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巢老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急劇加深,空巢老人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羣體。為了及時瞭解空巢老人的生存狀況與服務需求,建湖縣婦聯結合社會管理創新,以近湖鎮先鋒社區為試點,通過入户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107户的174名空巢老人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關於空巢老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1、性別、年齡狀況:

男81人,佔總人數46.6%;女93人,佔總人數53.4%。

60-69歲87人,佔總人數50%;70-79歲68人,佔總人數39.1%;80-89歲17人,佔總人數9.8 %;90及以上的2人,佔總人數1.1 %。

2、文化程度:

文盲2人,佔總人數1.1 %;國小文化82人,佔總人數47.1 %;國中文化58 人,佔總人數33.3 %;高中(中專)文化22人,佔總人數12.6 %;大專及以上文化10人,佔總人數5.8%。

3、婚姻及子女狀況:

已婚配偶健在的77 户,佔總户數72 %;喪偶的27户,佔總户數25.2 %;離婚的0户,佔0 %;未婚的3户,佔總户數2.8 %。 無子女的3户,佔總户數2.8%;獨生子女的25户,佔總户數23.4 %;2個子女的29户,佔總户數27.1 %;3個及以上子女的50户,佔總户數46.7%。

4、居住方式及住房情況:

夫婦倆共同居住的77户,佔總户數72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0户,佔總户數28.1 %,其中男的10户,佔總户數9.3%,女的20户,佔總户數18.7%。

自有住房的有129 人,佔總人數74.1%。無自有住房、借住或租住的有45人,佔總人數25.9 %。

5、經濟收入狀況:

有退休養老金或其他收入的144人,佔總人數82.8%。其中1000元以下的22人,佔總人數12.6%;1000—2019 元的98人,佔總人數56.3 %;2019—3000元的8人,佔總人數4.6 %;3000元及以上的16人,佔總人數9.2 %。

無退休養老金或其他收入的,靠子女贍養或其他資助生活的30人,佔總人數17.2 %。其中享受低保的7人,佔總人數4 %。

6、健康及生活自理狀況、醫療保障狀況:

身體完全健康的35人,佔總人數20 .1%。患有癌症、癱瘓、半身不遂等嚴重疾病的有30 人,佔總人數17.2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腰腿疼痛、聽力視力障礙等老年慢性疾病的有109人,佔總人數62.6%。

生活能夠自理的有161人,佔總人數92.5 %;半自理的有6人,佔總人數3.4 %;完全不能自理的有7人,佔總人數4 %。

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140人,佔總人數80.5 %;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34人,佔總人數19.5 %。

調查中,“看病難,醫藥費貴”、“生活不能自理、沒人照料”佔“老人們最擔心的事”排名前2位。

二、主要存在問題和服務需求

1、缺乏精神慰藉

中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觀念,隨着老年人年齡逐漸增大,對子女情感依賴性不斷加強。然而,正當老人需要兒女做依靠的時候,兒女卻不在身邊。空巢老人”的子女們或忙於生計,或心有餘而力不足,或因為家庭矛盾、代溝等等問題,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調查顯示,只有36.4%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相對多一些,有事才聯繫的佔59.4%,基本不聯繫的佔4.2%,與子女經常訴説苦惱和心事的僅佔17.5%。 孤獨,空虛感是空巢老人的普遍情緒。部分老人生活方式單調,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散步、跳舞、看電視,很少與社會交往,被社會邊緣化。常年勞累、情感孤獨、家庭經濟、醫療壓力再加上思念親人等複雜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負擔,行為退化現象不斷加速。

2、養老機構需求差異大

本次調查顯示,只有20.59%的空巢老人願意或比較願意入住養老機構,有59.99%的空巢老人不願意入住養老機構。不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受傳統與經濟狀況的影響,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認為住在養老機構沒有自由,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銷太大,無法負擔,也有部分怕子女不願意或怕對子女有負面影響。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大多是經濟條件相對好一些、思想開明和無子女以及子女定居在外的一些空巢老人。但對養老機構的費用支付預期差異很大。在明確回答每月可承擔具體多少費用的空巢老人中,有65.2%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不超過800元,有24.3% 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不超過1000元,有5.5% 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不超過1500元,只有5% 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擔的費用超過1500元。

3、醫療保健需求迫切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醫療保險全覆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巢老人就醫難的問題,但是長年患病、報銷比例低、就醫費用貴等現實原因,致使老人們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點藥湊合過去,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調查中,大多數老人出於習慣或現實經濟狀況考慮沒有做過全方位健康體檢。

4、安全問題存隱患

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疾病突發時無法求助、外出走失後無法聯繫親人,意外摔倒、磕絆,甚至燒飯、用電、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給老人帶來危及生命的危險,更有甚者因煤氣中毒、突發疾病死於家中無人問津的事故發生。同時,一些空巢老人由於年齡大,警惕性不夠,行動不便,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此外,因年齡大、記憶力差、文化程度不高,吃錯藥、吃過期藥、憑經驗吃藥等用藥安全也成為老年人不容易忽視的問題。

5、助老服務跟不上

“空巢老人”隨着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這就催生了助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但目前社會助老服務明顯不足。調查結果顯示,空巢老人需要的服務主要集中在物業維修(更換水龍頭、燈具灶具維修、換煤氣、維修疏通馬桶、下水道,家電維修等)45.2%、定期檢查身體36.1%、醫療保健知識講座25.55%、陪同看病21.8%,代買代購16.5%、鐘點工家務服務32.2%、陪伴聊天解悶25%.

6、困難羣體生活質量有待提升

調查顯示,這一代空巢老人主要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但退休金總體普遍不高。老人們考慮子女在外生活壓力大,除無退休養老金或其他收入的,幾乎也不要子女給錢。因為既要生活又要看病,老人們普遍生活節省,生活質量不算太高。有部分老人因子女經濟困難,尚要補貼子女,佔總人數12.1 %。無退休金、退休金很低、還有一部分因病致貧的困難羣體總體佔到空巢老人總數的28.1 %。這部分空巢老人應成為社會重點關愛對象。

三、對策和建議

1、建立完善養老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益養老機構;出台優惠政策,鼓勵民間養老機構,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不同層次養老需要。二是建立政府居家養老補貼制度。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興辦養老機構,都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而居家養老不但政府投入少,且能滿足老人傳統的“在家養老”願望。政府建立一定的補貼制度,為選擇居家養老的困難老人實行家政服務補貼。這樣,政府既投入少量資金,又給困難老人解決了實際問題。三是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專業服務制度。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採取政府與社會組織簽訂合同,按需求項目或按時間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社會組織實施空巢老人相關社會服務。四是建立最低保障救助機制。對無生活來源、長期患病、久治不愈,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條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門要及時把他們納入救助對象,給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對低保邊緣的困難老人,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及時救助,以保障他們的晚年基本生活。

2、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功能

統籌規劃在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使老年人的一般醫療保健可在社區服務中心解決,同時提供生活照料、免費體檢、醫療護理等服務,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閒散人員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為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庭就醫等護理服務;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鼓勵和接納社區、學校、及社會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在社區多發展老年羣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方式。

3、倡導建立志願服務網絡

一是建立“老老互助”志願服務網絡。調查顯示,在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條件下,45%的老人還是願意和比較願意為其他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的。通過積極動員組織,以小區或樓幢為單位組織一批具有奉獻意識,想要發揮餘熱、服務社會的中低齡老人與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幫助空巢老人。二是積聚社會愛心力量開展志願服務。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區幹部以及居民代表、黨員代表、青年志願者等建立“空巢”老人愛心幫扶服務隊,對空巢老人進行日常照料和幫扶,廣泛開展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活動

4、加強“孝”道文化建設

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形式。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親人的關愛。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弘揚傳統美德。要通過“尊老敬老養老”典型培樹宣傳、“孝敬主題教育”等活動,大力倡導尊老敬老養老之風。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的未來” 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嚴格獎懲措施,如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對不承擔贍養義務的子女給予一定媒體曝光等,鼓勵子女關愛老人,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