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教育案例是身邊發生的生動活潑的例子,對教學本身具有促進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國小語文教學反思案例,供您參閲。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案例範文1

談到教育案例,總有一些人不屑一顧。在他們眼裏,那不過是”小兒科“、”下里巴人“,充其量是”通俗唱法“,難登大雅之堂。其實不然,藴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則則鮮活的教育案例,凝結着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聰慧睿智、文化底藴、教育情感,更凝結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以及敬業奉獻的精神。不僅如此,案例(教育故事)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領導和同仁們的極大關注,圍繞教育故事展開的活動亦日益增多。據此,本文擬從操作的層面上對案例的內涵、結構、價值及其撰寫分別進行闡述,以進一步加強對案例的認識,提升”案例活動“(以案例為中心展開的活動)的水平,進一步彰顯教育案例所特有的魅力,讓教育案例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綻放出更加動人的光彩。

一、什麼是教育案例

簡單地説,教育案例就是以教育教學過程中一箇中心人物和事件為素材,經過提煉而形成的體現新時期教師專業化素養的典型的記敍性短文(教育故事)。具體分析如下:

(一)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講,指向一箇中心事件和人物。具體説,一個案例往往指的是一件事,也可以説,是個教育故事。

(二)從案例的形成過程看,是精心提煉的過程。

(三)從案例的內容講,應體現教師專業化素養。

專業化素養主要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其中,專業精神是靈魂,專業理念是核心,專業知識和能力是保證。而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現,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

(四)從案例的主要特徵講,典型是案例的生命。

案例的典型可從兩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是從案例的內涵看,典型案例所反映的內容寓意深刻,富於哲理,感人至深。

第二、是教師處理解決問題的典型(主要指教育機智)和教育效果的典型。

(五)從案例題材看,是一片精彩的記敍性短文。也可以説是一則教育故事。

二、教育案例的結構、分類、特徵

(一)案例的結構

案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案題、案情、案析。

第一、案題。案題即案例的題目,好的題目能點亮讀者的眼睛。案例既然是記敍性短文,它的題目就應該鮮明、生動、形象,不應該是論述式、説理式的題目。

第二、案情。即案例的來龍去脈,案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及其結果。如果説案題是案例的眼睛,案情則是案例的主體部分,也是整個案例最具魅力的部分。

第三、案析。案析即對案例的分析。具體地講,就是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對案例進行分析。案析一要有針對性,二要論點鮮明,三要昇華到理論的層面上,文字一般在200—300字左右。

(二)案例的分類。案例可以從四個角度去分:

第一,從案例的成功與失敗分: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還有成功和失敗相結合的。

第二、從案例的內容分:可分為教育案例、教學案例、管理案例等。

第三、從案例的寫作方法分:有總結法和設計法。所謂總結法,是指通過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回顧,提煉而成的案例;所謂設計法,是指通過先行設計,然後實踐而形成的案例。

第四、從案例的性質分:一是矯正性案例,即從問題出發,着眼於解決問題;二是發展式案例,即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三)特徵。一般來説,有三個特徵。即真實性、典範性、情境性。

三、案例(活動)的意義

(一)典型案例具有示範價值和導向功能

典型的案例一是可以彰顯教師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藝術的魅力,二是轉變教育觀念的示範,三是可以闡釋教育的本質。

(二)撰寫案例是提升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

撰寫案例的過程是提升教育理論和實踐水平的過程。一篇典型案例,是實踐和理論相互融合的產物,它既要有理論的高度,又要有實踐的深度。為此,每位教師在醖釀撰寫案例的過程中,必然伴隨着理論的學習和深入的實踐。不僅如此,撰寫案例的過程還是教育反思的過程,而教育反思是教師角色的核心特徵,是教育創新的動力。無疑,撰寫案例的過程就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過程。

(三)”案例活動“是轉變教師教育觀念的有力抓手

圍繞案例開展的撰寫、評比、論壇、結集等系列活動,具體、形象、生動、感人,它將現代教育理論寓於具體的教育情景中,它既可以使教師從感人的事例中受到震撼和感染,又能從案例所藴涵的教育理論中深化理論知識,這兩者結合就能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四)教育案例是展示教師教育成果的有效方式

從我們接觸到的教師以及他們的案例看,除了重視與不重視的因素以外,可以説,教育案例的水平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集中體現,是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寫作水平的綜合反映。

四、教育案例與個案研究報告的比較

教育案例與各案研究報告在寫法上容易混淆,現將兩者的區別闡釋如下:

(一)內涵不同

教育案例是通過對一箇中心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以體現現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故事。

個案研究法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是針對一個特定的個體在較長的時間內,全面、系統、深入、具體地追蹤調研、闡明特徵、闡明原因、揭示規律。

從研究對象看,案例指的是一個個體,而個案研究指的是特定的個體,這個個體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羣體;從研究的方法講,案例注重描寫法、寓意法,而個案研究注重跟蹤法、歸納法;從研究的時間看,案例是以一個人、一件事情為對象,時間相對要短,個案研究是對特定個體(也可以是羣體、單位、地區)較長時間的跟蹤調研,研究週期較長。

(二)研究步驟不同

教育案例是圍繞中心人物、事件經反覆提煉而成為教育故事。

個案研究的過程是:一是確定對象,二是蒐集資料,三是分析診斷,四是揭示規律,五是寫出報告。

(三)結構不同

教育案例有案題、案情、案析三部分組成。個案研究報告有五部分組成:一是個案件簡介,二是個案診斷,三是個案矯正,四是結果與分析,五是討論。

(四)寫法不同

教育案例主要運用記敍、描寫的手法,力求生動、形象、感人;個案研究報告主要運用記敍、議論、説明的方法,力求客觀、準確。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案例範文2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的確,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作為剛剛擔任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懷念母親》一課,作者通過介紹自己對兩位母親——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懷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你喜歡自己的母親嗎?誰能列舉一件小事談一談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感情?”簡短的一句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學生紛紛發言。正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簡單的交流中,學生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不到一年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是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閲讀中外兒童名着,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閲讀。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回顧我聽過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閲了學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着: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案例範文3

談到教育案例,總有一些人不屑一顧。在他們眼裏,那不過是“小兒科”、“下里巴人”,充其量是“通俗唱法”,難登大雅之堂。其實不然,藴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則則鮮活的教育案例,凝結着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聰慧睿智、文化底藴、教育情感,更凝結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以及敬業奉獻的精神。不僅如此,案例(教育故事)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領導和同仁們的極大關注,圍繞教育故事展開的活動亦日益增多。據此,本文擬從操作的層面上對案例的內涵、結構、價值及其撰寫分別進行闡述,以進一步加強對案例的認識,提升“案例活動”(以案例為中心展開的活動)的水平,進一步彰顯教育案例所特有的魅力,讓教育案例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綻放出更加動人的光彩。

一、什麼是教育案例

簡單地説,教育案例就是以教育教學過程中一箇中心人物和事件為素材,經過提煉而形成的體現新時期教師專業化素養的典型的記敍性短文(教育故事)。具體分析如下:

(一)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講,指向一箇中心事件和人物。具體説,一個案例往往指的是一件事,也可以説,是個教育故事。

(二)從案例的形成過程看,是精心提煉的過程。

(三)從案例的內容講,應體現教師專業化素養。

專業化素養主要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其中,專業精神是靈魂,專業理念是核心,專業知識和能力是保證。而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現,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

(四)從案例的主要特徵講,典型是案例的生命。

案例的典型可從兩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是從案例的內涵看,典型案例所反映的內容寓意深刻,富於哲理,感人至深。

第二、是教師處理解決問題的典型(主要指教育機智)和教育效果的典型。

(五)從案例題材看,是一片精彩的記敍性短文。也可以説是一則教育故事。

二、教育案例的結構、分類、特徵

(一)案例的結構

案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案題、案情、案析。

第一、案題。案題即案例的題目,好的題目能點亮讀者的眼睛。案例既然是記敍性短文,它的題目就應該鮮明、生動、形象,不應該是論述式、説理式的題目。

第二、案情。即案例的來龍去脈,案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及其結果。如果説案題是案例的眼睛,案情則是案例的主體部分,也是整個案例最具魅力的部分。

第三、案析。案析即對案例的分析。具體地講,就是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對案例進行分析。案析一要有針對性,二要論點鮮明,三要昇華到理論的層面上,文字一般在200—300字左右。

(二)案例的分類。案例可以從四個角度去分:

第一,從案例的成功與失敗分: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還有成功和失敗相結合的。

第二、從案例的內容分:可分為教育案例、教學案例、管理案例等。

第三、從案例的寫作方法分:有總結法和設計法。所謂總結法,是指通過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回顧,提煉而成的案例;所謂設計法,是指通過先行設計,然後實踐而形成的案例。

第四、從案例的性質分:一是矯正性案例,即從問題出發,着眼於解決問題;二是發展式案例,即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三)特徵。一般來説,有三個特徵。即真實性、典範性、情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