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之我的中國夢徵文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徵文之一:

美麗中國之我的中國夢徵文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讓中國人心底裏充滿着驕傲,近代社會近百年的屈辱使每一箇中國人心在不甘、無聲吶喊的同時充滿着渴望,新中國成立後六十餘年建設使每個中國人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的同時,我們終於可以大聲地説出我們心底的願望——希望祖國繁榮富強,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中國夢。翻看魯迅先生的《吶喊》,眼前浮現出的魯迅先生的那張憂國憂民的臉,深邃的眼神在告訴我們:他在思考着怎樣才能改變國人的精神。雖然在《吶喊》一文中,魯迅先生寫的只是一羣小人物,但他們身上也映射出了當時國人精神方面種種急需醫治的症狀。如《自序》中寫的那些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又或是《狂人日記》中總想着吃人的人,或是《孔乙已》中那個説着“竊書不算偷”……如此的種種,讀來總讓人感到悲哀,折射出當時社會人們心中的麻木、悲苦、掙扎、無奈和不甘等等心態。在當時昏暗、腐朽的社會背景下,到處充斥的只有吃人的禮儀、整日想着皇帝換了接下來怎麼辦的碌碌無為的庸人,雖有夏喻這樣的革命志士站出來大喊“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但終不能避免血淋淋的悲劇結局,即使是上墳掃墓,卻也不解自己的母親,所有的人幾乎都是一具行走的屍體,麻木到已經不知道任何的事了,當革命的槍聲響起時這些人也只是冷眼旁觀,對國家的命運已完全沒有概念。可見魯迅先生的《吶喊》對喚醒當時中國民眾是多麼的及時。如今,中國早已與晚清時不一樣了,有了嶄新的面貌,改革開放發來,我國加速了崛起的步伐,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和人們的各種心態早已不存在,相信魯迅先生若是知道了,也會欣慰於這個正在實現的“中國夢”吧。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徵文之二:

生在中國這樣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每個中華兒女擔負着不同的使命。我們有夢想,有追求,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中華民興復興之夢變為現實。我舅舅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他從小渴望以後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可以讓父母衣食無憂,他有一個夢想,就是當一位企業家,他從小喜歡看書,在他們的那個年代,處於發展中的中國實力並不是很強大,所以他們希望能夠發展中國。我舅舅就是其中一位,他讀的書都關於一些企業家成功的故事,他認為那時候的中國經濟比較落後,他希望能在經濟層面報效國家,所以他想當一位企業家。但我的爺爺卻極力反對,他認為只有通過讀書,考上大學才能報效國家,所以當我的舅舅每次看那些的書的時候,爺爺就會撕了那些書,但我的舅舅始終沒有放棄閲讀,有時候,他晚上偷偷打着手電筒,在被子裏面閲讀,有時候,趁我的爺爺熟睡了,他偷偷摸摸的起來閲讀,不論遭到怎樣的反對,他始終如一。1986年大學聯考來臨,他沒有考好,沒有考上大學,考上大專,在上的大專的時候,他深深地意識到,光是理論,是沒有用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體會。 1990年,舅舅在大專畢業後,不顧父母的反對,獨自的帶上他的行李箱,進行了實踐之旅,他去了廣州。初到廣州,他只是一個菜鳥,而且自己沒有多少錢,竟然一天之中,只吃一頓,一天只睡5小時,剩下的時間和忙於他的研究,他認為一個好的企業家,應該白手起家,於是他開始了他的工作,他從最底層的刷盤子開始做起,深深地體會到想當一位企業家是多麼的不容易,但他就此放棄了嗎,沒有,他堅持了下來,他受到了老闆的重用,當上了科長,他的一次成功,他沒有喜悦,繼續了他的工作,他的踏實肯幹,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當上了主管,當上了副總。90年走,一走就是xx年,這xx年之間,他通過實踐檢驗了他自己,初入廣州的時候,他只是一個窮小子,而現在是一位企業家,短短几年,他又晉升為總經理。白手起家,他是一位真正的企業家。舅舅的中國夢,從理想變為現實,振興中國的遠大夢想,終於又邁開了一步,而這一切的一切,源於他的執着和目標,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誰能想到一個從農村來的窮小子,能變成這樣一位企業家呢?而事實的確如此,他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徵文之三:

夢,相也。

國,家也。

中國夢,故可謂之家園鏡象,從境界的角度而言,可以看做中國人對精神家園的溯求和追尋的夢想。至少,在我的心中,中國夢應如是。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因其中國夢的不可尋。屈原長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他的中國夢,是對國強民安的溯求,也是他精神的依託,然而在亂世的金戈鐵馬之中渺不可尋。蘇武牧羊北海邊,那雙擎執漢節的手不曾放下。他的夢,是自我節操的堅守,漢節成了他唯一堅持的理由。所以十年歸國後,放下執節的手,他再無所依,散盡家財而走。

中國夢,夢裏幾多樓閣,成了多少才子英雄隔水相望的伊人。那些根植與心間不可動搖的信念,已如參天古木,動之就是鑽心剜骨的疼痛。中國人,對中國夢的尋求從來不曾停止。

所以中國夢應該是“會當凌絕頂”的自信,用肆意書寫精神家園。黃巢起義,就是當年失意時自信揮就《詠菊》的後話,縱使黃巢軍後期腐敗,但那個戎馬書生用磅礴鬥志書寫的夢,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他的夢,如菊,卻不是隱逸,而是豪情肅殺,這就是他的精神追尋。

然而,夢由相生,相由心生,不同的心對中國夢的演繹自是不同。猶如溪底被流水親吻的卵石慢慢的改變了形態,成就了不同的韻致。所以中國夢也是“竹影縱橫寫月明,青苔石下聽鳴箏”的清雅,也可將它活成一種姿態,一陣後世之人心頭的青煙。有些中國人的夢,就是隳遊山水、煮茗折梅的情趣,是對靈魂清淨的追求,《清閟閣集》中寫倪瓚“士信求詩,抶幾斃,終無一言”,那個富家子弟散盡家財,只不願入那污濁的塵世,他的靈魂清醒着,潔淨而高貴。他似個任性的孩子,一句“出口便俗”便可斥權貴,他,也是有着精神上的潔癖的吧。他説:“人以秋毫軒輊我,我心澹然如碧淵。”他的清雅,是對中國夢的另一種詮釋。

“最初的夢想,閃耀七彩的光。”中國夢,是國人心中的一片聖地,今月曾照古時人,月下之人也應相似。現在,十八大提出中國夢的設想,多少國人為之心蕩神馳。《揚子晚報》上不時刊登着小人物的夢:成為一名廚師,改行做一位畫家,重拾少年時代的芭蕾夢諸如此類。這是平凡的人們平凡的心思,簡單渺小,卻如同塵埃與沙粒,折射出整個世界的光亮。也許這些都算不上精神的溯求,但也是他們對自我的挖掘和認知,從這一方面來説,他們的中國夢一樣美麗不可方物!

水流花謝白雲飛,歎一句“滄海桑田有是非”,在這浮華的人世間,萬物如四月的柳絮,迷濛了視線,我們又如何去踐行我們的中國夢?

張韶涵唱到:“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有夢就別怕痛。”誠然,我們有着世俗的七情六慾,越是真實、越是渴望的夢,越不容易看清,然而夢不會止步。所以,踐行中國夢,就要明白自己的心,拋開規矩的束縛。同時,縱有千般留戀佇足之地,也不能停下追尋的腳步。中國夢神聖而潔淨,尋夢的靈魂也應如流水淘洗的石頭,清淨自適。追根究底,尋夢不過四個字:率性而為。

人生落落如殘棋,解局開局,惟“尋”而已,而夢,是鑰匙。

夢裏幾重樓,樓閣之中,又掩藏着幾許追求?

夢,相也。國,家也。中國夢,家園鏡象也。笑問一聲,君之夢,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