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堂下水課談我的文言啟蒙教學立場

編者按:《從一堂下水課談我的文言啟蒙教學立場》講述了作者通過下水課《楊氏之子》,引出了對文言文教學的討論。對身為語文老師的你很有幫助噢。

從一堂下水課談我的文言啟蒙教學立場

昨天上班,拿到了最新一期的《語文教學通訊》,裏面刊發了我的《基於兒童立場的文言文啟蒙教學實踐——<楊氏之子>教學實錄及思考》一文。《楊氏之子》是我的一堂下水課。對老師“指手畫腳”多了,自己很少下水給學生上課,有時説話為文難免眼高手低,不知課堂冷暖。偶爾上上課,實在也是自我專業發展的必要。

我之所以想到上這樣一堂課,甚至還敢拿去讓雜誌發表,更主要原因還是我想對當下的國小文言教學表達一些個人想法。我很想借這個大眾熟知的教學內容的來釐清一下國小文言教學的價值、策略和邊界究竟在哪裏?尤其是站在兒童生命發展的高度,探討一下國小生該有怎樣的文言文學習經歷?當然個人能力有限,課堂的遺憾也是顯而易見。

這篇文章是人教版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是學文言文的第一口奶。我相信作為啟蒙的第一次文言文教學,它的味道會在很長時間內影響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結合本課教學及日常觀察到的文言文教學現狀,筆者有一些思考,和大家討論。

一.文言文啟蒙在語文教學版圖中應有合適的位置

如王國維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也有一代之語言。文言作為過去農耕時代的產物,代表的是一種慢生活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它顯然已不能適應現代更加複雜、更具邏輯性、信息量更大的世界。但文言作為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仍需保持一份温情和敬意,更何況其還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對於文言教學在兒童語文學習中該佔的份量及學習方式,各路學者因自身經歷及所據立場不同,不少結論如同水火兩立。筆者以為,誇大其詞和拔高要求,視而不見和棄如敝帚,這都是對未來不負責任的表現。國小語文的學習必須要給予文言合適的定位,而不是如當下的教學現狀,只是一種點綴和裝飾。

國小文言啟蒙首要的是材料。材料質地需清淺、有趣、典雅。除詩詞外,文言文首選小故事,特別是機智幽默類文言是上上之選,比如這篇《楊氏之子》就是佳作。

二.文言文啟蒙教學要遵循以朗讀為核心的基本閲讀規律。

文言言簡義豐,單音而韻長,講究音律的起伏流轉,因此文言文大多讀起來琅琅上口。而兒童對音韻的感受優於成人,所以當他們初讀文言時,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意義,而是音韻。通過放聲朗讀,可獲得對文章整體的初步感知。

文言的讀,必須紮紮實實,從嚴要求,力求正確流暢。誠如朱熹所言:“要讀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如本課一開始教師的反覆範讀及學生的跟讀,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但讀忌單調,防止引起學生的認知和審美疲勞。文言的讀因目標指向不同,形式也大有迥異。猜讀、跟讀、正讀、對讀、誦讀等等,均可順勢而為。

如前面教例所示,隨着課堂的推進,朗讀需與文本理解、情感體驗交融進行。朗讀不僅是感受語言的音韻句讀,更能獲得人物形象和敍事情節。以實現讀中體驗,讀中求義。誠如曾國藩所言:“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

三.文言文啟蒙教學更要有遊戲精神

人天然有趨利避害的動物性本能。孩子更甚。他會被愉悦吸引,而抗拒枯燥乏味。如何讓文言吸引孩子,是教師的專業考量。

本課我力求體現自己一貫提倡的遊戲精神。比如把三個學習任務並不高明地改裝成為了三個遊戲。從教學的現場來看,學生還是因為這樣的轉換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當然課堂本身的安全感、愉悦感和習得感都是遊戲精神的核心要素。

面對離學生現實遙遠的另一種語言範式,如何開發整合文言文本中的遊戲元素,如何把文言內容加以遊戲化學習的包裝,如何在教學行進中秉持自由與快樂的追求,都是我在本堂課教學中思索的問題。

個人認為,讓學生把文言學習與好玩快樂畫上等號,這才是基於兒童認知科學的文言啟蒙。

四.文言文啟蒙教學要有邊界意識

學生學習文言絕不是為了用這種過去的語言方式來表達當代的生活及情感。其價值首先是與過往優秀民族文化的精神溝通,其次是學習優秀文言典雅藴藉、言簡義豐的語言風格。兒童的文言啟蒙的重點在於讓孩子看到文言能夠產生一份親切,而不是避而遠之;是能夠持續喜歡,而不是追求字詞句的精確答案。因此,釐清文言啟蒙教學的邊界對於一線教學現場很有必要。

筆者以為,文言教學的邊界大致應是“感受文白異同、讀通文本、粗通大意、感受形象,樂意親近”,這是從兒童認知學習的特殊性和對其未來文言學習預期做出的判斷。這也是我本課的教學追求。比如本課開始時,讓孩子感受文言與白話的異同,就是想要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文言的認知模式。

對當下的語文學習來説,文言對於孩子的精神和言語生命有價值,但不是最主要的。對於浩如煙海的文言和過往的學習方式,我們絕不應神神叨叨的“復古”,而應堅持拿來主義,讓其成為兒童語文素養和精神版圖中的一塊拼圖。

作者:莫國夫

公眾號:莫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