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大綱

**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由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通過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外出務工成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謀生就業的重要途徑。隨着他們的外出,另一個特殊羣體—農村留守兒童也隨之產生。為了解全縣留守兒童現狀,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縣婦聯就全縣留守兒童問題深入43個鄉鎮和相關部門進行了一次調研。

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大綱

一、基本情況

**縣現有人口87萬人,其中0-15歲的兒童14.82萬,留守兒童4.39萬人,佔兒童總數的29.84%。留守兒童中單親在外務工的約佔47%,雙親在外務工的約佔53%;70%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帶養,15%由親戚帶養,5%在鄰居家寄養,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兒童為10%。調查發現,兒童留守率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鄉鎮,留守兒童已成為學生的主體,而在交通便利、二三產業發展較快的鄉鎮,留守兒童數量相對較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令人堪憂。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又因年齡、文化、體力等條件限制,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學習指導和監督,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江口鎮中心國小289名留守學生中,成績優秀的僅佔12%,68%的為中等和較差。此外留守兒童的輟學率也相對較高。據統計,XX年度全縣國小學生輟學率為1.2%,國中為3.4%。而留守學生分別為2.5%和6.84%。由於監護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與學校的積極溝通和配合,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這些都是影響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2、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亟待關注。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生活上缺少必要的關愛,再加上監護人缺乏教育常識,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部分留守兒童情緒消極,失落自卑,感覺孤單,甚至心理壓力過大,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礙。調查問卷中,雖然60%的留守兒童認為“最大的痛苦”是“父母不在身邊”, 55% 的認為“看到別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時很難受”,但選擇“你最大的願望”時,選擇“父母能在身邊”的只佔19%,多數孩子選擇了“學習好將來出人頭地”,由此可見留守兒童比較自我的個性。在自我評價一欄中,認為在家中自己是活潑開朗的只佔45%,認為在家中自己膽小、孤僻、不善交往的佔到了55%。許多留守兒童缺乏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只佔53%,甚至有17%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被遺棄,這些對他們今後的性格形成極為不利。

3、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存在問題。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這些留守兒童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從而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調查發現,一些留守兒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學校自由散漫,品行較差,常有遲到、早退、打架鬥毆、説謊等現象;在家裏好吃懶做,對監護人不禮貌,不做洗碗、掃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夜不歸家的現象發生。30%左右的留守兒童生活習慣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臉不漱口,晚上不洗腳,長年不理髮的壞習慣,有的整天沉迷於武俠小説拉幫結派,有的迷戀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如盧峯鎮解放街女孩楊某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年邁的爺爺奶奶無力管教,從而導致她經常與一些社會閒散人員混在一起,走上了搶劫犯罪的道路,被判處有期徒行4年零6個月,父母悔之晚矣。

4、留守兒童安全存在隱患。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患,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層出不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如小江鄉教師xx幼女案,正是由於被xx的幼女為留守女孩,寄養在親戚家中,加上年幼無知,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5、監護狀況令人堪憂。據調查,留守家庭中70%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5%由親戚照看。可見隔代監護成為農村留守子女主要的監護方式。調查表明,儘管82.9%的隔代親人很高興照顧留守子女,但由於體力、知識等原因,57.1%的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很吃力”。而85.8%的親戚表示“不樂意,但沒辦法,”或“無所謂,只要父母給錢”,可見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比較冷漠。溝通是實現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 64.4%的監護人直接表示“很好從不與孩子談心”, 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煩惱時向監護人傾訴”,同時54.3%的孩子還反映受過罰跪、罰站等家庭體罰行為,可見雙方在溝通態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問題。監護人普遍關注孩子學習的佔70%,而對孩子品德教育關注的只佔30%,與孩子交流時間每天保證1小時以上的僅有16%,而監護人空閒時間用來看電視、搓麻將、做家務、購物的竟達97%。

三、對策與建議

1、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為留守兒童構建心靈家園。一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學校要以班級為單位,對留守學生進行摸底造冊,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二是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制度。通過實行教師與留守學生一對一幫扶制度,讓留守學生得到學校和老師更多的關愛。結對教師應加大對走讀留守學生的家訪,引導和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可通過定期與留守學生交心談心,開設親情電話,向留守學生及其家長、監護人公佈校長、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電話等方式,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繫,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三是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要經常開展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對監護人進行培訓,開設“爺爺奶奶家教培訓班”、“臨時託管親屬培訓班”等,可利用假期和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指導他們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四是在課程設置上大膽創新。學校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知法、懂法、守法;重視學生的心理諮詢與輔導,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及時發現和診治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切實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

2、強化家庭監護責任,為留守兒童築就避風港。一是改變父母外出方式。應儘量避免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於教育。二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應經常和孩子保持聯繫,督促其生活、學習、行為;同時還應多與孩子的班主任聯繫,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和老師一道教育孩子,促進其健康成長。三是監護人及父母既不能溺愛孩子,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注,正確教育和引導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 的觀念。

3、切實履行政府職責,為留守兒童撐起保護傘。一是要淨化社會環境。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機制,發揮其功能和作用,特別是要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管整治,徹底清理校園周邊的三室兩廳一吧,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鄉村兩級要把關心留守兒童作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和構建和諧鄉村的一件大事來抓。二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本地就業機會。各級政府要大力發展好勞動密集型企業,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掙錢的門路,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做到“掙錢教子”兩不誤,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三是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學校寄宿基礎設施的投入,千方百計改善學生寄宿條件或開辦專門的留守兒童宿舍,配備專門的生活教師,以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寄宿在學校,從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護。四是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教育和監護體系。各鄉鎮、村(居)委會、社區應儘快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幫助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問題。要充分發揮教育、共青團、婦聯、關協等相關部門作用,共同構建農村中國小生的社會化教育和監護體系,起到溝通家庭、學校與孩子之間關係的橋樑作用。要動員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中,開展“愛心媽媽”認領留守兒童活動。對於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建立村、社區幫扶中心,並組織幹部到留守兒童家裏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讓留守兒童真正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