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工作彙報大綱

當前,正值我們全面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關鍵之際,馬書記一行在百忙之中來我市檢查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省上領導對我市“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下面,就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作一彙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農業和農村工作彙報大綱

一、基本情況

我市農村有3鎮,17個村,112個村民小組,2.0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1.4%,耕地面積4.77萬畝,農村有灌溉機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種農用機械3990台。近年來,我們圍繞提前十年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總攬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大力發展精品、珍品和旅遊觀光“兩品一遊”城郊型特色農業,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協調發展。2004年完成農村社會總產值5.73億元,同比增長19.6%;農業總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長29.9%;完成農業增加值1億元,同比增長16.7%。農民人均純收入4407元,同比淨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計劃完成農村社會總產值6.2億元,增長8.9% ,農業總產值1.9 億元,增長7%,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增長13.5%。

二、近年來農業和農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圍繞培育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通過信息引導、技術服務、聯繫訂單、宣傳促銷等措施,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一是大力發展精品、珍品農業。現已形成優質洋葱、精細蔬菜、特色制種、優質西甜瓜、優良畜禽等精品產業和特色產品。2005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7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9974畝,經濟作物面積37722畝,“雙千元田”達到3.2萬畝,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7%。培育萬元院1990户,萬元田、萬元園、萬元室377畝。二是發展壯大洋葱支柱產業。2003年,完成洋葱播種面積10800畝,產量8.1萬噸,農民人均從洋葱產業中獲純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種面積2.1萬畝,農民人均從洋葱產業中獲純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種面積2.3萬畝,比去年增加2100畝。三是積極推進精細蔬菜產業。全市現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產反季節蔬菜730萬公斤,同時大田蔬菜的面積和質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種的效益穩步提升。四是着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建成了種畜繁育基地、藍孔雀養殖場、友誼特禽養殖場等一批特色養殖企業,大力實施牛羊品種改良工程,目前,規模養殖户達到1338户,建成養殖小區8個,全市畜禽存欄總量達到14.17萬頭(只),養殖業已成為農民增收新的亮點。五是依託酒鋼大力發展高科技農業。建成了高科技種植園、養殖園和葡萄園,有力地提升了我市農業發展的水平。六是積極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市上成立了農產品促銷協調領導小組,各鎮分別成立了經濟工作辦公室和農產品運銷公司,同時成立了由鎮經委、村幹部、農技部門和個體運銷大户牽頭的專業協會,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細蔬菜、林木種苗等專業協會40多個。同時在洋葱和玉米種子銷售、發運季節,成立協調調運辦公室,積極與鐵路部門協調車皮,確保了洋葱等農產品的及時發運。七是切實加強科技服務。三年來培訓農民技術骨幹1100名,培訓農民2.6萬人次,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推行了幹部“雙下鄉”服務體制改革,抽調122名行政幹部和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抓點服務,並開通了農技服務熱線,加強對農業和農村服務。積極引進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三年來共引進新品種62個,推廣經濟效益顯著的33個,面積9.4萬畝。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範園、藍孔雀養殖園、種畜繁育基地、長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範園區。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成立了嘉峪關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同時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無公害農產品標準14項,並在生產和管理中推行,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高了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將非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着力突破。一是大力發展旅遊餐飲業。依託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和社會各界發展以休閒度假、餐飲娛樂為主的觀光旅遊業,先後建成了峪泉餐飲一條街、河口度假村、橫溝度假村、石橋橋苑、石關峽文化旅遊景區、新城草湖生態旅遊景區等一大批項目,有力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強鄉鎮企業。深化企業改革,加強技術改造,炭黑、水泥、採沙等鄉鎮企業不斷髮展壯大,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3.95億元,實現利税1.12億元。三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落實優惠政策,積極招商引資,三年來農村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0個,招商引資8200 萬元,啟動民間資金763.6萬元,金匯果蔬基地、萬噸棉籽油、萬噸豆製品、萬頭肉牛養殖場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紛紛落户我市,有力地推進了我市的農業產業化進程。四是着力推進勞動力轉移。圍繞酒鋼葡萄基地、工業園區、新舊國道以及南市區開發,引導農民積極投身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商貿服務、勞務輸出等產業。市興業建築公司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200人。五是切實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採取市上有關部門培訓和用工單位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狠抓產業化基地培訓、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民1000多人,使農民的就業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長期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達到3100人,佔農村勞動力的23%,現金收入1674萬元,農民人均獲得純收入837元。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變農村面貌,實現城鄉一體,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來抓。重點實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財政先後投資250萬元,農民自籌9100多萬元,建成標準居民點120個,農村小康住宅改造率達到93%。二是村組道路工程。累計投資660萬元,完成了村組道路改造,實現了村村組組通柏油路的目標。三是水電建設工程。先後投資7100萬元,建成了拱北樑水庫、雙泉水庫、雙泉截引工程、安遠溝水庫等工程,完成農電線路改造250餘公里,中低產田改造3萬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四是造林綠化工程。完成農村造林9.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農村公路綠化率達到95%,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2%,完成退耕還林3.6萬畝,防風治沙1.6萬畝,農村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五是農村通信工程。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農村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建設工程,農村有線電視入户率64.9%,電話普及率74.9%,農村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六是社會事業建設工程。市鎮兩級財政先後籌資2000多萬元,對鎮政府、村委會、中國小、衞生院、文化活動室等公共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改革,不斷完善養老保險、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等社會保障制度,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農村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規劃和目標任務,通過實施“雙培雙帶”和“三級聯創”工程,鎮、村兩級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一些致富帶頭人和年富力強的同志進入了村級班子,成為帶領農民羣眾致富的強勁力量。“雙培雙帶”共辦實事300多件,落實幫扶資金248.6萬元。二是通過抓思想認識的高度,抓轉變作風的行動,抓組織建設的保證,抓思想教育的基礎,夯實了農村黨建工作的基礎。2000年市委抽調18名機關幹部駐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農口乾部“雙下鄉”工作機制,今年實行了科技事業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相結合,科技項目與行政措施相結合,科技成果與農村經濟效益相結合,將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作為考核管理主要指標的“三結合一目標管理法”,抽調88名幹部深入基層抓科技、抓黨建、抓經濟、抓服務,為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和科教興農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農村黨員隊伍逐年壯大。截至目前,農口共有黨員1362人,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農民教育取得了新進展,在農村深入開展了“四進五化”教育活動,促進了農民羣眾綜合素質的提高。五是村級陣地建設不斷加強,有13個村先後建成了規範化的村兩委會辦公樓和活動室。六是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得到深入落實。在2002年税費改革農民人均減負21.3元的基礎上, 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農業税,實現了農民徹底減負,人均減負83元,退耕還林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全部兑現到户,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省上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業增收空間有限,農民增收壓力較大。二是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與農户的利益聯接機制不完善。三是農民的組織程度化不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還不強。四是農業發展資金缺乏,農業科技和技能培訓經費短缺,龍頭企業、運銷組織融資困難。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四、今後的打算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這一總目標,狠抓 "兩品一遊"生態觀光旅遊高效農業,積極推進農村經濟工業化、社會管理城市化、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建設,努力實現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一是繼續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二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不斷挖掘旅遊觀光農業潛力,切實提高二三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積極培育和完善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四是狠抓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以項目建設帶動農民增收,以項目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五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着力推進農村小康樣板村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強化農村造林綠化工作,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六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繼續深化和豐富“三級聯創”、“雙培雙帶”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努力形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強化工作措施,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