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看電影《性別之戰》心情感悟

編者按:陪孩子看電影的方式,可以拓寬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今天我們一起看的電影,是20xx年的新片《性別之戰》。

陪孩子看電影《性別之戰》心情感悟

比起平時的學習節奏,假期中Lucy有了相對閒暇的時光。我這個爸鼻繼續通過陪她看電影的方式拓寬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今天我們一起看的電影,是20xx年的新片《性別之戰》。這部影片沒有太多特技和視覺效果,而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再現了1973年美國女子網球選手比利·簡·金與世界前男子單打冠軍鮑比·裏格斯進行的男女網球對決,也就是“世紀性別之戰”的故事。

影片從第三分鐘起就埋設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女性爭取同工同酬平等權利的努力被一些男性敵視、歧視和蔑視。29歲的比利·簡·金在沒有想清楚後招的情況下決定退出由這些歧視者把持的美國網球協會,發動一批女子選手籌款創辦瞭如今大名鼎鼎的世界女子網球協會(WTA)。

我和女兒圍繞這個情節展開了討論。Lucy問:“她都沒想清楚今後怎麼辦,就拿定主意了?她怎麼敢呢?”我解釋:“因為她有堅定的信念,她認為自己的努力和嘗試值得。其實很多事情在開始做的時候都不一定有清晰的方向,但只要你堅信自己值得去嘗試就可以!”女兒若有所思地點頭。

故事進行到中局,早已退役多年的鮑比·裏格斯為了金錢和名望,引誘另一位女子網球冠軍考特與他進行網球性別大戰,並輕鬆擊敗了考特。裏格斯借勢大放厥詞貶低女性貶低女子網球選手。曾經拒絕和裏格斯比賽的比利·簡·金答應了他的挑戰,為屬於自己的挑戰刻苦訓練。

女兒問:“前面那個考特都輸得一塌糊塗了,比利還敢去迎戰?她就不怕輸嗎?”我回答:“比利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贏,但如果她這個排名第一的選手不去應戰,那就是所有女性都輸了,都成了裏格斯口中的所謂低等生物了。這就是她肩負的責任。如果想享有別人的尊重,就必須去努力。”

故事進入到了最後的高潮,在1973年9月20號的休斯頓天文館球場,比利·簡·金在三萬名現場觀眾和大約三十七個國家五千萬名電視觀眾的見證下,擊敗了裏格斯。看着屏幕中比利在大家簇擁下高舉獎盃熱淚盈眶的畫面,我和女兒也都非常地激動!

Lucy高興地説:“爸鼻,我明白了!你這是用比利·簡·金的例子激勵我努力學習呢!”

我笑着説:“你在學習上已經算很自覺了,不用我那麼費勁地去激勵。我讓你看這部影片,就是想讓你見識一下勇氣和責任的意義。當一個人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被別人議論而喪失自信,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勇氣敢於堅持才行。所有來自別人的正面評價其實都源自於你自己的努力。”

當然最後得給朋友們提個醒。比利·簡·金在網球領域和爭取女性權利方面堪稱楷模,但她也公開承認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這在電影中也有所反映。如果您也想使用看電影的方法和孩子溝通,依據我的經驗,最好把給孩子看的電影提前看一遍,遇到不適合觀賞的片段直接略過或快進。畢竟,孩子還小,對待孩子一定要細心一些才是。

作者:小皮流流

公眾號:爸鼻馬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