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外公的作文3000字(4篇)

關於外公的作文:我沒有見過面的外公

摘要: 記不起是哪一年,我還小,一次在飯桌上吃飯,爺爺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麼説起了外公,爺爺忽然淚流滿面放聲大哭,連聲説:“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紅了,只是沒有哭出聲。我被這個場面嚇壞了驚呆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我弄不明白是怎樣的人和怎樣的事會讓爺爺爸爸這樣的悲傷,但當時的情景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在我以後的記憶裏,讓爺爺這樣大放悲聲的,除了朱自清和周恩來的去世,似乎別無他人……

關於外公的作文3000字(4篇)

我沒有見過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兩年就得肺病去逝了。那時候抗戰剛剛勝利,他那離別了八年的女兒剛剛跟着我的爺爺爸爸一家老小,從遙遠的四川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上海,媽媽的肚子裏懷着二哥大奎。外公終於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兒和女婿,見到了他的摯友和親家,我的爺爺葉聖陶。此後僅僅過了三個月,外公就帶着無盡的憂國憂家的惆悵,離開了那個他不喜歡可又割捨不下的人世。

記不起是哪一年,我還小,一次在飯桌上吃飯,爺爺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麼説起了外公,爺爺忽然淚流滿面放聲大哭,連聲説:“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紅了,只是沒有哭出聲。我被這個場面嚇壞了驚呆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我弄不明白是怎樣的人和怎樣的事會讓爺爺爸爸這樣的悲傷,但當時的情景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在我以後的記憶裏,讓爺爺這樣大放悲聲的,除了朱自清和周恩來的去世,似乎別無他人。

我是從書裏看到一個質樸,真誠,善良,剛強,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外公的。他在文化、教育、出版界辛勤工作的四十年,正是新中國誕生之前的最黑暗時期。他寫作,他教書,他當編輯,他翻譯外文圖書,他終生都在為着心中那個美好,卻又不知能否實現的理想世界而奮鬥着,直到臨死都沒有放棄。也就是這樣一位真誠執着的外公,憑着他的自學,憑着他對文學的熱愛,憑着他要為人們和青年做點事的責任感做了許多文許多事,使他在中國文壇有着自己獨立的位置。他寫的《鋼鐵假山》,《白馬湖的冬天》等散文,至今都會被選進中國現代散文精品集中。他和好友一起創辦的,他着力最多,被他看作是親生親育親手養大的《中學生》雜誌,更是當時為數眾多的飢渴彷徨中的中學青年藹然可親的朋友。而他流着淚翻譯的小説《愛的教育》,更使千千萬萬的讀者也流下了熱淚,這本在當年就暢銷的一版再版的書,至今仍有不少家出版社在出版,依然在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有着孩子般純潔善良的人們。

我還從別人嘴裏聽到過一些有關外公的故事,最為大家説起的,常常是那些在別人看來多少有些呆有些可笑而外公卻執意要去作的事,比如,外公名鑄,字勉旃,他為了避免當選他以為毫無意義的省議員,在選民冊上把勉旃改為丏尊,好讓寫選票的人都把丏字寫成丐字,變成廢票;比如,他不顧一切地自薦去兼當那個吃力不討好的,相當於如今的教務主任的舍監,一干就是七八年,只是為了抵抗當時輕視舍監的風氣;又比如坐公共汽車,有的售票員收了錢不給票。在別人看來,只要讓我下車,給不給票,錢進了誰的腰包,跟我有什麼相關。這事要是讓外公碰上就成了大事,他非得和售票員爭得面紅耳赤,要回他買的那張票不可。不是他不同情生活貧苦的售票員,只是覺得人不能這樣做,錢不能這樣掙。對於外公來説,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小時候初聽時我不知道輕重,講的人笑,我也笑,覺得這真是個倔犟憨直的老頭兒。現在再回味,不知道為什麼笑不出來了,有的只是肅然起敬,外公的可親可愛正是在這些故事中了。

外公的天真有如赤子,外公的誠摯金石為開。他做人做文使他結交了許多和他志趣相投可以信賴的朋友,朱自清、馬敍倫、豐子愷、魯迅、王統照、茅盾、胡愈之------這些現在看來鼎鼎大名的人物,都是當時在文壇上與他一起向着黑暗勢力衝殺的戰友。在這些文化界的好友之中,有幾位比外公年輕幾歲的,把他看作兄長,有的把他看作老師。無論外公在他們的心目中各有着怎樣的位置,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對外公的敬愛和尊重。在眾多的朋友中,有三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多少有點與眾不同。一位是在魯迅著作中多次提到的內山完造先生,一位是如今被許多人看來頗帶些傳奇和神祕色彩的弘一法師,還有一位就是我的爺爺葉聖陶。

內山完造先生是日本人,19xx年來到上海,1916年開了一家內山書店,在促進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外公在日本讀過一年書,會説日語,他常到內山書店去買書,喝茶,會友,和內山夫婦成了親密的朋友,內山先生的一本名為《活中國的姿態》(魯迅作序)的中文譯本《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就是外公給它在開明書店出版的。這兩位老人友情的深淺,我沒有資格妄加評論,可我從家中長輩的口中知道一些令我感動的事情。1943年12月,外公被日本憲兵司令部捉去,是內山先生多方奔走才營救出獄的。1944年底內山夫人病逝葬在上海。他請外公為他夫人和自己的合葬墓題寫了碑文,外公在墓碑上寫的是:“以書肆為津樑,期文化之交互,生為中華友,歿作華中土,吁嗟乎,如此夫婦。”1946年4月,外公病重,在他去世的前四五天,當時內山先生作為正在等候遣送回國的日本僑民,外出極不方便,他還是請了假來看外公,當時我的爸爸站在牀旁,聽不懂他們在説些什麼,只是覺得氣越來越短,一句話都要分成幾截説的外公,見了內山先生一下子變得興奮極了,話多極了,好像湧出來似的。23日夜間外公去世了。25日內山先生又請準了假前來弔唁,他低着頭默唸着,似乎在和外公述説些什麼。解放後,作為日本人民的友好使者,內山先生一次又一次來到中國。1959年當他再次來到這片他眷戀的土地的時候突然生病去世,骨灰葬在了內山夫人的骨灰旁邊。竟真的成全了外公為他寫下的:“生為中華友,歿作華中土”的心願。

媽媽對我們説,外公最好的朋友就是弘一法師。我想媽媽這話大概是不會錯的。而這位在佛教界頗受人們尊敬的弘一法師把他和外公的友情看得有多重,這大概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他在向別人介紹外公的時候直言説:“我的出家大半由於這位夏居士的助緣。”外公聽了這話一直為此深深地自責,悔不該硬留去意已定的李叔同在杭州教書,悔不該介紹有關斷食的文章給他讀,悔不該對他説“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索性做了和尚算了。”讓我這個俗人想來,外公之所以這樣自責,是覺得佛門雖然神聖,但是畢竟清苦。讓自己的好朋友去過那樣的清苦的日子,他於心不忍。可是弘一法師卻從來不覺得什麼苦,以為自己尋尋覓覓一生,終於在好友的幫助下找到了歸宿,對外公始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弘一法師出家後和外公成了兩個世界的人,但是他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就是在弘一閉關拒絕會客中止通信期間,外公也能和他保持書信來往,知道他的消息。以至弘一法師在圓寂的前兩天就寫好了辭世書信,從福州寄給遠在上海的外公與他訣別。而他們之間的君子之交和心靈之交有着怎樣的淵源,是人們無論如何也無法瞭解與企及的。

外公和我的爺爺葉聖陶相識於立達學院,以後又一起在開明書店共事。一個有着浙江人的率真倔犟,一個有着江蘇人的温潤堅強;一個是唯心的,一個是唯物的;一個對未來充滿惆悵,一個對未來充滿信心,兩個性格和信仰雖然很不相同的人友誼卻極好。我想這裏面除了佛教裏常提到的緣分外,還和他們彼此尊重,彼此欣賞,彼此信任,和他們都具有正義感和責任心分不開。在爸爸媽媽結婚的時候,外公曾經寫過四首賀詩。詩的頭一句寫道:夏葉從來文字侶。這裏的夏説的是外公自己,這裏的葉説的是我的爺爺葉聖陶。外公的這句心裏話説出了他和爺爺那種絕非一般的友情。外公的朋友雖然多,但是能稱之為文字侶的恐怕只有爺爺。他們倆從《文心》開始,又合著了《文章講話》和《閲讀和寫作》,合編了《開明國文講義》《國文百八課》和《國中國文教本》,除此之外還一起編過雜誌,寫過許多文章,做過許多事情。其中《文心》要算是他們合作得最好的代表,且不説在這本書出版之後在讀者中引起了多大的反響,再版過多少回,至今依然吸引着眾多讀者,光説爺爺在五十年後重讀《文心》,竟分不清哪幾節是外公寫的,哪幾節是自己寫的。這一點就會讓你覺得,兩位老人該有着怎樣的相知和默契,才會有如此的天衣無縫的合作。外公去世後,許多親朋好友作文紀念他,在我讀到的那麼多的悼文和紀念文章裏,我覺得爺爺的那篇《答丏翁》寫得最好。當時身在上海孤島的外公,終於盼來了抗戰的勝利,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讓人民又一次陷入困苦之中,使他再次陷入了極度的悲哀和失望之中。爺爺在文章中説:“去看丏翁,臨走的時候,他悽苦地朝我説了如下的話:‘勝利,到底啥人勝利――無從説起。’――聽他這話的時候,我心裏難過,沒有回答他什麼,現在,我想補贖我的過失,假定他死而有知,我朝他説幾句話。我説;勝利,當然屬於愛自由愛和平的人民。這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不是一句喊爛了的口號,是事勢所必然。人民要生活,要生活,要好好的生活,要物質上精神上都夠得上標準的生活,非勝利不可。勝利不到手,非爭取不可。爭取復爭取,最後勝利屬於人民。究竟是何年何月固然不能斷言,可是,知道他們不是真正的勝利者也就夠了,悲憤之情不妨稍稍減輕,着力之處應該特別加重。你去世了,當然不勞你着力,請你永遠休息吧。着力,有我們沒有死的在。”爺爺的文章滿懷着悲憤和力量,讓人看了熱淚橫流又熱血沸騰,恨不能即刻奮起,為亡者去砸爛那個舊世界。

熟悉外公的人在寫到外公的時候,都會提到他的歎息聲,在那沉重的長長的發自心底,聽了讓人揪心的歎息聲裏,有着老人無盡的憂慮和哀愁。豐子愷先生在寫到外公的時候説:“凡熟識夏先生的人,沒有一個不曉得夏先生是多憂善愁的人。他看見世間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狀態,都要皺眉,歎氣。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皺着眉頭替他擔憂,有人失業了,夏先生又皺着眉頭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將要生產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皺着眉頭替他們憂愁。學校的問題,公司的問題,別人當着例行的公事處理,夏先生卻當作自家的問題,真心地擔憂。國家的事,世界的事,別人當作歷史小説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問題,真心地憂愁,皺眉,歎氣。”豐先生對外公的這段描寫,我看過許多遍,這幾乎成了我心目中的外公。外公的憂太多了,愁太多了,他帶着太多的憂愁走了,這或許是讓我爺爺在許多年之後想起他的這位老朋友的時候,仍禁不住大放悲聲的原因之一吧。

爸爸是和我説起外公最多的人,也是我看到的寫介紹和紀念外公文字最多的人。作為學生,似乎他無論如何也不能不把他認識的這位好老師介紹給大家,讓大家知道他的作品和為人。作為女婿,他似乎有責任為我的媽媽寫下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留下來讓人們回憶。爸爸的述説繪聲繪色,他的文字清楚直白充滿感情,從他的述説和文字裏,我能想象外公的音容笑貌與為人處事,我能知道外公在我爸爸心目中的位置,我也因此更加敬重和熱愛這位我從沒見過的老人。

記得小時候我作過一個夢,夢見一位老人抱着我站在荒野中,荒野上高高的茅草直伸向遠方,天上灰色的雲壓得低低的,風吹起了我的短髮,吹起了老人的長衫。老人抱着我,卻不看着我,眼睛直望着天際。我偎依着老人,把頭靠在他的肩上,也沒看着他,眼睛也直望着天際。醒來時我知道,夢裏的那位老人,就是我在照片上看到的那個戴着眼鏡的外公。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外公的親密接觸,我甚至感覺到了他的身體在温暖着我,可那不是在現實中,是在夢裏。而那個似乎只有在電影和油畫中才能看到的畫面卻印在了我的腦海裏,讓我每次碰到“外公”這兩個字的時候,眼前就會顯現出那副灰色色調的畫。只是我至今也不知道,外公為什麼要把我帶到一個我完全陌生的地方去,難道他真的是想要告訴我些什麼嗎?

説到外公自然就會提到媽媽。作為外公最最疼愛的女兒,儘管她十六歲就到了葉家,八年後回到外公身旁沒多久外公就去世了,但她畢竟是夏丏尊的女兒,她的身上流着夏丏尊的血,天生就有着夏丏尊身上的許多品質和性格,比如善良,真誠,質樸……而在我剛剛會審視自己的時候我就認定,我身上的善良,真誠,質樸……這些最最好的品質,都是外公留給我的,因為我是媽媽的女兒,我的身上有外公的血。為此我深深地感謝我從沒有見過面的外公。

關於外公的作文:記憶中尋找外公的足跡

摘要: 多年的一人在外生活,使外公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只是這廚藝只有在外婆出門時才露。二年級時,外婆到舅舅家裏去照顧小弟,外公則負責起我的衣食起居。冬天六點鐘要去早課,八點鐘回家吃早飯,北方的冬天很冷,而我偏偏是個怕冷的孩子,我起牀,外公也跟着起牀,我上學去了,他則在家忙起了早餐。等我從學校奔回家裏,他就忙着給我倒熱水找襪子,大清早就要燙腳,忙完則又是一個驚喜。褒好的雞湯,濃香撲鼻。不管三七二十一倆人可以吃完一隻雞,喝碗湯從心暖到全身……

外公今年八十二歲了,我也是個二十二歲的大姑娘了,他老人家比我早到這個世界六十年。能成為他的外孫女,這也是一種緣分,是緣分使我成了他血脈相承的孫輩。外公為人隨和善良,好象也有些山東人的倔強,可這倔強並不影響他的正直,在外公身邊生活了有十二年吧。四歲之前也在外公家,只是那時,外公還沒有退休,我還不是很記事,他即使抱過我,親過我,我也不會記得。

四歲那年外公退休回到老家,我的生活裏就多了一個白白的氣色紅潤,略有發福的小老頭。也許是陌生,對他沒有多少喜歡,只是他比較喜歡帶我玩,給我買好吃的。不過,還是不喜歡。因為外婆家一直都是幾個女人在料理生活。外公的到來,讓我有些不適應。所以,我就固執的認為外公長的不好看,這種觀點直到我三年級時,學校要拿家長證件,我把外公的證件交給老師。老師説,你外公好帥,好有氣質,我才轉變了那固執了幾年的觀點……

外公從不給我講他從前的故事,我也是從外婆和媽媽的嘴裏瞭解到點滴。於是,我知道了外公的從軍史。外公1944年參軍,參軍的第二年,有個晚上外公值勤,其他的士兵在打牌,幾個和外公一起值勤的人按奈不住誘惑,進營看了一會牌,卻讓敵人鑽了空子,好在敵人的力量薄弱,可還是死傷了一些人,有共軍也有敵軍。外公成了罪人,他和其他幾個戰友按照軍紀要被處決,但是,執行槍決的時候是凌晨三四點,那天下了好大的霧。幾個人跪倒在事先準備好的死人坑前,背對着狙擊手。那時候有一種規矩,一個一個的槍決,而且還另外多拉了一個人,也就是説槍決的人數不變,總會有一人倖免,外公很幸運,他是數外之人。在濃霧中,一陣槍響過後,還沒有失去理智的他飛快的跑進了一片玉米地。是一個早起拾糞的老農,把自己的衣服換給他,救了外公一命。爾後,外公就背井離鄉又一次參軍去了,幾經沙場,轉戰到上海,因為外公的良好表現,成了一名優秀的士兵,最終成了上海輪船公司的一名水手,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媽媽説她的奶奶每講起這個故事就會大哭一場,她總説,我的兒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些對外公早年的瞭解,也只是經過幾人口傳的故事。

外公一生育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兩個長子,因為疾病夭折了,一個不滿週歲,一個年僅八歲。爾後我的姨媽和媽媽相繼出生,苦於膝下無子,又領養了我的小舅舅,被視為家中至寶的小舅舅。

解放後外公在上海工作,外公的薪水不低,自己又比較節儉,每月寄回家裏的錢已讓母子六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且賙濟了很多親戚,有的甚至是事出幾輩的親戚。那時魯西南的小村莊確實太貧困了,外公外婆皆為善人。等到改革開放,大家的生活都改善的時候,親戚也疏遠了,因為他們不再需要外公的接濟了,外公並不埋怨什麼,因為他認為那是件好事,總比大家都貧窮好。記事起聽媽媽説過,可並不相信這是真的。因為,畢竟我們家的親戚不多,直到xx年外婆去世,下葬那天,追悼的人很多,媽媽説那些人都是親戚,有很多她也不認識,外公還記得。外公説,外婆喜歡熱鬧,這麼多的“親戚”都多年沒有往來過,外婆要走了,一定要報喪他們,讓他們送送外婆。我想他們應該是善良的,他們還來送外婆最後一程,説明他們還記得外公外婆曾經對他們的賙濟。

外公一生節儉,雖然掙了不少錢。年輕時,每年從上海回來,總不忘背一些新鮮東西回來,上海的發達,鄉村的落後,指靠一雙臂膀無法縮短,可他卻帶給那片鄉村了驚喜。他從上海揹回了縫紉機,自行車,鐘錶,洋傘,無線電。幾乎他的每次歸鄉省親,都是那片鄉村的驚喜,就連外公的豬皮鞋也不只一次的借給別人去相親!因為有了縫紉機,村裏人也穿上了機制衣,媽媽就是村裏的第一個裁縫。

外公生平沒有多少愛好,喜歡趕集,喜歡玩弄花草,喜食乾硬的食物,最愛炒花生,麻花。甚至,外公去世時仍有一幅好牙齒,記得在他彌留之際,我給他吃松子,他還能嚼動。國中時,我們修葺了一下小院,種了一些花草在小院裏。我和外公外婆把花草照顧的生機盎然。閒暇,外公會和他的老友到田間地頭去轉一轉,回來時不忘帶一株韭菜給我,我把它們分成六株植於南牆根。韭菜兩週就可以長成,我們就可以吃頓蒸餃了。韭菜鮮嫩和雞胸肉和在一起做餡,味道鮮美。外婆去世的那年夏天,家裏的葡萄樹長的特好。後來我離開了外公。冬初,外公也離開了那個小院。再次見到外公是次年春天,他興奮的告訴我葡萄掛滿了藤,引來了不少鳥兒,只可惜我們乖乖沒有見到我們自己栽種的葡萄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它的酸甜。外公是有遺憾的,我也遺憾,畢竟我從沒有見到過它的果實。

外公心善,寵孩子。可像我這種兒時幾分頑皮的孩子。是寵不得的。氣也把人氣壞了。從小被寵的像個公主,説一不二,外公偶有生氣,可氣過之後仍是倍加疼愛。小孩子喜歡燈籠,九歲那年,又到元宵節,燈籠我是有的,是外公買給我的,可那天下午他別出心裁的用點心盒和盒子外面的玻璃紙給我糊了一個燈籠,那紙燈籠並不及買的好看,小巧。可我還是喜歡,雖不懂什麼欣賞,可感覺像極了宮廷式的燈籠。外公很開心,他的笑逸出他內心的喜悦。外公喜歡給我買衣服,鞋子。而且,眼光很是不錯,鞋子很漂亮,七歲那年給我買的那雙淡綠色涼鞋至今還在記憶裏。不過,外公有時候也會範糊塗,當他到服裝店買衣服拿不定主意時,就會徵求二十多歲大姑娘甚至是三四十歲婦人的意見。所以,有些衣服是不討我喜歡的,甚至是惹我生氣的。不過,沒有衣服穿時,我還是會穿那些衣服的,雖然高檔可是超越了我年齡的成熟,也許這就是導致我後來偏愛老成冷色調衣服的原因。外公是個明白人,十四歲的時候他就不給我買衣服了,他和外婆則會看我的衣櫥給我錢讓我自己去買。不過,他有時候來興致還是會給我買件回來……

多年的一人在外生活,使外公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只是這廚藝只有在外婆出門時才露。二年級時,外婆到舅舅家裏去照顧小弟,外公則負責起我的衣食起居。冬天六點鐘要去早課,八點鐘回家吃早飯,北方的冬天很冷,而我偏偏是個怕冷的孩子,我起牀,外公也跟着起牀,我上學去了,他則在家忙起了早餐。等我從學校奔回家裏,他就忙着給我倒熱水找襪子,大清早就要燙腳,忙完則又是一個驚喜。褒好的雞湯,濃香撲鼻。不管三七二十一倆人可以吃完一隻雞,喝碗湯從心暖到全身……

我喜歡吃精肉,肥肉從來不碰,外公每次做紅燒肉,都會細緻的切分精肉和肥肉。即使是外婆去世那年,我每週回家一次,他還是那樣細緻的把肉做好等我回來吃,記得那個夏天可能是肉沒有放好,給我留的精肉竟然生了幾粒小蛆,他沒有注意到,我看到了,不想掃他老人家的興,我悄悄把有蛆的揀了出來,還是幹完了那盤肉。

外公不喜歡睡板牀,只愛網牀,中間一個坑,他認為那是舒服的牀,即使是到了癌症晚期,在病房裏他仍舊不捨網牀,沒有網牀他只有選擇側卧,這是種習慣了,也許,習慣原於他的倔強吧。

外公喜歡看新聞,對時世有自己的見解《齊魯晚報》陪他打發了不少的時間,外公有一手好字,雖然,他很少寫東西,可我還收看到了他寫給公司的信,那字是我畢生難以練就的。

外公不喝酒,偶爾會抽一下煙,也會打打小牌,贏點錢到會很開心,輸了就不悦了。其實,只是老年人的娛樂,他又不缺那點錢,可他還是會不高興的。牌場不以輸贏論英雄,他是知道的。也許,輸了亦為敗戰吧。他不喜歡失敗。

外公還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用金屬絲自制的掏耳匙,在陽光温和的午後,曬着太陽掏耳朵,就連他最後的幾十天裏,牀前的小木桌上仍有一支銅製的耳匙,也許是陪伴了他多年了吧。

外公走時,我還在離家千里遠的長沙,一年過去了,老人的笑容還是那麼真切,暖暖的陽光,掏耳匙,葡萄掛滿藤的小院,紙燈籠,熱氣騰騰的温暖我一生的雞湯……想念外公。

如果,真的有天堂,祈禱老人家在天堂開心,幸福。

如果,真的有因果報應,好人無論在哪個人間,依然是好人,依然一路好走。

如果,真的有來生,但願我還能做你的外孫。

人生不長就幾十年,人生很長,我對你的感激延續我的一生。

想念外公!

關於外公的作文:竹子.外公

摘要:  有一年冬天,現在我已經能夠回憶起來,天快黑了,媽媽抱着我,來到外公家,還沒有吃飯,她又説要去看外婆。然後抱着我往山上走,在一片大竹林裏,走了很久,終於到了。那時外婆還沒有下葬——有可能是經濟原因,有可能墳地的風水原因,又説是日子很難選,所以只是在棺材的外面包上稻草,擱到自家一塊地裏……

在中國,喜歡竹子的人很多,有文人雅士,有達官貴人,也有窮儒白丁,儘管身份有所差異,對於竹子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喜好之情是相通的。老婆當初要嫁給我之前,提出過一個要求,讓我為她畫一幅竹子,問她為什麼,她也説不出原因,喜歡就是喜歡。

唐宋以來,竹子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文人抒發情感的一個載體,至明清更甚,以竹喻志,表達一種人生態度。最著名的要數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了,“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他的竹子筆墨清奇,枝節分明,同時因為融入其人生體悟,更覺出畫者本身品格的高潔來。還有一位畫竹名家叫夏昶,明朝人,當時有譽雲:“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可見其聲名早已遠播塞外,每每撫讀夏昶之竹,金玉之聲不絕於耳,其清其純,無以復加。在更久的魏晉時代,竹子就已經受到文人騷客的偏愛,倘若沒有竹子,又哪裏來的“竹林七賢”呢?那個中國歷史上最自由,最張揚,個性最解放的時代裏,士人們雅聚竹林中,斜倚清風下,曲水流觴,談詩弄琴,何其樂哉。與竹為友,心曠神怡,無怪乎右將軍王羲之能在茂林修竹的會稽山,為我們奉獻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然而,此時我想説的,並不是中國書畫或者文人傳統,在生活中,竹子與我們的交往同樣頻繁。尤其是前些年,那時筷子還大多是竹製的,家裏還有竹椅竹牀竹蓆,農村還有竹耙。夏天裏黃昏時分,太陽一落山,大人就會把竹牀搬到外面,吃過飯,一家人或躺或坐,手中一柄蒲扇,小孩子出去抓螢火蟲,累了跑回來,躺到竹牀上數一數星星。那時夜空明淨,星星很多,不像現在。竹牀也有講究,愈是年頭久的越涼快,因為睡的次數多,汗水都滲到竹肉裏,顏色也變深了,竹的表面更加光滑。雖然這些東西都很平凡,而且大都做工粗糙,但畢竟也是生活所需,倘能碰到一把有年頭的竹椅,上頭刻兩句好聯,那也是別有味道的。

我的外公還有一個寶貝,是個竹煙袋,一尺多長。煙袋頭和煙嘴處包上銅製的皮子,黃燦燦的,煙桿上掛一串紅穗子,搭配起來很是巧致。這樣的煙袋平時是不抽的,只有出門走親戚的時候別在腰上,掙面子吧。在家的時候,大都抽那種沒有包過銅皮的,這種煙袋比較普通,就是隨便找個老竹根,鑿個洞,再將裏面的竹節戳穿。當然,説起來簡單,要做一個也並不容易,我曾經多次試圖挖一支能做煙袋的竹根,但一直沒有挖到,因為根在土裏,沒有經驗,哪裏摸得清楚。這個遺憾一直保留到現在。

煙絲也是外公自己曬的,每年他都會曬很多,收起來。有好幾次過年,我聽説他提着籃子,跑到其他村裏,挨家挨户去賣。其實也賣不了幾個錢。這種煙很衝,我曾偷偷地拔過一口,嗆得眼淚外流,等我學會吸煙的時候,又拔過幾口,雖不會流淚,但其味道之重,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

點煙的草我説不出名字,曬乾以後編好,掛在屋樑上。這種草燃燒的速度很慢,跟蚊香差不多。幾個老頭坐在一塊閒聊的時候,常看到他們每人手上抓一根,揪一小撮煙絲,塞在煙窩裏,點着,使勁吸一口,有時還沒吸完,又補兩口,但是,千萬不能再吸了,再吸就會把煙灰吸進喉嚨裏。去煙灰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鼓起腮梆子使勁吹一口,另一種比較文雅,煙滅之後,歪在鞋底上磕兩下。

看外公吸旱煙是一種享受,尤其是在晚上,山裏面天氣涼爽,即使是夏天,還要蓋被子。關燈之後,我躺在背窩裏,外公坐在牀沿,能看見他的側影,很老的影子。四周都很安靜,他悉悉索索地摸到煙袋,擦一根火柴——這時侯是用不上點煙草的,稍後,聽到煙袋頭磕在桌腳上的聲音,側影轉過來,給我掖掖被子,方才脱衣睡下。

我可以跟外公睡,從國小一直到中學,只要放假在他那裏過,因為外婆早就去世了,在我不到兩週歲的時侯。那時我還沒有記憶。媽媽説,外婆很疼我,有一回,我的頭上長了癤子,外婆燉了一條大蟒蛇,吃過不久就好了,以後再不復發。但我始終不能記起外婆的樣子,她有多高,多胖,去世的時候,她連一張相片也沒有照過,某種意義上説,外婆於我只是個虛擬的稱謂,可能她愛我,但這種愛就像一撮空氣,明明在你四周,卻總也無法握住。

有一年冬天,現在我已經能夠回憶起來,天快黑了,媽媽抱着我,來到外公家,還沒有吃飯,她又説要去看外婆。然後抱着我往山上走,在一片大竹林裏,走了很久,終於到了。那時外婆還沒有下葬——有可能是經濟原因,有可能墳地的風水原因,又説是日子很難選,所以只是在棺材的外面包上稻草,擱到自家一塊地裏。

媽媽讓我跪在地上磕頭,説一些保佑的話,説着説着就哭起來,哭着哭着就爬起來,趴到稻草包裹的棺材上,放開嗓子。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有什麼傷心的事吧,她這樣哭着、趴着,旁若無人的樣子。在我成年以後,問起母親這些事,母親只是説,她很想外婆。我猜可能是父親當年太年青,一些生活瑣事上不知道謙讓一點吧。

當時我跟媽媽説,我要回去,媽媽不理我,只顧自己哭,這時侯,有一陣風穿過竹林,我記得很清楚,竹葉沙沙地響,象一隊人在林間跑步,還有幾片枯黃的竹葉飄到我跟前,我從地上撿起一片,翻來覆去地看。

這樣的回憶有些鬆散,然而在外婆跟前的那個傍晚,卻是我對竹子的最初記憶,這些年來,人長大的,四處亂跑,也看到過不少竹子,但對我來説,這些竹子只能看看罷了。記得普陀山有一片紫竹林,母親也是信菩薩的,這個觀音菩薩的道場,她卻沒有去過。在東海的這個小島上,有一方紫竹林,竹竿是紫色的,什麼原因記不得了,反正有一些故事,而且大多系後人杜撰之詞,為了香客的腰包吧。還有江西一個地方,忘了名字,江西的樟樹很多,這個地方卻偏偏搞出了特色,他們興建了一個百竹園,據説有一百多個品種的竹子,我在園裏轉了幾圈,有的竹竿是方的,有的竹竿有花紋,的確夠新奇,能把這些竹子聚在一些,想必花了不少心思。

竹子的繁殖是靠根來完成的,也叫竹鞭,竹鞭的生長很快,過不了幾年就會霸佔一大塊地盤。當然,我不是説盆裏栽的,盆裏栽的竹子要選細的品種,這種細竹子也可以成林,但是要説到壯觀,當然要數毛竹了。毛竹竿子粗,筍子也很大,尤其是長在山腰,或者是山谷溪流處,遠遠一望,生機勃勃的,即使是嚴冬臘月,依然綠意盎然。不過,有時侯竹林看上去,黃燦燦的,可能是光線的緣故吧。數九天,大雪封山,汽車要想開進去,車輪必須綁上鐵鏈,才可以慢騰騰地爬兩步,還時常熄火,這時侯,乘客們只能下車,若置身於此情境當中,眼前若有一方竹林,藏於雪中,半隱半現,相信進山的煩惱一下就化為烏有了。

在外公的山村裏,幾乎每一家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竹林。這些竹子很少砍伐,只在手頭緊的時侯,才會砍幾棵,賣給做冰棒棍子的人家,或者是包工程的人——以前的腳手架都是用竹子紮起來的,現在的工程隊很少用竹子了,不安全,重複利用的價值不高。但竹子還有其它的用處,比如竹筍,可以做菜,如今的人,生活好了,竹筍也算是山珍吧。一到春天,特別是雨後,數不盡的竹筍從地面鑽出來,呼呼地長,一眨眼就長得比人還要高。

對於竹筍的記憶,説起來也不算甜蜜。在我十歲左右的光景,有一回放假,小舅照例帶我去他家。沿着盤山公路,坐了三四小時的車,剛一下車,對面山上有人喊我小舅:“某某呀,你兒子出世啦!”小舅一聽,興奮地往下跑,剛跑兩步,又折回來,把手上的兩瓶油交給我,讓我自己走,因為山路崎嶇,石塊太多,他怕跑得太快,把油瓶打碎。我一手提一個油瓶,很冷靜地説:“放心吧,你先走,我認得路”。儘管我只有十歲,但我知道,一個表弟在山那邊剛剛出生,剛剛來到這個世上,這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於是我按照記憶慢慢摸索下山,遇到有巖石的地方,穹着腰小心地探探再伸出腳。當我涉過山溪,走進一片竹林的時候,突然一下糊塗了——因為草木的茂盛,山路都被掩蓋住了。幸好看見了不少竹筍,於是我提着兩瓶油,在竹林裏晃盪。那些筍子被筍衣包的嚴嚴地,剝開來,又嫩又脆,一碰就斷,順手掰一根,卻又沒有地方放。玩了一會後,覺得沒意思,天漸漸暗了,突然焦急起來,小舅這麼壞,把我一個人丟下,生個孩子有什麼了不起的。一氣之下,踢斷了好些筍子。

也不知怎麼地,走到山腳下,天開始黑起來,這時聽到外公的喊聲,他站在高高的地方,喊着我的名字,頭一次,我聽見自己的名字那麼清晰地山間迴盪。我抬起頭,緊緊地抓着兩瓶油,淚水嘩啦一下流了出來。

第二天,有人在村子裏罵,哪家的畜生作的孽呀,把我們家筍子糟蹋光啦!外公趕緊把我拉到屋裏。

我不知道此後,有沒有人為此事道歉,我不需要做什麼,外公呢?其實也不需要,因為道歉或者賠償有什麼意義,在山村裏生活這麼多年,還有什麼事情外公沒有見過?多年後,我想起這些,覺得好笑,在生活面前,多少道理都已經變了。

外公生過八九個小孩,活下來的有一個女兒,四個兒子,大兒子年青時,在生產隊裏做爆竹,插爆竹引子的時候炸瞎了一隻眼睛,後來移植了一隻狗的眼睛,至今孤身。三兒子過繼給一門親戚,小兒子在身邊,二兒子有些出息,但遠在八百里之外工作——這是他惟一驕傲的事情。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覺得二兒子好,城市裏好,路是平的,房子是高的,馬路上商販很多,動物園裏有狗熊,因此時常吵着要到老二家去。

前幾年,我送他去二舅家,因為語言不通,天天替他做翻譯。有一天,二舅媽讓我陪他去澡堂,他很高興,沒上過澡堂。走到半路上,我突然想起還沒帶肥皂,於是,我讓他在路上站着,別動,等我過來。他滿口答應。但是等我掂着肥皂跑了過來,卻怎麼也找不到他的影子,跑了一條街,依然沒有,於是,打電話叫了二舅,二舅媽,所有的親戚,大家急得滿頭汗,就差沒有上電視台了。

終於,在另外一條路上,我看到他了,他站在一個小攤跟前,弓着腰,手裏拿一塊鞋墊,四處張望。那時我在十幾米之外,透過人羣的縫隙,看着他鞠嶁的身影,突然間心頭一熱,彷彿看見自己,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手裏提着兩瓶油,茫然無措地站在人世間。

城裏自然有城裏的好,然而還沒住上一個月,他又嚷着要回家,問他有什麼事,他説家裏忙,“家裏忙,有你什麼事呢?誰敢讓你幹活,你又能幹什麼呢?”“好孬還能幫把手吧”。知道犟不過他,大家沒有辦法,只好由着他。送他回去的路上,我問他回家幹什麼?他説玉米快熟了,山上野豬多,還有獾子,這個畜生最會糟蹋。

我問玉米地在什麼地方,他説你不知道,北面山腰上,竹林朝上走。我説,小舅不去看嗎?他説,那個畜生,跟獾子一樣,他才不心疼呢。我看他説話還很精神,誇他不像快八十的人。他説,我哇,一輩子操心的命。

看玉米,就是在地頭上搭一個簡易的棚子,帶一牀棉被,還有煙袋和電瓶燈。野豬很兇,但如果你不招惹他,只是吆喝,也沒事。説起來簡單,但我知道,即便是個年青人,獨自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腰,聽風賞月,還要提防野獸,那一定不是什麼享受的事。

二○○二年,我們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外公砍了一捆柴,快到家的時候,摔了一跤,連柴帶人跌到四五米深的梯田裏,聽到這個消息,我沒有太多驚訝,似乎遲早有這麼一天,冥冥之中,上天已經幫人們安排好一切,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慢慢地等罷了。

外公還算堅強,摔斷了幾根肋骨,住了幾個月醫院。出院後,我們都為他高興。決心再也不讓他幹活了,即使他吵着要看玉米地,吵着“柴不夠了”,也不會答應他。然而,這些美好的願望只能是願望,不能勞動的外公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不久後,他去世了。

四面八方的人趕到外公家裏,許多陌生的面孔,大家説: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活到這麼大年齡,也算高壽了。我站在他們中間,細細地看着,外公的遺體梳洗的很乾淨,換一套新的中山裝,新的被子,在他的頭旁邊,放着一盒煙絲,掛着紅穗子的竹煙袋,銅皮黃燦燦的。棺材已經預備了十幾年,不用着急。第二天出殯,這些東西也依次放到棺材裏,我記得他跟我説過,從十七歲開始抽煙,一直抽到七十多歲。我想兒孫們都很瞭解他的心思,有的人還偷偷往壽材裏塞一些錢。

母親伏在壽材上,她的啞子早已經哭啞了,有氣無力地哼着。她的身體本來就差,我在旁邊安慰着,蓋棺的時候,母親使勁抱着不鬆手,就像那年在外婆跟前一樣,我不知道,世上的事為什麼有那麼多巧合,那麼多相似的情境穿越時空,呈現在我面前。略微不同的是,這次我哭了。

外公的棺材放在一塊麥地裏,不是用稻草包的,而是水泥磚砌起來的一間小屋。我把從縣城捎過來的花圈,插在麥地裏,四十塊錢的大紅花圈,站在公路上等車的時候,一轉頭就能看到。

關於外公的作文:中秋節懷念外公

 摘要: 我久久不敢睡去,眼睛直盯着天花板。然後起身反覆的祈禱,之後又在被窩裏不停的哭泣。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思索死亡這個問題的時候,它帶給我們的恐懼卻遠遠超過成年後我們的想象……

(一)

好幾次在夜裏驚醒,看不見媽媽,我會大哭着到馬路上去找;曾經在清晨醒過來看見外婆在好遠好遠的消防隊洗衣服,我會抱着枕頭蹲在家門口垂淚。

外公去世前幾天,我為他的病情惡化哭泣,卻也是唯一一次在外公活着的時候為他落淚。

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外公再一次病倒了;醫生説是腦血栓,恐怕時日無多。

那天深夜,舅舅猛敲我們家的門,告訴我父母,恐怕老頭子不行了,得馬上去醫院看看他。因為我第二天要上課,年齡也還小,所以他們沒有帶上我。

我久久不敢睡去,眼睛直盯着天花板。然後起身反覆的祈禱,之後又在被窩裏不停的哭泣。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思索死亡這個問題的時候,它帶給我們的恐懼卻遠遠超過成年後我們的想象。

不記得那天是什麼時候睡去的,只知道一覺醒來,聽爸媽説外公還活着,而且身體康復了許多,早上還吃了三個雞蛋!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迴光返照”這種現象。只以為外公身體真的好了,外公不會死了。直到外公不久後的離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單純。也許上天已經為每一個人安排好了屬於自己的路,你需要做的,就是一步步走下去,而已。

(二)

因為外公的身子又硬朗起來,我也沒有再去看他。

我曾經是他最疼的外孫,有什麼好東西他總是要給我留着。我考試得了好成績,他一定會高興得合不攏嘴。

而我那時卻不怎麼喜歡他,因為他脾氣太大,一生氣就要罵人、打人,我甚至因為這個緣故時常刻意的避開他。我確實太不理解老人的心思了,沒想過他發火的原因,不關心他的過去,也不知道他在發我身上的脾氣有那麼多是出於深切的期盼。然而沒有等到我有能力去思考這些問題,外公就抽身離開了,那一年我9歲。事實上,直到他死去那天,他也從來沒有打過我,哪怕是輕輕的拍我一巴掌。是我太幼稚,是外公走的太早。

有一次,我和表弟做了錯事,具體的事情現在已經不記得了;外公用已經顫抖的雙手奮力從樹上撕扯下一條樹枝,向我們追趕而來。我和弟弟害怕極了,一個勁兒的往前跑。

外公年紀大了,力不從心。途中我有一次我回頭看他的時候,他差點被路上的石子給絆倒。幸好一個趔趄之後他沒有摔倒,仍繼續跑着追趕我們;當時我心裏一怔,很想過去扶他一把。可是我不敢,我害怕被樹枝抽打。如果事先就知道外公至死也不捨得打我一下,我怎麼會像瘋了一樣的“逃命”,讓氣喘吁吁的外公在身後吃力的追趕。我實在是太不孝了!

如果外公還能活着,我不會介意他用多粗的枝條,使多大的力氣來打我;我甚至很多次的希望過他能狠狠的打我這個讓他傷心的不孝外孫。多希望時間能夠倒流,我會跑過去扶他一把,我不會在乎承受多少皮肉之苦。

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在國小二年級以後,我們家和外公外婆家疏遠了,那時候外公身體已經很不堪了。從此我也再沒有機會惹他生氣,外公也沒有力氣再追趕一個不“稀罕”他愛的大傻瓜。

後來我一直很想問外公,如果那天他把我抓住了,會不會真的打我。直到外公離去,我也沒有好意思向他老人家提起這個問題。當我知道答案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好久好久。

(三)

外公因為腦血栓要住院很長時間。不僅腿腳不靈便,而且有時大小便失禁自己也不能察覺。請來照顧外公的阿姨換過好幾個,有的阿姨嫌給的錢太少、做的事太多,不願意長久做下去;有阿姨逢年過節要回老家,但外公這病情,中間斷了可不行,於是又得重新請人。外公對照顧他的人也很挑剔,還經常和他們爭吵;家裏人有什麼做得不合他心意,他更是會大發脾氣,儘管那時他的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

外公曾經參過軍,那時候當過軍人是很驕傲的事情。他因此而高傲,身上也不免染上了一點軍人的壞脾氣。外公曾經得意的告訴我,他差一點就去朝鮮打美國佬了。正準備出發時,戰爭就已經以我們的勝利結束了。當時的我自然也無比得意,也為有這樣一個外公而自豪。我常讓外公把軍隊發給他的那頂“抗美援朝”的軍帽給我戴着玩;我腦袋瓜還小,戴起帽子來顯得特滑稽,外公會在旁邊咯咯的直髮笑。我在屋裏大踏步的來回走,媽媽很配合的唱“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是記憶中一家難得的幸福時光。而今,只有那頂軍帽上的紅色五角星依舊光彩奪目,刺穿那些不願再回首的歲月。

媽媽説外公的命不好。那一批軍人退伍後都要分配到地方的事業單位參加工作,外公的一些戰友很幸運的分配到了大城市裏面,一些也回了老家,而外公卻被分配到了現在我們家所住的一個市郊。這就決定了外公、我媽媽今後的命運。這裏畢竟閉塞些,發展機會也少些;外公也享受不了更優厚的待遇,而我媽媽也只有在這個小地方頂替我外婆,在一個經營慘淡的國有企業做一個小工人。

其實我也該感謝外公,如果不是他被分配到這落迫的地方,她女兒也不會和一個同樣在這裏的男人結婚,然後生出我。或許現在來懷念外公的,就是另一個更有為的年輕人。

而我,還會存在嗎?他的外孫應該比我懂事、更懂得討他開心吧;而不會像我,在外公呵護自己的時候偏偏不領情,在他患病卧牀時也沒有為他換過一次尿布……甚至在他含淚離去時也只是在旁邊木然的站立。

我是你的外孫嗎?我根本不配!或許你根本就沒有愛過我。我多麼希望你沒有愛過我,這樣我會少一些內疚,少一些遺憾。

(四)

外公對我好,也是因為他疼我媽媽的緣故吧。我媽媽是他的大女兒,最懂事,為家裏做的事情也最多。我媽媽是典型的對外人十分精明,對自家人一點不計較的傳統婦女。有什麼好事情,總是想到外公外婆、二姨姨爹、舅舅姨媽;很少想到我爺爺婆婆、姑媽小伯。我也經常因為這個和媽媽鬧不快。

而外公卻是一個骨子裏重男輕女的傳統男人。他最喜歡我舅舅,雖然他比其他姐妹小了好幾歲,脾氣也很倔,對老人並不那麼尊重。但外公臨死前還是隻把舅舅叫到身邊,含着眼淚跟他説了些什麼。

或許是因為感激她的大女兒,或許覺得愧疚,也或許剛好我是男孩……反正外公很喜歡我們家,雖然比不上對舅舅那麼好,但也是處處把我們家設想到。

在外公的有生之年,他沒有機會抱自己的孫女兒,也算是一個遺憾吧。舅媽生出女兒時,他已經不在人世了。也許外公是在某種程度上把我當成了他的孫子吧。

也許是代溝的問題,外公和其他老年人一樣,不會向孫子輩的我們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沒有過太多的交流,幾乎也不懂得該怎樣交流。

記得我讀國小時,有一次班裏要收費一塊錢;爸媽不在家,我只好找到外公要,雖然自己並不情願也不太敢。不幸的是,在上學路上我把錢弄丟了,我只好再次找到外公,雖然這次更加的不情願和更加的害怕。然而那次外公並沒有責備我,而是對我説這回要小心,不要再掉了直到今天,我都依稀記得當時外公凝視我的眼神,那樣的慈祥,那樣的親切;這就是留在我我記憶中的外公。事後媽媽責備了我,外公卻從來不提起這件事情。

曾經以為,從書上、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感人的小細節永遠不會出現在我這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家庭,我這才知道自己一直都錯了。在外公去世後的好多年,記憶串連起這些小事情,我懂得了外公那無言的愛竟是這樣的深沉和温暖。在回憶翻騰出來的那些剎那,淚水不停使喚的模糊我的雙眼,——而我,卻只能在後知後覺的悔恨裏深深思念我的外公。

愛,也可以這樣平淡無奇、根本不被察覺的方式充盈於我們的生命。當語言缺位時,它所觸及到的,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靈!

(五)

國小三年級,我們暫時搬家了,因為房屋改造,我們家要先在廠裏分配給我們的一套平方里住上一年時間。這樣,我們家離外公家以及醫院一下子遠了很多。

外公的病情也在那時候變得更嚴重了。我媽媽因為新住處離上班地方較遠的緣故,很難更多的關心到外公。這時,外公便多是由阿姨來照顧。或許這也是我們家和外公疏遠的一個原因吧。當然,自從外公病情惡化以來,他的脾氣也愈發古怪,誰都很難再和他親近。

曾經,我每次考了好成績,外公都會翻遍自己的衣褲兜,然後掏出一張十元的“大團結”作為給我的獎勵。而三年級那次期末考試,我成績不好,沒有讓外公知道。從此,我也再沒有給外公看過我的成績,只有曾經外公那習慣性的動作還長久記在我的心裏,無法抹去。

後幾次,當表弟因為考試成績優異而得到外公獎勵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外公即使躺在病牀上,依然關心着我們;我也意識到,將外公忽略的罪過,遠遠大於自己將不好的成績告訴他,起碼這可以證明我回應了外公對我的關愛,而不是將他老人家遺忘在了病牀上。

在這件事情以後,我覺得和外公的距離似乎又在變得疏遠。也許那時的我根本就不懂得親情不懂得關愛,而他對我的關愛也從來沒有消褪過。

(六)

那天下午,外公走了。我記得那天陽光很明媚。

人在死亡的時候都是走得那麼平靜,然而心裏卻會有多麼的不捨。很多次回想那天的情景,都讓我害怕到快要窒息。

按照習俗,死去的人是不能留頭髮的,也是為了在火化更順利,舅舅為快要斷氣的外公剪掉了白髮,家人給外公換上了壽衣。大家木然的做着一切,沒有人會想到它是否莊嚴或者虔誠。即便這樣,我們心裏也希望着外公一路走好。

為什麼先祖要規定這樣的儀式是要在人還活着的時候就進行呢?為什麼説人死了之後再做就就來不及?他們可曾想到,人還活着的時候,看見親人都把自己當作死人來對待,剝去他受之父母的頭髮、換上壽衣會有多麼的難過。人死前一定都在掙扎着要活下去,不願合上眼睛,而活着的人為什麼又要那麼着急呢?當死亡不可避免時,為什麼不能給將死之人、給自己的親人多一點時間呢?為什麼還要催促他?他一定是多麼真實的希望在這世界上多看一眼!

人死後,我們還可以將他永遠記在心中。然而一旦懷念死者的人也進了墳墓,還會有誰來記住他、證明他曾經存在過呢?

古往今來,時間的車輪輾過多少並不張揚卻實實在在的生命,我們將怎樣為千萬年後的後代們交代人類的過去呢?訴説那些曾經都是真實而平等的生命?

生命的價值應該怎樣衡量?或許不應當看他的功績,不應當看他的經歷。因為對於那些曾經和他一同走過一段人生道路的人,他就是一個完整而美麗的世界!

我不知道有誰在千萬年以後還能記得我的外公,我不知道當一切存在都回歸於自然之後,宇宙又會怎樣。宇宙也還會存在嗎?人世真的會有輪迴嗎?

我不敢去説“下輩子我還是做你的外孫”“下輩子我要成為你的守護天使”那樣無法斷定的話。我只願意肯定的説,在認識你的人的心中,你會一直存在着。即使時間無法證明,但你真實的存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