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情況與對策研究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指出:各級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切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對於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農副產品貨流的暢通,對於進一步加大工業支援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力度,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市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情況與對策研究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政策機遇,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將其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和強力抓手,全市農村公路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村公路“六橫六縱”路網初具雛形,並從XX年起全面啟動“村村通”工程,通達深度逐步提高,農村客運經濟日趨繁榮,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農村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為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計劃至XX年底,我市將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但是隨着新農村建設規劃的調整以及農村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公路佈局不盡合理、公路等級低以及公路管理養護機制尚未形成等矛盾日漸凸顯。怎樣建設好、管養好農村公路,大力改善我市農村公路狀況,是我們必須要思考和應對的問題。

一、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我市先後爭取了國債項目269公里(其中縣道202公里),省通達工程150公里(其中縣道68公里);部通達工程104公里(通村公路),共爭取補助資金12135萬元;村村通工程按gps測量總里程約514公里,省補基金共5140萬元。

截止XX年底,我市公路總里程897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公路密度為80.6公里/百平方公里。(注1)

公路級別:

按行政等級劃分:省道100公里,農村公路797公里(其中縣道21條計355公里,鄉道39條計224公里,村道218公里)。

技術等級劃分:省道二級78公里,三級22公里;農村公路二級124.3公里,三級132.3公里,四級527.8公里,等外12.6公里。

路面類型:油(砼)路面668公里,路面鋪裝率:74.5%,其中:省道油(砼)路面100公里,農村公路油(砼)路面568公里。

全市村村通工程總體進展順利,截至XX年底已完成水泥砼路面310公里。

為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的市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了三年實現村村通油(砼)路的目標,明確縣、區政府是村村通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成立專門機構,並落實責任到人。為加強管理確保村村通工程的質量,市交通局從工程一開始就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從農村公路的規劃、設計、招投標、施工、社會監理、政府監督、交工驗收、資金管理等方面,為縣區具體實施提供了明確、可操作性的依據。同時,為了更好地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指導和監管工作,市交通局成立了縣鄉公路管理處和質監站,撥付30餘萬元專款用於購置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和車輛,同時抽調多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領導和技術骨幹,專門從事農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施工監督和檢測,為確保我市村村通工程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公路建設缺乏規劃指導,佈局不盡合理,路網尚未形成,影響了縣鄉公路整體效用的發揮。按照規定,村村通公路的線形按照gps測量結果,從幹道起至村委會止。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投資、節省成本、縮減了實地測量的時間,有利於加快推進村村通公路建設。但由於考慮用地及實際需要,部分村委會坐落偏僻,並不在村民聚居處,特別是鄉村撤併,新農村建設規劃調整,農村道路建設沒能很好地作出相應調整,造成了一些鄉村公路佈局不合理,斷頭路較多。儘管在XX年項目實施中,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的強烈要求,近一半的項目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微調。但從整體上來看,村村通各條公路間尚未有效形成路網,影響了通行能力和整體效用的發揮。

(2)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行車條件差,難以滿足農民出行、農副產品暢流的需要。佔我市農村公路66.2%的“村村通”工程是按照農村公路四級標準設計和施工的。其路基寬5米,路面寬3.5米,斷面結構層要求有厚18cm的c30水泥混凝土面層,下面是寬3.8m、厚15cm的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以及厚6cm的碎石找平層,這一等級標準在全省也是領先的。但是在實際施工中,多數路段受地形及兩邊建築物的限制,路基寬度無法達到標準。受路基寬度的影響,錯車點佈置困難,從而造成會車不便。再者,目前的“村村通”工程僅僅解決了路面的通行問題,而道路的排水、綠化等建設尚未跟上。此外,鄉鎮至行政村的公路尚有一部分是等外公路或自然便道,大都為砂石路面,其服務水平低,抗災能力及通過能力差,人們出行不便,大宗農副特色產品的流通也受到了很大制約,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

(3)資金缺口大,影響農村公路建設的施工進度和質量。村村通工程國家和省下撥資金為10萬元/km,我市配套資金為15萬元/km,二者合計為25萬元/km。這個標準在全省也是無可比擬的,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實際支持。但是,由於我市村村通工程從XX年開始啟動,XX、XX兩年所完成的任務遠遠大於並提前於省廳下發我市XX年的建設計劃(縣區超計劃建設里程約120km),加之計劃內省補資金不能按時到位,故拓寬籌資平台、尋找籌資辦法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村村通工程線長面廣,施工難度大,成本高。諸如路基整合、徵遷補償、橋樑及涵洞、錯車道等配套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大,而地方財政配套困難,資金缺口大。如銅陵縣至XX年底已完成村村通工程投資近8500萬元,到位資金4323萬元,缺口資金高達4000餘萬元。市郊區至XX年已完成村村通工程66.2km,到位資金843.7萬元,缺口資金811.3萬元。獅子山XX年完成村村通工程22.2km,總投資888萬元,資金缺口也有100餘萬元。

(4)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沒有形成,養護管理經費沒有來源,導致養護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設發展速度。現行《公路法》對縣、鄉、村道建與養的責任規定不夠明確,導致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不規範、不健全,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投資主體、養護機制主體和監督主體缺失,嚴重影響農村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公路狀況的建議

(1)應儘快組織編制銅陵市縣鄉公路建設規劃,並堅持以規劃為引導,正確處理農村公路建設能力與建設規模的關係。公路建設規劃應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結合村莊布點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科學地確定公路網的佈局,合理地確定每條縣鄉公路的線型和建築紅線寬度,統籌安排好縣鄉公路的各項配套設施。在實施村村通工程中,在以gps測量結果為依據的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線形和走向做必要的修改和調整,打通斷頭路,增加村村通公路的通行能力,為形成連貫東西、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路網奠定基礎。

在每條縣鄉公路建設前,應組織編制公路設計。在設計時應處理好與公路兩側現狀農房的關係,公路兩邊建房必須控制在建築紅線以外,公路沿線埋植杆必須服從公路規劃,不得隨意埋設,儘量減少拆遷量;處理好防洪和現狀農村供水、供電等管線的關係;處理好公路縱斷和兩側地形的關係。不僅要做好公路的平面、縱斷、橫斷面的設計,還要做好公路的綠化、排水、管線等設計,以保證公路建設的科學性。

在城鄉統籌發展、一體化發展的今天,縣鄉公路的建設也應納入到各級政府的城鄉規劃管理,只有經過規劃審批,方可實施每條公路的建設,才能防止和杜絕建設的隨意性和低標準。

農村公路建設要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民羣眾出行的實際需求出發,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有序發展。既要盡力而為,最大限度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又要量力而行,保持適度的建設規模。農村公路建設在中央資金補助的帶動和引導下,地方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但同時也應注意避免不注重考慮建設能力與建設規模的關係,不顧當地人、財、物力的實際情況,一哄而上,隨意擴大建設規模,帶來了諸如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業主債台高築和拖欠工程款等一系列負面問題。因此,量力而行,保持適度的建設規模,科學合理地制定農村公路發展規劃,是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2)全方位地拓展農村公路建設的籌資渠道。公路建設的關鍵是資金。目前,各地籌資渠道相對少,社會資金參與度低,市場機制不活。為此,須大膽進行投融資體制和手段的創新,完善農村公路籌資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逐步形成公共財政框架下“中央政府引導、地方政府為主、農村社區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農村公路投資新體制。要結合縣鄉公路特點,在積極爭取上級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不斷加大地方的籌資力度。對車流量大有發展潛力,通往礦區的公路要制定相應規定,建立競爭機制,大力吸引民資和外資進入公路建設主戰場;對於臨近城區和開發區的公路要作為一項產業來經營,將兩邊的土地開發和有形及無形資產的利用一併考慮,在推進市場化進程中逐步提高公路項目的資金籌措能力;要進一步激發地方政府和人民羣眾修路架橋的積極性,在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農村的路往往與山、田、水開發息息相連,這既是與國、省道的區別,也是其優勢所在。為此在規劃和建設中要全盤考慮,相關部門應通力合作,相關項目應綜合開發,同步進行。要通過分塊立項,共同建設,確保將有限的資金捆綁投入在關鍵地方的關鍵項目上,以求儘早發揮資金的最大效果。對沒有籌資能力和建、管、養力量的項目不列入建設計劃。要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防止截留、擠佔和挪用資金。中央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資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資金,要按專項資金管理,實行專項核算、專款專用;中央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資金,應全額用於農村公路項目建設工程款的支付。地方籌集的建設資金要按時到位,滿足工程需要。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資金的使用,應向公路沿線鄉(鎮)、村定期進行公示,強化資金使用的社會監督。

(3)正確處理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村公路站場建設和運輸的關係。公路建設是手段,發展運輸是目的。建設農村公路的根本目的是解決農民的出行和運輸問題,就是要使農民兄弟從泥濘中走出來。因此,在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以後,加大農村客運場站的建設,完善農村公路運輸網絡,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村客運場站是農村公路運輸網絡中的重要基礎設施,關係到農民出行的便捷性、舒適性和安全性。要按照“路站運一體化”原則,根據公路狀況和客、貨運需求,建立完善的運營機制,做好農村客、貨運組織管理工作,使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户。

(4)儘快出台《銅陵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明確責任主體、投資主體、養護機制主體和監督主體。縣區政府可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專項資金用於農村公路的日常管養,並與各鄉鎮簽訂農村公路管理責任書,規定公路養護的路線和里程,納入考核體系,以獎代補,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在按照“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原則予以落實養護責任同時,切實加強建設與養護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管理,積極探索農村公路建設、投資、管理的多元化格局。

注1:據最新統計資料:預計至XX年底,全市等級公路達1047公里,公路密度94公里/百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