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協會調研報告鎮“支部+協會”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對產業協會中建立基層黨組織工作調研報告

為全面貫徹《中共**市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意見》,根據《**市科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市科協在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龍文祥,副主席黃敏的帶領下,分頭深入基層,採取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市範圍內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協會調研報告3篇

一、我市農技協的發展現狀

**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轄七縣一市三區,總人口有610多萬,農業人口比例大。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各級科協組織將農村科普工作的重心下移,着力抓好農技協建設,把促進農技協發展作為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深入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打造農技協這個科普載體,建立起廣大羣眾參與科普的活力機制,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服務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技協這種由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農村專業技術合作組織,正受到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和歡迎,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科普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擁有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農技協)2個,省級示範農技協4個,省級優秀農技協1個,市級示範農技協15個。

我市農技協發展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大致經歷了萌芽、發展、鞏固、提高、再發展幾個階段。近幾年來,隨着農村經濟形勢的不斷髮展,農民對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強,在各級科協組織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得到了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各類農技協478個,擁有會員12萬多人,遍佈全市七縣一市三區,涉及種植業(瓜、果、農、林、茶、桑、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養殖業(雞、鴨、豬、鱔、蟹、魚等)、服務業(主要是中介經營公司、農產品加工企業)等方面的二十多個門類。其中縣級農技協169個,鄉鎮級155個,村級154個,跨省的8個,跨市的10個。我市89.1%的農技協都經過了各級有關部門的審批,其中科協審批的139個,農林部門審批的114個,其他部門審批的173個。在這些農技協中經民政部門登記的有273個,工商部門登記的有93個;農民牽頭創辦的有180個,龍頭企業牽頭創辦的94個,科協、涉農部門牽頭創辦的170個;股份制的有49個,合作制的86個,公司+協會的115個,支部+協會、科研單位+協會的共有103個,專業户領辦的98個;開展技術服務的有193個,信息服務的141個,產加銷一體的275個,技術經濟實體的74個;聘請專家1406人,農民技術員4531人。據統計,XX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22120萬元,農技協生產總值607693.2萬元,農技協生產總值佔我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例達31.6%。XX年全市農技協會員人均純收入7109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02元一倍。有相當部分農技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開始由最初僅以提供技術服務和銷售渠道的低層次合作形式,發展到現在圍繞某一農業主導產品的開發,創辦一體化經營的高層次複合型實體;由會員最初僅是本村、本鄉農民發展到打破區域界線,會員輻射到周邊鄉鎮和跨省、市、縣農村的大型農技協。有80多個農技協生產規模超過千萬元,19個農技協生產規模超億元,其中桐城市大關蛋鴨協會年銷售收入已達到3億多元。這些農技協都已逐步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和綜合性的發展軌道,成為了一方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為提升農民科學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推動作用。

二、農技協在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農技協工作是農村科普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技協以農民為主體,以有致富能力的專業户、龍頭企業、鄉土能人為核心,以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為目標,以產業為依託,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普及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和帶動農民科技致富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幾年來各級科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堅持科學發展觀,找準科協組織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切入點,積極引導和發展農技協組織,充分發揮農技協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農技協已成為我市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農技協利用與農民的親緣、地緣關係,以及技術傳播直接、信息渠道通暢的特點,將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直接有效地傳授給農民,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普及速度與新成果的推廣步伐。到XX年底全市農技協共推廣農業新品種1100多個、推廣新技術600多項、新材料200多項,其中自主研發的就有150多項(個),創建示範基地近900個。我市望江縣網箱養鱔協會以養殖基地為示範,通過常年舉辦培訓班和開通技術服務熱線電話為載體,以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深入養殖現場指導和幫助銷售為手段,大力推廣普及網箱養殖技術。目前該協會已有會員1136户,分佈全縣的10個鄉鎮和鄰近縣市,全縣網箱養鱔規模達到13萬隻網箱,成鱔產量達到400多萬公斤,產值可達1.5億元左右,已成為我市特種水產養殖的第一大品牌和安徽省網箱養鱔的第一大縣,XX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宿松縣河蟹協會積極壯大協會隊伍。會員由成立之初的82個發展到2168個,其中單位會員22個。聘請專家舉辦河蟹養殖技術培訓班10期,培訓會員1000多人次。同時組織會員赴外地學習精養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河蟹養殖水平。努力做到河蟹苗種生產、供應、品牌、銷售、生產技術標準和生產資料供應的“五統一”。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目前該協會“皖江”大閘蟹已銷往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常州等大中城市,並打入國際市場。

2、農技協已成為農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徑。引導和幫助農民依靠科技致富是農技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科協十分注重在農村專業户、科技示範户和科技能人中培育和發展農技協,通過他們因地制宜地推廣適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幫助農民依靠科技致富、依靠科技脱貧上取得一定成效。全市農技協共帶動農户27萬多户,培育科技示範户2.3萬户,開展技術培訓近4000次,培訓人數46萬多人次,為帶動本地農民致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潛山縣是個貧困縣,蠶桑生產是山區農民脱貧致富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潛山縣蠶桑技術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貧困山區蠶農服務,通過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對貧困農户家庭實行一對一幫扶,為蠶農提供種子種苗及蠶需物資供應服務。同時積極探索“公司+協會+農户”模式,開展蠶業產業化經營,本着“技術為依託,以質量為基礎,以服務為重點”的經營原則,力求達到“會員帶動,蠶桑發展,蠶農增收”的目的。目前,在全縣已建立了40個蠶桑示範基地,培育了650多户示範户,帶動全縣4800户蠶農,為振興潛山縣蠶桑事業,促進山區農民脱貧致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3、農技協已成為農村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桐城市大關蛋鴨協會作為XX年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表彰的“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在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該農技協在為蛋鴨產業提供全程優質服務的同時,着力推進養殖基地的建設,提高單位養殖效益,降低成本。為進一步把協會做大做強,他們與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市畜牧獸醫局聯合,走“市場+企業+農户+科研院校+農技服務組織”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和鄰近舒城、廬江、樅陽等縣的幾十個鄉鎮,形成了我省較大範圍的農村特色區域經濟。產品除內銷外,部分還進入東南亞國家,XX年實現銷售年收入3.7億元,利税XX萬元,並建立了“大關禽蛋市場”,擁有自己的辦公樓、銷售市場、培訓學校和網站,已實現了“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強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其規模化程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三、當前我市農技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技協雖然遍佈我市七縣一市三區,涉及行業較多,但各地發展還不平衡,覆蓋面還十分有限,農技協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農技協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形勢下農技協的重要作用還未被充分認識,有些地方對農技協的性質、地位和潛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國家和省、市有關扶持農技協發展的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沒有把農技協建設放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看待,缺乏研究,在宏觀上缺少政策法規及組織建設等方面的指導。

2、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撐,示範帶動面不廣。

由於農技協多數是以各類“土專家”為核心,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广部門和各種專業學會建立合作關係基礎還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固定的合作關係,導致一些新技術、新成果無法迅速傳播和推廣。

3、缺少資金支持,發展後勁不足。

缺少活動經費,是各級農技協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協會因缺少經費無法開展活動,發展新產業和擴大規模等許多業務無法有效開展。大多數農技協的主要產品約80%集中在種植、養殖業上,獲利和發展空間小,尚難能建立強有力的經濟實體,可持續發展空間狹小。

4、內部管理和服務質量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市部分農技協內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組織機構和自律機制不健全。協會與會員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良性循環機制,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能力較弱。即使有實體的協會,組織仍較鬆散,凝聚力不強。有的產業還沒有建立協會,少數鄉鎮農技協還處於空白,整體運作和產業發展還停留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一些協會沒有進行社團登記,不具備法人地位,社會信譽度、影響力較低,一旦遇到經濟糾紛,往往束手無策,造成服務質量不高。

四、我市農技協今後發展的工作思路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這充分説明了黨中央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重視和肯定,同時也為農技協的發展迎來一個新的機遇。**市農技協要有新的更大的發展,我們認為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對農技協工作的認識,市委市政府要組織召開全市農技協工作有關會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農技協建設納入地方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範疇,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措施和內容。各級領導要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來認識農技協在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農技協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和客觀規律性,將農技協的發展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出有利於農技協建設與發展的各種配套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技協自主自願、因地制宜、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導、扶持和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

2、要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組織建設與發展,充分認識到農技協組織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農技協會員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把農技協的組織建設和發展作為深入開展農村科普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縣(市、區)科協和有關部門要把農技協的建設和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應在各自職責範圍內,給予農技協和其技術經濟服務實體最大限度的優惠,確保農技協權益不受損害。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推廣一批有特色、規範、帶動作用大的典型農技協,擴大農技協的影響力。讓農技協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寬鬆,內部運行機制更加完善,活動動空間更加廣闊,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使其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

3、搭建平台,促進現有的農技協聯合起來做強做大。要加快我市農技協聯合會的建設,成立市級和各縣(市、區)農技協聯合會,使目前以單個專業技術協會形式存在的農技協有一個更加完善的組織體系,以改變農技協由於受到自身條件、地域和規模的限制,在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為農民提供服務以及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等方面受到一定侷限性的狀況。今年市科協將籌備成立**市農技協聯合會。在目前農技協聯合會組織不健全的情況下,各級科協和相關部門要搭建平台,加強各類農技協的橫向聯繫和協作,加強對農技協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加大對農技協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技術上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技協做強做大。

4、加強農技協的自身建設,實現民主辦會,規範發展。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技協自辦或聯辦經濟實體,建立利益聯接機制,逐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對會員的凝聚力、對農民羣眾的吸引力,使農技協的發展不斷趨於完善。各級科協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強對農技協的管理、服務和指導,引導農技協在組織體系、利益分配、內部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等方面加以規範,建立科學的組織體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有效的風險保障機制和監督制約機制,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5、繼續開展不同層次的示範農技協申報評比工作,認真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市科協繼續深入開展市級示範農技協的創建評比工作,各縣(市、區)科協在抓好本級示範農技協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好市級示範農技協的培育和申報工作,要加大對一般農技協的培育、發展、提高力度,要求示範農技協積極發揮示範作用,提供它們成功的經驗,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技協步入快速健康的發展軌道,力爭全市農技協總體邁上新台階。

鎮“支部+協會”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協會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支部抓協會 協會帶農户 農户得實惠 ——構皮灘鎮“支部+協會”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支部+協會”是鞏固農村“xxxx”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成果,是建立健全“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工作機制的有益探索;是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 促進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是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着力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一條有效途徑。構皮灘鎮為了切實解決解決“三農”問題,緊緊圍繞以產業化為依託,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户,農户得實惠的“支部+協會”工作模式,深化了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我鎮“支部+協會”的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烏江南岸,鎮域經濟主要靠農業支撐,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全鎮共有10個行政村,農業户8800餘户,農業人口3.3萬餘人,其中種煙户1600餘户,全家外出1000餘户,在家發展養殖、種植的6400餘户。有協會12個,其中支部+協會有5個,在已建立的協會中,養殖業有9個,種植業3個,支部+協會+遠教有3個,支部成員在協會中任職的有10人,目前,全鎮共有會員3000餘人,佔總人口的9%,其中黨員150人,通過協會的作用帶動農户3000餘户,會員的年平均收入達3000元,高出本地其他農民平均收入500元左右。構皮灘鎮為了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大力扶持科技能手、營銷能手,根據地理環境及區位優勢,通過支部引路,先後成立了畜牧產銷協會、蔬菜協會、苦丁茶協會、玉米制種協會、養雞協會等,在協會的帶動下,我鎮農民的人均收入比協會成立前增加了300元左右,村級集體經濟比協會成立前增加了20餘萬元(數據是否有些誇大其詞?)。 二、我鎮創建“支部+協會”的主要做法 我鎮在創建協會方面,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組建。 一是在最優勢的產業上組建協會,做大做強產業。我鎮根據實際情況,對規模大,地域廣的行業,則由鎮黨委牽頭,跨村建立協會,形成專業村的格局,以擴大優勢產業。在XX年,鎮黨委牽頭,創辦了構皮灘鎮畜牧產銷協會,使生產和銷售形成一條龍,通過產銷協會有效地把全鎮分散的、無市場導向的畜產品組織到了一起,切實解決了養殖户買賣難的問題。 二是在黨員幹部發揮作用突出的地方組建協會,發揮示範作用 。XX年我鎮太平社區朱廠壩組能人黨員夏照學緊緊抓住構皮灘大電站建設大好機遇,利用該組的區位優勢和地理環境,帶領該組羣眾從事蔬菜行業,並在XX年成立了蔬菜協會,並且被鎮授予“無公害蔬菜基地”,在兩年的時間內,該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羣眾過上了小康生活,户户都蓋了新樓,這一切,都被附近村民的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紛紛要求加入協會,現蔬菜專業户由原來一個組發展到周邊18個村民組,原來的二十幾户發展到現在300來户,隨着輻射面的增加,今年,通過協會組織與構皮灘工區的施工單位簽定了蔬菜直銷合同,為當地羣眾帶來了近10萬元的收入。 三是在農民最需要服務的項目上組建協會,建全服務體系。高坡村盆土和小泥田組,家家户户養雞,規模500至3000只不等,已形成養雞專業户,但是由於養殖技術根本上和對市場信息撐握不準,導致失敗者居多,成功者居少,高坡村黨支部經過充分調研,決定與鎮畜牧產銷協會聯合,組建畜牧產銷協會養雞分會,通過協會實行“統一進苗、統一技術、統一進料、統一銷售”的“四統一”管理模式,並聘請遵義嘉好飼料公司的技術員對飼養及銷售作方位的服務,打消了農户的顧慮,提高了他們養殖的積極性。 四是在產業鏈的薄弱環節上組建協會,提高經營水平。XX年,構皮灘鎮政府首次在甕腳村規劃了1000餘畝的玉米制種基地,由於是首次制種,農户對相關的技術一巧不通,甕腳村支部引導農户組建了玉米制種協會,通過協會組織特邀請了省農科所、鎮農技站的技術人員作全程的技術指導,使廣大種植户在短時間內撐握了相關的技術,目前,該制種協會運行正常,預計年底創收300萬元左右。 五是與農村信用社合作組建協會,提高服務質量。構皮灘鎮以黨支部為核心,以農户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以協會為載體,以信用社為支撐,以富民為目的,通過信用社扶持協會,協會帶農户,解決會員在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提高服務質量。村黨支部負責分析市場行情,瞭解產業動態,明確發展方向,信用社負責解決協會會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具體困難。今年,為解決廣大會員發展養殖的資金問題,信用社實行送貸下鄉,貼息貸款60萬元,享受會員達400餘户,切實解決了廣大農户想發展而無錢發展的問題。目前,構皮灘鎮畜牧產銷協會通過信用社的貼息貸款建立了畜牧養殖小區4個,仔豬繁殖場1個,發展養殖大户300餘户,建立了轉運站1個,建立良種改良點8個,牛羊凍精配種點3個。現有大牲畜存欄2600頭,出欄510頭,山羊存欄3735只,出欄2460只。預計經濟價值達XX多萬元。(還有生豬呢?數據一定要真實可信) 三、運行支部加協會的四點體會 1、黨管協會強基礎。在支部加協會發展過程是,把黨員幹部推向專業協會的關鍵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作用,堅持做到出謀劃策而不直接決策,組織引導而不發號施令,主動服務而不越權干預。一是強調黨組織對協會獨立自主地發揮職能作用;二是加強教育引導,根據產業化經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黨員開展培訓,提高黨員幹部的綜合素質。同時黨員幹部要主動做好羣眾工作,為協會發展獻計獻策,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2、技術服務重關鍵。通過支部將協會中懂技術的會員組織起來,專門為基地輻射範圍內的農户提供新品種介紹、適用技術推廣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服務,實現基地與農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圍繞增加農民收入,發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帶領羣眾同奔致富路。去年5月以來,我鎮以畜禽產銷為主的支部加協會運作模式已在甕腳、齊坡兩村全面鋪開,已全面完成宣傳發動和訂單簽訂工作,工作運行情況良好,養殖户參與積極性較高。截止目前,我鎮畜禽產銷協會共舉辦培訓講座8次,培訓養殖户463人次。每個養殖小區定點聯繫5—10户農户,協會黨員和會員每人聯繫1—2户農户,共結成幫扶對子30多個,有6户

農户在結對黨員和會員的幫助下走上了致富路。 3、凝聚民心顯效果。支部加協會有效地把分散的、自發的、無市場導向的農產品、畜產品組織到了一起,切實解決了全鎮廣大農户買賣難的問題。同時,通過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促進和帶動了廣大飼養户、種植户的積極性。使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更加明顯,突出了黨的形象,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鬥力。我們在工作中認識到,當前在農村實踐“xxxx”重要思想,關鍵的是要根據各地農村的實際,找準工作的着力點,要立足在“農”上做文章,突出鎮域經濟的特色優勢,“支部+協會”有力地促進全鎮畜禽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民增收找到一條好的路子。 四、存在的問題 1、協會市場競爭力較弱。目前的協會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户掌握相關技術太少,在協會當中能人指導太少,有的在經營中遇到土地流轉、農民培訓和資金籌措等困難 ,僅靠自身難以解決。 2、農户心理趨向表現失衡。一部份產業結構調整不對路,農產品銷售價格不穩,使農民想富而不知怎麼富,農户一但失敗一次,很有可能要賠上近幾年的積蓄,在這一點上,農户輸不起。導至思想上有顧慮,不敢大規模的發展。 3、科學技術推廣難度較大。農户撐握的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難以提高,主要體現在防疫體系不健全,疫病防治水平較低等方面,在發展過程中所有風險都由老百姓來承擔,缺乏系統的技術指導,政府部門也無法降低養殖户的市場風險,打擊了羣眾積極性。 五、今後的發展方向 在今後的工作中,支部加協會如何發揮作用並有明顯效果,我們認為主要結合好四個方面。 1、把支部加協會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相結合。一是高度重視糧食生產,進一步普及和推廣農業適用技術,提高單產和質量,確保農民人均糧食佔有量有新的提高;二是全面升我鎮煙葉生產整體水平,狠抓科技興煙措施的落實;三是穩定發展生豬、牛羊,大力發展家禽、水產特種養殖,突出抓好畜牧產業,重點抓品種改良;四是加快特色產品的建設步伐,在集鎮效區大力發展蔬菜、經果特色產品;五是建立健全農村服務保障體系,積極拉動農村各類產業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 2、把支部加協會和農村黨建、經濟工作有機結合。以“支部加協會為載體,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幹部進一步轉變工作重心,站到發展農村經濟的前沿,更好地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同時,要在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下,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他們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農户之間的分工合作,提高農民的致富本領,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和不斷優化。 3、把支部加協會和“三個培養”工作相結合。“支部加協會可以培養和儲備一大批農村優秀人才,實現了農村人才資源的有效整合。一是要形成了廣納羣賢、競爭擇優的用人導向,促進了農村各方面優秀人才的脱穎而出,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和班子的整體功能。二是要把農村各個方面和分散在各個產業鏈上的人才組織起來,聚集和整合了農村的人才資源,狀大協會,有效解決了農村人才資源不足和浪費同時並存的問題。三是要構建了實用、靈活、直觀、便捷的培訓服務體系,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儲備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有效地解決了村級組織後繼乏人的問題。 4、把支部加協會和農村遠程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為我們廣大農户提供信息,為農產品的發展把好脈,相關技術部門的幹部到協會任管理、技術方面的骨幹力量。並吸納養殖能人,營銷能人,種植能人任專業會長,實現畜牧、種植最小化,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服務社會化。

對產業協會中建立基層黨組織工作調研報告協會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科學合理地設置好黨的基層組織,是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為特點的協會型新經濟組織不斷湧現,農村黨員從業的流動性、多樣性、分散性問題日益突顯,以行政組織為單位設置黨組織的傳統模式,已很難適應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如何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探索基層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結合點,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農村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已成為基層黨建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圍繞此課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我們着重在產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工作開展了一次調研,並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的必要性

(一)傳統基層黨組織設置存在侷限性

近年來,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實施,村級黨組織功能、黨員思想觀念以及從業範圍、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在新形勢下,傳統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已與時代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就我縣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過於單一,農村基本上都是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立黨組織,縱向層級少,橫向覆蓋面不寬,與當前社會多元化的形勢不相適應,尤其是對一些新經濟組織的輻射力、滲透力不強。二是由於黨組織設置模式不活,導致黨組織對黨員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使得不少從事第三產業、經常流動、居住分散的黨員遊離於黨組織之外,難以進行正常的教育管理。三是大多數村黨支部書記年齡老化,工作方式習慣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管理和命令式的手段,市場經濟觀念不濃,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專業技能,完全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和羣眾發展致富的迫切要求。

(二)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有現實需求

根據農村目前現狀,黨員隊伍可劃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村留守黨員、以從事勞務為主的外出流動黨員、以個體經營或以產業開發為主的縣內流動黨員。在這三個類型的黨員隊伍中,目前第三種類型的黨員在管理上比較薄弱,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因此,在農村產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就是把一部分從事農業產業開發和經營的縣內流動黨員剝離出來,使之有效地凝聚起來,進而更好地發揮作用,這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有必要進行大膽探索和實踐。一是黨章有規定。《黨章》第二十九條規定,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按照這個規定,農村產業協會根據工作需要,凡符合條件的都應該成立黨的基層組織。二是xx大有要求。xx大提出,“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因此,在農村產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既是貫徹落實xx大精神的有力舉措,同時也是促進農村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三是現實工作有需要。今年是組織系統改革創新年,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要實現創新突破,必須拿出改革舉措。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既是加強我縣黨建工作薄弱環節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落實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的一項具體內容,因此,搞好此項工作有其現實意義。

(三)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作用突出

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能夠進一步激活黨員隊伍。由於農村客觀存在的外出流動黨員多、黨員老化現象較為突出的問題,黨員難以參加組織生活,嚴重影響了黨組織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產業協會上建立支部後,能夠打破農村基層黨組織單純按地域設置和黨員只能參加一個支部生活的傳統模式,黨組織架構由過去的垂直式變為網絡式,黨組織開展活動更加方便快捷,黨員分類教育管理也更加靈活高效,有利於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調動黨員隊伍的積極性。

二是能夠進一步發揮黨員作用。發揮農村黨員作用,必須依靠一定的組織形式,為他們提供發揮作用的舞台。否則,在農村黨員獨立分散的情況下,單純強調發揮農村無職黨員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過在產業協會建立黨支部,黨組織能夠把從事不同行業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編入相應的專業黨支部,最大限度地聚合同一產業鏈上黨員的優勢資源,並通過“能人效應”、“示範效應”,把看得見、信得過、學得會的技術和經驗直接、快速、有效地傳播到羣眾中去,很快形成“以户帶村、以村帶片、以片帶業”的局面,使基層專業黨組織成為內聯農户、外聯市場的紐帶和培植農村優勢產業的戰鬥堡壘,使基層黨員成為產業前沿的先鋒隊,帶領羣眾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三是能夠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一方面,為把產業做大做強,將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建到產業協會上,組織羣眾開展聯片種養,能夠推動產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另一方面,通過在產業鏈上建立黨支部,使“兩新”組織擁有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等經營管理優勢與黨組織具有的動員組織千家萬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實現最佳配置,使兩者在生產、銷售、管理、服務上得到優勢互補,為基層黨組織指導和組織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組織保證。

四是能夠進一步強化黨組織服務職能。通過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可以根據農村產業發展的需要和村級黨員幹部的特長,把黨員幹部聯合搭配到產業鏈條上,讓他們能夠騰出精力謀發展。同時,通過積極開展黨員幫、幹部扶、能人帶和互幫互助活動,使農村產業發展中一家一户的實際困難得到有效克服,實現黨員幹部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工作範圍由專抓一方向專抓一業、工作模式由包片包村向包產業包項目的轉變,不斷增強黨組織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功能。

二、在產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的條件和建議

(一)農村產業協會發展情況

據統計,我縣目前各類農村經濟產業協會已發展到14個,大體形成了龍頭帶動型、技術服務型、市場集散型、產銷協作型等合作模式。14個專業協會分別是:新縣板栗銀杏協會、陡山河林果業協會、陡山河淮南豬養殖協會、八里畈茶葉協會、卡房天麻種植協會、新縣畜牧業協會、新縣中藥材協會、新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新縣農民經紀人協會、新縣綠色食品協會、滸灣鄉香菇種植協會、陳店鄉茶葉協會、吳陳河鎮蔬菜種植者協會和新縣養殖業協會。14個專業經濟協會共有會員510人,其中黨員121人,平均年齡43歲。黨員人數在10人以上的協會有11個。14個產業協會中,跨鄉鎮的有7個,分別是新縣板栗銀杏協會、新縣畜牧業協會、新縣中藥材協會、新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新縣農民經紀人協會、新縣綠色食品協會、新縣養殖業協會;其餘7個協會皆為本鄉鎮跨村組的協會。目前,7個鄉鎮協會中黨員人數均在3人以上,通過加強協會監管和引導,能夠正常發揮作用,都具備組建黨組織的條件;另外7個跨鄉鎮的產業協會,雖然具備組建黨組織的條件,但鑑於過去沒有在跨鄉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的先例,考慮到黨員構成及管理上的複雜性,應暫時緩建,待條件成熟後再建。

(二)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面臨的問題

多年來,各類協會積極投身於服務羣眾、促進發展的各項事務中,在發展產業、致富農民、推進黨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據目前的狀況,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還面臨一些問題:

一是協會作用不很明顯。目前全縣正式註冊的協會共有34個,其中產業協會14個,它們大多數處於初始創建階段,會員管理鬆散;有部分協會僅僅是掛名而已,無辦公場所,無工作機構,沒有真正發揮協會的作用。

二是會員管理難度較大。14個產業協會中,有7個協會的會員分佈在科技、衞生、文化、商業等多個社會領域,會員流動性大,隸屬關係複雜;大多數會員參加協會活動是臨時的,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以原有單位和行業為主。如板栗銀杏、天麻中藥材、茶葉等協會,會員只是在產品上市期間開展一些促銷活動,在其它季節很少有聯繫;產業協會大多是羣眾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對會員的管理不能像其它組織或行業那樣有很強的約束力,目前還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是缺少活動經費。目前大多數協會都存在缺少活動經費的現象,如何籌措必要的活動經費,創造必要的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是各協會組織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是思想認識不夠。有的人認為協會的作用主要是發展經濟,促進產業發展,在協會中建立黨組織“沒有必要”;有的人認為在協會中建立黨組織會與協會的“獨立自主”相沖突,會給協會發展帶來約束和障礙。

(三)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工作建議

經濟發展到哪裏,黨組織就延伸到哪裏。在產業協會建立黨組織,優化農村基層組織設置,可以使基層黨組織始終站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沿,達到“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域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現就在產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統一思想。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在農村產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是順應農村發展的現實要求,各級黨組織要通過召開會議、走訪座談、展開討論等形式,大力宣傳在協會建立黨組織的方式、目的和意義,統一基層黨員幹部思想,消除顧慮,引導協會中的黨員和廣大會員積極參與支持。

二是深入調研,摸清底數。按照產業協會類型、產業規模、協會數量、會員數、黨員數等內容設置調查表,對產業協會組建情況進行調查。針對有的協會是鄉鎮主管,有的是縣級農業部門主管等實際,綜合考慮目前是否應建立黨組織,並確定其歸屬。

三是引導扶持,規範管理。鄉鎮黨委和涉農部門黨組織要積極幫助協會發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範協會的組織管理;引導協會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協調各方面的關係,維護會員正當權益;支持協會實行民主決策,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引導協會黨組織充分發揮骨幹帶頭作用,增強黨在協會組織中的影響力。

四是典型引路,適時推進。目前,有的產業協會機制比較健全、活動比較規範,可把這些協會作為組建黨支部或黨小組的工作試點。通過先行試點,不斷總結經驗,待時機成熟,逐步擴大黨組織組建範圍。同時,還要本着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產業協會黨組織組建工作,可在具備組建條件的7個鄉鎮協會中率先組建。這7個協會屬於鄉鎮主管,協會會員大多來自同一鄉鎮,主要身份是村組幹部和農民,黨員人數佔有相當的比例,相對而言易於操作。

五是結合實際,科學組建。對協會主管部門人員、協會骨幹和黨員進行培訓,明確組建方法和目標要求,使大家對黨組織組建工作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概念;可通過向協會下派熟悉黨務、作風紮實的黨建指導員,幫助抓好黨組織組建工作;對一些規模較小且黨員數少的產業協會可以建立黨小組,跨村經營的協會可以直接建立黨支部;對於跨鄉鎮、分佈多行業、具有發展潛力的協會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黨支部或總支,隸屬縣級涉農黨委。

三、幾點思考

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是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創造,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與規範、引導與服務等方面的關係,不斷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在產業協會上建立黨組織,要力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力求組織構架科學化。在組建協會黨組織時慎重把握協會發展的前景,客觀分析實際工作的需要,在重新組建黨支部和劃分黨小組時切實尊重黨員個人的意願。同時,要處理好發展與規範的關係,做到邊發展、邊規範,以規範促發展,以質量保證數量,從而使基層黨組織設置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保持同步。

二是要力求組織運行高效率。要堅持以有利於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有利於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標準,變革黨員管理模式,使會員黨員在主要接受協會黨支部管理的同時,能參加居住地行政村黨組織的各項活動,實現“雙重”管理。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協會內部決策機制、經營機制、分配機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協會在合作方式、組織管理、經營項目和辦會宗旨上的引導和管理,正確處理對內服務與對外贏利的關係,切實把協會辦成聯結產業、創建品牌、善於經營、帶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確保基層組織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是要力求服務技術科學化。要提高協會黨組織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須在加強對協會黨組織負責人業務知識培訓的同時,認真指導好鄉村組織、協會組織對協會黨員、致富帶頭人的培訓,不斷提高協會組織和黨員、致富帶頭人服務會員、服務羣眾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進一步實施“雙強”工程,將協會中致富能人儘快培養成為“雙強”黨員,不斷壯大協會黨組織中“雙強”黨員隊伍。通過“雙強”黨員示範帶動,促進協會更好發揮科技服務作用,有效推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四是要力求農民收入最大化。建立農民專業協會黨組織必須立足於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支柱產業,突出以科技和經濟為紐帶,謀求勞動力、土地資源與科技、資本的優化配置,切實做好技術指導、信息提供、物資供應、產品加工、貯藏、銷售等服務工作,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黨員和羣眾致富步伐。只有把發展和富民放在首位,不斷幫助協會發展壯大,才能有效增強產業協會黨組織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