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感悟:以點帶面,撬動全文中心

愛因斯坦曾説:教育是什麼,教育是當你把學校裏學的所有東西忘了之後剩下的東西。我想聽課也是如此,聽課就是當你把課堂上聽的所有內容忘了之後剩下的東西,這些東西才是最珍貴的,最令人感動的,最發人深省的。9月23日,我在站前路國小雲飛路校區聽了汪智星老師的《慈母情深》一課,課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汪老師對於文中母子對話的挖掘。

教學反思感悟:以點帶面,撬動全文中心

品讀課文環節,汪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個提綱挈領的要求:默讀課文,把文中描寫母親外貌、語言的句子找出來,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理解感悟。簡單交流了描寫母親外貌的句子從而體會到母親掙錢的辛苦後,汪老師就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母子間的一段對話。

第一遍梳理母親語言的內容:母親大聲問“你來幹什麼?”是在問“我”來的目的。“有事快説,別耽誤媽幹活!”是在強調事忙。“要錢幹什麼?”是在問要錢的目的。“多少錢?”問的是錢的數量。每一句話都目的明確卻又不囉嗦,也從側門證明母親工作非常忙碌,掙錢非常辛苦。第二遍引導學生感受母親的話與“我”的語言之間的區別,認真觀察標點符號,學生明顯能感覺到“我”説話吞吞吐吐,老師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我”説話會吞吞吐吐?從而引導學生領悟“我”看到母親疲憊瘦弱的身軀及她工作的場景後引起了內心極大的震撼,看到母親掙錢如此辛苦,“我”實在不忍心向母親伸手要錢,因而説話吞吞吐吐。兩相對比,母親的話卻乾脆利落,知道兒子要錢是為買書時,毫不猶豫地用皸裂的手數出一元五角給他,用行動詮釋着慈母情深。

反思我上這篇課文時,在描寫母親動作和外貌的句子上平均用力,既耗時過多效果又不好。汪智星老師抓住母子間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到母親雖然掙錢特別不容易但非常支持我讀書,通過母子對話這一個點帶領學生理解體會全文表達的感情,真正做到以點帶面,學生學起來容易,老師教的也輕鬆,這樣的課堂才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