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民情調查報告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進一步引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幹部在澤州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激發大學生村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加強大學生村幹部與農民羣眾的溝通,縣委組織部專門針對所有大學生村幹部開展了這次民情大走訪活動。

走訪民情調查報告

此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大學生村幹部詳細瞭解每一户農民羣眾的家庭情況和生產生活情況,通過與村民談心瞭解農民羣眾在就業就醫、上學社保、吃水行路、通訊用電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收集農民羣眾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和建議,使大學生村幹部進一步融入農村,真正成為澤州新農村發展的領導者、建設者、推動者,為澤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地貢獻。

4月9日,我們山河鎮的全體大學生村幹部在鎮政府會議室集中,黨委副書記肖書記和組織委員張委員主持了會議,並具體部署了這次的民情走訪活動。會議結束後,我回到村裏,將這次活動向村主任和書記做了彙報,在得到他們的支持後,我開始着手準備走訪事項。

至5月10日,嶺東村的調查工作圓滿結束。現將嶺東村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查開展情況

這次調查採取的是逐户調查的方式。嶺東村共203户,有31户因工作等原因全家都遷往城裏居住,不便調查。實際接受調查的有172户,佔全村總户數的84.7%,涉及調查人數688人。調查結束後,我將調查的172户的數據進行彙總統計,分析後得出以下調查成果。

二、調查成果説明

1、打工就業及子女受教育情況

嶺東村沒有任何經濟產業,農民還是依靠種地為生。大部分的村民都在家務農,家中的主要勞動力會在農閒時外出進城打工。而外出打工只能選擇一些臨時性的建築工,到農忙時還需回家照顧耕地。

子女受教育方面,由於嶺東有一所寄宿制中心國小,這就方便了本村和鄰村的孩子上國小,國中一般都選擇衙道中學就讀。由於享受到國家對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優惠政策,九年義務教育在這裏已經得到普及,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背起書包上學堂。

2、種植及養殖情況

嶺東村主要以種植為主,耕地總面積為680畝,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黃豆、穀子等,人均330斤口糧;在養殖方面,全部為家户分散養殖,由於缺水等條件限制,並沒有形成大型養殖規模。

3、全村家庭平均資產情況

嶺東村有兩户分別在207國道兩邊經營小型超市,一户在國道旁建有小型加水廠一個,以給過往運煤車輛加水為生;超過半數以上的家庭在近兩年都新修了房屋;農用機械以犁地機、打麥機為主;電視機已成為較普遍的家用電器;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車為主。

4、吃水行路及社保情況

嶺東村無資源,無企業,無集體經濟收入。由於缺乏資金,投入不上,目前,全村未實現家家通自來水,村民只能到村裏幾個固定的吃水井挑水吃,一旦水源遭到破壞,村民的生活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且缺乏水利設施也大大阻礙了種植和養殖的發展。

而且也是由於資金的短缺,村裏4000餘米的街巷道路至今沒有硬化,只是在XX年完成270米的環村公路硬化工程,仍有1600多米環村公路未硬化。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村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改善。

參加保險方面,XX年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比例為95%,他們着實體會到了“新農合”帶來的實惠與好處,大大減輕了農民的看病負擔。加入養老保險的村民佔全村的51%。

三、調查成果分析

這次調查主要是瞭解農民羣眾在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現將調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1、農業發展方面

嶺東村的產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黃豆、穀子等雜糧,小麥種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種,佔總種植面積的80%。由於嶺東村屬丘陵地區,十年九旱,主要靠天吃飯,全村土地等級不高,水利設施基本沒有,土地抗旱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差,致使糧食畝產量不高,導致了農業發展無後勁,農民在土地上增加收入受到嚴重製約。而且平均每户耕地面積不足5畝,人均口糧330斤,一年的收成除維持一家人的口糧外,剩餘的只能用來兑換些大米和油等等,難以通過種植實現客觀收入,再加上肥料的漲價,成本的提高,種地對農民來説根本不划算。

養殖方面,主要以家庭養殖為主,比較分散,而且缺乏水利設施和養殖技術,很難形成規模養殖。

2、外出打工方面

大多數農民只有在農閒時才能外出打工,而且只能從事建築、煤礦等苦力活,多是臨時工,固定性較差,相對不穩定,無固定保障。到農忙時又需回家種地,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增收,降低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3、致富門路方面

由於多數農民思想保守,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的機會少,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渠道不暢,缺乏致富信息、資金、技術及致富項目,沒有招工信息來源,導致農民想掙錢,但是不知道怎樣掙錢,一身力氣卻無處施展。,只能依靠微薄的種地和打工收入來維持生活。

4、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資金的缺乏直接導致了村裏道路無法硬化,村民至今吃不上自來水。這不僅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礙了嶺東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遇到一位老人,他誤以為我是收電費的工作人員,説明情況後才瞭解到,這位老大爺因為去外村修路掙錢,錯過了上門收取電費的工作人員,而自己並不知道去哪裏交電費,只能黑燈瞎火地過日子,等待下次來收電費時補交電費通電。老大爺現在一人生活,老伴去世二十多年了,兒子高中畢業就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基本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可能還有很多,他們非常需要我們的幫助。

在嶺東村有一些外來村民,他們在這裏租住房子給小孩做飯,由於本村沒有幼兒園、國小,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生活又無法自理,只能家長跟着孩子一起“上學”,這樣遠距離地送孩子上學,無形之中又加重了家庭的負擔。還有些村民,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但由於不瞭解申請助學貸款的具體手續,苦於籌不到學費而發愁。

四、發展建議

1、調整種植業結構,着力解決好農民的增收問題

嶺東村作為一個純農業種植收入的村,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主要應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對土地的投入,引導農民要科學種田,選用優質良種,增加對土地的投入,保證增產增收。二是要調整種植結構,適時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要緊密結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選擇適合本地能種植且效益高的糧作物品種。三是修建水利設施,保證土地旱澇豐收。

2、政府出面,以點帶面扶持農村經濟

政府應該起到主導作用,積極向農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術。在即將進入農閒之季,向農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業與農民工之間的橋樑。對於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資金的農民,政府可以出面幫忙解決貸款問題,消除農民的資金難題。還可以建立項目示範點,提供技術和人才,以點帶面扶持農村經濟。

3、培育新農民,改變落後觀念,提高農民素質

要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就要從改變落後的觀念做起。要按照“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標準,以縣、鄉農業科技培訓中心和村內遠程教育網絡為培訓平台,通過集中分散培訓,加強對農民在自身素質,科技知識,法律常識等方面的學習培訓。要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和培訓內容,圍繞產業需要,用新思維、新觀念、新知識來武裝農民的頭腦,提高農民的素質。要讓農民朋友們意識到,不能總是等着政府發放扶貧款,擺脱貧困不能依賴政府救濟,要想掙錢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腰包鼓起來。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調查工作結束了,但是嶺東村致富的道路還永無止境。這次進村入户調查對我的影響很大,感觸也很深,深刻體會到了農民朋友們的苦和累。農村的發展是城鄉和諧發展的重心,嶺東村的經濟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在多方支援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向着美好的明天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