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真開心700字

【那一次我真開心700字】

那一次我真開心700字

那是去年國慶節的一天,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我與爸爸來到了南宋官窯博物館。

步入博物館,我就拉着爸爸往陶器製作館內走,我的心情又高興又有點激動:“哈!我終於可以親手製作一回陶器,過一回癮嘍。”

走進陶器製作館內,我們先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陶土氣息。我環顧四周,發現靠牆擺着一溜製陶的機器,已經有好幾個人在機器前動手製陶了。我站在一旁先看着他們做了一會兒,直看得手癢癢,連忙催促爸爸快把費用交了。爸爸交好了錢,我趕緊坐到了機器前,可是望着眼前這團暗紅色的陶泥,我卻不知如何下手了。

正當我焦急之時,一位叔叔向我走了過來。原來,他在這兒是教大家制作陶器的工作人員,這可讓我鬆了口氣。他先給我做了示範,對我説:“首先要‘定位’, ‘定位’非常重要,否則做出來的陶器就會歪掉。”説着,只見他用兩手圍住陶泥,一點點往轉盤中心位置移動。隨後他教了我碗及筆筒等用具的做法。聽完叔叔的講解,我在腦海裏構思出了一個碗的形狀,準備按這個樣子做。開始的時候比較順利,我用拇指在陶泥中間輕輕地往下按,開出一個小口,再將小口逐漸擴大,擴大,一個碗的雛形顯現在我的眼前,我開始沾沾自喜起來了。可就在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碗壁立刻就被碰歪了,本來乖乖聽我指揮的陶泥這時簡直變成了一個頑皮的孩子般不聽話。這下我着了慌,動作也變得手忙腳亂了,再一看,碗壁已經變得一邊薄一邊厚,碗沿也變得一邊高一邊低,這樣子真醜極了。

我只好重新和了一團泥,這次我要做一隻花瓶。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和教訓,我做得更小心翼翼了。首先象剛才做碗一樣,在陶泥中心處開一個小口,在擴大口子的同時,我還注意要將它慢慢做高。可想着挺容易,做起來卻很費事。我想方設法地讓它變高,它卻依然我行我素。我有點氣餒了,乾脆跳過這一步驟,直接做瓶口。經過我這麼一番折騰,一隻“二不像”花瓶——既不像花瓶,也不像筆筒的東西誕生了。

這件有趣的事情雖然已過去了好長時間,但每次看到書桌上的花瓶時,我仍然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因為它包含着我第一次做陶器時的快樂。那一次,我真的很開心!

【那一次我真開心700字作文】

走在溢滿稻香的田埂上,望着無邊無垠的“金海”,聆聽着割稻人的氣喘聲,我似乎穿越到了那個快樂的昨日……

今天的陽光似乎受到了成熟稻穀的薰陶,金燦燦的,暖洋洋的,香噴噴的。我和父母、還有祖母一起握着鐮刀,徜徉在這片美景之中……

“不對,是這樣:一手握刀柄,一首握住稻杆的中下方……對,就是這樣……”我在母親的培訓下,終於學會了割稻。我挑了一小塊離父母較遠的稻田,準備大幹一場。我按照母親的教導,俯下身子,用手握住稻杆,把鐮刀靠着稻杆根部。“加油!哼!”我自己先喊響了號子。我手一用力,隨着一聲清脆的聲響和一縷清香,一小撮稻被我輕鬆拿下。我挺直腰板,心中激起一種超前的成就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嘛!”我看着遠處埋頭苦割的父母,輕聲説道。俯下身,我繼續做着我的“割稻大業”。“一二一,二三二!”我熱火朝天地幹着,而擴展的速度卻越來越慢,一點點的痠痛從我的腳緩緩爬上了我的腰和背。我撐着身子,“一割三起身”地周而復始地“工作、休息着”。再起身看父母親時,他們仍舊埋着頭,兩三塊滿滿的稻田被他們割得只剩下幾株還倔強地站立着的水稻,而這僅有的幾棵也迅速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割稻時有一個技巧:就是儘量不要起身,否則你會越來越累!”母親的忠告在我耳邊響起。我恍然大悟,原來起身的次數……

起身本來是一種緩衝,可它卻會在無形中拖累了你,所以讓我們埋着頭堅持着!

我站在稻田中央,風吹着我的衣衫,我微微一笑。那次我是多麼快樂啊!我慶幸自己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懂得了這個令我一生受用不盡的哲理:有時候,越起身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