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下鄉實踐報告

xxxx年7月21號我們結束了為期十天的暑期下鄉活動,這是充滿激情和挑戰的十天,同時也是讓我們直面農村現存問題,思考農業未來發展方向,探究農村基礎教育模式的十天。在這十天之中,我們就相關問題具有針對性的走訪了當地村民,在與他們情真意切的促膝交談中,我們發現最關鍵也最為緊迫的是農村的經濟、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設問題。在此我將就以上幾個問題進行闡述。

暑期下鄉實踐報告

一、經濟方面

我們所調研的村莊是xx縣xx鄉xx莊村,位處xx縣西北部,與清徐縣接壤,以蔬菜種植聞名三晉,素有“三晉大棚第一村”的美譽。這裏多年的種植經驗、優良的地理位置、絕佳的土壤氣候條件,使得此地的經濟較別村發達許多,農民年經濟收益也較高。但是拋開這眾多的數字光環,我們發現農村經濟處在一種絕對富裕,相對貧困的境遇中。農民因為經營分散、信息匱乏、技術落後等原因,在市場中處於弱勢,在經濟大環境中處於被剝削的地位。

就當地的支柱產業蔬菜種植而言,明顯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xx莊種植蔬菜歷史悠久,因此和部分菜販子有着長時間的合作關係,這裏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蔬菜在市場中賣出後,農民才可以從菜販子那裏拿到賣菜的錢。市場上行情好的時候一斤青椒賣一元五角,商販賣出蔬菜後以一元三角每斤的價格給付菜農,如果市場行情較差青椒變為一元一斤,那麼菜販將以七角每斤的價格支付菜農。換句話説就是,不論市場怎樣變化,倒販蔬菜的中間商永遠可以得到穩定的差價利潤,而這種穩定差價來源於對菜農的無限制壓榨。更有甚者, 幾個商販聯合起來對菜農謊報蔬菜的市場價格,以賺取更大的利潤,例如:青椒市價一元五角,他們統一口徑告訴菜農是一元,這樣就可以以七角每斤的價格支付收購,其利潤就可以由每斤兩角變為每斤八角。菜農在經濟鏈上的地位與處境可想而知。

xx莊冬季大棚蔬菜有着絕對的市場優勢,它以反時令、優質等特點受到各大超市的青睞和追捧,本來對菜農而言這是一個龐大的利潤空間,但是由於他們缺少信息、無人組織,使得一些農產品公司從中漁利,公司以較便宜的價格收購大棚蔬菜,進行簡單的包裝直接送達各大超市,一斤黃瓜就會以四到五倍的價格翻升。如此大的利潤空間,菜農卻無法分得一杯羹,着實讓人心痛。

其實這些情況菜農並非一無所知,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看到了憤怒,但更多的是無奈、無助、缺乏自信。一些思想先進、思維活躍的村民知道並認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模式,他們認為本村人可以聯合起來,將蔬菜種植、運輸、銷售連為一體,產生規模化經濟效益,將商販從農民手裏截留的利益真正的歸還農民,團結起來提高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提高市場競爭力,讓村民富裕起來。但是當我們談到具體實施方案時,他們就列出了許多問題,比如村民被繁重的農事牢牢捆綁在地裏,沒有時間跑市場;缺乏信息,不知道哪裏需要產品,害怕沒有銷售渠道,沒有穩固市場;無人組織,村子裏一盤散沙,農户們個各自為戰,缺乏合作意識。

在十天的走訪中我們注意到這些問題的的確確的存在着。村民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夏季種時令蔬菜,早出晚歸,下雨天才是他們的休息日。冬季種植大棚蔬菜,無農閒月份一説,甚至大年三十都要下地放草簾為大棚保温;村裏使用電腦的户數很少,有些家庭年經濟收入較高購置了電腦也只是擺設,並不會使用。哪裏有市場、市場價格怎樣、有什麼新的品種、有哪些新的技術,村民們無從知曉;長年的個體經營模式,鬆散的行政管理體系,使得村民嚴重缺少團體的合作意識、團體應對能力。缺少有威望、有能力的組織者,帶領村民走一條新的路子。

這些經年累積的問題不利於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更嚴重阻礙着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作為一支涉農團隊,我們儘自己所有的力量為改變農村這一現象工作着。我們從喚醒團結意識、提高農民積極性方面入手,首先解決農民的組織化問題。

我們走到農民家裏認真聽取農民的想法和見解,將書本知識與農村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村民一起探討他們遇到的問題,宣傳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提高村民對這一經濟模式的瞭解和認知。針對農民普遍缺少的技術知識和養殖技巧準備相關視頻資料。同時每兩天播放一部電影,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給大家聚在一起的機會,提高集體歸屬感。我們還成功舉辦了“xx莊首屆象棋大賽”和“學農聯歡會”,得到了村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評,一位大娘説“我們二十年沒看電影、沒辦晚會了,你們來了好呀,村子活了!”,村民的積極參加,村政府的大力支持,讓我們看到了現在農村對文化、對技術、對知識的渴求,在感動之餘,倍感責任之重大。

勞動者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從不懷疑村民的能力和智商,大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大家,帶給村民精神激勵和創新觀念,讓農民組織起來,產生獨立的發展思路。大學生是石子的投擲者,促使死寂的水面產生波瀾;大學生就是酵粉,使農民覺醒起來。通過我們的活動使村子由原來的一盤散沙變成高度組織化的的村子。

二、教育方面

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和家長們的傾心交談,同本村教師的認真交流中,我們看到了現階段農村基礎教育的諸多問題,及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同時也在深思着農村教育的出路。

xx莊是一個擁有一千二百人、三百多户的村子,這裏建有一所六年制的國小,擁有學生六十人左右。由於生源少,學校實施一個年級一名教師的授課安排,一個年級一個班,班容量為平均十人,有的班甚至只有七八位學生。

由於這一客觀原因,教師無法做到術業有專攻,每個人必須承擔一個年級所有的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品德。教師在備課、授課中面臨很大的壓力。

以上是農村教育質量低下的客觀原因。除此之外還存在許多主觀的、能夠克服的問題。

首先,學校對孩子素質教育的嚴重忽視。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中根本看不到音樂、美術、體育課的影子,課間操成為孩子們除學習以外唯一的活動。很多上到九年級的孩子面對我們帶去的水粉興奮的説“這是啥了?我還沒見過呢。”更多的孩子在音樂課、體育課上顯得格外認真、興奮,從他們渴望、清澈的眼神中,嘹亮、甜美的歌聲中,我深刻的體會到這些可愛的孩子對藝術、對音樂的渴求,更反襯出農村教育對他們天性的壓抑,對他們渴求美的意願的扼殺,對他們藴藏的潛力的埋沒。

通過十天的觀察,我發現這裏許多孩子有很好的天賦,他們自編的舞蹈、自己構思的圖畫、跟電視節目裏自學的雙口相聲,無一不體現了孩子們特有的童真、童趣、以及超乎我們想像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當我站在歌聲朗朗的校園裏時,心裏既是欣慰又是擔憂,這麼好的孩子卻很少有機會體驗到藝術的美,在身體、心理成長與形成的關鍵時間段裏,素質教育不能再是一句口號,它應當切實的走進課堂,真實的影響孩子命運的發展。

我們支農隊的支教活動只能起到引導、發掘的作用,十天的授課與孩子們六年的國小時間相比太短,我們的努力與鄉村教育模式相比力量太弱。只希望所做的一切可以帶給孩子一種新的思維,帶給教育者一點小小的觸動。

其次,教師的工作態度急需端正。在我們每家每户的走訪中,家長和學生經常反映這樣的情況:老師佈置作業,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在這裏讓學生鞏固知識、鍛鍊思維以不是佈置作業的根本目的,籠統的讓學生把幾頁到幾頁的題量很大的作業做完,把孩子綁在課桌上不讓他們出去亂跑成了作業的一大作用。即便是很小的班容量老師依舊不願認真批改作業,教師把學生分成兩組,公佈答案後兩組學生交換作業互相批改,或者把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業。這樣的工作態度、教育方法怎能不讓家長擔憂,不讓學生失望。而不在批改作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育質量提高又從何談起。

再次,家長與老師的交流太少。教育從來都是學校、家庭、孩子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產物,但在調查中我們卻發現,鄉村教育把家長和學校剝離開來了。

xx莊國小的老師都是外村的,每天騎車上下班,基本是一下課馬上回家,根本不存在用業餘時間到學生家裏家訪的情況,學校也從不組織家長會。家長與老師唯一的聯繫就是孩子在學校搗亂,老師通知家長讓對孩子嚴加管理或賠償損失。同時,每天忙活在地裏的家長們也很少想起要到學校看看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兩方面的忽略讓這些嫩芽在斷層中任由自己散漫生長。要不無人問津,自由散漫,要不疾風驟雨,一頓暴打,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他需要什麼、他缺少什麼,沒有人關注。

第四,變相收費,玷污了屬於孩子的美好節日。在xx莊存在這樣一種讓人驚異的現象——六一兒童節收費。每逢六一,從不上音樂、舞蹈課的老師會給孩子們排練一些節目,然後給每位家長、村委成員、與菜農有經濟關係的農產品公司發去請帖,每位收到請柬的人都會屆時參加“慶祝六一兒童節會演”,一併送上的還有面值不一的人民幣。這是什麼錢,沒人能説清楚,一直以來形成了慣性,也就沒有人再問。六一是屬於我們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的節日,快樂、純真、希望是它永恆不變的主題,當有人把他變成學校收斂錢財的手段與工具時,我不得不傷心的想:這個世界還有什麼能逃過貪慾的灼燒。

在僅僅十天的調研中就發現瞭如此眾多的問題,着實讓人痛心疾首,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刻不容緩。

針對生源少這一客觀現象,我們可以採取集中辦校的方法,即臨近的幾個村合作建辦國小,將學生集中起來統一授課,一位教師只負責一門課程。這樣有利於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更為開設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了條件。

對一線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加強制度監督力度,獎罰分明,在學校形成“敬業、愛崗、愛學生”的風氣,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只有在主觀態度端正,客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鄉村教育才有可能發展。

這段時間調研、支農活動,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走到農村,走進農民家裏,我感受到了農民的淳樸、真誠和無私。他們對支農隊的支持和信任讓我們倍受鼓舞,而我自己那種對責任的認識、對相關知識的學習需求、對能力提高的迫切希望,更是在學校得學習中很難體會到的。

作為大學生,我們無力在經濟支持方面為農村做些什麼,我們所能做的局勢發揮自身特有的利條件,在技術、信息、精神文化方面儘自己所能,最大限度的幫助農村、農民擺脱庸、散、亂的現狀。幫助他們看清農村未來發展方向,走上一條自主、創新、團結、富裕的道路。

相信上有國家政策、經濟的支持,下有同我們一樣各種力量的努力,勤勞智慧的中國農民將在新形勢下,開創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