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一、考察單位的經驗

養老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參觀學習的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在全省養老服務方面,從建設規模、運營模式、經營理念、服務標準、專業程度、產業運作等方面都有很強的代表性,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是建設規模大。xxxx樂天養老中心項目,由企業集團承建,由省發改委立項規劃建設集公益事業、養老產業為一體的社會公益項目。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規劃佔地4000餘畝,規劃建築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以滿足3萬名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一期項目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提供7000張養老牀位,年均接待老年人9000人。xxxx市xxxx區民生信息服務平台,把89000民生服務中心作為民生領域“一號工程”。中心呼叫大廳設有49個坐席,“點對點”承接羣眾電話、短信、網站、微信等服務訴求;民生大廳設有25個窗口,“面對面”接待羣眾來訪。同時,藉助國內領先的“智慧民生社區項目”,將智慧移動理念植入服務中心,為市民提供遠程醫療、數字養生和居家養老等個性化服務,首批2萬部一鍵通手機已免費發放到全區70歲以上老年人手中。

二是經營主體活。招遠市社會福利中心,是招遠市政府投資由山東中礦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招遠市金都醫院租賃經營,集養老、醫療為一體的現代化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機構。總投資3.1億元,佔地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設計牀位620張。該中心的建設,政府給予政策扶持,要求其發揮託底保障作用,發展成為招遠市集護養、休閒、醫療為一體的大型公益性養老機構。考察公辦民營的單位是非政府組織在運營,他們的危機感、緊迫感強,管理、研發、服務團隊精幹高效、有事業心。

三是產業鏈條長。xxxx樂天養老中心項目在做好養老服務業的同時,重點打造養老服務產業,在優先滿足老年人基本服務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拓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等服務,加強殘障老人專業化服務。圍繞適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醫、娛樂等需要,開發老年產品用品,真正把老年服務業辦成了老年產業。涉足院舍養老、醫療衞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飲、清潔管家、護理教育、老年用品等領域。

四是服務標準高。考察的幾處養老機構都結合實際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服務標準。xxxx市xxxx區老年人護理中心的智慧養老模式,啟用老年人服務熱線12349,將服務細化為基礎服務、候鳥養生、異地養老、居家養老、精神慰藉、養老護理、特殊訂製服務等板塊,進行量化、細化、標準化服務。參觀學習的養老機構均有自己的專業培訓機構和團隊,從具備國家職業鑑定證書護士資格的人員中招募專業服務人員,並經過養老專業護理師培訓,進行全責護理訓練,同時面向社會對相關管理及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如失能老人房間無異味、服務人員工作時間無空隙安排等現象,充分體現了團隊管理專業化水平。所參觀養老機構均實現的醫養結合,如樂天養老的醫養結合模式,目前醫療康復中心已與省立醫院達成合作協議,將建設綜合性三甲醫院。樂天養老中心推進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複合養老的服務模式,其亮點在於將養老服務標準化、模塊化,便於複製和推廣,為解決社會養老難題做了有益嘗試。

二、我縣養老體系建設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我縣養老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是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助養需求多。我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7.1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9.8%,高於全國水平(14.8%)5個百分點,其中農村老年人4.6萬人,約佔全縣老齡人口的70%,而且每年還在遞增,高齡比重逐步上升,單獨居住、獨自生活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多,需要照顧的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隨着高齡比例增多而增加,養老需求日益增長。

二是全面推動養老體系建設。自XX年以來,我縣將社會養老體系建設作為“重點惠民舉措”之一來實施,制定了《關於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的實施意見》,在縣鎮村各個層面推動養老體系建設。目前,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場所)50處,其中公辦養老機構8處(7處鎮(街道)敬老院,1處光榮院),牀位1153張,集中供養了74.5%的農村五保對象和24名孤老優撫對象。建成農村幸福院36處,牀位720張,已運營22處;建成運營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處牀位80張;民辦養老機構2處(玫苑老年公寓、紅楓葉老人養護院),牀位252張。目前全縣共有養老牀位1851張,每千名老年人26 張,年底可達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張的目標。

三是開展多方面養老服務。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博愛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為符合條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無”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個小時的無償上門送時服務。為336名80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發放了高齡津貼。採取物質配送、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為老人上門醫療巡診,春節前送食用油、麪粉、貼春聯等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機構方面。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進展緩慢,7處鎮街敬老院,已經運行多年,但未按要求對敬老院辦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人員現在只能由政府從其他崗位上調用。沒有成立社會福利中心,導致部分孤兒和城市三無人員無法集中供養。

二是人員方面。養老服務隊伍不專業,缺少專職護理人員。敬老院除鎮街委派的管理人員外,沒有專職護理人員。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大多年老、體弱、多病,對醫療、康復、護理的需求十分迫切,缺乏相應的醫療設施,缺少專業的醫生進行值班。農村幸福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由村(居)管理,運營不規範。

三是經費方面。建設運營資金不足,鎮街存在對敬老院的建設資金和運營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部分農村敬老院從五保老人供養經費中列支XX年以來陸續成立的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機構,因村級經濟基礎薄弱,建設標準較低,達不到標準化運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方面。養老場所隱患較多。由於農村幸福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處於探索階段,體制和政策上還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原有閒置場所的基礎上因陋就簡進行改擴建,建設手續並不健全,沒有通過驗收或審查,存在較多安全隱患。養老機構(場所)管理服務缺乏規範,目前運營的農村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在管理服務上處於粗放式管理階段,距離規範化、程序化、精細化的現代養老服務管理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村(居)幹部對養老工作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兩委幹部認為做養老事業無利可圖、擔心老人在養老場所發生意外,不願意讓老年人入住養老場所,直接影響到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我縣僅停留在養老服務業方面,沒有形成養老產業,社會資金投入養老產業的積極性不高。

三、推動養老體系建設工作的建議

(一)建設完善養老機構(場所),實現縣鎮村養老服務全覆蓋。根據老齡人口的基數和供養需求,科學編制養老服務機構佈局規劃,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一是建議成立我縣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將老年公寓、縣光榮院、縣救助站(未成年人養護中心)及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護院等納入中心統一管理,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引進醫療機構建設康復中心,實行醫養結合,集中供養城市三無人員、孤兒、流浪乞討人員、孤老優撫人員等民政服務對象及社會化養老服務對象,提高入住率、盤活國有資產。二是整合資源,通過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實現敬老院向區域性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轉型。重點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難老人、高齡老人及重度殘疾老人等特殊困難老人提供養老和護理服務,同時向居家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寄養代養、日間託養、家庭護理、配送餐等服務。探索打破鎮街行政區域界線,建設縣級綜合性五保供養中心,將全縣五保對象納入縣級財政供養範圍。三是繼續加強農村幸福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規劃建設。將農村養老房建設與美麗鄉村、危房改造、幸福院建設和基層服務機構建設相結合,科學規劃、分批建設,形成具備居住、醫療、娛樂、日間照料等功能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一批公寓式(一室一廳一衞)養老房,實現醫養結合、老殘託養、產權集中、循環使用等多種服務功能,解決農村獨居、空巢、高齡老年人養老難問題。四是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鼓勵企事業單位、羣眾團體、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興辦養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牀位補貼、運營補貼和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利用閒置土地、場所、設施等,開辦各種模式的養老院、老年公寓、託老所等養老服務機構。

(二)積極推進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逐步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為解決包括日間照料中心在內的社區居委會綜合用房緊張問題,在城市建設中將社區居委會綜合用房建設納入強制性規劃審批序列:由規劃部門牽頭負責城市社區綜合用房建設工作,國土、建設、房管、民政、財政等部門共同參與。在縣城和各鎮新建房地產項目的社區,要求開發建設單位按照社區用房面積每百户(套)25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其中不少於5平方米用於社區養老設施),並按每平方米不低於400元的標準進行裝修,無償提供給社區居委會。規劃建設部門在進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時,應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附施工圖)中明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的具體類別、建築規模、設置位置。二是探索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依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同步建立社區家庭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動、助餐、保健康復、日間託老等服務。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家政服務企業等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文體娛樂、老年教育、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社會化服務,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平台建設。建立民政服務對象信息平台,將民政各類服務對象信息錄入信息數據庫,根據不同業務劃分養老服務、社會組織、救災應急、城鄉低保、各類救助、優撫對象、社區建設等不同板塊。依託民政服務對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完善老年人救助服務系統功能,建立包括老年人健康檔案、子女聯繫方式、居家呼叫服務等功能的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溝通等服務。

(三)推動養老服務規範化建設,實現對養老行業的科學監管。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我縣養老服務設施管理章程流程,推動我縣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出台《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養老機構管理條例》、《農村幸福院管理暫行辦法》,完善養老機構的基本規範,制定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標準和服務管理規範。二是加強養老機構管理。明確的機構建設、設計規範,行業准入、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完善收費機制、護理技術、食品衞生安全、醫療保障、教育培訓和應急處置等具體實施細則,形成規範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指導各農村幸福院成立幸福院監督委員會,做到定期公示公開幸福院賬目。

(四)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化、規範化養老服務水平。一是明確公辦養老機構護理人員配備標準。根據服務對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護理的等級,實施分級護理服務。護理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配備比例:服務對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備比例不低於1∶10;需要半護理的,配備比例不低於1∶5;需要全護理的,配備比例不低於1∶3。護理人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購買,資金全額列入鎮街財政預算。二是開展專業培訓。全面實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評定製度,加大對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工作力度,開展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評,同時分期分批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到市、省兩級進行中級、高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實現全縣所有養老服務機構和服務場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均能夠持證上崗,逐步實現養老服務隊伍職業化、專業化。三是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和吸引專業社會工作者和社工專業、護理專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到養老機構工作,併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發展環境,提升養老機構專業化管理水平。

(五)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領導機制。切實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的考評體系,落實領導責任制,建立檢查督辦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二是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構,制定協調工作制度,積極整合資源,加強相關政策銜接,形成工作合力。民政、發改、住建、財政、編制、人社、衞生、文化體育等部門和工會、團委、婦聯等組織應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努力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多渠道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三無”、“五保”等老人的供養標準,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難老年羣體的養老服務需求。完善政策扶持體系,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推進全縣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