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導遊詞(精選16篇)

襄陽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襄陽導遊詞(精選16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裏旅遊。

襄陽城位於漢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

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説。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台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襄陽城地處漢江南岸,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它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不僅是歷代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因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20xx年,襄陽一直是羣雄角逐的重要戰場,戰爭的硝煙不斷瀰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裏尚存許多軍事遺蹟。襄陽城始築於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築,並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牆,取名新城。全城7322週年米,原有6座城門,分曰:陽春、西城、臨漢、拱宸、震華。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台,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

襄陽城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綴十里城垣,與鼓樓(昭明台)、譙樓相映生輝。整個城池和諧地融為一體。

環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寬度180米以上,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被原樣保存。繞城泛舟而遊,但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葱蘢,彷彿置身於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萬曆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分別為: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花門。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為“朝聖門”。

襄陽城在明清時,古建築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牆飛檐,煞是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牆古樸的原貌。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峯。城牆始築於漢,後經歷代整修,現基本完好,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里,

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讚“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佈局嚴謹,形勢險要,自古譽為“鐵打的襄陽”。

這裏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牆始築於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築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於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台,城牆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

襄陽城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後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裏”。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時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分地區。明末李自成攻佔襄陽城,並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蹟,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着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維修後完整無缺。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圍環繞着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繞城泛舟遊覽,只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葱蘢,真乃旅遊的好去處。

好,遊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襄陽導遊詞 篇2

千年古剎承恩寺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東南45公里處,該寺始建於隋,初盛於唐,鼎盛於明,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是襄陽AAAA級隆中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之一。承恩寺是湖北省,省級森林公園,作為全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被列入《中國佛教百大名寺》一書。

承恩寺是隋煬公主隱居療疾之地。明朝時期興建了大雄寶殿、鐘鼓樓和毗盧大佛、彌勒石佛以及萬斤銅鐘等。據襄陽簡史記載,天順年間,英宗為報答叔父,對該寺進行修繕,改其山為"永樂山",改其寺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

承恩寺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東南45公里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景區,省級森林公園。作為全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被列入《中國佛教百大名寺》一書。該寺始建於隋,初盛於唐,鼎盛於明,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萬斤銅鐘製作精細,造型美觀。現存“金剛般若波羅密正經”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寺院內外古木參天、泉水潺潺,有玉石碑、卧牛池、龍泉池、玉帶水、鎖風橋等自然景觀。襄憲王墓聞名遐邇,隋煬公主的傳説美妙動人。承恩寺的泉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健身療疾,有神水之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幾經挑選,於1968年在此設立製片分廠,專門從事膠片洗印工作。許多著名電影在此拍攝外景,包括《閃閃的紅星》、《飛兵襄陽》、《八路軍》等。據專家考證,此地聚氣藏風,可以開發人體潛能,在這裏練功可以產生難得的“金字塔”效應。距承恩寺13公里處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水質清澈,風光如畫。

襄陽導遊詞 篇3

襄陽市是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北部的一個地級市,是湖北省政府確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長江支流漢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佈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xx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襄陽區改名為襄州區。20xx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今天,中共襄陽市委、襄陽市人民政府、襄陽軍分區、襄陽市人大會、政協襄陽市委員會均駐襄城。

襄陽市的發展肇始於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於此,從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曆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市域內現已查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00多處,有些文物古蹟堪稱世界之最。襄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3020xx年的歷史中,大小戰役難以數計,著名的戰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之戰、朱序抗拒苻丕之戰、岳飛收復襄陽之戰、宋元襄樊之戰、李自成進佔襄陽之戰等。其間人文薈萃、燦若繁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眾多的英才,為襄陽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蹟和軼聞傳説,歷來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稱。

今日的襄陽,既有聞名於世的歷史積澱出的深厚人文底藴,又有汽車製造,航天裝備等高新科技產業及都會發展,“新舊和諧共生”成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襄陽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襄陽##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你們的導遊員##,大家可以叫我##,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身旁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有着5年的駕駛經驗,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們的旅遊大巴,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給大家帶來一段美好而又愉快的旅途!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吹牛。《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生在襄陽。按照行程,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10、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襄陽古隆中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隆中在襄陽城西13公里處,因“山有隆然而起”得名,《三國演義》中對隆中是這樣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所在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地。俗話説,到當陽拜關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長智慧。希望各位朋友在參觀完隆中後到能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智計百出。説着説着,我們的旅遊大巴已到達隆中景區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依次下車。

現在各位看到的便是古隆中牌坊,它是由清朝光緒20xx年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為古隆中風景區的標誌。石牌坊高約6米,長約10米,正面大門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句是高度讚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績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着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着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現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説諸葛亮是夏、商、週三代以後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兩邊柱子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高度讚揚了諸葛亮接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走過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橋。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説:“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這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説,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為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和隆中一樣著名於世了。橋為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迴,不由得你會不假思索劉備那種“求賢若渴的精神”。大家可以在橋上感受感受這種意境。

走過小虹橋,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現存武侯祠建於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設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塑有劉備、關羽、張飛像,是人們憑弔祭祀的地方。

武侯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人們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説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裏拴過馬。後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

離三顧堂不遠處的那個六角形廬亭就是草廬,這裏是諸葛亮與他的親朋師友經常聚會的地方。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説:“卧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據史書記載,他寫詩的時候草廬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大山包,而現在大家看到的六角形廬亭為後人所建。

遠遠看去那個最高最雄偉的建築就是騰龍閣,騰龍閣依山取勢,拔地擎天,決定巍峨,飛檐壯麗,雄偉而藴含秀美,古雅而透出清新。騰龍閣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標誌性景觀建築,閣高44米,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上下十層,寶形訪漢建築外形,閣內各樓層分別陳列有歷代讚頌諸葛亮的詩文,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長曆程及他在襄陽的社會關係,三國主要人物雕像或畫像。現在大家就隨我一起登上這最高峯吧。每一層樓都能領略到孔明智慧,登上塔頂,徐徐清風拂面,遠山近水盡收眼底,襄陽市區全景一覽無餘。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令人難忘的,我們的隆中之行到此就結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説再見了,在這裏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順心,有緣我們下次再見......

襄陽導遊詞 篇5

襄陽是旅遊勝地,有悠久的歷史,想對襄陽有更多的理解嗎?那就跟我這個小導遊一起來看看吧!

襄陽的地理位置在湖北省西北部,這裏有很多名勝古蹟。我先來給大家講講夫人城和綠影壁吧!關於夫人城,還有一個小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夫人,人稱韓夫人。

有一次,敵人就快要進攻了。韓夫人親自登城察看地形,發現西北角的城牆有些鬆動。當天夜裏,韓夫人召集府裏的丫環和城中的婦女,連夜在外城牆裏蓋起了一座內城牆。第二天,西北角果然被敵軍攻破,卻發現還有內城牆。是韓夫人的聰明才智保住了襄陽。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綠影壁。綠影壁在古代是襄陽王府前的一塊照壁,壁上雕刻着九十九條龍,大的有五米,小的只有幾釐米。畫壁上的龍栩栩如生,凌空騰飛,真是羣龍爭躍。中間的一塊壁上有兩條大龍,在爭上面的一顆明珠,正所謂是雙龍戲珠。聽説綠影壁晚上還會發出綠光呢!讓我告訴你——沒錯,這是真的!因為雕刻它的時一種珍貴的石頭,叫做綠礬石。

除了這些名勝古蹟,我們襄陽還有許多現代化的設施。比如沃爾瑪,裏面的商品大到傢俱電器,小到鍋碗瓢盆,真是購物的天堂。

既然到了襄陽,就一定要嚐嚐這裏的風味小吃——牛油麪和黃酒。牛油麪是我們襄陽的風味小吃,人人都愛吃,面又細又滑,湯紅紅的,讓人垂涎三尺,吃了還想吃。要是吃了牛油麪,再來碗黃酒,真是人間美味!黃酒還是黃月英發明的呢!黃酒不但味道好,顏色也很漂亮,是乳黃色的。

襄陽的名人也不少,像軍事家諸葛亮、大詩人孟浩然等等…

襄陽導遊詞 篇6

薤山是神農嘗百草植五穀的地方,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12℃,夏季平均氣温22℃,自古就享有“中國南避暑山莊”之美譽,是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

清末年間,美國、瑞典、意大利、冰島、英國、丹麥、挪威、加拿大等八國傳教士在此修建了“西洋別墅”56棟,前加拿大駐華首席外交官朗寧先生的父親在此建有別墅;大革命時期賀龍曾率紅三軍轉戰於此;抗日戰爭時期,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老河口時,曾攜家眷及祕書程思遠先生在這裏度假避暑。

薤山山峯奇秀,美如匡廬,有景點60餘處。自然景觀主要有女兒峯、梳粧枱、明珠石、鴛鴦石、楠竹園、楓香樹等;人文景觀主要有神農洞、神農故道、神農五穀堂、神農峽漂流、西洋別墅羣、李宗仁別墅、朗寧別墅、紅軍司令部舊址、中共谷城縣委舊址、谷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

1994年薤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xx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襄陽市唯一一家省級旅遊度假區,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襄陽導遊詞 篇7

襄陽是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之一,被稱為三國之鄉,那裏是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歷史悠久的古城。

襄陽有古老的城牆,城牆是在古代用來防止敵人的攻擊用的,現在是用來觀賞的。城牆的旁邊是全國最寬的護城河。護城河河水碧綠,水面靜的像一面鏡子。一陣微風拂過湖面漾起了波紋,美麗極了!

襄陽還有全國最長的仿古街,踏着腳下的青石板鋪成的地面,看着古色古香,飛檐走閣的明清建築風格的房子,不禁幻想起了當年的情景。每走一會兒就會看見一座大大的石牌坊,上面有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好看極了!

襄陽還有許多美食,有深黃的孔明菜,聞起來鹹鹹的,吃起來卻是香的。還有牛油麪,每天早上吃一碗牛肉麪,加上一杯豆漿,是襄陽人最美妙的事了。

襄陽人還有一些習俗,比如每到逢年過節,都會放孔明燈。孔明燈是諸葛亮發明的,是由紙、鐵絲、火、蠟燭製作出來的。燃放孔明燈代表着襄陽人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這就是我美麗又特色的家鄉襄陽,我熱愛我的家鄉襄陽,願它更加繁華,更加富強。

襄陽導遊詞 篇8

北街,坐落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之北。憑藉着位於古城南北中軸線、靠近漢江的優勢,北街曾是襄陽城內最繁華的街區。“北街自唐宋以來就是襄陽城的中心街區。”李治和説,關於北街在清代以前的繁榮景象,歷史資料中並沒有過多的記載。據他推斷,北街緊靠漢江,而水運是古代主要的運輸方式,北街不繁榮是沒有道理的。

北連古城牆,南接昭明台,長860米,寬12米——北街的特殊位置註定了它是襄陽古城的一個重要“符號”,也是襄陽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

北街,坐落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之北。憑藉着位於古城南北中軸線、靠近漢江的優勢,北街曾是襄陽城內最繁華的街區,交通十分方便。

北連古城牆,南接昭明台,長860米,寬12米——北街的特殊位置註定了它是襄陽古城的一個重要“符號”,也是襄樊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

1991年,為迎接第一屆諸葛亮文化節和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會議(俗稱“一節一會”)在襄陽舉行,市政府決定將北街改建為一條與襄陽古城牆、昭明台等古建築相匹配、仿明清建築風格的文化商業步行街。據稱,北街是全國最長的仿古步行街。

20xx年和20xx年,市政府又先後成立襄城北街區域整治工程指揮部,對北街的排水管網、路面街景、交通環境等進行整治或維護。

如今,北街有業主200多户、門面300多間,已成為襄陽城內古老而繁華的街道。

襄城北街的定位是商業文化步行街,主要以鄂西北地區仿明清時期的建築羣為主,馬頭牆、飛檐錯落有致,門窗花格古樸典雅,是襄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

為保持北街的風格,市規劃部門編制了《襄城北街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將北街範圍內所有與規劃不相符合的廣告、匾額、招牌、臨街牆體立面裝修及裝飾物、懸掛物全部拆除。

為了有效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力爭把北街打造成襄陽城內最具魅力的文化街區和旅遊景點。

襄陽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大家此次的導遊員羅麗,大家稱我小羅就好了。

俗話説的好:相逢既是緣!各位朋友,我們能夠從13億人口中相聚在這裏,這定是上天莫大的恩賜。相信大家定能珍惜這難得的緣分,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相互幫助,相互體貼,共同完成我們此次的快樂之旅。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相信各位朋友一定很熟悉王維的這首《漢江臨泛》,那麼我們今天呢將要參觀的便是此詩所描繪的襄陽古城。

據酈道元《水經注》載:“壘城載縣北,城北枕沔水,即襄陽之故城也”,“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楚國曾與此地置北津戍;漢時置縣,漢獻帝十三年(公元220xx年)置襄陽郡;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把州的制所從湖南漢壽遷到襄陽,使其成為轄兩湖、兩廣及貴州、河南一部大片土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為州、郡、路、道、府的制所。史載,至漢末,襄陽盛況空前。襄陽古城不僅以其歷史的厚重而為世人矚目,且以其依山臨水,山青水秀而飲譽中外,我們熟悉的金庸先生更以一個郭靖守襄陽的故事,使其聲名遠播。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聽了我對襄陽古城簡單的介紹,大家對它的興趣是不是更濃了呢?現在九請緊跟我的步伐,讓我們一睹古城的風采吧!大家請看,眼前的這便是襄陽古城牆了!它是我國眾多的古城牆中保存最好的,始建於漢朝,當時是用土夯築而成,到了宋朝才改建為專城。整個城牆四周略呈長方形,全長7322米,歷史上曾有6座城門(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城,小北門曰臨漢,大北門曰拱宸,長門曰震華)。每座城門都設有甕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設有角樓,城牆沿線設有警鋪,城牆上有垛堞4000多處。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可達11米多。城牆北段尚保留着拱宸、震華、臨漢三座城門。

環繞着古城牆的有一條河流,它便是襄陽護城河了。襄陽護城河平均寬280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我們可以看到護城河河面寬闊如湖泊,碧波盪漾,綠柳垂陰,風景秀美,它好似一天綠色的巨龍環繞着古城,更保護着我們襄陽古城。

沿着護城河向前走,我們便到了一個城牆拐角。大家請看這座城牆上有一女子像:她面容姣好,白衣勝雪,衣袂飄飄。您可知道她是誰?在古代能夠得到百姓的擁戴,並塑像紀念,流芳百世的女子可不多!相信我們很多遊客定有耳聞吧!那麼哪位遊客願意在此為我們講這一段歷史趣事呢?(……)好了,非常感謝這位遊客朋友,正是這樣的,這位女子呢便是韓夫人,它是保護我們襄陽的一個功臣,為了紀念這位巾幗英雄,襄陽百姓就立了這座塑像,這座城牆呢後來也被人們尊稱為“夫人城”。

從這裏東行300米就是臨漢門了,我們沿着城牆邊走邊講。臨漢門上有一建築,它始建於唐,重修於清,為歇山式三開斗拱磚木結構。整個建築沒用一顆釘子,且外表裝飾精美,輪廓清晰完整,頗能顯現當年荊楚建築特色。站在臨漢門上,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襄陽古城的險要地勢:它東北面以漢江為天塹,西南以羣山為屏障,東、南、西三面又被寬闊的護城河所緊緊環繞。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1800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襄陽古城以其險郡的地勢,守城將領的精誠團結,轉載請著名來自:想要攻破它是很難很難的,因此歷史上素來就有“鐵打的襄陽”之稱。

進臨漢門向南,我們便走進了古色古香的襄陽北街了。北街長及千米,兩邊是仿明清式建築。這條街呢彙集了我們各種各樣的襄陽地方特色,大家可以在這條街上選購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大街南端式巍峨雄偉的昭明台,它是為紀念昭明太子蕭統而修建的。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今天的襄陽古城之旅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大家就在北街自由活動,再次感受一下襄陽古城的獨特魅力。半個小時以後,我們昭明台集合,繼續遊覽參觀,前面的風景更精彩!

謝謝大家!

襄陽導遊詞 篇10

襄陽位於長江支流漢江的中游,是湖北省僅次於武漢的第二大城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曆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兩區。20xx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襄陽市已形成以汽車、高新技術和紡織等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國汽車工業、軍工企業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陝毗鄰地區技術、智力最密集地區,其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中心城市。20xx年襄陽入圍首批國家智慧城市。20xx年襄陽入圍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著名景點有隆中風景名勝區、襄陽城等;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襄陽古城文化積澱深厚、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在中國古城文化中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古城遺址富集、歷史悠久。在市區建成區130多平方公里範圍內就有三座古城遺址,西周鄧城遺址有3000多年曆史,樊城、襄陽城都有2800多年曆史。在一個城市內有三座獨立建城的古城,且歷史都如此悠久,在全國是少有的。

古城軍事文化印跡深刻、聲名遠播。襄陽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個大型軍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軍事文化的烙印。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戰爭發生在襄陽。其中,元宋大戰曠日持久,長達六年,使“鐵打襄陽”之稱名噪海內外。“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兵家必爭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陽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襄陽誕生了鄂西北第一個黨組織、第一支正規紅軍武裝,中國早期革命家蕭楚女兩次到襄陽傳播革命火種,賀龍帶領紅三軍轉戰鄂西北、中原突圍鏖戰襄陽、“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戰役等,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襄陽大地湧現了程克繩、謝遠定、黃火青、吳德峯、胡繩等一批老一輩革命家、理論家,湧現了張光年、陳荒煤、樑斌、藍光等一批文學藝術家。抗日戰爭時期,襄陽成立了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李公僕、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愛國文人志士來到襄陽工作,給襄陽的文化藝術帶來新的繁榮。胡繩在這裏主辦《鄂北日報》,樑斌以襄陽為素材創作了史詩鉅作《紅旗譜》,張光年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堪稱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文藝作品之一。

襄陽導遊詞 篇11

承恩寺在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東部。創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佔地約30畝。

千年古剎承恩寺建於隋朝,距今有 1700多年的歷史,傳説是隋煬公主隱居療疾之地。明朝時期興建了大雄寶殿、鐘鼓樓和毗盧大佛、彌勒石佛以及萬斤銅鐘等。據襄樊簡史記載,明天順年間,英宗為報答叔父,對該寺進行修繕,改其山為“永樂山”,改其寺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寺旁金子山、獅子峯、玉石碑、卧牛池、青絲泉、玉帶水、鎖鳳橋、萬斤鍾等,素有八景之稱,其建構雕樑畫棟,氣勢恢宏。此地植被豐厚,無山不綠,風水極佳,被譽為聚氣藏風、練功修行的寶地。主要景觀有五朵蓮山、襄憲王墓、鎖風口、公主墳、靈泉等。

承恩寺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有四個古碉堡佔角而建,碉樓頂層遍佈瞭望洞孔,寺中後院是個很大的練武場,據傳寺內還有地道連通各處。寺內有四鋪龍形壁畫極為珍貴。

承恩寺自古就有"三不"之説,即"不受香火"、"不做道場"、"不開廟",因此廟門常年緊閉。有人推斷,此處可能是明代政治史上的特務機構,是東廠西廠的外圍重要據點,兼有皇家情報機構的功能。

承恩寺大殿前原有鐘樓、鼓樓各一座。可惜鼓樓已毀。尚存的鐘樓上,懸掛着一座高約八尺、重一萬餘斤的銅鐘。它是哪朝哪代遺物,現尚無考證。但以梵文作裝飾的萬斤之重懸於鍾筍,令人驚疑不止。此鐘鳴聲悠遠,每當月白風清之夜,微曦初露之晨,僧人們上殿唸經,必撞鐘以伴誦。鐘聲悠揚,遠送數十里,久鳴不滅。聞此鐘聲,猶如萬馬奔騰,羣獅怒吼,催人奮進。

襄陽導遊詞 篇12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現轄3個縣級市、3個縣、3個城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省級魚梁洲經濟開發區。全市版圖面積1.97萬平方公里,人口593.6萬。市區建成區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147萬。

襄陽是“千古帝鄉、智慧襄陽”,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荊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之源、漢水文化的核心區、中國古城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區域。宋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張繼、米芾等眾多歷史名人曾在這裏遊歷和生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漢光武帝劉秀在這裏出生成長,逐鹿中原建立東漢王朝;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這裏隱居躬耕十年,謀劃《隆中對》,定“三分天下”。《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等32回故事就發生在襄陽。境內現有習家池、古隆中、古襄陽城、米公祠等名勝古蹟、歷史遺蹟1760餘處。

襄陽是中國魅力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陽汲山水之精華,兩山七水穿城繞市,魚梁洲四城相望,憑山之峻,據江之險,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被譽為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漢江之上。

襄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3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武漢、鄭州、西安、重慶四大城市羣地理區間的中心城市,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三條鐵路和四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境內兩座機場開通了國內多條航線,還有中國內陸河流漢江“黃金水道”,形成了“鐵、水、公、空”立體交通網絡。

襄陽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大型商品糧基地,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條件優越;工業基礎較好,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汽車製造業基地、“中國織造名城”和三線軍工企事業單位聚集地。現已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汽車產業為龍頭,食品、裝備製造、紡織、醫藥化工等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格局,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新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方興未艾,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國家新型工業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國家軍民結合產業基地。

襄陽是中國中部地區投資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是國內行政審批“事項最少、流程最優、收費最低、監管最好、效率最高”的城市。《福布斯》曾連續三年把襄陽列為“中國大陸最佳百名商業城市”和“中國大陸20個最適宜開辦工廠的城市”,國家商務部把襄陽確定為國內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被仲量聯行評為“中國新興城市50強”。

襄陽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具有美好發展前景的城市。20xx年進入全國地區生產總值過千億的城市行列,20xx年襄陽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500億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49.2億元,同比增長30%。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成為長江流域第一個糧食總產過百億斤的糧食大市、中國第22個百億斤糧食大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襄陽圍繞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以產業襄陽、都市襄陽、文化襄陽、綠色襄陽建設為基本路徑,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地位,着力實施經濟跨越工程,打造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龍頭,現代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醫藥化工、農產品深加工為支柱的“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現代產業體系;着力推進城市能級躍升,建設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衞生、金融、商貿、物流等多中心聚集體。未來3-5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形成2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的中心城市規模,發展成為主導區域發展方向、創造區域發展示範、引領區域時代風尚、帶動區域共同發展的漢江流域中心城市。

襄陽導遊詞 篇13

薤山位於谷城縣西南35公里處,因山上盛產薤白而得名,其主峯女兒峯,海撥1099.3米。薤山西臨道教聖地武當山,為武當山餘脈。東接有“小三峽”之稱的南河,河水沿山腳,滾滾東去。被譽為“中國南避暑山莊”,常年平均氣温只有12℃左右。

在清同治年間,外國傳教士在此興建西式別墅50餘幢,現今保存完好的有10餘幢。1942年夏季,國民黨代理副總統李宗仁先生曾偕夫人郭德潔、祕書程思遠、前加拿大外長郎寧到薤山避暑。

薤山不僅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避暑勝地,而且還有許多獨有的自然奇觀。千年油麻藤橫卧東坡,主藤直徑60釐米,佔地1000平方米,堪稱“中華一絕”,並載入《中華植物奇觀》一書。更有被當地羣眾廣為相傳,並確有不少人目擊的“薤山夜明珠”,使薤山增添了幾分神祕,成為薤山一大“自然之謎”。

襄陽導遊詞 篇14

在古城襄陽,有一條全國最長的仿古街——北街。它全長八百四十多米,南起昭明台,北至臨漢門,整條街全部都是仿古建築,富有濃郁的明、清時代的特點。

從襄城十字街出發,穿過鼓樓文化廣場,迎面而來的是一座高大端莊、古樸肅穆的建築——昭明台。昭明台是為了紀念南北朝時代昭明太子在此讀書而修建的。昭明台是一個巨大的城樓型建築,佔地面積大約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它的底座是由成千上萬塊青磚築成的,底座佔全部體積的三分之二;底座以上還建有兩層飛檐閣樓,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昭明台高約四十米。

近看昭明台,它的門巨大無比,門釘數不勝數,全部都是金黃色的;獅子嘴裏咬着門環,威猛極了。昭明台的氣勢,威振四方,像一位大將軍,守護着北街的入口。繞過昭明台,就來到了北街入口處。向前方看去,一條不太寬敞的步行街向遠方延伸。兩旁的路燈是仿古代皇宮裏的宮燈,地面是青條石鋪成的,讓我似乎行走在遙遠的古代。路的兩旁是一些仿古房屋,都是隻有兩三層樓高,青色的牆、灰色的瓦、紅色的木窗、木門,在別處都十分罕見。

有些商户利用這些仿古房屋,經營着抬花轎、古裝攝影等仿古行業,展現出古代風情。由於風格獨特,生意很好,遊人、顧客絡繹不絕、往來問價。路中央,每隔二十米左右就有一座仿古花壇。它全是用木頭圍成的,裏面種滿了花草,可漂亮了。腳下的路面,兩旁的路燈,周圍的建築,仿古的經營,美麗的花壇,都彷彿讓我穿越時空,回到了從前。

繼續往前走,穿過一座石牌坊,就看見了一條龍纏在一根石柱上。龍全身金黃,張牙舞爪,像在守護着旁邊的無字碑。無字碑被放在一座凉亭裏。這座凉亭有八個翅角,五根柱子,也是仿古建築,裏面有石桌、石凳,供遊人歇腳。穿過第二座石牌坊,這裏行人少了許多,不見了前半程的喧囂,憑添了十分的幽靜。

不遠處,佇立着北街的終點——臨漢門。臨漢門也叫小北門,是襄陽古城牆的大門,兩旁的城牆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像一段長城。臨漢門的造型有點兒像昭明台。它不算很高,大概只有十五米那麼高。它的門同昭明台一樣,也有無數個巨大的門釘,門非常厚,大約厚二十釐米,真不愧是打仗時的要塞!臨漢門外,寬廣的漢江像一條碧綠的綢帶,靜靜飄向遠方。

北街到處有濃韻的古香,説也説不完,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覽。

襄陽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承恩寺位於襄樊市50公里的谷成縣茨河鎮五朵山之陰。是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鄂西北比較有名的佛教寺院。這裏峯巒環拱,聚氣藏風,水源通貫,森林茂盛且無污染,是當今不可多得的名勝之地。

該寺始建於隋,初名寶巖禪寺,元末毀於火,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0xx年)重修,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處鼎盛時期,清代多次維修。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等殿宇75間。寺中有神奇的泉水、珍貴的文物、獨特的風光,周圍有“獅峯煙雲”、“龍池丹桂”、“牛池夜月”、“玉帶神像”、“鐘樓萬銅”、“襄王玉碣”、“長橋鎖風”、“金山鶴舞”8大景點,無不令人驚歎。寺旁有一個水池,名叫卧牛池。相傳與隋煬帝的女兒有關,此地也可供遊人觀賞品味。

襄陽導遊詞 篇16

襄陽市轄襄城、樊城、襄州3個區,南漳、保康、谷城3個縣,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級市。全市設置4個鄉、72個鎮、25個辦事處,其中國營農場4個: 車河(棗陽平林鎮)、鄧林(宜城流水鎮)、清河(南漳九集鎮)、襄北(襄州黃集鎮)。全市有357個居民委員會,2 315個村民委員會,14 521個村民小組。具體分佈:襄城1鄉、2鎮、6辦事處、43居委會、125村委會;樊城(含高新技術開發區、魚梁洲經濟開發區)4鎮、10辦事處、79居委會、89村委會;襄州14鎮、43居委會、428村委會;南漳10鎮、31居委會、274村委會;谷城1鄉、9鎮、31居委會、257村委會;保康1鄉、10鎮、12居委會、261村委會;老河口1鄉、5鎮、4辦事處、34居委會、224村委會;棗陽12鎮、3辦事處、48居委會、479村委會;宜城7鎮、2辦事處、36居委會、178村委會。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中游,是漢江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市。版圖面積19 774.41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為:北緯31°13′~32°37′,東經110°45′~113°06′。平面版圖呈不規則的平行四邊形,東線北端棗陽新市鎮的白竹園寺林場,南端宜城流水鎮馬頭村,兩端直線距離約109.5千米;西線北端老河口袁衝鄉楊花崗村,南端保康馬橋鎮,兩端直線距離約122.8千米;南北縱距北端老河口袁衝鄉楊花崗村,南端南漳東鞏鎮蒼坪村,兩端直線距離約157千米;東西橫距東端棗陽新市鎮白竹園寺林場,西端保康馬橋鎮西界,兩端點直線距離約228千米。邊界線全長1 332.8千米。漢江在襄陽境內長195千米,流經老河口、谷城、樊城、襄城、襄州、宜城縣(市)區。

襄陽市區面積3 563平方千米,城區規劃面積49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其中襄州古城區面積2.4平方千米。漢江自西向東穿越襄陽城區。江北為樊城、襄州兩區,樊城是襄陽市工業、商業較集中的城區,也是鄂西北的交通、郵電、物流中心,襄州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區域;江南為襄城,是襄陽市市級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學校相對集中,形成全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城區漢江上建有鐵路公路兩用橋一座、公路橋一座、襄荊高速公路大橋一座,溝通南北城的交通。

襄樊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被漢水分為南北兩城,南為襄城,北為樊城。為中國曆來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遠在60萬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陽、樊城兩城合稱,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於此而得名,襄陽以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樊城始於西周,襄陽築城於漢初。自東漢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曆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襄陽城牆始建於漢,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現基本完好。襄樊交通發達,自古即為交通要輳。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樊文物資源豐富,園林較多,城西的隆中山為“三顧茅廬”、“隆中對”的發生地,現有三顧堂、武侯祠、卧龍深處、抱膝亭、草廬寺、小虹橋、老龍洞、躬耕田、廣德寺、米公祠、習家池、綠影壁、檀溪、鹿門寺、李曾伯紀功銘等勝蹟。 襄陽花鼓、火居道音樂、山鑼鼓等是襄樊傳統的民間藝術。襄樊大頭菜、雙菇搓頭縮項鯿、安居樂蜜棗、隆中綠茶都是襄樊著名特產。

1986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