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通用15篇)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

相比高中生活而言,在現在的大學生活裏,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於是,這就引發了一個值得大學生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便使自己可以有一個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於現在的大學生而言,現在快速發展的經濟使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導致現在的多數人都沉溺於一種享樂的狀況,而忽略了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對於大學生而言,似乎也無法逃出這個“魔掌”。現在多數的大學生都沉溺於網絡之中,有的甚至於在玩遊戲時,專注的都忘記吃飯;也有一些學生為了學習,挑燈夜戰,熬夜看書等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應該引發我們去思索——應該如何去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通用15篇)

一、調查目的:

主要是為了瞭解一下現在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或生活方式,並通過分析總結一些有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調查內容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認為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生活習慣代表着個人的生活方式,曾經聽説過這樣一句話:三十年前我們是一直在克服和完善自身的某些不良習慣,三十年後,對於那些沒有克服掉的,我們被一直影響着,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由此可見,身心健康的至關重要。生活習慣是否合理健康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狀況。現在的在校大學生精力充沛,課餘時間較多,且又處於青春期、更是長身體的的重要階段,因此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確保大學生順利、成功度過大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那麼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在生活飲食、娛樂方式等方面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大學生對自身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又有多少了解怎樣的生活方式又才算健康合理呢?基於以上問題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身邊的同學進行詢問調查。旨在瞭解一下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並作進一步思考研究。以便通過分析總結一些有關健康合理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導性意見。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自己身邊的同學以及從自身實際出發而進行的。

四、調查方式

主要是通過詢問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蒐集。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1.你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健康嗎

A健康  B不健康  C不知道

2.你關注飲食健康嗎

A關注  B不關注  C不怎麼關注

3.你會按時吃早餐嗎

A是  B否  C看情況

4.你經常吃以下哪種食品(多選)

A方便麪 B肉質小吃  C五穀小吃  D饅頭榨菜  E其他

7.你一週吃幾次水果

A1~2次  B3~4次  C每天吃  D幾乎不吃

8.你平常都進行哪些娛樂活動(多選)

A體育活動  B與電腦有關的網絡活動  C和戀人呆在一起  D逛街  E社團  F其它

9.你的運動頻率如何?

A每天運動  B每週運動  C每月運動  D幾乎不怎麼運動

10.你是否有抽煙喝酒的習慣?

A是  B否  C偶爾

11.你經常去學校圖書館嗎

A經常  B偶爾  C沒有

12.在學校你會因無聊整天逃課或者玩遊戲嗎

A會  B不會  C偶爾

13.當感情出現問題是你經常諮詢的是

A好朋友?  B老師  C同學  D父母

五、調查結果

1.僅20%的大學生堅持一日三餐。從飲食規律來看,能夠保證三餐規律的僅有55%。其中男生的規律性比女生更差。多數男生比較喜歡運動和玩電腦遊戲,一旦沉溺很容易耽誤吃飯時間。

2.60%大學生喜歡吃零食、喝啤酒。女生吃零食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緒不好或沒時間吃飯,而且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吃不夠專注。每個月都會喝啤酒,有的學生甚至每月喝啤酒超過5次,男生比例高於女生。還有少數的男生每月會喝1-2次白酒。

3.很多人早晨不吃早飯。大多數都是因為早上上課而急急忙忙的起來趕去上課,而忽略了早餐的時間;還有一些人是因為睡懶覺而錯過了吃早餐的時間。

4.飲食搭配。大學生飲食隨意性大,70%的大學生從不注意食物的營養搭配,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吃飯主要考慮簡便原則。從膳食構成來看,大學生的主要食品是米麪等,蔬菜、水果和雞蛋、奶類食物攝入量很少,僅20%學生能保證每天吃肉。蛋白質的攝入量過低,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能得到足夠補充,不能滿足正常生長髮育所需。還有一些大學生比較挑食,而導致飲食搭配不當,營養補充不足。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2

健康體檢部分疾病調查報告健康體檢是人們在無不適症狀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儀器檢查,從而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為了提高生命質量,增強人們預防保健認識,我院開展了健康體檢這項工作。自20xx年5月~20x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體檢。從體檢結果看,疾病的陽性率多數單位高達80,疾病的種類繁多,同時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這三種病症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此次,隨機抽樣1010人,針對這三種疾病進行了統計分析。

1、資料

與對象1.1資料抽樣人羣中,男681人,女329人,後按照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五個年齡段進行統計,不同年齡段三種疾病發病情況比較例(略)1.2對象機關幹部與普通職員,以輕型、中型體力勞動為主。

2、結果

健康體檢人羣中,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發病人數以35~44歲年齡組為主。這三種疾病的患病人羣男性高於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種疾病之首。

3、討論

3.1心理因素處在35~44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多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着社會的重任;是事業的貢獻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經濟的主要來源者。這部分人羣所面臨的矛盾相對較多,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工作上的、社會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調整能力較差,就會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壓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

3.2生理因素進入該期的個體,各個系統的器官、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開始從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隨着改革所產生的危機,迎運而生的困擾增加,同時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應變,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

3.3飲食不當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環境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維持機體生理需要,營養過剩或營養素不平衡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顯增加。當然,吸煙、飲酒、攝鹽過量是男性發病過高的另外一個原因。

3.4缺乏體育鍛煉運動可加強人的心臟功能,保持血壓穩定,運動可加速脂質代謝,防止血脂升高,同時,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防禦疾病的能力,有助於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機關幹部由於長期的緊張、疲勞、沒有很好的調適機體,各種疾病便乘虛而入。

3.5高脂血症是一種脂類代謝性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可以逆轉的。

根據此次分析的結果,我們瞭解這三種疾病在不同年齡段的分佈情況,分析了高發年齡段的主要原因,同時,認識到這三種疾病對我們的嚴重危害,重視和關注我們中堅力量的身心健康,是減少家庭和社會損失的重要措施。告誡人們,時時重視自己的健康,是對社會家庭的最好回報。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3

一、中國人現階段營養狀況

營養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更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中仍然存在着營養不良問題。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指出,百姓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現象普遍存在。兒童中因鐵、碘、維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營養性疾病也較多。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和智力的發育,甚至導致兒童死亡率的升高,進而將會影響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營養過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並且成為使人類喪失勞動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據衞生部統計,我國每天死於慢性病的人數已佔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驚人。

營養素之間關係密切,補充時必須強調平衡。但當今市場上產品的配方多來自於西方國家。飲食習慣和體質的不同,決定了中國人所缺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與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國家配方並不科學。然而,目前大多數中國人對此知之甚少,導致盲目補充的現象比比皆是。建立科學補充營養素的觀念,成為改善中國人營養狀況的當務之急。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世界營養科學聯合會理事、著名營養學家葛可佑教授在20xx年9月27日的一個科學報告中有這樣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木桶理論):中國人目前的營養狀況是:有一些營養素不夠,需要立刻補充;有一些營養素已經充足,就不需要再補了。

各種營養素在身體裏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協調,關係十分複雜,比如:維生素A得到維生素E的保護、維生素A防止維生素C的氧化、維生素B羣、D、E及鈣、磷、鋅要成一定的比例、維生素B1、B2、B6必須符合1∶1∶1的比例、維生素B2與C要成比例、磷過量,鈣會被耗損、銅過量,鋅會損失、鐵促進維生素B族的代謝、鋅要與維生素B6一起增加攝入量為上。

因此,人體補充營養素的基本原則是:必須把所缺的全部補齊,不缺的不能再補,使人體內各種營養素達到均衡。

(一)中國人嚴重缺乏的營養素

(1)鈣

鈣是中國居民缺乏的嚴重程度排名第一的營養素。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05毫克,僅達到RDA(如果人體長期攝入某營養素不足,就會發生缺乏症的危險。當攝入量達到某一數值時,人們就沒有發生缺乏症的危險。該數值稱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鈣,會有腳抽筋、盜汗、腰痠及骨質疏鬆等症狀。

(2)維生素B2

維生素B2是中國居民缺乏的嚴重程度排名第二的營養素。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0.8毫克,僅佔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狀況各地區之間差異不是很大。因缺乏維生素B2,一些人已出現嘴脣脱皮、皮膚髮癢的症狀。

(3)維生素A

維生素A是中國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營養素。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為維生素A,319微克來自β-胡蘿蔔素的轉化),僅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膚乾燥、粗糙,眼睛乾澀、怕光的現象。

(二)中國人缺乏的營養素

(1)鋅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鋅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屬中國人缺乏的營養素。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缺鋅比較嚴重,已影響部分兒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發育。

(2)維生素B1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2毫克,離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廣泛使用精白米麪,而維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麥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實

際缺乏情況比調查數據還要嚴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維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壞。

(3)硒

中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2微克,離RDA要求相差11.7%。

(4)鐵

調查食物攝入數據,中國人每天攝入鐵已達到RDA要求,但據調查後分析,中國居民食用的鐵,主要來自於大米、堅果、黑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紅素鐵,其利用率較低,吸收率也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另外,中國人食用量最大的穀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會明顯抑制鐵的吸收。所以,儘管攝入了一定量的鐵,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並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仍然廣泛存在着貧血現象。

(5)維生素C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00.2毫克,已達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蔬菜中,中國居民飲食上習慣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數維生素C已被破壞。

(三)中國人不缺的營養素

(1)磷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因磷和鈣最佳的比例為1∶1,如果磷大於鈣的攝入量,鈣的吸收就會被破壞。中國居民實際攝入比例為鈣∶磷=406∶1058,鈣與磷的比例嚴重倒置。這一點已引起中國營養界的高度重視。

(2)銅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2.4毫克,DRI推薦量為2.0毫克。過量的銅有明顯的毒性,且銅過量會導致鋅的損失。所以,中國攝入的銅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自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尚未發現任何國家有過銅不足的記錄,反而關於銅中毒的記載卻不少。

(3)女士不缺維生素D

因成年婦女維生素D的需求量為5微克,僅為兒童和老人的一半,中國成

年婦女已達到5微克的標準,故不缺維生素D,但兒童和老人因需求量比成年婦女大一倍,故有一定的缺乏。

(4)泛酸

中國居民飲食範圍較廣,而泛酸廣泛地存在於各類食物中。所以,調查發現,中國人根本不缺泛酸。

(5)兒童、青少年不缺維生素E

我國兒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E偏高,達到RDA的300%。主要是因為我國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遠高於西方國家。維生素E對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兒童、青少年過量則有較大風險。

(6)鎂

鎂缺乏症患者並不多,幾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嘔吐情形嚴重或注射大量缺鎂輸液,才會發生缺鎂症狀。鎂過量會引起運動肌障礙,且會妨礙體內的鐵效利用,建議中國人不要盲目補充。

(7)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和在人體內僅停留4小時的維生素C不同,維生素B12在肝內的儲存可以供3~6年之需。因此,中國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十分罕見。維生素B12過量,不僅會導致葉酸缺乏,還會出現哮喘、濕疹、面部浮腫、寒顫等過敏反應,發生心前區痛、心悸,常能使心絞痛的病情加重或發作次數增加。

二、飲食與健康的關係

世界衞生組織研究發現,個人的健康與壽命,生活方式決定了百分之六十,環境因素決定了百分之十七,生物學因素決定了百分之十五,醫療衞生只決定了百分之八。生活方式中有百分之三十是由飲食決定的。

所以膳食結構變化是影響疾病譜的因素之一。世界衞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項目官員張平平曾指出“如果人們平衡膳食,適度地運動,80%以上的冠心病病例,還有9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病例,還有三分之一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近20年來人們對肉類、油脂消費量大幅度增加,而穀類、蔬果等消費相應減少,導致了膳食向高脂肪、高熱能、低谷物的不健康方向發展。穀類加工過精,以致有的地區兒童出現維生素B1缺乏。即使在農村,高收入者也出現同樣的消費結構變化趨勢。這種趨勢如不及時加以引導,不但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隱患。

我國目前有2億人超重,6000萬人肥胖,其中城市超兩成兒童超重或肥胖。我國已經邁入肥胖者增加最快的國家行列。肥胖或超重將大大增加青少年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而造成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膳食結構不合理和缺乏體育鍛煉。營養過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素:高脂肪膳食與冠心病發病率有關。

目前,動物性食物消費增長,禽肉類及油脂類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使居民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不斷上升。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5%,且以每年100萬新發糖尿病患者的速度增長。患病人數僅次於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並且,世界上糖尿病的發生多在65歲左右;而在中國,則提前到45歲左右。

中國的高血壓患者達到1.6億,高脂血症患者也有1.6億;也就是説,平均每8箇中國人裏,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和一個高脂血症患者。而高血壓、高血脂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病”,“富貴病”,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甚至帶來生命危險,是因為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尤其是飲食變得和以前大為不同,而這種不同就會給我們健康帶來風險和威脅。

此外,奶類、豆類製品攝入過低仍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營養缺乏病依然存在。鐵、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是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居民貧血患病率平均為15.2%。維生素A邊緣缺乏率圍45.1%。全國城鄉鈣攝入量僅為每標準人日389mg,還不到適宜攝入量的半數。

現代人的飲食過於精緻,吃入太多高糖、高精製澱粉、高不良油脂、高熱量、高化肥、高農藥和高化學添加物的食物,反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都很缺乏,所以長期處於一種“營養不均衡”的狀態。很多人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便服用人工綜合維生素來補充,但這類人工合成的綜合維生素會讓身體添加許多毒素,反而雪上加霜。現代人不是虛胖就是太瘦,體力也不好。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4

全市中國小生中,“小胖墩”的比例已超過20%,這是哈爾濱市中國小生衞生保建所最近一項關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顯示的結果。

調查“小胖墩”佔比超過20%

在這項對於全市7—18歲學生的體質健康調查中,學生中“小胖墩”的比例越來越高,已成為當前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問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又瘦又高的‘豆芽菜’型孩子多,現在則是向兩個極端發展。”市中國小生衞生保健所所長鞠波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一方面是“豆芽菜”型,一方面是“小胖墩”型,且“小胖墩”的人數比例已超過學生總數的20%。

原因吃得太“好”運動太少

“究其原因,吃得不科學、運動量少是主要原因。”鞠波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吃得都很好,但膳食卻不夠科學、均衡,高熱量的食物多,導致很多孩子脂肪沉積。此外,運動量不足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孩子除在學校有一定活動時間外,業餘時間幾乎沒有運動量,即使上下學也多是坐車,走路或騎車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影響給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困擾

“肥胖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產生影響,給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困擾。”哈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兒少衞生與婦幼保健研究所教授王憶軍表示,由於肥胖,有的學生現在就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病症。在心理上,“小胖墩”很容易自卑,因為肥胖等原因被同學開玩笑,進而不愛與同學交流產生自閉心理。

措施合理配餐每天鍛鍊一小時

專家認為,為“小胖墩”“減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鍛鍊一小時;家長除要為孩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習慣,利用業餘時間多陪孩子進行户外活動。此外,社會也要給孩子户外活動創造更多的條件和空間,讓孩子們有地兒可去。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5

為了全面落實上級關於“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安全管理,規範操作,根據教育局相關要求,我於5月9日進行了學生營養餐工程學校自查,現將我校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5個教學班,學生48人,參加營養餐的有21人,全餐17人,1人兩餐,3人半餐,全部學生中沒有學生對牛奶、雞蛋、水果和肉過敏。

二、硬件設施情況

為保障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順利進行,學校安排了專用房間,即儲藏間及加工間,購置了專門雞蛋加工設備。

三、機構、制度建設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領導小組,生活教師和教師代表為組員,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學校建立健全了營養餐各項規章制度,張貼上牆,相關責任人加以深刻理解。

學校有專人負責蛋、奶和水果的驗收、發放等工作,學校食堂領導機構不定時進行指導和督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

四、認真組織,及時發放營養餐。

(1)驗收、入庫關。安排專人負責驗收營養食品,認真驗貨,每次由供應商運來的蛋奶必須認真檢查驗收,查奶的生產日期、保質期與檢疫報告單是否一致,對袋裝奶的包裝認真查看是否密封嚴實,是否有破損,是否有擠壓褶皺和劃痕,並用鼻聞聞是否有異味。對雞蛋檢疫報告單和包裝認真核對,並對雞蛋質量進行檢查,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的平均克數,是否受到污染,用手電光照射和搖聽等方法檢查是否過期變質。對於不合格的食物拒絕簽收。

(2)留樣關:蛋奶做好留樣,確保安全。

(3)加工關: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要求加工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流程規範操作加工。

(4)發放關:學校安排專人負責蛋奶的發放。學校及時收集信息,做好營養餐學生人數統計、營養餐發放登記,學生飲食用情況統計。

(5)回收關:要求各班對營養餐垃圾分類回收,存放於指定地點。

(6)把好安全關。對經驗收合格的營養食品建立台賬,學校設有食品儲存室,能經常保持室內整潔衞生,通風良好,做好防鼠,防蚊蠅,防食物中毒。如果供應商一旦送來,就及時發放。沒有過長的食品存放時。

(7)把好食用關。班主任把蛋奶發到學生手中後,當場要求學生統一食用,不得讓學生放置,不得讓學生過後食用,或放置後再帶回家,杜絕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8)把好事故關。各班主任隨時掌握學生食用蛋奶後的狀況,班級建立信息員報告制度,如發現學生食用蛋奶後有異常反應,應在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告,學校根據事故嚴重程度,採取相應急處理措施,儘快控制事故的擴大和加劇。

五、加強“營養餐”資金管理。

上級專項資金撥款“營養餐”費用實行專賬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不挪用擠佔該資金,全部用於“營養餐”的供給上,絕不動用一分錢。保障了“營養餐”經費充足。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食品種類單一;數量少;建議營養餐加點花樣之類,就更能做到營養的補充。目前供應商沒有配備蛋奶的儲藏室和冷藏設備;沒有發放留樣品。

七、定期、不定期完善工作

學校不定期對“營養餐工程”的制度和蛋奶發放食用情況進行自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確保了本項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6

x年11月27日,農業部批准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即將打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閘門”,但這也引起了擔憂。

“歐美科學家都不敢斷定這項技術一定是安全的,中國科學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拿下安全證書似不穩妥”、“中國成為國外轉基因糧的生死試驗場”“民族的噩夢”有關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各種擔憂仍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並逐漸蔓延形成一種恐慌,有的論壇還發起“反轉基因主糧”的簽名活動。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中國普通民眾對轉基因技術、轉基因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程度、中國的轉基因現狀瞭解多少呢?對此我組在西南財經大學部分宿舍進行了關於轉基因的社會調查。

一、調查目的:

1、通過此次調查瞭解作為中國普通公民的西南財經大學部分同學對轉基因的瞭解程度。

2、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宣傳有關的轉基因知識,達到讓同學關注中國轉基因現狀和科學普及的目的。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鬆園宿舍B座男生

2、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與宣傳結合的方式

三、調查內容和宣傳資料內容:

(調查問卷附在倒數第二頁,宣傳內容附在最後一頁。)

四、調查結果分析:

1、被調查者大約90%對轉基因的瞭解處於一般及以下水平,由此推知有關轉基因的知識在中國普通民眾中認知度不高。

2、約佔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不支持轉基因食品,超過一半被訪者保持中立,約佔五分之一的被訪者支持轉基因食品

3、26.8%支持轉基因食品的被訪者認為轉基因食品對身體健康無害,25.96%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營養價值高,17.87%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價格低(美國農業部承認種植轉基因作物後,農田作業的燃料成本提高,農藥用量增加),15.74%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外觀口味好,13.62%的人支持轉基因是由於其他原因,由此可見隨表支持態度,但大多數人並不真正瞭解轉基因是什麼,轉基因運用的真實狀況及其影響。

4、42.06%的反對者認為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人體有害,34.33%轉基因作物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19.31%的人反對人類對自然物的改變,其實大多數人的反對理由是正確的,轉基因安全問題主要集中於人體健康和生態問題兩方面。

5、38.38%的保持中立的人認為負面影響在很多年以後才會顯現,33.58%的人明確表示不瞭解,還有26.57%的人覺得兩派都有道理。

6、對於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監管,絕大多數受訪者對轉基因抱有“戒心”,希望政府在轉基因問題上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五、調查結果總結:

不看好,不支持,極力反對轉基因作物。限制轉基因的發展,因為它帶來的弊大於利,堅決不發展。應嚴格控制、謹慎發展,加強政府對轉基因的管制,不能放任自流。順其自然,採取中立態度,有利於人類的利用,不利的必須禁止。轉基因在中國會有進一步發展。而發展同時,監管也很必要。科學研究也要跟上步伐,要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應該適當地發展,對於轉基因食品需謹慎。在充分發揮轉基因的好處優點的同時,還要儘可能的利用技術規避風險。支持,資源缺乏,轉基因食品可以緩解資源壓力看好轉基因,發展是光明的。中國發展轉基因的道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總結出同學對基因產品的感想有:

①對於自己對轉基因食品認識缺乏,希望更多瞭解轉基因。

②不應這麼早引入中國,讓中國人成為轉基因食品的試驗品。

③太過恐怖,中國食品安全難以讓人放心,表示前景堪憂。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7

一、調查目的

一個健康的孩子,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孩子,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孩子。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關注的是孩子體格、智力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卻忽視孩子心理的需求。孰不知,幼兒期是一個心理髮展最為迅速、最為重要的時期,而幼兒的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在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小班,幼兒的情緒極不穩定;哭鬧是部分小小班幼兒表達自己的一種語言,哭鬧行為時有發生。哭鬧不僅影響孩子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還擾亂了集體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為了瞭解孩子發生哭鬧行為的心理因素,對針下藥,以採取應對策略,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特對本班30名幼兒進行追蹤調查、研究。

二、調查對象

明水中心幼兒園小小班30名幼兒

三、調查內容

明水中心幼兒園小小班幼兒不願入園心理分析

四、調查方法

1、問卷法:設制家長問卷,瞭解孩子在家的情緒表現。

2、觀察法:設制觀察、記錄、統計表,以記錄孩子情緒狀況。

3、行動研究法:實施一定的教育措施,穩定幼兒的情緒,以探究孩子哭鬧的心理因素,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調查分析】

入園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關鍵一步。個體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幼兒由於身心稚嫩、適應能力差,初入園時往往出現適應困難的現象。

【調查反思】

1、原有“情感斷乳”,造成幼兒心理的不安全

案例:哭鬧是孩子入園初期最典型的行為表現,一般孩子勸慰後,能回到自己的座位。而任銘小朋友無論教師如何勸慰,就是寸步不離教師;只有待在教師的懷裏,他的情緒才是最穩定的。以致影響集體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反思:孩子自出生起,與父母、與周圍環境朝夕相處,建立起牢固的依戀情感,這種依戀情感構築了孩子安全感的基礎。入園初期,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一切使孩子置身於陌生之中。陌生帶來了恐懼,恐懼造成了情緒的不安。幼兒面臨着依戀對象“情感斷乳”的心理衝擊,陷入極度的分離焦慮之中。孩子失去了那份安全感。教師懷裏成了孩子臨時的港灣,寸步不離,唯恐失去。

另一方面,多數孩子已習慣家中“焦點式”人物,進入幼兒園後,“小皇帝”的位置難以維持,一些孩子不免有失落感;教師稍不留神就會挫傷孩子敏感的心靈,孩子常常是情感失落,情緒低落。

2、集體規則約束,造成幼兒心理的不適應

案例:小小班新生入園後,個子矮小、動作靈活的黃馨悦是教師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她喜歡隨便亂跑。入廁後,整隊發現少了一人,原來她一人留在水池邊玩水;全班孩子吃早點時,她的小椅子是空的,結果是坐在娃娃家裏玩電話;做完早操後,又不見她的身影,原來是跟着別的班級隊伍進了他班教室。很慶幸,自由的她入園後情緒很穩定,可到學期中旬,別的孩子的情緒趨於穩定時,她卻哭着鬧着不願上幼兒園。以致家長對教師的教育產生誤解。

反思:入園前,孩子在家往往會形成一些特殊的生活習慣。就睡覺而言,有的晚睡晚起;有的不睡午覺;有的要成人陪伴;有的有特殊的習慣伴隨:吮吸手指、含奶嘴、捏耳朵方能入睡。吃飯更是花樣多多:成人喂、邊玩邊吃、邊哄邊吃幼兒在家通常是寬鬆而隨意的,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既沒有內容的規定,又沒有時間的限制。入園後,孩子舊有的習慣難以實現,幼兒神經系統固有的動力定型被限制、被中止,導致孩子心理的不適應,情緒的不穩定。相對而言,幼兒園生活顯得有目的、有組織,其間還必須遵守相應的常規要求,如:獨立吃飯,集體活動時不可以自由散漫、到處亂跑,安靜午睡等等,對黃馨悦這樣的幼兒來説,行為舉止一旦受約束,他們就會感到不自在;以致心理不適應,並以哭鬧行為來抗爭。

3、教師的態度,造成幼兒心理的傷害

案例:胡天元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很快適應集體的生活。樂於交往,隨着教育活動的加深,孩子的常規逐步形成;參加集體活動的意識、能力大大提高,從沒有哭鬧行為的發生。可臨近學期末,孩子卻拒絕上幼兒園。即使勉強留在幼兒園,其情緒也極不穩定,時而哭鬧、時而攻擊同伴以宣泄自己不滿情緒。經調查得知:那天該幼兒帶零食來吃,代班教師非常嚴厲地訓斥了他,以致當時該幼兒並哭鬧不止。孩子拒絕來園的這種狀況竟維持了一個多月。

反思:暫且不説“帶零食來園”是不是錯誤行為,即使是錯誤行為,而幼兒的錯誤行為很少屬於行為問題;並不像教師想象的那麼嚴重。導致幼兒錯誤行為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幼兒好奇想探索引起的;有的因幼兒有意注意差,神經興奮過程強於抑制過程,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造成的;有的為了引起教師、同伴的重視故意而為;有的為了宣泄心理的壓力因此教師要深入瞭解幼兒錯誤行為的原因,區別對待。不能一味粗暴制止和懲罰,而因心平氣和地對待幼兒,瞭解孩子為什麼會帶零食,是自己吃?給同伴吃?在沒弄清的狀況下,武斷將此歸納成錯誤行為,並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或許認為自己沒錯就被教師無故訓斥,這種委屈、恐懼,小小班的幼兒心理無法接受,唯以拒絕來園,拒絕見到這位教師來緩解內心的壓力。若不能順應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行為表現並是哭鬧。可見,教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小小班孩子心理的影響非常重要。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8

摘要:本文是關於就當前社會,老年人對自身常見疾病的不自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 。

關鍵詞:老年人 常見疾病:耳鳴,眼花 知識宣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餓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加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老年人問題備受關注。我們團隊為積極響應xx大關注民生的號召,開展了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強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就醫頻率,並且這次實踐我們想通過去社區及療養院用宣講與表演的形式 ,在讓老年人接受我們的健康知識的同時,帶去歡樂,我們在笑語中帶去健康。

一、健康知識宣講

(一)以知識結合舞台表演形式進行演講

以往都是專業人士(教師、教授、醫生等)開展健康講座,這次事由學生團隊宣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可以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見疾病

(1)耳鳴

(2)眼花

(3)膝關節疼痛

(4)頸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講都是以“講”為主,形式比較單調,我們的宣講則是演講與表演、實操結合,通俗易懂;

1、經典歌曲演繹

(1)紅歌串燒:《閃閃的紅星》、《映山紅》

(2)經典電視劇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2、遊戲互動環節

(1)、你畫我猜,送獎品遊戲互動

二、探訪社區

(一)與老年人藝術團文藝互動

赴臨安文昌閣社區與文昌閣老年文藝團的成員們進行了一次文藝表演的互動交流。

1、文藝互動節目

(1)學生跳唱類節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藝術團經典越劇演繹

(二)社區志願者活動

幫助文昌閣社區繪製一份心願樹的海報和4塊黑板報。

2、活動主題

(1)心願樹主題:寫下老年人的微小心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的心願變成現實。

(2)黑板報主題:軍旅題材以及防火防災。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9

一、調查目的:

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幼兒,對營養的需求非常廣泛。現代家庭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理應不存在營養問題。但是事實際上卻由於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遷就,致使幼兒任性嬌慣,邊吃邊玩,挑剔,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於。因此,怎樣才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成為我們一直關注的話題,通過對班級小朋友的飲食習慣進行觀察,分析,並和家長取得聯繫,找出方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時間、地點、對象、方法:

(一)、調查時間:20__年5月14日~6月8日

(二)、調查地點:小紅花幼兒園

(三)、調查對象:大上班

(四)、調查方法:觀察法、訪問法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調查結果:

在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兒園實習期間,我觀察了我所在大一班全休幼兒在班級就餐時的飲食習慣,對於出現的頻率較高的不良飲食習慣做做出如下統計:

1、挑食、偏食9人

2、吃飯時講話12人

3、進餐時間超過30分鐘7人

4、湯食5人

5、飯前忘洗手、飯後不擦嘴3人

6、飯菜撒在桌上10人

7、吃飯情緒低落3人

(二)原因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現象比較嚴重。通過調查,我發現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形成有如下幾個原因:

1、家庭因素影響

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現象在家中發生多於在幼兒園,因為家長的過分嬌慣,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對孩子總是百依百順,這樣就助長了孩子不良飲食習慣的養成。

有此家長缺乏相應的經驗,或者因為工作忙,自己的飲食態度和習慣就不正確,給孩子樹立了壞榜樣。

2、外部環境因素影響

老師和家長的評價都會影響孩子的就餐情緒,而就餐心情的好壞能很大程度影響孩子進食。

幼兒在家零食不離口。或則在家吃早餐再來幼兒園,打亂了正常的飲食規律,不利於良好飲食習慣養成。

園伴飲食行為的影響,幼兒喜歡模仿,同伴挑食或速度的快慢都會影響周圍幼兒;另外、同伴關係也會影響進餐,例如同伴之間鬧矛盾,導致情緒低落,食慾不佳。

3、身體因素影響

大班幼兒正在換牙期,換牙期間會食慾不佳;身體狀況,生病也會影響飲食。

四、如何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方法:

1、正確對待不同飯量的幼兒

根據各個班幼兒自身的特點,正確對待不同飯量的幼兒。進餐時對生病的,個別食慾不好的幼兒應為他們提供可口的飯菜,不要強迫他們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兒長期飯量不大,但精神狀態良好,應尊重幼兒本身的意願,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2、家園共育、控制零食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0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且影響到全民族的素質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面對現代社會競爭的加劇,教育的侷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困擾和障礙,影響其健康發展。作為教育者,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呢?為此,我對我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專門調查。

另外,通過問卷,學生會顯得不那麼拘束,會説出真實的想法。老師和家長可以從中瞭解到學生的想法,從而適當的改變一些教育方式,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

二、研究對象:**中學高一十班54名學生

三、研究方法:採用不記名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共發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時間:星期二班會

利用班會發放、填寫、回收調查問卷。

五、問卷內容與調查結果

表格略

六、結果分析

1、學生的學習狀態較差,對新學習環境不適應。

上課時,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時間短,容易走神;如果別人不督促,很少主動學習;在學習和娛樂發生衝突時,74%的學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動選擇學習的竟是0%;經常很想學習,但總是無法集中精力學進去的佔44.5%;能按計劃學習的人只佔5.5%;77.7%的學生學習勁頭時高時低;等等。高一學生承擔的學習負擔與壓力和國中相比更重,高一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難度增大,教學進度比國中明顯加快。此外高中老師對學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的探究,去發現一般性規律。隨着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內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變,學生難以很快適應任課教師新的授課方式,在方法和學習習慣上仍沿襲國中的老習慣。因此,對於剛進高中的新生來説新學習環境的確是不易接受。

2、學生感到學習壓力較大。

42.6%的學生感到學習負擔很重;9.2%的學生常為短時間內成績沒有提高而苦惱不己;42.6%的學生經常討厭考試;學習壓力主要來自激烈的升學競爭和家長、老師的高期望。學生們談到,各個方面反覆警示他們的是:過得了大學聯考獨木橋即是陽關大道,過不去則跌入萬丈深淵。在這種偏頗的教育觀念之下,學生的學習被層層加碼,在校學習時間很長。與此同時,課後作業繁重,考試頻繁,且不斷公佈分數排位,學生們承受着身體和心理的雙重重負。如果有一場考前心理講座,53.7%的學生希望的內容是情緒調節。

3、學習目標不明確,但能及時調整。

僅有5.5%的學生為自己剛開始的高中生活有詳細規劃的;92.5%的學生認為學習是不得不做的事;62.9%的學生有時能能按計劃學習;等等。學生在國中階段尤其是九年級學年,都是勤奮、拼搏的,考上重點中學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們在九年級學年竭盡全力,當終於結束會考,有一部分學生便鬆懈下來,完全沒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這些學生認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學年不必太緊張,不妨先放鬆一下,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下降。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方向感,感覺迷茫,產生了失落感,學習目標不明確,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座標。但是,72.2%的學生,當給自己定的學習目標有困難可能做不到時,他們會縮小目標;51.9%的學生有時會為了實現一個大目標,給自己制定循序漸進的小目標;等等。説明學生一旦認識到現狀就能調整目標,調整心態。

4、責任心不強,缺少擔當。

3.7%的學生希望在班級中當幹部;主動參加班級的各種活動的學生大致佔14.8%。大部分學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為準,不替他人不替班集體考慮,常常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班集體榮譽感薄弱。

七、思考與改進措施

無論學生出現哪種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消極影響是顯著的、巨大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預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導,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導工作。下面,本人根據自己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體會,談一談對高一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與疏導。

1.關心學生的心理。

作為老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而且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但是要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有難度的。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首先跟家長取得聯繫,不然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良好的心理環境不但是提高教學的有力保證,而且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證。教師要主動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2.引導學生正確辨識自我,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高一學生受認識水平的侷限,還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往往由於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造成主客觀不協調,無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於是有可能出現以上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學會情緒調節,發揮自身潛能,面對現實,迎難而上。教師如能對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可增進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向家長授課,使家長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從而減輕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

3.學習方法指導。

學業壓力無疑是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一以後,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多,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掌握高中階段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適應這一轉變時期,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成績跟不上。所以,高一班主任教師要注重學生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注重勞逸結合,制訂學習計劃,這樣,從預習到考試,都不會感到壓力大,無形中減輕了焦慮程度,考試也能應付自如了。

4.開好班會,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良好班集體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心理髮展產生着不可忽視的功效,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義。其實,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是來自於與集體的不同步,班主任可利用班會,有意識地組織一些與學生近期心理動向相關的主題班會,藉此對他們給予開導,這樣有利於心理障礙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滿足。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各類型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藝、體育、製作等興趣小組和校園文化活動,使大部分學生在各類型的羣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為學生創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保持愉快、積極的情緒,又可促進建立團結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不可怕,班主任只要能掌握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在學生中樹立公正、無私的班主任教師形象,以愛心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就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並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1

通過深入調查,特別是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查閲相關資料,初步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並針對此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呼籲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當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範圍,提供有利條件。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與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還要求人才應該具有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現代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開拓進取的精神、勇於承擔責任、頑強自信、樂觀,能夠承受挫折與失敗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由此給人們的心理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動盪,“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

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園裏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但在有些同學看來,一切卻是那樣枯燥無味,缺少生氣;大學生活緊張活潑,有些同學卻興趣索然,萎靡不振。在離開了父母呵護、相對寬鬆的大學學習環境中,一部分同學空虛、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輕生。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人的健康相應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則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響着人的生理健康,為此,心理衞生學認為健全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有賴於健全的心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説,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的一種健康。

第三國際及心理衞生大會曾為心理健康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還具體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標誌是: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和諧;

(2)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基於各種心理學理論和生活實際,綜合國內外心理學家的觀點和研究成果,特別是馬同志、陳同志等的觀點,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6項指標:

(1)智力發展正常且能充分發揮;

(2)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悦納自我;

(3)具有頑強的毅力,擁有自我調控能力;

(4)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5)正視現實,生活、工作熱情高;

(6)人格完整、穩定、協調。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南京一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追蹤調查”和統計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進行心理測試並建檔,發現心理問題發生率為9.2%,高危人羣為26.2%。另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發現有心理障礙的人數竟佔23.6%。教育部對我國大學生的一項調查發現:大學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現突出。

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羣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採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關係。

2、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裏疾患。

3、高校心理諮詢工作欠缺

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於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後;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諮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於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1、拓寬交際範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着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儘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衝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3、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當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大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善於從學習中尋找樂趣,並時常帶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着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儘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4、改變觀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於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祕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羣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諮詢、疏導,也就是説,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2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一新生入學後,都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新環境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係。一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症”。這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為了瞭解高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及時分析心理問題產生原因,以便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是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本人於20xx年11月初在長沙市第十九中學高一124班進行了高一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

1.調查對象:長沙市第十九中學高一124班學生。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向全班58位學生髮出問卷,收回58份。

二、結果與分析

1.對新學習環境不適應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有34.4%學生認為學生壓力過大;58.8%覺得“還可以”;對於目前的學習任務,有87.5%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對於進入高中後,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適應這個問題上,有71.5%學生選擇的是“有時”;18.4%選擇的是“總是如此”;這表明學生學習壓力已經超負荷。表明高一學生與高二高三中學生相比,承擔的學習負擔與壓力和國中相比更重,高一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難度增大,教學進度比國中明顯加快。此外高中老師對學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的探究,去發現一般性規律。

同時介紹大量延伸內容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抽象概括思維能力。老師還有意訓練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教學內容也更注重系統性、序列化和階梯度。隨着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內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變,學生難以很快適應任課教師新的授課方式,在方法和學習習慣上仍沿襲國中的老習慣。因此,儘管高中教學內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則”,但對於剛進高中的新生來説確是難以接受。

2.對新生活環境不適應

來到新的學校,面對新的羣體,部分高一新生感覺不適應,或難於融入新的生活環境。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23.4%的學生還沒有熟悉班上所有的同學,40.2%的學生認為同學之間心理上存在較大距離。對於學校環境,45.1%的學生表示不習慣新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有的同學則表示很懷念以前的學校和同學。這表明學生對新環境還有很多不熟悉不適應的地方,懷舊念家的現象比較普遍,同學之間相互交往還在比較淺的層面,還處於情感磨合初期。

3.男生的適應性比女生差

男生適應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分顯著高於女生。面對困難和新環境時,女生比男生更善於向親人朋友傾訴或以其他方法發泄心中不快,從而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女生來到新環境裏更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三五好友,而青春期男生的個性特點是強烈的心理叛逆和成人感,同時男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較女生弱,這些性別特點導致了男生在偏執、適應不良和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問題發生率顯著高於女生。

4.目標模糊多迷惘

調查顯示,58.3%的學生覺得沒有目標,76.8%的學生認為班上學習氣氛差。124班班級學風不夠積極,學生在國中階段尤其是九年級學年,都是勤奮、拼搏的,考上重點中學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們在九年級學年竭盡全力,當終於結束會考,因為會考失利來到這個班級,有一部分學生便鬆懈下來,完全沒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這些學生認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學年不必太緊張,不妨先放鬆一下,加之班上學習氣氛不濃,覺得自己考大學無望,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下降,乾脆就放任自己,消極應付每日的任務,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方向感,感覺迷茫,產生了失落感,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座標。

5.早戀心理

調查顯示,很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中談戀愛是很正常,甚至很必要的事情,而且在較重的學習壓力和青春期煩惱面前更容易傾向於早戀尋求理解和關心。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關係意識的增強,令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火種越來越亮,嚮往愛情是青春期性心理髮展的正常現象。不過,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和父母師長的教育使大多數中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沒有過早陷入早戀的情網。但是,繁重的學習任務,來自考試和家庭的壓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學生情感發展不穩定,這一時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指導,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就促使這類學生尋找新的情感寄託,特別需要同伴的友誼,以獲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這種友誼在不正確處理的情況下很容易轉變為所謂“愛情”。

三、要求與建議

無論學生出現哪種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消極影響是顯著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優良品德的培養和形成。一般來説,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健康的情緒和意志,本身就是優良品德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

學生的智力活動總伴隨着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緒的好壞,意志強弱,既影響到知識的掌握與技能形成的質量,也影響到學生智力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級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預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導",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導工作。下面,本人根據自己對心理諮詢的瞭解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體會,談一談對高一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與疏導。

1.轉變觀念。

教育者轉變德育觀念,對心理問題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把心理問題德育化。教師要認識到正值青春年華的中學生最容易衝動,也是犯錯行為最頻繁的"危險期"。教師要根據其年齡發展的特徵,進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歸因於思想變壞,不思進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冷眼相看,全盤否定。教師要認識到,對高一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時代的要求。

2.引導學生正確辨識自我,客觀評價現實,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高一學生受認識水平的侷限,還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往往由於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造成主客觀不協調,無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於是有可能出現以上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學會情緒調節,發揮自身潛能,面對現實,迎難而上。教師如能對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可增進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向家長授課,使家長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從而減輕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

3.學法指導。

學業壓力無疑是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一以後,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多,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掌握高中階段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適應這一轉變時期,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成績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注重勞逸結合,制訂學習計劃,這樣,從預習到考試,都不會感到壓力大,無形中減輕了焦慮程度,考試也能應付自如了。

4.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良好班集體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心理髮展產生着不可忽視的功效,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義。其實,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是來自於與集體的不善,教師可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去向有心理障礙學生"求教",藉此對其短處給予開導,這樣有利於心理障礙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滿足。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各類型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藝、體育、製作等興趣小組和校園文化活動,使大部分學生在各類型的羣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為學生創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保持愉快、積極的情緒,又可促進建立團結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5.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來到新的學習環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熟悉感,就容易引起個體欲求上的衝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礙。所以,在重視做好心理障礙的預防和疏導工作的同時,從長遠來説,還要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使學生在遭受挫折時不至於茫然無措,在面對表揚時也能不忘乎所以。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減少對優秀生的過分呵護,讓他們正視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不妨有意設置困難和挫折,培養學生不怕失敗,勇於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鼓勵學生正確認識和麪對成功與失敗,隨時保持沉着冷靜,以理性的態度思考問題。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只要教師能掌握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在學生中樹立公正、無私的教師形象,以愛心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就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並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3

餐飲行業作為民生產業,一直沒有一個權威的調查報告。在眾多業界人士的期盼下,中國飯店協會攜手北京飲食行業協會、上海餐飲行業協會、天津市飯店協會、重慶市飲食行業協會、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四川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杭州市餐飲旅店行業協會、西安市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南京餐飲商會和新疆飯店協會十大兄弟協會歷時半年完成了首次全國餐飲企業經營情況調查,並在此基礎上編寫完成了首個《20__中國餐飲企業調查報告》,希望此報告能夠成為中國餐飲行業最專業、最詳盡、最真實的統計研究資料,剖析餐飲企業的發展現狀、發展模式,為行業培育品牌、樹立標杆和企業上市服務。

本次報告共計彙總了幾百家餐飲企業的情況,涉及餐館幾千家,餐位數上百萬,涵蓋了特色餐飲、賓館餐飲、火鍋、小吃、快餐、休閒餐飲等多個業態,主要是國內餐飲行業中各業態、各區域、各類型的代表性企業和領軍企業,範圍覆蓋中國內地每一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應該説是彙總了行業中的優秀企業。本次調查明顯有兩個特點:一是真實填報數據的企業越來越多,行業發展逐漸進入規範發展的軌道。二是企業填報和專家調研相結合,真實的反映了行業的發展現狀。鑑於餐飲行業中企業差距較大,因此本報告中若干指標會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本調查報告主要結論如下:

一、品牌表現

本報告借鑑美國restaurants&institutions對美國餐飲企業排序的通用方式,對國內民族餐飲品牌和單體餐館兩個序列進行了排名,依據各企業營業額從高至低分別排出了前30強和前20強,希望對這些品牌的真實發展情況做出客觀評判,為行業樹立標杆。為保證數據的可參照性,中國餐飲品牌排在前十位的分別是杭州飲服、杏花樓、小肥羊、全聚德、俏江南、廣州酒家、小南國、迪歐咖啡、向陽漁港、梅隴鎮。中國餐飲單店前十位分別是全聚德(北京和平門店)、白天鵝賓館、金錢豹(上海延安西路店)、金悦(北京航天橋店總店)、亢龍太子酒軒(武漢金融店)、中國大酒店、淨雅(北京五棵松店)、知味觀(總店)、石浦(寧波天一店)、樓外樓(總店)、如果算上單店食品加工營業額,則杏花樓(總店)、知味觀(總店)、新雅粵菜館(總店)排位中國餐飲單店前三名。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排名入前三十強品牌營業額總額超過150個億,而前20強餐飲單店年營業額則平均在一億元以上。

二、企業業績

20__年,全國餐飲企業平均利潤率、人均勞效、每平方米營收、每餐位營收四項指標均取得較好業績,全國餐飲品牌30強平均利潤率為8.2%,利潤率排在前三位的企業分別是上海老城隍廟、上海小南國、廈門舒友海鮮;前30強品牌年人均勞效平均為18.2萬元,排在前三位是上海老城隍廟、上海杏花樓、廣州酒家。

從單店來看,前20強品牌人均勞效為23.4萬元,排在前三位的是全聚德和平門店、北京金悦航天橋店、寧波石浦天一廣場店。每天每平方米營收平均為44.2元,排在前三位的企業是廣州白天鵝賓館、廣州酒家、北京金悦;每天每餐位營收平均為255.2元,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金悦、四川銀杏、北京全聚德。每餐位員工數平均為0.43。一般認為,每餐位面積達到5平米,每餐位員工數達到0.5以上的餐飲企業,是一個設施條件比較好的企業。

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餐飲發達地區三大指標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就利潤率而言,分別為北京11%、上海11.55%、廣東10%、浙江10%;年人均勞效分別為北京22.3萬元、上海22.8萬元、廣東21.2萬元、浙江18.3萬元;企業每天每平方米營收分別為北京39元、上海28.5元、廣東59元、浙江32.8元。

按特色餐飲、快餐、小吃、火鍋四種業態測算,三大指標分別是:就利潤率而言,特色餐飲,8.76%、快餐5.2%、小吃10.4%、火鍋9.6%;就年人均勞效而言,特色餐飲20xx元、快餐35985元、小吃59940元、火鍋49100元;就企業每平方米營收而言,特色餐飲14437元、快餐13960元、小吃4683元、火鍋3743元。

全國餐飲品牌前30強企業中年利潤超億元的企業有四家,分別為杭州飲服、上海杏花樓、北京全聚德、上海小南國。

三、資本運作

在30強品牌中,企業對上市融資擴張充滿信心,其中有一半品牌企業在籌劃上市,在調查的營收中數據清晰。但目前資本擴張依然以自籌資金為主,資金籌集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在接受調查的餐飲企業中,80%的企業開業年限超過3年,50%以上則是具有十年以上的歷史,74%的企業為民營。特別是老字號企業經過這些年的市場錘鍊,重現發展生機,在30強品牌中佔10席,老字號跨區域連鎖擴張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餐飲企業中,已有62%開展了特許經營,並把其視為品牌擴張和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這是餐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各地物業價格高企的影響,數據顯示,全國各地適合用做餐飲經營的物業價格均比上年有所增長,而北京上海等地,中高檔餐飲的目標物業平均租金已經高於5元/平米/天,成為企業不堪之負。

四、管理能力

從財務能力來看,企業對人力成本不斷上升表示擔憂。餐飲企業中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佔據了企業成本費用的部分,分別為37%和12%,且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漲。平均利潤率逐年下降。企業對盈利能力成長信心不足。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4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①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

②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環境背景下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本學期末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報如下:

調查的設計:

1)、時間:

2)、地點:

3)、對象;國小一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一、調的項目及內容

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國小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認識自主、良好的情緒、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藴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三、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説,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脱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主服務、自主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四、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説,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主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主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主規劃、自主教育、自主評價。

(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2023年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5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產的發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有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高中生佔15.76%,而且這個比例正隨着年齡的增長呈現出一種直線上升的攀升趨勢。針對如此嚴峻的教育形勢,為了切實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明確規定:“中等及其以上發達地區的城市,條件具備的學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並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檢驗學校素質教育達標的重要指標。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規劃指導下,正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正規教學計劃之中。為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因材施教”,我校心理諮詢室面向我校學生進行了一次《學生心理素質調查》,旨在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以後的心理檔案建設和某些課題研究以及教育教學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資料。

1.研究方法

1.1被試抽樣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這次調查採取了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學生中抽取一個班級40名學生(男25,女15)作為一個隨機大樣本,然後再在其餘的5個班級中每個隨機抽取10名學生(男女各5名)。抽樣羣體年齡分佈在15---16、17這一學齡中期階段(調查學生共248名,抽樣比例為37.5%)。

1.2實施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並附指導語,被試做完後將答題卷交回主試老師。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為73%。

1.3調查內容本次調查內容涉及心理適應、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意志品質、情緒、人格等多方面社會問題,各題附設四個答案(有的為兩個),受試選擇最切合自己的一項作為答案。調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學生個人背景調查;第二個部分為心理健康分項調查;第三部分為學生個項問題自由調查。

1.4數據處理本次調查所獲數據採取百分統計法,並由進行處理分析。

2.調查結果及其具體分析

2.1總體理論界定及評價

根據目前我國學制的具體劃分,國中生大致處於學齡中期(15、---16、17歲),在這個時期,個體將完成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轉變。其間,由於個體生理髮育的超前成熟與心理滯後成熟之間的矛盾,使得這個時期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時又充滿着各種心理矛盾和衝突。正如日本大西誠一郎在他的《中學生的心理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作用,處於特殊地位,存在着特殊的問題。”

如不對這些特殊問題及時進行心理保健,就會出現適應不良和心理疾病,這對他們今後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按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齡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處於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二者之間,如果發展順利,則將成功塑造具有學術、做事、詩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展出現障礙,則將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對於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朱智賢教授曾概括為“過渡期,是從兒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過渡的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時期。”至於這一評價是否符合現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將從下面的具體分析中找尋到答案。

2.2具體分析

2.2.1環境適應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綜合心理特徵,是人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目前競爭與挑戰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生存運作機制。一個人只有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游刃有餘,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對各種突發事件,並迅速擺脱困境,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水平;而適應力差的人,只有慌亂,不知所措,最終因與時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調查顯示,中學生因為身心條件的限制,在環境適應問題上,不可能做到我們期望的那樣閃電式的“斷乳”,70%的同學表示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環境,只有5%的同學表現出了“強烈的抵制情緒”。對於新鮮事物,他們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奇,並對其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

2.2.2人際交往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聯繫過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鼓舞人的精神,培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會價值感,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樂觀的人生價值觀,使個性健康得到保證;反之,不良的人際關係及交往障礙則會影響人的心理的健康發展。隨着交往面的擴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學生有着強烈的瞭解他人和被他人瞭解的慾望,渴望擁有一份平淡而真誠的友情。

資料顯示,除了70%的同學認識到升入高中後知識學習質與量的巨大變化之外,還有21.25%的同學也認同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在處理朋友關係上,數據顯示大多數同學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學“能夠虛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場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則上,有85%的同學選擇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見現時代的青少年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民主傾向的社會態度,而這正是後兒童期的發展任務。

2.2.3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又稱自我,是指人們在自己意識中覺察到自己的那個心理過程或意識過程。自我意識的發展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來越完善,自我調節的系統越來越發展,青少年從而開始注重分析自己的個性,關心自己個性的優缺點,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圍環境的認可和尊重,並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係,走向社會。調查顯示,國中生在自我意識上的問題就是同一性危機,即理性的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不相符所引發的心理衝突。

高一新生正是一個多夢的羣體,他們對自己、對未來都作了理想化的設計,但現實中又由於自身的身心特點、成長任務、獨立狀況、問題解決的行為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備,又常讓他們感到挫折、失敗的威脅,從而引發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導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認識問題上,65%的同學認為很清晰,29.4%的同學認為較模糊。

2.2.4意志品質意志是人們為達到既定目標,自覺地去克服困難,不斷地調節個人行動的一種心理過程。意志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重要條件,是其心理能動性的集中表現。一個意志堅強的人鍥而不捨、兢兢業業,始終如一地敬業奮鬥,就能建功立業;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難有較大作為的。中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關鍵期,意志品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未來,這具體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等品質方面。

這次調查,顯示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的認識及發展比較理想。比如,“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65%的同學選擇了“果斷抉擇”;“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你會。這些都顯示了國中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及自控能力。

2.2.5情緒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緒情感作為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心理衞生和社會實踐中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個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情緒。大量的事實所證明:當個體長期處於過強不良情緒狀態時,可干擾和分散注意力,影響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形成思維僵滯,記憶力下降。由於心理狀態不佳,意識範圍狹窄,心理反應過於敏感或遲鈍,勢必會降低學習、工作效率,影響正當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

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普遍偏重:過多的課業負擔、激烈的考試競爭、家長老師的殷切期望等都無形的給學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閘門。他們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緒無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與師長進行心靈的交流,而外加的壓力又迫使他們假扮“成熟”、順從。難怪38.75%的同學感到“焦慮太多”;35%的同學感到“孤寂”,當這一切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他們也只選擇“靜坐”(56.25%)、“發怒”(33.75%),而少有人(3.75%)選擇適當的移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2.2.6人格心理學上的人格是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的事物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中學生由於知識學習的增強,知識面的擴大,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逐漸趨於成熟,他們能夠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等深層次問題。

3.存在問題及結論

根據本次調查所獲資料分析的結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以下特點:

3.1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交織着複雜的矛盾關係,如:

3.1.1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存在不適應,環境適應力較差。

3.1.2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行為自控能力、行為解決能力之間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與內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閉。

3.2學生認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心理品質發展的同時,行為上顯得有些稚嫩,常出現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現象。

3.3中學生生理的超前成熟與心理髮展相對滯後使得他們把握不清友情、愛情之間的分別。據平時諮詢與訪談掌握的資料,許多異性同學間的友情正是在同學、教師、家長的“責怪”與“教導”中發生質變的。這無疑警醒了我們平時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