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國內旅遊之淺見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旅遊部門對發展國內旅遊重要性認識不夠,發展國內旅遊的方針、政策、措施不具體和缺乏力度,對發展國內旅遊宏觀管理和正確引導不夠,制約着國內旅遊業進一步發展。本文對發展國內旅遊業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以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和重視。

發展國內旅遊之淺見

國內旅遊是指本國人民在國境線內進行的遊覽活動。這種消費行為的興起和發展,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活水平進展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產物,世界各國旅遊事業的成長階段與開發政策各有其特點。在發達國家繼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滿足後,國內旅遊業開始繁榮興盛,繼之國際旅遊業也發展起來,這種國際旅遊業既包括本國旅遊者的出國旅遊即支出旅遊,也包括外國旅遊者的入境旅遊,即收入旅遊,這些發達國家生產、消費發展,不存在象落後國家那樣由受先進國家消費示範效應影響而產生的“早熟消費”現象,發展旅遊業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社會總需求不足和由此產生的失業問題,具有福利性質。

而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則率先發展國際旅遊業中的收入旅遊即入境旅遊,並且這種收入旅遊隨着由經濟發展引致的外匯瓶頸加劇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益重要。同時,伴隨國內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旅遊業也興盛起來,到邁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000美元的新興工亞化國家和地區的行列時,國際旅遊業中的支出旅遊即出國旅遊也崛起繁榮,發展中國家發展旅遊業的初期目的主要是為了賺取外匯,發展經濟。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1000美元,外匯緊缺,只發展接待外國旅遊者的收入旅遊。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外匯仍然緊缺情況下,這時,由於國內人民收入提高,國內旅遊業也發展起來,但出國支出旅遊仍未發展,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2000美元,外匯緊缺解除,這時出國旅遊也發展起來了,台灣省是我國旅遊業先行發展地區之一,它於1956年開始發展旅遊業,當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有200多美元,外匯緊缺,因此首先着重發展國際旅遊業中的收入旅遊。從1956年到1979年期間,它始終不提倡國內旅遊,隨其自行發展,到了1979年台灣省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美元,國際收支出現大幅度的穩定順差達幾百億美元,這才開放國際旅遊業中的出國支出旅遊。

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初期,旅遊業的供給和服務一時很難滿足旅遊者的需要,為了緩解矛盾,促進旅遊業順利發展,國家制定了優先發展國際旅遊業的政策,並從各方面採取有力保證措施,增加國際旅遊供給,使國際旅遊業得到迅速發展。在這時期,對國內旅遊先後提出了靈活的政策和要求。80年代,由於主客觀條件的不成熟和保證國際旅遊優先發展,要求國內旅遊要“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穩步發展”,進入90年代,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其消費構成和消費層次發生了很大變化,外出旅遊成為新的時尚,開放較早、收入較高的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居民就更為突出。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國內旅遊業的產出水平,已達到國際旅遊業產出水平的1.68倍。①與此同時,近兩年中國邊境旅遊的口岸增加,路線延長,無數增多,為邊境旅遊提供了方便,使邊境旅遊日益成為旅遊業的焦點,其次,東南亞地區也成為

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居民新的旅遊目的地,這是國內旅遊向出國旅遊的延伸。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步伐加快,以及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我國國民經濟必將會持續、穩步、健康發展。國內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和經濟勃勃發展,為大力發展國內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近年來,我國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活質量穩步提高,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人們已不滿足封閉式的家庭生活,而是迫切希望通過旅遊達到開拓視野、陶冶性情的高層次的需求。隨着城市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的“五天工作制”的實行,農民自由支配時間增多,旅遊將成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內旅遊市場潛力很大,為發展國內旅遊業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眾所周知,旅遊資源是吸引旅遊者的物質基礎,是發展旅遊業的先決條件。我國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品味之高在世界上首屆一指。同時,經過近二十年的旅遊資源開發,景區(點)的建設,接待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完善,為發展國內旅遊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各個旅遊接待區來説,國內旅遊對該地區的作用與國際旅遊對各個接待國的作用基本相同,只不過不以外匯形式表現而已,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1.促進社會進步,繁榮文化,提高生活質量,激發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同時,通過旅遊,增加人們身體精神的健康,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不少國家通過國內旅遊來解決本國居民中那些缺乏經濟能力和不能出國的旅遊問題,如埃及提倡讓更多收入少的人“瞭解自己的國家”,增強民族自豪感,旅遊部門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優待,給中、下層居民以方便,去年春節期間,安徽省黃山管委會推出的“黃山市民遊黃山”活動,增加了市民對旅遊行業的瞭解,激發了市民的主人翁精神。

2.改善國民經濟結構,促進和帶動全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城建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同時旅遊業的發展興旺又促進城建、交通、科技文化、商業的、工業和手工業等相關部門的發展,大大增加了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國民經濟結構呈良性發展。

3.促進國內地區間經濟發展平衡,是經濟發展重心向內地轉移及扶貧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地區旅遊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這對落後地區來説,尤為明顯。旅遊的主要資源是自然風景和歷史古蹟,它們一般不在工業發達區而在邊遠地區、山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如敦煌千佛洞,黃果樹瀑布、雲南石林、四川九寨溝、安徽黃山、九華山等,我國眾多的名勝都處在這種地理位置,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使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者來到落後的旅遊地區消費,帶動該地的經濟發展。

4.大量回籠貨幣,加速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從1985年到1992年,國內旅遊的回寵貨幣約1300億元,1995年回籠貨幣1170億元。②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發展國內旅遊業對吸引外資、發展經濟、實現貨幣回籠、積累資金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並可作為國際旅遊業發展的先導,為國際旅遊業的發展積累資金,逐步打好社會基礎設施和旅遊設施的基礎。

5.可以使國內和國際旅遊市場互相調節平衡,提高旅遊設施的利用率。國際旅遊市場的客源因政治、經濟和季節性變化會產生波動,通過發展國內旅遊來彌補、緩和或調節牀位的使用,解決交通工具的閒置和飽和等問題,防止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展的比例失調,以免造成旅遊經濟單純依賴國際市場而無迴旋餘地。

6.擴大就業機會,保持社會穩定。由於旅遊活動的廣泛和多樣化,旅遊業是一種勞動密集性的行業。西方有的學者認為,在發展中國家的旅遊業,對於就業似乎比發達國家更為有利,因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活動和就業範圍更小一些。大力發展國內旅遊業可以擴大勞動就業機會,緩解目前我們由於經濟轉軌所造成的“就業難”的壓力。

發展國內旅遊的重要作用和潛在功能,也越來越為各有關方面所認識,各級主管部門要從政策上引導,改變原來終其自由發展的做法。為下一世紀的經濟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今年初,錢其琛副總理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指出:“旅遊管理部門要對我國旅遊業發展有個系統的規劃,要明確發展方向、長遠目標,要看到,隨着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旅遊市場將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新的增長點。今後五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前景是廣闊的。”世界旅遊組織統計顯示,世界旅遊業中,國內旅遊業收入約佔總收入的91%。就是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中,國內旅遊也佔較大比重。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旅遊業的發展規律,加速發展國內旅遊,以順應這種新的形勢,制訂相應政策和措施,在全社會起一個導向性和協調性的作用,使旅遊業日益繁榮。

1.將國內旅遊切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各級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計劃和產業政策時,應對國內旅遊有相應的計劃安排,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設立系列指標,建立定點和抽樣統計制度,從根本上確立旅遊業的產業地位,並在人、財、物上給予大力支持。

2.積極培育國內旅遊的市場,在旅遊客源市場輸出與接待等方面聯合,共同開發,深入廣泛宣傳,有組織地招徠國內旅遊客源,積極辦好國內旅遊交易會和區域性、專項性旅遊交易會,提高國民旅遊意識。

3.建設和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隨着國內旅遊業發展,國內旅遊者對旅遊服務質量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建設旅遊服務設施要注意層次性和協調性,既要滿足高層次消費的需求,更要重視大多數旅遊者目前消費水平還較低的大眾要求,改變以往接待國內旅遊者設施存在的髒、亂、差現象,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以滿足國內旅遊者的需求。

4.加強宏觀調控,積極穩定地發展國內旅遊業。當前,許多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及個體經濟對辦旅遊業的興趣和熱情都很高,而另一方面,旅遊服務設施建設相形之下顯得有些滯後,特別是交通擁擠,一些熱線熱點在旅遊旺季人滿為患,並衝擊和影響國際旅遊業。這種主客觀條件相對脱節的狀態迫切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運用價格手段和時間錯位方式來進行限流和分流。根據旅遊業的內在發展規律,需要和可能的條件,適時提供導向情的調控意見和措施。

5.制定旅遊法規,健全監督機制,保障國內旅遊者合法權益。近兩年,隨着國內旅遊業的紅火,許多旅遊接待地區的三類旅行社一轟而上,發展迅猛,全國現已有4000多家,但這些旅行社中,存在了一些問題,有些甚至屬“皮包社”,只有一部電話和一台傳真機,從業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有些根本不懂業務,導遊人員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旅客投訴率較高,影響了國內旅遊業形象。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切實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旅遊管理水平、旅遊服務質量等軟件建設,逐步制定有關國內旅遊業的法規和綜合服務質量標準,建立定點服務,管理監督和投訴制度,確保國內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6.根據國內旅遊者的需求,開發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從目前國內旅遊市場現狀的分析和預測來看,今後一段時間內應大力發展以下幾種類型的旅遊產品。一是觀光型旅遊產品,這種產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是國內旅遊的主導產品,應不斷增加和豐富產品的內容,溶知識性、文化性和參與性於一體,以滿足旅遊者新的需求。二是開發短途消閒旅遊產品,隨着雙休日的實施,在我國城市興起了週末旅遊,由於時間因素,旅遊路程不可太長,應根據當地及周邊旅遊資源分佈情況,開發出具有吸引力的短途消閒產品,有廣大的市場潛力。三是開發專項旅遊產品。舉辦一些旅遊節慶活動和一些主題旅遊項目,如“三國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都將受到國內旅遊者的青睞。

國內旅遊的興起,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發展國內旅遊業可帶動和促進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應抓住當前國內旅遊大發展的有利時機,從戰略高度國內旅遊業,規劃和加速國內旅遊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