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調查報告3篇

本文目錄2020年大學生的調查報告關於貧困大學生的調查報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的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3篇

最近和幾個同事(為了公平:8個)做了一份大學生全面調研,內容包括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學習觀、戀愛觀、網絡生活等,可謂全面,據我所知還沒有任何一所大學做這樣全面的調研。拋開調研報告,因為報告裏是不允許太多個人評論的,所以只好在博客發表以下見解。

在許多人的研究和見解中我們看到,他們對大學生有太多的負面評價,難道當代大學生真的是快跨下去的一代,非也!

我們的數據表明(至少在我校的大學生中),儘管存在一些問題(如:個人主義膨脹、道德淪喪、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但學生主體只好的,不能因為學生某一方面的缺點而否定了整個人,試問誰沒有缺點呢?難道大學生作為一個知識領先的集體就不能有缺點了嗎?

看看我們的學生吧,他們還是孩子,存在不成熟的一面,為什麼社會不能給予的包容和理解,對他們如此苛刻的要求,是想讓他們完成“你”那沒有完成的心願嗎?

給我們的學生的引導吧,他們聆聽的耐心會讓你感動!

關於貧困大學生的調查報告2020年大學生的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大學聯考之後的困擾

也許是長期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廣大中國家長的心裏仍然存在着這樣一種想法:“學而優則仕”,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就有能力,學習好就意味着將來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在城裏人的腦子裏這種想法尚且流行,更別説在知識,經濟普遍不發達的農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這種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家庭不富裕的學生來説,這一點更成了他們擺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從小到大班裏學習成績好的好像總是那幾個,而且那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貧困生。他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領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要少,而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於孩子的讀書上。這些貧困生從小就被灌輸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才能擺脱貧困,擺脱做農民的命運。因此這些貧困生在學校裏面的成績一般都很優秀,他們將讀書不僅僅是看成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的是他們走出貧困的一種手段。但這也只是總體情況,並不是每一個貧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優秀的,這一部分的貧困生由於家庭的貧窮只好帶着他們的讀書夢,並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實現,從而這種思想不斷地繼承下去。

由於貧困,這些學生們在擇校時,儘管自己的分數很高,他們考慮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轉移到學校的學費多少上,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暑期,我深入農村接觸了不少貧困生,他們之中有成績非常好的,也有大學聯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時候,是個早晨,我走了大概三個小時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過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後,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見了一座用黃泥製成的土磚建築的房屋。進去以後,林青(化名)和他母親熱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個挺活潑的人,很健談。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

“我填志願時,只考慮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個太差的大學,另一方面,學費是一個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選擇西北方向的學校,我不希望給家庭帶來更多的負擔。”

林青在大學的成績不錯,接連四個學期都拿了獎學金,林青還有一個妹妹在讀高中。據林青的母親説,林青的父親在外務工,她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千塊錢。除掉家裏的日常開銷,根本就無力供兩個孩子讀書。林青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助學貸款。在農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務農之外,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沒事的時候就摸錫紙,據説一打錫紙大概有一千多張,可以賣10元,平均一下,一張錫紙還不到一分錢,一天下來摸的熟練的也就一百來張。不光是這樣,夏天的時候錫紙由於高温,常常會發出一種刺鼻的氣味。林青的母親沒事的時候也就靠這個賺點錢,另外還製作一點香找人代銷。就是這樣也還不能滿足林青的大學學費,更不用説生活費了。林青在大學裏,不光要學習,還要做兼職。

“我這個學期帶了兩份家教,勉強能夠安排好時間,使學習與工作能夠同時進行。“

對於林青這樣的學生來説,學費問題是家裏的主演負擔。但他總算是金榜題名,跨進了大學的大門。同時對於那些家庭狀況不好,學習成績又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來説,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

這樣的情況在我身邊就有很鮮活的例子。

儲娜(化名)

是我小時候的玩伴,我們從小在一起長大,她比我低一個年級。

她現在是宿州師範專科藝術系的一名學生。讀高三時,她的父親由於乙肝,最後演變為肝硬化,治療無效死亡。父親去世之前,家裏的主要開支除了用在兩個孩子的學費和家裏的日常開銷外,大部分用在了儲娜父親的治療上,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僅僅就是儲娜母親經營的一家小鞋店。XX年大學聯考儲娜沒有達本科線,在高中時儲娜學的一直都是藝術,所以大學聯考的時候她參加的是藝術類的考試,分數下來以後,儲娜沒有達本科線,但是她也不想從此就失去讀書的機會,於是她報考了一所大專院校的藝術專業。眾所周知,藝術類專業的學費一直很高,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儲娜每年的學費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夠承受的,不光是儲娜,還有儲娜的弟弟,他今年讀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讀高三了……”

“畢業以後也不知道就業情況怎麼樣……”

在大學聯考這種體制和氛圍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願,還是招生人員的一個小小選擇,決定的卻是一個人的一生。這份名為《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的公益調查結論顯示,XX年,有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湊不齊學費。報告稱,包括生活費在內,平均每年每個貧困大學聯考學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於他們的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 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內。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一位官員尖鋭地指出:“如果説大學聯考是進入大學校門不可迴避的門檻,那麼對於那些貧困家庭而言,大學學費則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隱性門檻。籌措學費的困難,甚至遠遠超過大學聯考的困難,現在,6成順利通過大學聯考的學生正面臨這道比大學聯考更難跨越的隱行門檻。大學新生的貧困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超越教育範疇的社會問題。”

二、進入大學之後的困擾。

今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下大力氣構築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原來為家長揪心、學校擔心、學生憂心的貧困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經有了較大改觀。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設立國家助學貸款。但是這項措施實施的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真正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問題呢?

過去,助學貸款政策為解決貧困大學聯考生的大學經濟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人們認為,經濟越困難的家庭越願意選擇貸款,但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關於貧困聲問題的調查中,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意外地發現,貧困大學聯考聲對助學貸款的需求呈兩頭細中間粗的“紡錘狀”分佈: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資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還貸款能力更強,對還貸能力的自信決定了他們更願意申請助學貸款。而對於家庭收入稍高的貧困學生來説,上大學後勤工儉學等方式補貼生活費或者學費的選擇更為突出,畢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該羣體中相對較強。

報告披漏的一組數據讓人感到吃驚。調查顯示,截至XX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餘萬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 26%。然而,截至XX年底全部大學生中,獲得助學貸款的比例約為11.4%,約有178萬貧困大學生未能取得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的提供總量和實際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缺口.”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表示.

通過分析研究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正中提出,第一學期學費能否解決決定着貧困大學生大學夢圓或破碎.

在獲得調查數據並根據既有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研究認為,在目前的貧困學生中,民族院校的貧困聲比例最高,國家補貼院校貧困生比例較高.

報告顯示,12.7%的貧困生因交不起大學第一年學費可能放棄大學;6成貧困大學聯考生不能湊齊大一第一學期的學費,大量考生大學聯考前最擔憂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

進入大學後,正如前面所説的,大學期間的學費來源是貧困聲考慮最多的問題,許多貧困生也就將助學貸款作為自己的學費來源.但是問題是,不是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也不是每一個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人都是貧困生..貧困生在學費來源上得到解決後,所謂民以食為天,圍繞貧困生的不僅僅是學費問題,還有生活問題,首先他們必須在學校裏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一份貧困生問題調查報告中,據凋查,從家庭收入來看,這些貧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過330元)的佔三分之二.而現在平均每個學舌功能每年學費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生活費.

據調查,貧困生的生活費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這217元只能滿足學生吃飯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貧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費在101----300元之間, 還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費.而貧困生周圍的同學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開支在300----700元之間,平均576元左右,是貧困生的兩倍.

大學生的消費情況調查報告2020年大學生的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台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1、 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 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 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 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説,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羣之一.調查表明,煙台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羣體手機平均擁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着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説,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説這近萬元的費用了.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着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着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説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關於大學生的就業分析與優秀調查報告大學生的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這次暑假回家,和同學交流,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都開始關注就業了,我們口中所談論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上。所以寒假和同學走訪了幾個保定有名的人才招聘會場以及人才中心,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有了危機感,不再覺得自己未來可以不經奮鬥,就一片大好了。同時,各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就大學生就業的幾個熱點問題,總結如下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學生需求方面存在着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着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再次,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對於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