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使用調查報告(精選3篇)

手機使用調查報告 篇1

各位同學

手機使用調查報告(精選3篇)

你們好!我們正在進行關於大學生對於手機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希望通過此問卷來了解各位對手機的使用的情況。感謝你的參與和支持!

1、你使用手機通常是為了 [多選題]

A.瀏覽網頁 B.聽歌 C.照相錄像 D.觀看視頻 E.玩熱門遊戲 、微信 G.看小説 H.其他

2、你平均每天使用手機多少時間?

A.2小時一下 B.2-5小時 C.6-9小時 D.9小時以上

3、你課堂上使用手機嗎?

A.偶爾使用 B.經常使用 C.從不使用

4、你一個月的話費使用去向情況

A.打電話 B.發短信 C.流量包 D.其他

5、你的手機價位?

A.1000元以下 B.1000-20xx元 C.20xx-3000 D.3000以上

6、你理想的手機價位?

A.1000元以下 B.1000-3000元 C.3000-5000 D.5000以上

7、你在購買手機時,最先考慮手機的哪種因素? [單選題] [必答題]

A.品牌 B.質量 C.外觀 D.拿在手上的舒適感 E.功能 F.售後服務 G.價格 H.配置

I.其他

8、你對手機(質量、外觀、舒適感、功能、售後服務、價格、配置等)有何期待?(可任選一方面或多方面進行回答)

手機使用調查報告 篇2

95後,即1995-1999年出生、年齡16-20歲、處於青春期末期的人羣,人口總量約1億,在人口中佔比不到10%,卻是移動互聯網用户中佔比最高的人羣,他們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移動搜索的主力用户。隨着年齡增長95後正在迅速崛起,是未來幾年移動消費的主力用户羣體。

完整報告:

那麼,95後的用户是怎樣使用手機的呢?有什麼特點?他們常用哪些功能?偏好什麼應用?移動消費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如何深入的影響他們的生活?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為產品的方向策略提供參考,MUX用户研究組進行了專項調研,綜合多種研究方法,立求全方位深入瞭解95後人羣:

1)一對一深度訪談:與有代表性的95後學生個體面對面訪談,深入理解他們的觀念、行為、動機和需求。

2)小組座談會:就大家關注的重點問題,邀請6-8位學生參與座談會,深入探討。

3)日誌法:13名祖國各地、生活迥異的95後拍照並詳細記錄自己一週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使用手機的情景,展示手機與自己的生活。

4)問卷法:6000多名95後參與手機使用行為調查問卷,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一、手機使用概況

安卓系統在95後中廣泛使用,安卓vs蘋果使用的比例約為8:1,遠高於90後、85後中的比例。95後對手機的依賴性更強:一方面,與80後、85後經歷電腦、PAD、手機等上網設備的轉變不同,95後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手機是他們最常用最習慣的上網方式,替代上網工具少,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斷網的心理不適強、手機上網的需求迫切;另一方面,95後多數處於求學階段,大多不能隨時隨地上網,上網時間有限且集中;結果表現出在有限的上網時間內會充分使用、單位時間流量消耗多的情況。

二、下載應用

95後更喜歡嚐鮮新應用。和85後、90後相比,95後為了嘗試新鮮而下載APP的比例更高、應需下載APP的比例更低。逛應用商店是95後發現新應用、下載新應用的首要方式。

三、常用功能

95後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消遣娛樂社交和學習。主要原因是大多數95後還未真正走入社會,生活社交圈子偏狹窄,需求也相對侷限。

1.娛樂消遣

在消遣娛樂方面,95後尤其喜歡泛二次元的內容和設計,例如95後對動漫類視頻的興趣遠高於其他年齡組,泛二次元題材的小説深受歡迎。二次元APP在95後中尤其受歡迎,添加泛二次元元素的APP也較容易在95後中流行。

2.輔助學習

學習也是95後生活的主題,手機在他們的學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與90後、85後更多認為電腦是輔助學習,而手機主要是通訊和娛樂工具不同,95後認為在輔助學習方面,手機和電腦一樣重要。搜索和學習類APP是主要使用方式,年齡越小越多使用學習類APP,年齡越大越多使用搜索解決學習問題。

3.聊天社交

聊天社交類APP是95後最常用的應用類型,因為青春期的特點之一是有較強的展示自己、與他人建立聯繫、獲得認可和尊重的需求。熟人社交最常用、換新手機必不可少的聊天應用是手機QQ,而興趣社交、陌生人社交最廣泛使用的是百度貼吧,兩者是並存且互相促進的,正如一位用户在日誌裏寫到:“用貼吧來拓展朋友圈,用QQ來加固和朋友的感情。”

4.移動消費

1)現狀:當前消費經驗少

不可否認的現狀是95後尚未成為移動端消費主力、手機網購商品、生活服務、理財的比例都低於90後和85後。

2)原因:受限於身份和收入

主要原因是超過半數95後還是中學生,是收入來父母的伸手黨;當前既缺乏購買生活服務的經濟基礎,現實生活中需要自己進行購買決策的生活服務也少之又少,相比90後和85後,單位時間花費金額較少、信用卡持有比例低、購物無決策權。

3)潛力:未來增長空間大

一個大寫的BUT!升入大專大學後,95後通過打工等方式擁有獨立收入的比例提高,平均生活費有所增加;表現出手機生活服務使用比例迅速提升、種類增加、數額提升、更大比例有購物的自主決策權。

4)各類生活服務使用情況

大專大學的95後的移動消費比例提高、品類頻率有所增加,需求以短期的吃喝玩樂為主。最常使用的消費類APP是團購、外賣,體現在餐飲、影票、旅遊出行等。

四、小結

在這次調研中,我們針對就當前大家關注的熱點——95後人羣——的生活作息、手機、網絡情況、手機使用行為習慣及主要APP做了一個細緻掃描和深入的探討;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現95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生活場景。以期為大家在工作中做用户需求挖掘和用户行為理解提供信息。

手機使用調查報告 篇3

一 什麼是”霧霾”

霧霾,霧和霾的統稱。霧和霾的區別十分大。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煙霞)。當水汽凝結加劇、空氣濕度增大時,霾就會轉化為霧。霾與霧的區別在於發生霾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

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築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二、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

(1)環境因素

霧和霾相同之處都是視程障礙物。但霧與霾的形成原因和條件卻有很大的差別。霧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條件要具備較高的水汽飽和因素。出現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常達100%或接近100%。霧有隨着空氣濕度的日變化而出現早晚較常見或加濃,白天相對減輕甚至消失的現象。出現霧時有效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當有效水平能見度1-10KM時稱為輕霧。

‘霧’和‘霾’實際上是有區別的。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城市裏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温。

逆温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温比低空氣温更高的逆温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

隨着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導致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

(2)機動車尾氣

機動車的尾氣是霧霾顆粒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數據顯示,北京霧霾顆粒中機動車尾氣佔22.2%,燃煤佔16.7%,揚塵佔16.3%,工業佔15.7%。但隨着汽車技術進步以及油品質量的上升,環境管理者發現機動車尾氣對霧霾天氣形成並不起決定性作用,但作為一些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舊需要控制機動車排放標準,避免霧霾天氣的形成。

(3)氣候

一是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偏弱,風速小,中東部大部地區穩定類大氣條件出現頻率明顯偏多,尤其是華北地區高達64.5%,為近20xx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層積聚,從而導致霧霾天氣多發;

二是我國冬季氣溶膠背景濃度高,有利於催生霧霾形成;

三是霧霾天氣會使近地層大氣更加穩定,會加劇霧霾發展、加重大氣污染。霧霾天氣形成既受氣象條件的影響,也與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有關,建議進一步加大大氣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多部門會商聯動,完善靜穩天氣條件下大氣污染物應急減排方案,以防範和控制重污染天氣的出現。

三 霧霾的危害

1、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

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也很嚴重,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使慢性支氣管炎出現肺源性心臟病等。另外,濃霧天氣壓比較低,人會產生一種煩躁的感覺,血壓自然會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霧天往往氣温較低,一些高血壓、冠心 病患者從温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熱脹冷縮,也可使血壓升高,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的發生。

2、長期霧霾天易誘發心理抑鬱

專家指出,持續大霧天對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有影響,從心理上説,大霧天會給人造成沉悶、壓抑的感受,會刺激或者加劇心理抑鬱的狀態。此外,由於霧天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

3、空氣質量下降

事實上,霧霾天氣持續,空氣質量下降並不是今年的新現象。近幾年,每到秋冬特別是入冬以後,國內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遭遇類似的情況,當中雖有一定的氣象因素,但最主要還是粗放式無序發展帶來的惡果。應該看到,霧霾並非一般空氣污染,它可能對公眾生活和健康造成極大威脅,1952年倫敦大霧中,據官方統計就有逾4000人喪生,有環保專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煙成為肺癌頭號致病“殺手”。

4、上呼吸道感染

持續的霧霾天氣籠罩着全國10餘個省份,霧霾天氣,空中浮游大量塵粒和煙粒等有害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傷害,空氣中飄浮大量的顆粒、粉塵、污染物病毒等,一旦被人體吸入,就會刺激並破壞呼吸道黏膜,使鼻腔變得乾燥,破壞呼吸道黏膜防禦能力,細菌進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5、小兒佝僂病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已用一年時間,開展了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初步研究發現:霾天氣除了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入院率增高外,霾天氣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些間接影響。霾的出現會減弱紫外線的輻射,如經常發生霾,則會影響人體維生素D合成,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並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

6、 陰霾天氣比香煙更易致癌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曾在某論壇上指出,近30年來,我國公眾吸煙率不斷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卻上升了4倍多。這可能與霧霾天增加有一定的關係。不但濃霧纏繞、能見度非常低的天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時而有霧時而多雲的天氣也會有同樣的問題。

四、霧霾天氣預防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