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崗日誌 第七天

時間:12月7日

跟崗日誌  第七天

地點:廣州白雲區景泰國小

主持人:景泰國小教科處

活動主題:1、聽課、學習;2、聽王慧教授的講座

主要內容:1、聽課(a、第一節四4班何少香老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b、陳曉春老師《獅子和鹿》、c、曹豔華老師《遨遊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學習;2、聽華南師範大學王慧教授的指導;3、組員在組長帶領下評課。

體會和收穫:

國小語文課該怎樣上?

一段時間的跟崗學習,聽取了景泰國小優秀教師的導師指引課,學習了教授的指點,結合自己教學以來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我認為要想上好語文課,在以下方面值得重視:

1、主題詞:課文導入

導入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生動有趣、富有藝術性的導人,能把學生帶入優美的情景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形成進攻型的學習狀態。這樣,學生能自覺、輕鬆、愉快的去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感受。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渲染鋪墊導入、設問式導入、比較分析式導入、開門見山導入等等,學習中,老師們的導入方法各異,但有着共同點:a、導入直接、自然,花的時間較少,且又能很好地把學生引入課堂內容分析;b、導入的語言精煉簡短,很有針對性。我認為導入要精心設計,但不要設計過於繁瑣,過於煽情,花太多時間。

比如,羅冬梅老師教《難忘的一課》是這樣導入的: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難忘的一課”嗎?

學生:小記者課、水果拼盤課、陶藝課......

師:是啊,這些課都令我們難忘。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台灣去和船員一起學習特別難忘的一課。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讀課題)

這樣導入非常自然,精煉,直接入題。

2、主題詞:教師語言

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和啟發性的語言,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同教師表達的優劣有很大關係,如果教師的語言表達清晰,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準確,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講解得含糊不清,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模稜兩可。因為教師內在的意象和擁有的知識,是通過語言呈現給學生的。因此研究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讓教師的語言充滿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陳曉春老師得語言善於引導,善於評價學生中給學生鼓勵,她的語言給了學生很多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課堂不會變得沉默。

3、主題詞:重點詞句抓課文主線

語言文字是以字詞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輔相成。瞭解內容、領悟情感,離不開理解語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語言文字才能瞭解內容,脱離語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不可能把課文讀懂讀清楚的。而詞句是語言文字的主要表現形式,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一。

比如《難忘的一課》老師抓住了“(台灣)光復”“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些詞語、句子反覆聯繫,反覆品味,重點、難點自然就突破了。

4、主題詞:雙基教學

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應該是通過教學實踐形成良好的教學體系,疏通教學渠道和更新教學手段,使兒童能夠把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得以健全和諧地發展。國小語文是基礎工具課,它的基本任務是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培養語文基本能力,教學始終都應該注意抓好“雙基”,包括在課程改革的各項實踐活動中。聽、説、讀、寫,我們的教學課堂應予以重視和落實,特別是小語文教學。

5、主題詞:主要內容概括

閲讀一篇文章,必須領會它的主要內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內容才能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那麼,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呢?這些公開課裏面,老師們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多樣:段意串聯法、關鍵詞語聯想法、標題擴展法、六要素法、課文中心句擴展法等。比如陳曉春老師《獅子和鹿》一文概括主要內容時,她抓住了關鍵詞“欣賞

抱怨

 獅口逃生”,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把詞語連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主要內容概括,學生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很容易,就學得輕鬆。

6、主題詞:師生、生生互動

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性的活動,是“教”與“學”的統一。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努力創設學生學習的和諧環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方法是營造和諧課堂的一條有效途徑。所謂師生互動,就是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相統一的交互影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師生互動”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係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從而促進生生互動、學習個體和教學中介的互動,達到增強教學效果。

陳曉春老師教學中,在詞語理解時,讓學生找出不懂的詞語,然後又通過班上詞語現場解釋,這樣“生生互動”,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把課堂真正換給了學生,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更好地得到了體現。

7、主題詞:學生學習目標

老師的教學目標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也要明確。老師在每節課課前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非常重要,這樣,學生就可帶着問題有目的性學習,效果就會更好些。怎樣教給學生“學習目標”呢,這幾天的課告訴了我:a、抓住“單元提示”的要求,落實“單元提示”的要求;b、自讀課文(也叫“略讀課文”)抓住“自讀提示”,讀懂“自讀提示”的內容,找出要解決的問題;c、課後的習題體現着課文的重難點,這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和學生都要引起重視。

8、主題詞:教材處理

在教師平時的備課中,往往對理解教材不夠重視。教師備課是教師基本的常規工作,但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常規的備課,個人認為其基本要求是:心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很多教師備課時沒有很好的理解教材,把重心放在教學設計上;往往是參考別人的教學設計而制定自己的方案,甚至是照搬別人的教學設計,而沒有很好的理解教材,理解別人的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會理想的,往往會事倍功半。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的中介,提供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材料,所以我們要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同時教材需要教師去調整、去豐富、去完善,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現實、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

備教材做到如下幾點:瞭解國小語文教材分佈體系,瞭解本冊教材目標、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瞭解單元目標、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瞭解課時目標、課時內容的地位與作用,瞭解教材編寫的意圖。只有做到以上幾點,再思考教學設計,此時才不會南轅北轍,才能事半功倍。

正如華南師範大學、《語文月刊》主編陳建偉教授所説:“教材不等同於教學內容,老師要學會從教材中提取內容。”

9、主題詞:資料查找、積累

此次學習,我有一個很大的收穫,那就是這裏的老師都教給了學生課前要預習,要去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如課文背景、詞語理解等,然後通過剪報、手抄報、筆記本等形式把這些寶貴的資料積累下來,助於以後的學習。景泰國小各班都建立了博客,學校層面對班級博客進行評比,同學們在博客裏可以找到很多很好的資料,可以互相把自己的寶貴材料傳到博客,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10、主題詞: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

教師角色和作用的轉變,都應立足於學生構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必須圍繞這個主體設計和組織,是為這個主體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服務和幫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明確幾個問題:

a、需要明確和制訂學生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而且還應隨着學生學習的進程,形成梯度性目標,循序漸進,逐步實施。

b、教學方式的設計,應建立在服務學生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上。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c、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已知的學科知識、熟悉的社會生活、關注的焦點和問題相聯繫,目的是藉此此激活學生學習所必須的經驗積累。達到在知識的遷移中,促進學生掌握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和經驗的積累。

d、強調學生理解記憶,不鼓勵死記結論,不限制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向。鼓勵、激勵學生勇於參與或完成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思維能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在比較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在參與教學過程的同時,完成自己的認知和學習過程。

e、在設計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還需規劃學生除教科書以外的學習領域及範圍,並向學生提供針對性強的學習資料。在選擇供學生自己閲讀、分析、理解、歸納、總結用的資料時,需根據學生的年齡、學習心理、認知水平的不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向他們提供簡單易懂、量較小的資料。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在選擇資料時,可以適當考慮難度和量稍大一些。以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通過使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均能得到閲讀、分析、理解、歸納、總結等方法和技能的訓練、培養。

f、教師應幫助學生制訂恰當的學習目標。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學習本學科的知識?本學科學習什麼?怎麼學習本學科的知識?並協助和指導學生選擇能達到目標,適合自己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最佳途徑,以及措施和方法。

11、主題詞:課文品讀

品讀要求一個“深”字,解決“深入課文”的問題,解決課文“如何好”“為什麼美”的問題。品讀,就是精讀、深讀,就是對課文的賞析、體味,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對文章進行品評賞析,從字裏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品出力透紙背的意藴。教師必須有深厚的品讀功力。對於課文,要花時間、動腦筋去讀。要把理解、分析、品評、鑑賞眼光深人到課文的深處,細細地咀嚼、深深地鑽研每一篇課文,力求發現其深刻奇美之處,以便教學中能深入淺出、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12、主題詞:學習方法遷移

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了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替日新月異。因此,當代教育非常強調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語文教學應該要教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有自覺更新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有終身學習的願望。然而,我們以往語文教學質量不高,學生閲讀理解能力差。原因之一,是我們老師過分重視課文內容的分析,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法的滲透。因此,以教學生“學會學習”為目的的學習方法指導,成為世界教改的一大趨勢。原因之二,是由於選編課文不多,這樣學生的閲讀量太少,語言積累不多,因此,必須重視課外閲讀,用課內學到的學習方法去解決課外閲讀中遇到的困難,真正實現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原因之三,學生學到的知識、學到的方法不能在新的學習內容中運用,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遷移而教”是當代教育界流行的口號。我將結合三年級語文教學對學習方法遷移的指導談一些淺顯的認識。

這次學習,很多老師注重教給學生學習、閲讀、理解詞語等方法,非常值得學習。學生學到學習方法比學到知識更為重要。真所謂“受之魚不如授之漁”。本節課很多學習方法非常好,比如略讀課文要注意“導讀的語言”,如何理解詞語,如何分析自讀課文等等。

13、主題詞:拓展延伸

古人云:“學起于思。”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於藝術性的拓展,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同時發展了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了教學質量。課文講完後,不要馬上結束教學,而是根據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線索,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使之成為第二課堂的紐帶。這樣,既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又為學生介紹了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課外資料,在拓寬知識、擴大視野之餘,為學生進行研究性閲讀提供了幫助。

14、主題詞:教學容量

這些天的跟崗學習,聽課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對課堂容量處理得很好,一節課下來,學生有“剛好吃飽”的感覺。可有幾位教師要麼容量不足,要麼一節課得用一節半的時間來完成,下來後和他們交流時,他們都説:我的教案是那麼設計的,一種情況是如果容量大了,怕一節課上不完,落下一個完不成教學任務的評價,另一種情況的理由是《教師用書》上是這麼設計的,要一節課來完成這一節的內容,要想完成,還想學生學會就只能這麼上,所以得拖堂了。

由此我想到了一節課的容量該如何把握的問題。

我認為,一節課容量的把握來源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得益於對課標信息容量大小的準確理解,得益於對學生學情的深入瞭解,得益於對整個知識鏈條的總體把握,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到取捨合理,收放自如,甚至是舉重若輕或舉輕若重。

15、主題詞: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揭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體現教學內容的結構和教學的程序。它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效果,便於學生延時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好的板書能夠將教學內容提綱挈領地表現出來,能夠讓學生把握住學習的重點、難點,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高效優美的板書設計既可以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又能給學生美的享受,還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養成性教育。只要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實際當中勇於改革,不斷探索,板書設計的藝術之花定會越開越豔。

16、主題詞:綜合性學習的開展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王蕙教授告訴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要結合到學科中,培養學科綜合的能力。綜合性學習具有開拓性,包括學生素質教育的綜合(知識、情感態度、品德、安全意識等等)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學生的很多方面會得到提高,老師的很多方面也會得到提高,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師學科的一個補充。雖然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開展工作很多,也很繁瑣,甚至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但我們要看到它的實用性,要創造條件去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