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

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 篇1

按照《重慶市人大會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人大會開展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情況調研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潼南區人大會配合市人大會,於近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區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向市人大會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相關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不斷完善了體制機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潼南區成立了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彙報,對全區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區政府每年組織召開全區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大會,區政府會每年兩次專題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區人大會每年聽取一次區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報告。二是建構框架體系。以《潼南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意見》、《潼南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見》為核心,從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審查備案、行政執法監管、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和依法行政目標考核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形成了“1+6”的法制工作架構,建立起更加完備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二)着力轉變了政府職能。一是開展行政權力清理。按照市裏統一安排部署,及時啟動了全區行政權力責任清理規範工作。目前,該項工作第一階段已經基本完成,待市級各部門出台區縣通用清單後進行比照調整,形成全區的行政權力責任清單。二是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嚴格落實“一個窗口”辦事制度,簡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開展審批項目審核清理工作,做好了103項上級下放或委託項目的承接工作,共減少131項行政審批項目,較原有項目數減少14.33%,並及時對外公佈。三是繼續深化專項改革。深入推進“先照後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專項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了市場活力。

(三)嚴格履行了決策程序。一是規範政府決策程序,發揮法制參謀作用。對重大行政決策,事前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風險評估,聽取政府法制機構、政府法律顧問及相關專家的審查意見,經充分研究論證後,最終形成決策意見。一年來,召開發電公司有關問題法律論證等涉法專題會110餘次,聽取政府法制機構、政府法律顧問法律意見建議260餘項,較好地從源頭上避免行政糾紛的積累。二是嚴格政府合同審核,保障區域經濟發展。認真落實《潼南區政府合同審查備案管理辦法》,20xx年,共審核政府合同33份,有效地減少了政府在商務活動中的法律風險,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切實加強了法制審查。20xx年,共審查《潼南區城市綜合管理暫行辦法》、《潼南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17件,有效地規範了抽象行政行為。開展全區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對重慶直轄以來以區(縣)政府、區(縣)政府辦名義發佈的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補充報備繼續實施的規範性文件27件,廢止100件,失效85件,順利通過市級規範性文件專項評審。

(五)全面強化了執法監管。一是規範資格管理。組織開展了全區行政執法人員大培訓,全區350餘名行政執法人員參加培訓並經考試合格後獲頒行政執法證件,杜絕了“無證執法”現象發生。二是開展案卷評查。連續第三年在全區組織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評查活動,對22個執法單位提交的44份處罰案卷進行了評查,對行政執法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整改。20xx年,區交委被評為全市行政執法工作先進單位。

(六)大力推進了政務公開。切實履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職責,重點推進決策、執行、服務以及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建設、社會公益事業等人民羣眾普遍關注事項的信息公開。20xx年,以區政府公眾信息網為依託,主動公開政府信息4615條。同時,積極做好依法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全年共受理公開政府信息申請 13件並全部辦結。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對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也贏得了老百姓對行政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保證了各項重點工作的順利推進。

(七)有效化解了行政爭議。一是強化層級監督,樹立複議權威。20xx年,區政府共收到行政複議申請10件,受理8件,其中,維持2件、終止4件、轉送1件、確認違法1件,充分發揮了行政複議內部糾錯功能,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二是理順應訴機制,推動司法實踐。堅持“以法庭為課堂,以案件為教材”,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不斷強化行政機關領導幹部法治意識。20xx年,區政府作為被告的案件47件,所有案件均按照生效判決書不折不扣予以履行,及時化解了行政爭議。三是推廣仲裁製度,促進矛盾化解。在行政機關與市場主體發生民商事糾紛時,促成推動雙方通過仲裁這種既高效又便捷的方式解決紛爭,有力地推進了矛盾糾紛的化解。20xx年,潼南區被評為“重慶市仲裁推廣先進單位”。

二、存在的問題

(一)法治觀念有待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項單項工作,它貫穿於政府組織、決策、執行等各個環節,是一項具有基礎價值的體系性工程和系統運行模式。但在工作當中,一些單位對新形勢下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其本質理解有偏差,在推進的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口號化”的傾向。有的幹部不習慣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來處理、解決發展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對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認識不足,甚至把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與發展改革對立起來,錯誤地認為束縛了改革、妨礙了發展。

二)制度執行尚有差距。區政府早已對政府合同、規範性文件、行政執法等工作建立了系統的管理機制,並作了多次培訓,但在實施過程中,落實仍有差距。一些單位在規範性文件送審時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形式報送審查,非法創設行政許可、越權設定行政處罰、違法委託行政強制措施;政府合同主辦部門不組織相關涉事部門研究論證就報送法制審查;在報送政府合同或規範性文件時不給法制審查留出必要的工作時間,經常是“下午簽約,上午送審”;在行政執法中,有的單位對違法輕的處得重,對違法重的處得輕,沒有嚴格執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制度。

(三)應訴壓力逐年上升。隨着新行政訴訟法的實施,行政機關作為被告的案件數量相比往年呈幾何倍數增長,對政府及其部門在法治時代背景下的工作開展提出了巨大挑戰。20xx年,區政府及部門作為被告的訴訟案件共94件,比往年增長51%,案件數量明顯上升,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面臨嚴峻考驗。

(四)法制機構建設滯後。一方面,近年來,區政府法制機構和人員配備等方面有了一定增強,但與上級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設與依法行政的目標任務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承擔起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部門和鎮街層面,政府工作部門中只有半數專門設立法制(規)科的單位,其餘單位則由其他科室兼攬法制工作,鎮街則多以綜治辦兼職法制機構的職責,並無一明確法制專職工作人員,法制工作缺乏基本的組織體系。部門和鎮街作為法治建設的前沿陣地恰恰停留在一個真空半真空地帶。

三、對區政府法治政府建設的建議

(一)要按時完成行政權力清理規範工作。區政府各部門要在市級部門反饋區縣通用權力責任清單後及時對照調整,保證在今年6月以前,形成全區的行政權力責任清單,並對外公佈。同時,要建立行政權力責任動態監管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

(二)要加快推動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單軌運行”。我區網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自20xx年1月21日啟動,目前全區行政審批事項已按要求全部錄入平台並經審核後發佈在網審平台配置。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查找網審平台中存在的問題,強化與市級部門的溝通,加強工作人員業務培訓,開展對錄入事項的糾錯工作,為實現全區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單軌運行”創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同時,要按照市裏統一安排部署,逐步取消非行政許可類審批事項,做好與行政權力責任清單及網上行政審批系統的銜接,實時調整,動態監管。

(三)要全面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主體適格、程序合法”的總體要求,在全區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評查、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等活動,保證全區行政執法工作開展。同時,要啟動撤縣設區後全區行政執法人員證件換髮工作。

(四)要提升完善規範性文件管理機制。要嚴格貫徹落實新出台的《重慶市人大會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範》、《重慶市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重慶市潼南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潼南人發[20xx]53號),在往年出台相關規範性文件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對全區規範性文件管理機制進行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以適應市裏和區裏對規範性文件管理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五)要嚴格落實依法行政督促考核。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目標考核,細化考核指標,尤其要把部門負責人的重視程度,部門、鎮街向區政府報告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落實情況,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案件敗訴情況,以及規範性文件報備率等納入考核指標,充分發揮考核對依法行政工作的推動保障作用。

四、對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設的建議

(一)要強化各區(縣)政府法制機構的建設。目前,全市各區(縣)政府法制機構和人員非常薄弱,與其承擔的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歷史任務存在巨大落差。調研顯示,潼南區政府法制辦目前只有4名工作人員,政府工作部門中只有半數專門設立法制(規)科的單位,其餘單位則由其他科室兼攬法制工作,鎮街則多以綜治辦兼攬法制機構的職責。據瞭解,我市其他區(縣)情況也差不多。 因此,建議強化各區(縣)政府法制機構的建設,強力推進從業人員資格化、素質培訓常態化、制度建設規範化,不斷優化法制機構和人員結構,將那些政治素質高、法律素養好、工作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政府法制機構中,全面落實市人民政府要求區級配置的法制機構和專職人員。

(二)要加強和修訂市級部門的規章和制度建設。要針對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統籌做好立、改、廢工作,修訂完善現有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如清理和修訂在開發徵地地區,夫妻正常結婚後要等一年才上户口,對超生子女不繳清社會撫養費,就上不了户口的違反上位法律法規的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範性文件。同時,要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全面梳理各部門的行政權力,明確依法能夠行使的職權範圍,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三)要增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依法行政工作,要改變依法行政與經濟工作兩張皮的現象,將依法行政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推進,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切實增強依法行政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帶頭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辦事、嚴格執法,自覺按照法定程序、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要加強各級領導幹部學法用法體系建設,嚴格公務員法律考試、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領導幹部法治講座和新提任領導幹部法律知識考試、中心組學法等一系列學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認知水平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四)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門的監督問責機制。要加強內部監督,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科學設計考核指標,突出責任落實,提高依法履職質量和水平。要加大信息公開,依法公開本部門行使職權的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讓羣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要發揮法律顧問的積極作用,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 篇2

根據工作安排,今年6月份,區人大會法工委組成調研組,在區人大會副主任王建華帶領下,對我區法治政府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走訪了區法院、黃巖國土資源分局、區環保局、區法制辦、北洋鎮、嶼頭鄉等單位,召開了由區政府分管領導、區府辦、區法制辦等19個部門及部分區人大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區法制辦專題工作彙報,徵求了與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法治政府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鄉鎮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領導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對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歷來比較重視,每年根據省市考核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對全區法治政府建設進行及時部署安排。為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律水平,區政府與高校簽訂了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合作協議,藉助高校的師資力量,及時更新領導幹部的法律知識儲備,培養法治思維,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律師作為法律顧問,在重大問題決策、化解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藉助專業人士的力量,從源頭上把好法律關,確保政府決策的合法性、合理性。認真落實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的相關規定,區政府領導的出庭率為100%,部門負責人出庭率為91.8%。

二是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以《黃巖區人民政府工作規則》、《黃巖區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工作規定》、《關於全面推行行政規範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為核心,從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審查備案、行政執法監管、行政處罰案卷評查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設力度,構建法制工作框架,建立起了完備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同時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綜合目標考核體系,逐年增加分值比重,促使部門、鄉鎮街道推進落實法治政府建設。

三是行政執法不斷規範。對規範性文件實行“三統一”制度,三年來(20xx-20xx年)共審查了52件規範性文件,有效地規範了抽象行政行為。實行政府合同報備案制度,確保政府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減少政府在商務活動中的法律風險。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提高執法案卷的質量,規範執法行為。大力推行行政複議聽證審議制度,提高行政複議案件辦理結果的公信力。20xx年以來我區的複議案件聽證率逐年上升,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案結事了的社會效果。

四是政府職能不斷轉變。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努力打造“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的“有限政府”。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保留了行政許可事項248項,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許可,簡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期,努力打造“高效政府”。切實履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職責,依據權力清單,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權限等事項,推進行政權力公開化、透明化,努力打造“陽光政府”。20xx年,共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6213條,受理公開政府信息申請93件,已全部辦結,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對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我區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法治觀念有待進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項單項工作,它貫穿於政府組織、決策、執行等各個環節,是一項具有基礎價值的體系性工程和系統運行模式。但在工作當中,一些單位對新形勢下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其本質理解有偏差,在推進的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口號化”的傾向。有的幹部不習慣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來處理、解決發展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對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認識不足,在面臨一些難點棘手問題時,甚至錯誤地認為依法工作妨礙了發展。

二是制度執行尚有差距。區政府已對政府合同、規範性文件、行政執法等工作建立了系統的管理機制,並組織了多次培訓,但在實施過程中,落實仍有差距。一些單位在規範性文件送審時怕麻煩,不願提交到法制辦或不及時提交,導致有些違法內容出現在政府文件中。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秉公執法還不夠。有些單位執法案卷不但質量差,而且在檢查後整改落實不夠到位,案卷質量經不起考究。有些職能部門負責人對出庭應訴存在牴觸心理,覺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有損形象。

三是行政執法存在一些不規範的現象。部分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強,行政違法和不當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和糾正。執法過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實體、輕程序”,調查取證不充分,行政處罰決定書説理性不強,引用錯誤或者不準確的法律依據等。從我區歷年來發生的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的案件來看,絕大多數是因為程序錯誤引起的。

四是法治建設監督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目前我區在法治建設方面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特別是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問責相對弱化,有些監督程序流於形式化和表面化,失去了監督的實效性和威懾力。聯動機制亟待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涉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及監督制約等多方面,但有的單位片面認為法治政府建設就是就是法制辦的工作,與其他單位關係不大;有的單位缺乏大局意識和合作精神,在涉及多個單位的工作中,常常出現推諉、不作為等現象,造成整體工作水平下降。

三、對我區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性緊迫性。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行政機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負有嚴格貫徹憲法法律的重要職責,是實施憲法法律的重要主體。行政機關的執法水平直接關係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直接關係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法治政府建設的進度和質量。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要更加自覺地用法治眼光審視發展改革問題,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發展改革難題,用法治規範保障發展改革成果。

二是要增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區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依法行政工作,要改變依法行政與經濟工作兩張皮的現象,將依法行政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推進,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領導幹部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切實增強依法行政的責任感,帶頭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辦事,嚴格執法,自覺按照法定程序、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門的監督問責機制。要加大信息公開,依法公開本部門行使職權的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讓羣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要發揮法律顧問的積極作用,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要在全面總結以往經驗基礎上,完善法治政府建設考評指標體系和督促檢查機制、激勵引導機制,把法治建設作為全區各部門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分值比重,突出考評重點,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

四是要創新宣傳方式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社會效果。一方面要加強對執法工作人員的宣傳教育,在傳統的學法基礎上,將黃巖近年來發生的行政複議和訴訟案件,彙編成冊,以案説法,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促使執法工作人員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治和法治、權力與法律的關係,牢固樹立法律權威至上、法律大於權力、權力服從法律的觀念。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廣大人民羣眾的法治宣傳教育,尤其對行政行為相對人的法治宣傳教育。要圍繞與羣眾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拆遷、勞動爭議、環境保護、治安防範等問題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使人民羣眾不但熟悉法律,懂得運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更要改變以往信訪不信法的局面。

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 篇3

一、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貫徹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法治政府建設方面。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為重點,以深化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為載體,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大力開展法制宣傳和執法人員培訓教育活動,嚴格規範性文件審查報備,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全面規範行政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着力推進依法行政進程,為全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二)行政決策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進一步增強。區政府修訂完完善了《**區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建立重大問題、重大決策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論證制度和聽取意見制度,明確行政決策的權限和程序,暢通公眾參與行政決策渠道,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大大減少了決策的失誤。20xx年以來,區政府召開常務會議5次,研究重大事項5項。大力推行政務公開,編制修訂了政府信息公開目錄,進一步增強行政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規範性文件審查報備制度健全完善,文件合法性、有效性不斷提高。建立法制機構審核把關制度、各方協調論證制度和政府常務會議審批制度,嚴格規範性文件制定審核把關,確保新出台規範性文件的質量。20xx年以來,全區共制定出台規範性文件3件,其中區政府出台2件,鄉鎮、部門出台1件;因政策、法律法規依據不充分審核未通過的0件。加強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對區政府出台的規範性文件及時向上級法制機構和同級人大報備審查,主動接受監督。對鄉鎮政府和區政府工作部門的規範性文件,定期督促上報備案,從發文主體是否合格、內容是否合法適當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存在問題的提出書面審核意見,該糾正的責令糾正,該撤銷的堅決撤銷,保證文件合法。按照“誰起草、發佈,誰負責清理、修改或廢止”的原則,及時組織開展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20xx年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區法制辦已經集中清理了20xx年到20xx年區政府出台的的規範性文件,並着手清理1990年到20xx年出台的規範性文件,下一步將集中清理1990年之前出台的規範性文件,力爭實現上級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

(四)積極推行政務公開,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國家機關信息公開 ,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主要是明確職權、明確政府職能及其運作以及流程。 政務公開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內容公開化,對於政府籌劃或正準備進行的各項工作,如城市建設、道路規劃、醫療保健措施、事務處理等分類進行公開,並對各項工作內容及進程予以公開,任何公民都可以通過特定途徑,如政務公開欄、政務公開網絡等進行查詢、監督。區政府門户網站包括新聞概要板塊,黨務公開板塊(民主決策、制度建設、反腐倡廉),政務公開板塊(文件法規、招商引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新農村建設),並通過書記信箱、區長信箱等方式建立了暢通的信息回饋渠道,保證及時受理羣眾意見建議。另外定期編制發佈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做到政府信息公開及時透明。

(五)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方面。按照省、市關於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相關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方案》,20xx年擬建設區行政服務中心綜合大樓。目前,在原區就業局服務大廳暫時設立了區行政服務中心臨時辦事大廳,並投資40萬元進行更新改造,統一購置了桌椅、沙發、茶几、檔案櫃、複印打印機、電腦等相應的辦公設施。目前,臨時辦事大廳入駐人事、民政、扶貧、住建等12個部門,工作人員26名,辦理服務事項達31項。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各鄉鎮也參照政務中心模式建立了相應的行政服務中心,方便了羣眾辦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六)完善行政監督機制方面,堅持規範與監督並舉的方針,積極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承諾制、評議制,將執法依據、權限、範圍、程序、時效、責任處罰、收費(罰款)項目、辦事程序及結果、監督舉報方式等事項向社會公開,設立舉報箱、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對羣眾反映和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違法行為,公開執法程序,限時承諾辦結,及時報備審查,自覺接受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堅持以“兩個規範”為目標,統一行政處罰的程序和文書格式,做到了行政處罰主體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罰適當,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法規準確。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推行了統一票據、罰繳分離制度,各行政部門凡有收費項目和罰沒權的,均辦理了收費許可證和罰沒許可證,收費和罰沒收入全部上繳區財政。建立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認真組織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質量評查活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機關科學執法、規範執法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以來,共評查行政處罰案卷5件,督促整改和糾正2件。

二、法治政府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經過多年的努力,政府法制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區政府各部門、鄉鎮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但從目前全區依法行政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法制工作中還存在着諸多問題,主要是:

(一)行政執法存在一定不規範的現象,行政違法和不當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和糾正。部分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一是由於基層部門缺編嚴重,行政和事業人員混崗使用,執法人員調整頻繁,執法隊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規,不懂執法程序等;二是有的執法人員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方法簡單,野蠻執法、粗暴執法。如執法部門追趕違規擺攤設點人員、強行收繳商品,面對農民入市賣菜未交管理費採取粗暴方式強行趕出市場等;三是個別人員政治素質不高,執法動機不純,主觀上存在以權謀私思想,造成隨意執法,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時有發生。

(二)部分行政部門領導、幹部因為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識儲備造成法律意識淡薄,對涉及本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知之甚少,不能行之有效的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造成工作延誤。有的行政部門“行政權至上”觀念嚴重,在行政管理中總想包攬一切,管了不該管的事,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另外個別部門之間職能不明,執法權限模糊,造成多頭執法,給行政執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行政執法責任制缺乏明確標準,責任沒有真正落實。一些部門執法主體資格、職責範圍、職權依據不明確,執法程序混亂,未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員,對行政執法過錯行為只糾正不懲戒,只追究單位責任不追究執法人員責任,只考核不獎懲,削弱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作用。

(四)政府法制機構的力量較弱,職能作用難以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編制較少,專業人員不足,與其承擔的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複議、行政應訴、政府法律顧問和依法行政工作的綜合協調等職能不相適應,甚至有些職責無法履行,也難以發揮行政監督糾錯功能和作用。

(五)規範性文件審查不嚴,備案不夠及時。部分鄉鎮和部門為了規避監督,對本鄉鎮、本部門制定出台的規範性文件不報審,缺乏規範的審查制度,一些規範性文件質量不高,執行效果不夠明顯。有些鄉鎮和部門對規範性文件報備不夠及時,甚至故意拖延報送備案,加之法制機構權限、手段有限,致使備案審查的意見難以落到實處,備案審查的監督效果不明顯。

三、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幾點建議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制政府,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系統工程。建設法制政府,要做到職權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監督、高效便民。應着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是建設法制政府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誠實守信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明確政府職權和職能範圍,從“萬能政府”中解放出來,把政府不該管的事業交給企業、社會和中介組織,把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宏觀規劃、調控、服務和引導方面。要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減少行政審批,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二是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要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完善決策程序,建立決策公開制度,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要將決策事項、依據和結果公開,方便公眾查閲,規範行政權力的行使。三是加強對行政決策活動的監督。要建立完善行政決策制度和機制,明確監督機關、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監督程序和監督方式,做到行政決策權責一致。

(二)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健全行政執法體制,是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的有效途徑。要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完善體制,規範行為,做到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一是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行政機關要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根據法律授予的權限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和其他行政事務。要嚴格按程序執法,注意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益關係人的權益,防止發生違法行使權力侵犯人民羣眾利益的行為。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按照職權法定、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清理和規範行政執法主體,明晰職責權限,切實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法、重複執法、交叉執法問題,提高執法的整體水平。三是加強執法監督。行政機關要主動向人大及其會報告重大決策事項,接受人大的監督;嚴格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支持和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鼓勵羣眾舉報、 揭露嚴重違法行為,強化層級監督,建立經常性的監督巡視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須追究;加強專門監督工作,審計、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敢於堅持原則,嚴格執法執紀,提高監督實效。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不斷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責任落實是關鍵。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 ,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責任,嚴肅紀律,真正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行政的基本準則。一是加強對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各鄉鎮、各部門要把依法行政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成立領導機構,明確主要領導是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領導幹部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關學法、守法、用法,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積極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三是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的作用。政府法制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為政府行政決策、處理矛盾、解決難題出謀劃策,提供服務。充分發揮法制機構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促進政府依法行政。要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增加人員編制,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四)嚴格規範性文件審查報備,提高文件制定質量和執行效果。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是對行政機關立法性活動進行監督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行政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及其部門制定出台的規範性文件要嚴格審查,及時報備,確保制定質量和執行效果。一是認真做好報審論證工作。政府法制機構要科學編制年度規範性文件制定計劃,對各部門報送提交縣政府出台的規範性文件,要從起草階段提前介入,做好指導把關工作。對於涉及執法部門多、直接影響羣眾利益以及一些公共管理政策性文件,要通過召開討論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徵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保證文件與現行法律、法規、規章相一致,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與本級政府現行規範性文件相協調,符合規範要求,符合羣眾利益要求。二是加強備案審查工作。要建立規範性文件公告制度,對政府新制定出台的規範性文件,及時在政府網站或區有線電視台予以公佈,並逐步建立公共場所政府規範性文件投放制度,方便公眾查閲,接受羣眾監督。健全完善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明確備案時間、報備格式、登記條件,嚴格審查文件的合法性(包括主體、權限、程序是否合法)、適當性(合理、公開)和協調性(與相關規範性文件的銜接),對符合規範性文件制定主體資格、制定程序和公佈方式的, 予以登記備案,對不符程序要求的,及時予以糾正或撤銷,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三是加強規範性文件的備案監督。要按照“一級抓一級、上下貫通”的備案工作目標,建立規範性文件統計、報告、審查責任追究等項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 篇4

一、什麼是全面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一個歷史範疇。指的是財產豐富、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狀態。儘管這種社會理想從來沒有實現過,但在中國老百姓中卻影響深遠,成為普通百姓對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標。

實際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在舊社會,人們對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理解就是吃飽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學讀書幹大事業。新社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小康標準越來越高,萬元户甚至十幾萬元户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人們不僅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更加註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於經濟發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評判標準。因此黨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讓人們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還要享受豐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僅僅讓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實現寬裕的小康目標,還要讓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也實現寬裕的小康目標;不僅讓城市居民過上小康生活,更要讓廣大農村羣眾也過上小康生活。這就是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後來,以江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問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戰略思考。在此基礎上,1997年江在黨的____大報告中,提出從21世紀開始“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設想。____大初步地把第三步戰略部署具體化,提出20__年即“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__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至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至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新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按照這個戰略規劃,我們在本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後,將分20__年、20__年、2050年三個階段,逐步達到現代化的目標。

20__年,江同志在黨的____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總體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旨是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對此,____大不僅規定了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也規定了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報告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因此,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始終要堅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只注重發展經濟而忽視制度建設,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視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制度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城、鄉和東、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如果不抓住重點,不解決難點,我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就不可能真正體現“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的原則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從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標準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

今年,黨的____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構想,對於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那麼,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指標是什麼呢?

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它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口素質、生活質量、民主法制、資源環境六個方面的18項指標:

一是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或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二是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35%。

三是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35%。

四是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0%。

五是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60%。

六是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4人。

七是農村居民基尼係數達到0.3-0.4。基尼係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按照國際慣例,基尼係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

八是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九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5歲。

十是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0%,這個“恩格爾係數”,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它等於居民用於食物消費的支出與總消費支出之比。

十一是農民居住質量指數≧75%。

十二是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7%。

十三是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十四是農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85%。

十五是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85%。

十六是常用耕地變動幅度≧0。常用耕地變動幅度=(常用耕地變動面積/常用耕地基期面積)__100%。

十七是森林覆蓋率≧23%

十八是萬元農業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説,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強國富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強國富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但這一美好願望的實現並不是輕而易舉的,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而言就更是如此。雖然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們還只是從總體上初步達到小康,這種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目前的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也就是説城市就是城市,農村就是農村,差別太明顯,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太明顯,要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就是要縮小城鄉差別,縮小工農差別,今後可能再沒有城市户口和農村户口的區別了,國家實行統一的管理;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在現有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客觀需要。黨的____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兩個轉變,來之不易,經過了80多年的奮鬥,但是要長期執政,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作為一個大國的執政黨,要想鞏固執政地位,就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優化人民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只有把人民羣眾的生活改善了,才能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才能有堅實的執政基礎。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決定一個執政黨政績合法性的基礎,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都無從談起。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精闢地指出,社會主義之所以優於資本主義,關鍵是它能比後者創造出更高的社會生產率。這種更高的社會生產率,必然表現為人民有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質量。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需要,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人人有責,不能使自己置身事外。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實踐證明,能不能立足國情而又面向世界,能不能解放思想而又實事求是,能不能尊重發展規律而又不因循守舊,制定一個符合人民願望、體現人民利益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是關係到我們黨能不能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產生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萬眾一心去奪取勝利的關鍵。回顧我們黨的奮鬥歷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根據人民的意願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標,從而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為之奮鬥並取得了勝利。黨的____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奮鬥目標,無疑也是一個符合國情而又順應時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體現了事業發展的需要,實事求是而又充滿創新精神的奮鬥目標,它必將起到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

三、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農措施,農業與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進程。20__年我國農村綜合實現小康程度為21.6%,其中:經濟發展實現程度為12.1%;社會發展實現程度為15.6%;人口素質實現程度為15.0%;生活質量實現程度為20%;民主法制實現程度為70%;資源環境為-22.4%。十八項指標分別為: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

元;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48.5%;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19.5%;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22.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8.1%;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1.7;農村居民基尼係數0.37;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69.5歲;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7.2;農民居住質量指數34%;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4%;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39%;農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76%;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77%;常用耕地變動幅度-0.7;森林覆蓋率18.2%;萬元農業GDP用水量2100立方米。

四、然而,在成績的背後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發展不平衡。從20__年全國各省市的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看,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已經超過60%。但全國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區、市)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小於30%。新疆、寧夏、甘肅、貴州、青海、西藏6個西部省(區)的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負值,即尚未達到總體小康的水平。在我們寧夏,地區之間、農户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性也很大,川區的農民收入較高,山區的農民收入較低;城市郊區既種地又打工的農民收入較高,遠離城市純粹靠種地的農民收入較低。全區還有52.7萬人口沒有解決温飽問題,佔全區農村人口的9.4%,扶貧攻堅的任務還很艱鉅。

二是農村人口多,比重大,勞動力轉移任務艱鉅。20__年我國農村人口7.57億,占人口總數的58.2%,我區農村人口379萬,佔全區總人口的67.57%,也就是説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村人口,而且65%的勞動力還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要使這麼多的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任務還很艱鉅。

三是農民收入基礎低,增長緩慢。20__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距8000元的小康目標還差5064元。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與全國2936元相差616元,居全國第23位,距8000元的小康目標還差5680元。從20__年起,年均增長速度必須達到8%,到20__年才能超過8000元。如果物價出現較大回升,那麼增長速度就必須超過8%以上。但從近幾年的情況看,20__—20__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只有7.75%,距上述年均增長速度還差0.25個百分點。以靈武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説,20__年是3210元,高出全國274元,但是增長速度只有6.7%,要達到8000元的標準,還有4800元的差距,困難還相當大。

四是農村與城市發展差距較大。20__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是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1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7.2%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卻已降低到37.7%。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僅是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2%,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卻降低到36%。從20__年起,只有每年平均下降0.4個百分點,20__年後我區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才能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準。不僅如此,全區城鄉居民收入收入差距還有不斷拉大的趨勢。至於農村的文化、科技、教育、衞生、體育等現代文明更是大大落後於城市。

五、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當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組成部分。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已落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一個相對嚴重的問題。20__年,全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22.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8.1%;遠遠落後於城鎮社會保障覆蓋率,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就業難、就醫難、養老難,成了制約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進步的瓶頸。

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製約着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地方只注重經濟發展,輕視環境保護,還有的地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發展經濟。我國森林面積已大幅度減少,20__年,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8.2%僅為世界平均數的一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全國有20__多萬個中小企業成了巨大的污染源,使全國的江河、湖海、土壤、空氣等生態環境面臨着巨大的危害。水資源短缺日益明顯,且地域分佈很不平衡,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居世界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全國有18個省區、30%的國土,60%的人口處於嚴重缺水的邊緣。全國有1800萬公頃農田缺乏灌溉用水,有15.6萬平方公里土地飽受乾旱之苦而退化。耕地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鋭減,一些地區盲目興辦開發區,大量圈佔耕地,加上水土流失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減少;農村對耕地的粗放經營、掠奪經營、污染經營更使耕地質量大大下降,耕地每年淨流失達400多萬畝。

以上問題,都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五、農村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準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闢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佈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儘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在經濟發達國家,農產品的深加工品已經佔到原產品的70%以上,增值部分一般都是原值的3—5倍,而我國只有0.5—0.8倍,差距明顯。因此,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工業化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我區由於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傳統生產和現代技術支撐等,許多農畜產品如優質大米、清真牛羊肉、長紅棗、枸杞等生產在全國極具優勢。因此,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力量培植寧夏農業的名優品牌,以增強我區農業生產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主產區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農業產業化是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組織形式下,有效吸納先進科學技術,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促進企業與農户、農户與農户等有效聯合,實現企業與農户雙贏,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經營的最好形式,是實現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最佳途徑。因此,必須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一是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建設規模較大的優質農產品商品基地,大力培植支柱產業,為產業化提供較好的基礎條件。二是圍繞“龍型”經濟,把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通過財政扶持、税收減免、信貸支持等方式,對企業的管理現代化、科研攻關、技改、產品研發、產業生態化、治理環境污染等進行重點支持,培育一大批像雙匯、蓮花、華英、科迪、永達、三全、思念等規模大、起點高、輻射範圍廣、在國內外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把整個“龍型”經濟建立在高科技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盈利、農民致富。三是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科研院所、農技服務企業等為農民提供良種、飼料、生產資料、技術指導、科技服務、衞生防疫等農業的產前、產後等各項服務。四是強力支持農業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走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如果繼續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就根本無法富裕,農村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儘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儘快通過大學聯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從制度上保證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實施

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政策落空,是束縛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長期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強化農户的市場地位,是由農業生產的特殊規律決定的,也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規律決定的,完全符合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須長期堅持。與此同時,在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的前提下,通過堅持市場改革取向,尊重羣眾的首創精神,進行必要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努力造就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優勢,以從根本上掃除一切影響農村發展和農民積極性的各種不良現象。如,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鼓勵農業公司化、規模化經營,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要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的利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家庭承包經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通過公司+農户、專業合作組織+農户、行業協會+農户等形式,實現千家萬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堅決落實費改税政策,在轉變職能、實行政務電子化、公開化的基礎上,精簡縣、鄉兩級黨、政、羣等機構人員,以降低不必要的財政支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5、實現由“剝奪農業”向“扶持農業”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護我國農業生產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農業支持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80年代每年從農業部門淨轉出資金平均達1400億元,比同期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支出多10倍。面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應儘快由“剝奪農業”向“扶持農業”宏觀經濟政策轉變,採取必要的經濟、法律、行政手段,調動和引導社會資源流向農業及其相關產業部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社會化農業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業比較利益,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穩定農業生產。同時,必須按照國際規則對我國農業適度保護,應大力實施屬於間接轉化為農民收入的“綠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務、作物保護與收入安全計劃、環境保護、貧困地區援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大江大河治理、防護林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技推廣、檢疫防疫、質量檢測、市場信息等產前中產後服務;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增加農業科研投資,加速農業科技進步。國家投資逐步集中於農業基礎研究和公益性項目,尤其是動植物品種資源和轉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證充足的農業技術儲備。

6、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實現全國農產品信息聯網

目前,許多地區的農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認識到:調整農業結構,種植或養殖養市場上暢銷的農畜產品,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但具體到某個地區、某個農户、每個地塊,到底應該種什麼、養什麼,羣眾往往束手無策。其根本原因是人們缺乏對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及農畜產品市場供求、價格、消費心理等信息的發展變化方面的瞭解,缺乏有關方面的數據和資料及其分析和判斷。因此,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蒐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佈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繫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7、保護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態示範縣建設,積極推廣沼氣、節柴灶、太陽能,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並重,狠抓污染源治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加強執法監督,鞏固達標成果,為廣大農村長遠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條件。

8、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儘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採取國家出大頭、地方撥一點、農民自己出一點方式,將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帶入實質性運行軌道,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9、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説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範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羣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範。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

六、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

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要有好政策,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須要有好的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來執行。因此,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必須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的作用。這個作用,在政治上表現為先鋒模範作用,在發展經濟上表現為帶領和帶頭作用。當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農村黨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在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體現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就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農村廣大黨員幹部思想解放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場觀念、效益觀念、競爭觀念、科技觀念等在頭腦中日益強化,並在具體的生產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初始階段中某些消極的東西在農村表現得也很突出,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衝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迷失性。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報刊、雜誌、廣播、電視、電腦甚至廣告等現代傳播媒介迅猛發展,使我們對全世界的整體狀況和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清楚的瞭解。透過這些媒介,我們可以引進和借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這是積極的一方面。但同時也為一些消極東西的進入提供了條件和渠道。加上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不斷出現,個別黨員幹部對這些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思想上產生了迷茫和各種認識上的誤區。有的農村黨員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講經濟效益,用不着再強調什麼政治,只要把經濟搞上去,就什麼事情都做好了,極個別黨員甚至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思想上的迷失性,導致了行為上的無原則性。有的黨員精神空虛,無所寄託,迷戀於邪教的歪理邪説之中;還有極個別的成為金錢、美色、權欲的俘虜。

2、不適應性。部分黨員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駕馭市場的能力和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如一些農村黨員幹部對市場經濟的特點、運行規律瞭解不清楚,特別是在生產的手段和經營的方式上表現出了很強的不適應性,還習慣於傳統的農業生產和落後的營銷方式。對如何搞市場農業、現代農業,尤其是利用網絡、信息等現代技術,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更是一竅不通,根本談不上在農民致富中發揮帶頭作用。

3、自私性。有個別黨員只顧自己致富,缺乏帶領農民致富的意識。這種現象在農村所謂的“能人黨員”羣體中反映得比較突出。這些黨員頭腦比較靈活,思想觀念更新較快,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致富手段比較多,效果也很明顯。但他們致富後,並沒有按照黨的宗旨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積極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表現得自私自利。另外,極個別黨員領導幹部謀私,敗壞了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4、家族性。在個別農村黨員中,家族派性根深蒂固。這些黨員首先想到的不是集體的利益、全村百姓的利益,而是姓氏家族和其它各種關係羣體的利益。還有一些黨員幹部甚至為維護家族和小團體的利益,不擇手段地排斥異己,羣眾意見很大。

1、搞好生產經營,努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典範。當前,廣大農民羣眾最迫切的願望和要求就是脱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而對於怎樣才能致富,卻顯得很茫然。廣大農村黨員作為農民中的先進分子,就要敢為天下先,通過了解市場,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有前景的設施農業、林果及畜牧養殖業,或外出務工經商,搞好生產經營,努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典範,真正使黨員成為農民羣眾致富的一面旗幟。

2、心繫羣眾,帶領農民共同致富。農村黨員是廣大農民羣眾中的先進分子,必須注意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黨員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後,還要注意充分發揮服務作用,通過傳授致富好經驗、好做法,熱心幫助農民在市場經濟中學會經營,積極主動地帶領農民羣眾共同致富。對於那些較困難的農户,吸收他們作為自己經營組織中的一個成員,通過自己帶動幫助他們致富。我區現在有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種帶領農民致富的有效形式。這些組織的帶頭人大部分都是農村黨員幹部,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發揮幫、扶、帶作用,帶領大批農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廣大農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農村黨員幹部,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要因地制宜,積極尋找致富門路,為廣大農民致富提供寬鬆的環境和廣闊的空間。普通黨員可採取“發揮特長、分工聯繫、突出幫帶”的辦法,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別在參政議政、農業生產、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和帶領羣眾奔小康。

3、崇尚科學文明,爭做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樣。農村20多年的改革發展,使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總的來講,廣大農民逐步樹立起崇尚科學,破除舊傳統、舊禮教,樹立講民主、講法制的新觀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會陋習在農村根深蒂固,邪教組織的出現和蔓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廣大黨員要努力成為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廣大黨員要處處想着羣眾,時時為了羣眾,不與羣眾爭利益,爭實惠,始終為農民羣眾的利益着想。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始終以代表先進文化為己任,積極倡導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並身體力行,在農民羣眾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此外,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領導核心,就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運行規律,改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手段。現在,在個別農村出現的黨支部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下降的問題,主要是自身領導方式和工作業績與形勢的發展和農民的要求不適應造成的。因此,農村基層黨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發展集體經濟、帶領農民致富上來,把單純的行政領導轉移到既領導又提供服務上來,把對普通黨員的簡單説教轉移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上來,切實把農村黨支部建設成為推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領導核心。首先要紮實開展好村級先進性教育活動,對黨員加強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等活動為載體,教育廣大農村黨員進一步堅定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和信心。同時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強針對性和適應性,注意貼近實際。一方面通過農村典型事例和黨員身邊的巨大變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艱苦奮鬥創業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揚共產主義的先進思想。另一方面要在瞭解、分析廣大黨員幹部思想動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談心活動、板報宣傳、外出參觀、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從素質教育入手,有針對性地強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把解決幹部中的思想問題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經常化。其次,要組織廣大農村黨員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引導黨員按照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辦事。要讓廣大黨員瞭解市場經濟的特點、遵循的原則及主要特徵,要學會研究市場、熟悉市場乃至駕馭市場,根據市場供求關係從事經營活動。要教育黨員認清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是信譽經濟,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守法經營,平等競爭,靠信譽、靠質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發展。第三,要積極開展黨員自我教育。如採取組織黨員開展宗旨教育、開展農民種養致富能手大賽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增強黨性觀念,通過學科學、用科學,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武裝自己,在勤勞致富、“二次創業”、農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員在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斷壯大和純潔農村黨員隊伍。黨章中明確規定:共產黨員要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羣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因此,要注意對那些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後,帶領廣大農民羣眾共同致富的農民先進分子,主動關心,熱情幫助,吸收他們加入黨組織,使這些致富能手在黨組織中更好地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同時,要通過民主評議活動,對那些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發揮模範作用、不具備黨員條件的,及時作出組織處理,以進一步純潔黨的隊伍。

總之,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法制政府建設調研報告 篇5

近年來,XX縣婦聯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始終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富有時代特徵、符合家庭特點的家庭文明建設新路子,注重發揮婦女在家庭文明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深入開展了家庭文明創建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城鄉社區家庭文明建設現狀

(一)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縣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任務,立足實際,全面實施了家庭文明創建工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家庭文明創建載體活動,倡導了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良好家庭美德,促進了家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家風的形成。

(二)家庭文明建設主要品牌活動及相互關係。

為深入推進家庭文明創建工作,各級婦聯精心設計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活動,打造了工作品牌,各項活動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了全縣家庭文明建設深入開展。

1、鞏固傳統家庭文明創建品牌。多年來,堅持開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先進家庭典型評選表彰活動,使傳統家庭文明創建品牌不斷鞏固。同時積極開展“兩型家庭創建”和“低碳節約環保家庭”節能宣傳活動,引導婦女及家庭自覺踐行“兩型家庭創建從我做起20件事”、“家庭低碳計劃15件事”,樹立節能環保科學理念,重塑家庭生活消費新模式,做到消費、生活和行為“兩型”化,促進了“兩型”家庭建設。

2、做好結合文章。一是藉助“新農村新生活”培訓,打造“美麗家庭”創建品牌。截至目前,全縣各級婦聯共在412個行政村中對32600多名婦女和家庭成員進行了家庭美德、家居美化等方面的“新農村新生活”培訓指導,提升了羣眾的文明素質,培樹了1000餘户美麗家庭。二是藉助全縣“心防”活動,深化“平安家庭”創建。縣婦聯積極爭取把“平安家庭”創建納入全縣“平安創建”統一規劃,與創建“平安鄉村”有機結合,層層成立了領導機構,制定了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總體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考核評估、追蹤檢查和評選表彰等制度,通過發放《人人安全家家平安倡議書》,舉辦全縣“心防”活動月暨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啟動儀式,走進村居(社區)、學校、家庭開展“強化安全意識 爭創平安家庭”簽名活動等,將“平安家庭”創建帶到千家萬户。截至目前,共發放宣傳資料20190餘份,接受各類諮詢1000多人次。

3、創新家庭文明建設新模式。一是建立“同心偕老”幸福婚姻家庭引導機制。縣婦聯聯合綜治辦、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門,建立了“同心偕老”幸福婚姻家庭引導機制,依託婚姻登記、婚姻家庭糾紛調解、離婚案件審判三個平台,重點把握“結婚前、結婚時、結婚後、離婚時”四個關鍵期,開展了婚姻家庭倫理和相關法律知識宣傳、婚姻家庭糾紛調解、離婚緩衝勸導等,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和法治道德觀念,營造幸福美滿婚姻,促進了家庭的和諧美滿。二是結合“信用”建設活動,聯合縣文明辦、金融等部門,將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參與村集體活動等家庭美德內容納入“文明信用户”評選體系,對評選出的文明信用户實行動態管理,給予簡化貸款程序、免費健康查體等優惠,增強了羣眾參與爭創的積極性和誠信文明意識,極大地促進了鄉風文明新風尚的形成。

(三)開展家庭文明建設宣傳的主要途徑和方式。

1、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強化宣傳。藉助在宣傳網、婦女網等公眾信息網,縣電視台、廣場電子屏等多種媒介,廣泛宣傳家庭文明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蹟,讓廣大羣眾經常看到、聽到、體會到這些先進典型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從而帶動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崇尚正氣的濃厚氛圍。

2、充分發揮榜樣宣傳帶動作用。近年來,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挖掘典型、培樹典型和推薦典型活動,截至目前共積極推報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等市以上各類先進典型200多個,擇優拍攝了電視專題片,大力宣傳家風好、家教嚴、家庭美的典型事蹟。同時通過舉辦表彰會、事蹟宣講會等形式,講文明故事,揚最美精神,用榜樣的力量感召激勵婦女和家庭,弘揚家庭美德,推動家庭文明建設。

3、藉助多方平台開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婦女之家、婦女兒童家園、巾幗志願者隊伍等平台和組織,圍繞家庭美德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活動,向廣大羣眾進行宣傳,不斷擴大了家庭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家庭成員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為促進家庭和睦,推動社會文明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家風家教工作做法和經驗。積極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對教子有方、孝老愛親等方面的“最美家庭”進行事蹟展播,倡導最美家風家規家訓,弘揚良好家風。邀請省內知名兒童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舉辦了多期高品質的家庭教育知識講座,提升了家長素質,促進了家庭教育工作深入開展。截至目前,在各村、各單位“婦女之家”開展的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中,已尋找到別具特色的最美家庭232户,徵集好家風好家訓122條。

(五)家庭文明建設機制保障狀況。在家庭文明建設中,不斷完善創新了各項工作機制。一是完善領導機制。各級婦聯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在工作中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做好牽頭協調工作,爭取部門支持、配合,形成了多方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創評機制。設立了多種更符合不同家庭特點的單項文明家庭評選內容,如環保健康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等,發現、培樹了各類特色先進家庭,吸引帶動了更多家庭走向文明。三是健全激勵機制。加大對先進文明家庭的宣傳和激勵力度,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爭做文明家庭的積極性。

二、當前家庭文明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庭的內涵、結構、功能、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還會繼續變化,因此,家庭文明建設工作需要隨着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內容,提出新的要求。當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羣眾參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當前羣眾生活質量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仍將發展經濟作為首任,家庭文明意識不高,對家庭文明建設意義認識不夠,參與家庭文明建設較少,出現了“重經濟、輕文明”的現象,影響了家庭文明建設進展。

(二)家庭文明建設載體活動較少。調查發現,有的村居由於受經濟緊張、工作忙、人手少、居民流出多等條件制約,開展家庭文明創建活動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於形式現象,難以引起廣大家庭的關注與興趣。在文明家庭創評標準把握上,往往偏重一些在極其艱難困苦條件下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的家庭,而忽視了家庭文明程度,影響了“文明家庭”內在質量。

(三)家庭文明建設參與羣體不平衡。調查發現,由於受時間精力、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在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方面,中老年人蔘與程度高於年輕人,婦女參與程度高於男性,經濟、文化水平較高的家庭參與程度高於經濟、文化水平較低的家庭,由於參與羣體的差別,從而造成了工作開展的不平衡。

三、羣眾對家庭文明建設的期待和需求

當前,家庭文明創建引起了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廣大羣眾普遍希望要繼續搭建一些接地氣、聚人氣、有實效的載體活動,如不斷深化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使更多的家庭能參與到家庭文明創建中,大力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會氛圍。同時,廣大家庭還希望今後要不斷加強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家長答疑解惑,走出家教的迷茫和誤區,引導家長更好地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優秀品德、塑造高尚人格,從而提高整個家庭的教育文明素質。

四、如何制定和完善文明家庭的評價體系併發揮好導向作用

家庭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影響家庭文明的因素多種多樣,因此,要衡量家庭文明程度就需要一套綜合量化的指標體系。目前,我縣的評價體系還需不斷探索創新,健全完善,細化目標內容:一是對家庭的文明程度,特別是家庭“德、情、意、智”等精神層面進行評估;二是通過制定引導性標準,以評促創,引導全縣家庭弘揚家庭美德,樹立科學、文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安定有序的治安環境、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有愛的人際環境、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的形成,真正做到以家庭文明促進社會文明。

五、對繼續深化家庭文明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一)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反映着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家庭文明創建,是夯實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家風、民風、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家庭文明創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生動實踐。

(二)家庭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框架。家庭文明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家庭成員素質為目標。通過繼續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不斷豐富創建內涵,調整創建標準,提高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引導廣大家庭成員講學習、講文明、講誠信、講團結、樹新風,幫助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家庭觀、生育觀、教子觀,養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努力以家庭的平等、文明、穩定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安定團結。

(三)家庭文明建設的工作內容、方式和載體。要不斷拓展家庭文明創建領域,形成一點多面的創建格局,重點抓好工作結合:一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促進文明教子家風的形成;二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創建學習型家庭結合起來,鼓勵廣大家庭成員根據自己的社會角色積極參與爭創“學習型機關、社區、樓宇”等活動,使廣大家庭成員從關心自我到關心社會,拓展家庭文明建設工作的空間;三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發倡議、舉辦文藝晚會等方式,推進家庭文明工程深入實施;四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加強理論研究結合起來,通過召開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為家庭文明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使家庭文明建設向廣度和深度拓展。

(四)家庭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組織保障。家庭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在加強機制保障方面,要注重兩點:一是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家庭文明建設機制的重要前提。因為生存意識是一個家庭存在和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決定一個家庭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下能不能興旺發達的思想前提,也是家庭文明建設的機制保障中最基本的基礎。而要提高家庭的生存意識和能力,就要發展經濟,不斷優化家庭的生活環境,穩定家庭所處的社會環境。二是道德要素是家庭文明建設機制保障的重要核心。文明和諧社會除依靠法律制裁和威嚴來維繫外,還更多地需要靠道德的力量來維繫。因此,在建設文明家庭過程中,要把道德要素放到更高的地位來考慮,要使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牢固樹立健康、高尚、科學、進步的道德觀念,只有這樣,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才能有明確的目標,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起家庭道德規範,促進家庭文明氣氛的形成。

(五)家庭文明建設評價標準。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實際,創新載體,通過開展文明家庭十星户評選等活動,將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公德要求、行為規範都納入評選體系,並附有具體標準和要求,真正把精神文明的教育內容轉化成家庭文明創建的具體目標,把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轉化成羣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新形式,提升家庭文明。

(六)家庭文明建設激勵措施。進一步建立完善輿論導向、物質保障、精神激勵、監督約束等機制,積極協調宣傳、廣電等部門,對各級評選的文明家庭制定出台優惠政策,不斷增強家庭參與爭創的積極性和誠信文明意識。

(七)在主題教育、創建活動、家風建設、傳統美德、新聞宣傳、文藝創作、影視出版、公益廣告、志願服務、法規引導等方面,如何體現對家庭文明建設的要求。圍繞家庭文明建設,深化尋找“最美家庭”活動,積極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分享會、家庭故事會等,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激發家庭成員參與的積極性;開展巾幗志願服務“文明宣講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加大對家庭美德知識、文明創建知識宣傳,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繼續拍攝家庭文明先進典型事蹟宣傳片,在收視率高的縣電視台欄目滾動播放,進一步擴大知曉率和宣傳面;利用公共場所電子屏、宣傳畫等,播放“弘揚家庭美德倡揚文明新風”公益宣傳廣告,提高廣大家庭對文明創建的認識和參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