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演講稿(通用20篇)

端午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端午演講稿(通用20篇)

早上好!

昨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成為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__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端午演講稿 篇3

尊敬旳各位老師、親愛旳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XX年的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

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ji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6月15。再過四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一提到端午節,我好像有話要説。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説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20xx年5月6日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説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本文來自本站,更多精品免費文章請登陸查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説:“開什麼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衞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説:“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説:“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説是從外部刺激了我們的神經。也可以説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江陵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衞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去年夏天的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有關部門正在加緊考慮將所有的傳統節日打包,集體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提交了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本文來自本站,更多精品免費文章請登陸查看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一個偶然的事件,一場熱鬧的爭論,一張申報表,一紙法令,並不能保證老百姓從此以後就真的會很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激情一過可能又會麻木,危險一過又會不懂珍惜。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比如端午節,它的真實內容和真正內涵,並不只是紀念屈原,它是一個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壽、企盼吉祥的美好節日。翻開歷史書、民俗書學一學,才發現這才是原汁原味的端午節。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裏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

端午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屈原,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7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對了,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詩人節、五日節、五月節……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共稱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這天,大人會包一些粽子給我們吃。同時在五月初四這天晚上,人們會買一些艾草泡在盆裏面。然後把盆放在外面。第二天人們就會分給家人洗臉。大街上還賣虎頭鞋、虎頭帽,小朋友們的脖子上還掛着一個香囊,頭上還塗一些雄黃酒。據説,白娘子與許仙在端午節時喝雄黃酒,白娘子恢復了原形,把許仙嚇得丟了半條命!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個呢!屈原是一個楚國人,在楚王身邊當差,一心為國家着想,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為楚王出了無數個良策,可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讒言,將屈原流放外地。屈原在經過汩羅江時聽説國家被敵軍佔領了,十分生氣,就抱着大石頭跳入江,投江自盡。老百姓聽説屈原投江自盡,紛紛含淚來到汩羅江,把粽子扔進河裏,讓那些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端午節,我相信端午節這天,人們會開開心心的,忘記煩惱,享受生活。

端午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來了,甜甜的睡了一覺,帶着淡淡的露水。我做夢都想吃粽子,但是媽媽慈祥的聲音把我拉回了現實:“起來!早飯後吃餃子!”一聽到粽子,我倔強的下牀立刻消失了。然後我從牀上坐起來,用腳勾住拖鞋就往廚房跑。

當我到達廚房時,我把早餐塞進嘴裏,狼吞虎嚥地吃了下去。然後我趕緊跑到我媽跟前坐下,看她熟練地捧着粽子。在我媽手裏,粽子就像一個精神精靈,很快就變成了令人垂涎的粽子。看着媽媽神奇的雙手,我渴望嘗試,創造奇蹟。

於是,我拿起樹葉,把它們變成一個圓錐形容器,雙手放在中間。我抓了一把糯米,放在蛋筒裏,但糯米像調皮的孩子一樣,不服,跑回盆裏。我抬頭看了看宗爺,嗯?為什麼會有一個小洞?我又摺好葉子,把糯米放進去,這些孩子還是不領情,又鑽了下去。糯米到了我媽手裏,我就聽話了,一粒都不會漏。我小心翼翼地看着媽媽的手,生怕漏掉一個細節。原來我媽是把粽子葉捲成圓錐形,在底部折一個角,這樣才不會漏米。我心裏默默感歎勞動人民的智慧。我也是從我媽的長相得知的。的確,淘氣的糯米靜靜地呆在裏面。正在這時,我聽到媽媽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包好了嗎?”只剩下你一個人了。”我大吃一驚,説:“媽媽,你怎麼收拾得這麼快?”媽媽笑着對我説:“因為我包的太多,熟能生巧。”我恍然大悟,然後把半成品遞給媽媽。

通過這個粽子包我學到了一個道理:熟能生巧。無論做什麼,想要做好,都要反覆練習,才會有好的效果!

端午演講稿 篇9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__月__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_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我今天帶來的演講是《幽幽端午情》。

各位同學,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戰國時期,歷經多個朝代,有着20__多年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節日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春秋戰國時期動人的故事。根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倡舉賢薦能和富國強兵,主張聯合齊國抵抗秦國。結果,他因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免職,被趕出成都,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流亡期間,他寫了《離騷》、《天問》、《九歌》》等著名詩歌,為國家和人民憂心忡忡。公元前278年,秦國軍隊入侵了楚國。他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痛苦不堪。

五月五日,屈原寫完《懷沙》之後,抱着石塊投入了汩羅江。屈原死後,楚國人民非常悲痛,於是他們在江上划龍舟,驅散河裏的魚,用蘆葉包住餡料然後投入江裏,以免魚吃掉屈原的遺體。後來,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

在端午節,我們怎麼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諸多的花樣。

每年五月,中國每個家庭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餡,而棗在北方是常用的。南方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餡,其中以浙江省嘉興市粽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千百年,並傳播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話展示了端午節熱鬧、快樂的景象。今天的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展現了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我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演講稿 篇11

(甲)又是一年端午至,心中猶念屈原子。今天的__國小,每個班門口都插了菖蒲和艾葉。

(乙)我看見很多同學都佩戴了香袋,這邊還有端午節手抄報展呢。

(甲)漫步校園,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端午氛圍。

(乙)正所謂: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甲)今天,我們大家歡聚一堂,用歡樂的歌舞,悠揚的古箏,有趣的民俗活動,

(乙)來紀念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

(甲)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到場的嘉賓。他們是:

(乙)再過兩天就是五月初五,值此佳節來臨之際,先請我們的少先隊員們向各位尊貴的客人送上最誠摯的端午節祝福。

(音樂起:禮儀隊員贈送香袋)(主持人退場)

(甲)下面有請何校長致歡迎詞,大家歡迎。(退一邊)

(乙)謝謝何校長。接下來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宣佈活動開始。(領導)下面我宣佈,“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活動現在開始。

文藝表演

1.古箏《洞庭新歌》

(丙)琴聲悠揚,錚錚作響。古箏被譽為是羣聲之祖,萬樂之師。(丁)輕柔而典雅的旋律,華麗而委婉的音符,常常動人心魄。(丙)下面有請翟芷卿為大家帶來一曲《洞庭新歌》。(丁)掌聲有請!

2.舞蹈《春的變奏曲》

(丙)鞋——多普通的字眼兒。卻是山裏孩子不可得的奢望。(丁)冬——光着腳丫多冷啊!有一雙温暖的棉鞋多好啊

(丙)來啦,來啦,志願者們滿載着暖暖的愛心來啦!

(丁)瞧,孩子們穿上紅紅的棉鞋多神氣!瞧,他們穿着棉鞋多調皮!(丙)有愛的童年,如春!

(丁)下面請欣賞舞蹈《春的變奏曲》。

3.歌舞劇《你是我的眼睛》

(丙)軍軍和毛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見證着彼此的喜怒哀樂,他們親如兄弟。

(丁)“你是我最明亮的眼睛,你是我最信賴的朋友,我們永遠不分開。”

(丙)一位盲童,一條導盲犬,演繹了一段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生死與共的感人場景。(丁)接下來讓我們靜靜地欣賞歌舞劇《你是我的眼睛》。

4.拉丁舞《拉丁小精靈》

(丙)拉丁舞起源於拉丁美洲,其音樂強烈洋溢,節奏快捷強烈,動作流暢舒展,舞姿動感迷人。

(丁)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拉丁小精靈”。

粽子達人賽

(甲),我想請你猜個謎語,好嗎?(乙)你説。

(甲)一個白胖子,裹個綠毯子,腰裏紮根細繩子。打一什麼食物呢?(乙)這個謎底我想請大家説,是什麼呀?(粽子)

(甲)糯米飯外面裹上翠綠的粽葉,看着,綠瑩瑩的;聞着,香噴噴的;吃着,甜滋滋的。(乙)接下來,我們的“粽子達人賽”馬上就要開始,請3到6年級的參賽隊員準備。

結束語

(甲)一片粽葉一片情,一個粽子一思念。

(乙)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歡度傳統節日——端午節。

(合)感謝各位的光臨!“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活動到此結束。(甲)隊員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送領導退場。(乙)請各中隊有序退場。

(合)老師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再見!

端午演講稿 篇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

我們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將向同學們介紹這個節日的點點滴滴。

説起端午節,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們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他提倡德行,主張富國強軍。

在流亡期間,他創作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對祖國和人民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中始終都不能忍受,不願意就這樣放棄自己的祖國。於是在農曆5月5日這天寫下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懷沙》,然後抱着石頭投進了汨羅江的懷抱裏,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場壯麗的愛國主義絕唱。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的人民衝到汨羅江向他表示敬意。漁夫們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尋,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一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為這個詩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節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當歸、喝雄黃酒。

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端午節是以解放後才有正式的命名。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豐富的飲食習俗。比如吃稻田鰻魚、吃麪條、吃茶葉蛋。江西省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雞蛋和鹹蛋吃。

蛋類分好幾種,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成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兜,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運,平安無恙。在端午節這天我最喜歡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樣,甜的和鹹的,大大小小的樣式都有。

在吃過那麼多的粽子裏,我覺得四川樂山的肉餡粽子最好吃,裏面夾着黃糯米和鹹肉,肥而不膩,吃起來有胡椒和竹葉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為止,端午節在中國人民心中仍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從20__年起,中國將農曆五月初五定為法定假日,以弘揚民族文化,保護民族傳統。

我的發言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

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和紀念曹娥説;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膩,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15

尊敬旳各位老師、親愛旳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XX年的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

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ji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端午演講稿 篇17

一、指導思想: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_大精神,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我校將結合今年的端午節,通過“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家庭、學校中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

二、活動目的: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傳統節日教育的內容與途徑是廣泛的,我校的學生以城市子女居多,對過傳統節日的風俗瞭解不多,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將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教育活動從學校和家庭兩個面延伸。通過在學校開展綜合性學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説、各地的習俗、香囊的製作等;通過在家庭開展親子間長輩帶孩子懸白艾、掛菖蒲、包粽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真正讓隊員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進一步增強愛國愛鄉情感,提高科學文明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活動時間:

5月18日—30日

四、活動內容:

1、大隊部以“倡議書”的形式,把活動的意義、主題、時間、內容、形式等告知全體隊員和輔導員,讓隊員及其家長明確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端午節的活動。

2、開展端午節校園“六個一”:全班一起誦讀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辭和歷代愛國主義詩篇;一次綜合性學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説、各地的習俗、香囊的製作等;一次以家政課為主的香囊的製作並組織評比;一期主題黑板報;一次主題班隊會;撰寫一篇心得體會

3、開展端午節家庭“四個一”活動:即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帶孩子一起去買過端午節的材料,開展一次“與媽媽共同包粽子”活動,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指導孩子做一份端午節手抄報或電子小報。

3、活動延伸。節日之後,上交心得體會、主題班隊會方案、活動照片,也可邀請家長共同參與,交流活動所獲,從而使節日活動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應。

端午演講稿 篇1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我來進行國旗下的講話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需要我們的愛,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需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須付諸行動。

謝謝!

端午演講稿 篇20

每年五月五,歲歲端午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划船去救並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鼈去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為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説:“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後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