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學典禮致辭示例

大學典禮上的致辭可以説是新生們瞭解學校的一個直接的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19大學開學典禮致辭,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大學開學典禮致辭示例
2019大學開學典禮致辭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

儀式已經耗了很長時間了,大家都有點累。我臨時決定刪掉原先準備好的那些祝賀、祝福、寒暄之類的客套話,直接從第二部分開始。

正如剛才主持人介紹的,我有幸在剛剛過去的這幾年裏從事了一段法官職業,借這個機會,我想就從這樣一個跨界的的角度,談談我對法科生的期待。

先説個案子吧。張三到法院起訴,説李四欠他錢沒還,拿出來的證據,是銀行的轉賬憑證。李四抗辯説,冤枉啊法官,這錢不是我借的,而是他還的,我根本不欠他錢!這兩個説法截然相反,顯然,這兩個人之中一定有一個在撒謊。怎麼辦?

都説法官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搞清楚兩件事就OK了,判決書裏兩個板塊,一個叫“本院查明”,一個叫“本院認為”,説白了就是事實審查加法律適用。但這兩門功課其實都不簡單。我在法院乾的時候,很多時間不是在運用我堂堂教授的學問去解決法律適用,而是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像個偵探似的去查明真相,弄得我時常仰天長歎:俺這哪裏是在判案,分明就是在破案!

就拿這事兒來説,法官就得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非常複雜是吧?有人甚至還主張,實在查不清了就上手段,在民事訴訟中動用測謊儀……腦洞大開有木有?所以呀親愛的同學們,法律人不是那麼好當的,作為一個法科學生,你們從現在起就要培養自己敏鋭的觀察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有足夠的細緻和耐心,去應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

當然,光會推理,是當不好一個法官的。法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你還得擁有系統、全面、優秀的專業知識。回到這個案子,如果用完上面那些手段,案情仍然撲朔迷離,那其他方法就得登場,比如運用證據規則,通過舉證責任的分配來接近事實。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誰應該負舉證責任?有人説,原告不能僅依據銀行的轉賬憑證就提起訴訟,他至少還得説清楚這錢是怎麼轉到被告賬上去的吧?所以一旦被告説了NO,原告就得繼續承擔進一步的舉證責任。

可也有人説,是你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那被告不能光講故事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才是。待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之後,原告再來就借貸關係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你看,這原本分明是個民法合同法上的糾紛,可是這時候需要你調動的,卻是訴訟法上的腦筋。

所以,同學們,念法律一定要全面,知識要系統,專業要紮實,不能光練實體不講程序,也不能光説理論不聯繫實際,要海納百川兼收幷蓄,各種營養都要吸取。例如具體到上課這件事兒,萬不可因為老師講的東西然並卵你就翹課打瞌睡。須知,法學院的課程設置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那些在你現在看來味同嚼蠟面目可憎的玩意兒,在你需要構築的知識體系裏其實都是不可或缺的。

還説案子。我們現在姑且採納第二種意見,把舉證責任按到被告頭上,但是有人提出來了,這可能不公道。假如這個張三真是個壞蛋,他明明是轉賬還人家李四的錢,現在又胡説是他出借給人家。那李四豈不是冤死了?可是如果你這麼去假設,同樣的不公平也會發生,因為,如果李四是個壞人呢?諸位,討論到這一步工夫已經在詩外了。

我們已經上升到了法哲學的層面,我要跟你探討的已經是人性善惡、誠實信用、公平正義這樣的高精尖,需要你施展的已經不是教義學上的定理定律而是方法論上的價值判斷利益衡量。説到人性的假定,實話説我有時候真的會很悲觀地認為,如果人心壞了,規則再好也枉然,所謂防君子不防小人,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可是你能否就因此而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摩人呢?

你看,法學其實就是人學,這也正是我們法律人皓首窮經,把自己整個生命和全部熱情都獻給法學的動因之一,是法學的魅力所在。所以我要跟你説,不管你是自願、還是被迫地選擇了法學、選擇了這個法學院,一旦走進了這扇門,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和投入,因為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分所在。更何況,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門講求公平正義、人情練達的藝術,法學實在值得你耗盡一生去尋味和追求。

最後,也是我今天最想講的,其實不是法學本身,而是一個專業之外的話題。既然已經説到了人與人的關係,那我感興趣的就是,法律人應該如何相處。我剛才一直在講“法律人”,在座的各位,將來出去肯定不會都去做了法官或者法律學者,你們可能是檢察官、可能是律師、可能是企業的法務,甚至有可能去從事了其他的職業。但是,只要你有過法學院的教育背景,大家就都屬於法律共同體,就都是法律人。

我來之前特意去網上問了問“度娘”,關於法律共同體的詞條是這麼寫的:這一羣體由於具有一致的法律知識背景、職業訓練方法、思維習慣以及職業利益,從而使得羣體成員在思想上結合起來,形成其特有的職業思維模式、推理方式及辨析技術,通過共同的法律話語(進而形成法律文化)使他們彼此間得以溝通,通過共享共同體的意義和規範,成員間在職業倫理準則上達成共識,儘管由於個體成員在人格、價值觀方面各不相同,但通過對法律事業的認同、參與、投入,這一羣體成員終因目標、精神與情感的連帶而形成法律事業共同體。

我必須向這位撰寫者致敬,他寫得確實太精闢了,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法律人,最理想的共同體。但是在我自己的體會裏,法律人之間的相處,似乎並不這麼和睦,我們熟悉的情境是,學者看不起法官檢察官,覺得他們不懂理論,只會胡來,課堂上拿某個判例或者某個司法解釋開涮,常常是教授們的拿手好戲;反過來,法官檢察官們也不大看得上學者,覺得你們只尚空談,根本不解決現實問題。總之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彼此之間有形無形地壁壘分明;更可怕的是有意無意地還要刻意保持彼此之間的界限和距離。

比如有一次我在法學院做講座介紹我參與制定的一個司法解釋時,居然清晰地聽到最後一排有個人跟他旁邊的人説道:(他顯然並不介意我聽到)“這傢伙已經徹底被(法院)同化了!”這老兄一定覺得,我是學者隊伍裏可恥的叛徒,已經完全站到對立面去了。他大概覺得,作為一個學者,就算做了法官,我也應當與後者保持距離,應該始終是一個批判者甚至搗亂者。可是我想問:這樣真的好嗎?

我不否認,作為法律人共同體,我們彼此的關係裏除了思想的融合和理念的一致之外,當然也包括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甚至激烈對抗。但肯定不是像這哥們希望的這樣在情感和陣營上的劃清界限。這段時間連續出了一些事情,令我反覆苦惱於一個疑惑:如果我們法律人尚且要這樣無視規矩互相傾軋,怎麼指望這個社會走向法治?就拿對待裁判的態度來説吧,案件一定有輸有贏,理性地看,這是規則使然,如果我們願意把紛爭交給法院裁判,背後的機理就是對法庭的尊重,就是對於法官作出的絕對不可能只會對自己有利的結果的接收。敗訴者之所以敗訴是輸給了規則,不是輸給了法官。不幸的是,我經常遇到的抱怨是,當事人包括法律人常常會認為,是法官太“黑”!

這很要命。我不否認我們的司法制度需要改革,我也不否認法律人當中肯定是良莠不齊有好有壞,但是如果只看一點不計其餘,將個別的污點塗抹到全體甚至形成對這個羣體的基本判斷以至於要同仇敵愾,這個社會肯定出了毛病。在網上的段子體寫作裏,我們陸續看到過同學謝室友不殺之恩,醫生謝患者不殺之恩,法官謝當事人不殺之恩,律師謝對方不殺之恩,就連交個朋友,還得謝前任不殺之恩!這樣的世態人情即使極端,也足以讓人不寒而慄!當然,今天這個場合不適宜深入探討這樣的課題,我今天只發感慨。

“多元一體、和而不同”原本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精髓,我衷心地希望法律人在法律共同體內能夠率先實踐這個夢想。一個戾氣橫生的社會,誰都不會過得舒坦。法律人有義務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從法律共同體開始,為社會提供引領。

那麼,就讓我們在這裏再次共勉,為了我心中的法律人目標,為了法律共同體的真正達成,為了法治中國的美好夢想,我們一起努力!

謝謝大家。

2019大學開學典禮致辭二

各位2019級同學,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金秋九月是收穫的季節,歡迎同學們來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誕生,在新中國的建設中成長,在文革的艱苦歲月中磨礪,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獲得第二次生命,在新世紀創造新的輝煌。你們的到來為中國人民大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9月3日,我們學校合唱團百名同學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高校學生代表參與了閲兵當晚的文藝晚會的演出。這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在“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陝公”的使命之中開創了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這為中國人民大學贏得了獨特的榮譽和地位。祝賀你們加入到這所具有光榮歷史和傳統的大學!祝賀你們進入到這所國家重點支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名校!祝賀你們來到以培育“國民表率、社會棟樑”為使命的高等學府!祝賀你們成為一名光榮的“人大人”!值此第31個教師節之際,也向全校老師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樂事。在同學們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的時候,作為一名師長,在表達祝賀之意的同時,我想與同學們分享對一個老話題——“大學與讀書”的感悟。

作為讀書人,這個話題屬於“老生常談”,但也是“常談常新”。中國教育學會朱永新會長説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閲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民族,影響到國家和社會。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讀書大國。但近些年來,情況發生了令人擔憂的一些變化。據有關統計,中國人的平均閲讀量與一些國家比較,顯得差距比較大。

大學校園中,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融合,提倡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相互溝通。人文學科要有科學態度,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要有人文精神。從學業有成、全面成長這個意義上講,同學們要盡責讀書這個本分。人民大學的同學要把讀書當作一種責任。從哲學意義上看,讀書能夠讓我們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具有更深刻的感悟。從現實生活出發,當前社會正處在重大轉型當中,各種思想、價值觀交織碰撞,各種矛盾衝突頻發,怎樣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幫助我們靜下來,系統起來,形成對歷史和現實、國家和民族、個人和社會的深刻認識,成為具有厚重底藴的優秀人才,需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使讀書成為我們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式,成為我們未來職業發展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重點與同學們交流為什麼讀書,如何讀書,以及作為人大學生應該重點讀哪些書。

1、啟迪新知與情操,體悟讀書之功用。這是關於為什麼讀書的問題。

讀書的首要作用體現在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知識是夢想的載體,讀書是實現夢想的階梯,是求知最基本的路徑,也是大學學習最基本的要求。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説過:“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最近《光明日報》與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教師”公益活動中,位列榜首的是我們學校一級教授、著名哲學家陳先達老師。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愛好:“永遠與書為伍,增加知識,更新腦袋”。儘管現在大學學習的方式、途徑隨着時代和科技進步有了很多創新,但普遍認為讀書仍然是最重要的“更新腦袋”、增加知識的基本方式。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是國土意義上的小國,資源稟賦也不甚好,卻因國民愛讀書而獲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使國土面積意義上的小國變成了世人認為的“大國”。

其次,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放大格局。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暢遊其間,與大師對話,與思想同行,開闊眼界,滋潤靈魂,放大你的人生格局。每個人的生命有限,所能達到的時空範圍有限,書籍為我們提供了在有限的生命和時空裏盡情延展才能的可能。我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教授説過,讀書對同學們擁有宏觀思維、戰略眼光,形成開闊的胸襟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輩大師們往往將自己在治學上的成功謙虛地歸結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與同時代的巨匠們同行固然是一種幸運,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站在浩瀚的典籍上來支撐我們看待世界的高度。書籍如同腳下的台階,所讀的書越多,所能看到的世界就越遠。中國人民大學以及首都高校聚集所帶來的濃厚學術氛圍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讀書平台,同學們可以盡情感悟、拓展。

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優雅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清末經學大師俞樾,晚年曾自撰一聯:“讀書養氣十年足,掃地焚香一事無。”一個喜愛讀書的人,會變得精神豐富、意志堅強、心胸寬廣、氣質優雅。我校一級教授、已故的方立天老先生被譽為“新中國培育的能夠矗立在學術史上的學者”,他曾説過,人文學科的取向是精神層面的怡情追求,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升精神境界。讀書應該成為大學最美好的畫面,書香應該成為大學最熟悉的味道。同學們在最美好的年華來到人民大學,多讀經典,把讀書變成伴隨人生旅途的習慣,便能夠讓這份美好更加炫目,能夠讓內心情感更加豐富,能夠讓你的生命更加完整,讓你的氣質更加優雅。

2、處理好五大關係,尋求讀書之路徑。這是關於怎樣讀書的問題。

書山有路勤為徑。勤是讀書的基礎,要使讀書取得好效果,不僅要勤,還要掌握好方法。

一是處理好專與博的關係。“讀書破萬卷”是博覽羣書的形象表達,在這個信息和知識爆炸的社會之中,任何一種學問的書籍都可以在不長的時間裏裝滿一個圖書館。不僅本專業的知識在不停地向前沿突破,而且微博微信等大眾化的閲讀更是在佔據着我們的分分秒秒。現代科技所帶來的閲讀的確更為便利,但先博學而後守約是讀書治學必守的程序。提高讀書的效率、效益,更要處理好專和博的關係。我們學校歷史學院年輕的教授、也是學校“讀史讀經典”活動主要組織者之一的劉後濱老師用“讀書破一卷”來形容讀書應該具有的專注精神。“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對於本專業的知識以及經典典籍,似應該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聚集註意力,把心帶到書裏去。

二是處理好深與淺的關係。書籍的載體很多,有紙質的,有電子版的,更有網絡上傳播的大量文字。我們學校最受同學歡迎的“明星老師”之一、曾榮獲學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第一名的文學院朱子輝老師,在談及漢語與閲讀的時候説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知識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輕易地獲取,除去支撐一個人認知水平體系的基本知識外,更多的信息是不需要被強制地記下來的”。所以説在某種程度上,“淺嘗輒止”未必不是閲讀中的一種戰術,它能夠幫助我們迅速掌握信息而又能讓我們集中精力在專業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剛才提到的當前充斥我們日常生活的微信和微博,帶給我們的更多的也是快閲讀與淺閲讀的習慣。但在專業領域,面對資訊快餐的時候,一定要善於取捨,一定要讀得精、讀得徹底,慢下身心體會書香。有學者認為應該倡導“堅硬閲讀”,儘可能集中注意力,沉下心去慢慢品味思考。我們學校一級教授、剛剛度過90歲生日的清史大家戴逸先生,在學校學習工作68個年頭,他從20多歲起就開始從事中國近代史包括晚清史的研究,成果累累、著作等身,他以“板凳須坐十年冷”的精神畢其生於清史研究,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三是處理好讀與思的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誨是我們今天談到讀書治學時仍不能繞開的話語,在今天也愈發顯出它的價值。讀書和思考不是兩個分開、對立的環節,而是融會貫通的整體。在一次“90與90”的對話中,學校榮譽一級教授、90歲高齡的衞興華先生在與90後的首都大學生分享他研讀《資本論》的感悟時説:“學習經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並重點學習其中所體現出的方法,受益無窮”。這是衞老一生讀書研究的心得。他告訴我們,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形成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書中與前人對話、與自我對話,與歷史對話,與現實對話,與未來對話,形成有獨到見地的知識結構和價值體系。

四是處理好獨與眾的關係。讀書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孤獨的體驗。無論是清晨陽光下的晨讀或是深夜台燈下的夜讀,形式上本就是孤單;即使是通宵自習室滿屋學子挑燈夜讀,本質上也是一羣人各自的孤單。閲讀過程中與作者或與自我的心靈對話,註定了閲讀的特色是一個人在思想的道路上前行。儘管如此,也並不妨礙與他人的對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人大讀書,同學們可以在不同時空中得到來自各方面的眾多相助,有資深教授對“讀史讀經典”書目的推薦,也有每個專業老師對經典書目的導讀;有高年級學長擔任讀史輔導員的指導,也有紅色經典“個人研讀——集體研討”模式的討論。人大眾多的讀書互助活動將豐富同學們的大學生活,讓同學們在思想的道路上相扶前行。

五是處理好理與實的關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與躬行歷來是讀書人必定繞不開的辯證關係。概括地説,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要讀好讀透兩本書,一本是有字的書,即書本,一本是無字的書,即社會。書本和理論非常重要,社會和實踐同樣重要。資政育人,理論創新,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建言獻策。中國人民大學有着理論聯繫實際的傳統,有着“實事求是”的校訓,我們的辦學定位、學科專業特色要求同學們要同時讀好、讀透這兩本書。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我們學校的1106名同學,深入到29個省市、自治區的162個村莊,開展“千人百村”大型社會調研活動。我們學校的老師指導同學們按照科學的抽樣方法,確定調查點。同學們帶着在老師們悉心指導下設計的問卷,在大江南北進村入户開展調研。學校每一位校領導都有分工,分別到調研點的村莊,與同學們分享調研體會。新聞學院的同學沿着絲綢之路,歷時11天,親身感受並瞭解絲路沿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帶回了8萬餘字的考察報告。實踐證明,只有讓自己的眼界開闊起來,讓自己的雙腳踏實地站在中國的土地上,立學為民,才會具體起來,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才能更真切;讀書做學問的成果轉化為治學報國的本領越大,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才會更大,才能在實現國家民族利益的同時更好地展現每個人的人生價值。

3、精讀經典與元典,把握讀書之關鍵。這是關於讀什麼書的問題。

進入大學,儘管每個同學都有各自的專業方向,但大學的學習不同於中學,除了專業學習,還有大量的非專業知識需要學習,即使是本專業,要學習的相關專業的知識也極其豐富。歷史越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就越豐富,書籍越浩繁,讀書越不易。有限的時間面對無限的書籍,經典與元典似應是最有效率和效益的選擇。

一是要精讀經典書籍。經典是經過歷史選擇的最有價值、最權威的文獻,是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瑰寶。xx説,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彙。學習歷史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人類經驗累積在歷史中,提煉經驗和昇華經驗的最佳文獻是謂經典,讀史、讀經典,可以更加明白人何以為人,以及如何更好地為人;可以更加明確一個國家何以走向興盛富強,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何以得到傳承,並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的辦學定位是“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作為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作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學校素有讀經典、讀原著的優良傳統,眾多老先生身體力行,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為了引導同學們迴歸經典、親近名著,學校開展了“讀史讀經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對歷史懷抱温情與敬意,通過閲讀經典增添人文底藴和生命厚度,在觀察、分析問題的時候具有歷史的視角,以更好地體會2019年6月19日xx在視察學校時指出的,人民大學是一所“厚重”大學的內涵。

二是要精讀元典書籍。元典如同學科的根,是學科專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或文獻,具有恆久的價值。比如,歷史專業似應精讀《史記》《資治通鑑》,經濟學專業似應精讀《資本論》等等。關於每個專業的必讀書目同學們可以請教本專業的教授。

讀書是一種大雅興,一種真性情,一種硬修煉,一種高境界。好讀書、讀好書可以促使我們實現對事功的追求與圓滿,達致對人性的洞察與同情,達成個人人格的多彩與從容。在這裏,借用我校歷史學院教授包偉民老師的一句讀書感悟作為讀書這個話題的結語:“對好書具有一種閲讀衝動,可能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作為開學典禮的交流,在這裏還希望同學們以歸零的心態開啟大學這個人生新徵程,以“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人大精神為行動指引,以“國民表率、社會棟樑”為成長目標,發奮讀書,增長本領,砥礪品格,早日成為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厚望,社會的期待;不辜負“人大人”的光榮稱號,不辜負國家民族的期待。祝同學們在中國人民大學學有所獲,度過愉快的大學時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