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政府關於十一五工作總結及十二五工作規劃

一、 “十一五”工作總結

鎮政府關於十一五工作總結及十二五工作規劃

XX年以來,我鎮以構建“富裕花荄,平安花荄,和諧花荄,魅力花荄”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穩鎮、工業強鎮、科技興鎮、商貿活鎮”四大戰略,按照“農業做特,工業做強,三產做活,新縣城服務做細,平安創建做實,惠民行動做好”的要求,突出“經濟發展、服務新縣城建設、社會和諧穩定”三大重點的工作思路,即使在10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地震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新縣城建設成效斐然,城市服務功能日臻完善,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經濟形勢喜人,各項事業齊頭並進,經濟、社會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發展。

(一)經濟態勢發展良好,各項指標圓滿完成。

五年來,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由3.8億元提高到7.0074億元,同比增長了84.4%;國地兩税收入560萬元提高到1269萬元,同比增長125.6%;工業總產值由5.7億提高到11.55億元,同比增加102.6%;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提高到1.2949億元,同比增長600%;農業生產總值由2.4億元提高到3.9853億元,同比增加66.7%;糧食總產量由20563噸提高到2.6175萬噸;畜牧業創歷史新高,小家禽由一家一户的傳統養殖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基地養殖的轉變,並由5年前的36萬羽提高到現在的530萬羽,同比增加13.7倍,肥豬出欄由6.5萬頭提高到6.9萬頭,勞務收入由9500萬元提高到2億元,同比增加110.5%;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7350元,同比增長113.8%;城鎮面積由2.3平方公里提高到8.5平方公里,同比增加269.5%;城鎮人口由1.2萬提高到3.8萬,同比增加216.7%;第三產業總收入由4500萬元提高到1.32億元;同比增長了193.3%。

(二)全力以赴開展抗震救災,災後重建成果豐碩。

正當全鎮上下聚精匯神實施“十一五”規劃時,5.12大地震造成了全鎮生命財產的重大傷亡和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黨委政府迅速將工作重心進行調整,全力以赴開展了抗震救災,取得了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雙勝利。一是以赴開展抗震救災。災情發生後,全鎮上下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戰鬥中,救助傷員,處置遇難屍體,安置受災羣眾,發放救災物資,搭建帳篷,修建臨時板房,經過幾個月艱辛努力,全鎮6.8萬受災羣眾得到了及時救助和安置。二是永久性住房重建按時完成。“5.12”大地震造成我鎮98%以上的住房不同程度受損。其中,農村住房受損10725户,需重建的7636户,需維修加固3089户;城鎮住房受損11358户,需重建的736户,需維修加固10622户。面對重建任務重、時間緊,質量要求高,黨委、政府精心謀劃,科學決策,迅速確定了“兩點一線、三個結合”的思路。採取“領導包片,鎮幹部駐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户”的方式,充分發揮受災羣眾、政府和援建單位三方面的建房積極性,掀起了重建永久性住房的高潮。經過兩年的努力,全鎮21980户受災羣眾在2010年春節前都搬進了新家。三是基礎設施功能基本恢復。“5.12”大地震造成我鎮轄區內的基礎設施幾乎全面癱瘓。全鎮損毀道路63公里,橋樑6座;學校11所,幼兒園12處,醫療衞生設施18個,公共文化設施27個,供水管網120公里、燃氣管道90公里,農村供水工程2670處、23個村(社區)的辦公用房和 5600平方米的政府辦公大樓毀損。在兩年多的恢復重建裏,除政府行政用房正在重建外,村(社區)組織辦公用房和道路、橋樑、供水管網、燃氣管道、學校、醫院、廣電通訊等民生和公益設施已經全面恢復並投入使用。

(三)農業八大產業上檔升級,園區生態經濟穩步增長。

1、農業專業化經濟紮實推進。五年來,花荄鎮以園區化為推進,以新技術為引領,以合作社為依託,以土地有效流轉為突破,穩步推進農業支柱產業園區化進程。農業八大產業形成了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勢頭,先後規劃啟動了萬畝水稻制種園區、千畝花卉苗木園區、千畝林果生態園區、千畝設施農業園區、千畝蔬菜種植園區、百萬蛋雞養殖園區、百萬鴨業養殖園區、萬頭生豬擴繁園區等建設工程。一是林果生態園區基本建成。水果紅武的琯溪蜜柚、六合的五星枇杷、紅花的黃金梨也正向綠色無公害的種植園方向迅速邁進,實現了傳統農業向園區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現代農業的轉型發展。二是花卉苗木園區效益顯著。以前進村為代表的苗木花卉產業的發展已輻射帶動了周邊10餘個村鎮,形成了近萬畝的綠化產業經濟帶。現有綠化、美化植物10大類100餘個品種,年出圃3000畝,2200萬株。另外還規劃了佔地1000餘畝的苗木花卉大觀園,進一步推動苗木生產向科技化、規範化、標準化和生態化發展;三是設施農業成效斐然。隨着綿陽市現代農業建設項目的的全面啟動和我縣“四個一”工程的實施,設施農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我鎮已發展1000餘畝,拱棚、温室分別實現單棚平均收入1.2萬元和3.5萬元;形成了以紅武、六合為核心的水果產業園區,全鄉擁有水果面積1.5萬餘畝、平均年產量達1300萬公斤。目前,琯溪蜜柚、五星枇杷、黃金酥梨等三大主產水果已進入有機食品認證程序;四是畜牧養殖快速發展。畜牧養殖由規模較小的家養、散養逐步轉向了由聖康蛋雞養殖公司、森泰農業開發公司、生態養殖家園等龍頭企業帶動的發展模式,畜禽存欄約595萬隻(頭),年平均肉類總產量1.35億噸,鮮蛋8000多噸,僅肉鴨就達4500多噸。同時,以“生態農業+採摘休閒”為主題的紅武—聯豐—六合沿線鄉村旅遊開發和以前進、羅林、雍峙為園區的近郊觀光農業開發,為農業八大產業的迅速提檔升級和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引導作用。五是鄉村旅遊已現雛形。根據安縣縣城建設總體規劃,我鎮結合境內產業、資源、區位優勢,有效整合境內文化資源(冉駹羌人文化、聯豐古縣址、益昌古文化、雍峙佛教中心)和農業園區,將人文自然景觀和漢學唐文化融為一體,開闢了兩條精品鄉村旅遊路線,新建了“貓兒溝休閒莊”和“月亮灣閒莊”。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琯溪蜜柚園、雍峙佛學,晉唐古鎮、柏楊新村等6個組團,鄉村旅遊整合發展已現雛形。

2、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日趨提高。五年來全鎮新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8個,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10年農村經濟合作社市場交易額達1.56億元,帶動農户1000餘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以聖康蛋雞養殖合作社為龍頭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在恢復地震前120萬隻的基礎上,還在距人口密集區2公里外荒山上新建了佔地20畝,年育雛480萬的標準化蛋雞育雛中心和20萬無公害蛋雞集中養殖區。聯豐村在恢復種豬場繁育功能後,新建了300萬隻櫻桃谷鴨養殖示範區,前進村的生豬生態養殖家園引進ly種豬300頭,先林村的“小母牛計劃”已全面開始實施。

3、農村經濟聚集效益逐步凸顯。積極開展林果改造,優化品種、品系,延伸產業鏈,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粗放型生產經營向集中生產、加工、存儲服務於一身的複合型經濟模式轉變。一是新技術得到大力推廣應用。水果園區的葡萄、黃金酥梨等林果實現了套袋技術全覆蓋,部分地區採用了先進的物理殺蟲燈、防蟲網等技術設備,增加了單產的附加值。二是品牌戰略意識顯著增強。聖康蛋雞養殖合作社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其註冊的“聖吉康”鮮蛋商標獲得“綿陽市知名商標”,並取得了四川省《無公害產品證書》,目前“聖吉康”鮮蛋已銷售到了綿陽、德陽、成都、重慶、西安、廣州等20多個大中城市,成了蛋品市場上的搶手貨,品牌效應逐步形成。三是產業鏈條進一步延長。投資500餘萬元,建起了日處理雞糞120噸的有機肥料廠,其產品通過資格認證,已銷售省內專業市場。

(四)城鄉統籌貫徹落實有效,小城鎮建設全面推進。

以新縣城建設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城鄉統籌的精神,紮實推進省級小城鎮“示範鎮”建設,城鎮面貌煥然一新。一是城鎮框架進一步拉大。積極配合和服務安縣新縣城建設,新徵土地8000餘畝,拆遷安置農户2200户近6000人,城鎮面積由5年前的2.3平方公里提高到8.5平方公里,街道5年前的12條增加到現在的98條,新建居民住宅小區19個,其中電梯公寓5座,城鎮人口由5年前的1.2萬增加到現在的3.8萬,二是舊城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積極營造招商引資氛圍,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引進錦湘、隆康、華西3家房產開發公司,分別對老城區大南街、解放街、宜昌路和中心街一帶的低矮民房進行了改造升級。同時,投資1.2億多元對老城區的解放街、大南街、廣新街、廣元街、同樂街、中心街、解放外街進行了黑色柔性路面改造,並實行了綠化和亮化。三是城鎮風貌顯著提升。結合災後重建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對城區臨街住房和營業門面用房的風貌進行了同意提升。在操作中,對營業門面用房以上的住房牆體全部進行淺灰色户外漆粉刷,對窗户用仿木户外漆和木質窗格進行裝飾;對門面營業房的店招統一色調。截止2010年10月,全鎮城區街道路面都實現了路面黑色柔性户,街道兩旁綠化亮化和美化。四是場鎮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根據安縣縣城建設規劃,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建了文星和富樂兩個生活服務區,引進“萬通”等4個物流公司進駐花荄,各類服務商家大2500多户。學校、醫院、幼兒園等公益設施齊全完備。城鎮路通、水通、電通、燃氣通、互聯網通實現了5個100%。

(五)招商引資成果顯著,民營經濟逐步發展壯大。

1、招商引資成果顯著。5年來,我鎮秉承潔淨環保的發展理念,積極服務縣城建設,傾力打造安綿路花荄新型加工業園區和市場經濟區,在西巖、前進、勝果、白鶴林村等村拆遷徵地8000餘畝,目前花荄新型加工業園區已完成初步規劃建設,現已進入項目填充階段,目前入駐企業35家。其中,銀河科技創業園區、好醫生藥業、華晨汽車、沸泉酒業、發豪包裝、永安金屬等23家企業已建成投產。為工業園區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位於前進村的農貿綜合市場建設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位於紅武、先林兩村,總投資5000萬元、佔地面積122畝的安縣垃圾處理場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之中,投資XX萬元的聯豐敬老院和投資8000萬元的馬安福利中心也投入了使用。濱河路生態園項目投資1.2億元完成了河道治理、綠化和亮化工程。

2、工業經濟呈現量效雙增的可喜局面。XX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5.7億元,營業收入4.37億元,工業增加值1.099億元,利税6872萬元,利潤4452萬元。預計2010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2.1億元,營業收入10.76億元,工業增加值2.69億元,利税1.68億元,利潤1.089億元,同比增長112.8%。

3、民營經濟逐步發展壯大。經過五年的發展,入住全鎮的企業30餘家,初步形成了涉及電子、醫藥、食品、鑄造、農副產品加工、生物化工等多個行業的產業格局,湧現出了永固管業、鄭氏傢俬、老表肥腸、博客商務等多個大塊頭民營經濟實體,目前均運行良好。其中,落户花荄新型加工業園區的發豪包裝、郎迪電子、綠色米業、正德實業等20多家民營企業運行良好,規模不斷擴大。聖康禽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聖吉康”牌雞蛋獲得“綿陽市知名商標”,並順利通過國家 “qs認證”和取得“綠色食品認證”書;好醫生藥業有限公司通過gmp認證。

(五)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自XX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以來,我鎮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總體要求和“一年典型引進、三年分片推進、五年整體發展”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1、科學規劃,試點先行。XX年,我鎮根據不同村的地域位置、產業的特點,初步制定了未來5年的產業發展規劃;在XX年僅有一個新農村示範點—前進村的基礎上,5年來已發展了10個新農村推進村,6個示範村。其中,前進、羅林、西巖等村已完成新農村建設規劃與評審,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十有十一”、“四化四改”、“五清五規範”的標準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2010年1月15日在前進村視察工作時,稱“這就是新農村的樣子”。

2、農村環境衞生大為改善。“村容整潔”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鎮率先提出了“衞生鄉鎮、和諧花荄”建設目標和人均每年消費一元環衞費的的操作理念,制定了《花荄鎮村莊環境衞生管理考核獎懲辦法》和《花荄鎮環境衞生評分細則》,並把環衞工作作為考核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的一項重要內容。先由前進一個試點村,逐步先林、柏楊、紅武、聯豐、雍峙、西橋推進,到最後覆蓋了全鎮所有行政村。在資金保障上,政府逐年增加投入資金用於環衞工作,五年來累計投資600萬元,並於2010年為各村配備了垃圾車等各種工具,在主要交通線路上確定了13名保潔員,對綿北路過境段、遼安路、塔九路、花太路、皂河路和蛋雞養殖園區、櫻桃谷鴨養殖園區、水果種植園區的主要道路和地區進行全天候的保潔。同時,我們圍繞村容村貌整治,村莊垃圾清理,道路兩旁綠化等內容,對示範村進行綠化、美化和淨化,對綿北路過境段、遼安路沿線的農房進行了風貌提升,完成綠化道路21.4公里,栽植各類林木25餘萬株,村莊綠化實施綠化長度12.4公里,過村段2.4公里,綠化總面積1020.44畝。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全鎮共投入資金1.2億多元用於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紅層打井138口,打井27眼,修建集中供水站5座,整修小二型水庫3座,修渠40公里;硬化道路140公里,全鎮20個村實現了道路硬化和户户通;建成沼氣池900餘座。國土整理項目已完成80%,項目的實施很好的改善了我鎮的農業生產條件。

4、民主管理落到實處。“農村兩委主幹雙述職雙彙報”、“新農村建設百分考核制”、“農村村務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落實,農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得以規範。2010年實現“兩委”換屆平穩過渡,農村各項管理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2010年學習型黨組織和爭先創優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提升了農村基層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建設,為促進新農村各項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六)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各項工作有序展開。

大力開展支農惠農工程,五年來,鎮政府認真落實省市縣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村轉移支付金、退耕還林資金、糧食直資金、家電下鄉補貼資金、汽車摩托車補貼資金、農村低保資金撥付到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完成全鎮二代殘疾證換證工作。

全鎮各站室工作卓有成效,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五年來,政府各科室全部實現了電算化服務和專項審計;計生辦積極採取業務綜合改革,實施信息數據網絡化錄入和人性化管理,在各個行政村建立服務室,加大獎勵扶助比例,已累計發放各項扶助資金100餘萬元,計生率保持在95%以上;農業辦順利完成經濟普查入户調查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在有序開展;政務窗口自成立起,堅持“便民廉潔高效規範”的方針,共受理辦結各類事項1500起,羣眾滿意率達100%;司法所聯合團委、綜治辦、派出所等部門,開展普法宣傳27次,累計調解民事糾紛582起,受教育人員15000餘名,安置幫教率100%,社區矯正無漏管脱管現象;黨政辦完成了《聯豐村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和《花荄鎮新農村示範片核心區規劃》編制,着手開始了聯豐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申報工作;整合教育資源,教學條件逐步優化,災後重建的鎮國中、鎮國小正式投入使用,全鎮村國小合併工作於2010年8月全部完成;投資XX多萬元的鎮衞生院今年9月投入使用,20個村的醫療衞室重建竣工,“看病難”的問題得到緩解。

“十一五規劃”目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這是全鎮幹部羣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工作目標的完成有力的推動了全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為下一步十二五規劃和建設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積極應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在產業調整、招商引資、道路建設、衞生整治、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現代農業建設還未形成大的規模和品牌效應,生態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還不十分明顯,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應急機制、措施還很不健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運用效率仍然很低,現代農業發展速度和建設規模還不夠理想;二是少數幹部羣眾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夠高,工作做大爭先的意識還不強,工作中全盤考慮問題的能力不強,深入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不多,調動幹部羣眾工作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三是農村集體經濟依舊困難、現代科技文化覆蓋面窄等問題和困難。

二、“十二五”規劃

未來五年是我鎮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的五年,是現代農業大發展的五年,是人文旅遊與綠色經濟協調邁進的五年。做好今後五年的各項工作,對於我縣統籌城鄉發展和“新農村示範片核心區”的統一規劃,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小康鎮,實現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後五年,我鎮社會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生態經濟大發展”這一主題,切實增強“爭先意識、創新意識、開放意識”,穩步推進“設施農業、苗木花卉、畜牧養殖、林果蔬菜、近郊觀光農業生態區、新農村示範片核心區、新型商貿區、特種水產養殖區”等八大產業經濟片區的發展,圍繞遼安路一線開發構建新型休閒度假區,逐步實現“農業生態化、工業高科化、旅遊特色化”。

奮鬥目標是: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6.2億元,年增長15%;人均收入達到10238元,年增長10%;農業總產值達到5.04億元,年增長4 %;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3億元,年增長15 %。

圍繞上述思路、奮鬥目標,今後五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八大產業區”為統領,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立足於促進農民增收,繼續實施以發展“設施農業”為重點的農業“八大產業區”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生態化進程。

1、建設“八區一線”產業帶。以土地流轉為手段,以標準化建設為要求,以市場效應為帶動,紮實推動農業“八大產業區”工程進程。以柏楊設施農業園為中心,以先林、農興、羅林、前進為輻射面建設千畝大棚蔬菜區;以前進為中心,以羅林、雍峙輻射面村建設千畝花卉苗木區;以紅花“東蘭果業生態園”為中心,以獅子、回龍、斬龍、馬安、太平、竹園、興隆為輻射面建設萬畝林果生態區,完成紅武、六合2個村水果主產區兩千畝新型果品換優工程;以龍興為中心,以前進、羅林、雍峙、柏楊、聯豐為輻射面建成萬畝近郊農業觀光區;以紅武為中心,以聯豐、柏楊、先林、雍峙、西橋為輻射面打造“新農村示範片核心區”;以雍峙“時新特種水產”為中心,以安昌河沿線的龍興、聯豐、柏楊為輻射面建設“特種水產養殖區”。繼續做好西巖、前進、羅林、白鶴林、文星、柏楊、先林縣城建設規劃區的徵地拆遷工作,為縣城建設和工業發展服務。沿遼安路一線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閒莊等鄉村旅遊。將雍峙山和前進的尖包山納入統一規劃,建設成安縣佛教文化中心。依託本地聖康禽業、聯豐鴨業等龍頭企業,新建10萬隻標準化蛋雞養殖小區5個、10000只標準化肉雞養殖園20個,百萬肉鴨養殖園2個,新建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10個,實現養殖業經濟收入的翻番。

2、夯實品牌戰略基礎。積極鼓勵集中連片面積在300-500畝規模以上的園區式經營方式,倡導農户以專業合作社、股份制經營等形式來組建產業發展實體,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三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來發展農村經濟並適度經營採摘休閒旅遊項目;品牌建設上,積極利用縣鄉科技資源和縣政府即將組建的區域農技推廣站,圍繞“聖吉康”和“森泰呱呱蛋”兩大品牌各建設一個規模為1000畝的標準化示範園,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逐步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並鼓勵、支持各類企業、合作組織開展農產品商標註冊,努力創建2個市級以上名牌產品,全面提升我鎮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搞好基礎設施及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抓好以柏楊村為中心的設施農業園區和遼安路沿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新打機井50眼,完成國土資源整理項目,解決項目區內人畜吃水及灌溉供應。從市縣兩級積極爭取資金、設備,推廣殺蟲燈、防蟲網,完成東蘭果業生態園、琯溪蜜柚產區、五星枇杷產區的無公害生產設施的全覆蓋;大力培養農村經濟人隊伍,重點推廣黃金酥梨矮化樹種、遮雨棚、雙調技術及各類林果儲存和深加工技術,解決“果裂”問題,提高林果附加值。

(二)圍繞縣城建設規劃,發展鄉村生態旅遊。

1、構建精品休閒度假區。結合我鎮人文資源和生態產業園區的建設,依託“一環五縱五橫”的公路網框架和獨特的生態資源環境,有效整合境內星散分佈的農業科技觀光旅遊園區、漢唐文化、冉駹民俗、雍峙佛教中心等生態旅遊景點,繼續打造“貓兒溝”、“月亮灣”等度假休閒村,在聯豐、先林、紅武、六合、西橋等和遼安路沿線的淺丘地區發展鄉村生態旅遊。

2、創新旅遊運作模式。繼續做好冉駹文化、千年古鎮歷史的挖掘工程,做好基建工程和拓展旅遊項目建設。建成一個集林業觀光、田間體驗、民俗娛樂、休閒度假、體育競技為一體的官斗山首站旅遊勝地;依託中國佛教文化雍峙中心,結合傳統文化,建設一個集傳統文化與佛教理念的文化遊覽基地;在盈利模式上,做好時令瓜菜採摘、蔬菜認養種植等旅遊項目。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招商引資投資環境。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前進、羅林、雍峙、農興四個村的近4000畝土地實施5年有效規劃,做好徵地拆遷和補償工作,為入駐企業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繼續為華晨汽車、銀河科技、好醫生藥業等入駐園區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做好續建項目和新建項目協調工作。另外,協助聖康禽業完成20萬蛋雞無公害集中基地建設工程和企業的改擴建工程。通過技改擴規、延伸產業鏈把企業做大做強。創新投資環境,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填充工作。

2、優化招商引資投資環境。按照縣城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縣委縣府的要求,主動服務於新縣城建設,繼續做好徵地拆遷安置工作,完成大南街、解放街的就成改擴建工程,同時抓好城鎮治安環境和衞生環境的綜合整治,營造宜居宜商人文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增強城市競爭力。

(四)抓好示範片核心區建設,推進新農村提檔升級。

扭住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這一要務,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和縣委縣府的要求,全面推動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展開。到2015年,新農村建設推進村要覆蓋到全鎮20個行政村,並通過完成新農村建設規劃與評審。

1、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農村道路建設,計劃投資370餘萬元完成公路網改造18公里,完善“一環五縱五橫”的公路網建設;二是抓好農村信息化建設,做好農村寬帶網全覆蓋,全面啟動村村通數字電視工程;三是推進安全飲水工程,重點解決好高氟水、高砷水等水質不達標的問題;四是搞好徵地拆遷安置工程,完成失地農民安置任務;五是抓好“新農村示範片核心區”建設,把“新農村示範片核心區”的紮實推進,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2、完善農村衞生管護長效機制。健全村級衞生保潔工作機制,在全鎮形成主要路段專人專職保潔、各村屬地管理維護的新格局。同時,繼續加大宣傳、發動力度,調動廣大羣眾的積極性,共同建設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爭取實現我鎮環境衞生根本性改觀,做到具有視覺衝擊力和震撼力的效果。

3、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大力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繼續完善和落實“農村兩委主幹雙述職雙彙報”、“新農村建設百分考核制”、“農村村務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嚴格執行村民代表和村民會議議事規則,所有村務工作的開展均按民主議事程序履行,並上報備案;農村財務管理全部實現電算化、規範化、公開化;注重村幹部素質工程教育,加強科學發展觀教育,充分利用農村網絡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分批次組織村幹部到先進鄉鎮學習致富管理經驗,努力提高村幹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和為民服務的水平。

(五)辦好民心工程,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1、辦好民心工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通過深入基層調查走訪、問需於民,真正把黨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決的羣眾身上,把農村合作醫療、小額保險、低保五保、糧食直補、家電補貼、科技下鄉、助殘撫卹、農機補貼、傳染病防治等各項惠農資金、信息服務貫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實際中。其中新醫合參保率五年內要達到並穩定在百分之百,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要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村沼氣池建設新增300户以上。

2、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抓好計生工作,確保人口出生率在國家控制的範圍內;二是抓好國防教育,為國防事業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時繼續做好民兵訓練和民兵預備役隊伍建設;三是做好文教衞生工作,讓適齡兒童100%完成九年制教育,完善醫療條件,杜絕疫情傳染病的發生;四是抓好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建設,維護職工和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五是加大“五六”普法力度,提高市民遵法、守法意識;六是是圓滿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查清十年來我鎮人口在數量、結構、分佈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六)提升行政效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1、提升行政效能。實行項目細化、責任主體明確化、崗位責任具體化的“三化”機制,將工作定責、定量、定質、定時,以目標引領,效率優先,以責任問效,步步緊跟,有序推進,重在實效。把求真務實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重大事項班長領頭,人大跟蹤問效,搶抓機遇爭分奪秒,有三步並作一步的趕超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務。

2、創新管理機制。建立政府工作人員績效評估體系和機制,把羣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標尺,強化服務崗位管理,規範服務人員行為,實行承辦事項首辦人員負責制,對工作不力,造成損失的要實行問責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預案,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要做好預防和應急工作,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保護羣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加快花荄鎮經濟社會發展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也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是全鎮人民的殷切希望。我們將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依靠全鎮人民,振奮精神,搶抓機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十二五”規劃的任務和目標,為建設和諧、美麗、富饒的新花荄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