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政治定調為經濟改革啟航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歷屆一中全會通常是選舉出新的領導層,二中全會則是完成對政府人事進行調整,三中全會一般在一中全會後近一年的時間召開。此時人事調整基本到位並穩定,新班子進行了初步磨合。中央及各級領導通過調研等活動,基本掌握了國家內外部事務的大致情況。一些影響全局的問題在醖釀討論中達成了共識,完成了各方面的設計準備工作,可以正式交由全會批准並向全民發佈。

縱觀黨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都會作出一些重大且帶有轉折意義的決策。既體現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特點,又為五年工作指明瞭方向和佈署了任務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會議重點批判了“兩個凡是”,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方針,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會議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決定》和《關於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決定》。提出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不是計劃經濟,而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8年十三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會議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1993年xx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會議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998年xx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XX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XX年xx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是討論研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和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會議重點通過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問題。

XX年xx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問題。會議審議《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3年中央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正值新老交替新的歷史時期的開端,又處新時期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候,必將是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其歷史重要性堪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比。

政治定調勢在必行。新時期改革開放主要表現在經濟上,政治改革在經歷了1989年的風波之後基本停步不前。由於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較多,一些社會問題和執政團隊本身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隨着國門的打開,西方民主自由的理念和法治社會的治理與中國專制體制與及法治的不完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民眾民主意識在增強,民主訴求在較多,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很高。國外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侵入與國內政治反對派形成了合力,展開了以“普世價值”和“憲政”為中心對中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圍攻。改革開放發生的權貴經濟、貧富差別、環境問題、公平問題以及官僚腐敗等社會問題,弱化了中國社會的凝聚力,從而形成了對中國政治前途的挑戰。加之執政黨在政治上的失誤和曖晦態度,統治集團內部也有分裂的跡象。

曾經與中央政治上保持一致的政治局面基本被打破,政治掛帥被以經濟為中心遮蔽,實事求是成了庸俗市儈哲學,羣眾路線在維穩的藉口下得不到發揚,獨立自主被開放衝擊。

社會主義道路變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被邊緣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受到挑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被鄧小平旗幟、xxxx及各諧社會所替換。這些曾經作為共產黨靈魂和社會凝聚點的政治路線幾乎都改頭換面。

社會主義制度特徵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正在向私有制轉向,計劃調控變成了市場調控,無產階級政權被權貴控制。全民平等、公平的舉張與制度本來是社會主義社會分配的基本原則,然而經濟被權貴壟斷以後,既得利益集團的壯大,勞資雙方沒有同等的地位,社會分配根本不公平。國家重點保障的是資本利益而不是民眾的利益,曾經的無產階級被打到了社會的底層。

顯然,中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面目全,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原來的黨。這種情況下,政治上的撥亂反正已經非常緊迫。是重塑還是重建,是修正還是另起爐灶。是向右拐還是向左走,是回到本源還是提出新的政治理念。這是決定中國道路的問題,也是經濟體制改革能否走出深水區的關鍵。

十八大以後,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很重視政治導向問題。

首先,以“中央八條規定”為起點,展開了從中央高層做起的自我約束,這種身體力行和親民形象,給社會帶來了清新的感覺。

其次,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的互不否定,解開了社會長時期對這一問題的糾結。

三是新一代黨領導人在各種場合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評價有了轉圜,把毛澤東思想貫穿到執政理念中,是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靈魂的呼喚。空談誤國和摸着石頭過河的再次提出,是對鄧小平改革的理念的肯定。這些鮮明的政治信號表現出新一代領導人政治上仍然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四是重提“毛澤東歷史週期律談話”,高調反腐敗和對憲法的重視,既是整頓官場不良作風,又是教化民眾遵紀守法,同時提高了對政權顏色改變的警惕。

五是提出改革進入深水區和強調頂層設計,這是是對過去改革開放的檢討,也是在尋找新出路。

六是外交上與俄羅斯走近,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靈活態度,在中日釣島上的強硬表現出中國走出了“忍耐”和韜光養晦的陰影,開始徐圖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新一屆領導班子在政治上開始向左轉。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僅社會上思想混亂,新的領導層的思維也是混亂的。

新上任的領導集體既強調必須履行憲法,強調要把權力關在籠子裏面。又強調毛澤東思想不能丟,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後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既倡導民主,又要下達“七不講”文件,對政治進行約束。既沒有否定《中共中央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又對其中的許多概念有了新的説法。既強調穩定和諧,又對當前社會上激烈的左右之爭持觀望態度。這種模糊且放任的態度,讓左右都摸不着頭腦,只好選擇性的把政治話語向符合自己的方向拉近。各方都處於既興奮又絕望的境地,官方則讓人有政治理論上已經窮途沒路的感覺。至少是一種沒有政治方向,沒有政治是非觀點,沒有主流意識的社會混亂狀態。這種混亂若繼續下去,會造成社會的裂痕越來越大。

筆者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不會出台政治體制改革的路線圖。一些“公知”及所謂的精英叫喊了多年的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多黨制、民主選舉制度,言論自由,憲政治國、三權分立、國家軍隊等不會鬆動。

相反,黨可能強化政治和社會各方面的控制力。黨的領導會加強,黨組織會在整頓中強化純潔性和先進性。思想文化上會對日益多元化的思潮進行更嚴格的控制和管理,會對極端思潮進行打擊。毛澤東思想的地位會提高,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三大靈魂”會進一步強調。憲法將會受到重視。國有經濟地位會強化,私人經濟會進行一定的壓縮和調控。經濟發展會圈入政治的籠子裏。

由於社會上出現了憲政的口角和“極左”“極右”勢力的對決,十八屆三中全會很可能通過領導人之口或者思想決議,對政治上的“極左”和“極右”,極端民族主義,極端民粹主義。極端自由主義,極端民主主義。極端宗教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極端平均主義等極端主義思潮進行抨擊。對“西化派”、“毛左派”、“庸俗派”等進行規範,奪回社會主流輿論的話語權。同時,對中央以往的政治決議不合適的提法或結論作出修正或表明態度。消除模糊認識,定調主流政治觀點,表明政治態度。重舉政治掛帥大旗,最大限度地緩解社會政治紛爭和實現理性迴歸。以降低政治內耗,保駕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政治定調的立足點很可能是“反極端”,高舉反極端的大旗,打擊極左和極右勢力及各種極端政治和社會思潮的發展和漫延。使民族矛盾去政治化,政治問題理性化,防止社會矛盾激化。

黨內改革將會有動作。

黨內民主化改革將是重點。原則是全體黨員在政治、人格、權利、義務一律平等。強調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和保護少數原則。實行權力的分解和制約,強調集體領導。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黨內選舉制度將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和新的提法。

黨內民主監督將強化。完善黨的組織、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執行《黨章》和《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的組織和實施,嚴格黨的政治紀律、組織原則,展開對黨員幹部損害黨的利益、違反黨紀國法行為的揭露和清算。

幹部財產公示制度將會擴大試點範圍,作出原則規定和確定實施目標。

社會監督機制將會提出,範圍和方式將擴大並受到鼓勵。

對共產黨員的教育和整頓將展開,黨的組織原則和黨的紀律會受到重視。中央很可能把下半年將要展開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作一次廣泛深入的整黨,在“洗澡”中整頓和純潔黨的隊伍。以此來展現黨的新面貌,從而為啟航新的改革輔路。

經濟改革方案提出或拿出原則性方案。

一、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是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

二、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圍繞城鎮化展開,建立與城鎮化相適應的土地徵地管理制度、土地流轉方式等制度。

三、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圍繞打破中央企業壟斷,放寬進入市場限制,國企逐步退出,減少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政企分開,改變國有資產管理模式。放寬入行門檻,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四、財税制度主要是改革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改革分税制,適度提高地方收入比重,擴大税基,拓寬地方税收來源,開徵新税種如房產税、及營業税改革。

五、金融體制改革主要建立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金融監管、利率市場化和發展民間金融。

六、大部制改革主要按照國務院第一輪機構改革的方式,繼續向前推進。

社會化改革探索新路子。

比如以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户籍制度,以減緩社保壓力的退休年齡和計劃生育政策,以維穩為中心的社會管理,以公平為中心的社會分配。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展開多方博弈。

正是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各階層各利益團體都會在這個平台上爭奪話語權,以達成自己的意願。

右派與左派,爭奪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社會主義道路。右派以崇賞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極右派和反對社會主義及共產黨內既得利益集團和社會精英組成,左派則以執政的共產黨人和知識精英及社會主義理論家組成。

極左和極右派,爭奪的是以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路線建國還是全盤西化。極左派的主力是毛澤東時代的老黨員、老工人農民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失意者。極右派主要是“西化派”的知識精英和曾經被壓制迫害的“五類分子”及其後代。

激進改革派與穩健改革派,爭奪的是按“鄧小平式”改革路線走還是按“陳雲式”改革路線走。激進派主要力量是趙紫陽時期被重用的知識精英和鄧小平改革思想的擁護者。穩健派主要是受陳雲改革思想和繼承陳雲改革思路的當政者和思想者。

黨內“左傾”與“右傾”,爭奪的是毛澤東思想路線和鄧小平旗幟,是按建國前二十七年政治路線走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政治路線走。毛澤東思想路線包括了極左派和數量較多的普通民眾。鄧小平旗貼的主力是既得利益集團和官僚集團。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目前政壇上,還活躍着xx時代和xx時代的一大批政治家和領導人,還有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胡耀邦時代、趙紫陽時代一大批政治遺老。這些人由於曾經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政策以及極強的人脈關係,不僅高層都有其代理人,而且知識界和民間都有擁護者,這些力量對中央決策的掣肘是顯而易見的。任何改革都存在着對過去的否定或修正,他們會不遺餘力地阻礙改革或對改革説三道四,從而形成改革的內耗。

爭奪政治上的制高點,爭奪經濟改革的話語權。不同的政治派別和思潮,代表不同利益訴求的代表人物都將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形成的政治方向和具體的改革方案施加影響。

十八屆三中全會值得期待,也存在很大的變數。成功的標誌是能否凝聚民心,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發展模式。改革、發展、穩定、和諧、共識將是此次會議主基調。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政治定調為經濟改革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