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專題黨課宣講稿

“四個全面”專題黨課宣講稿

“四個全面”專題黨課宣講稿

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形成與背景

1、四個全面的提出

xx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提出“四個全面”,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儘管此前xx在不同場合,就這“四個全面”作出過一系列的重要論述,將“四個全面”並提,還是第一次,意義深遠。

從時間來看,“四個全面”是在不同場合逐步提出的。xx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xx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xx年10月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是xx年10月8日在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來的。

2、形成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一個全面”到“兩個全面”。xx年十六大提出“一個全面”,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xx年十七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加和諧社會建設目標。 xx年十八大提出“兩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總體佈局;xx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階段是從“兩個全面”到“三個全面”。xx年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而把“兩個全面”擴展為“三個全面”。

第三階段是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xx年12月,xx在江蘇調研考察期間,強調“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首次將“四個全面”並提,把“三個全面”擴展為“四個全面”。

xx年2月初,xx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首次把“四個全面”定位於黨中央的戰略佈局和戰略思想。

3、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

xx指出,“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羣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深刻揭示出了“四個全面”提出的社會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

所以,黨的十八大精神是“四個全面”的總源頭。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是姊妹篇,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四個全面是從黨的的十八大以後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十八大精神的延伸豐富和發展。

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意義——四個定位

(一)路線圖。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從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執政、如何治國、如何引領國家走向未來的問題,是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的戰略佈局,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是大思路、大藍圖。

(二)新高度。如果説,“三個文明”是一維成“線”,到了“五位一體”就成了二維擴“面”,到了“四個全面”便成了三維立“體”。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民族復興中國夢相互激盪已凝聚為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時代主題。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表明黨的治國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更加清晰、也更加成熟、更趨定型。標誌着我們黨對黨的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三)新發展。“四個全面”總方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今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成果,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進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的基本問題,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國夢的大格局中審視,把全面小康目標昇華成民族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

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使得我們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關鍵環節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使得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四)總抓手。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羣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四個全面,抓住了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着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四個全面”對於全體黨員和幹部來説,更生動、更可感,更具象、更實在,更具有共識力、號召力和動員力,清晰明瞭治國理政的着力點在哪裏,路該怎麼走,事要怎麼辦。是時間表、任務書、動員令。媒體評論

新華網——“四個全面”的提出,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人民網——xx首次並提“四個全面”,是全面吹響了治國理政的“集結號”,不僅讓人回味無窮,而且令人熱血沸騰。

大公報——“四個全面”是對這些思想實踐的概括總結,也是對未來的戰略指引,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相互作用、螺旋遞進,將貫穿中國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過程。

三、“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時代內涵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一個整體,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形成與發展——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鄧小平最早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 1979年12月,鄧小平在見到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時候,第一次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講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第二階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構想。xx年1月,xx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講話中,第一次提出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十六大報告提出:今後20年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三個階段是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思想。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做出戰略部署。

第四個階段就是十八大以來xx同志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內涵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和內在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中國夢意味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是全面。一個都不能少,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特別是老區、邊遠地區、民族地區,是全面小康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要致力於解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部門差距、行業差距,讓全體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問題是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發展仍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常態要有新思路、新作為、新動力、新活力。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着力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這樣一個“雙目標”,着力於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強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這樣的“雙引擎”,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連着人民幸福;全面深化改革是要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是要使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是要加強黨與人民羣眾的密切聯繫。人民的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5)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農民農業,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

(6)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大力培育和餞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定了“5+1+1”的七個方面的改革,即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和國防與軍隊改革。涉及15個領域、330多個項目。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xx改革十論:

1、改革地位論:兩個“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xx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改革時態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3、改革定力論:改革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關於改革戰略定力的論述,內容十分豐富,一是“兩個死路一條”的論斷,即不實行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二是“兩個保持”的要求,即“保持戰略定力,保持政治堅定性”;三是“兩個防止”的警示,即“不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4、改革任務論:建立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5. 改革目標論: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提出,不僅豐富和深化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更重要的是闡明瞭改革的性質和根本任務,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和總方向。

6、改革特徵論: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的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7、 改革方法論:尊重改革規律。“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進”。“必須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

8、改革推進論:有序推進“五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樹立“五要”新思維,即要正確推進改革,要準確推進改革,要有序推進改革,要協調推進改革,要自覺維護中央大政方針的統一性嚴肅性。

9、改革動力論:黨的領導與改革合力。“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

10、 改革擔當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頭、涉險灘,更需要領導幹部敢於擔當,尤其要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

(三)全面依法治國

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定為主題,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1)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提高決策科學化的內在要求。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加快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

2、xx關於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思想

(1)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2)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模範。

(3)正確認識和把握黨和法的關係。

(4)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把握

(四)全面從嚴治黨

十八大強調了兩個“全面”黨建目標: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十八大部署了黨的建設八個方面具體工作:即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十八大確定了“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十八大結束後不久,黨中央就對這一活動的開展作了全面部署,緊接着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分期分批開展了教育實踐活動。

xx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即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從嚴管理幹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

形成了成熟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思想和方略。

xx年12月xx在江蘇調研時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兩大關鍵”,並第一次將“四個全面”有機結合到一起。

治黨,關鍵要“全面”,至少包含三個層面。

一是內容無死角,涵蓋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各個領域。

二是主體全覆蓋,從嚴管黨治黨不僅是黨中央的責任,黨的各級組織都必須貫徹從嚴治黨要求。同時,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意味着一把手不僅僅“獨善其身”,還要把班子成員管好。

三是勁頭不鬆懈,要把從嚴治黨常態化、制度化。

治黨關鍵要 “從嚴”。xx強調的治黨必須從嚴。

1、從嚴治黨 首在落實責任。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就做不到從嚴治黨。抓好黨建,是各級黨組織最大的政績。

總書記指出,如果我們黨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績又有什麼意義呢?這一論斷清醒而深刻,值得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時時深思:什麼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

2、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思想建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曾明確指出,“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是無產階級政黨“很大的優點”。制度建黨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建黨原則。

xx強調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指出“思想教育要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使加強制度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建黨的過程。

3、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起。向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好人主義、個人主義開火。xx指出: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麼樣的黨員、幹部作風,從嚴治黨必須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做起。

4、堅持從嚴管理幹部。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障。幹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權力,是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如果幹部隊伍素質不高,作風不正,黨的建設是不可能搞好的。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乾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

5、堅持深入改進作風。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幹部生活作風,學風、文風、會風。堅決防止“闖關”、“考試”的思想,以教育實踐活動為新的起點,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6、嚴明黨的紀律和政治規矩。向説情風、關係網、利益鏈say no! 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執行紀律不打折、不變通、不走樣;要根據形勢變化建立完善務實管用的紀律規定和制度,用鐵的紀律推動從嚴治黨;就是要開展經常性的黨風黨紀教育,使黨員幹部真正懂得哪些是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哪些是堅決不能碰觸的底線;就是要加強正風肅紀,堅決查處違法違紀問題,讓黨的紀律嚴起來、硬起來。

7、發揮人民的監督作用。暢通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兩個渠道,讓人民監督更活躍更廣泛。人民是最強大的監督力量,從嚴治黨必須依靠人民。“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羣眾中藴藏着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

8、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治黨新常態 從嚴講規律。“從嚴治黨有其自身規律,對我們這樣一個老黨大黨來説,從嚴治黨更有其自身規律。”xx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以“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作為從嚴治黨總部署的收尾,其重要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四、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xx提出的“四個全面”這一黨和國家工作的戰略佈局,不但要管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日,也即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日,而且對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也將是長期管用的。因此,我們只有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和理解這個戰略佈局,才能在實踐中提高貫徹落實好這個戰略佈局的自覺性堅定性。

1、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深刻認識“四個全面”的內在邏輯關係

在這個問題上好有一比。十三大提出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其中,“一箇中心”,即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明確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元論”;“兩個基本點”,即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為解決上述主要矛盾在方法論和策略原則上必須堅持的“兩點論”。

兩個基本點是統一於和服務於一箇中心的。在實踐中,對“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必須全面把握、全面堅持,做到既須臾不可偏離,又絲毫不可偏廢。

“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也是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一以貫之的戰略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實現這個戰略目標的三大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説是對應於黨的基本路線中的“一箇中心”的,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可以説是對應於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兩個基本點”的。因此,對這“四個全面”同樣必須全面把握、全面堅持,同樣必須做到既須臾不可偏離,又絲毫不可偏廢。

xx年初,xx在中央黨校,對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全面辯證地梳理了“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及其相互關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

“四個全面”不是簡單並列的關係,具有“總分總”的邏輯結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保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順利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2、用統籌協調的方法貫徹落實好“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

xx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隨着改革不斷深入,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我們要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共振效果,形成改革合力。

貫徹落實好“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也是如此,也要深入研究和科學把握其關聯性、耦合性,也要注重統籌謀劃、協同配合,也要做到同頻共振、形成合力。

xx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都離不開全面依法治國,同時又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滾滾向前。而全面從嚴治黨,則可以使我們黨始終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始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顯然,只有始終堅持這樣的統籌協調推進,才能把“四個全面”貫徹得更加自覺、落實得更加到位。

3、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貫徹落實同全面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兩個“五位一體”總佈局結合起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要靠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來實現。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又形成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就是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

這兩個“五位一體”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現着對生態環境的淨化能力和淨化水平,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自身肌體的自我淨化能力和淨化水平。

xx強調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其中最後一個“全面”即全面從嚴治黨,同前三個“全面”所體現的正是偉大事業同偉大工程的辯證統一關係,同時也體現了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作風保證。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與“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關係:“四個全面”與“五位一體”直接相關,但又不能取代“五位一體”,它是貫穿於“五位一體”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是實現“五位一體”的戰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五位一體”的實現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五位一體”的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五位一體”的基本方略;“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五位一體”的政治保證。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時,xx提出的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的要求,正是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相聯繫、相契合、相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