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十篇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1

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運輸業水平的高低,某種意義上講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使運輸行業快速發展?一方面靠提高運輸水平;另一方面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這裏我要重點提到的是安全問題,因為安全是運輸行業發展的“瓶頸”。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十篇

近年來,雖然道路運輸行業一直把安全生產列入行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像“一道高壓線”

一、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和主要問題

1、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是運輸業發展的命脈,必須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近年來,一些企業和個人雖然也狠重視做好安全工作,制定一系列安全制度和措施,但我認為仍然只是流於形式,尤其是制度落實不夠到位,具體表現在:一是對司乘人員教育管理不到位,一些司乘人員不能嚴格遵守行業的安全管理規定,不準超員超載,可你上有政策,他下有對策,例如:一些司乘人員,他在站內不超員,在站外超員;二是制訂建立了各種安全制度,層層簽訂責任狀,發放懸掛安全明示卡和制訂各種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宣傳貫徹落實上不夠到位;三是企業客運站更換司乘人員不能嚴格履行資格審查手續,嚴把資格審查關,在我們進行安全檢查中,多次發現個別司乘人員不能隨身攜帶從業資格證和上崗證,甚至個別臨時更換的司乘人員根本就沒有從業資格證,特別是縣內的短途客車不能做到100%持證上崗等不安全因素。

2、受利益的驅動,唯利是圖。由於一些企業或司乘人員存在唯利試圖的思想,在站內管理中,能嚴格遵守站內不超員超載的管理規定,但在行駛途中,承包車主和司乘人員,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只管讓旅客上。就拿“3.1”事故暴露的情況來説,該車起始點上只有3名旅客、但路途中不斷上人,最終超載一倍,造成嚴重超員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嚴重後果。

3、人的因素也是造成不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發生交通事故,人是主要因素,因此,我們以五種人,六種行為來歸納這些不安全的`因素和主要隱患。一是五種人:

①安全意識不強,事故苗頭或違章現象較多的人員;

②性格急躁,愛開賭氣的人員;

③愛開超速車和搶超搶會車的人員;

④夜生活活躍的人;

⑤家庭矛盾突出或有嚴重後顧之憂造成精力分散,情緒不穩的人員。

二是六種行為:超速、超載、搶超、槍會、疲勞駕駛、酒後駕駛、車輛帶病行駛等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

4、車輛技術狀況好壞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車輛技術性能的好壞,是直接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

①車輛技術性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和標準,未能及時進行二級維護和檢修。

②未能及時按要求對車輛的制動系統、電器等主要部件進行檢修,造成失靈。

③車輛超載、超高、超寬、改型、貨物裝載不牢固。

④維修企業對車輛進行維修時不能嚴格按照維修項目進行作業,該維修的不維修。在手續不齊全、維修不到位的情況下籤發竣工出廠合格證,更有甚者使用假冒偽劣配件對車輛進行維修。

⑤對道路環境不適應。表現在對道路不熟悉,突遇窄橋、險橋。加之公路沿途兩邊羣眾的交通意識差,堆放障礙物給車輛正常運行帶來不安全隱患或交通道路複雜、交通信息的影響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影響等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二、提升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的對策和措施

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關係到公眾的安危,影響到行業形象,波及到企業生存,如何創新安全管理理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已成為我們行業管理部門推進傳統道路運輸業向現代道路運輸業發展進程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因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拿出對策和措施,來提升道路運輸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把“三關一監督”落到實處

1、嚴把經營單位市場準入關。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是道路運輸市場準入制度落實的關鍵,關鍵嚴把市場準入關。在經營資格的審定過程中,加強對客、貨、維、駕培四大市場的管理,要把運輸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條件作為市場準入和確定經營範圍的重要依據。確保所承包轄區內運輸經營者經營資格全部達到規定條件,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和制度,並按規定安裝gps和配備滅火器。簽訂安全合同,核發經營許可證和營運手續。

2、嚴把營運車輛技術狀況標準關。嚴格落實執行車輛技術等級評定製度和營運車輛定期維護綜合性能檢測制度,強化二級維護,並要求維修企業對維修車輛按合同要求建立單車維護檔案

,特別是客運車輛,做到一車一檔案,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減少車輛因技術故障原因而造成的事故。

3、嚴把從業人員資格審查關。嚴格落實營運駕駛員從業資格制度,運管部門要不斷的督促檢查運輸企業,落實營運駕駛員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確保營運駕駛員100%持證上崗。同時對臨時更換司乘人員要嚴把資格審查關,決不能留死角,確保安全駕駛。

4、搞好道路運輸經營單位的安全監督檢查。首先嚴格監督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安全,從源頭抓安全,認真落實客運駐站管理規定,履行駐站的管理職責,把“三關一監督”落到實處。其次,認真督查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交通部提出的“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範”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2

為全面摸清鑄造行業發展情況,加快機電泵業配套產業發展,提升壯大機電泵業主導優勢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區中小企業局深入鎮辦、企業進行了詳細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鑄造工業是獲得機械產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機械製造工業的重要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之一。我

區鑄造產品廣泛應用於泵業、減速機、其他機械設備等領域,鑄件在許多機械產品中所佔比例較大,鑄件重量佔整機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類機械中達50%-60%。根植於老工業基地的鑄造業,隨着老工業區的轉型,近年來我區鑄造業也在發生着悄然的轉變,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截止底,全區配套泵業、減速機、其他機械企業132家,從業人員3500餘人,總資產4.7億元,固定資產原值2.億元。,全區鑄造業鑄件產量為14萬噸,產值為7.3億元,利潤4700萬元,上交税金2750萬元。其中鑄鐵件11.8萬噸,鑄鋼件1.8萬噸,鑄合金件噸。

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強。近幾年來,我區的鑄造業依託配套機電泵業,特別是在泵業集羣的帶動下,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加快了產業聚集發展。目前全區鑄造行業,配套泵業企業達33家,配套減速機企業55家,配套電機及其他機械設備企業44家。從產值來推算,估計全區泵業集羣配套率在50%左右,減速機集羣配套率在80%以上。我區鑄造產品總量的80%以上提供給本區泵類、減速機及其他機械設備廠家,近20%的其他鑄造產品,除了滿足本省市需求外,還銷售到上海等省市區。

(二)鑄件生產企業規模比較小。我區規模以上鑄造企業29家,佔總數的20%,而產值卻佔66%。產值過1000萬元以上企業8家,實現產值3億元,佔整個行業40%以上,總資產1.85億元,佔行業總資產的38%。年產在5000噸以上的鑄造企業僅有5家,佔企業總數的4%,年產在1000噸以上的鑄造企業有30家,佔企業總數的23%,人均年生產鑄件40噸,與整個行業人均年生產鑄件相比有較大差距。(附:全區1000萬元以上鑄造企業彙總表)

(三)板塊發展特徵明顯。從鑄造企業分佈來看,我區鑄造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白塔、域城、開發區、八陡、崮山等鎮域,其中白塔鎮有27家,域城鎮有36家,開發區有17家,八陡鎮有9家,崮山鎮有16家,特別是發展比較集中的域城鎮大域口村鑄造生產企業達12家,鑄造業有力地帶動了本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從配套情況來看,白塔鎮主要配套泵業,域城、開發區主要配套減速機,八陡主要配套其他機械,崮山主要配套泵及其他機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區鑄造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與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於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企業效益增長。從鑄件成本構成來看,原材料佔45%左右,能源、燃料佔10%左右,受宏觀大環境的影響,廢鐵、廢鋼等鑄件材質價格增長30%以上,焦炭等燃料價格增長幅度也較大,而產品售價增長較小,導致企業利潤下滑。

二是產品檔次不高,品種較少。大多數鑄造產品是初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少,不能滿足大型鑄造產品的需求,我區泵業龍頭骨幹企業博泵、華成等所需大型鑄件主要依靠外協提供,與我區做大做強機電泵業的要求相比,與發展先進製造業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從品種來看,我區鑄造產品品種不夠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是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與行業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我區大部分鑄造企業都屬小企業,競爭能力不強,沒有能力進行先進工藝技術水平的改造,多年來仍用傳統技術,由於熔鍊設備、檢測設備的簡陋,精密鑄造發展滯後,廢品率比較高。

四是節能降耗與環境污染壓力較大。通過技術改造,部分企業有了較大的進步和改觀,但總體來説,我區鑄件能耗較高,估計在900kg標煤/噸鑄件。中小鑄造企業排放出來的煙塵和有害氣體,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三、發展目標

圍繞建設製造業強區目標,抓住產業鏈配套這條主線,依託重點企業,依靠技術進步,突出泵業集羣的帶動作用,形成配套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品種較齊全的鑄造業體系,不斷壯大主導優勢產業。

目標:末,基於全區泵類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的發展目標,全區鑄造業實現產值過20億元,年均遞增40%,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50家,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4億元,泵業集羣配套率達到80%,減速機及其他機械設備配套率達到90%以上。

四、措施建議

總的來看,我區鑄造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應及時把握機遇,完善措施,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加速產品升級換代,促進鑄造生產向優質、精化、高性能、多品種、低消耗、低成本和低污染的方向發展,使鑄件質量與水平大大提高,努力膨脹產業規模,增強區域經濟實力。

(一)大力優化產業結構,着力培植一批骨

幹龍頭企業。引導企業積極適應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利用税收等優惠政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限制新建在生產規模、環境保護及勞動保障等方面不達標的企業。鼓勵引導骨幹鑄造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或聯合等方式,着力培植壯大騰龍泵閥有限公司、龍友鑄造廠等骨幹企業,提高工藝和裝備水平,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全區機電配套協作能力,帶動整個行業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科技投入,切實推動自主創新。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引進先進工藝水平,新上技術設備,大力發展精密鑄造,提高行業發展水平。以企業為主體,聯合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積極推進產學研聯合,扶持大型專業鑄造企業儘快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提高企業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

(三)加強項目建設。圍繞產業集羣產業鏈上、下延伸,着力策劃建設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突出抓好鑄造專業化協作配套項目及“專精特新”項目建設,拓展產業集聚發展空間。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提高大企業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改善勞動生產環境。積極引導行業企業為開展崗位培訓創造條件,通過組織開展行業技術培訓、加強行業交流等措施,提高鑄造行業人員素質與水平,特別要加大鑄造行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通過提高人員待遇、優化作業環境、加強勞動保護等措施,改善勞動條件,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優化發展環境,創新發展模式。通過適時成立鑄造行業協會,加強信息溝通,加強行業自律和管理,打造服務平台,為鑄造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通過發展模具製造、質量檢驗、原輔材料加工中心等機構,為鑄造企業提供業務信息、技術及諮詢服務,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準確把握區域工業發展趨勢,接受機電泵業、大企業的輻射作用,實現共同發展。

(六)抓好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工作。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選樹一批鑄造行業節能、節材典型,引領行業企業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大力加強節能、節材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宣傳推廣,加大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力度,實現行業節能、節材目標,為全區節能降耗做出貢獻。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3

繁榮興盛的服務業一直是紅山區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優勢,服務行業調研報告。近年來,紅山區緊緊抓住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赤峯市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政策措施,將加快服務業作發展為全區的重點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不斷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創新機制,強化落實,使我區服務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20xx年我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2億元,20xx為45.6億元,20xx年為52.4億元,年均增長17.4%。20xx年上半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2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均衡協調發展,批零餐飲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及其它服務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第三產業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優化我區服務業產業的結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今年1-6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3%。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21.1億元,同比增長19.5%;餐飲業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19.2%;其它行業實現0.5億元,同比增長13.5%。

二、紅山區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經驗做法

(一)舉全區之力搞好紅山物流園區建設

多年來,紅山區的服務業發展始終處於層次低、規模小、佈局散,新型業態發展緩慢的狀態。為了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據紅山區地處中心城區信息流、資金流、商品流和車流相對集中這一特點,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於20xx年6月正式啟動了內蒙古紅山物流園區建設。目前園區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23.8億元,全面啟動5100畝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建成區面積達到3800畝。共引進各類企業118家,其中73家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完成各類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車貿易、建材交易、貨物倉儲同步發展的經營格局,工作報告《服務行業調研報告》。20xx年上半年,園區實現交易額26.2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交易額55億元,税收1.2億元,安置就業達到1萬人。

一是將規劃先行作為首要原則。作為自治區批准立項的首家大型物流園區,紅山物流園區在建設初期就確定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門檻招商,高水平發展”的工作思路。聘請國內資質較高的中交協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園區可研及建設規劃,園區由最初規劃建設面積500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調整為7500畝計劃總投資35億元。基本服務半徑約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務距離超過1000公里。是集運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於一體,輻射蒙冀遼的綜合性物流園區。

二是不斷優化政策環境。認真落實赤峯市人民政府《關於赤峯市中心城區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赤峯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紅山經濟開發區、紅山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審批及有關優惠政策問題的會議紀要》所提出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了針對紅山物流園區簡化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紅政發20xx【102】號),全力推進紅山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優惠的扶持政策為園區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同時,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林業、國土部門先後完成林地審批5019畝、土地審批4488畝;發改、財政、商務、金融等部門在為園區爭取產業項目扶持資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緩解了園區建設資金緊張問題。各部門積極配合形成合力,為園區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紅山區委、區政府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等各方面,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一是投資5.9億元,完成了3800畝範圍內“七通一平一監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設道路27條,總長度21公里,總面積46萬平方米。20xx年,園區三期首批620畝路網工程開工建設,共建設道路5條,總長度2.3公里,形成了“築巢引鳳”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綜合辦公樓,將工商、税務、公安、物業等部門引入園區聯合辦公,實行“一體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提高了辦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0萬元,建設了專業物流信息平台系統。啟動建設了佔地70畝集商務、會展等功能於一體的商務廣場,滿足商户產品會展需求。同時在廣場北側新建一處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綜合樓,滿足信息中心發展的空間需求,進一步提高了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四是進一步整合了城區物流資源,將城區內近120家配貨站全部引入園區,實現了區外長途運輸、市內短途運輸及城市配送的有效銜接。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4

1、死板的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入口則為高附加值產品,出入口價差300美元/噸擺佈。

全年累計入口鐵礦石27526萬噸,同比增加6718萬噸,增加32.3%。

(一)鋼材代價急劇下挫。

xx年鋼材市場代價大起大落。年初因為海內鋼材新增資本增幅較低,以及受鐵礦石代價高漲的預期感化,鋼材代價在一季度攀上歷史最高位。以後跟着國度宏觀調控力度加大,鋼材需求增幅放緩,加上行業內部產能集結釋放,海內新增資本大幅度增加,代價入手下手下滑,並於四季度大幅度下挫。年底的鋼材代價綜合指數收於94.18點,比年初下降了31.03點,下降24.78%,鋼材綜合指數相稱於20xx年下半年鋼材代價方才規復高漲時的程度。

此中平凡鋼材代價下滑幅度比特鋼大,板材比長材大。年底的構築用線材、羅紋鋼等鋼材代價與最高價位相差810-870元/噸擺佈,跌幅在20%以上,板材的價位相差1700-3400元/噸擺佈,跌幅在40%擺佈。

(二)利潤增幅放緩,投資增幅回落。

全年全行業產品銷售收益23691億元,同比增加30.09%;兑現利潤1274億元,增加0.96%,增幅比上年回落78個百分點。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產品銷售收益11753億元,增加16.42%,兑現利潤769億元,下降10.62%。

全年結束投資2281億元,同比增加27.5%,增幅與客歲同期大抵雷同。

年底冶金行業鋼材產銷率98.39%,比客歲同期下降0.98個百分點;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年底庫存鋼材498萬噸,什物產銷率98.9%,保存着較高的程度。

(三)行業產品佈局、企業構造佈局連續優化。

鋼材品種中,板材產量14314萬噸,同比增產3476萬噸,佔鋼材增量的48.2%,增加32.1%,高於鋼材均勻增幅8個百分點,板管比45.6%,進步2.2個百分點;鋼筋、盤條等構築鋼材產量12828萬噸,增產20xx萬噸,佔鋼材增量的28.2%,增加18.9%,低於鋼材均勻增加幅度4.2個百分點。

xx年企業聯合重組獲得新進展。鞍鋼、本鋼的聯合重組,武鋼與鄂鋼、柳鋼的跨地區聯合,首鋼入股水鋼,河北六家鋼鐵企業整合為南北兩大鋼鐵集體等等。鋼鐵行業企業構造佈局進一程序整,行業集結度有所進步。

2、存在的緊張題目

近幾年投資過快增加帶來的風險漸漸呈現,導致鋼鐵供需局勢產生了變化。

(一)產能集結釋放,供求干係逆轉。

xx年鋼鐵月均日產程度整體呈逐月上升。儘管在鋼材代價大跌環境下,日產程度上升之勢不減。1月份均勻日產鋼80.95萬噸,逐月爬升,12月份到達103.4萬噸;1月份日產生鐵75.59萬噸,12月97.8萬噸;1月日產鋼材84.23萬噸,11月110.19萬噸。

在產能加快釋放的同時,針對高耗能、高混濁和資本性產品出口限制的政策也入手下手履行,鋼鐵行業新增資本大量轉向海內市場。中斷xx年底,新增鋼的資本流向國際市場的比例連續裁減到20.3%,也就意味着全年增鋼6888萬噸中有5500萬噸擺佈的新增資本投向海內市場,比上年增加了近一倍。海內鋼材需求增加相對遲鈍,使供大於求的狀況加重。

(二)利潤空間縮小,吃虧企業增加。

xx年因為鐵礦石大幅度漲價以及煤電油運代價的高漲增加了鋼鐵企業的出產本錢。同時二季度以來鋼材代價的深度下跌,一些品種跌進本錢區,很多企業當期的出產策劃呈現吃虧。鋼鐵行業和重點企業兑現利潤呈逐月下降趨勢,3月份當月全行業兑現利潤151億元,重點企業93億元,從9月份入手下手,全行業利潤負增加,吃虧企業隨之增加。全行業吃虧企業個數增加34.58%,吃虧額增加1.54倍。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吃虧額增加1.85倍。

(三)板材代價跌幅高於長材,加重佈局調整堅苦。

近幾年鋼鐵行業佈局調整有了長足進步,板材的出產本領大幅度增加,增加幅度一貫大於長材,板管比連續進步,特別是宏觀調控以來,企業新增本領多為板帶材,而長材的出產本領的增加則低於板帶材。從成長角度看,因為產業化進程的促成,人民餬口生涯程度的進步,板材的消耗程度必定將要進步。但如今我國所處的階段,對板材的消耗需求也呈階段性特點,本年海內鋼材市場板材的跌幅大大高於長材也是這類消耗需求的反應。相對付市場調理本領較強的長材,板材市場的競爭將更加猛烈,這也為下一步佈局調整增加了難度。

3、xx年鋼鐵行業趨勢展望

xx年作為""開局之年,估計鋼材需求將鞏固增加。如今,我國正處在產業化、信息化和都會化進程加快的階段,也是居民消耗佈局進級並策動財產佈局調整步調加快的階段,根本辦法構築和都會化構築大範圍的展開,投資需求將連續擴大,跟着城鄉居民消耗收益的連續增加,將鞭策室第、汽車等消耗的連續擴大。可以料想海內對鋼材需求另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鋼材需求將保存鞏固增加的態勢。同時跟着科學成長觀的進一步落實,增加方法的變化以及能源、資本、環境的束厄狹隘,以往粗放型的增加方法不大略長期。履行宏觀調控的環境下,海內對鋼材的需求將由前兩年的高速增加轉為安穩較快增加。

同時,歷經幾年高速成長,鋼鐵產能急劇膨脹,供需局勢產生變化,產能的增加快於需求的增加,供大於求的壓力連續加大,本年鋼鐵行業將面對更加嚴峻的考驗。

一是產能多餘矛盾將更加凸起。據初步查看統計xx年我國已構成4.7億噸鍊鋼本領,另有在建本領0.7億噸,本年的鍊鋼本領將進一步擴大。儘管思慮需求增加,產能釋放也將對鋼材市場構成巨大的壓力。

二是本錢上升的壓力仍然存在。xx年入口鐵礦石高漲71.5%,本年將連續在高位徘徊,且進一步高漲的壓力仍然存在;煤電油運等原燃料代價也呈上升之勢,鋼鐵企業出產本錢將進一步加大。

是以xx年的鋼材代價將面對兩端的擠壓,鋼鐵企業兑現利潤的空間會進一步縮小,鋼鐵產業集體將走向微利乃至吃虧的場面。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5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需要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識、能夠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重視和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實現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機專業的認識,加強對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指導,從而策劃出我們當前及未來幾年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發展設想、專業規模和相關建設,最近採用走訪用人單位、問詢調查了在外實習的學生、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手段,請教了校內、外有關的專家、老師,就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情況如下:

一、計算機人才需求的大背景

1、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是由社會發展大環境決定的。一是從國家信息化的目標上看。信息化關係到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國家安全的全局,已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乃至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綜合勢力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誌。從事應用型(信息化類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方面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件企業中從事代碼

編寫、數據錄入、系統集成或售前售後服務等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儘可能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在具體技術上實施信息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要強。我們高職高專學校基本屬於這一類人才的專門培養。

可見,社會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人才需求,必然要與國家信息化的目標、信息化的進程密切關聯。我們有必要經常關注着行業政策變化和市場經濟發展所導致的人才需求的走向。

2、“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要求。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產品不斷湧現。近年來,廣告行業持續升温,藝術設計專業漸已成為新興的熱門行業,綜合能力強的專業設計人才偏少。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廣告策劃、產品包裝等裝潢設計,設計人才是一個行業的智囊和喉舌。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廣告公司、印刷製版公司、設計室、報社、圖書出版行業、影樓、噴繪製圖公司、電子出版社等相關領域的工作,也可從事IT行業中美術設計、頁面開發製作、界面設計、電子商務等當今流行行業的工作。因此,如何抓住機遇,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職業技術學校圖形圖像方向平面設計專業的當務之急。

3、對口升學是國家從高校招生計劃中選擇部分專業,拿出專門指標,對希望繼續深造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對口專業的大學聯考,為優秀的中等職業類學生提供上大學深造的機會,對口大學聯考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和相應專業基礎課程。優勢:參加對口升學學習可以説是上了雙保險,一是對口大學聯考是職校學生之間的競爭,既降低了難度,又能發揮各自的長處,相對普通大學聯考,考上大學的概率高,可以滿足同學們學習深造的理想。二是即使考不上大學的同學可以拿到所學專業的中專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學到一手非常實用的技術,學校將以中專畢業生的身份,推薦學生順利就業。特點:學生在技校學什麼專業,就參加該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對口升學考試,被高校錄取後,繼續在這個專業學習、深造。對口升學工作是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重要形式。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學生多種需求,為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提供多種機會和選擇,為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構建職業學校學生成長的立交橋。

二、用人單位關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素養和職業素養的觀點

在企業訪談過程中,每個IT公司都毫無例外地談到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職畢業生僅僅掌握已有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綜合的能力。

用人單位很注意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參加過項目或者實習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等。企業把學習成績只是作為應聘者學習能力的參考來衡量和把握的,他們更看重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再學習能力以及面臨新問題的解決能力有沒有。

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是一個大家都認為很重要但實際上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1. 健康素質 就業是學生人生髮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健康素質包含兩個方面,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正處於成長期,就業 又是人生髮展的關鍵時刻,及時予以積極的心理引導,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和諧心態,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具有強烈的合羣心理需求,人際交往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心態,保持身心健康。

2. 信心與能力 信心代表着一個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和把握工作的熱忱,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在任何困難和挑戰面前都要相信自己。能力的培養是和真正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經驗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實自己,才能贏在各個起跑點上。

3.實踐能力 實踐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徑,人的認識的昇華和動手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實踐活動。實踐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需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此首先需要強化參與意識,要積極參加課內外、校內外的各種實踐活動,使自己在活動中經受鍛鍊,要重視實踐參與的過程,而不要過分計較實踐參與的結果;其次要強化創新意識,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生要勇於解放思想,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敢於打破常規,在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上下苦功;再次培養

競爭意識和挑戰意識,不怕失敗,不怕挫折,永不言敗,經受各種磨練和考驗,使自己百鍊成鋼,成為一名具有複合型知識結構的素質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最後要強化精品意識,無論參加什麼實踐活動,都要精益求精,善始善終,扮演成功的角色,力求做到不幹則已,幹則一定幹好幹出名堂來。

三、用人單位、畢業生對學校培養環節的意見

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文化基礎課扮演着雙重的角色。一方面,文化基礎課服務於專業課教學,為專業課教學培養必備的工作文檔寫作能力、工程計算能力、專業英語詞彙應用能力等;另一方面文化基礎課還擔負着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重要組成部分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任務,以及將學生塑造成為合格“社會人”所必須的人文教育,素質教育及人格,品德培養的歷史使命。因此,對於文化基礎課程,我們不僅應強調其功能性、實用性,更應重視和發掘其內在的人文價值。 在具體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打破文化基礎課舊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框架,根據文化基礎課的培養目標及能力要求重新組織教材及教學內容,採用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6

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髮展,電動車行業迅速崛起。電動車企業緊緊抓住城市禁摩、石油漲價、政策放開、百姓消費升級等市場商機,不斷增產擴能,產銷一路上揚。以無錫市錫山區為例,全區擁有電動車生產企業186家,去年總產量為200萬輛左右,佔全國產量的1/5,佔江蘇省產量的70%,預計今年經濟總量將達100億左右,約佔全區經濟總量的12%。目前,無錫市錫山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輕型電動車生產基地。然而,這些企業多數為私營企業,消防安全管理者意識淡薄,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與企業的發展同步,消防安全隱患問題重重。經對全區電動車企業消防安全管理狀況進行調研,筆者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建議,以供參考並請批評指正。

一、電動車生產企業的消防安全現狀

電動車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猛。通過短短的幾年,無錫市電動車企業遍地開花,許多摩托車生產企業紛紛加入到電動車行業中,使電動車行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問題,一些消防安全違章違法行為大量湧現,給消防部門的監管帶來了難度。

(一)未經消防部門審核、驗收。一些電動車企業新建廠房時未經消防部門審核,擅自降低消防技術標準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的建築構件和建築材料,用不合格的裝修、裝飾材料施工,建成後未通過消防驗收就擅自投入使用,致使留下許多先天性火災隱患。

(二)“習慣性”違法行為問題突出。許多電動車企業由於生產量很大,廠房空間有限,生產出來的電動車又沒有及時產銷掉,致使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的現象經常發生。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很容易造成羣死羣傷。

(三)電動車電瓶使用不當極易起火。電動車電瓶分為鋰電池和鉛酸蓄電池兩種,它們的充電器不能通用,若一旦混用,很容易引起電瓶爆炸,而且電動車電瓶需要經常充電,電瓶使用時間過長,電能轉化成熱能,產生氣體,一旦電壓過高或長時間充電就極易導致膨脹,引發火災事故。目前,有的電動車企業對電瓶管理不嚴,電瓶擺放隨意,長時間充電的現象依然存在。

(四)企業員工消防安全意識淡薄。電動車生產企業業主普遍存在着“重生產、輕安全”的現象。從近幾年該行業的火災形勢看,造成嚴重損失的火災事故屢見不鮮,對很多電動車企業業主來説,由於行業競爭激烈,除生產投資外,不捨得對消防的投入,平時也不注重消防安全知識的學習和員工的培訓,導致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和企業員工的消防安全素質不高,對消防法規以及遇到火災時如何處置知之甚少,無法履行消防法規所規定的安全職責,自救能力薄弱。

(五)消防設施達不到規範要求。一些電動車企業消防設施遭到破壞,滅火器過期、老化嚴重,生產車間和辦公區內消防設施不健全,警告、危險標識散亂,甚至有個別企業根本就沒有消防設施,業主認為企業早晚要拆遷,配備了消防設施也是浪費,等到拆遷新建廠房時再作考慮。

(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嚴。在一些上規模的電動車企業中,消防管理制度不嚴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一般來説,這些企業都會有一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往往成為一紙空文。不少企業認為購置了消防器材就相當於買了消防安全保險,違規操作,電線亂拉亂接現象突出,用電用氣隨意性較大,消防安全措施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二、電動車生產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充分認識電動車行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電動車生產企業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是確保該行業順利、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消防監督執法部門要樹立超前意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早動手、早部署,切實做好電動車行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提前介入,把好審核、驗收關,從源頭上加強管理。作為消防部門,要嚴格建築消防審核,加強建築消防工程督促檢查。幫助新申辦企業按照國家消防法律和技術規範的要求自覺把好消防安全關,防止留下先天性隱患,有效遏制電動車企業火災上升勢頭,加大源頭管理的力度,全力為電動車企業做好服務。

(二)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習慣性”違章違法行為。消防機構要定期開展檢查,尤其是在電動車生產高峯時期,發動轄區派出所,加大對電動車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查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等“習慣性”違法行為,杜絕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規範電動車電瓶管理。由於電瓶使用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因此消防部門要加強對電動車企業電瓶的監管力度,使企業嚴格按照電瓶使用規定,落實專人全面負責電瓶的管理,嚴禁使用過期的電瓶,以舊翻新,同時避免長時間充電,定期對電瓶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

(四)加強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員工消防安全意識。消防部門要定期對電動車企業員工進行培訓,通過消防站對外開放, 舉辦培訓班、消防競賽、消防演習等形式,加大對電動車企業消防安全集中培訓的力度,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規、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熟悉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掌握有關消防設施的性能、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撲救初起火災和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五)配備消防設施,提高自防自控能力。消防部門要督促企業配齊消防設施,對滅火器老化嚴重,設施不全的企業進行整改,對拒不配合的企業,進行立案處罰,進一步規範企業硬件設施,提高自防能力。

(六)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規範企業內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部門要督導電動車企業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積極採取措施規範消防安全管理,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提高自身預防火災能力,同時還要把消防安全常識和消防技能作為考核企業領導和職工的基本條件之一,杜絕違規操作、亂拉亂接電線等現象的發生,做到人人講安全、時時都平安。

(七)建立義務消防隊,承擔起初期火災撲救任務。消防部門要督促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電動車企業建立一支義務消防隊,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組織開展滅火演練,切實加強這支隊伍的實戰能力,承擔起本單位初期火災的撲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損失。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7

一、種業政策導向

(一)種業產業政策研究

1、種業發展過程

種業包括科研育種、種子繁殖、種子處理、市場營銷、公共管理與社會支撐等五個方面。種業是當前農業技術集成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種業的發展對農業發展有着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種業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階段時間主要標誌計劃性階段建國後1980年創建縣鄉兩級良種場,品種選育、種子生產、供應實現專業化雙軌制階段1980年-XX年非主要農作物種子的計劃管制取消,實行市場調節,主要農作物種子仍然計劃供應,由國有種子公司壟斷經營市場化階段XX年至今《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頒佈、實施從三個階段看,我國種業經過了由低技術粗放型向技術研發型過渡,而《種子法》的實施,使品種權益得到保護,科研機構及企業對新品種培育更加重視,新品種的推廣也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單產穩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持續得到保障。

2、種子現行法規

《種子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頒佈實施,確定了品種選育、審定、生產、經營及應用的法律框架,使品種權獲得了保護。種子法規明確指出,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省級審定,應當審定的農作物品種未經審定通過的,不得發佈廣告,不得經營、推廣;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場所的外國組織在中國申請品種審定的,應當委託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國種子科研、生產、經營機構代理;允許中外合資、合作開發生產經營農作物種子,暫不允許設立外商投資經營銷售型農作物種子企業和外商獨資農作物種子企業。

3、種業政策趨向

自國家開始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種子生產經營單位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政企分開的工作逐步落實,這使得原先帶有政府背景的種子企業,也開始真正融入市場化的競爭環境。

在政企分開的同時,國家還不斷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啟動品種退出機制,使得品種多、雜、亂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種子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二)重點扶持方向

1、重點培育一些規模較大的種子公司

國家將通過各種方式,淘汰一批中小種子公司,鼓勵有實力的國內龍頭種業公司實施擴張或併購。未來種業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行業內的企業兼併重組將不斷出現。

2、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

國家將通過增加財政投入,鼓勵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參與良種培育工作,保護具有合法品種經營權的企業的知識產權,重建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通過健全種子執法各項配套規章制度,維護種子知識產權,淨化種業市場環境。

3、支持轉基因作物開發應用

由於當前我國農業存在耕地鋭減、資源短缺等諸多問題,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可以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率,從而為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提供重要的、難得的發展機遇。

4、支持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建設

國家將建立和發展現代農資流通體系,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領域,通過新建、兼併、聯合等方式參與農資經營,加快農資流通現代化步伐。國家將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服務體系,鼓勵農資流通企業將農資銷售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開展配送、加工、採購服務和技術服務及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8

是個山區農業縣,縣域經濟中,農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着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實施,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因此,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加快我縣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重要戰略。

一、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一)三大主導產業根基穩固

目前,全縣已形成一批佈局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的刺葡萄、南酸棗、毛竹林等三大主導產業。據統計,全縣已種植刺葡萄1500畝,南酸棗人工栽種5萬畝,年產南酸棗鮮果3000噸以上。全縣現有毛竹林面積67.6萬畝,活立竹9861萬根,年加工產品竹200萬根,竹筍產量20000噸,實現產值2.6億元,實現税收500萬元,林農來自竹產業人均年收入達1200元。

(二)六大特色產業區域化生產格局已成雛形

基本形成了茶葉、油茶、花卉苗木、有機水稻、畜禽養殖、臍橙等六大區域性特色產業。

(1)茶葉:以橫水、鉛廠、上堡、樂洞等鄉鎮為主產區的茶葉生產初具規模,全縣茶葉面積25120畝,年產茶葉982噸。

(2)油茶:全縣現有油茶總面積達8.3萬畝,主要分佈在金坑、傑壩、思順、上堡、過埠等鄉鎮,20xx年全縣油茶籽產量750噸,茶油產量250噸,實現茶油產值20xx萬元,有油茶專業合作社3家,油茶協會8家。

(3)花卉苗木產業蒸蒸日上。等鄉鎮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個(處),總面積超過8000畝,主要品種有紅豆杉、香樟、桂花、羅漢松等,20xx年全縣花卉苗木產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

(4)畜禽養殖:有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30家,其中出欄4000-10000頭養殖場4家;有年出籠8000羽的家禽養殖場1家。20xx年生豬出欄9.5萬頭,家禽出籠77萬羽。

(5)以新世野農業開發公司為龍頭的有機水稻種植1500畝,年產有機大米40萬斤,市場前景看好。

(6)臍橙種植面積7.3萬畝,產量達9.2萬噸,實現產值2.2億元,主要分佈在龍勾、揚眉、鉛廠、橫水等鄉鎮。臍橙果品分級、包裝銷售企業43家,其中規模以上臍橙加工企業12家。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用逐步顯現

縣有省級龍頭企業4家(貴竹發展有限公司、省華森竹業有限公司、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縣林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市級龍頭企業4家(縣寶龍果業有限公司、縣鑫豐人造板廠、縣赤水仙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59家(其中:種植業81家,林業25家,畜牧業23家,漁業1家,農業服務業6家),20xx年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有7家(涵蓋種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種養殖等行業)。

(四)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優惠措施,努力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環境。20xx年,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20xx年起每年縣財政拿出1000萬元、整合項目資金1000萬元,共計20xx萬元用於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棗、大棚蔬菜等產業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給予了大力支持,激發了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五)農產品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我縣目前有8個農業龍頭企業開展了農產品質量認證,認證產品涉及茶葉、臍橙、大米等21個產品,認證面積達到83591畝,其中無公害認證3萬畝,綠色認證5萬畝,有機認證3591畝。“高山茶”正式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產地”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無論是從現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來看,還是從滿足農民持續增收的迫切要求來看,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還不強。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較大的只有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棗加工企業,年產值突破億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機大米、崇峯罐頭食品等企業正處在發展壯大時期,還有很多拓展空間。從龍頭企業對主導產業的帶動面上來看,還沒有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而形成的產業集羣。

2、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與農户分散經營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農户小規模經營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生產的矛盾,農民戀土情結與土地規模經營的矛盾,分散經營的小農生產與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矛盾,如何通過現行土地制度的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是現階段農村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3、利益聯結機制不夠完善,企業與農户利益聯結程度不高。就農業投入的風險評估而言,農業產業面臨市場價格、自然災害、政策調整等方面風險,使產業集約化經營很難建立完善的價格體系,市場價格好,農户不按合同向企業提供農產品,市場價格低,企業不願按訂單收購,造成分散生產與集中加工銷售的矛盾相當突出。

4、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特色產業發展缺乏有力支撐。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對農業技術服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當前的一些服務內容、措施、辦法、手段已跟不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對市場信息的調研、對科技含量較高的特種種養業技術支撐還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特別是在農民急需的銷售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資金服務、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務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三、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農業產業化是新時期工業反哺農業的新形式,推進農業產業化不僅可以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而且有利於加強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我們要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貫穿整個新農村建設的始終。按照“做強龍頭、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營銷”的發展理念,通過市場引導,龍頭帶動、農民參與、政策扶持、政府服務、着力提升農產品專業化、規模化種養加工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推動我縣農業產業化的跨越發展。

1、培育壯大本地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我縣要圍繞主導優勢產業,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齊雲山”等一批拉動能力大、輻射範圍廣、市場力爭強的行業“航母”。從而徹底改變我縣經濟結構單一的“一鎢獨大”的經濟格局。一是從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導企業強強聯合,用市場的方式,積極引導和督促全縣同類型的龍頭企業具備條件的加強橫向聯合,實行品牌、技術、產品、信息、資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設跨區域的大型龍頭企業。例如我縣茶葉、臍橙、竹業都不同程度出現廠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競爭力低下等現象,非常有必要進行整合經營;三是推動科技創新,幫助企業在發展中做強做大,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企合作,引導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生產、儲運、保鮮、精深加工、包裝和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與國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密切合作,開展聯合研究、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

2、強化農業項目建設。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重點圍繞南酸棗、刺葡萄、茶葉、竹筍、有機大米、油茶等產業,切實利用國家各項惠農政策,並制訂優惠的政策,千方百計引進幾個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來我縣落户,建設規模農產品基地、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設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和加工營銷等,利用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暢達的市場銷售網絡,建成一批一頭連接農户,一頭緊貼市場的農業產、加、銷企業,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加大特色農產品基地規模化建設力度。圍繞刺葡萄、南酸棗、竹業、茶葉、油茶、有機大米等主導(優勢)產業,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發展規劃,搞好產業佈局。採取訂單農業等形式,加強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的聯繫,引導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基地、企業+合作社+基地、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户等形式,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解決好農產品基地建設與企業加工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使合作社、農户按照龍頭企業的要求組織生產,使基地建設與企業加工所要求的品種、質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作機制。一是通過簽訂合約,合理確定農產品收購價格,實行最低保護價;二是在再生產各環節上建立統一的管理組織,調整各利益主體間的分配關係;三是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户以資金、技術、土地、勞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業,使龍頭企業和農户共享平均利潤或超額利潤;四是建立風險保障制度,從再生產各個環節經營額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風險基金,以調節市場供求變化和自然災害給各方所帶來的損失;五是加強對合約的法律監督和仲裁,維護合約的嚴肅性。

5、切實解決產業化經營資金。資金不足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最大困難。一是要加大力度爭取外資。要利用蘇區振興的政策優勢,爭取更多的國家扶持;要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社會資金到我縣從事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二要穩定政策、用活政策,圍繞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建設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補助、企業參與、農户自籌的涉農政策性保險體系,減輕農業投入風險,吸引縣內外社會資金、民生資金從事農業規模化經營。三要積極治理金融環境,促使涉農貸款良性循環,提高金融部門的放貸積極性。四要加大現有政策性資金整合力度,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6、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門應迅速轉變職能,要以企業、合作社和農民為中心,企業和農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服務內容。二是堅決打擊對企業、合作社、農民在服務過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發難等行為,改善企業的投資環境,切實為企業搞好服務。三是轉變服務方式,允許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員,停薪留職承辦產業基地,開展技術承包、技物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有償服務。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9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我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我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在市政協副主席儲昭平的帶領下,調研組聽取了有關部門的情況通報,先後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金融專家座談會,並實地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瞭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努力支持金融機構改革,促進了金融業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顯加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出台了《關於印發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關於推進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發和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支持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建立了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銀政企溝通機制更加暢通、更加密切,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局面進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協調駐肥金融監管機構和駐肥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落實中央金融政策,推薦公司上市,協同有關部門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金融工作辦公室的成立及其職能的發揮,必將對我市金融業的統籌協調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金融總量迅速壯大

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我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長迅速。截至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2752.7億元和2678.7億元。4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416.51億元和309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5%和36.5%,創歷史新高。資本市場融資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9只,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83億元。9月以來,市建投集團、海恆集團共發行企業債37億元,市國資公司申請發行10億元企業債正在辦理股權質押登記手續,另有40億元企業債的發行正在申請之中。信託租賃典當融資及小額貸款迅速發展。興泰租賃累計向全市200户中小企業提供17億元租賃融資,興泰信託新增信託規模43.94億元。全市典當總額22.54億元,年末典當餘額5.74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自去年試點以來,已放貸1.44億元。

3、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銀行2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6家,外資銀行1家,地方銀行2家,農村合作銀行2家,村鎮銀行1家,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恆豐銀行、匯豐銀行正在或準備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我市證券期貨保險業發展迅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證券公司總部2家,證券公司營業部29家,期貨公司總部3家,期貨公司營業部7家,保險機構37家。同時,其他類型金融機構不斷豐富,安徽興泰租賃業務規模逐步擴大,江淮集團與民生銀行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正在積極籌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由此可見,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我市已經基本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金融體系。

4、銀政企合作成績顯著

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針對銀行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對接難的問題,我市在全省首家設立網上“金融超市”。採取多種方式,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優質中小企業1294家,100多户企業獲得貸款37億元。適時召開銀企對接會,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對接成效。9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建行向95户中小企業提供貸款5.93億元;10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會同市房產局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6家銀行與18家房地產企業簽署25億元貸款協議。今年1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發行規模1億元的“濱湖·春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創新了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實現中小企業融資新的突破。今年6月,“濱湖·春曉”二期中小企業發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正式公開募集,首期5000萬元已由興泰信託公司與金鼎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推出。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聯合召開全市首季銀企對接會,簽約項目216個,金額91.4億元。建立了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機制,確保像合肥京東方、熔安動力這樣一批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推動了美的工業園、格力產業基地一期、長虹工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

5、金融創新穩步推進

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已經完成,農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政策性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業銀行整體併入新組建的徽商銀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首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肥東、長豐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肥西農村合作銀行正在組建;村鎮銀行試點穩步推進,成立了長豐科源村鎮銀行。金融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23%,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低於全省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4.1%。信託業務穩步發展,建總行34.09億元控股興泰信託獲國家批准,國元信託盈利水平躍居行業前列。證券保險業改革創新全面開展。國元證券成功借殼上市,華安證券順利重組,證券業規範經營取得明顯成效;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順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穩步開展,“信貸+保險”等創新業務逐步啟動;國元農業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二、我市金融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中我們感到,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態勢,我市金融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金融總量相對偏小,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在資本市場融資規模有限,據市金融辦負責同志介紹,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樣處於中部的武漢市有34家,長沙市有30家。從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來看,武漢市34家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5倍,江蘇省江陰市14家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2.5倍。如果與東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關專家認為,金融資產總量偏小,尤其是資本市場規模偏小,是我市金融業競爭力不強的主要表現,説明我市金融業還不能滿足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從金融結構來看,目前,銀行業是我市金融業的主導產業,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等產業相對滯後或發展不夠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險、證券、信託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對於合肥的跨躍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存在,金融服務“三農”還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認為,出於對資金安全、中小企業信用度以及銀行經營成本等因素的考慮,一些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共同難題。參加調研座談的中小企業界人士更是反映強烈,不少企業家提出,即使企業產品市場前景良好,企業利潤也比較樂觀,但由於缺少有效的資產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從而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擴張。有企業家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列舉了獲得貸款難、銀行服務僵化等現象,表達了他們在經營企業當中面臨着資金方面的無奈。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是當前的一大難題,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對農村的覆蓋率低,農村金融機構經營包袱沉重,金融服務單一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務“三農”方面還任重而道遠。

信用體系不完善,民間融資不規範。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目前,金融生態環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現是信用體系建設滯後,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環節相互整合不夠,社會信用信息廣泛分佈於多個部門和機構中,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處理和查詢系統,沒有做到資源共享,使得一些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嚴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機構為謀取利益,出具虛假資產報告,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扭曲。

另外,民間融資的不規範對金融穩定構成了較大的威脅,是對正規金融業務的挑戰,是惡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民間融資的活躍,可以彌補正規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不足、緩解資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民間融資因其自發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向國家產業政策限制行業,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而且,民間借貸遊離於金融監管範圍之外,加上參與人數多,涉及範圍廣,操作方式簡單,容易引發債權債務糾紛甚至是滋生違法行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亟待加以規範引導。

三、對加快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建議

加快發展金融業,對於推進我市跨躍式發展和率先實現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強化金融意識,提高金融工作領導能力

調研中大家認為,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於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視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專門人才,但一些部門和地方的同志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金融的重要意義,甚至還存在着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金融是條條的,是市場的,地方政府難有作為”的模糊認識,積極探索金融發展規律,提高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能力。進一步發揮市金融辦的積極作用,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密切與金融機構的聯繫和合作,建立健全與金融機構的聯絡協調機制,積極促進銀企對接。根據國家金融產業政策,結合我市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廣泛宣傳金融法規,有計劃地對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掌握利用金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本領。

2、完善金融體系,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內外金融業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和領會中央關於發展金融業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全面規劃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金融產業園、資本要素大市場等一攬子事宜。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採取切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機構,支持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我市金融市場,營造功能齊全、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使我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資金窪地。要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全面探索金融創新。要大力引進國內外會計、律師、評估等與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一批講誠信、有實力的資信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為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3、加大信貸投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做大金融資源總量

抓住國家當前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鼓勵銀行積極爭取貸款額度,增加貸款投放,增強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運用併購貸款和銀團貸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把銀行關注度高的項目和涉及地方發展及民生的項目統籌安排,打包向銀行推薦。鼓勵政策性銀行對自主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

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形成各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認真研究國家關於穩步發展主板市場、壯大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展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準備步伐,儘快形成一批上市企業梯隊乃至上市企業的“合肥板塊”。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債券發行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以及中期票據,爭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採取兼併重組等方式,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戰略合作,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功能。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積極發展創業及私募等股權投資基金。研究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積極推動融資租賃和信託業務發展。培育和發展有信譽、有品牌、有規模的中介機構,為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提供服務。

4、推進金融創新,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於我市經濟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視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引導,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業務進行單獨的業績考核。制定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強風險管控能力,以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商業銀行對有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簡化業務流程,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認真做好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調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5、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金融服務業的強力支持。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農村金融資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完善縣域業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制定和完善相關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熱心服務“三農”,力爭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發揮合肥農村科技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項金融業務,探索和創新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抓住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試點的契機,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加快發展互助性小額貸款公司和合作型擔保機構,努力構建市場主體多元、佈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總結和推廣長豐縣草莓種植基地開展的“信貸+保險”試點工作,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6、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良好信用環境的有力支撐。為此,要高度重視社會誠信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文化,紮實推進“信用合肥”建設。加快聯合徵信體系建設步伐,改變目前各自為戰的局面,依託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擴大工商、税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採集面,逐步統一工商、税務、銀行等部門信用信息,實現互聯互享。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司法機關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做好司法收貸工作,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幫助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穩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擔保業協會,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監管聯繫會議,開展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規範擔保機構與銀行、中小企業的業務合作,為擔保機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總之,要藉助信用約束機制,創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為金融業的穩健經營和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信用基礎。

2023年行業調研報告 篇10

一、調查背景

目前合川區範圍內餐飲業競爭激烈,作為火鍋行業也同樣面臨着當地其它餐飲業的衝擊,為配合火鍋在高校園區的深入發展,評估當地火鍋市場的營銷環境,制定廣告策略及營銷策略,因此在xx高校園區進行火鍋市場的調查是十分必要的。

二、調查目的

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瞭解xx高校園區火鍋市場的狀況,瞭解消費者對xx高校園區火鍋店的認可度和消費狀況以及消費者對火鍋的消費觀點和習慣,瞭解xx高校園區對火鍋的特殊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從而為火鍋的營銷做策劃。

三、調查內容

瞭解消費者的主要類型及年齡階段、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消費者對火鍋店風格的喜好、對菜品種類的要求、對店內活動的需求等。瞭解xx高校園區火鍋市場狀況及市場潛力測評。競爭對手的主要經營方式、營銷策略和特*,充分了解顧客的想法和意見。做好自身管理及服務。

四、調查範圍及對象

此次調查的主要範圍是xx高校園區火鍋的顧客羣體,包括高校

園區(工商、民生、移通、涉外)、附近社區(mini時代、德潤城、繽果城、美綠居)、合州醫院附近、濱*路沿岸等地的火鍋店。調查人羣來自於周邊的居民以及校大學生。預計調查人數500人。

五、調查方法

首先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瞭解消費者xx高校園區的火鍋市場狀況。同時採用攔截式訪問,瞭解消費者對火鍋店的特殊需求及建議。

六、調研日誌

七、數據分析

(一)問卷分析

1、對被訪者的年齡調查

將年齡分為4個階段,其中18-25歲對火鍋的消費量最大,隨着年齡的增長,對火鍋的消費量逐漸下降。2、被訪問者所屬的消費人羣類型

xx高校園區消費者人羣大多為在校學生,71%的學生都對火鍋有需求,還有29%的潛在消費人羣,市場潛力大。3、被訪問者認為比較適宜的火鍋消費價格(人均)

在調查的429份有效問卷中,63%的消費者能接受人均消費40-50元,26%的消費者能接受人均消費50-80元,8%的消費者能接受人均消費80-100元,大多數消費者屬於中低消費羣。4、被訪問者吃火鍋時同行人數

59%的消費者吃火鍋時會4-8人同行,大多數消費者27%會2-4人同行,11%會8-12人同行,3%會12人以上同行,在佈置桌椅時儘量以4-8的為主。

5、被訪問者每個月進行火鍋消費的頻率

37%的消費者每月只消費1次火鍋,35%每月消費2至3次,16%一般不消費,12%每月消費3次以上。6、被訪問者所熟知的火鍋品牌?

在xx高校園區大多數消費者對火鍋品牌追求不明顯。7、被訪問者喜歡消費的火鍋類型

68%的消費者平時更喜歡新派火鍋,32%更喜歡老火鍋,大多數人擔心食用老火鍋會使用地溝油。8、被訪問者喜歡的火鍋店類型

45%的消費更喜歡自助火鍋,42%喜歡點餐火鍋,13%喜歡一人一鍋分餐型火鍋,選擇自助火鍋與點餐火鍋居多,偏向於自助。9、被訪問者在選擇火鍋店的時候更傾向

41%的消費者選擇火鍋店傾向於服務細緻偏安靜,27%傾向於服務熱情偏熱鬧,24%傾向於有主題特*的火鍋店,8%不太注重。

10、被訪問者不管距離遠近去喜歡的火鍋店就餐的情況

44%的消費者會不管距離遠近也去喜歡的火鍋店就餐,42%看情況,14%則不會去,味道決定消費者的數量。11、被訪問者選擇吃火鍋的情況

85%的消費者一般聚餐會選擇吃火鍋,15%會因為其他原因選擇吃火鍋。

12、被訪問者喜歡的優惠方式

46%的消費者喜歡用代金?壞撓嘔莘絞劍?9%覺得不在意,17%喜歡用vip卡的方式,8%喜歡積分制。13、被訪問者最不能容忍的情況

29%的消費者最不能容忍衞生條件差,27%最不能容忍材料不新鮮,15%最不能容忍價格不合理,15%最不能容忍服務不到位,14%最不能容忍上菜速度慢。

14、被訪問者對火鍋店免費菜品的印象

34%的消費者對火鍋店免費菜品印象為質量差,33%覺得實惠,33%説不清。

15、被訪問者多次光顧一個火鍋店的原因

62%的消費者會因為味道獨特多次關顧一個店,15%會因為價格實惠,14%會因為環境好,9%會因為交通便利,味道可以有回頭客。

(二)深度訪問

1、通過訪問,消費者在聚餐時會選擇烤肉、魚館、燒烤、火鍋、西餐、中餐等多種形式聚餐,但大多人會選擇火鍋,因為火鍋更有氣氛,符合大眾要求。

2、走訪了合州醫院附近,附近有三鑫火鍋、御鼎火鍋(通宵營業)、

憨小子老火鍋、李老太連鍋撈、唯美鮮湯鍋、山裏人自助火鍋、老大門老火鍋、百品火鍋等多家火鍋。涉外附近有雅鼎火鍋。移通附近有家福火鍋、渝和香老火鍋。濱*路附近有熬家*菜火鍋、名典主題老火鍋(自助)、小毛火鍋、山裏人火鍋。競爭對手較多。

3、經調查,本校(工商合川區)師生大約為10000多人,教職工有800多人,除去大三實習生(畢業生)還有8000多人。

移通師生大約為18382人,教職工有882多人,除去大四實習生(畢業生)還有14300多人

涉外師生大約為16000多人,教職工有1200多人,除去大四實習生(畢業生)還有人12000多人。

市場潛力大。

4、消費者對火鍋店的特殊要求總結如下,環境整潔,衞生條件好,菜品新鮮。價格合理,服務到位。可以進行刷卡和支付寶支付,可以進行團購(美團、糯米)。可以電話預定,預定後有車接送。可以通過英雄聯盟段位進行打折,學生持有學生*可以打折。

八、總結

經過本次的調查發現,學生班級、社團、寢室為單位的聚餐很多,本校火鍋校園市場大!由於本校地理位置略偏,沒有太多競爭對手。但繽果城和合洲醫院有眾多火鍋店聚集,並且有一批火鍋店存在已久,市場開闊,有對其忠實的顧客,這兩個地方交通方便,人們已經形成一種消費習慣,會對其產生競爭。

消費者購買關心的問題(從高到低排列):火鍋味道,就餐環境,菜品新鮮,價格合理等。因此,應該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口味還是火鍋店的衞生情況,因為食品的衞生直接聯繫着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產品的質量一定要做到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激烈的競爭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