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預防措施

傳染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日常要注意衞生,做好預防措施。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傳染病預防措施
傳染病預防措施

1.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勤鍛鍊。

2. 生病及時就醫,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時,戴上口罩,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以免對他人造成可能的傳染。

3. 接種疫苗,鼓勵公眾根據自身情況,自願、自費進行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控制區域性急性傳染病流行最經濟、有效的辦法,每年秋末,學生接種流感、腮腺炎、風疹、水痘、流腦等疫苗,可預防呼吸道疾病。

4. 避免受涼。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門在外要儘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同時儘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5. 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6. 淨化環境。保持空氣流通;儘量不要拉上窗簾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燻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7.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8. 冬季乾燥,應多喝熱開水。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還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同時豆製品,魚蝦蛋類等能夠提供優質的蛋質,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如何預防春季傳染病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然而每年在這冬春交替之際,由於人體內部系統還來不及適應冷暖空氣頻繁交匯的氣候變化,加之初春天氣多變忽冷忽熱,早晚温差大,人體免疫系統還來不及調節、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較冬季也趨於活躍,所以春季是疾病易發和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如鼻炎、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這些疾病往往導致人的身體疲勞,頭痛腦熱,有人就把春季戲稱為“多病之春”。而正在校園讀書的我們更容易在這狹小的空間裏被傳染上各種疾病。因此,如何預防春季傳染病儼然成了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當然,要預防傳染病,首先要了解其傳染源,傳播途徑。所謂的傳染源就是所患傳染病人和動物,許多動物的傳染病是可以傳染給人的。而主要的傳播途徑有空氣飛沫傳播、經水傳染、食品傳播、經手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傳播等。也許這樣説的不夠詳細,那麼,我舉個呼吸道傳染病是怎樣傳播的例子來説明一下:①、在學校,學生或老師在講話、咳嗽或打噴嚏時,通過飛出來的唾沫將夾在裏面的病菌傳播開來。②、灰塵是傳播的一個幫兇,有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於隨地吐痰或亂擤鼻涕,這些痰、涕乾燥後夾在裏面的病菌就會隨灰塵到處飛揚,一旦被人吸入就會感染。③手是傳播病菌的另一幫兇。有呼吸道傳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當病人拿書本、日常生活用品等,在這些物體表面就會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觸了這些東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徹底洗手就去吃東西、挖鼻孔等,病菌就可能從口腔、鼻腔進入呼吸道而感染。

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遠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來介減少自己被傳染上的機率,然而我認為,最最重要的還是要來保護自己,也就是應該採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經過調查瞭解,我總結出以下措施來預防春季傳染病:

1、首先要保證教室和居室等生活環境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少去或不去人多羣聚的地方,多喝水,多休息。

2、注意個人衞生,不要隨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

3、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春天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機,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户外呼吸新鮮空氣,如跑步,做操等來增強體質。

4、生活要有規律。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這對提高自身抵抗力相當重要。飲食方面,不宜吃太過辛辣,油膩的食物,少量或禁食芫荽、酒類等刺激食物。攝入足量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等。

5、接種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接種疫苗適應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重要環節,預防性疫苗也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是投資小,收益大的預防措施。

6、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避免着涼。

7、不要自行購買和服用某些藥品,不濫用抗生素。有病及時就醫,當發生傳染病時,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儘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

相信大家只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生活習慣,注意各方面的細節,多多愛惜自己的身體,遠離傳染源,春季的各種傳染病是不會來找你麻煩的。

39種法定傳染病分類

35種後增加到37種,至20xx共39種。

20xx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 20xx年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一)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備註: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有: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

26種: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鈎端螺旋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血吸蟲病、瘧疾、登革熱、甲型H1N1流感。

(三)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

11種: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備註:

(1)脊髓灰質炎,要由國家確認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2)甲類傳染病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5N1流感),須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3)艾滋病,應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傳染病診斷、登記、報告制度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與管理規範》制定此制度。

1、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為傳染病疫情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遵循誰接診,誰報告的原則。

2、報告時限: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於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向市疾控中心報告,同時進行網絡直報或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或寄出傳染病報告卡。

3、臨牀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現要求上報的傳染病後,應立即詢問患者,在登記本上詳細登記要求上報的各項內容,做到字跡清楚,並在規定時限內填報傳染病報告卡,送交本單位網絡直報人員。

4、網絡直報人員在審核傳染病卡片(有無邏輯錯誤、填卡是否正確和完整)後,進行網絡直報。

傳染病消毒隔離制度及防範措施

一、病區環境

傳染病區與普通病區分開,肝炎病人與感染病人分開收治。

門診部:工作人員應有各自出入口。設專用掛號、收款、化驗、X線、取藥、治療等科室。

病區:應設工作人員衞生通過間(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設小病室,不同病種病人分別安排在不同隔離病室。在病室內部應按嚴密的隔離原則進行建築,內設衞生間及防護門。通道走廊牆壁上設有兩層傳物窗,工作人員可以不進入病室而傳送飲食、藥品等(輕病人)。病區內需設專用消毒間。

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應室均應有符合隔離的建築,還應有必要的消毒設施,如污水處理站、焚燒爐等。

隔離區的劃分:

門診、病區等單位均應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

清潔區:即沒有與病人直接接觸,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員更衣室、休息室、治療室、庫房、值班室等。

半污染區:凡有可能被病人間接輕度污染的地方,如醫護辦公室、走廊、化驗室等。 污染區: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衞生間(廁所、浴室、洗臉間)地面等。

隔離設備

隔離標記(嚴格隔離:黃色標記圖案;接觸隔離:橙色標記圖案;呼吸道隔離:藍色標記圖案;結核菌隔離:灰色標記圖案;腸道隔離:棕色標記圖案;引流物—分泌物隔離:綠色標記圖案;血液—體液隔離:紅色標記圖案)。

隔離衣、衣架。

設福爾馬林薰箱、消毒一般用物。

洗手方法、避污紙等。

感染患者的用物與傳染患者用物分開,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療盤、聽診器等,病人用後的物品單獨處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內放一盆0.05%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換一次,並掛有隔離衣,每日更換一次。

病室定時通風換氣,每日進行空氣消毒。治療室每日進行空氣消毒,每季空氣培養一次,空氣細菌總數≤500cfu/m3。

掃牀應濕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後消毒備用。治療室內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二、病員消毒隔離制度

病人住院入病區時,除帶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帶入。

病人住院期間,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隨意外出,病人活動最好是侷限於污染區內。 嚴格對陪伴及探視人員的管理。儘量控制不讓家屬陪伴及探視。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經醫務人員允許可以陪伴,但必須遵守醫院隔離規定。出院時必須經適當的衞生消毒。

三、工作人員消毒隔離制度

醫務人員進入污染區、半污染區工作時,需穿工作服,隔離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觸病人前後用肥皂、流動水洗手,尤其是接觸污染物品,以及更換牀單,收污染被服,打掃衞生,應立即用0.2%過氧乙酸浸泡雙手並徹底清洗。勤剪指甲。嚴格無菌操作。

醫護人員接觸不同病種病人須更換隔離衣,穿隔離衣不得進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2

操作前後一定要流水洗手。不得穿工作服進入值班室休息。

進行護理、治療操作時做到先感染後傳染。

污染的手不得觸及清潔物品,如有可疑必須重新消毒方可使用。

病人所接觸的一切用物應相對固定,必要時專用,如體温計,可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劑浸泡。如不經消毒處理,不可給他人應用。

使用後的一次性物品必須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集中處理。

用過的物品、器械應先消毒後清洗,定點存放,傳染病人的布類必須先消毒,再送洗。

防止和病人的血液、體液、骨髓等標本有直接接觸的機會。盛放標本的容器必須堅固,以防滲漏與破損,在存放、取出送檢時,容器外邊不得有被污染的可能。

工作人員不得向其他病區借、換物品。

應特別注意血液、體液、嘔吐物、排泄物在病房的濺落。需對患者進行指導防止其濺落。同時對已出現的濺落物妥善處理,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劑擦拭或浸泡。

化驗單要始終保持清潔,不與標本及其容器直接接觸,更不許把化驗單包纏在容器外面送檢。

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應認真做好終末處理。

四、護理員消毒隔離制度

護理員進入污染區操作時,必須穿隔離衣、戴帽子。

病室地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劑拖4次,每週徹底清洗消毒一次。拖把用後消毒30分鐘懸掛晾乾備用。治療室、病室、廁所抹布、拖把必須專用,標記醒目。

病區的牀、椅子、牀頭櫃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並做到一人一布,用後消毒、清洗晾乾備用。

物品架,治療車、推車及專用物品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換一次。

廁所每日用0.1%含氯消毒劑刷洗三次。

便器用0.1%含氯消毒劑浸泡2小時,清洗備用,肝炎病人分開,固定使用。

終末處理:病人所用的牀、椅子、牀頭櫃用0.1%含氯消毒液擦洗。衣服、牀單、被套等物品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後送洗。便器等物品用0.1%含氯消毒液清潔浸泡1小時沖洗乾淨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