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調查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9年經營調查報告暑假學校食堂經營狀況調查報告無照經營現象的社會調查報告關於鎮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調查報告

吉林省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成長與發展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入wto後更廣泛、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瞭解和分析企業經營者成長狀況和發展環境,促進企業經營者隊伍的健康成長,近期省企業調查隊開展一次專項調查。這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35份,回收率90%。 調查結果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經營者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有利於企業家隊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已初步形成。 一、 企業經營者素質狀況 1 、經營者年齡進一步年輕化。 調查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主要集中在36-55歲年齡段,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化。其中46-55歲年齡段的人數最多,比重為52.6%;其次是36-45歲,比重為34.6%,兩個年齡段比重之和為87.2%;56歲以上和35歲以下各佔10.7%和2.1%。與XX年調查結果相比,36-55歲的企業經營者所佔比重增加了8個百分點,而56歲以上的卻減少了4.5個百分點。按企業規模劃分,大型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的佔40%,中小企業企業這一比重分別為35.6%和37.5%。在各類型企業中,47%的私營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其次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為46.2%和40.4%,國有企業為32.1%,集體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最低。 2 、學歷水平明顯提高。 調查表明,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91.1%,其中大學學歷佔4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21.3%,大專以下佔8.9%。高學歷的比重與XX年相比有明顯提高,其中大學本科提高9.2點,研究生提高11.5 點,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已進入較高學歷結構。從不同年齡段看,在人數較多的36-45歲和46-55的年齡段,大學學歷的比重分別佔28%和58.5%,研究生的比重分別為62%和32%。表明在36-45歲年齡段,研究生的比重高,而在46-55的年齡段,大學本科比重高。在56歲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中,大學本科以上的佔72%,35歲以下的研究生比重較大,為40%。 3 、知識結構趨於專業化。 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學管理的人數最多,佔42.2%;其次是財經專業,佔14.5%,理工農醫佔13.5%,工商管理(mba)佔10.4%。與XX年調查結果相比,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的知識結構向專業化方向。從不同年齡段看,經營者在36-45歲和46-55歲年齡段學管理專業比重最大,分別為30%和58、8%,財經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次之。35歲以下和56歲以上年齡段學文史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比重較大,管理次之。另外46歲以上年齡段企業經營者學習管理專業、財經專業和mba的比重比46以下的所佔比重要高。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對照表(%)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年齡 35以下 36-45 46-55 56以上 5.6 31.9 47.3 15.2 2.1 34.6 52.6 10.7 文化程度 大專以下 大專 大學 研究生及以上 15.3 40.1 34.8 9.8 8.9 25.8 44 21.3 現任職務 董事長 總經理 廠長 黨委書記 其他 39.4 58.2 24.6 33.5 28 45.5 7.9 18.6 所學 專業 文史哲法律 財經 工商管理(mba) 管理 理工 其他 6.8 7.7 7.9 37.4 31.4 8.8 3.09 14.5 10.4 42.2 13.5 16.4 二、經營者自我評價 提高企業家經營者的綜合素質是造就企業家隊伍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次調查瞭解了企業經營者對職業化技能的看法和對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評價。 1 、管理能力增強,開拓能力較弱。 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自己最強的能力依此是:決策能力(88.1%)、組織協調能力(46%)、創新能力(35.7%)、知人善任能力(31.5%)、市場營銷能力(25.1%)、學習能力(17.9%)、公關能力(10.6%)、表達能力(8.1%)。與XX年的調查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近幾年有一些可喜的變化趨勢: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比重有所提高,創新能力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學習能力由第八位提高到第六位。 認為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此是:公關能力(63%)、表達能力(46%)、市場營銷能力(45.5%)、創新能力(36.6%)、知人善任能力(30.2%)、學習能力(21.7%)、組織協調能力(13.6%)、創新能力(4.7%)。值得注意的是,被企業經營者排在較弱能力前面的公關能力、表達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與企業的對外開拓和市場推廣關係密切,而排在強項能力前面的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企業的內部管理關係更密切,這反映了我省企業經營者能力結構的一些特徵:內部管理能力強,對外開拓能力弱。因此在目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企業經營者的對外開拓能力有待加強。 2 、個人事業比較成功。 大部分經營者認為自己經營企業是比較成功的,比重佔82.3%,其中認為非常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比重分別是5.2%和9.8%,只有極個別經營者認為自己經營企業是不成功的。而對於成功的原因,經營者認為“企業員工的支持”和“個人素質較高”、“領導班子的配合”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者所佔比重分別是25.7%、25.4%和25.1%;而認為“國家政策好”和“趕上好的機遇”則分別佔16.7%和7.2%。 3 、有長遠奮鬥目標。 調查顯示,經營者所在企業已制定發展規劃的佔95%,其中有長期規劃的佔50.9%、中期規劃的佔據36.4%,短期規劃的佔11.7%,只有5%的企業沒有制定發展規劃。調查還顯示,企業經營者在任期內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佔92.3%,沒有的佔7.7%。其中大型企業經營者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比重達93.3%,中型企業為90.7%,小型企業94.4%。 4 、追求創新精神。 本次還對詢問了經營者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和他們在經營活動中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勇於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最高體現,所佔比重為59.4%、認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佔26.9%,而認為“勇於承擔風險”和“樂於奉獻”分別佔9.1%和4

經營調查報告4篇

.7%。調查結果還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精力投入最多的工作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26.7%)、“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5.5%)和“市場營銷”(22.6%),三項工作佔其全部工作的四分之三,而“協調與有關部門的聯繫”和“新建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分別佔12.9%和12.3%。 4、 經營業績良好。 從產品地位看,有67.7%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本企業產品質量在同行業中屬於上等水平,認為中等水平的為28.1%,認為下等水平的佔1.7%。從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看,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屬於暢銷的佔48.1%,屬於平銷的佔46.4%,屬於滯銷的佔1.3%。從被調查企業的效益狀況看,盈利企業佔66.8%,虧損企業佔32.3%,持平的佔0.9%。 三、對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及相關制度的評價 ( 一 ) 對成長環境的評價 1 、對成長環境總體給予肯定,法制環境亟待加強。 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家成長環境所涉及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等六個方面給予了肯定評價。調查表明,要促進企業家隊伍的快速健康,各種環境因素還需要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亟待加強。 表2: 對企業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的評價(%) 很有利 比較有利 一般 不太有利 很不有利 均值 百分制 市場環境 15.7 41.7 30.3 10.4 1.7 3.59 71.8 經濟體制 8.1 38.3 40.9 9.1 2.9 3.38 67.6 政策環境 11.9 37.9 40.4 6.8 2.6 3.49 69.8 文化環境 8.5 35.7 49.8 4.7 0.85 3.45 69 社會環境 7.7 38.3 44.7 6.8 1.7 3.41 68.2 法律環境 8.9 35.3 47.2 5.5 2.6 3.41 68.2 2 、對自己政治地位、社會地位滿意度高於經濟地位。 本次調查瞭解企業經營者對自己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自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相對比較滿意,滿意率分別佔79.1%和73.6%,而對自身經濟地位滿意率佔61.3%。 3 、企業家隊伍需要擴大,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近 年來,我省企業家隊伍在不斷髮展壯大,湧現了一些優秀的企業家,同時企業經營者也認識到,我省企業家隊伍整體水平與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之間還存在差距,多數企業經營者目前的企業家隊伍需要擴大,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家隊伍數量充足和素質高的僅佔10.6%和11.5%,而認為數量缺乏的佔40.4%,認為素質一般的佔80.4%,認為素質低的佔8.1%。 ( 二 ) 對選拔任用制度的評價 1 、企業經營者任命方式發生變化。 企業經營者選拔任用的市場化程度在增強,但與企業經營者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本次調查表明,上級主管部門任命獲取現任職務的最多,佔41.3%,其次為董事會任命,佔38.3%,其他依此為組織選拔和市場選擇相結合,佔9.4%,職代會選舉佔8.5%。與XX年調查結果相比,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比重有所減少,由55%下降到41.3%;董事會任命的比重由10.9%增加到38.3%。由此可見,儘管目前企業經營者的任命方式仍然以上級任命為主,但近年來由董事會任命和組織選拔和市場選擇相結合的比重在不斷上升。經營者任命方式的變化顯示通過董事會任命經營者正逐步形成為主流形式,顯示我省在經營者任命方式上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但是調查結果還顯示,現有的任命方式與企業經營者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企業經營者期望的任命方式依此是:“董事會”任命佔33.6%,居第一位;“組織選拔和市場選擇相結合”佔28.1%,居第二位;“市場雙向選擇”佔20%,居第三位;而職代會選舉和上主管部門任命僅佔11.1%和7.2%。可見,企業經營者普遍期望通過市場雙向選擇途徑獲得企業的經營權,而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是企業經營者最不期望的。從不同分組來看,企業經營者獲取職位的方式也有較大差別,通過組織任命方式獲取職位者,大型企業(55.5%)明顯多於中小企業(37.9%),國有企業(79%)大於非國有企業(21.4%)。同時,被調查者對“企業經營者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滿意程度比較高,表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佔3%和54.3%,認為一般的31.3佔%,認為不滿意的佔11.79%。 2 、企業經營者選拔任命條件。 有關企業經營着選拔和任命條件,調查顯示,認為“經營能力”、“工作業績”和“品德威望”是成為企業經營者最重要條件的比重較大,其中 “經營能力”被認為是企業經營者選拔的首要條件,佔47.4%,比XX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提高20.6個百分點,並由第二位條件上升為首要條件;接下來是“工作業績”和“品德威望”,分別為31.6%和17.1%;而“專業知識”和“學歷水平”所佔比重不大。從不同類型企業看,各類企業都普遍認同“經營能力”是其任職的最重要的條件,認同程度排列依此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集體企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其中私營企業更為看重“經營業績”。除私營企業外的各類型企業的經營者將“經營業績”視為第二位的選擇。另外,各類企業的經營者都將“品德威望”排在第三位;而“專業知識”、“學歷水平”、“人際關係”和資歷等項條件被企業經營者選中的比重很低。由此可見,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經營能力”、“工作業績”,是企業經營者普遍認同的任職的主要條件,專業知識的多少並不構成任職的障礙。 (三)對經營者激勵機制的評價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還是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經營者的有效激勵是一個突出的重要問題,這是由經營者在現代企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的。經營者激勵不僅包括物質激勵,還包括精神激勵,如事業成就激勵、聲譽地位激勵、權力激勵等, 現階段我省企業報酬激勵呈現以下特點: 1 、年收入有較大提高。 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經營者個人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佔35.8%,在2-4萬元的佔27.7%,在4-6萬元的佔12.8%,在6-10萬元的佔12.8%,10萬元以上的佔11.1%。各類型企業中,企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的比重排序分別為,外商及港澳台投

資、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國有企業、私營企業、集體企業。 表 3 : XX 年與 1998 年經營者收入對比情況( % ) 1998年 XX年 2萬元以下 48.1 35.8 2-4萬元 25 27.7 4-6萬元 10.7 12.8 6-10萬元 8.5 12.8 10萬元以上 7.7 11.1 2 、收入形式呈多樣化格局。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省企業經營者收入形式採用“月薪”比重最大,佔53.1%,第二為“月薪加獎金”,佔39.6%,其他幾種收入形式的比重依此是“年薪制”(22.6%)、“風險抵押承包”(10.8),而我省企業採取“股息加紅利”、“期權股份”的收入形式所佔比重較低,分別為9.8%和4.7%。儘管對經營者的物質激勵強度大幅度增加,但近半數企業認為自己的收入水平偏低,並且企業經營者不滿足於目前“月薪”和“月薪加獎金”的收入方式,期望採用現代企業的一些薪酬制度。“年薪制”是最受推崇的收入方式,選擇比重佔58.7%;其次是“月薪加獎金”(23.8%);希望採用“股息加紅利”、“期權股份” 等收入形式所佔比重仍然很低,分別為3.5%和3.9%;而目前普遍採取的“月薪”收入形式所佔比重僅為3.8%,這表明企業經營者的實際的收入形式與他們期望的收入形式之間差距較大。 3 、與業績掛鈎的高收入是最有效的激勵因素。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充分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發揮經營者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特殊作用。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最有效的激勵因素是“與業績掛鈎的高收入”,選擇比重為92.3%,其他激勵因素依次是“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66%)、“較高的社會地位”(43.4%)、持有股票期權(31.9%)、表彰和獎勵(29.4%)。 (四) 對經營者 監督機制的評價 對企業經營者進行有效的激勵的同時,必須建立相應的監督約束機制,有效的監督約束制度是保證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是使激勵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從監督約束機制的構成看,主要是監督和業績考核等內容。 1 、“法律法規”和“自身修養”是最有效的約束因素。 企業經營者監督包括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主要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職工民主監督等對經營者的監督和制約。本次調查瞭解了企業經營者對監督制度的評價和看法,提出了“對經營者最有效的約束因素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法律法規”和“自身修養”的比重最高,分別為85.5%和52.8%;選擇“董事會及監事會”的佔51.9%,排在第三;“職工民主監督”佔51.5%;而“上級主管部門”、“消費者”、企業內部黨組織、和社會~等約束作用不大。 2. 最必要的監督制度是對企業經營者業績考核。 本次調查還了解了企業經營者對最必要的監督制度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選擇“企業經營者業績考核制度”的最多,佔89.3%,其他依次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80.9%)、“決策失誤個人責任追究制度”(57.9%)、“企業經營着信用記錄制度”(31.9%)和企業經營者任職資格制度”(26.4%)。 3. 利潤額是最重要的經營業績考核指標。 關於業績考核指標,在各類企業中,有80.4%的經營者把該指標作為業績考核最重要指標。有86%以上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考核利潤額;股份有限公司和集體企業有75%以上,私營企業和外傷投資企業中也有52%以上考核該項指標。另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是資產保值增值率,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最高,77.4%和76.6%,其他依次為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比較重視市場佔有率指標,所佔比重最大,分別52.9%和61.9%,而國有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對這一指標,選擇比重不大。營業收入也是各類企業普遍重視的一項指標,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比重為41%,其他各類企業在34-38%之間。在各類企業中,將吸收就業人員作為考核指標的比重較低。由此可見,利潤額、資產保值增值率是目前普遍受到重視的考核指標,對市場佔有率指標的考核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認同率由XX年的27.3%提高到46.4%。 四、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的環境中的主要問題 1 、法制環境有待改善。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企業經營者的活動都離不開法律。從經營者權益看,必須有法律的保護,但目前的要做到這一點,還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調查顯示,55.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法制環境對經營者的成長“不太有利”或“一般”,表明目前的法制環境仍不盡人意。 2 、當前對企業經營者激勵力度不足,機制尚不健全。 近幾年,儘管我省企業經營者的收入水平有較大提高,但與他們承擔的責任和風險相比,目前企業經營者的收入仍不夠高,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強度不夠,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這將直接關係到經營者的積極性的發揮。表現為:①在物質激勵方面:多數企業經營者的分配方式基本上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資制度的延續,經營者收入與其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不對應,與經營的資產規模和經濟效益不掛鈎。調查顯示:目前我省大多數企業經營者收入形式仍採用“月薪制”,佔53.1%,仍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經營者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其中國有企業佔40%。有半數以上經營者認為他們目前的收入水平與付出的風險相比依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營者作用的發揮。②在精神激勵方面,經營者的工作在許多情況下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認可,其合法權利和人格地位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經營者對宏觀經濟調控和組織經濟運行的意見,不能及時反映到有關部門。 ③在管理上,缺乏有利於一批職業化企業家脱穎而出的政策和環境,這是各類企業經營者都極為關注的問題。他們普遍希望建立有利於經營者成長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市場環境,消除不正當競爭等引起市場秩序混亂的根源,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3 、監督乏力,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 目前對企業經營者切實有效的監督機構機制尚未建立,沒有形成一套既能使經營者充分行使權利,又能對其進行有效制約的機制,而經營者的權利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自覺接受監督的基礎上。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黨內監督不到位;二是規範企業管理者行為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三是監督體制不規範,有時決策者、執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暑假學校食堂經營狀況調查報告2019年經營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調查的方法:親身經歷瞭解最新動態

調查的內容:學校食堂的經營狀況和工作環境

調查的時間:8月5日——8月25日

調查的地點:師範食堂

調查人員:高婧文

分析結果:學校食堂經營狀況和工作環境都還不錯

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管理制度有待加強,環境應該更加美好

在學校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後勤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食堂又是後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的一個窗口。對外,能樹立學校的形象。對內,直接影響到師生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因此,我決定把此次實踐的地點放在食堂。

該學校是個全寄宿制的學校,每天有千餘人在此就餐,食堂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師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到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為此,在學校提出的“管理一流,教學一流,服務一流”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對我所參與的食堂工作也提出了“嚴格要求,科學管理,服務一流”的口號。雖然這隻有十二個,但是要做起來真的很難.

開工的第一天,我大概瞭解到了一些食堂工人們的辛苦。第一天我是五點起牀,洗刷完畢後,就開始到食堂進行工作,準備早餐的供應。到了食堂以後,發現工人們已經在了,從説話中得知,原來他們每天三點半就要起牀,然後趕往食堂開始和麪,準備做饅頭和餅子,還要提前把稀飯準備好。等到六點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出售早餐,我則是負責一些比較簡單的任務,比如幫忙抬抬稀飯桶,切一些簡單的東西,等到開始賣飯的時候,我便和他們一樣,帶上口罩,接待來往的顧客,我們食堂是允許收現金的,於是我專門負責現金的收入和找零。食堂面向的都是學生顧客,所以經濟效益還算不錯,但就是比較辛苦。

早上大概忙活到八點鐘,那時同學們都開始上課了,所以也就沒有了生意,這個時候是我可以休息的時候,不過其他工人們只能休息一會兒,因為他們還要繼續的進行和麪,食堂消耗比較大,所以早上忙活的只夠早上銷售的,中午的還要上午繼續進行。然後,他們還要包餃子、包包子、準備麪條。畢竟,食堂面對的是多元化的消費者,花樣當然也要多起來。在這個時候,比起這些工人們我還是清閒了許多,這個時候,我可以幹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時候我可以看看報紙,雜誌之類,我也可以漫步在校園內,呼吸着校園內清新的空氣,或者走進教學樓,回味一下當年上學時的感覺,收穫還是挺多的。在食堂的宣傳欄裏,我看到了這樣的內容:

為了實踐“三個代表”,努力辦好食堂,首先,我們是以《食品衞生法》為依據,嚴格地按照《學生集體用餐衞生監督辦法》的有關規定來規範我們的工作,我們根據學校的具體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措施。如食堂管理崗位責任制,炊事員崗位責任制,餐具消毒管理辦法,加工間衞生管理辦法,配餐間衞生管理辦法等規定,從而保證了食堂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不會因為人員的變動而改變,保證了食堂工作的持續有效的管理。

質量是生命線,質量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為此,我們把食堂和服務網點的食品質量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比如,食堂方面,從採購到加工再到發售,我們就制定了嚴格的措施,有采購員的制度,加工間的制度和配餐間的管理制度,層層把關,隨時都要抽查,絕不馬虎,以保證哪個環節都不能出漏洞,確保食品安全。又如,對商業服務網點所購回的食品,我們也隨時進行檢查,看有沒有三無產品,即產品有沒有名稱,有沒有生產廠家,有沒有生產日期。另外就是檢查有沒有過期的或發黴變質的食品,一旦發現有以上情況,我們就堅決立即處理,絕不手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採取一票否決制,沒有任何人情可講,我們的目的就是學校下大決心要讓學生吃得放心,家長看了安心。

對工作人員實行規範化管理。食堂是後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的一個窗口,它不但接待本校學生,也接待學生家長,還接待很多外來人員。搞好了它直接樹立了學校美好的形象,給即將跨入學校的新生一個良好的印象。因此一個食堂除了它的食品質量得以保證外,它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精神面貌也應該是一流的,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對上崗前的所有工作人員首先進行體檢,沒有取得防疫站簽發的健康證的人員絕不允許上崗,上崗前還必須接受崗前培訓,以提高他們的衞生知識和文明禮貌用語水平,工作人員上崗時候還得換上統一的工作服和戴上證明自己身體的工作牌,通過嚴格的統一體檢、統一培訓和整齊的統一着裝,統一掛牌,這樣出現在人們眼前的炊事人員就顯得特別的整潔精神,使人胃口大開。

我們對環境衞生的處理整治工作,我們強調衞生問題不光是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個人衞生和食堂內部的環境衞生,對於食堂以外的環境衞生也就是整個校園的環境衞生,我們都很重視,我們制定了一整套治理環境衞生的措施,比如,分工責任落實到人,分片包乾講究質量,每天清掃不少於兩次,隨髒隨掃,保持清潔,定期滅蚊蠅、開展滅鼠活動周,隨時清楚污染源,不允許在校園內出現衞生死角,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具體的落實,保證了整潔衞生的校園面貌。

看了這些內容,我想了很多,想把一個學校食堂辦好,經營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就要回到食堂了,因為食堂從十一點就開始進行小範圍的銷售了,大部分菜還在進行當中,因為現在是夏天,我們在食堂裏安裝了空調,也是為了滿足廣大的消費者進餐時的需要。午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中午也是食堂人最多的時候,看着每個窗口面前都排着長長的隊伍,也讓我忙的不知所措。不過,看着每個學生都滿意的吃上了午餐,我心裏還是挺開心的。由於學校開展了學生自覺送盤子的活動,這讓我們減少了很多收盤子的工作。但是還是有些粗心大意的學生們怎麼都不肯幫忙,只得麻煩我們再一次的將他們用餐完後剩下來的工具收回。只有忙完了,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才能吃上飯,而且基本都是賣剩下的飯菜,有時候生意比較好,連剩菜剩飯都沒有的時候,我們只能給自己再重新做點吃的,比如説吃點麪條或者是餃子。吃完飯,那就是必不可少的刷碗行動了,我們所有的人都上陣,很快,讓我看着就頭皮發麻的碗就收拾一空了,感覺不錯。洗刷完必之後,今天的任務算是完成一大半了,中午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覺,這樣可以彌補晚上缺少的睡眠。一覺起來,又要重複上午的工作,幫幫其他的人打打下手,迎接晚上的工作,晚上大部分學生都是稀飯、饅頭的,畢竟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嘛,所以晚上的菜比中午要少點,還是要考慮到食堂利益的啊!等到重複了中午的工作後,一天在食堂的工作就已經完成了。這個時候的我也筋疲力盡了,回到家,躺在我自己温暖的小牀上很快就睡着了,因為我知道,明天早上還要早起,明天的工作還要繼續。

經過了二十天的辛苦勞動,讓我離開的時候覺得戀戀不捨,不過,在此,我還是要對這次在食堂的實踐做個小結。

食堂的總體條件還是令人滿意的,不過還有些細小的環節有待於提高。首先,就是管理制度的問題,雖然學校的食堂不是什麼行政單位,但是有些在管理制度上的問題還是要分清楚的。正像宣傳欄裏提到的一樣:“出現在人們眼前的炊事人員就顯得特別的整潔精神,使人胃口大開。”

其次,就是衞生環境的問題,一定要強抓衞生這道關。對環境衞生的處理整治工作,我們強調衞生問題不光是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個人衞生和食堂內部的環境衞生,對於食堂以外的環境衞生也就是整個校園的環境衞生,我們都要重視,還要制定了一整套治理環境衞生的措施,比如,分工責任落實到人,分片包乾講究質量,每天清掃不少於兩次,隨髒隨掃,保持清潔,定期滅蚊蠅、開展滅鼠活動周,隨時清楚污染源,不允許在校園內出現衞生死角,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具體的落實,保證了整潔衞生的校園面貌。再次,嚴格執行打卡制度,不允許食堂人員收取現金。保證每天收入清楚明白。

這樣,這個食堂的明天才更加美好!

高婧文

無照經營現象的社會調查報告2019年經營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由於沒有營業執照,這些商販出售的商品便沒有質量保證。消費者購買後,一旦出現問題,就不能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獲得賠償。甚至可能連當時的攤位都找不到。這就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產生重大隱患。另一方面,無照經營破壞了市場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對於合法商販的利益造成損害。於是我便對無照經營這一社會現象作了調查,並去工商和平分局瞭解情況。據和平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無照經營現象久治而不能根除並逐漸形成一個頑疾。由於和平區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人流量較大,是全市商業中心。許多無照經營者選擇在此開店擺攤,致使和平區成為無照經營現象較嚴重的地區。隨後我看到工作人員的統計數據。根據資料顯示和我的走訪觀察,僅對和平區無照經營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無照經營的現狀及特點

從工作人員拿出的資料統計來看,截止今年七月底,和平區固定經營場所的無照經營共計1966户,其中各類市場內無照經營766户、市場外無照經營1200户。其中還不包括一些流動攤位。

由於上述766户市場內無照經營均面臨拆遷等原因,具有不確定因素,因此不列為調查範圍。市場外無照經營的1200户,由於不能挨家調查,因此只進行粗略調查分析,發現其存在幾個特點:

(一)從行業角度來看,以餐飲和食品零售和服務業居多。我觀察到的主要有餐飲食品、小百貨、美容美髮、家政諮詢服務等行業,在和平分局的統計中看到分別為489户、302户、161户、137户,佔無照經營總數的90%。

(二)從經營的人員角度來看,大多為下崗職工從事無照經營,達693户。外來人員、殘疾人及其他閒散人員無照經營分別為143户、10户、354户,佔無照經營總數的40%。

(三)從經營場所分佈的角度來看,勸業場周圍地區較為集中。在我調查時發現無照經營多集中在勸業場、小白樓周邊的一些小門臉、小商鋪。店面很簡陋甚至是臨時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員説他們對此進行過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分佈地段 總户數 較為集中的道路或地區

勸業場 365户 河北路、山西路、長春道、哈爾濱道、哈密道

白樓 269户 建設路、濱江道、煙台道

新興 178户 同安道、一號路二號路、氣象台路

體育館 151户 五大道地區、黃金花園地區

南營門 130户 拉薩道、綿陽道、鞍山道、四平道

南市 81户 榮安街、榮安大街、多倫道

其它地段 26户 散落在一些大商場內和其他樓宇內

(四)從表現形式的角度來看,呈現多樣化特徵。在勸業場周邊我發現無照經營者採取各種方式掩蓋無照經營。如一家有營業執照的服裝店,屋內有門通向一飲品店,而飲品店沒有營業執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員説“從近幾年查處的無照經營案件分析得出:一是違法主體以個體、私人經營等非公有制主體的自然人或合夥居多;二是經營規模以小規模居多;三是經營時間上以短時間居多;四是涉及的領域有所擴大,經營方式更加多樣。前一陣勸業場工商所已經發現並查處了一件利用網絡遊戲和網絡商鋪等經營手段來從事無照經營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蓋無照經營。”可見其形式的多樣。

二、無照經營的具體原因

(一) 從無照經營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1. 客觀原因在於:

(1)因沒有取得《衞生許可證》而不能辦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

(2)依據市政府有關文件規定,不能辦理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工作人員介紹説這些無照經營主要原因有:屬違章建築,如臨時建築、居民樓窗口售貨、窗改門等;還有無房本等產權問題;再有就是商鋪已經規劃拆遷。

(3)同時具備上述兩種因素而無照經營,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髮行業。他們多數既在違章建築、臨時建築等場所經營,又不符合衞生許可的要求,因而造成雙重因素的無照經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一種還是兩種因素造成的無照經營,都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髮等行業。他們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備衞生防疫部門在營業面積、衞生條件、操作間等經營條件的統一規定,在無《衞生許可證》的前提下無照經營。

2.主觀原因在於:

(1)有的個體經營者生活有困難,交不起各項税費;我詢問一位小餐廳老闆為何不辦營業執照時,他無奈的説:“不是不想辦,但起一個餐飲執照需交的税費有衞生部門的檢查費、環保測水換證費、門前三包費、工商管理費等等。剛剛營業,根本沒那麼多錢,只好先拖着。”

(2)買賣不好、剛乾或不想長幹,對經營前景沒有信心,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不起照先經營。如一家外貿服裝店老闆所説“幹一段也許買賣就黃了,改行了。所以先不辦照了。”

(3)見其它商户未辦營業執照,懷有僥倖心理不起照。

(二)從社會角度分析,造成無照經營的原因有:

1.無照經營價格低、地點便利,一些個體經營者往往受這些因素的誘惑;

2.市民對無照經營的衞生狀況沒有充分認識,對其商品和服務還做不到自覺抵制,使其有得以生存的環境;

3.城市規劃配套設

施相對滯後,商用房屋較少且租金較貴,使一些小本經營者無利可圖;

4.無照經營者大部分為下崗職工、殘疾人等弱勢羣體,他們對執法人員的工作不理解,又容易取得社會同情。在一家賣饅頭切面的店鋪前,我問一位顧客為什麼這家店沒有營業執照卻還來購買,答説“她們幾個下崗工人開個店不容易,東西做的又不錯,沒執照也沒關係。”由此可見執法人員工作難度較大

三、治理無照經營的幾點建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無照經營的現狀堪憂而成因複雜,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治理無照經營也不能一蹴而就。我認為各管理部門應該去其害存其利,用疏導與取締相結合的方法,避免羣眾對工作不理解而產生逆反情緒,避免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就業壓力及不穩定因素。一方面要防止其繼續蔓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一) 在市民中普及法制觀念,認清無照經營存在的隱患。

無照經營行為的優勢是成本低,以至於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相對較低,市民容易被其誘惑。然而,他對守法的有照經營構成衝擊,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損害了守法商户的利益。另外,無照經營從事餐飲、食品行業,由於沒有《衞生許可證》,其衞生狀況得不到審查監督,對於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這些隱患應讓市民更加清楚和了解。執法管理部門可以與各區物業人員相互配合,在市民中普及法制意識和市場機制原則。一旦市民充分認識到無照經營的隱患,做到自覺抵制,無照經營自然會從根本上消除。

(二) 各部門協調配合,增強執法力度。

對於有條件辦理營業執照而拒不辦理,屢教不改的商户,及涉及市民健康安全的餐飲業等無照經營活動,一經查處應加重處罰。以起到警示作用。對於違章建築,由於隨時有坍塌的危險,應及時拆除。另外全市可以同時開展大規模的專項治理工作,從無照經營集中的行業、地區入手,各部門配合工作。據瞭解,工商河西分局在暑假期間的專項治理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三) 對弱勢羣體實施優惠政策,保護有照經營者。

下崗職工、殘疾人等弱勢羣體生活確實困難,而上鋪的房租、各種税費又較貴,致使他們無法辦理營業執照。因此對弱勢羣體辦照應免收一部分税費,下調房租,降低辦理營業執照的條件,簡化手續。建議政府出資建一些硬件設施規範的經營場所,不以盈利為目的,旨在幫助弱勢羣體再就業,實現自力更生。對於有照經營者應加強服務,減少後續的雜税。對守法且口碑良好的商户給予減免税款的獎勵。這樣可以創造一個有照經營受保護,無照經營受打擊的公平競爭環境。總之,行政執法部門應轉變職能,以服務為本,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

以上便是我的幾個建議。我認為最根本、也最有力的辦法就是讓市民自覺做到抵制無照經營。當然做到這一點也是最困難的。那麼,普及法制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違法現象才會自然減少。這也是所有法律人及學習法學的在校生的共同願望。

關於鎮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調查報告2019年經營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鎮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上級各部門的政策引導下,新型農業項目興旺發展,成立農民合作社29家,其中種植業18家,畜牧業6家,服務業3家,合作社成員432個,帶動農户1100多户。在類型上,以畜牧業發展為主的專業户數量較多,發展較早,共計36家。其中養豬28户,年出4700多頭,蛋雞場6座,存欄3.7萬隻,蛋鴨成員户76家,帶動240多户養鴨,年出欄青年蛋鴨300萬隻,蛋鴨存欄5萬多隻。近年來種植業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以花卉、苗木為主園藝項目迅速發展,規模經營大户9個,總面積1910多畝,帶動農户70多家,改變了種植結構。我鎮積極響應縣委、政府號召,大力發展茶葉生產,成立茶葉合作社4家,新增茶葉面積2400多畝;農機服務業與時俱進,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農機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通過多種形式流轉,農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種植質量和產量得到大幅提升,勞動成本降低,農業新技術能充分應用,機械化應用程度較高。

二、土地規模經營現狀

我鎮土地流轉形式主要是出租。所出租的土地一是與農機合作社合作,種植糧食作物;二是茶葉生產;三是苗木花卉的種植。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規模小、資金少、農民合作社成員少,流轉土地規模小,合作社的作用不能顯現,各自為戰,沒有合力,沒有統一的銷售網絡。

三、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議

對建立家庭農場、土地經營大户要出台政策,給予項目上的扶持,所經營的土地給予補貼,從政策上切實調動土地經營者的積極性,減輕負擔,給予優惠貸款的政策、税收減免政策等,鼓勵大户、實業家參與土地經營。根據我鎮實際情況,建議以茶葉、苗木花卉生產為主要發展方向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解決農業科技棚架,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等,切實讓我們的土地通過流轉、託管、代管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多元化,農民掙錢途徑更為廣闊,單純的土地收入已滿足不了需要。土地零散、不能集約化生產,導致機械化程度低,勞動成本高,農業新技術推廣難。

2、土地集約化,生產經營結構容易調整,生產管理、銷售專業化,能達到農機、園藝完美結合。

3、解放了勞動力,從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農民收入增加,達到了省心、省力,改變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