高幹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二是加強業務建設。加強對質監工作人員的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崗位技能。三是加強作風建設。認真改進服務態度,規範工作行為,創新監管手段,提高執法工作水平。嚴格把握標準,增強規費收繳的透明度,杜絕違規收費和“人情費”現象,樹立質監部門良好的對外形象。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6

xx年我處確定了實現__個億收入的宏偉目標,其中:處裏下達給我們公司全年的收入指標是____*萬元。為此,我們班子結合實際認真分析了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一致認為挑戰與把握同在,風險與成功並存。我們將緊密圍繞我處的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繼續深化好內部管理,不斷探索,持續創新,重點抓好“管好”和“理順”工作,寫好“做精常規作業、做強措施作業和做大高新技術”這三篇文章,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技術素質一流的施工隊伍,確保年收入突破____萬元,爭取年增加產值__*萬元以上,為推進我處建設和諧企業做出我們不懈的努力。

第一部分:我們完成____萬元收入的優勢與把握

06年1-10月份共修井__*口,其中檢下泵井__*口,熱注井__*口,衝砂檢泵井__口,防砂井*口,擠灰井*口,找堵水井*口,創產值____萬元。後兩個月預計修井__*口,創產值__*萬元,其中採油廠常規作業井__*口,創產值__*萬元,合作開發措施井__*口,創產值__萬元。

目前來看,我們有“四大傳統優勢與必勝信心”:

一是全年日均交井__口、年產值__萬元的生產經營水平的能力優勢;07年,我們在現有隊伍數量不變和市場份額不減少的基礎上,在全年日均交井保持在__口、全年完成__萬元收入方面,我們是有必勝信心的。

二是地域近、井況清、人員熟和經驗多的服務優勢;在現有用户不變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地緣優勢,與用户實現互利共贏,在滿足用户新需求方面,我們也有充分信心的。

三是有5台輪式修井機和__台履帶式修井機,具備適應各種中小修作業施工的設備優勢,在承接一般中型修井和複雜技術施工作業任務方面,我們也是有很大信心的。

四是有一支具有連續5年保持最佳創效單位、能打硬仗、用户口碑很好的隊伍優勢,充分挖掘技能專家技師多的技術潛力,繼續打造安全、環保、優質、高效的作業隊伍,在建設一流作業隊伍方面,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

第二部分:目前,我們完成__*萬元收入的弱勢與難點

從06年作業工作總量來看,我們公司完成的常規作業井比重偏大,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措施井比重偏小,由此表現出我們的小修作業對採油廠的依賴性較大。隨着採油廠的常規作業井逐年減少,措施井逐年增多,我們小修作業的工作量必然要相應減少。由此可見,在作業技術服務單一的情況下,我們要實現____萬元的收入目標,將受到採油廠常規小修井減少的制約,這是我們面臨最大的難點。

目前,我們存在三個方面的弱勢與工作難點,對全年8000萬元收入的完成有着非常不利的影響。

(一)在生產管理方面的弱勢與難點

一是大多數區隊還不能完全達到措施井作業的技術需求;二是稀油區塊施工難度大、工序銜接還不夠嚴密,施工進度未完全滿足用户需求;

三是職工安全意識較低、自我保護意識差,一般性習慣違章還存在,雖然遏制了惡性事故的發生,但一些小磕小碰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弱勢與難點

一是安全就是效益,質量就是效益和滿意服務也是效益的觀念在職工隊伍中還沒有形成絕對的主流意識,品牌意識還不夠強,無功作業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二是成本全員控制上,單井核算沒有實質性推進,與發展的全新理念相比還有差距。

(三)在隊伍管理方面的弱勢與難點

一是一些基層幹部的執行力不強,使一些生產指令和安全防範措施不能100%執行到位,整體素質還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二是職工培訓的內容單一,學習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渠道好沒有新的突破,仍有很大的侷限性;三是基層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不是很規範,離現代企業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部分:我們必須做好的“三篇文章”和實現的“三個歷史新跨越”

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精細化管理,變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是我們的第一選擇。所以,我們必須確定新的發展方向,構思新的發展謀略,實施新的發展計劃,主要做精、做強、做大主業服務,培育作業技術品牌,擴大措施作業總量規模,增強創收能力和創收渠道,擴展我們的生存發展空間。

我們要做好的三篇文章是:一是做精常規作業,穩固住現有常規作業的服務市場;二是做強措施作業,逐步擴大措施井作業的服務市場;

三是做大高新技術,運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拓寬新的服務市場。

第一是做精常規作業井這篇文章

每年至少要完成中、小修常規作業井__口,交井優質率和用户滿意率達到95%以上,力爭產值收入____萬元。

第二是做強措施作業井這篇文章

我們將重點在各種措施作業井上多下功夫,完成各種措施井50口以上,一次成功率和用户滿意率達到__以上,力爭產值__*萬元。其中:完成擠灰井__口以上,創產值__*萬元左右;油井防砂__口以上,創產值____萬元;找堵水井__口以上,創產值__*萬元左右;化堵*口以上,創產值__*萬元;水平井5口以上,創產值__*萬元。

第三是做大高薪技術服務這篇文章

我們主要通過加強技術培訓和樣板隊建設,加大投入力度,鼓勵職工崗位成才,擴大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普及面,重點教好、學好、用好sagd技術,全面提升全員應用新技術的整體素質。力爭措施井至少年增長1/3以上,高新技術應用至少2項10井次以上,從而擴大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範圍,擴展市場影響,增強競爭實力。在做好上述三篇文章的同時,我們力爭實現“三個歷史新跨越”。

一是要適應新形勢,創新管理機制,經營承包指標要實現歷史上的新跨越。

在06年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管理工作要全面創新,重點放在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和向管理要發展上下功夫,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準,確保主要的經濟技術指標力爭超過06年,再創歷史新高,實現歷史上的新跨越。

二是要開拓新思路,適應未來發展,擴展市場份額要實現歷史上的新跨越。

我們要以建設穩定和諧和持續發展的作業公司為出發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拓管理新思路,主要在完善管理規範上和豐富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加大深層次的`改革創新力度,用全新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進公司的持續發展,力爭在擴大市場份額和搶佔市場制高點上,續寫新的輝煌,實現歷史上的新跨越。

三是要夯實新基礎,濃厚文化氛圍,加強基層建設要實現歷史上的新跨越。

我們在06年創建局處兩級基層企業文化建設樣板隊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典型示範,規範基礎工作,通過思想引導,機制激勵,考核約束,使企業文化建設在公司全面開花結果,力爭有50%以上的區隊達到勘探局制定的基層企業文化建設樣板隊的水準,在全面提升隊伍素質上實現歷史上的新跨越。

第四部分:我們力爭完成____萬元收入目標、做好“三篇文章、實現“三個歷史新跨越”的基本思路

為完成____萬元收入指標,達到超額__*萬元目標,打牢最堅實的基礎,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我們公司主要從創新管理入手,在精細化管理上舍得投入,在整治薄弱環節上肯下功夫,圍繞寫好做精常規作業、做強措施作業和做大高新技術這三篇文章,認真制定了“三個三三”的基本思路。

第一是做精常規作業這篇文章,重點完善“三個機制”,實現“三個進步”。

做精常規作業,是指常規的檢泵、下泵、熱注準備、衝砂、注灰、簡易打撈、補孔、射孔等施工週期在一般兩三天的期限內組織完井,從現場準備到施工操作直至交井投產,全部達到精品井的質量標準,方案符合率和施工一次合格率都能達到100%,全優率、用户滿意率和結算率都在96%以上,無功作業控制在1%以下。用我們大面積的精品井服務,贏得用户信賴,打造出我們一流的常規作業井的服務品牌。從而減少無功作業和產值流失,提高常規作業產值的結算率。經過我們測算:我們的精品井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產值收

入和產值損失就會各增減____元左右。

為此,做精常規井作業是我們必須做好的第一篇文章。我們重點實施精品服務,通過完善“三個機制”,力爭實現“三個一流”。

一是繼續完善單井獎勵機制,鼓勵精品作業,減少服務瑕疵,完井質量創出同行業的一流水平。

我們在繼續完善24小時優質高效交井獎勵、當月產值損失獎勵和超深井高效交井獎勵以及高難度複雜施工井嘉獎的基礎上,要繼續深化單井獎勵機制,實行精品井加倍獎勵政策,同時,實現非精品井加倍處罰。合理運用獎勵約束這個經濟槓桿,充分引導區隊、班組多交精品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杜絕人為責任的工序返工和無功作業,作業交井質量力爭創出公司歷史最好水平,並居於領先地位。

二是繼續完善現場考核機制,深化三標作業,贏得用户好評,現場規範創出同行業的一流水平。

我們充分利用全局創建基層企業文化建設樣板隊的東風,抬高工作起點,完善具有全局先進標準的現場考核機制,抓好213和212兩個區隊的典型示範,強制推行先進文化理念的施工現場,用全新的現場文化,重新規範我們公司整體的現場標準,力爭全年有90%的施工現場達到96分以上,有50%的現場達到97分以上,用户對施工現場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整個公司的施工現場水準力爭達到領先水平。

三是繼續完善監督保障機制,倡導綠色作業,打造一流品牌,服務信譽創出同行業的一流水平。

我們重點健全公司、區隊、班組和各個崗位的安全、環保和質量監督保障體系,繼續完善監督保障機制,編制各種防範、預警、搶險和處置實施方案,建立具體有效的操作應用流程,加大防範措施的投入力度,在提高防範能力上下功夫,重點實行崗位責任風險承包,發現隱患就按事故處理,力爭從根本上杜絕“三違”行為,為徹底消除井噴污染、人身傷害和工程事故的隱患營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從而實現規範化操作,無害化施工,打造講安全、重環保、保質量的服務品牌,整個公司的服務信譽創出一流水平。

第二做強措施作業這篇文章,主要做到“三個推進”,爭取“三個提高”

做強措施作業,是指油井的酸化、壓裂、找堵水、防砂、複雜打撈、擠灰等施工週期一般在三天以上的期限內組織完井,從施工準備到施工過程直至交井投產,全部符合用户的設計要求,方案符合率和施工一次合格率都能達到100%,全優率、用户滿意率和結算率都在96%以上,無功作業控制在0.5%以下。用我們優質高效作業的服務,贏得用户信賴,打造我們一流的措施井的作業品牌。通過我們不斷擴大措施井的服務品種,來增加措施井作業工作量,從而提高產值,達到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我們的措施井每增加一口,產值收入就會增加10萬元。

為此,做強措施作業是我們必須做好的第二篇文章。我們在做強措施作業上,做到“三個推進”,保證“三個提高”。

一是擴大服務領域,推進技術更新,提高服務種類

在做強措施井作業上,我們要把目前能夠承接的酸化、壓裂、找堵水、防砂、複雜打撈和擠灰等措施作業逐步做好做強。同時,還要在其他措施工藝上做出新的嘗試,從而增加措施井的服務品種,擴大措施井的服務領域,增強措施井的服務實力。07年,我們力爭在增加措施井服務種類上有所新的作為,至少在三口井上成功完成新的措施作業,增加30萬元以上的產值收入。

二是滿足用户需求,推進規範服務,提高服務質量

在做強措施井作業上,我們在擴大措施井作業規模的同時,重點落實“環環相扣,工序緊密,措施有效,一步到位”的服務方針,進一步完善措施井的施工準備、施工現場、施工操作和交井投產的服務規範,把措施井的規範化服務再推進一步,把措施井的服務質量再提高一個層次。實現嚴密組織,科學安排,精細操作,措施準確,施工有效,從而把措施井服務質量做強。保證每口措施井都能做到:施工措施一步到位,交井投產一次合格。力爭縮短施工週期,為用户贏得寶貴的投產時間,為我們獲得產值和利潤的最大化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實施完美服務,推進品牌建設,提高市場信譽

做強措施井作業上,我們在增加措施井服務種類和服務規模的同時,重點加強措施井服務品牌的培育,進一步推進措施井品牌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們公司措施井服務的信譽。我們主要通過加強單井核算、質量承包、成本控制、工序監督和強化責任的管理手段,在措施實施上、縮短施工週期和保證完井質量上,力爭達到用户100%的滿意,實現完美服務,無效措施為零。我們要初步打造出具有作業二公司特色的措施井服務品牌,從而提高我們公司措施井的品牌信譽,提高我們在措施井上的競爭實力。

第三是做大高新技術這篇文章,力爭實現“三個轉變”,促進“三個提升”

做高新技術,是指我們把引進最新的井下作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操作法和新裝備等及時應用到服務實踐,獲得用户認可並不斷擴大應用規模,從而壯大我們創收的技術實力。為此,做大高新技術是我們必須做好的第三篇文章。在做大高新技術上,我們要實現“三個轉變”,促進“三個提升”。

一是轉變職工培訓觀念,促進隊伍技術素質的提升

我們主要在掌握和應用作業新技術上,繼續實施“人才本土化”培養戰略,加大培訓力度,給幹部職工搭建一個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平台,全面提高整個隊伍的技術素質,使其能夠適應油田的快速發展。我們主要通過深化技術培訓、創新教學方法和開展多元化培訓等渠道,逐步培養整個隊伍掌握sagd技術和大中修技術的實踐能力。我們的培訓目標是,措施井技術培訓的普及率達到100%,sagd技術和大中修技術培訓的普及率達到80%以上,努力培養“會學習、講方法、能使用、重實踐”的實用型人才,為做大高新技術服務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撐。

二是轉變技術管理策略,促進外闖市場能力的提升

我們以曙工處外闖哈薩克斯坦大修作業市場為契機,重點改變以小修為主的技術服務格局,逐步向中修服務、特色技術服務和外闖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技術服務格局發展。07年我們要在處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爭取裝備一套適應中修作業的施工設備,同時,準備一個能夠勝任中修作業的施工隊伍,最好的打算,能夠完成3—4口中修作業井,實現公司歷史上的新突破,從而,壯大公司爭取外闖市場的技術能力。

三是轉變技術服務理念,促進技術應用效益的提升

我們要抓好sagd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從而實現高新技術零的突破。首先,我們要選派最好的作業隊伍參加新技術培訓,抓好sagd技術的典型示範。然後,再逐步擴大應用的普及面,拓展新技術運用的新市場。我們將通過請專家授課、看教學光盤、印發輔導資料和現場操作以及崗位練兵等方式對sagd高新技術進行集中學習、消化和吸收,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新的技術服務。我們應用sagd技術的目標是年施工__口井,每口產值在__萬元左右,全年可增加收入__*萬元。

綜上所述,這是我們作業二公司實現年創產值8000萬元以上及實現公司持續有效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打算,如有不當之處,懇請處領導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____公司

二〇〇六年十一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7

【摘要】電力電子技術是一個以功率半導體器件、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為支撐的技術平台。文章介紹了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各個環節中的應用及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應用;直流輸電

【中圖分類號】tm7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23(20xx)08-0170-02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工技術中的新技術,是電力與電子技術(強電和弱電技術)的融合,已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巨大作用,對未來輸電系統性能將產生巨大影響。目前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已涉及電力系統的各個方面,包括髮電環節、輸配電系統、儲能系統等等。

一、發電環節電力系統的發電環節涉及發電機組的多種設備,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以改善這些設備的運行特性為主要目的。

(二)大型發電機的靜止勵磁控制。靜止勵磁採用晶閘管整流自並勵方式,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及造價低等優點,被世界各大電力系統廣泛採用。由於省去了勵磁機這個中間慣性環節,因而具有其特有的快速性調節,給先進的控制規律提供了充分發揮作用併產生良好控制效果的有利條件。

(二)水力、風力發電機的變速恆頻勵磁。水力發電的有效功率取決於水頭壓力和流量,當水頭的變化幅度較大時(尤其是抽水蓄能機組),機組的最佳轉速亦隨之發生變化。風力發電的有效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風車捕捉最大風能的轉速隨風速而變化。為了獲得最大有效功率,可使機組變速運行,通過調整轉子勵磁電流的頻率,使其與轉子轉速疊加後保持定子頻率即輸出頻率恆定。此項應用的技術核心是變頻電源。

(三)發電廠風機水泵的變頻調速。發電廠的'廠用電率平均為8%,風機水泵耗電量約佔火電設備總耗電量的65%,且運行效率低。使用低壓或高壓變頻器,實施風機水泵的變頻調速,可以達到節能的目的。低壓變頻器技術已非常成熟,國內外有眾多的生產廠家,並有完整的系列產品,但具備高壓大容量變頻器設計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不多,國內有不少院校和企業正抓緊聯合開發。

(四)太陽能發電控制系統。開發利用無窮盡的潔淨新能源———太陽能,是調整未來能源結構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大功率太陽能發電,無論是獨立系統還是併網系統,通常需要將太陽能電池陣列發出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所以具有最大功率跟蹤功能的逆變器成為系統的核心。日本實施的陽光計劃以3~4kw的户用併網發電系統為主,我國實施的送電到鄉工程則以10~15kw的獨立系統居多,而大型系統有在美國加州的西門子太陽能發電廠(7.2mw)等。

二、輸電環節(一)柔性交流輸電技術(facts)

柔性的交流輸電技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出現的新技術,近年來在世界上發展迅速。柔性交流輸電技術是指電力電子技術與現代控制技術結合,以實現對電力系統電壓、參數(如線路阻抗)、相位角、功率潮流的連續調節控制,從而大幅度提高輸電線路輸送能力和提高電力系統穩定水平,降低輸電損耗。傳統的調節電力潮流的措施,如機械控制的移相器、帶負荷調變壓器抽頭、開關投切電容和電感、固定串聯補償裝置等,只能實現部分穩態潮流的調節功能,而且,由於機械開關動作時間長、響應慢,無法適應在暫態過程中快速柔性連續調節電力潮流、阻尼系統振盪的要求。因此,電網發展的需求促進了柔性交流輸電這項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到目前,facts控制器已有數十種,按其安裝位置可分為發電型、輸電型和供電型3大類,但共同的功能都是通過快速、精確、有效地控制電力系統中一個或幾個變量(如電壓、功率、阻抗、短路電流、勵磁電流等),從而增強交流輸電或電網的運行性能。已應用的facts控制器有靜止無功補償器(svc)、靜止調相機(statcon)、靜止快速勵磁器(pss)、串聯補償器(sssc)等。近年來,柔性交流輸電技術已經在美國、日本、瑞典、巴西等國重要的超高壓輸電工程中得到應用。國內也對facts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開發,每年都有數篇論文發表,但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facts設備只有清華大學和河南省電力公司聯合開發的±20mvar新型靜止無功發生器(asvg)

(二)高壓直流輸電技術(hvdc)

1970年世界上第一項晶閘管換流閥試驗工程在瑞典建成,取代了原有的汞弧閥換流器,標誌着電力電子技術正式應用於直流輸電。從此以後世界上新建的直流輸電工程均採用晶閘管換流閥。新一代hvdc技術採用gto、igbt等可關斷器件,以及脈寬調製(pwm)等技術。省去了換流變壓器,整個換流站可以搬遷,可以使中型的直流輸電工程在較短的輸送距離也具有競爭力。此外,可關斷器件組成的換流器,由於採用了可關斷的電力電子器件,可避免換相失敗,對受端系統的容量沒有要求,故可用於向孤立小系統(海上石油平台、海島)供電,今後還可用於城市配電系統,並用於接入燃料電池、光伏發電等分佈式電源。目前,全球已建成的直流輸電工程超過60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

1.天生橋—廣州直流輸電工程(20xx年)±500kv,1800mw,980km

2.三峽—常州直流輸電工程(20xx年)±500kv,3000mw,890km

3.三峽—廣州直流輸電工程(20xx年)±500kv,3000mw,962km

近年來,直流輸電技術又有新的發展,輕型直流輸電採用igbt等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組成換流器,應用脈寬調製技術進行無源逆變,解決了用直流輸電向無交流電源的負荷點送電的問題。同時大幅度簡化設備,降低造價。世界上第一個採用igbt構成電壓源換流器的輕型直流輸電工業性試驗工程於1997年投入運行。

(三)靜止無功補償器(svc)

svc是用以晶閘管為基本元件的固態開關替代了電氣開關,實現快速、頻繁地以控制電抗器和電容器的方式改變輸電系統的導納。svc可以有不同的迴路結構,按控制的對象及控制的方式不同分別稱之為晶閘管投切電容器(tsc)、晶閘管投切電抗器(tsr)或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我國輸電系統五個500kv變電站用的svc容量在105~170mvar,均為進口設備,型式為tcr加tsc或機械投切電容器組。國內工業應用的tcr裝置大約有20套,容量在10~55mvar,其中一小半為國產設備。低壓380v供電系統有各類tsc型國產無功補償設備在運行,但至今仍沒有一套國產的svc在我國的輸變電系統運行。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8

一、諸暨市香榧產業的現狀分析

(一)面積、產量均佔全省一半

諸暨是香榧(細榧)的原產地,細榧品種是由趙家鎮的杜家坑、裏宣等村的宣氏祖上選育出來後,通過嫁接繁育逐漸發展起來的,並不斷向嵊州、紹興、東陽等縣市傳授和擴散。x年諸暨市攻克香榧落果難關,並在整個榧產區推廣,使香榧獲得前所未有的豐產豐收後,全省掀起了香榧大發展熱潮,細榧良種已成為各地爭相種植的主栽品種。目前全省香榧林面積3.9萬畝,產量 000噸左右,其中諸暨 .95萬畝,處於盛產期的香榧林面積0.54萬畝, 998年起平均年產量500噸以上,x年達到687噸,創歷史最高記錄。面積和產量均佔全省的50%以上。

(二)科技興榧取得顯著成效

諸暨市歷來重視香榧的科研。從xx年代的香榧人工授粉、圃地育苗、小苗嫁接,到七、八十年代成立林科所,專攻香榧科研,取得了種砧、根砧嫁接育苗、扦插繁育等科研成果,特別是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實施科技興榧舉措,進行科技攻關,並重點抓好成果推廣、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使全市的香榧產量從推廣香榧保果增產技術前的年均 30噸猛增到500噸以上,發展香榧面積從原來的年不到300畝猛增到現在的3000畝,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縣市的發展。香榧科研推動了整個香榧產業的發展。

(三)加工企業註冊商標快速增加

隨着香榧連年豐產豐收,產量翻番增加,諸暨市的香榧加工企業不斷增加,且商標意識明顯增強,註冊商標連年遞增,品牌大量增加。 994年前全市香榧沒有註冊的商標品牌,都叫楓橋香榧。 994年6月,趙家鎮工貿實業總公司申報註冊諸暨第一隻“楓橋”牌香榧商標,開始進行小規模的加工生產。至xx年,全市已擁有註冊商標46只,在市區開設專賣店的企業達到25家,年加工銷售規模在 00噸以上的企業有3家,湧現了“冠軍”、“老何”等一批龍頭企業。同時廠房、設備不斷更新,加工方法也從傳統的鐵鍋手工炒制發展到現在的用銅鍋機器炒制,產品的花式品種不斷增加,外觀包裝也越來越精美。

(四)注重名牌產品的保護和發展

為利用楓橋香榧的名牌優勢,保護和發展香榧產業,市有關部門多次組織“楓橋香榧”參加國際國內農業博覽會、名特優農產品質量評比等,並獲得了金獎產品稱號。近年又將“楓橋香榧”創建為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和首批浙江省綠色農產品,楓橋香榧(細榧)基地獲得了紹興市級綠色農產品基地的稱譽,冠軍、老何、榧皇等品牌也相繼通過了紹興市級綠色農產品認證,並已申報省級綠色農產品和森林食品基地。

諸暨市也先後獲得了“中國香榧之鄉”、“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香榧之鄉”等稱號,同時開展了《楓橋香榧原產地保護》的申報,建立了《楓橋香榧自然保護小區》,開展香榧古樹名木的調查登記和保護、省級林業特色基地——《諸暨萬畝楓橋香榧示範基地建設》、《香榧品種改良、技術改造》、香榧質量評比等工作,制訂了一系列標準,規範了栽培與加工,使創牌、提質、擴產工作不斷深入,促進了全市香榧生產的良性發展。

二、香榧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地集約化經營水平低

諸暨香榧基地的經營水平雖比周邊縣市高一些,但集約化經營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基地發展上偏重數量擴張,而忽視質量提高;在基地管理上大都是粗放管理,雄樹不足,陡坡土薄的榧樹不砌坎培土,只進行劈草撫育,盲目施肥施農藥,亂授花粉人為形成大小年等,其結果是香榧的質量和效益相差懸殊。如去年好的村畝產高達 06千克,而差的村畝產只有40千克,相差一倍多。

(二)榧農的質量意識有待提高

近幾年應用保果技術後,香榧產量大幅度增加,但質量反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家一户傳統的小農經濟經營觀念和經營方式所造成的。一是摘青,因香榧多、勞力少,怕偷竊等原因而提早採摘;二是處理不及時,因採摘時間長,沒及時剝殼處理,或堆放場地不足,堆放過厚導致發熱腐爛而變質;三是為省時省力而單純施化肥、不施有機土雜肥,使香榧的香氣、鮮味、鬆脆度有所下降;四是長期用外地的劣質花粉授粉,導致香榧的外形和品質發生變化。

(三)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大

香榧雖然是高產出的乾果樹種,經濟收益期長,但其產前生長期長,進入盛產期需 5年以上,且苗木投入較大(香榧嫁接苗每畝需400元以上),管撫費用較高,因而一般農户難以承受。

(四)宣傳缺乏力度,科研經費短缺

諸暨於 997年8月獲得當時全國唯一的“中國香榧之鄉”稱號,**年3月獲得“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香榧之鄉”的榮譽稱號,但至今未立一塊香榧之鄉的宣傳廣告牌。楓橋香榧多次榮獲國內外優質農(林)產品金獎,**年評為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除當時諸暨報上有報道外,也未見有大的宣傳動作。諸暨市林科所成立後,政府每年下撥的只有人頭費,項目經費極少,近年來林科所很少添置過新的儀器設備。

(五)品種選優改良工作落後

由於長期的無性繁育、隨意採穗和不同的栽培環境和管理,品種內已發生較大的分化,在結果習性與產量品質等方面產生較大差異。長期來又忽視香榧品種的改良,至今沒有建立良種採穗圃和規模較大的良種壯苗繁育基地,良種化建設工作相對滯後,較大地影響了香榧生產的高質量發展。

(六)經營分散,品牌雜亂,產業化程度低

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香榧樹零星分散地分到一家一户經營,難以進行統一的集約化管理。同時,加工企業(農户)多、規模偏小,46只註冊商標加上沒有商標的雜牌,使銷售市場魚龍混雜,銷售的香榧質量達不到應有的標準。而作為行業管理的協會組織不夠健全,缺少必要的活動經費,發揮不了產業協會的應有作用,也影響了產業化發展進程。

三、香榧生產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

共性技術之一是科學施肥。香榧生產涉及千家萬户,除榧農對科學施肥的認識有差異而沒有做到合理施肥外,缺少對香榧樹需肥情況和檢測土壤、肥力情況的簡易儀器,也是香榧難以實現科學施肥的重要原因。因香榧樹的大小、結果的多少、立地條件的不同、生長的好壞等因素不同,香榧樹的需肥情況也不同,使得榧農不知道香榧樹缺什麼肥、缺多少肥。

共性技術之二是優選法授粉。人工盲目授粉是當前人為形成香榧大小年的主要原因。因香榧樹高大、榧果細小而無法疏果,用授粉控制大小年是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而目前我們缺少對香榧科學授粉,以防止香榧大小年技術的研究,其結果是香榧的效益和質量相差懸殊。

關鍵技術是香榧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研究。目前除在傳統的加工方法上略有改進外,產品種類單一,沒有大的突破;對新產品的開發和加工機械的研製滯後;每年4000~5000噸的香榧假種皮沒有較好利用,缺少對香榧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四、香榧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明確產業發展導向

市委、市府要把香榧發展列入今後諸暨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增加資金投入,出台落實各項扶持政策,高質量地建設好省級林業特色基地——萬畝楓橋香榧示範基地,搞好香榧品種改良、技術改造試點工作,加快香榧發展速度,在xx年前保質保量地完成省下達給諸暨的8萬畝香榧基地建設任務,使全市香榧總面積達到 0萬畝,年產量達到 500噸。

設立市香榧發展基金,每年切出專項資金50~ 00萬元,用於香榧科研、新產品開發、加工設備研製、《無公害香榧》標準推廣應用、古樹保護、質量評比、協會建設、擴大宣傳,創立名牌、實施獎勵等方面。

(二)加大科技興榧力度

一是要加強對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通過項目這個載體,把研究責任落實到項目承擔者。二是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合作,開展諸如良種選育、遺傳育種、密植速生豐產、香榧剝殼、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大力推廣應用現有的科研成果和營林新技術,不斷吸收、借鑑和應用其他產業的先進技術,促進全市香榧生產的發展。三是要加強林科所建設,建立“中國香榧研究所”,引進高素質的科研人才,為科技興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

按照“統一、簡化、協調、優化”的原則,市有關部門已先後制訂了《楓橋香榧(細榧)技術條件》、《香榧良種與豐產栽培》、《無公害香榧》等系列標準,今後要大力宣傳推廣這些標準,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來規範香榧產業。同時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督和獎懲制度,使嚴格按標準生產加工的榧農和企業得到鼓勵,不按標準生產的受到處罰,以提高香榧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增加諸暨香榧的市場競爭力,加快產業化發展進程。

(四)加強宣傳,提高諸暨香榧知名度

香榧雖然是中國特產,楓橋香榧的`聲譽也較大。但實際上,香榧的影響力主要在我國的上海、杭州、南京、廣州、寧波等少數的南方城市,大多數北方人根本不知道香榧是什麼東西,更不要説國外了。因此,要真正做大做強諸暨的香榧產業,除了提高質量、擴張數量、創立名牌外,還需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建議在把香榧作為諸暨市樹的基礎上,在市區設一條香榧路(街),兩邊種植香榧樹。在因特網上設立諸暨香榧專業網站(中英文),並在其他較大的經濟信息網站上網,向全國和世界宣傳介紹諸暨的楓橋香榧。在電視、廣播、報紙等傳媒上多層次開展香榧的宣傳活動。在諸暨城市廣場、火車站、杭金衢高速公路上設置“中國香榧之鄉--諸暨”的巨幅廣告牌。

(五)加強香榧協會和合作社建設。

要加大對協會的投入,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強協會與榧農、企業的聯繫,強化協會在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功能,促進生產者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與協作。要鼓勵企業自辦基地和承包經營基地,還要鼓勵和支持榧農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以解決香榧因分户帶來的經營分散、規模偏小、管理不便等問題,培育有一定規模的香榧種植大户和高質量的香榧基地。同時要扶持、培養和發展幾家集香榧種植、收購、加工製作、市場銷售於一體的龍頭企業,走出一條以協會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的、一頭連接市場,一頭連接基地,基地帶動農户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附:雙語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任何工作的開展,語言溝通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社會在不斷髮展,首要是靠語言來推動,沒有語言的溝通,就沒辦法進行感情交流。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的權利”。縣作為省重要的藏族聚居縣,為推動黨和政府的政策落實,保持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堅實一支優秀的雙語人才隊伍非常有必要。

一、基本縣情

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位於省西北部和州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温 . ℃,年絕對最低氣温-33.7℃。幅員面積 06xx年中,縣財政積極發揮職能,推進雙語人才隊伍建設。在本級財力極為有限的的情況下,分別在xx年安排4萬元,xx年安排4萬元,xx年安排4萬元,xx年安排4萬元,xx年安排2萬元工作經費給縣少語委專項用於雙語工作。

三、雙語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困難

(一)雙語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由於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幹部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低,各方面條件差,使得雙語人才不願到基層就業,原有的一些優秀人才也大量流失。還有一些部門和一些領導同志不能夠及時發現優秀雙語人才,既使發現了人才,也不敢放手使用,這也是雙語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兼通的少數民族幹部及各類專業科技、技術人才。兼通的少數民族幹部及各類專業科技、技術人才缺乏,是由於少數民族人才從小所處的語言環境不同和接受的基礎教育不同而形成的。往往是精通藏語的漢語基礎差,漢語基礎好的幹部民族語言文字的能力差,造成德才兼備、兼通,能夠擔當重任的民族幹部及專業科技、技術人才數量不多。

(三)幹部雙語教育培訓不平衡。從整個縣幹部及各類專業科技、技術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看,黨政、教育、衞生等部門的幹部參加雙語培訓機會較多,而基層幹部的培訓機會少。從培訓效果看,由於民族地區幹部雙語培訓內容陳舊,知識更新緩慢,客觀上延緩了少數民族地區幹部學習應用雙語新知識、新技能的時間,加之幹部教育培訓經費緊缺,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薄弱,也使幹部的雙語教育培訓工作出現了有量乏質的現象。

(四)雙語培訓缺乏統一教材,培訓效果不明顯。由於漢藏雙語人才培訓正在探索階段,缺乏授課教材,授課教師一般都是當地藏語老師,但並不精通各部門業務知識,從而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從近幾年的培訓來看,培訓人員不固定,在第一線與藏族羣眾直接打交道的鄉鎮工作人員和部門窗口工作人員最需要進行雙語培訓,但忙於業務工作,無法參與培訓。

(五)雙語人才隊伍建設資金缺乏。由於需要開展雙語人才隊伍建設的區域多為民族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地方財力有限,無力安排大規模的雙語培訓,加之雙語人才隊伍建設無上級專門的經費支持,導致雙語培訓工作規模較小,效果較差。

四、加強雙語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建議上級相關部門儘快出台由民語部門與各地高等院校聯合開辦漢語民語雙語技能培訓的相關規定,按規定開辦培訓班,通過培訓,雙語技能合格者,發給證書。

(二)建議國家民委與國家人社部等部門,在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各職能部門人員編制方面出台規定,在工作人員配備方面,在現有力度上,進一步吸收當地少數民族的雙語人才。

(三)建議上級相關部門把雙語人才培訓列為在職培訓範疇,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可以在本單位內挑選熟悉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工作人員,送到上級雙語人才培訓機構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持合格證書回原單位服務。

(四)建議上級相關部門把雙語人才培訓工作經費納入預算,設立專門的經費,進一步強化雙人才隊伍建設資金支持。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9

1、調研目的

本調研的目的在於對西安市蓮湖區行知國小的國小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動機作調研研究,試圖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規律,以便為本次小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借鑑。

2、調研方法

(1)調查對象是行知國小的五年級的兩個班的學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級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實收有效問卷48份;六年級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實收有效問卷43份。

(2)材料參照國小生動機發展水平的特點,自制國小生信息技術學習動機調研問卷。共13個題,為選擇題與主觀作答題相結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數答案便於作量化統計處理。②根據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語言淺顯易懂。③反映兒童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一般態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動機以及任務動機。④選編注重對國小生的教育性。

(4)資料處理。學生無需填寫個人信息,只寫明班級,性別。按照男、女統計人次並算出百分比;同時瞭解被試平時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作為分析參考。

3、調研結果

通過調研發現,國小生上信息技術課的動機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1)上網,蒐集漫畫圖片,查找資料,看新聞,玩遊戲。(2)輕鬆一下,認識課外事物。(3)學會操作電腦,認識編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4)通過完成作品,收穫快樂和知識。

按調研整體人員來分的話,這四個類型分別佔的比例為:第一種:51.2%;第二種:9.3%;第三種:34.9%;第四種:4.6%。

其中按男生選擇來分的話,這四種類型在男生中佔的比例分別為:第一種:35.2%;第二種:4.8%;第三種:45.3%;第四種:14.7%。

按女生的選擇來分的話,這四種類型在女生中佔的比例分別為:第一種:38.3%;第二種:40.8%;第三種:11.3%;第四種:9.6%。

4、問題討論

通過統計問卷結果,發現國小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機水平較低,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1)學生多為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學習知識的慾望。即教師講什麼,我就學什麼,沒有思考能力,不會對學習的知識產生疑問。(2)學生喜歡上網,不喜歡教師講書本知識。學生上信息技術課就是為了上網,希望教師不要控制電腦,是可以讓學生自由上網。(3)學生認為上信息技術課程就是玩,放鬆一下。並沒有真正理解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必要性。學生一週只有一節信息技術課,這對他們來説是相當難得的放鬆。而且信息技術課不會考試,學生沒有考試的壓力,更加覺得這是一門可以自由玩樂的課程。(4)男生多喜歡操作電腦,認識編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上網玩遊戲。女生多為輕鬆一下,認識課外事物。上網查資料,用小軟件畫畫等。

5、啟發及建議

5.1借鑑教材,更新內容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課本上的內容往往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而且,有些內容對於學生來講又非常抽象,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徵。靈活地改編教材,把新的內容補充進去,使學生容易接受。

5.2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機低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使學生也學得輕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1)小組競賽,給予獎勵。目前很多教師喜歡將學生分成小組來完成任務,但小組協作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不動腦,只有一兩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會完成任務。通常來説,每個人都有爭取第一的心理,這種心理如果經過恰當的引導會轉化為學習動機。

(2)利用遊戲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所謂遊戲化學習,就是用遊戲化的思維來設計整堂課程,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習得相關知識,而不是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信息技術課程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就是一種能力,能力的培養並不能靠簡單的記憶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遊戲化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3)創造機會,學生講課。心理學研究表明,親身參與的事情,往往會體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我表現的學習動機,儘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內容時,教師會請一些電腦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當“老師”,跟全班同學講解操作步驟。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夠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4)注重校本課程,融合本地文化。學生生活在當地,對地方文化比較熟悉,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機地結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真誠友善地對待學生,同時還要善於思考,積極探索,靈活運用有關策略與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真正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切實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0

一、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盟緊緊圍繞實施現代農牧業發展戰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結合已形成的肉牛、肉羊、牧草、馬鈴薯、蔬菜、中藥材等產業佈局,依據農業部發布的年度主推技術和農牧民技術需求,積極開展農村牧區實用技術推廣,促進先進實用技術快速進嘎查(村)、入農牧户、到田間草牧場。

畜牧業方面,重點推廣了綿羊人工授精、牛羊胚胎移植、同期發情、性控、多元雜交、種羊系統選育、牛羊標準化養殖管理、舍飼育肥、動物疫病防控及高產飼料種植、飼料青貯、氨化等技術;種植業方面,推廣了水地高壟栽培、設施農業、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玉米“一增四改”、馬鈴薯“兩增五推”、蔬菜無公害標準化栽培等先進生產技術,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率達85%以上,有力地推動了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的發展。

(一)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推廣聯盟,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近年來,圍繞農牧業實用技術,構建由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市場化服務組織、農牧業鄉土人才參與和分工協作的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技推廣聯盟,積極探索農牧業科技成果引進、推廣、轉化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模式,解決了大量農牧業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如: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草原畜牧業工程研究院、仁創沙漠資源利用研究院,承擔了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優質特色肉羊、肉牛、馬品系培育及產業化示範”等項目,解決了地方優良畜種保護和新品系培育的問題,在加速畜牧業優勢資源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如:牧民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建立的農畜產品科技創新中心,開展羊肥尾油脂產品、牛羊副產品和冷凍牛羊肉解凍、生鮮肉分割包裝等技術研發,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二)通過農牧業科技示範服務平台,推廣實用技術。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和園區是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在農牧業生產中應用與轉化的服務載體,是農牧業科技支撐體系的核心。園區基地本着“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農牧民受益”的原則,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為抓手,遴選文化程度較高、種養能力較強、樂於助人的農牧户或其他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作為農牧業科技示範主體,加大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培育和良種畜引進與繁育,通過分户指導、交流觀摩等措施,推廣應用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如積極探索以牧業大户為單位建立農技推廣示範點,在各蘇木鎮分別建立了33個典型示範點,示範推廣了多肋骨烏珠穆沁羊人工輸精技術、肉牛冷配技術、肉牛同期發情技術、肉牛育肥技術,以示範點帶動農牧業技術推廣,反響良好。目前,全盟共建有國家、自治區、盟、旗、蘇木(鄉鎮)五級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園區104個。

(三)引進培育產業龍頭企業,引領農牧民在產業化進程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政策扶持,引進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帶動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如xx大莊園肉業公司、阿巴嘎旗額爾敦肉業等企業,實施了以公司為龍頭,合作社、協會為載體,形成上連市場,下連牧户,中間由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企業對基地產品品種質量的要求,極大推動了農牧民科學種養殖的積極性,聯户經營、合作經營也為大規模實施新品種新技術和現代化機械作業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四)加強農牧民科技培訓,提高農牧民素質,培養了大批農村牧區實用人才。通過實施國家級“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和盟級“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培養”項目,對農牧民進行實用技術、職業技能、經營管理等方面培訓。同時,各旗縣市(區)每年冬春季節都要組織農牧業科技大培訓,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田間學校、科技大集、入户指導、發放明白紙等形式開展適用技術普及化培訓,全面提高農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據統計,每年開展的各類培訓約10萬人次,其中由農牧業局、就業局、扶貧辦牽頭培訓的農牧民有2萬人次,印發各類培訓教材、宣傳單、明白卡等近20萬份。

(五)加強信息平台建設,拓寬了農牧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各地除利用報刊雜誌、電視宣傳片等傳統模式宣傳農技知識外,積極推廣電話、電視、電腦“三電合一”技術,APP、12396、12316、蒙文科技信息等網絡平台服務,拓寬了農牧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互聯網+畜牧業平台已在、正藍旗、太旗、西蘇旗等地進行了農村信息化試點,為農牧户通過互聯網獲取市場信息,直接進行畜產品交易提供了方便。

二、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從調研結果看,全盟盟旗兩級技術推廣機構較為健全,並有較強的專業技術力量。蘇木鄉鎮自20__年機構改革後,鄉鎮級原有農技推廣機構與其他部門合併成立了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為基層綜合辦事機構,人員人事任免、工資、原機構財產歸鄉鎮政府,上級農技推广部門只負責業務指導,對人員、財產不具備有效的管理。由於人員專業分工不明確,導致安排的業務工作執行不暢,配備的技術設備流失嚴重。

2、技術人員數量少、知識老化、結構不合理。基層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幾乎沒有專職從事技術推廣類業務的人員,人員多年不交流、不充實,年齡老化、知識老化現象嚴重,知識水平、專業結構早已不適應現代農牧業發展的需要。以牧區牲畜防疫和治療為例,全盟79個蘇木鄉鎮畜牧獸醫站共有職工391人,其中302人為官方獸醫,職業獸醫僅有8人,這與全盟近1400萬頭只牲畜的防疫治病工作極不相稱。我們調研的旗縣均反映基層急缺懂得牲畜防疫和治療、熟練配種和育肥以及指導農田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的專業技術人員。

3、實用技術推廣經費短缺,基礎設施、服務手段嚴重滯後。20__年—20__年,盟財政通過“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培養”項目三年共安排了220萬元專項資金。20__年,上級業務部門、盟本級和各旗縣市(區)財政均未安排與實用技術推廣有關的培訓和業務經費。我們調研走過的四個旗縣,除農牧業局經政府協調暫時擁有一處試驗示範場地外,其他旗縣基層農技推广部門均沒有所屬試驗場地,無法履行“實驗—示範—推廣”的職責。基層技術推广部門經費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極大地影響了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

4、農牧業生產經營現狀制約實用技術的大面積推廣。農牧民居住分散,組織化程度低,聯户經營、合作社規模化經營還未全面實現,小規模經營與機械化作業存在矛盾,一些組織配套技術、機械技術、工程技術等新型農牧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使用受到限制。如,農牧業機械化裝備結構不合理,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小中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低檔次機械多、高性能機械少,“三多三少”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同時,地區和行業間機械化發展不平衡,種植業機械化水平高、養殖業低,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高、經濟作物低的“兩高兩低”矛盾依然存在。牧區機械化水平明顯滯後於農區,剪羊毛、藥浴、飼餵、清圈等機械化率不足10%,牲畜糞便處理設備基本空白。

5、生產經營者年齡老化、綜合素質低下制約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農牧區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在農牧區從事生產的絕大多數為50—70歲人員,他們文化素質較低,創新意識薄弱,生產依然停留在傳統的觀念和模式上,對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市場信息接受較慢,新型的農牧業科技成果推廣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三、幾點建議

解決當前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實施科教興農興牧戰略、抓好“三農三牧”工作的的高度,重視和加強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建議盟委行署儘快組織編制我盟現代農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並高水準、前瞻性的制定支撐我盟現代農牧業加速發展的新時代農牧業科技發展意見;農牧業主管部門和科技部門要堅持把科技創新融入到引種、育種、擴繁、育肥、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從而有效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減羊增牛”戰略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盟旗兩級農牧業技術推广部門作為專業站所要各有專長,至少每年確定一個課題,在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經常深入基層,幫助農牧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變為實實在在的生產活動;各級政府要下大力氣解決基層技術推廣機構體制機制不順、基礎建設薄弱、經費無保障等困難,幫助解決科技人員的後顧之憂。

(二)把理順和健全基層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點任務來抓。強化基層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要求,建議在蘇木鄉鎮建立農牧業科技推廣服務專門機構,明確編制,公開選拔和招錄農大、職業學院等專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靈活職稱評定、完善激勵機制,在選人才、留住人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嘎查村級農技服務點,以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為技術支撐,依託嘎查村級農牧業技術人員、植保員、防疫員、科技示範户、農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等,建立開放運行的嘎查村級農技服務點。同時,採取政府購買、定向委託、獎勵補助等方式,鼓勵發展各種民營科技企業,興辦各類民間農牧業科技服務、研究組織,特別要積極扶持疫病防治、剪毛、打草、佩戴耳標、機耕、運輸、送水、設施維修等專業服務組織發展,為農牧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務。通過健全隊伍,理順關係,上下貫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農牧業科技推廣體系。

(三)加強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要強化對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指導和管理,依託各類培訓機構和試驗示範基地對現有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實踐鍛鍊,努力改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水平。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科研尖端人才,吸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加盟、技術入股,提升基層實施科技專項能力。創新搞活人員流動和工作考評機制,通過實施“三支一扶”計劃、農技推廣特崗計劃、民生志願者服務計劃等,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農牧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調研反映,xx職業學院每年約有200餘名畜牧業專業畢業生,幾乎全部被我區各盟市和新疆、青海甚至蒙古國聘用,且呈供不應求態勢。而在我盟,一方面基層急需農牧業技術人才,一方面培養的人才不斷流失,這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涉農涉牧、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建立完善協調溝通機制,切實從我盟農牧業長遠發展考慮,出台培養、選拔、使用農牧業實用人才的規劃和相關優惠政策,重視發揮xx職業學院在培養農牧業專業人才方面專業領先的獨特優勢。

(四)突出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重視並解決基層農技部門開展必要的科學研究、實踐創新和中間試驗、多點示範所需要的試驗場地。對現有以項目為支撐的設施農業示範基地、優質良種畜繁育基地、農牧業新技術示範園等,要制定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統一掛牌命名,在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等方面給與扶持,力爭把這些基地建成高效農牧業展示園,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的示範園和引導羣眾科技致富的樣板園,進一步促進農牧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農牧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的優化升級。用科技武裝農牧民頭腦,使他們真正弄懂良種與良法配套、農牧機與農牧業結合、生產與生態協調,推動農牧業全面走上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內涵式發展軌道。

(五)加大農牧業科技資金投入。堅定不移地抓好現代農牧業發展,推動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經營。通過規範土地、草牧場流轉機制,推動企業和合作組織適度規模經營,為集中連片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提供可能。完善科技投入機制,通過向上級業務部門爭取、地方財政投入、金融部門支持等多種形式,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金融貸款為支撐、農牧民投資為主體、社會籌資為補充的多元化農牧業科技投入機制。聘請科研院所專家圍繞綠色生態農牧業搞好項目策劃與論證,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項目資金;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增加農牧業科技推廣經費;鼓勵羣眾興辦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等組織,並給與經濟補貼,充分調動羣眾對科技投入的積極性。

(六)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培養具備創新思維的職業農牧民。

首先,充分發揮農牧民主體作用,根據農牧户專業化種養殖類別、職業化分工等有針對性地多層次、多批次開展農村牧區實用技術培訓。面向生產、養殖、繁育等不同技術管理主體,精準制定菜單式培訓計劃,切實提高技術培訓的實效性和精準度,確保每個專業化家庭農牧場主都熟練掌握相應的關鍵技術。其次,積極發揮科技增效示範典型的作用,通過實地考察學習、效益對比等模式,發揮現場觀摩教學的作用,促進科學種養管理技術的普及推廣。

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和青年農牧民回鄉創業,對其中頭腦靈活,善於經營,熱愛農牧業生產的青年骨幹要在專業培訓、項目扶持、資金貸款等方面給與傾斜。積極推薦他們到職業學院、農大等專業院校繼續深造,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農牧業生產經營好的經驗和作法,創造機會讓他們與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協作聯盟,鼓勵他們創辦合作社或開展聯户經營,努力培養更多的適應現代農牧業發展的職業農牧民。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1

政務公開是指政府機關應主動或者根據相對人的申請公開或者使其知曉有關政務活動的情況和資料。它是公民行使憲法規定的知情權的基礎,也是政府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的重要方式,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黨的xx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民主監督制度,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實行政務公開,是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實行政務公開,是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必然選擇。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實行政務公開,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保障公民合法權利,監督政府機關依法行政,建設廉潔、高效、務實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實行政務公開是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羣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委託我們管理國家,管理社會。因此,所有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僕,行使權力理應受到人民的監督。我們的全部工作要以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為廣大羣眾所擁護為基本出發點。通過政務公開,使政府的主要行政活動及其結果讓羣眾瞭解,受羣眾監督,必然促使各級幹部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觀念,從而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更加努力地把涉及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各種事情辦好。只有這樣,黨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才能得到充分體現,黨和政府才能贏得人民羣眾真心實意的信任和擁護,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2、實行政務公開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歷史經驗表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依賴於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做主。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羣眾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直接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管理的熱情越來越高。實行政務公開,一方面可以督促我們儘可能地把有關政務公之於眾,讓廣大羣眾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將促使我們建立—套完整的規章制度,使國家機關的行政行為更加規範化、制度化。

3、實行政務公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具有透明性、規範性和公正性。市場經濟需要法律約束,行政、執法部門也同樣需要法律約束。市場經濟又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公正無私,把保護公平競爭作為一個基本準則。政府部門為發展市場經濟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務,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實行政務公開。

4、實行政務公開有利於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是保證決策正確與科學的關鍵。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面對新的形勢,行政機關要及時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決斷,僅靠幾個領導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廣泛聽取羣眾意見,充分發揚民主。

5、實行政務公開是加強廉政建設的治本之策。為了防止濫用權力,必須高度重視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和約束。實行政務公開,把政府應公開的工作內容、辦事程序及其結果如實地公之於眾,讓人民羣眾來評判和監督,可以有效地發揮權力的正面效應,制約權力的負面效應,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的滋生,這也是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當前在實行政務公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政務公開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和諧和穩定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上級部署,在實行政務公開方面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顯成效,推動了高效、廉潔、務實政府的建立;與此同時,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政務公開工作在各地各部門開展的也不平衡,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離人民羣眾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主要表現在:

1、公開內容不夠規範,缺乏全面性。公開內容不全面不具體,事後公開多,事前、事中公開少。重表面內容,輕實質問題,只公開辦事制度、年度目標、為民辦實事等一些羣眾早已熟知的事項,對一些羣眾普遍關心、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大宗物品採購、工程項目發包、土地徵用補償標準、財務收支情況、各類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等內容卻未公開或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面”。

2、公開方式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目前的公開過於強調政府在政務公開中的主導地位,公開什麼內容,公開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公開都由政府部門和有關主管單位決定,羣眾只是被動地接受,容易使政務公開實際上成為只是政府自己的事情,是政府機關的一種“社會”。沒有緊緊扣住面向羣眾、服務羣眾、依靠羣眾這條主線。僅是注重政府向公眾單向傳輸信息,對羣眾普遍關注或利害關係人急需瞭解的事項公開不夠,因而不能實現政府和公眾的雙向互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務公開的效果。

3、公開手段有所侷限,缺乏多樣性。一些地方和單位的政務公開僅侷限於通過印製小冊子、上牆公開、工作流程表等傳統形式公開。還有的部門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公開欄、公開牆、公開冊等,而現在只是在會議上簡單的説説;有的單位公開欄選址不當,利用率不高,排版設計馬虎,有的公開欄已經破損,不能再使用。還沒有把政府網站作為政務公開的一個重要平台,有的網站缺乏專業人員維護,網站內容更新緩慢,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4、公開制度不健全,缺乏長期性。目前,我國尚無一部統一的政務公開法,政務公開的內容只是散見於《檔案法》和《保密法》中,至使一些單位還沒有建立政務公開制度。有的甚至對政務公開的宗旨不明確、內涵模糊,不能與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及其每個職位的職權相結合。有的單位公開次數較少,一年才公開一次,平時不認真公開,上級來檢查時就大忙一陣,過後一年半載不見翻新。有的單位公開資料管理不夠規範,未裝訂成冊,立卷歸檔,對政務公開的內容無據可查,未建立長效機制,缺乏有效的責任追究制度,從而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制約功能。

5、整改措施不夠落實,缺乏實效性。有的單位對有些事項的公開,只重公開前的形式,片面追求完成任務,而輕公開後的結果,往往一“公”了之,缺少與之互動的信息反饋平台,很少認真考慮公開後如何蒐集羣眾的反饋意見,甚至是羣眾找上門來反映問題,也置若罔聞,更談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個別單位對幹部羣眾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及舉報的事項不能正確對待,沒有對羣眾提出的要求作進一步的説明和解釋,該正面答覆的不答覆,該及時整改解決的不及時解決。

分析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本人認為既有主觀亦有客觀。主觀方面,一是羣眾對政府事務關注度不高,參與意識淡薄,參與層次低。二是有關部門對政務公開工作認識不足,指導幫助不夠。三是一些基層幹部的素質較差,法治意識不強,甚至夾帶個人私慾,在推動政務公開工作方面缺乏動力和積極性,甚至持牴觸排斥情緒。客觀方面,一是政務公開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對政務公開工作監管薄弱,搞與不搞一個樣,導致政務公開形成一股風,風聲過後就不再公開了。二是對違反政務公開制度的人和行為缺乏明確和強有力的責任追究體系。三是各地各部門基礎不一樣,經濟實力和條件不一樣,所承擔的職責有別,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務公開的全面實行。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政務公開在中國可謂是方興未艾,特別是隨着中國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該項制度一定會有較快的發展。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推進政府機關的政務公開,本人將在單位這些年來對此問題的探索和實踐,向大家作以介紹,或許從中有所啟迪和借鑑:

市質監局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是起步階段。工作重點是按照市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要求,公開了本系統的工作職責、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辦事時限、收費標準、責任追究和舉報電話;第二階段在,是規範階段。工作重點是圍繞創建全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服務、收費最低、政策、審批最簡、信用、治安的“六個最”目標,啟動“一站式”服務,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第三階段在至今,是提高階段。工作重點是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市局實施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開展的機關文化建設之中,對每名工作人員的職責、行為、績效實行“千分制”考核,細化到每名員工的崗位職責、作風建設和工作績效。具體措施如下:

1、規範內容,適時公開

我市政務公開工作會議後,市質監局黨組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組織,制定出台了本部門的政務公開方案,首先對本系統的16項工作職責、128項工作程序、鑑定檢驗工作時限、各項行政事業收費標準、誰主管誰負責的部門工作責任等進行規範,然後採取在日報、廣播電視報上開闢“質量在線”專欄、在電台上搞辯假識假講座、在電視上搞打假、文藝專題、在政府網站建立質監網頁、在市局醒目位置掛“加強文明建設,提高道德素質”牌子、在單位設舉報箱、在社會上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對質監繫統辦事職責、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結果、辦事紀律、重大事項8大類12項政務公開內容進行了公開,並且做到應公開的全部予以公開。

2、適應發展,不斷深化

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工作會議後,市質監局進一步將本系統政務公開工作引向深入。第一,在內容上深化。從強調履行部門職能的公開深化到發揮部門職能,將市局開展的支持全民創業活動、下企業審批制度、減免審批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持證收費、掛牌服務等進行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開展“社會滿意服務年”活動,為社會提供“十項內容”和“十項措施”的滿意服務,從簡單地查處“三亂”,變抓行業作風,創“六個”,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為進門熱心、辦事順心、離開舒心。第二,在管理上深化。從要求履行自身職責的多一些,深化到對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上來,24小時為企業開通服務熱線,變坐門等客為上門服務。變一次性檢定檢驗收費為全年打包服務、全全候盡職盡責。對工作人員從公開職責深化到包括領導在內的全員公開。明示每個人的工作職責,接受社會、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監督,也接受本單位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監督。第三,在形式上深化。從公開事深化到公開人,既體現正面要求,又突出負面激勵,將談話制度、12365投訴處理等進行公示,進行警示,從公開結果深化到公開過程,邊幹邊公開,有反饋有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例如,就檢定出租車計價器問題,我們接到市民的建議,主動向市政府寫出專題報告等。從自我評價到社會評價,通過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向社會發放5000份徵求意見函、表、卡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評價結果。第四,在方法上深化。將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用制度來保證系統的政務公開順利、有效的運行,做到了規範管理,強制落實。並將政務公開工作列入目標責任制“千分制”考核項,進行立體、透明、公開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優秀的給予獎勵,基本稱職的取消公務員年度獎勵工資。實行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管理,提高管理、執法整體水平,從一月一調度變為一個季度召開一次管理質量評審會議,每半年通過一次內審,每年通過一次外審,將每一個人的行為都納入管理體系之中,都在大家的監督反饋之中,變由幾個人管理、為全員管理、全員參與。這項工作已經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首肯,並在全市機關管理大會上作為典型介紹了經驗。

3、加強領導,保證實施

為確保政務公開工作的有效推進,市質監局成立了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監察科為責任單位。第一,明確責任,定期考核。市局黨組非常重視政務公開工作,明確領導小組職責,及時研究、部署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管理責任,及時指導、協調政務公開工作;各職能科室負實施責任,及時公開、推行所屬政務。實現了“十個指頭彈鋼琴”的工作格局。第二,完善制度,保障效果。強調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在行政審批方面,審批項目能減則減,已從的24項減少到的4項,並且保證全部進入行政服務中心,保證一個窗口辦理。選派高素質、負責的人員作為首席代表對所有審批項目進行全過程辦理,保證行政相對人滿意。市局的行政審批窗口已經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窗口,又被評為紅旗窗口。在行政執法方面,實行科所隊“三位一體”捆綁運作,用利益聯,用責任分,靠執法開路,靠執法提供保障,靠執法樹立形象,實現行政執法主體、程序、結果合法,幾年裏在行政執法上沒有一次違紀案件、沒有一件行政複議案件被撤銷、沒有一件行政訴訟案件敗訴,被市政府評為“市行政執法責任制先進單位”;被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政府法制辦授予“遼寧省人民滿意的行政執法示範單位”稱號,是全省質監部門中獲此殊榮的單位,也是當年市獲得該榮譽的單位;被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屆評為“文明機關”。在綜合管理方面,重點體現在改革管理體制,整合系統資源上。把計量所與衡器所、特檢所與鍋檢所進行合併,合併後的兩個所,整體實力得到了提升,服務手段得了增強,社會功能進一步完善,更加適應政務公開工作形勢。質檢所通過改造升級,一次性通過省級的驗收,並排在了全省前列,被評為省質監繫統十佳規範院所,目前該所已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在貫徹科學發展觀方面,召開了科技興局大會,提出了科技興局發展戰略。在財務管理方面,成立了財務核算中心,市局與3個區分局、5個直屬單位財務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網上運行,已經推行兩年,效果很好。在學協會管理方面,學協會全部下放到技術機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沒有在學協會兼職的。在管理機制方面,實行下企業審批制度,實行零距離服務、快捷服務和親切服務,實行事前告知制和輕微違法不予財產處罰制,進一步加強了軟環境建設。第三,加強監督,嚴肅紀律。建立健全政務公開的監督制度,保障相對人在政務公開中的救濟權利。對於單位員工違反有關政務公開制度、規定的行為,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信息的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踐諾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部門責任公開道歉制和公務員責任行政賠償制。並允許相對人通過行政複議或者行政訴訟等方式取得救濟。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市質監局及其所屬單位的政務公開工作業已呈現出遞進式推進的良好態勢,達到了有領導、有組織、有機構、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的要求。全面對外公開,實現了陽光行政;全面對內公開,實現了透明管理。全市質監繫統領導班子民主、團結、和諧,幹部羣眾想事、幹事、成事的工作氛圍與日俱增。行政效能不斷提高,社會形象不斷提升。具體表現在:思維方式變了,觀念不斷更新;工作方式變了,活力不斷增強;工作環境變了,效率不斷提高;執法環境變了,權威不斷提升;管理模式變了,內容躍上新高;基礎條件變了,服務水平提高;領導方式變了,執政能力增強;人的需求變了,文明成果凸現;工作思路變了,根基越打越牢;發展策略變了,整體合力增強。

以上是我對當前政務公開粗淺的認識和本單位在推行政務公開工作上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績,與政務公開要求還有差距。要保證政務公開工作深入開展並取得實效,還必須順應形勢發展需要,完善政務公開立法,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因此,國家還要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法制化建設,儘快制訂《政務公開法》及與之相適應的法規,明確規定各級國家機關必須公開的範圍、內容、形式、程序等,保障政務公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還要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原則,以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依據,圍繞黨政機關政務公開每個環節制定一些相關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預審、評議、反饋、考核、責任追究等各項規章制度,並嚴格依照制度規範操作,以此推動政務公開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軌道。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2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當前,農業正逐步進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新時期,這將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瞭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客觀分析建設現代農業所面臨的問題,以“現代農業發展”為調研課題,在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帶領下,組織農口部門領導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企業開展了詳細調研,同時考察學習了XX市XX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學習xx市XX區白鹿原現代農業示範區基本情況

XX區白鹿原現代農業區位於XX區東南部和東北部,包括席王、紅旗、灞橋、洪慶、新築、狄寨、新合7個街道辦,128個行政村,農業總人口24萬人,耕地總面積80000畝。規劃區遵循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按照“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適當集中,接二連三,關聯互動”的規劃思路和培育新型農民、建設新型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深度挖掘農耕文化與白鹿原文化,集示範性、效益性、生態性與休閒性於一體的“三區、兩帶”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區形成“一心、三帶、六園、九點”格局。

(一)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XX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和農業部關於“主導產業強村、工商企業富村、科技人才興村、生態家園建村、支部組織帶村”的新農村建設思路,結合該區植被茂盛、特產豐富、自然風景秀麗、又靠近城市的特點,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加快發展養殖業,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和各項社會事業。

(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佈局日趨合理

2019年全區耕地面積18.7萬畝,農業總產值21.75億元。其中以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基地10萬畝,年產糧食5.2萬噸;以櫻桃、葡萄、獼猴桃及小雜果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萬畝,年產各類水果12萬噸;以日光温室為主的蔬菜基地1.6萬畝,年產蔬菜15萬噸;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5.5%,形成21.5萬畝林地;奶牛存欄量達1.3萬頭左右,年產奶類6萬噸;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8個,認證無公害產品23個,“灞橋櫻桃”、“灞橋葡萄”獲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榮獲“2019年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生產、區域化佈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態”的基本格局。

(三)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發展現代農業意識不斷增強

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91元,是2019年的2.7倍,年均增長21.6%,增長在XX市排名第一。全區已培育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和龍頭企業9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化組織121個,創建省級“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55個,白鹿原現代農業示範區已成為“XX市統籌發展示範區”和“陝西省現代農業園區”。

(四)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區重點發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園、廣茂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兆龍有限公司、西安東方乳業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態農業觀光園、洪塬鑫養雞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初具產業園區化、生產規範化、組織合作化、環境生態化的加工龍頭企業和公司龍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小區。目前,全區註冊的農產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東李牌櫻桃、新合牌蔬菜、東方牌乳品、兆龍牌牛肉、洪塬鑫牌雞蛋等10餘種,有力地促進了示範村果蔬業和養殖業的發展。

(五)農業投資力度加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XX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近年來,在農村道路、水利設施、給(排)水工程、電力電訊和熱力工程等方面,區政府先後投入數十億資金,對其進行了整修和修建,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二、南康現代農業的現狀

20xx年10月,我市被省農業廳列為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之後,我市為實施好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充分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等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科研實訓”於一身,融“低碳示範、客家風情、民俗文化、農事體驗、休閒觀光”為一體的一流的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聘請了西南大學和中柑所的農業規劃專家精心編制XX市芙蓉現代農業示範區總體規劃,財政撥付規劃編制費80萬元。力爭把我市現代農業示範區打造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三星級休閒農業旅遊區。

我市立足本地實際,按照“三園五化”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循環農業示範園、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農民創業園,生態化種植、清潔化養殖、合作化推進、品牌化經營、標準化建設),創建了面積超過19.69萬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循環農業,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開發建設,推行“豬—沼—果”立體開發模式,做到“山頂帶帽、山腰種果、山腳穿裙、山底養殖”,果園之間種植生物隔離帶,水保措施同步跟進,力求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範園區打造成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目前,根據農業資源條件及產業特色,結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打造出特色突出、佈局合理、效益顯著的產業新格局,形成“一帶、四區”的佈局結構。即 一帶:章江濱水景觀-休閒農業帶 四區:(一)高科技農業示範區(二)低碳循環農業示範區(三)現代農業科教園區(農三所)(四)綠色甜柚產業示範區)。

三、南康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提升園區建設檔次、增強科技研發水平、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整體效益有待提高。從我市園區來看,都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靠“廣種薄收”和政策扶持來維持的,從中反映出我市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整體不強,尚未真正成為農業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園區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經濟、社會、生態“三合一”的綜合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

2、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為園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園區技術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複合型人才。園區建設週期長、投入大、週轉慢、回報低,受到業主資金有限,信貸額度不高,國家扶持不足等影響,資金缺口較大。部分鄉鎮土地流轉工作推進緩慢,大面積連片土地供給不足。

四、發展現代農業的建議和對策

1、統一認識,強化領導。要充分認識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深層意義,應以建設工業園區那樣的熱情來建設農業園區,要對農業園區工作高度重視。專門制訂扶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引進業主。成立園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為園區建設提供服務。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要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充分考慮農業生產要素的區域差異性,進行合理區域佈局。要運用現代化的建設和管理手段,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使園區成為農民、市場、企業三者相連的橋樑。要轉變觀念,創新體制和機制,要把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引導、業主主導。政府主要是增強服務職能,加強調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廣,在制訂政策、招商引資、引進業主、引導發展上多下功夫。有選擇的引進新品種,讓園區在新品種的引進、研發、試驗、推廣上起到農業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並重,要在致力發展農業園區的同時,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3、多方籌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資金和扶持政策,同時要管好和用活財政對農業的投入資金,整合涉農部門的力量、資金、項目資源,向園區建設重點傾斜。另一方面要制訂一些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各類社會資金。在搞好園區規劃前提下,加大宣傳力度,千方百計引進業主,廣泛吸引龍頭企業進區開發建設,積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帶技術入股或進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承包開發。同時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

4、激活機制,農民參與。要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造就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氛圍,使農民成為園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完善耕地流轉政策,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制定有利於消除農民後顧之憂的鼓勵政策,使農民變消極為積極,支持和參與農業園區建設。探索土地折價入股,通過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土地利潤分配的辦法,一方面使農民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轉換成對農民生活的長期保障,既保證了農民切身利益,又促進了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發展。

5、探索建立觀光農業。觀光農業改變了傳統農業僅專注於土地本身耕作的單一經營思想,拓展為旅遊業與農業園區結合的新型產業模式。觀光農業注重經營養殖、種植園,種養品種以新、奇、特吸引遊客,遊客通過觀賞、採摘、燒烤、垂釣、消費農產品,其利潤是普通種養業的5至10倍。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3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逐漸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信息技術已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對於當代的中國小生來説,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多種知識,更要具備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使用與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進行創新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我縣,特別是偏遠落後農村的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20xx年9月——11月期間,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研員隨着中小刻部分別對10所國中,7所國小進行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情況及教師隊伍現狀進行了的調研指導,通過這次調研指導發現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存在着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裝備建設、開課情況、師資隊伍、教材使用徵訂等方面,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突出問題

1、信息技術課時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比較突出。

刻師進修學校電教部信息技術教研員9、10月份深入中國小共17所學校,中學10所開課4所,國小7所開課3所。開課率不足一半。並且開課的個別學校沒有達到省刻育廳規定的開課時數(國小不低於68節,中學不低於70節)。

半數學校不能開課的主要原因是領導不重視、認識不到位,還有如下原因

(1)微機室等裝備建設不達標。

(2)沒有配備信息技術學校專任教師。

(3)個別學校不能開足課的原因是信息技術學科規定的課時被其它科佔用。

(4)信息技術教師由於忙於其它工作,如各種打字、報表等,沒有時間備課和上課。

2、信息技術教學還沒有直正納入學校常規教學的統一管理之中。

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一般由多個部門管理,存在責任不明確、相互推諉扯皮、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此次檢查發現,一些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計劃、教案、課堂教學等不做要求,疏於管理,教師沒教材沒教案講了幾年的課,課堂採用“放羊式”教學等現象比較普遍。

3、信息技術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

從整體情況看,信息技術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一是對評價考核的管理不規範。有些學校對學期末是否組織信息技術考核沒有明確要求,對考試內容和標準也不做具體要求;二是全縣中國小的信息技術評價考核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目前我縣國小和國中階段信息技術還沒有納入學生學業考核中的一個科目。

4、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信息素養培養現象。

此次檢查共聽課7節,多數課堂仍然是“滿堂灌”,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課堂變成了“計算機培訓班”,學生被培養成僅僅會操作計算機的學生,而不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學生。

5、我縣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不穩定。

(1)、我縣大多數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屬於“半路出家”,其計算機技術多屬於自己在工作中積累而成,並且有相當數量的兼職教師。

(2)、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身兼數職。除了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外,還要負責學校的打字工作,各種名目繁多的報表以及為其它學科教師做課件等。信息技術教師身兼數職,難免會影響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質量。甚至由於其它工作多,沒有時間備課,沒有時間信息技術課,開課時數達不到規定標準。另外,信息技術教師普遍教學成果不多,成績得不到認可,積極性不高。

雖然個別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上述諸多的不利條件制約,但是,教學一線上的信息技術教師,他們想盡方法,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爭取上好每一堂課。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術知識,我們的教師親自動手,查找硬件原因,很多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都兼教師與修理工於一身;計算機數量配置不夠,教師便將水平好與水平相對差的學生組對子,讓他們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3)、個別中國小沒有專職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經常是其它教師兼職。

(4)、信息技術教育師資存在學校間不平衡和不穩定。

大多數城鎮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明顯高於農村教師、重點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高於非重點學校教師,國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高於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教師由於存在短缺現象,造成教師流動性較大,隊伍不穩定。

6、信息技術裝備不完善。

調研的10所中學和7所國小中有一半的學校由於微機室建設不達標不能開設信息技術課。

有些中國小校,由於經費的不足,加上人們的重視程度不夠,致使學校信息技術裝備嚴重不足。很多學校都存在“有硬件沒軟件”、“有電腦沒網絡”,即使定了教材,但是由於配套設施的不足導致很多內容沒法講,即使講了,由於沒有實踐,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在我們調研的的這十幾所中國小校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計算機房一般都在普通教室裏,簡單地把電腦集中地擺放在教室裏,導致計算機房灰塵較多,影響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二是計算機配置較差。個別學校仍是最初建機房時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級,或已經淘汰沒有購置新設備。三是個別學校機器購置時間及機器配置繁雜不統一,出現故障後難以有效恢復。有些中國小雖將部分機器進行更新,但電腦的兼容性差,機器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開不了機、死機等情況。機房維護工作給信息技術教師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可以説,我縣中國小校的信息技術裝備的現狀已經成了制約中國小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7、信息技術學科教材徵訂情況。

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學科特色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信息素養為目的,因此如何選擇信息技術教材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1)當前,我縣“信息技術”教材選用沒有統一要求,造成了全縣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學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內容不統一的現象,給全縣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的管理、“信息技術”教師的、備課與開展教研活動等帶來了一定困難。

(2)還有相當數量的學校學生沒有徵訂信息技術學科教材,給學生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帶來一定困難,從而影響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8、部分學校領導在思想上對教育信息化工作認識不夠,工作思路不夠明晰,對信息技術教育硬件配備標準不夠清楚,學校建設發展缺乏科學長遠的規劃。

眷查結果表明,有小部分學校在信息化工作乃至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方面存在認識模糊,思路不清,標準不明,執行不利等狀況。有的學校近年招生速度過快,規模變化過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導致校舍高度緊張,而信息技術教室卻長期無力納入建設目標和設置計劃。有的高中學校,仍然受升學率所牽所困,對於非升學考試科目的開設不夠重視,對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建設抱着等待觀望和得過且過的消極心理,投入力度不夠。還有的學校對信息化發展建設缺乏明晰正確的工作思路,只重視學校行政科室或教師計算機的配備而忽略學生計算機的配備,或者對學校基本的信息化裝備標準心中無數,規劃不夠科學合理

(二)加強和改進全縣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工作的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規範開課,把信息技術課時落實到位。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信息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目標的學科教育,更是實施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管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充分保障,結合教學實際,配備充足的信息技術教師和教學所需設施設備,切實把信息技術課時落實到位,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三——九年級每週開設兩節信息技術課。

2、明確責任,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規管理。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學的分管領導,電教中心(或信息中心)應側重對信息技術教學所需硬件設施的管理,信息技術任課教師和學科教學工作要統一歸口教務處管理;其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要同其他學科一樣要求,教師要制定學期教學計劃,要規範教案書寫,要認真組織課堂教學,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學校要加強檢查和指導,狠抓落實,確保信息技術課規範有效實施。

3、建立有效評價考核機制,營造良好信息技術教學氛圍。

卡立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學科評價考核體系,不僅有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有助於提升教師素質,從而形成一個學生和教師積極性全面提高的良好信息技術教學氛圍。第一,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考核。平時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可以採取刻師點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學期末學校要組織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考核,考核內容要緊扣教材,考核結果可以以等級的方式呈現;第二,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縣統一組織的信息技術評價考核。將信息技術列入學業考試的考核科目,逐步開展對學校的抽考。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4

引言:20xx年x月x日、四月間,我校承擔的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在課題負責人陸正啟、李苗老師的率領下,課題組全體成員分成5個小組,重點調查了我縣x所國小、x所國中、x所高中的藝術師資配備情況;藝術教室、教學器材的擁有使用情況;信息技術設備、資源的擁有使用情況;近三年開展的藝術類教學教研活動及取得的成果情況。

本調查報告研究,旨在對縣域內中國小美術、音樂教育和信息技術設備、資源狀況進行摸底,收集課題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接下來,課題組將依據調查資料,結合相關文獻理論,提出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制定操作規程,並針對性地施以各項干預措施,進而論證課題研究的前期預設,實現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內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藝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協同並進。同時,本調查報告也為今後進一步研究區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問題提供借鑑,驗證其有效性、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

1、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藝術教育:這裏專指美術、音樂教育;協同發展:協調多所學校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發展目標,它可以是以強帶弱,也可以是強強聯合;信息技術環境:指基於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用於中國小教育教學的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圖像、聲音信息的方法和設備環境;縣域:指xx縣轄區範圍。中國小:以研究國小、國中兩個學段為主,高中為輔。

2、問題的發現與提出

我工作三十餘年,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區、從國中到高中的美術教育生涯。三十餘年來,我的工作地始終不出生我養我的這片熱土,目睹了xx縣中國小藝術教育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全部過程。我既是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直接參與者。1990年10月,xx縣中國小藝術教育研究會的成立,是我縣中國小藝術教育事業發展的分水嶺,具有里程牌意義。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是一名研究會成員,在研究會負責人的帶領下,做了大量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快三十年了,社會在轉型、在發展,城鄉面貌已發生巨大變化。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也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做好縣域內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工作,是我們面臨的又一次新挑戰。經過周密計劃與部署,我們決定再出發、再研究、再提升。

二、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培養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思動腦,使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對美術、音樂的學習成為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的過程。以在線課堂、網絡教育模式為主實施遠程教育,在多媒體網絡課程為核心的教育環境下,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逐步建立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模式與思維方式。

(2)培養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教師通過雲盤、局域網、公共賬户等方式建立共享資源庫,收集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微課、課例以及來自網絡的音頻、視頻、微電影等信息資源,供大家整合利用,推進藝術教育信息化。並以報告、講座等培訓形式對組內、組外校內、校外縣內藝術師資進行相關培訓,促進藝術教師縣域流動與協同發展。

(3)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通過培養提升學生和教師信息素養,師生均能很好地運用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網絡教育資源,進而優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縣域內中國小藝術學科發展。改善縣域內中國小藝術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現狀,促成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藝術教育協同發展,齊頭並進。

2、研究內容

(1)抽樣調查縣域內中國小校信息技術設備、資源擁有使用狀況;藝術教育師資配備情況(含人數、性別、年齡、學歷結構等);藝術教室及器材的擁有、使用情況;近三年各種美術、音樂類活動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教研成果等。

(2)採集樣本學校(新橋中心學校、泊湖中心學校、雷陽中心學校、華陽中心學校、沈衝中心學校、賽口中心學校、涼泉國中、高士國中、賽口國中、雷池國中)以上四項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問題並提出應對措施,形成本調查報告結論,供課題組進一步開展各項研究活動參考使用。

2023年技術調研報告 篇15

一、“3D打印”技術的基本原理及發展前景

(一)基本原理。“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學術名稱為“快速原型製造 ”(Rapid Prototyping & Manufacturing),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國開發興起的一項高新制造技術。“3D打印”技術是在現代CAD/CAM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數控技術、精密伺服驅動技術以及新材料技術的基礎上集成發展起來的,採用材料累加的新成型原理,直接由CAD 數據打印製成三維實體模型。快速成型系統就像是一台“立體打印機”,不需要傳統的刀具、機牀、夾具,便可快速而精密地製造出任意複雜形狀的新產品樣件、模具或模型。

3D打印機原理很簡單,每一層的打印過程分為兩步,先在需要成型的區域噴灑一層特殊膠水,膠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擴散,然後再噴灑一層均勻的粉末,粉末遇到膠水會迅速固化黏結,而沒有膠水的區域仍保持鬆散狀態。這樣在一層膠水一層粉末的交替下,實體模型將會被打印成型。完成後,要處理掉物品周圍沾滿的粉末,這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再塗上增強硬度的膠水。

“3D打印機”與傳統打印機最大的區別在於耗材不同——後者使用墨粉,前者使用的則是一些可以發生固化反應的材料,如樹脂、塑料、陶瓷、石膏、金屬等等。例如:助聽器生產部門利用3D打印機掃描患者的耳朵輪廓後複製出合適的助聽器。汽車定製公司利用3D打印機為汽車愛好者提供專門的汽車部件。消費電子產品廠商用3D打印機來完成對產品功能的設計,以避免在大規模生產後修改設計。醫生用3D打印機來製造實習模型。博物館用3D打印機複製真品,以避免參觀者損毀真品,等等。

(二)發展前景及意義

工業化最大的成就是通過機械化實現了規模化大生產。而我們今天的“3D打印”技術則將規模化大生產可能演變為若干個體,打破集約化生產的傳統模式。只要一台3D打印機,我們就可以在家裏生產任何我們需要的東西,而且可以不斷變化款式、樣式。如今,新的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傳統的生產製造業將面臨一次重新“洗牌”。隨着各種打印材料(即製造原料)的研製成功,“3D打印”技術已經可以用於生產像珠寶、玩具、工具、廚房用品、衣服之類的東西,甚至可以直接打印人體骨骼、假肢、鮮肉,進行牙齒正畸和數字化種牙,有的還打印出了汽車、飛機零部件。未來我們的模具製造行業、機牀行業、玩具行業、輕工產品行業或許都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取代他們的就是3D打印機。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20xx年或者20xx年,主要是人們適應和接受新事物的過程,也有產業自身完善成長的過程。

由於“3D打印”技術不需要生產線,使得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生產週期也得以縮短,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材料廢棄。據美國一家行業研究機構發佈的報告顯示,3D打印機、環保可持續建築等將是美國未來增長最快的行業。20xx年8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撥款3000萬美元,在俄亥俄州建立了國家級3D打印添加劑工業研究中心,並計劃第一步投入5億美元用於“3D打印”,以確保美國製造業不再繼續轉移到中國和印度。由於我國沒有完成工業化,傳統的粗放式的工業發展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發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成為一項長期的艱鉅任務。而“3D打印”技術的產業化無疑為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和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發揮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國內外“3D打印”技術及產業發展應用情況

(一)國內外產業發展情況。“3D打印”技術的歷史由來已久。1986年,美國3D System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工業化的“3D打印”設備,1990年開始銷售,短短几年中,形成了巨大的市場,1994年底全球已達900台,到20xx年年裝機總數就已經達到6000台左右,以指數曲線在上升。3D打印設備應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企業為自己的產品開發服務,如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麥道、IBM、Apple、豐田等都在應用;另一種方式為大學、研究所甚至六、七個人組織的服務機構以一台或數台成型機為中心,開展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目前,全球有兩家3D打印機制造巨頭,分別為Stratasys和3D System,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xx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億美元和2.9億美元。20xx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17.1億美元。不過,這一數字僅佔全球製造市場的0.02%。

我國從1994年開始研究“3D打印”,北京隆源公司於1995年成功研發了一台AFS激光快速成型機,隨後華中科技大學也研製出了SLS快速成型機。目前國內依託高校成果,對“3D打印”設備進行產業化運作的公司實體主要有:北京殷華(依託於清華大學)、陝西恆通智能機器(依託西安交通大學)、湖北濱湖機電(依託華中科技大學)。這些公司都已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化,部分公司生產的便攜式桌面3D打印機的價格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成功進入歐美市場。另外,一些中小企業成為國外“3D打印”設備的代理商,經銷全套打印設備、成型軟件和特種材料。還有一些中小企業購買了國內外各類“3D打印”設備,專門為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提供服務。其中,廣東省工業設計中心、杭州先臨快速成型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設立了“3D打印”服務中心,發揮科技人才密集的優勢,向國內外客户提供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目前,國內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電及電子消費品、建築、教育、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文化創意及文物修復、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據業內人士估計,3D打印機在國內企業級裝機量在400台左右,20xx年以來年增速均在70%左右,市場規模超過1億元。

(二)我市“3D打印”技術及應用發展現狀

駐濟高校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等多位教授近年來在“3D打印”方面組織博士生研究生進行了課題探索。我市重點軟件企業山大華天軟件與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具有長期的良好的合作基礎,在快速成型設備、工藝材料、數據分層軟件、成型軟件、快速模具製造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憑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基礎以及擁有自主版權的高端CAD/CAM軟件優勢,華天軟件也於近期開展了快速原型製造技術與裝備項目的研究,目標是實現快速原型製造關鍵技術攻關及關鍵設備的產業化,通過快速成型設備的產業化,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並通過技術服務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提高機電產品開發能力和企業競爭力,支持汽車、電子、機械等支柱工業發展,創造巨大效益。建立跨行業、跨地區的產品快速開發研發、製造、服務中心,實現快速製造技術、工藝及成套裝備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形成我省乃至我國的快速原型製造產業和開發生產基地,實現該技術的持久和穩定發展。

濟南亞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20xx年2月在濟南高新區註冊成立,公司主要業務方向之一就是從事3D打印機研製和生產。其技術是FDM熔融層積成型技術,原理是將絲狀的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同時三維噴頭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截面輪廓信息,將材料選擇性地塗敷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卻後形成一層截面。一層成型完成後,機器工作台下降一個高度(即分層厚度)再成型下一層,直至形成整個實體造型。其成型材料種類多,成型件強度高、精度較高,主要適用於成型小塑料件。現已研製出三代3D打印機,第三代機YesRap X原型機已經完成。20xx年銷售出20台,銷售的客户羣體主要為模具加工類、藝術品創作類、教學類、模型製作類、零件生產類和個人愛好類。

三、制約我市”3D打印”技術及產業發展應用遇到的瓶頸和問題

“3D打印”技術雖然已有近20xx年的發展歷程,但產業發展仍存在很多困難。

一是認識不足。雖然3D打印機的發展已有數十年,但是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説,目前“3D打印”技術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企業甚至從沒聽説過還有這種具有“神祕功能”的機器。

二是價格不菲。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主要是石膏、無機粉料、光敏樹脂、塑料等,消費類的“3D打印”主要應用的材料為ABS和POA的塑料,不能完全滿足工業領域的需求。工業應用的“3D打印”耗材,特別是金屬粉末類耗材,價格非常昂貴,這是制約國內企業使用“3D打印”技術的原因之一。比如一件飛機零部件,打印這種樣品的金屬粉末耗材一斤賣價4萬元,3D打印樣品至少要賣2萬元,而如果採用傳統的工藝去工廠開模打樣,僅需幾千元。目前的3D打印機除了用來滿足個人設計師和普通愛好者的個人3D打印機之外,其他的工業用3D打印機均價格不菲,每套大概需要十萬美元左右,精度高的甚至達到120萬美元。

三是工藝尚不完善。由於“3D打印”工藝發展還不完善,特別是對快速成型軟件技術的研究還不成熟,目前快速成型零件的精度及表面質量大多不能滿足工程直接使用,不能作為功能性部件,只能做原型使用。

四、加快我市“3D打印”技術及產業發展應用的對策

發展“3D打印”產業,可以提升我市工業領域的產品開發水平,同時有助於攻克技術難關,並且容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就業。

(一)加強宏觀規劃與引導,推動3D產業優先發展。“3D打印”產業的發展將會深刻影響到先進製造業、工業設計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業、電子商務業及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建議將“3D打印”產業發展規劃納入我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製造業的相關規劃中,並將產業納入優先發展產業及產品目錄。在財税金融政策上,鼓勵企業投資、研發、生產和應用3D打印機,支持“3D打印”設備的進出口。

(二)加強產業聯盟建設,推動“3D打印”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引導高等院校、工業設計企業、軟件企業、3D打印機及材料研發企業和機構、3D打印服務應用提供商組建產業聯盟,利用有關平台加強研討和交流,共同推動“3D打印”技術研發和行業標準制定。促進“3D打印”技術發展的市場平台建設,包括3D打印電子商務平台、3D打印數據安全和產權保護機制、3D打印及周邊項目投融資機制等,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科技研發扶持力度,提升“3D打印”技術水平。通過拜訪、座談會、QQ羣等方式,與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同志進行溝通了解,高度關注企業研發動態,積極幫助企業申報有關國家和省相關項目,爭取國家、省政策和資金支持。建議設立“3D打印” 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推進數字化技術、軟件控制、打印裝置、材料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在研發扶持中,注重建立公平、公正的研發績效評估體系,鼓勵各研發主體探索不同的技術路徑。加強對“3D打印”產學研合作的支持,對實施產業化的企業在市場銷售、社會推廣上給予政策支持。

(四)加強教育培訓,促進“3D打印”社會化推廣。建議將“3D打印”技術納入相關學科建設體系,培養“3D打印”技術人才。同時,充分利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資源,在每週的公益大講堂中,設置“3D打印”技術相關講座,邀請我市知名教授學者、科研人員及企業家進行講解宣傳。在市經信委網站、中國軟件名城網站、中小企業各級分網等網站和《軟件名城》雜誌上陸續刊登“3D打印”技術和產業相關內容。依靠行業協會、博覽會、論壇等組織形式進行“3D打印”技術和周邊應用的培訓。在科技館、文化藝術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機構進行“3D打印”技術的展示、宣傳和推廣。發展3D打印服務中心,推廣3D打印技術應用,為發展3D打印產業積累應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