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2019年農民增收調研報告大足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關於我鎮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

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福山村緊緊圍繞“多為羣眾辦實事、腳踏實地謀發展”這一主題,結合福山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村兩委班子成員積極成立領導小組,對村裏定單農業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和研討交流。調研小組深入到甜菜種植區對有關調研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次調研對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種植户,採取了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先後開展村兩委班子、黨員、村民代表、服務對象及設施農業大户座談會3次,累計參加人數達78人,深入到甜菜種植區走訪甜菜種植户97家,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徵求村民意見和建議,查找制約本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問計於民。按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從實際出發,全面分析存在的問題,綜合各種因素提出解決辦法,充分認識已具備的優勢,就如何發展定單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農民增收調研報告3篇

一、基本情況

隆昌鎮福山村位於巴林左旗最南端,東和阿旗天山鎮接壤,南和阿旗雙勝鎮相鄰,全村所轄5個自然村,村委會所在地為大營子。總面積為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7523畝,其中水澆地面積為5850畝,現有林地面積5500畝,草牧場面積13985畝。全村下轄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030人,共有黨員36名,福山村現任“兩委”班子由4名常設幹部和一名非常設幹部組成,現有村合作經濟組織一個和各類產業協會3個。

二、現狀和優勢

,福山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緊緊圍繞“多為羣眾辦實事,腳踏實地謀發展”這一主題,以項目建設、農業產業化工作為重點的總體工作思路開展工作。村兩委班子集中整合人力資源,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工作力度,使全村的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協調發展。

(一)打造農業定單產業、確保農民增收

在鎮黨委政府和旗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種植甜菜達到600多畝,實現60多萬元的訂單農業收入。,在特殊之年,為使農民穩定增收,隆發村積極大膽擴大甜菜種植面積,使甜菜種植擴大到了4000多畝。同時,為確保甜菜種植户取得更好收益,我們為甜菜種植户聘請技術員實現甜菜的紙筒育秧栽培,保證了甜菜更高的成活率,減少投入之初的成本和風險。近年來,嚐到了種甜菜甜頭的福山村農民,開始規模化種植甜菜,通過村領導牽線搭橋,與林西糖廠簽訂甜菜種植合同,協調在我村建起了甜菜收購站。今年全村種植甜菜4000多畝,產量達XX0噸。,僅甜菜種植一項全村實現收入達到560萬元,人均增收2758.13元。今年大災之年我村實現了“災年不減產”,確保廣大種植户收益。

(二)便利的交通與優越的資源優勢

福山村地處巴林左旗最南端,東和阿旗天山鎮接壤,南和阿旗雙勝鎮相鄰。周邊與多個地區相鄰,這為甜菜能夠對外運輸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也為能夠打開屬於自己的銷售市場創造的基礎條件,使往來於此的客商願意在此購買甜菜。同時,全村有耕地面積5850畝,為甜菜種植需要大量的水分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福山村根據村實際情況村委會與其他地區糖廠積極聯繫,在福山村建立甜菜收購站,這樣既方便了村裏4000多畝的甜菜就地銷售問題,也解決了羣眾因為甜菜外銷路程遠費用高的難題,為羣眾的甜菜銷售解決了後顧之憂。

(三)甜菜品種優良,為打開銷售市場奠定基礎

福山村生產的甜菜含糖量可以達到最高水平,純度達85% 左右,整個地塊有80%以上植株。塊根重和含糖均達到製糖標準要求,塊根中非糖成分含量低,純度達到80%以上。根據每塊地甜菜的具體情況福山村合理地確定收穫期,安排收穫順序,使甜菜可以獲得較高的產糖量,提高甜菜質量。合理的技術耕作與收穫時間安排使福山村收穫了可以釀造出糖色潔白、有光澤,水溶液透明無雜質糖的優質甜菜。優質的甜菜為福山村打開屬於自己的甜菜市場奠定了最基礎的條件。

三、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效率低下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一直不足,財政對農業基本建設的投資力度也弱。由於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普遍落後、老化陳舊,很難對農業生產提供持續的保障和促進作用,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目前,除少數有條件的種植户採用機械挖掘外,一般都採用畜力收穫或手工挖掘。即用畜力牽引的鏟鏜犁或翻地犁將甜菜壟行鏜15~18釐米。機械收穫甜菜,主要採用拖拉機牽引摘掉犁壁的四鏵犁或五鏵犁進行挖掘,犁鏟入土深度20~22釐米,但這種機械化收穫方式在村裏還是極少數的。這些現狀都大大阻礙了甜菜收穫的效率。

(二)農民勞動力素質偏低

由於地處偏遠,自然條件較差,農村經濟發展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況,雖然近幾年結構調整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於尚未形成氣候,農村建設不明顯,農村勞動力素質依然還比較低下。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三)組織建設依然薄弱

一是大多數幹部思想不夠解放,習慣於行政命令,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工作方式方法侷限於思維定勢,不善於抓住工作重點,不善於抓住問題本質,因此雖忙得不可開交,但多屬疲於應付,工作局面卻始終維持舊面貌;二是部分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責任心不高。習慣於安於現狀,習慣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上缺乏應有的激情和熱情,缺乏紮實的工作作風。有的幹部雖然有工作能力但卻不願釋放,有的則處於“撥一下動一下,不撥就不動”的工作狀態。就其本質上來説還是沒有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村組幹部工作能力普遍不高。村組幹部感覺工作不好乾,太累太苦卻沒有工作成績,難以應付農村工作。

四、建議和對策

(一)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要切實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把它當成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切實抓緊、抓實、抓好。福山村根據村裏的實際情況進一步通過與相鄰的其他地區協調溝通,通過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將福山村4000多畝甜菜的收穫進行外包,不僅解決福山村農民因收穫效率低問題,也為能夠及時保質保量完成甜菜收穫,降低甜菜含糖量損失提供了有力保證。

(二)加大農村文化和技術知識培訓力度

切實重視“新農民帶頭人”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過硬的“新農民帶頭人”隊伍,是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的突破口,“星星之火”必將形成“燎原之勢”。一是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一批大中專畢業生等高素質人才,回鄉返村任職,使之成為現代知識、市場觀念、文明意識的傳播者。二是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黨員、幹部、回鄉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隊伍,成為先進文化、傳統道德、社會公德的倡導者。三是精心扶持一批農民技術員、農村骨幹、農民企業家、農村經濟人、“能工巧匠”等,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羣眾增收致富的帶頭人。着眼未來,宜積極倡導和大力培養“學習型農民”、“知識型農民”。村級領導及羣眾應轉變觀念,把提高羣眾知識化、現代化、文明化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廣泛深入的下鄉、幫扶、服務活動,在農村大力倡導學習的風氣,形成學習的氛圍,為農民積極創造學習的條件、學習的環境,幫助農民羣眾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意識,夯實提高農民素質的知識基礎。

(三)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推動農村民生建設上台階

農村村級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我們黨聯繫羣眾、動員和組織羣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的根本組織保障。福山村積極組織全村黨員通過開展學習活動調研,制定村級組織章程,加強村級組織的核心領導與帶頭致富作用。另外,通過“進村入户”形式,進行走訪調查為能夠使村兩委班子能夠及時、有效解決羣眾最為迫切的難題提供最新的依據,保證村兩委班子能夠和諧與羣眾相處,建立友好福山村,促進福山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大足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2019年農民增收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大足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

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其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我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6.33 %,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近幾年,通過認真落實貫徹中共中央、市縣有關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鼓勵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就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來講,出現了土地流轉難、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小,增收難度加大等問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嚴重製約了全縣經濟的整體發展。為此,按照縣委、縣府的安排,縣人大組織了兩個調研小組,採取以座談會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我縣的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的現狀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1、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24個鎮鄉(街道辦事處)、50個社區居委、2063個村民小組。農地67萬畝,人均農地面積0.84畝,經過幾年的大膽嘗試,土地流轉的範圍更大,形式更加多樣化。目前全縣土地流轉的面積有4.07萬畝,佔農地總面積的6.07 %,土地流轉方式以轉包和出租為主,轉讓、互換、土地入股為輔。轉包面積有3.2萬畝,佔流轉面積的78.6 %;出租面積0.41萬

畝,佔流轉面積的10 %;轉讓面積畝,互換2600畝, 土地入股、轉讓、互換這三種形式共佔流轉面積的11.4%。農户自發流轉和村組織流轉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主要做法。土地流轉的方向主要有五個:一是流向外來耕作户;二是流向專業承包户;三是流向農業企業;四是流向一般農户;五是流向其他單位。

2、土地流轉的特點

(1)、堅持農户自願、協商、有償原則。全縣流轉的 萬畝農地中,農户自願流轉的佔98%。

(2)、土地流轉收益是農民家庭收入的補充。土地進行自發流轉的農户一般是從事第二、三產業或兼業,家庭收入以二、三產業和財產性收入為主,土地流轉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補充。

(3)、村社集體組織流轉的土地基本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土地收益較高。

(4)農户自發流轉的期限短。

(二)農民增收的現狀

全縣現有農户21.82萬户,農業人口79.86萬人,農村勞力41.92萬人。,全縣堅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業綜合效益穩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747元,比上年增長5.1 %。

1、農民外出務工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來源

經濟活躍的龍水鎮等臨街處的農民主要靠手工業,進城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而在偏遠山區的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如高坪雲頂村12社就有80%的外出打工人員。中敖全鎮也近50%的農民靠外出打工。

2、國家政策扶持農民增收

推進税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退耕還林政策給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3、產業結構調整、引進企業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業主制經營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民將土地轉讓出去,不投一分錢就可以得到每畝700—800斤稻穀的補償,如龍崗明星村、中敖明月村等。

二、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中存在的問題和阻礙

(一)存在的問題

1、土地流轉程序不規範,無序流轉現象嚴重

農村中多數是農户自發流轉,口頭協議多,無具體的合同依據,長期如此,這樣很容易引起土地糾紛。通過政府協調引進的企業、業主大户等許多也沒有標準的合同文本,違約責任也不十分具體和明確。

2、修建鄉村公路任務重。

鄉鎮建設鄉村公路既無資金,又不嚴格按照一事一議制度籌資籌勞。不但影響了農民增收,還加重了農民負擔。中敖鎮中塘路屬省道,三百萬元的公路款全部轉嫁給老百姓,而周邊潼南縣的五桂鎮修同一條公路需投資1400多萬元,沒有要農民出一分錢,這樣中敖鎮許多老百姓怨聲載道,既緊張了幹羣關係,還影響了農業税的徵收。

3、農業產值、附加值低下,撂荒土地現象嚴重

農民温飽雖已解決,但增收幅度不大,收入差異懸殊較大,調查户中人均年收入最高達3566元,最低人均年收入不到20元,因為農業投資大、週期長、收益低,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這就造成外出務工農民逐年增多,留下的是老弱病殘,田土無人耕種,在偏遠山區尢為突出。中敖加福村五社273人,外出務工的近100人,高坪的月台村,荒蕪土地達三分之一。

4、土地流轉達不到預期效果

部份農民素質較低,小農意識強,狹隘的自私心對規模經營阻力很大,既不願意轉租給業主,自己又不積極經營,使得很多鄉鎮無法引進企業。

(二)農民增收中的障礙

1、農村科技缺乏

農村文化服務體系較弱,信息不靈、交通不便。加之農民自身技能低,技術欠缺,接受科技的能力弱、依賴性強。即使外出務工,也只有靠苦力、勞力,不但勞動強度大,還達不到預期的收入。

2、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農村基礎設施滯後,水灌、電灌設施癱瘓較多,仍然是靠天吃飯。

三、建議

土地流轉是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途徑,“土地不搞活,農民難致富”,土地流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農民將土地流向專業大户和農業企業,使土地形成連片種植和規模化經營。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促使農民增收,建議如下:

1、規範和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推進城鎮化進程。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農業企業化經營,使土地向種養殖能手集中,果園、堰塘、水庫和四荒地向專業户集中,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引導農民致富增收。

2、加強農民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農民現實主義嚴重,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差,這主要是因為農民文化素質差,農業科技水平低。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農村技術的培訓,強化農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建設。搞一些符合實際的短平快項目,拓展農民創業空間,使農村由習慣型、傳統型生產向專業型、技術型轉變。

3、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公路、電訊、學校、醫療、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重點要投到特別需要的鄉村,要扶小扶弱,不要扶優扶強。

4、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

減免農業税,增大對農村的轉移支付,減少農民對各種公益事業的投資。

5、科學合理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

建立健全專門的服務網絡機構,構建互動的服務網絡。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力度,拓寬農民外出務工的途徑,減勉農民子女在縣內入學的選校費。對外出務工回鄉創業的農民,享受與外來投資企業相同的各種優惠政策。

6、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農民增收關鍵環節。

在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克服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鼓勵和支持境內外投資大户和農民大力興辦龍頭企業、批發市場、科技示範園區、發展專業協會、運銷隊伍、農村經紀人隊伍、服務實體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市場中介組織,採用統分結合、股份合作、合同契約、市場中介等多種形式把農民和市場連接起來,把農業生產與科技的推廣應用結合起來,給予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優惠政策扶持。

二OO四年三月十一日

關於我鎮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2019年農民增收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關於鄉鎮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泰興市七圩鎮鎮長 董劍東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對我鎮農民增收情況進行了調研,先後在全鎮8個行政村召開由鎮分管農業負責人,農經站、農技站、企管站負責人以及村委會成員,純農户、種養大户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廣泛收集情況,深入開展討論,突出當前影響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是什麼、如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在農民增收方面對鎮黨委、政府有何意見和建議三項內容。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農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績

近幾年來,我鎮農業農村工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落實政策為動力,堅持大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控減農民負擔,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別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於鄉鎮企業和三產企業的加快發展。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在利用“三資”(外資、民資、內資)、園區開發、小城鎮建設、致富羣眾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強鎮的步伐。年全鎮共有鄉鎮企業220家,比年增加12家,安排就業人員6736人,比年增加903人,共發放勞動報酬4190.25萬元,人均6560元,比年增長820元。同時年三產企業發展到2397個,個體户增加到65個,吸納從業人員2600人。

2、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於勞動力轉移輸出規模不斷擴大。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把它作為世紀工程來抓,建立了專門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強勢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年、年、年勞動力轉移輸出人數分別為1670、1990、2200。年新增勞務輸出300人,農民人均勞務增收84元。

3、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於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全鎮農業圍繞增值增效抓調整,圍繞江灘優勢抓調整,圍繞品牌創建抓調整,年農業的比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養殖規模擴大,養殖面積擴大到1000畝以上;二是江灘意楊種植取得突破,種植面積達到近1000畝;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設面積就達500畝;四是訂單農業鞏固發展,全鎮夏秋兩熟主導農產品,全部實現了訂單化。

4、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於是農村各項政策得到落實。強化減負管理,農村税費改革進一步深化;強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轉進一步規範;強化財務管理,村務公開水平進一步提高;強化資產管理,集體資產進一步增值。村組債務化解力度加大,債務總額逐年下降。積極實施實事工程,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深入開展扶貧工作,一大批貧困户家庭解脱貧困。所有這些,對促進農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農民增收方面存在的問題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的這段時期,是農業結構加快調整的時期,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時期,是農產品供給最充裕的時期,同時也是農民增收最困難的時期。從調查的情況看,目前影響我鎮農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幹部羣眾的整體素質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民創業致富缺乏積極的內在動因。目前,我鎮面臨發展市場經濟和實現全面小康的艱鉅任務,幹部和農民羣眾的自身素質必須與時俱進。從調查的情況看,村幹部和農民羣眾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發展技能方面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思想觀念上,幹部羣眾雖然都想富起來,但是,落實到具體行動,往往“怕”當頭。幹部怕難怕冒風險。對現階段村幹部的職責認識模糊,滿足於村內事務的協調服務,認識不到農民增收致富是各項工作的中心任務,很少想到在經濟發展上開拓創新。羣眾怕苦怕出門。有的認為只要有幾畝田就不怕沒糧吃,只要有幾畝水面就不怕沒有錢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説得過去就行了;有的認為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外面遇到一點苦就受不了。

行為方式上,一些村幹部想問題辦事情還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的習慣做法,整天忙於開開會、理理帳、學學文件、忙忙事務,很少外出跑市場、找項目;農民羣眾還習慣於自然經濟和傳統農業時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圖享受,一稻一麥,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時間;有的生性懶惰,指望靠國家和社會的救濟維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幹部發展市場經濟的本領不高,帶領廣大羣眾脱貧致富能力不強,“老闆型”、“經濟能人型”的幹部不多;農民羣眾大多數文化偏低,更無一技之長,特別是一些青年農民怕學習,對政府組織的培訓積極性不高,農民羣眾缺乏技能,直接影響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的收益。很多農民只靠賣苦力,吃的是青春飯。

2、一些村組織經濟狀況內外交困,制約了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債務包袱和農民負擔仍然很重。沉重的債務包袱不但影響幹部為民服務的工作精力,而且影響嚴重農業生產投入,農民增收的硬環境難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響。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應該是服務於農村、農業、農民的金融機構,銀行能轉變為商業銀行後,存貸款政策向服務效益轉變。貸款受擔保、質押、抵押等影響,農民用於生產性的小額貸款非常艱難。這些鎮基層的銀行,只吸儲,不放貸。因資金缺乏,農民難以擴大生產規模,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影響了農民增收。

3、農用耕地減少,耕地質量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鎮農村經濟取得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農田被佔用、徵用的現象也同步上升,農用耕地逐年減少。據統計數,近五年來,我鎮耕地面積減少近千畝。農用耕地質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隨着我國化工業的發展,化學肥料已成為當今農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農田普遍缺乏有機質肥料,出現了無機肥與有機肥使用不協調的現象,影響了農作物的高產優質。

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逐年攀升。糧食的價格上漲遠遠低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速度。近三年內,菜油、化肥、農藥等雖然供應較暢,但價格不斷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農藥價格更是無正規價格。農民沒有增加多少收入,經商流通人員首先賺足農民的錢。

二、 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

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事關全局,意義重大。這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當前緊迫而繁重大的政治問題。要“富民強鎮,率先崛起”,必須首先引導廣大農民走上富裕的軌道。針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市場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關鍵的是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堅持流通、生產一起抓。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及時把市場行情反饋給農民,使農民從流通環節中獲得效益。這就要求我們部門要培養一支專業化的農民經濟人隊伍,讓我們沿江開發的農副產品走向市場,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溝通、左右呼應、內外銜接”的農副產品銷售網絡。

2、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按照“調優種植業、調快設施農業”的發展格局,努力引導農民實現“農產品種植結構合理化、特色產品規模化、農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標。圍繞國際市場的價格和需求。在確保“三增四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生產、保供應、保儲備、保穩定)的基礎上,擴大糧田,多種弱筋小麥、優質大米,同時種一些花卉、苗木、水果、無公害蔬菜。

3、擴大勞務轉移輸出,提高農村非農化水平。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將勞動力轉移輸出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關鍵措施來抓,不斷壯大全鎮“勞務經濟”。一是要培訓農民。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完善職業技術培訓網絡,科學制定年度勞動力培訓計劃,鼓勵農民經紀人創辦或聯辦就業培訓班。。二是要組織農民。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鼓勵他們外出打工創業,確立“外出打工光榮、爭錢致富有功”的新觀念。堅持就地轉移和向外輸出兩手抓,推進農民就業多元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農村服務業,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大力發展民本經濟,促進農民穩定、持久增收。

4、貫徹落實好農村政策,促進農民減負增收。強化農村政策落實,控減農民負擔,進一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一是完善農村税費政策,規範税費徵收行為,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二是加強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範推行農村土地流轉。完善農村土地徵用制度,積極探索土地入股、租賃等辦法,有效解決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三是切實管理好農村財務和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營運規範、保值增值。完善“專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閉運行”的管理機制,加強村級三項資金管理,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強化村級資金支出管理,嚴禁新債發生。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壓縮村級財務開支,多途徑化解村級債務。四是切實做好扶貧工作。繼續組織鎮機關幹部和鄉村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户,加快農民脱貧致富步伐。

5、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在加快鄉鎮企業和城鎮化步伐,吸引農民就地轉移的同時,引導農民布點加工,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引導農村人流、物流、資金流向小城鎮集聚,促進農民進廠入鎮就業,加大信貸扶持力度,搞好資金跟進服務,支持農民自主創業。二是鼓勵農民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區服務,拓展增收空間。三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使用“雙帶一爭”型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地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四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財政支農份額,促進農業開發園區建設,編報項目上爭國資,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規劃與管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和防洪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