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有企業審計現狀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地方國有企業審計國有企業審計對象大幅度減少,企業審計逐漸呈現出淡化趨勢。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企業審計正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強化企業審計職能既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責任,也是審計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實現自身職能轉型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擬就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的現狀作些初步分析,並對如何加強企業審計作些理性思考。

地方國有企業審計現狀調研報告

一、當前企業審計面臨的現狀與難點

(一)企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市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而相繼組建了一些國有控股公司,這些公司的經營業務包括:負責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等社會經濟發展瓶頸領域項目的融資、投資、建設監管、運營監管、投資回收和相關債務清償;負責城市可經營性資產的經營和資本運作;它們在全市國有資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運行所依託的法律環境較為複雜,且要求的計算機業務水平較高,如果審計人員沒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不懂電算化和業務系統審計,審計工作將難以有效開展。在評價其經濟行為的目標性和效率性時,也有諸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因素需要綜合考量。這對於審計人員的專業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企業審計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隨着審計工作重點逐步由企業審計向財政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轉移,審計機關投入企業審計的力量已逐步減少。業務量的大幅減少導致平時缺少練兵,而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核又更多傾向信息化和宏觀性,導致新進局人員往往對企業審計技能的積累重視不夠,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相對要複雜些,願意認真學習、鑽研企業審計知識的人員也較少。企業審計業務人員少,不利於今後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深化企業審計的幾點思考

當前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面臨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因素,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還是要調整思路、主動出擊。我們認為現階段企業審計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一)把握全局,突出重點

李金華同志指出,企業審計應堅持“把握全局、突出重點、重在整改、提高效益”的要求。為此,我們首先要全面瞭解掌握審計機關管轄範圍內國有企業的總體情況,瞭解管轄範圍有哪些國有企業,它們的規模特點、效益等情況,建立起審計對象信息庫,收集有關的報表資料,並對這些審計對象進行動態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哪些企業屬於審計監督的重點對象。其次,在對一個具體的企業進行審計時,先必須對這個企業的總體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把握,要詳細瞭解被審計企業總體的機構設置、資產構成、工作流程、資金的主要流向、內部控制等情況,不僅審核財務數據,更注重對非財務資料的審計,向管理、制度、決策等領域延伸審計觸角加強綜合分析,挖掘審計深度。在全面掌握企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審計的重點、關鍵點,對佔比較大的資產、負債和損益項目作重點分析,弄清楚以下幾點:1、企業至審計日淨資產狀況及其構成,即企業有多少“家底”;2.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並對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長短期償債能力作出評價;3.企業收入構成及比重,重點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4.企業基本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違規事項或不規範的財務處理。並且對重大的經營事項追根究底,做到有放矢,切中要害。

(二)積極探索,提升效益

在新時期,企業審計應注意將財務收支審計與績效審計有機結合起來,站在更高層次上,重點關注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戰略,從經營機制、管理方式、治理結構、投資狀況、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檢查和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及效益性。企業創造效益包括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在考核經濟效益方面,一是確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確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上繳利税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標水平;二是審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標數相比較,確定完成程度;三是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並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指標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確方向。社會效益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綜合考量:一是是否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者有效地幫助人民就業、創業;三是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並執行地方政策條例,在承擔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國家和地方實力或影響方面有哪些貢獻。也可參照國資部門確定的指標,與企業達成情況做對比。並且在審計中重點查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隱患,以及由此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

(三)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新形勢的發展對企業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效益審計、財務收支審計還是計算機輔助審計,最終都是由人來實現的。現在的國有企業,經營規模、範圍更大,管理理念更加先進,企業管理人員也比以前層次更高,有關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變化很大。企業審計人員如果不與之相適應,不熟悉國家的宏觀政策法規,不掌握新的會計準則制度,不瞭解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是很難發現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與以前的企業審計相比,現在的企業審計更應當側重於為宏觀管理服務。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會查賬,還要會綜合分析、總結,增強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已不再是審計人員的特長,而是審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懂計算機就會失去審計人員的資格”正慢慢地由危機變成現實。面對新的形勢,審計機關應該重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的同時,企業審計人員自身也要有緊迫感,自覺加強學習,不斷進取,瞭解和掌握現代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熟悉相關的業務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結合內審,促進發展。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在關注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建立科學管理制度,強化內部免疫系統功能,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所以必須與加強企業內審指導工作相結合。地方審計機關應加大對內審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幫助企業建章立制、規範財務管理,引導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從財務收支層面延伸到業務管理層面上,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