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傳播研究現狀調研報告

氣候的變化關係到國計民生,做好氣象信息的傳播非常緊迫,我國氣象事業自建國後開始發展,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氣象信息的傳播也不斷地走向正規,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我國對氣象傳播的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發軔,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在這種形勢下,對當前氣象傳播研究的現狀做一分析已是非常必要。

氣象傳播研究現狀調研報告

研究現狀分析

總結上世紀末期以來關於氣象傳播的論文,大體可以分為這樣三大類:一是對傳統媒體氣象傳播的研究;二是新媒體下的氣象傳播研究;三是關於氣象新聞寫作、廣播等方面的技術性指導。

在傳統媒體中,電視無疑佔據着最廣大的受眾市場。XX年全國電視觀眾抽樣調查顯示,天氣預報節目是觀眾的最愛; XX年,廣西開展了氣象信息接收情況抽樣調查,在被調查的1114人中有88%是通過電視獲取氣象信息的,列各類媒體首位。所以在傳統媒體氣象傳播的研究中,對電視媒體氣象傳播的研究是最多的。這一大類又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括性地指出電視媒體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做好氣象傳播。比如河南人民廣播電台魏峯的《電視氣象節目的創新》,這篇論文分析並介紹了我國目前的電視氣象節目的主要方式,然後提出只有創新才是媒體發展的出路之所在,最後對如何創新提出了建議。類似的論文還有遼寧省氣象中心李黨紅的《電視氣象節目的價值要素淺析》等等。

第二部分是結合具體理論分析當前電視氣象傳播現狀。比如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立成的《公共氣象理念下的氣象電視直播》,文章主要是運用公共氣象理念結合具體的傳播形式——電視直播進行了技術性分析,從實踐方面提出了電視氣象直播的途徑,包括演播室直播、現場直播、延伸直播及移動直播等。關於這方面的論文還有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強等的《用新聞觀念打造氣象節目》。

第三部分是個案分析。比如山西省氣象中心範永玲等的《展現氣象魅力,炫出廣告活力》就是對太原電視台《天氣資訊》電視欄目的個案分析,文章先是分析了當前電視氣象節目存在的侷限性,然後分析了《天氣資訊》這一節目的主要特點,以及是如何規避上述缺陷的,最後指出這檔節目在受眾中間反響 強烈,深受受眾喜愛。類似的論文還有温州電視台王曉峯的《增強城市廣播電視台應對氣象災害的傳播能力》、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影視中心倪景春的《中國氣象頻道傳播價值及實現》等。

對於報紙這一載體的氣象傳播的研究也有一些,但是遠不如電視這麼廣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報業集團深圳青少年報社王瑋的《“異軍突起”的天氣預報——淺析氣象新聞在我國目前報紙中的現狀》,該文先是分析了天氣預報在我國報紙中的報道現狀,並對新興的都市類報紙中的氣息信息進行了分析,在提出了其中的一些共同特徵後,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及改進的方式。類似的還有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黃崢的《氣象新聞報道——都市報不可忽視的內容產品》;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麥尚文的《塑造新的諮詢服務品牌——解讀〈南方都市報〉氣象新聞版》和《新鮮天氣,新穎報道》。對於廣播氣象傳播研究的較少,比如北京市專業氣象局張姝麗的《氣象服務信息稿件編寫中廣播語言的應用》,該文從提高專業氣象信息服務質量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應用廣播語言寫作的基本要求,重點從廣播語言的遣詞、造句和表述三個方面討論了實現氣象服務信息稿件口語化的方法。

第二大類是對新媒體氣象傳播的研究,所謂的新媒體是指前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視等。在新媒體氣象傳播的研究中最多的是對手機短信傳播的研究。比如,山西省晉中市氣象局郭彩萍等的《對氣象短信製作的思考》,文章運用傳播學和新聞學中的有效傳播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分析,並對氣象短信的不斷創新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類似的論文還有湖北省氣象局劉立成的《略論移動電話氣象短信息的有效傳播》等。另一方面的研究就相對籠統些,不再具體區分是什麼樣的媒體,而是用新媒體加以概括,比如,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石永怡的《氣象信息的新媒體傳播》,文章指出:氣象信息的新媒體傳播應該以服務為導向,利用各種新興媒體資源,實現對各級政府、目標消費者更加及時、精準、到位的氣象服務。

第三大類是關於氣象新聞寫作廣播等方面的技術性指導,這部分文章就是從氣象新聞製作的技巧方面,給我們提供一些指導。這方面的文章也不是很多,較有代表性的有丁煥新先生的《氣象新聞攝影的實踐和探討》,該文由氣象新聞攝影的內容和目的、氣象新聞攝影的表現方法、氣象新聞攝影要以人為本、如何搞好氣象新聞攝影四個方面組成,高屋建瓴地對氣象新聞攝影做了全面的説明,並提出了很多實用性較強的方法。還有湖北省氣象局劉立成的《天氣預報主持語言的特點》,青海省氣象台錢有海等的《如何實現氣象服務信息稿件的口語化》等論文。

除了以上三大類的論文之外,還有部分論文從比較新穎的角度切入氣象傳播的研究,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氣象傳播的研究領域得到了擴大。比如中國氣象報李丹等的《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的氣象新聞傳播思想》,挖掘整理了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的氣象新聞傳播思想。這些重要的思想對於指導氣象傳播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文章將其系統地羅列出來,有助於我們更容易的把握這些思想的深刻內涵,以便在實踐工作中深入貫徹執行。

當前氣象傳播研究的問題與展望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我國氣象傳播的理論研究已經有所成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總體看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欠缺亟待改進。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各種媒介研究的嚴重失衡,首先表現在對電視媒體的研究過於集中且出現同質化現象。同為傳統媒體,對電視氣象傳播的研究佔到絕大部分,而對報紙的研究較少,對於廣播,在蒐集到的論文中,僅僅只有1篇。並且對於電視媒體的研究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特別是對於電視媒體技術性操作方面的論文多且雷同,很難找出新意。另外一個方面的表現是對於新媒體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對網絡上的氣象傳播,一些論文只是作為其中一部分,簡單帶過,並沒有專門研究這個領域。據專家預測,到XX年,我國數字電視接收機市場規劃將達到2050萬台,整個數字電視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5000億元,新媒體的發展態勢樂觀,我們的理論工作者更該成為新媒體氣象傳播的先行者,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

二是對氣象傳播概念的界定還有待推敲。現在很多論文中出現的概念並不是氣象傳播,而是氣象新聞,並且概念的界定大同小異,尚待推敲。論文中對氣象新聞的定義一般表述為“氣象新聞指媒體傳播的天氣、氣候變化或氣象事業發展、變動的事件或信息”;“所謂氣象新聞,是指涉及氣象事業發展或由於天氣氣候變化所引起的最新事件或信息”;“氣象新聞是指媒體傳播的天氣、氣候變化以及氣象事業重大發展的事件或信息”等,這些定義都將氣象新聞界定為事件或信息,其實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氣象新聞應該首先具備新聞的必要特徵,比如氣象新聞報道的必須是事實,而且新聞是有時效性的,這些關鍵因素都沒有在定義中得到體現,所以對氣象傳播中關鍵概念的界定還需要商榷研究。

三是對實踐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報紙氣象新聞的寫作與編輯、電視氣象節目主持人的播音與形象設計、廣播中的氣象新聞的播音等方面技術性的指導較少,而為了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這些方面又是不可避免的。這些都需要從實踐中提出有效的探索,但是對報紙氣象新聞的寫作與編輯,目前還沒有文章論述,所以這也是氣象傳播研究中的理論空白,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

四是研究隊伍結構不合理。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從事氣象傳播的研究人員多是各地方氣象局的研究人員,只有很少的院校老師和研究生來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説傳播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了,這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研究視角的偏失,所以隨着氣象傳播研究的發展,更多專家學者的加入,未來的研究視角、研究領域都會有所擴大。

綜觀我國當前的氣息信息傳播研究現狀,可以發現該領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做好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導氣象傳播實踐,而氣象傳播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又有着深刻的影響,而且傳播學的理論與氣象領域又有很多的契合點,伴隨着我國氣象傳播事業的發展,相信氣象傳播研究也將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