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層社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的基礎,是供銷合作社與農民聯繫最緊密的環節,是為“三農”服務的主要載體和前沿陣地,更是供銷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基層、最直接的服務組織。近幾年的實踐證明,供銷社能不能辦成真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活力強不強,為農服務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社。因此,基層社的建設決定着供銷合作事業的興衰成敗,基層社發展,供銷合作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基層社萎縮,供銷合作事業就會停滯不前。

關於基層社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全面瞭解我市基層社發展現狀,深入思考基層社發展前景,結合省社統一安排,市供銷社近期對全市供銷社系統的基層社組織、人員、資產、經營、改制等多方面的情況採取通過填制報表、重點考察、與職工座談等方法,進行了全方位客觀、詳實的調查。調查情況表明,XX年以來,各縣(市)供銷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XX】27號《保定市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三年(XX-XX年)發展規劃》文件要求,不斷加快基層社體制和機制的改革步伐,積極發展基層社新的組織形式,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已逐步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現狀:有喜有憂

截止目前,我市現有基層供銷社238個,村級綜合服務站1102個,莊稼醫院127個。基層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個,新增營業面積38850平方米;建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44個;興建各類市場6個,交易額25080萬元,實現利潤245.6萬元;建立縣級“農合聯”分會3個,領辦、興辦種植、養殖等各類專業合作社120個,共發展社員11752户,輻射帶動農户84459户,吸納社員股金15515.6萬元,年經營額達59451萬元。全系統各基層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後,已經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不僅使供銷社的資產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層社的經濟效益,樹立了供銷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為“三農”服務的能力,而且為參與、引導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憂的是:相當一部分基層社仍停留在資產保值,維持生存的狀態;還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實亡,但因各種原因尚未進入或完成破產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顯

經過幾年的改革發展,各縣(市)供銷社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因地制宜、尋找突破、發展特色、壯大自己”的思路,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改進服務方式,把基層社建成了佈局合理、產權清晰、功能鍵全、運作規範的供銷社新型基層組織。特別是通過積極整合現有組織資源和網絡資源,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經營體制,積極改進服務方式,拓寬了發展空間,使基層供銷社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一)抓機制創新增實力。基層社經營機制的創新是基層社改造與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市按照“ 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則,分類進行了實施,促進了基層社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強了基層社的實力。

1、走資產開發,盤活有效資產的路子。對處於黃金地段的基層社應本着“有效資產有償經營,無形資產活化運作”的原則,多渠道、多途徑籌措資金改造經營設施,創辦供銷社農村集鎮超市、配送中心和各類交易市場。一是通過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吸收社會力量聯合開發,共同受益;二是對基層社資產出讓一塊,做旺一塊;三是縣(市)社直接投資,逐年收取回報;四是由開發商墊資開發,基層供銷社逐年還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經營設施和網點步伐,增強基層社的實力。

2、通過資產置換、重新組合等形式,走調整建制的路子。一般採取小社並大社、強社並弱社或強社託管小社等方式來改造基層社,同時按經濟區域組建中心社。

易縣供銷社XX年年資產整合工作實現了基層社全覆蓋。十一個基層社整合完畢,更新改造營業面積1.4萬平方米,增值近千萬元。隨着設施更新,達到了安全、美觀的經營需要,有160多名職工迴歸就業,企業的資產收益明顯增加,如良崗社每年的資產收益8-9萬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體制創新增活力。在基層社改革過程中,確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誰有能力辦供銷社就讓誰來辦,誰辦好了供銷社誰就是供銷社人”的開放辦社理念,通過以帶資承包、增資擴股、資產重組和產權轉讓等多種形式,創建了產權多元化的新型供銷社,使基層供銷社活力迸發。不但帶動激活了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和項目等生產經營要素,盤活了基層社的存量資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層社的組織體系、資本體系和經營體系,為基層社的長足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1、對於有實力的基層社,通過拓展經營,擴大服務,推行民主管理,發展連鎖經營,做大做強,可以以多元投資的形式辦新的經營服務實體,開拓新項目。

高碑店市楊漫撒供銷社採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着市場經濟、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 楊漫撒供銷社的傳統經營業務受到很大沖擊,服務設施老化,僅餘破舊門市39間91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危房;人員大量流失,而且帶走了業務渠道、市場、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等這些不可或缺的經營要素,使楊漫撒供銷社經營步履維艱,出現了陣地縮小、功能弱化、地位作用下降的不利局面。因此,楊漫撒供銷社先後籌資140多萬元實施危舊房改造,把原有破舊門市改擴建成兩層38間、營業面積達2538平方米綜合營業樓,緊接着建立健全各種相關配套的服務設施。除從事農資、日用消費品等傳統業務外,硬化了廣場路面,購置了健身器,增加了餐飲、農機維修、娛樂、醫療、健身等項目,把過去羣眾常講的“哪破哪是的供銷社”,變成了店面亮麗、商品豐富、陳列整齊的現代綜合服務中心,提升了供銷社綜合服務功能,淨化了農村消費市場,改善了農民購物環境,使廣大農民羣眾享受到了城裏人的生活。同時綜合服務中心還主動向村民傳遞政策信息、農技知識、農資市場動態、農資信息等,一些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和需要,村民不出村裏就能得到解決和滿足,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成就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歡迎。僅日用消費品一項,銷售額就達到了500萬元,比改造前提高了兩倍多。

2、對實行職工全員置換身份的基層社,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吸收已置換身份的職工或農民,重組新的基層社。基層供銷社通過股份有限責任制的改造,既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和機制,又堅持合作制的原則,完善和發展壯大組織體系,實現基層供銷社經濟成分的多樣化、產權的多元化,擴大基層供銷社的民辦性、羣眾性,增強合作性、聯合性。易縣的西山北供銷社經營設施老化嚴重,曾一度試圖引市入院,且已將大院內全部設施拆除,門店停業。但因運作不周和決策失誤,導致擱淺。縣社面對這一被動局面,大膽設想,周密論證,形成了開發商業街的方案。此舉促動了鄉政府小城鎮建設的規劃,一舉雙贏,試點工作取得成功。改造項目總投資280萬元,供銷社置換營業面積1300平方米,資產增值100萬元,供銷社面貌一新,成為當地的經濟亮點。

3、對基層社佈局進行優化調整,按照培育骨幹社,組建中心社,兼併託管弱小社的要求,優化基層社佈局結構,擴大規模,增強實力。

清苑縣按照“發展壯大一批,破產淘汰一批”的原則,對基層社進行了戰略重組,在對馬莊、白城、北店三家資不抵債基層社破產的基礎上,32家基層社合併為18家,並全部實行了社有資產法人代表有償佔用責任制的改革形式,恢復了供銷社的傳統優勢,強化了基層社的流通職能。

4、通過發展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來建設基層供銷社,積極推行專業社、協會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基層供銷社的一體化建設模式。基層供銷社可以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可以是基層供銷社。

清苑縣李莊供銷社在傳統購銷業務嚴重萎縮的情況下,創建了李莊供銷社草莓專業合作社,積極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組建以來,在產前以進價為社員供應草莓專用肥;產中聘請農業專家提供技術服務;產後積極尋找銷路,解決社員賣莓難的問題,同時,在草莓收購時規定,社員的草莓按當地市場當天的最高價格收購,出現差價,在當天收稱時補齊,有效的避免了社員由於交售不及時造成的損失,極大提高了社員的種植積極性。截止目前,已累計為社員銷售草莓1000多萬斤,並通過開展草莓初加工業務,實現為農增收148萬元。 

(三)抓服務創新增魅力。在基層社改造過程中,千方百計尋求基層社發展的途徑,把提升基層社自身實力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做好服務“三農”文章,努力擴展經營。

1、大力興辦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改革重組後的相當一批基層社已經通過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成為了引領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助農增收的骨幹企業和中堅力量。一是與當地的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發展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平台”作用,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或產品)、特色產業,採取引導農民自辦、與農民聯辦、支持能人領辦、依託基層社組辦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二是與自身的經營、服務相結合發展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終端作用,運用流通網絡通過把專業合作社的產品送進城市超市或農家店的方式,把專業合作社納入流通網絡體系。同時,積極推薦名優產品,進入總社的“千社千品”富農工程,充分發揮基層社的服務功能,為專業合作社提供科學技術、產品銷售、農資供應、各類中介等綜合服務。三是與基層社改組、改造相結合發展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基層社各種資源,促進基層社資產、人員與農民相融合,積極吸引農民入股、入社,可採取“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把現有基層社改造成專業合作社,使基層社既能享受專業合作社的各項優惠政策,增強發展後勁,又能充分發揮其在科技、信息、流通渠道、倉儲場地、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優勢,真正與廣大專業農户結成利益共同體。

高碑店市新城供銷社成立的新城胡蘿蔔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為種植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系列化服務,大大提升了當地胡蘿蔔等蔬菜的種植水平和收益。也使專業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幾十名社員發展到目前的2450名,從而帶動了三鄉兩鎮、13000多農户的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為以新城鎮為中心的胡蘿蔔種植區被列為國家級無公害胡蘿蔔示範基地做出了突出貢獻。

2、積極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服務中心建設,強化為農服務功能。基層社通過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引入市場機制,採取能人領辦、職工參辦、部門聯辦等多種方式把自身改造成了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並充分發揮供銷社在農資和生活資料供應、棉花購銷、煙花爆竹經營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連鎖配送把銷售的終端建立村級綜合服務站,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零距離、安全、實惠的便利服務,有效地淨化了當地農村市場,維護了市場秩序,既解決了農民買難,又解決了企業賣難的問題;並通過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當地農村居民羣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把一批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辦成了農民看得見、信得過、留得住、離不開的為農服務實體。樹立了供銷社良好的社會形象。

高碑店市楊漫撒供銷社在高碑店市社的大力支持下,緊密結合經營實施改造,紮實推進、穩步實施,先後籌資140多萬元對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完善;購置了健身器;對服務中心門店進行了整修,統一了牌匾標識和服務公約。基本形成了以農資、日用消費品、餐飲、農機維修、娛樂、醫療、健身等為主要內容,集信息交流、休閒娛樂、購物交易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服務中心。僅XX年年楊漫撒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民測土施肥就達40餘次,送肥到家或田間的有700餘噸,本鄉銷售XX噸,周邊縣市和其它鄉鎮1300餘噸、農藥9噸,全鄉農資市場佔有率達75%以上。日用消費品銷售額就達到了500萬元,比建成服務中心前提高了兩倍多。

三、問題:不容忽視

我市在基層社改革過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好的路子,也積累了一些好經驗,但改革仍處在初始階段,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改革的機制、體制改革還沒有完全理順。一是把供銷社真正辦成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做為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在幹部職工中的思想認識上並沒有完全取得共識,存在畏難情緒;不聯合、不合作、各自為戰觀念和行為較為普遍。二是有些改革還不到位。如有的新建的專業合作社,農民的股金比例很小,與農民的經濟聯繫很不密切。三是觀念和機制沒有轉換,制度沒有創新。體制轉換了,觀念、機制不轉換,制度不創新,必然再次陷入困境。 

(二)少數基層社領導的思想觀念不夠解放。有的至今受計劃經濟傳統經營模式束縛,缺乏改革創新精神,工作上有畏難情緒,有的還存在供銷合作社改革掉了“大鍋飯”,管理人員吃“二鍋飯”現象。不少只是大門市部隔成了小門店,陳舊不堪,一二十年來沒有一點發展,基層供銷合作社建設出現上熱下冷現象。

(三)基層組織體系還不夠完整。改革後的部分基層社經營實力和服務功能薄弱,難以承擔起引導廣大農民羣眾進入市場和服務農民生活、生產的神聖職責和歷史使命,與把供銷社真正辦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尚有很大的距離。

四、思路:強化服務

基層供銷社經過體制改革,人員分流、資產處置,絕大部分處於萎縮狀態,不同程度存在着經濟基礎脆弱,綜合實力不強,政府重視程度偏弱等實際情況,使其生存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與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極不相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基層供銷社發展的步伐和進程。存在這些問題,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也有改革發展中難以避免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必須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來加以解決。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要求,按照“三個有利於”標準,樹立“有為才有位”的觀念,審時度勢,探尋到新的發展路子,找準新的生存和發展點,才能擺脱困境,走出低谷,步入發展的軌道。

(一)轉變觀念,強化為農服務意識。

基層供銷社作為植根“三農”之中的基層組織,處於為農服務的前沿陣地,是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的終端,是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建設者和運營者,是建立農村合作經濟服務平台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基層供銷社的狀況和作為,直接關係到農村新型經營服務體系的建立和發展,直接體現供銷社系統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與水平,對實現供銷社新時期的發展目標起着決定性作用。經濟轉軌期,供銷社的生存環境和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處於第一線的基層供銷社,遭受了最激烈的衝擊。進入新世紀,供銷社逐步明確了新時期的定位,確立了建立農村新型經營服務體系的目標和發展途徑。實踐證明,作為與農民和供銷合作事業命運緊密相連的基層供銷社,只有徹底轉變觀念,把基層供銷社職工的思想引導到為農服務上,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農服務上,把基層供銷社的形象塑造到為農服務上,以服務贏民心,以服務增實力,以實力強服務,基層供銷社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住腳、能生存、求發展,從而實現良性發展軌道。

(二)搶抓機遇,構建為農服務平台。

新時期新階段的基層供銷社,要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突出創新發展這一要點,以為農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經濟為取向,以開放辦社為途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農村現代商品流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等多方面着力構建農村綜合服務體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做出新貢獻。事實上,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也為基層供銷社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此,基層供銷社必須從“三個結合”入手,着力打造為農服務“三個平台”。

1、與構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相結合,打造服務平台。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是供銷社服務基層、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具有供應農業生產資料、農民生活資料和文化精神食糧的基本功能,是助農增收便民服務的有效平台。辦好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廣大農民羣眾提供全方位、零距離、安全、實惠的服務,是供銷社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點,市場運作的原則,注重數量和質量,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與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終端相結合,打造網絡平台。基層供銷社要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機遇,大力整合網絡資源,加快推進農村商品市場連鎖配送等現代經營方式,打造助農增收網絡平台。加強聯合與合作,採取改造、改組、社會加盟等形式,組建農資肥藥配送中心和生活資料配送中心,實施商品的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加快推進現代化經營業態的發展。

3、與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體系相結合打造組織平台。一是加快基層供銷社的改造重組。基層供銷社是整個供銷系統的基礎,是實踐為農服務宗旨的重要組織平台。按照合作經濟的形式改造重組基層社,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管理基層社。在重組的基礎上,堅持分類指導,不斷探索基層社發展新路子,不斷夯實基層社組織基礎,不斷豐富基層社服務內涵。二是積極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按照“提高農民組織化抓合作社,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富農民”的要求,積極鼓勵引導,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農副產品為基礎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主動承擔起組織引導和服務的責任,通過領辦、參與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探索出一條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户+市場的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