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十7大心得體會(二)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XX年10月15日上午,舉世矚目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hjt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身為教師,我們自然會關注教育,從總書記的報告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和重視,看到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

教師十7大心得體會(二)

在十7大報告中,教育被當作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首,以相當大的篇幅給予了重視。其中又再次突出強調了教育的公益性,並表示將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無可否認,教育在最近幾年確實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即將實現免費;高等教育在學人數已達2500萬人,毛入學率提高到22%;貧困家庭學生可以申請各種助學貸款等等。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這本是教育的應有之義。

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就必須正視當下教育所遇到的現實問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高學費讓教育門檻依然偏高,教育的公益性不時面臨着教育產業化的誘惑。有調查顯示,20年前,大學學費只有200元,現在已高達5000元,漲幅達25倍。一名農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學生。教育作為稀缺的資源,仍然沒有普及到全社會。正是因為教育中存在着這些問題,所以強調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質就顯得十分必要。保障教育的公益性,關鍵是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財政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1840億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5200萬名學生的學雜費。今年,這一範圍將擴大到全國農村。在部分省份,比如廣東省,不但農村學生免學雜費,連城市學生也加入到了這一行列。

這些都表明,在教育事業上,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儘管如此,也應看到,我們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還有待提高,3%的比例與實際需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而,報告中提到的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無疑是教育的最大福音。

事實上,教育的公益性還體現在它的平等性上,不能將公民分為三六九等、提供不同的教育,而是要一視同仁。因而,必須確保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民眾更期盼着這些保障性措施能夠擴大到高等教育。面對着大學高學費的現狀,雖然教育部專門表示,高等教育學費5年內不漲價,可是公眾盼望的恐怕不只是不漲價,還希望把那些不該漲價的降下來,畢竟作為公益性的教育事業是不能隨意漲價的。

從國務院總理温家寶的窮人教育學,到十7大報告強調的教育公益性,我們有理由相信,“讓所有的孩子都上得起學”的目標,離我們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