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調查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家庭調查報告失獨家庭情況調查報告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婦聯家庭暴力調查報告

4月29日,由《婚姻與家庭》雜誌社主辦、歐派家居集團協辦的“每天關機一小時—中國家庭幸福指數與移動電子產品關係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家庭調查報告4篇大綱

本次研討會彙集了《非誠勿擾》客座嘉賓、著名情感專家黃菡以及國內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醫學方面的相關專家,共同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家庭亞健康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併發布了《中國家庭幸福指數與移動電子產品關係調查報告》。

6成中國夫妻遭遇“電子情敵”

調查數據顯示:每個家庭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大多數家庭擁有2-3部智能手機,半數家庭擁有平板電腦,73.3%的被調查者的智能手機24小時開機。當前,家庭聚會已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聚,聚會模式變成“人+智能手機+人”,43.0%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在家庭聚會中各自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在已婚被調查者中,超過6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時間過長,移動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夫妻間的“電子情敵”。因單方或多方家庭成員過度沉迷手機等移動電子產品而導致家庭溝通缺失,進而造成家庭矛盾激化、幸福指數降低等家庭亞健康狀況普遍存在。

同時,移動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也降低了親子關係的品質。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後陪伴孩子時仍可能會用智能手機,而在節假日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調查者會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作為安撫孩子的工具。從不或較少在陪伴孩子時使用移動電子產品的家庭,親子關係品質更好,父母與孩子間面對面的互動更有利於提升親子關係質量。

用心陪伴,歐派倡議每天關機一小時

對於移動電子產品帶給人際和家庭關係的亞健康現象,包括《非誠勿擾》客座嘉賓、著名情感專家黃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在內的10餘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就中國家庭溝通現狀、移動電子產品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合理利用電子產品拓展親密關係、挽救電子時代的夫妻生活、如何適應網絡時代的交流、如何提高電子產品使用的效率等話題展開了廣泛交流。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的經濟體,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是對於高速發展背後存在的社會性問題和家庭亞健康狀態,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企業和社會人士的關注,集中社會力量,共同提升中國家庭健康、幸福指數。會上,婚姻與家庭雜誌社與歐派家居集團聯合向全社會發出“每天關機一小時”的健康生活倡議。

“關機不僅是一個呼籲,更是一個愛家宣言和行動口號。關機即關愛,這與歐派愛家計劃所倡導的用心陪伴是一脈相承的。”歐派家居集團營銷副總經理阮達羣表示,歐派一直將“有家有愛”作為企業核心品牌理念,有義務喚起全社會對家庭亞健康現象的關注,此次協辦研討會,目的在於呼籲人們在繁忙之餘迴歸家庭,放下電子設備,以切實的行動關愛家人、陪伴家人,傳遞愛家正能量。

阮達羣表示,為了擴大“每天關機一小時”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家庭溝通問題,歐派還專門邀請周冬雨參與攝製愛家公益微電影《關機一小時》,希望能借助明星的影響力,傳遞歐派愛家計劃的正能量。據悉,目前微電影已經拍攝完畢,將於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當天舉辦的歐派愛家公益盛典上首映。另據阮達羣透露,歐派品牌形象代言人、新任愛家大使孫儷和微電影主演周冬雨都將出席愛家公益盛典。

失獨家庭情況調查報告家庭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什麼是失獨家庭?一些家庭由於疾病或意外災禍使父母失去了獨生子女,人們把這樣的家庭稱為失獨家庭。據衞生部發布的數據,在我國,失獨家庭每年以7.6萬個的速度增長,現在我國已有超過100萬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這些家庭大多數“獨自”承受失獨之痛,獨自面對養老、基本生活照顧和精神痛苦等問題。為全面瞭解掌握我市失獨家庭的生存狀況、面臨的困難及生活訴求,更好地推動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關愛失獨家庭。7月份,市政協婦聯界別委員聯合市計生委、市婦聯,在市政協**、**副主席的帶領下,深入**縣、**區及相關部門,通過聽取情況彙報、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座談討論等形式,對我市失獨家庭的基本情況、面臨的主要困難及原因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意見建議綜合如下:

一、我市失獨家庭的現狀

1、基本情況。截至20**年3月,我市只有一個子女的育齡婦女數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齡在14週歲以下的育齡婦女數為437619人;現已確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2184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對象1436人(因為我市目前還沒有做過失獨家庭情況的統計工作,所以這個數僅指女方年滿49週歲領取獨生子女死亡特殊補貼的家庭成員數)。以走訪調研的**縣為例,49週歲以下的獨生子女家庭達74286户,佔家庭總户數的15.5%,其中獨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滿49週歲),佔獨生子女家庭户數的1.76‰。目前出現的這羣失獨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紀50-60年代,恰逢我國80年代獨生子女政策嚴格執行的年代。隨着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獨家庭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2、經濟狀況。喪子之痛讓他們生活無望,也失去了創造生活的積極性。他們中大部分生活貧苦,有極個別甚至居無定所,借住在村裏的公房(如倉庫)或親戚閒置的舊房。農村失獨家庭的生活來源主要依賴於117-**5元/月的農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別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較為微薄的勞動所得。城鎮失獨家庭的生活來源主要依賴於270-350元/月的城鎮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別扶助金和個人勞動所得。相對而言,農村失獨家庭的經濟更拮据,面臨的生存挑戰更嚴峻,對經濟幫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狀況。失獨家庭成員因喪子打擊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託,常常選擇自我封閉,拒絕與社會接觸,內心孤寂,處於社會的邊緣化。這個羣體的年齡大部分在50歲左右,女人的這個年齡基本上很難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機會相對大一些。因此,相對而言失獨家庭中女性受到的傷害更大、更深。同時我們發現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獨者的精神狀況明顯好過喪偶尤其是離婚失獨者的精神狀況,而再婚重組家庭的失獨者精神狀況相對又有所好轉。相對而言城鎮失獨家庭的精神創傷更大,對精神幫扶的需求更迫切。

4、幫扶狀況。我市從20**年起按照省裏的政策給予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年起我市執行國家出台的一項針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特別扶助制度,扶助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年起我市執行標準隨國家標準提高,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元。隨着物價上漲,我市從20**年1月起對失獨家庭的特別扶助金在國家標準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縣市區根據各自情況制定了扶助標準。如**區從20**年1月起對失獨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區從20**年1月起對失獨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區**鄉在20**年6月設立“失獨家庭關懷基金”,7户失獨家庭每年領取3000元到5000元的幫扶基金。南嶽區從20**年起在失獨家庭父母生日、春節時分別送上生育關懷慰問金600元,對再生育家庭給予一次性生育關懷金500元。**區參照市級標準執行。**市從20**年起將農村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對象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代繳範圍,由市財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標準從計劃生育關懷資金中予以代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我市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決因為失去唯一的孩子而造成的經濟和生活上的困難。

二、我市失獨家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主要問題

⑴經濟收入偏低。據調查,一半以上的失獨家庭收入達不到當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農村失獨家庭沒有任何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賴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政府救助(城鄉低保、五保供給)等方面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城鎮失獨家庭除部分領取退休金的有較為固定的經濟收入外,其他失獨家庭的經濟狀況跟農村失獨家庭相似。獨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經濟困難問題更為突出,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醫藥費後陷入經濟困難,佔到所有返貧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創傷極大。失獨家庭的精神創傷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來源於內在創傷。在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後,失獨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託,心理變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鬱,甚至導致更加嚴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來源於外來創傷。一些人把失獨者視為不祥之人,他們所給的東西也被視為不祥之物,這種來自社會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無疑更刺痛了失獨老人的心。因此,相對於物質幫扶而言,失獨老人的精神慰藉更為迫在眉睫。

⑶養老就醫極難。調查顯示,失獨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較高、生活資源缺乏、養老困難等特點。“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這是我們走訪調研時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如何養老就醫是他們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在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下,那些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不好的失獨家庭,尤其是這一類的農村失獨家庭,養老就醫更是個大難題。醫療開支讓他們原本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們還常常面臨無人辦理正常醫療住院手續和術後無人照料等問題。

2、產生的原因

⑴政策關懷不夠。一是對失獨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實不到位。如XX年底頒佈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這裏的“必要的幫助”只是原則性規定,對幫助的形式、金額、負責部門及年齡等均未作明確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年4月國務院公佈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養老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障工作,積極探索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獨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這裏的“必要”是哪種類型,“補貼”標準是什麼,由哪個部門負責同樣缺乏明確的規定。二是對失獨家庭的救濟幫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現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制度限定“年滿49週歲以上的失獨父母”才能獲得特別扶助,但這樣不少49週歲以下的失獨父母距離獲得特別扶助就有一段較長的“真空期”,在他們最感孤立無助時卻享受不到政策的關懷。同時,隨着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環境污染等多種原因,大多數女性還不到45歲就已經無法實現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滿49週歲為限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三是各級財政投入不夠。雖然自20**年1月起,我市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對日益增長的物價水平和失獨家庭面臨的實際困境而言,我市各級財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標準依然偏低。

⑵社會關懷不夠。目前,我市還沒有建立針對失獨家庭的專門養老服務機構,也沒有關愛失獨家庭的社會和民間組織。隨着失獨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長,公益服務事業和社會養老工作明顯滯後。

⑶自我激勵不夠。主要體現在失獨家庭無法走出喪子之痛的心靈創傷,喪失生活信心,無望開創新生活。失獨家庭在生活中往往會面臨諸多正常家庭無法想象的困難,據調查,70—80%的失獨父母存在精神創傷或心理障礙,近半數患有抑鬱症。喪子之後,他們的精神極度敏感和脆弱,恐懼一切節日和聚會,極力躲避世俗人倫,常常處於壓抑和自閉之中,無法積極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城鎮失獨家庭。

三、關於解決我市失獨家庭主要問題的建議

獨生子女家庭,是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積極踐行者,對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過快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失獨家庭的出現是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可以説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幫助失獨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化解心理障礙,既需要有國家政策法規的保障、政府的幫助,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愛。為此,我們建議:

1、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規。建議考慮放寬“單獨生兩胎”的政策,增強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減少失獨家庭的發生機率。在生育政策法規的出台上,給予所有失獨家庭相應的扶助,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失獨家庭幫扶對象的年齡劃分。建議政府出台關愛失獨家庭的相關政策,明確享受對象、享受標準、負責部門、審批程序、資金籌集與發放管理等基本內容。二是建立健全對失獨家庭的養老機制。根據大多數失獨家庭養老的實際,建議政府加大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強服務功能。根據我市財政收入狀況和上一年度的物價上漲指數,提高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標準。由政府為失獨家庭購買養老保險,以保險形式為失獨家庭養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建立相關社會資源向失獨家庭適當傾斜的政策體系。人社和衞生部門參照五保、低保、殘疾人標準,給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失獨家庭成員免費享受醫保和養老保險待遇。民政部門參照“三無”和“五保”老人待遇,將年滿55週歲的失獨女性和年滿60週歲的失獨男性優先納入五保供養、城鄉低保救助範圍,尤其是對患有疾病、無生活來源的失獨對象,更要適當放寬年齡限制,通過採取分散與集中供養的方式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衞生部門出台看病就醫的特別扶助政策,定期為失獨老人提供免費健康檢查和親情護理服務。三是定期發佈失獨家庭的權威數據。建議加強對失獨家庭的信息統計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獨者在內的失獨家庭數據庫,定期面向社會公佈權威統計數據,並及時更新,為政府解決這一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建議同時建立失獨家庭健康檔案。明確記錄每個失獨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與衞生醫療機構協調,根據每個人的病情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服務。

2、建立健全失獨家庭社會公益服務體系。一是建立“失獨家庭社會關愛救助”機制。建立網絡心靈驛站,通過開闢失獨家庭網站專欄、建立失獨者qq羣等形式,面向社會定期開展政策宣傳、信息諮詢和心靈交流等活動,為失獨家庭搭建一個及時、便捷的現代化網絡交流平台,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失獨家庭,營造人人尊重、關愛失獨家庭的社會氛圍。同時,組建志願者服務隊,定期為失獨家庭做義工,幫助失獨家庭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二是建立社會公益組織和民間資金共同參與機制。建議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吸納民間資金參與失獨家庭養老服務事業,建立失獨家庭關懷基金,成立社會養老愛心機構,鼓勵社會興辦養老院和專門的失獨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補貼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多元化集資的失獨家庭養老服務長效機制,切實推進養老服務的社會化進程。三是建立多部門幫扶的聯動機制。幫扶失獨家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扶助、醫療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個領域,絕非一個部門的事。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的幫扶優勢,積極開展關愛活動,幫助失獨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質量。尤其要充分發揮婦聯組織特色優勢,針對失獨母親這個新弱勢羣體中特殊人羣的現實問題,積極開展關懷失獨母親公益活動。

3、積極引導失獨家庭重拾生活信心。一是開展精神慰藉。建議設立心理諮詢公益崗位,充分發揮(村)社區的基層工作者和民間公益組織志願者的積極性,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預培訓,指導他們定期與失獨家庭成員進行科學的心理干預,比如開展心理輔導、義務巡診、臨終關懷等多元化服務,一對一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壓力和痛苦。二是鼓勵並幫助失獨家庭重新構建完整家庭。對於尚處於生育期且有生育意願的失獨家庭,開展“再生育”服務。除幫助他們辦理相關生育證件外,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和技術服務機構、醫療衞生機構還可以為其免費提供生理檢查、優生監測等相關生育信息免費諮詢和檢查服務。遇到本級醫療部門解決不了的難題,應積極聯繫上級醫療部門,免費提供實驗室檢查、試管嬰兒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諮詢服務。對於失去生育能力,願意收養子女的失獨家庭,開展“重組家庭”服務。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計生委積極協調,主動提供有關收養信息,優先安排收養福利機構兒童,對失獨家庭在辦理合法收養手續、嬰兒入户手續時實行特事特辦,繁事簡辦。三是積極引導和鼓勵失獨家庭參加社會活動。引導失獨家庭、有特長的空巢老人組建各種文體隊伍,開展文體活動,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娛樂身心,融入社會,用豐富多彩的文體生活來沖淡他們的記憶傷痛。

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家庭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12月22日,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發佈會,發佈了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的主要結果和核心數據。

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陳曉霞在發佈調查結果時介紹,此次調查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xx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瞭解目前我國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工作的整體狀況,分析新形勢下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掌握廣大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新需求,為制定全國家庭教育工作“xx”規劃奠定基礎。此次調查以中小學生父母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範圍覆蓋北京、天津等28個省區市的93個市縣。調查方式以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文獻研究和網絡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為整體狀況趨好。九成左右父母對未成年人家庭保護的法律規定表示認同;九成以上父母自我感覺家庭關係良好,八成以上覺得自己和孩子快樂;父母對自身教育職責的認識趨於理性,家長最看重的教育責任,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以身作則”和“創造温馨的家庭環境”;父母的生育觀更注重家庭生活充實和自身人生美滿;父母的人才觀趨於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並且更加務實,父母首選是希望孩子成為“敬老愛幼有家庭責任感的人”,比例達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陽光快樂的人”,達到76.1%,第三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人”,佔65.7%。

調查結果顯示,家長的家庭教育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傾向性問題。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父母最擔心孩子的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身安全問題”、“學習成績不好”、“沒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問題”、擔心孩子“身體不好”和“沉迷網絡”;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父親“缺位”近一半;調查還發現,目前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部分父母缺乏對孩子勞動、運動等能力的培養,父母認為孩子最差的是“家務勞動能力”。家長在有關兒童法律的學習方面欠缺,認真學過的不足一成。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教育面臨着互聯網發展的新挑戰。互聯網普及大勢所趨,孩子上網近七成,66.8%的父母説自己孩子上網,農村孩子上網率達到57.7%;父母在互聯網應用上不具優勢,坦承“孩子比我強”和“我跟孩子不相上下”的超過六成;互聯網對孩子的作用讓父母喜憂參半;對孩子上網,高達95.6%的家長表示會管;七成以上父母利用互聯網獲得家庭教育知識和幫助,自媒體運用最多,獲取家教知識和幫助的渠道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微信公眾平台”、“qq/微信家長羣”、“孩子所在學校/班級網站”、網上家長學校”。

調查顯示,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強烈。家長在家庭教育面臨四大困難,依次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太忙,沒有時間”、“不瞭解孩子的想法”,農村父母遇到的困難比城市父母更為突出;家長遇到問題多靠自己解決,三成以上家長“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家長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排在前三位的是:教育部門的幼兒園和學校、婦聯繫統所辦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免費的社會公益組織;超過六成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表示滿意。另據調查結果顯示,在獲取家庭教育指導渠道方面,農村家長更需要廣播電視節目,城市家長更需要網絡新媒體,城鄉差異顯著。

根據調查結果,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提出對策建議:一是做好家庭教育事業發展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相關政策措施,建議儘快出台家庭教育法;將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普及和家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範疇;建立家庭教育指導者資格認定製度,實行家庭教育指導相關機構准入制度等。二是把握科學的家庭教育傳播理念和方向,對涉及兒童權利和父母職責的相關法律、政策規定進行系統梳理,轉化為父母必讀和家庭教育指導的必修讀本,同時,加強對家庭教育指導者和傳媒從業者的專題培訓,指導並監督其把握傳播方向。三是積極搭建家長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建好信息平台,大眾傳媒尤其是互聯網應當成為現代社會家庭教育指導的主渠道;搭建活動平台,通過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識普及活動、宣傳實踐活動等,為家長創造學習、參與、分享的條件和氛圍;搭建互助平台,支持和鼓勵發展家長自助組織。四是着力培育家庭教育社會組織。進一步統籌規劃,進行家庭教育服務市場化運作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規範化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民間組織或機構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的積極性,使其與正規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實現優勢互補;在現有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基礎上為家長提供“菜單式”的服務項目。

發佈會上,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謝維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陸士楨對“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進行了點評。家長代表向全社會發出了“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倡議。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國家衞生計生委、中國關工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部分專家代表、媒體代表、家長代表等近百人蔘加了發佈會。

婦聯家庭暴力調查報告家庭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一個温馨的眼。而和睦、安寧的家庭關係,不僅是每個家庭成員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隨着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家庭的和諧與文明也在日漸形成,但家庭暴力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而且時有發生。家庭暴力作為一個社會公害,不僅直接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傷害和威脅,而且還會破壞每個家庭的穩定和安寧,這是與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要求背道而馳的。本人從事婦聯工作以來,經常接到家庭暴力的投訴案子,我從所接觸的家庭暴力案例進行綜合的分析,對當前的家庭暴力基本現狀、產生原因和主要對策等方面也進行客觀的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和現狀

**婦聯餘XX年9月在所轄社區開展了家庭暴力調查,發放調查問卷50份,全部收回,合格率為90%。

(一)家庭暴力表現形式

家庭暴力中,遭受侵害的90%為女性,在調查中,發現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丈夫有外遇,用暴力逼迫妻子離婚;(2)夫妻下崗,經濟壓力大,毆妻發泄苦悶;(3)丈夫賭博、酗酒引起家庭暴力;(4)丈夫自私、多疑。

(二)家庭暴力現狀

從XX年以來我區婦聯信訪案件有50餘件次,其中出現明顯家庭暴力的有17件次。

1、從投訴羣體來看,以無業婦女、外來婦女為多。而一般在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大工程企業單位工作的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是極少出現。

2、從年齡結構上來看,以35-55歲年齡段的婦女人羣為多。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家庭也是正好處於婚姻的動盪期,很多因素造成家庭的不穩定。

3、從文化層次上來看,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學歷在高中以下佔81%。由於自身的修養低在家庭中處於劣勢,又因為自身學歷低,在處理家庭糾紛矛盾過程中缺乏一種合理的方式方法。

4、從家庭暴力情節上來看,暴力行為嚴重,影響較大。今年4月---9月婦聯處理的家庭暴力案件中,**社區高煥如女士丈夫酗酒後經常遭到毒打,遍體鱗傷,嚴重時用菜刀將頭部砍傷,縫了30多針,介入調解後丈夫總是老一套,寫保證書--和好--打妻兒,反覆無常。通過這些典型案例,我們看到多數施暴者輕者出言不遜、拳打腳踢,重者棍棒鐵器相加,特別是男性在酒後出手更是沒輕沒重,使受害者在肉體和精神上造成了難以撫平的創傷,人身權利遭到嚴重侵害。日常接訪中發現,每年都有100%的家庭暴力造成了輕微傷,而造成了輕傷害的XX年2例、XX年4例、XX年3例;造成了重傷害的XX年1例、XX年1例、XX年3例。但因家庭暴力一般持續時間較長,造成的傷害也是多年持續不斷的。

5、從參與者上來看,家庭暴力施暴者更寬泛,大多文化素質較低,76%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以個體經營者、工人居多,其中不乏無固定職業人員;但近年來高學歷層次家庭中的家庭暴力也時有發生,文化素質、知識水平都較高,國家幹部、公司管理人員,這些人都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文化水平,近三年的接訪情況看,在虐妻的丈夫中,受過大專以上高等教育的佔到了18%。

6、從影響上來看,家庭暴力使受害人產生屈辱、恐懼、無價值感等,以致興趣減弱、膽小怕事、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同時給孩子許多負面影響,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進而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穩定,成為婚姻關係破裂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

發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任何家庭暴力不是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只有對家庭暴力現象進行綜合的分析與判斷,才能夠為這些受家庭暴力所害的家庭成員提供各方面的幫助。

1、歷史原因

受傳統的文化因素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文化對當今的家庭觀念還是產生着深遠的影響。在人們的頭腦意識中,父權和夫權的思想還有很大的市場。

2、社會原因

受"清官難斷家務事"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對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簡單地把它歸為家庭糾紛,客觀上助長了家庭暴力的肆虐。

在接訪中,我們發現有80%的婦女在遭遇家庭暴力時,直接報110或直接到當地派出所報案,還有的婦女到婦聯尋求幫助,處理方法也只是批評教育了事,使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的實施暴力行為,而使眾多受害人投訴無門。

社會輿論在法制宣傳和教育方面開展得不夠廣泛和深入。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打老婆應該,誰也管不着,打也沒人管,因此,把老婆作為發泄的工具。而婦女這個弱勢羣體,在遭受家庭暴力後,65%的婦女怕被人笑話、瞧不起等,使她們只能忍氣吞聲,不能理直氣壯地尋求法律幫助。

3、經濟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74.5%的女性在經濟上沒有獨立性,致使其過分依賴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丈夫,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內在地決定了家庭暴力的實施。

4、婦女自身原因

家庭暴力是男性對女性人權的侵犯,由於婦女自身素質、文化水平、個性心理等原因,許多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後,顧慮重重,屈尊忍讓,遮掩,妥協,一味遷就,自身的軟弱和無知、無疑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佔優勢,膽大妄為。

三、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對策與建議

(一)宣傳教育

1、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我們必須注重改變傳統觀念、提高社會性別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通過長期開展普法學習和培訓,舉辦"家庭學法"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面向婦女、面向家庭、面向社會,廣泛宣傳;通過定期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利用社區家長等教育平台以案説法,教育社區羣眾學法、知法、守法,不斷增強反家暴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通過"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5.15國際家庭日"等節日即時進行聚焦宣傳,組織文藝演出,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橫幅、標語等,進行反家庭暴力法律諮詢,較好地形成反對家庭暴力、鄙視施暴者的良好氛圍。

2、要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我們要把反家庭暴力工作作為社區平安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平安家庭"、"文明家庭"等家庭美德和"和諧家庭"創建工作緊密結合,並融入羣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強化對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引導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婚戀觀,提高家庭成員的文明素質,約束引發家庭暴力的不良行為。

(二)救助援助服務

1、法律援助。依託各社區設立婦女法律援助站,成立維權志願者隊伍,組建婦女維權法律顧問團,開通婦女維權熱線,義務宣傳法律知識,為家庭暴力受害婦女及時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務。使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務事,讓受侵害婦女羣眾"諮詢有指導,投訴有渠道,求助有人幫"。

2、經濟救助。針對經濟不獨立的婦女選擇遠離家庭暴力的同時要面臨就業、住所等生存問題的挑戰,我們要加強對這些婦女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服務,鼓勵婦女自立自強。使這些婦女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3、心理疏導。一方面要注重發揮社區(村)婦聯組織在家庭暴力矛盾方面的調解和心理疏導作用,做到工作入家入户,對於家庭暴力問題突出的家庭,特別予以關注,發現矛盾及時化解,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有效遏制家庭暴力的發生。我們要通過心理諮詢服務等為家庭暴力受害婦女提供及時的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等服務,從而為引導陽光情緒送上心靈雞湯。

(三)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內涵

1、要着力提升婦女法制觀念。要採取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切實提高廣大婦女的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要通過社區的婦女學校,每年組織婦女維權知識培訓班,使更多的婦女能夠接受法律維權知識培訓,切實提高維權意識。

2、要着力提升婦女平等地位。儘管市場經濟條件下已出現"全職太太"現象,但我們仍不能忽視經濟收益對婦女家庭地位的主導作用。為進一步促進社區及農村閒散婦女就業及勞動力轉移,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推進家庭和諧和社會安定,我們要引導中青年婦女實現自我就業和創業。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勞動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廣大婦女的勞動技能,並要多方協調企業和相關部門,為婦女就業創業牽線搭橋。

3、要着力提升婦女綜合技能。家庭暴力有時因女方素質不高引起,因此提升婦女的綜合素質,確立新時期家庭主婦的良好形象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婦女現代文明知識、文化基礎知識、家庭教育方法、生活實用科技、健康衞生等眾多領域的培訓。與此同時,我們要高度關注外來婦女的培訓教育,切實提高外來婦女的綜合素質和家庭關係處理能力,切實增強外來家庭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