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例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範例

年過半百,按孔子説法:已知天命。所謂天命是否可以概括為確定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呢?如這樣理解,也無大礙。然而,不是這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我可能不會系統思考自己的天命觀。

最近我發現,其實人人都是哲學家。尤其是那些經過了親人離世以及飽經社會滄桑的人,這與讀書多少無關。人一旦歷經了生活的磨難,就會逐步領會生活的本質,並形成自己的生活格局以及與之配套的生活哲學。因此,説50歲的時候知天命大概也有這麼一層意思:定型了、且知道自己定型了。

以基本定型的年齡來談“三觀”,肯定能談出一個一二三四出來的。下面就三者談談自己的思想,以作為接受這次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彙報。

我對“三觀”的定義是:世界觀是關於自然萬物之關係以及人和自然的關係的看法;人生觀是對人和人的關係的看法;價值觀是對人自己的靈與肉、過去現在未來之關係的看法。我的“三觀”總的來説,是以黨的科學發展觀“即: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為根據。

世界觀:我認為,萬物的關係(包括人和自然的關係)其實就是脣齒相依的生態系統,是彼此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有人説,地球其實就是一個活物,人不過是其寄生物。這話好比人的體內的各種生物都是和人本身共生的一個理。也就是要協調發展和全面發展的道理,就是説,系統是全面性、多元性、可持續性的發展,但個體卻是新陳代謝的,一如枝繁葉茂裏的落葉落、新葉長。

我對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的世界觀並不完全贊同,生物鏈本身就是一種共生的關係,達爾文只知彼此爭奪資源的一面、卻不知一切都是互相依賴着共同進化、共同發展的一面。達爾文只知道動植物適應環境的一面,卻忽略了它們共同創造自身環境的一面(自微生物在地球誕生就開始了自己創造環境之旅,生物正是這樣改造環境、變異自身豐富起來的)。據説,有競合一詞,其實,競爭不過是共生的一種方式、共生的一個過程,萬物關係的本質仍然是共生。我甚至認為,優勝劣汰的法則並不存在,其實,這個世界萬物的關係不過是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各就各位之共同發展的關係。那麼,如何解釋物種滅絕呢?我認為,第一,是無機物之自然災害(如小星星撞地球);第二,是人禍;第三,是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現象。人禍的實質就是違背了大自然的共生性、循環性、和諧性,是急於求成、是揠苗助長、是竭澤而漁。古話説;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就説明萬物之和諧的本質。古人説: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罺中待母歸。還據説,黃帝發明網開一面的捕獸工具,就是要世人看到:事情做絕了就會禍及自身。古人還説: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易經上要求人厚德載物才可自強不息。看看一個小小的公園:高大的喬木固然佔盡陽光優勢,但矮小的灌木也能在漏光和側光中開枝散葉,至於草根蕨類和苔蘚也可以見縫插針的生存發展,莊子在齊物論裏看到它們並無高下好歹之分:我估計,它們還絕對具有互補關係。

人生觀:我認為,人和人的關係也是共生關係,但由於其人的創造性比低級動物和植物更強悍,所以,競爭性更強悍的同時合作性更強悍:人類之間的分工合作關係日益複雜就是人類共生進化的鐵證。以此推論,人和人的地位和特點的區別應該是分工的結果也是分工的前提,如同蛋和雞的關係。此其一。其二呢?人最具精神和靈性的特點,所以,人和人的共生關係還具有心心相映的特點。總之,處理人和人的關係的圭臬是“以人為本”!

什麼是以人為本呢?我的理解有這麼幾層意思:第一,統治者要為民服務,不得以自己私慾放縱為依歸,這也是“天下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話語的意義。第二,交相利兼相愛,人和人之間必須平等博愛和講誠信,不得撒謊、欺詐與損人利己,君子愛財必須取之有道。其實,先秦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來就是講君臣父子需要各履其職的人本思想,只是後來被犬儒們更改為不人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此外,以人為本還具有必須尊重個體、少數之自由發展的意思,民主不一定平等,平等一定民主。自由不一定意味着平等,平等一定意味着自由。所以,我更突顯平等理念。第三,即上文説的“心心相映”,佛家語叫打成一片,聖經裏的説法是: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等等。其實,在美術鑑賞、音樂合唱、詩歌唱和以及科學研究中,人們藉助人們自己發明的信息代碼實現了人心和人心的交流。此外,還有各種宗教活動中人心的互相偎貼等等。這是以人為本的最高層次。語言、藝術以及其他信息的網絡性、羣體性就是人的共生性關係本質的最大證據。

那麼,如何理解鬥爭論,例如:階級鬥爭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持此論者的代表是馬克思)如何理解競爭論,例如:自由市場競爭是社會平等與效率的保障(持此論的經典代表是哈耶克)以及如何理解與之相反的論調。例如,宗教的理論: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送上,佛陀割肉佈施餓鷹等等?我很贊同我黨提出的和諧論。和諧就是共生,共生是包含了鬥爭與犧牲兩面、二者對立統一,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彼此循環並統一於各就各位、各展所長以及相輔相成的系統各因子共同進化以及系統本身的不斷生長。鬥爭與犧牲是玩蹺蹺板的兩端上的兒童,而真理存在於整個遊戲的快樂之中!

人生觀:靈與肉的關係探討一直是文明社會的主題,但二者共生應該是大部分人認可的,即:健康就是身心靈的和諧。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之關係,也有很多探討。第一,屬靈論觀點,在佛家有一個著名的公案:過去之心不可有、現在之心不可有、未來之心不可有,此心何在?以我而言,滿腦子的符號和意象如同同時開了幾個頻道的收音機是沒辦法理解三心都無的意境的,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靈的層次。第二,與之相反的論調,例如:行為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無非是無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或加一個操作性條件反射),因而過去決定現在、現在通過修正過去而影響未來,總的來説是歷史決定行為--即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行為學派揭示的無非就是中國古人説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其實,還有一種理論,基因論,即有機體的行為包括自私的行為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基因是對生物適應環境的記憶,基因的記憶與神經的記憶、心理記憶仍然是一個道理,記憶一定影響現在,這與行為心理學揭示的“人的過去決定現在與未來”的道理一致。但,靈的存在就是超越記憶並創造進化空間的,如此説來,萬物皆有靈。我認為,這兩種對立的理論也都是蹺蹺板的兩端,真理仍然在玩蹺蹺板的遊戲之樂上。這裏特別解釋一下,我認為身心靈的關係就是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之關係,身可以代表過去、心可以代表現在、靈可以代表未來,人處理好了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之關係也就是實現了身心靈的和諧、實現了三者的共生。平常我們講的: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活着是為什麼等問題,其實也就是靈與肉的關係問題、是關於一個人過去現在未來之關係的問題。因此,價值觀觀問題就是對人性的認知問題。

那麼,正確的人生觀是什麼呢?我仍然堅持共生論、循環論,即:從肉身生的是來於塵土歸於塵土,從精神生的來於文化歸於文化,循環論,而共生論就是:順從因緣力行善,超脱因果力行善,善就是創造創新、就是與時俱進、就是與時俱息、就是讓自我充分發展、讓別人自主自立、讓大眾一同進步,就是在學習中增長智慧、在情愛中增長慈悲、在探索中增加清明、就是自度度人。於此,肉身可以成佛、道可成肉身。重生也好,成佛也罷,其道理在於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其實,適應也是創造)導致的三心皆無的生命張力。説了這麼多,簡要説:內在上靈與肉共生、過去現在未來共生,此即心善;心善必定行善,行善即實現了人和人的共生、人和自然的共生!這既是因緣的,又是因果的。因緣需隨緣、因果需自主,自主即是在因緣中創造善緣,隨緣是在揚棄中尋求自主!人因為最具靈性,所以,最具成長性。

成長就是自主,自主就是人的成長,但其本色確是一個方生方死的痛苦過程,俗話説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誠然,人的每一次的精神的飛躍都伴隨生死的痛苦,每一次的細胞代謝也一定伴隨死生的痛苦,人的焦慮和莫名其妙的痛苦一定是這種方生方死的進化痛苦所致。所以,佛家強調痛苦為人生之本質。當我們在痛苦,意味着我們在進步。人的生命力在於承受痛苦的張力。因此,只有痛苦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就是成長的痛苦!然而,當我們錯誤的執着於痛苦或者説因為害怕痛苦而不敢進步的時候,意味着我們在逆天行事,意味着放棄生命。放棄生命不僅僅包括自殺肉身,而更多的表現是放棄精神的成長以及對健康肉身的保養。主動面對痛苦並明白痛苦意味着進步的道理並竭力提升自己的靈與肉的生長,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所在。這種人生肯定是與大家一起協調發展的、肯定是與大家一起全面發展的、肯定是可持續發展的,肯定是走向以人為本的最高境界。即:人和人心心相映乃至人與萬物心心相映!當你主動承受痛苦你就是幸福的屬靈的、是上善若水的、是光明的、是在道上的、是在玩蹺蹺板的遊戲之樂上的,當你放棄痛苦即意味着你放棄生命。

總之,生物的主動性是屬靈的,人最具靈性,因此,我們中國人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靈性,即主動性、創造性、共生性等智慧修持。主動性包括反省、擔當、責任、原則等意思在裏面,創造性包括新陳代謝、揚棄、科學性、探索性、適應性等意思,共生性包括競爭與合作、鬥爭與和諧、個體與集體、過去用現在與未來等相關方面的統一。

環境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其實是制度問題,制度問題其實是認識問題,認識問題其實是心理問題。三嚴三實教育實踐從心理入手是一個正確的路子。“三觀”問題是總開關,這個提法抓了牛鼻子。

因此,每一個共產黨人人應該把這次活動當做一次靈脩活動。希望大家能打通任督二脈實現天門開竅做一個德慧雙修的重生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任重道遠,卻自強不息!以此,中國幸甚、世界幸甚、地球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