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通用15篇)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推動xx鎮農村經濟繼續健康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通用15篇)

一、xx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xx鎮位於中江縣南端,距鎮城約40公里,屬丘陵地區。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22個村,2個居委會,2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0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近40000人,非農業人口3000餘人。我鎮農村經濟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新時期xx鎮所面臨的農村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一)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由農村基礎設施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水利設施損毀嚴重,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未徹底解決。

(二)農村人口總體素質低下,發展意識不強。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依然存在,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着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範户和專業大户培育少,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衞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滯後,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衞生服務、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四)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為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xx鎮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後引導農民搞基地建設、科技示範、反季節蔬菜、特色水果、勞務開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對加快xx鎮農村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一)明確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黨的__屆三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立的深化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鎮提出了“保穩定、抓重建、強三農、壯支柱、促發展、創輝煌”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三農”工作,在“抓重建”和“強三農”上狠下功夫,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抓住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國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機遇。使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綜合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更加完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着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户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拓寬農業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和支農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以強化帶動為助力,走現代化特色農業發展道路。按照“特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力以及農畜產品商品化率,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一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二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四)以恢復重建為紐帶,加大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特別是汶川地震損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發動羣眾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儘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恢復重建。三是提高農村災害預報、處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為重點,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堅持把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努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是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完善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抓緊災後醫療衞生機構重建,重點加快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和配套設施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健全農村公共衞生監督管理機制,實現農村公共衞生安全,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三是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四是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完善農村五保户、“三孤”人員供養救助制度,推進集中供養,不斷提高供養水平。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軍人的優撫政策,積極做好農村老齡、殘疾人事業。五是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社會管理。積極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推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2

為全面貫徹《中共x市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意見》,根據《x市科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x市科協在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龍文祥,副主席黃敏的帶領下,分頭深入基層,採取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市範圍內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技協的發展現狀

x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轄七縣一市三區,總人口有610多萬,農業人口比例大。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各級科協組織將農村科普工作的重心下移,着力抓好農技協建設,把促進農技協發展作為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深入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打造農技協這個科普載體,建立起廣大羣眾參與科普的活力機制,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服務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技協這種由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農村專業技術合作組織,正受到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和歡迎,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科普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擁有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農技協)2個,省級示範農技協4個,省級優秀農技協1個,市級示範農技協15個。

我市農技協發展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大致經歷了萌芽、發展、鞏固、提高、再發展幾個階段。近幾年來,隨着農村經濟形勢的不斷髮展,農民對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強,在各級科協組織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得到了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各類農技協478個,擁有會員12萬多人,遍佈全市七縣一市三區,涉及種植業(瓜、果、農、林、茶、桑、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養殖業(雞、鴨、豬、鱔、蟹、魚等)、服務業(主要是中介經營公司、農產品加工企業)等方面的二十多個門類。其中縣級農技協169個,鄉鎮級155個,村級154個,跨省的8個,跨市的10個。我市89.1%的農技協都經過了各級有關部門的審批,其中科協審批的139個,農林部門審批的114個,其他部門審批的173個。在這些農技協中經民政部門登記的有273個,工商部門登記的有93個;農民牽頭創辦的有180個,龍頭企業牽頭創辦的94個,科協、涉農部門牽頭創辦的170個;股份制的有49個,合作制的86個,公司+協會的115個,支部+協會、科研單位+協會的共有103個,專業户領辦的98個;開展技術服務的有193個,信息服務的141個,產加銷一體的275個,技術經濟實體的74個;聘請專家1406人,農民技術員4531人。據統計,20xx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22120萬元,農技協生產總值607693.2萬元,農技協生產總值佔我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例達31.6%。20xx年全市農技協會員人均純收入7109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502元一倍。有相當部分農技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開始由最初僅以提供技術服務和銷售渠道的低層次合作形式,發展到現在圍繞某一農業主導產品的開發,創辦一體化經營的高層次複合型實體;由會員最初僅是本村、本鄉農民發展到打破區域界線,會員輻射到周邊鄉鎮和跨省、市、縣農村的大型農技協。有80多個農技協生產規模超過千萬元,19個農技協生產規模超億元,其中桐城市大關蛋鴨協會年銷售收入已達到3億多元。這些農技協都已逐步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和綜合性的發展軌道,成為了一方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為提升農民科學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推動作用。

二、農技協在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農技協工作是農村科普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技協以農民為主體,以有致富能力的專業户、龍頭企業、鄉土能人為核心,以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為目標,以產業為依託,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普及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和帶動農民科技致富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幾年來各級科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堅持科學發展觀,找準科協組織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切入點,積極引導和發展農技協組織,充分發揮農技協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農技協已成為我市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農技協利用與農民的親緣、地緣關係,以及技術傳播直接、信息渠道通暢的特點,將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直接有效地傳授給農民,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普及速度與新成果的推廣步伐。到20xx年底全市農技協共推廣農業新品種1100多個、推廣新技術600多項、新材料200多項,其中自主研發的就有150多項(個),創建示範基地近900個。我市望江縣網箱養鱔協會以養殖基地為示範,通過常年舉辦培訓班和開通技術服務熱線電話為載體,以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深入養殖現場指導和幫助銷售為手段,大力推廣普及網箱養殖技術。目前該協會已有會員1136户,分佈全縣的10個鄉鎮和鄰近縣市,全縣網箱養鱔規模達到13萬隻網箱,成鱔產量達到400多萬公斤,產值可達1.5億元左右,已成為我市特種水產養殖的第一大品牌和安徽省網箱養鱔的第一大縣,20xx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宿松縣河蟹協會積極壯大協會隊伍。會員由成立之初的82個發展到2168個,其中單位會員22個。聘請專家舉辦河蟹養殖技術培訓班10期,培訓會員1000多人次。同時組織會員赴外地學習精養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河蟹養殖水平。努力做到河蟹苗種生產、供應、品牌、銷售、生產技術標準和生產資料供應的“五統一”。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目前該協會“皖江”大閘蟹已銷往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常州等大中城市,並打入國際市場。

2、農技協已成為農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徑。引導和幫助農民依靠科技致富是農技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科協十分注重在農村專業户、科技示範户和科技能人中培育和發展農技協,通過他們因地制宜地推廣適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幫助農民依靠科技致富、依靠科技脱貧上取得一定成效。全市農技協共帶動農户27萬多户,培育科技示範户2.3萬户,開展技術培訓近4000次,培訓人數46萬多人次,為帶動本地農民致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潛山縣是個貧困縣,蠶桑生產是山區農民脱貧致富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潛山縣蠶桑技術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貧困山區蠶農服務,通過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對貧困農户家庭實行一對一幫扶,為蠶農提供種子種苗及蠶需物資供應服務。同時積極探索“公司+協會+農户”模式,開展蠶業產業化經營,本着“技術為依託,以質量為基礎,以服務為重點”的經營原則,力求達到“會員帶動,蠶桑發展,蠶農增收”的目的。目前,在全縣已建立了40個蠶桑示範基地,培育了650多户示範户,帶動全縣4800户蠶農,為振興潛山縣蠶桑事業,促進山區農民脱貧致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3、農技協已成為農村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桐城市大關蛋鴨協會作為08年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表彰的“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在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該農技協在為蛋鴨產業提供全程優質服務的同時,着力推進養殖基地的建設,提高單位養殖效益,降低成本。為進一步把協會做大做強,他們與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市畜牧獸醫局聯合,走“市場+企業+農户+科研院校+農技服務組織”的發展模式,帶動當地和鄰近舒城、廬江、樅陽等縣的幾十個鄉鎮,形成了我省較大範圍的農村特色區域經濟。產品除內銷外,部分還進入東南亞國家,07年實現銷售年收入3.7億元,利税20xx萬元,並建立了“大關禽蛋市場”,擁有自己的辦公樓、銷售市場、培訓學校和網站,已實現了“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強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其規模化程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三、當前我市農技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技協雖然遍佈我市七縣一市三區,涉及行業較多,但各地發展還不平衡,覆蓋面還十分有限,農技協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農技協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形勢下農技協的重要作用還未被充分認識,有些地方對農技協的性質、地位和潛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國家和省、市有關扶持農技協發展的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沒有把農技協建設放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看待,缺乏研究,在宏觀上缺少政策法規及組織建設等方面的指導。

2、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撐,示範帶動面不廣。

由於農技協多數是以各類“土專家”為核心,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广部門和各種專業學會建立合作關係基礎還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固定的合作關係,導致一些新技術、新成果無法迅速傳播和推廣。

3、缺少資金支持,發展後勁不足。

缺少活動經費,是各級農技協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協會因缺少經費無法開展活動,發展新產業和擴大規模等許多業務無法有效開展。大多數農技協的主要產品約80%集中在種植、養殖業上,獲利和發展空間小,尚難能建立強有力的經濟實體,可持續發展空間狹小。

4、內部管理和服務質量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市部分農技協內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組織機構和自律機制不健全。協會與會員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良性循環機制,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能力較弱。即使有實體的協會,組織仍較鬆散,凝聚力不強。有的產業還沒有建立協會,少數鄉鎮農技協還處於空白,整體運作和產業發展還停留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一些協會沒有進行社團登記,不具備法人地位,社會信譽度、影響力較低,一旦遇到經濟糾紛,往往束手無策,造成服務質量不高。

四、我市農技協今後發展的工作思路

黨的__大報告指出:要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這充分説明了黨中央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重視和肯定,同時也為農技協的發展迎來一個新的機遇。x市農技協要有新的更大的發展,我們認為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對農技協工作的認識,市委市政府要組織召開全市農技協工作有關會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農技協建設納入地方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範疇,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措施和內容。各級領導要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來認識農技協在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農技協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和客觀規律性,將農技協的發展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出有利於農技協建設與發展的各種配套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技協自主自願、因地制宜、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導、扶持和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

2、要高度重視農技協的組織建設與發展,充分認識到農技協組織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農技協會員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把農技協的組織建設和發展作為深入開展農村科普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縣(市、區)科協和有關部門要把農技協的建設和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應在各自職責範圍內,給予農技協和其技術經濟服務實體最大限度的優惠,確保農技協權益不受損害。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推廣一批有特色、規範、帶動作用大的典型農技協,擴大農技協的影響力。讓農技協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寬鬆,內部運行機制更加完善,活動動空間更加廣闊,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使其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

3、搭建平台,促進現有的農技協聯合起來做強做大。要加快我市農技協聯合會的建設,成立市級和各縣(市、區)農技協聯合會,使目前以單個專業技術協會形式存在的農技協有一個更加完善的組織體系,以改變農技協由於受到自身條件、地域和規模的限制,在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為農民提供服務以及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等方面受到一定侷限性的狀況。今年市科協將籌備成立x市農技協聯合會。在目前農技協聯合會組織不健全的情況下,各級科協和相關部門要搭建平台,加強各類農技協的橫向聯繫和協作,加強對農技協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加大對農技協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技術上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技協做強做大。

4、加強農技協的自身建設,實現民主辦會,規範發展。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技協自辦或聯辦經濟實體,建立利益聯接機制,逐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對會員的凝聚力、對農民羣眾的吸引力,使農技協的發展不斷趨於完善。各級科協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強對農技協的管理、服務和指導,引導農技協在組織體系、利益分配、內部管理、激勵和約束機制等方面加以規範,建立科學的組織體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有效的風險保障機制和監督制約機制,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5、繼續開展不同層次的示範農技協申報評比工作,認真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市科協繼續深入開展市級示範農技協的創建評比工作,各縣(市、區)科協在抓好本級示範農技協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好市級示範農技協的培育和申報工作,要加大對一般農技協的培育、發展、提高力度,要求示範農技協積極發揮示範作用,提供它們成功的經驗,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技協步入快速健康的發展軌道,力爭全市農技協總體邁上新台階。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3

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中,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始終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工業化的推進和城鎮化的提速,農民收入增長來源日趨多元化、多樣化。農民收入由主要來自農業轉向農業和非農產業並舉,農業收入由主要來自種植業轉向種植業和養殖業並舉,農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擴大就業。隨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和農村發展,不僅要保持數量增長,而且要注重改善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不僅要開發利用資源,而且要重視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僅要繁榮經濟,而且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當前,廣大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發展速度緩慢,集體經濟“空殼”村現象相當普遍,嚴重製約着我縣農村的發展及穩定。因此,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轄8鎮3鄉(其中2個朝鮮族鄉),1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萬人,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煙、萬壽菊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生產為主,養魚水面3.83萬畝。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採取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實現快速、穩步增長。據統計,2019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51元,同比增長14%;2019年為4218元,同比增長16%;2019年達到4881元,同比增長15.7%,特別是2019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總產量實現4.2億公斤,增長5.8%,創歷史新高,農業總產值實現24.22億元,增長9.6%,畜牧業產值實現8億元,增長7%,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358元,增長9.8%。

二、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形勢下,我縣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農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困難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近年來,縣政府圍繞這個中心,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農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導產業。但總的看來,農民增收的形勢仍不容樂觀。由於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價格低迷,農民從種植業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時,鄉鎮企業不發達,依賴於鄉鎮企業的農民工資性收入也很少,農民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加,農民收入增長趨緩,收入受阻。2019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81元。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外出務工收入)達到1462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30%;家庭經營性收入3406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70%;財產性收入13元。人均工業收入僅有38元,佔農民收入的1%;家庭經營性收入中第一產業收入為2633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78%(其中種植業收入佔一產收入的86.8%,牧業收入佔一產收入的12%),家庭經營性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二)結構調整問題。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面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萬壽菊、烤煙等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形成規模。農户農業生產屬於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為主。由於生產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户收入。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於信息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農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獲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時得到準確信息。在產業發展之初,嫌種子或生產資料價格太貴投資大,怕技術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確定市場銷路好壞。他們往往是在看到左鄰右舍或親戚因發展某種產業致富,而跟隨進行產業調整,一擁而上,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的情況。

(三)投入問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生產成本較高,抵消了“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據2019年備春耕期測算,農資在去年的高價位基礎上部分品種如國產二銨雖然價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化肥價格普遍上漲20—30%以上,特別是鉀肥價格噸價5600元,比2019年上漲1700元,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畝增加成本25—30元,全縣農業增加投入3100萬元,佔農業總投入的7%。而且糧食價格偏低,按照現在的投入水平測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價格在3.2元/公斤,水稻價格在1.5元/公斤時,農民種地效益幾乎為零。

(四)鄉村債務問題。由於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大部分停產倒閉或改制,有的給鎮村兩級經濟留下沉重的負擔,負債相當嚴重。目前,我縣123個村負債8223.9萬元,村均負債66.9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夠還銀行利息,嚴重影響鄉鎮和村組織正常工作的開展。許多村組織在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上缺乏思路,步伐緩慢,不敢擔風險,導致集體經濟無項目,“空殼村”現象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另外,有許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實際上欠銀行貸款,集體公用資金往往是負數。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體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無錢辦事”問題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問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運行狀況較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縣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已發展到1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加工型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已達到54820萬元,實際加工能力達到18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200萬元,創利潤3980萬元,上繳税金1776萬元。全縣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户達到3.7萬户。像萬壽菊產業在省級龍頭企業山東諸城蓮春色素提純有限公司雞東分公司的帶動下,經過9年的發展,基地面積也由試種時的1500畝穩步增長到3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累計種植萬壽菊16.5萬畝,產鮮花16.5萬噸,有3000多農户種植萬壽菊,總收入1.15億元,户均收入3.8萬元,企業繳納税金470萬元,萬壽菊這個產業已成為雞東縣的富民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支柱產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有所發展,但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加工不足,產品檔次低,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僅有2户,基地總面積4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同其他地區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帶動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數龍頭企業對農產品仍停留在粗淺加工的層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效益不明顯。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中介組織建設滯後,產業化經營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難以適應產業化發展形勢的需要,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很微弱,還沒有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利益聯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場波動時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交易中農户牌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而作為農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訂單”合約,會出現產品注射高價處的違約行為。三是扶持發展措施不力,專項資金少,貸款比較困難。國家、省項目扶持資金有所增加,但長期以來公共財政和民營資本對農業投入欠帳太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業規模現狀整體落後,資金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農業公共服務條件仍然較差,產業化科技裝備水平落後,許多好的發展設想難以實施,缺乏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跟蹤服務,表現在產前對市場的預測能力弱,產中的技術服務不配套,產後的銷售服務跟不上。

(六)分散經營問題。我縣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户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村土地資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遠近分配給農户,雖然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刺激了每片農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塊也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一家一户的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經濟的自發維持,其基本農業生產方式是目前農村小農經濟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現實基礎。即使某個農户家庭規劃實施專業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在土地面積足夠的情況下,也會因為土地分散,其基礎設施配置和生產經營管理上的困難而不能實現其專業化和規模化。

(七)科技投入問題。農業推廣資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廣體系不夠完善,制約着推廣力度,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基層推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農業科技推廣整體質量的提高。此外,財政對科技投入不足,影響了好項目及先進技術的推廣。

(八)鄉村財源不足問題。一是農村税費改革減少了村集體的收入。改革前,村集體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產費,村三提是按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2—3%徵收的,共同生產費按要求應該以小組為單位據實徵收的,基本能保證當年夠用,農村税費改革後,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積金和共同生產費的做法,村內集體生產公益事業按一事一議的方式籌資,農民生產費用“誰受益誰負擔”,徹底堵住了變相向農民攤派村級債務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費來源於兩附加和轉移支付,其中兩附加只相當於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徵農業税後,原來由鄉村承擔的一些公益事業失去了財力保障,修路、修橋、植樹造林等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陷入停滯狀態;二是農村“一事一議”存在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辦,籌資籌勞制度阻力大、難以施行。三是鄉鎮財源建設項目匱乏。縣政府雖然制定一系列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策,但是鄉企發展速度仍然緩慢,椐統計,2019年一季度,全縣新上項目19個,已投入生產併產生利税的鄉鎮企業7個,其他都是在建和計劃建項目。

三、加快發展我縣農村經濟的幾點建議

破解三農問題是一個大課題,大文章,發展現代農業也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根據縣情實際,應在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切入和突破。

(一)堅持走產業化之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我們必須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堅定不移地走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户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這是促進我縣農業再上新台階,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税”的必然選擇。首先核心要抓龍頭。龍頭企業建設是農業產業化的核心。一要選準龍頭。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誰有實力、誰對行業牽動力大、誰的市場路子廣,誰就當龍頭。要做實做大做強萬壽菊加工廠這一強龍;通過扶強龍、引外龍、育新龍、興小龍,形成羣龍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合同契約、股份合作、資產聯結等多種形式,完善龍頭與基地、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防止穀賤傷農、谷漲惜售現象的發生。三要提高龍頭企業素質。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接農户,必須具有很強的抗禦市場風險能力。要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完善運行機制、開拓產品市場等多種方式,努力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力、牽動力和影響力。其次重點要抓基地。要堅持不懈地抓好綠色食品基地建設,重點建設綠色水稻、生豬、萬壽菊、烤煙、蔬菜、北藥等八大基地。通過實行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户,為加工業提供充裕的原料;通過完善技術規程,加強監管檢測和綠標認證,狠抓規範化管理、標準化生產,提高綠色食品品質;通過基地建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良性循環。最後關鍵要抓服務。要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闢建農副產品銷售市場,發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和經紀人的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

(二)興辦農業合作社,走規模化經營之路。在農村市場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的勞力、資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則開始配置的情況下,土地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格局,直接導致農業“兼業化”趨勢的加強,給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帶來了相當不利的影響。一是影響農機和新科技的應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細碎化,加上各個農户種植結構上的差異,致使農業機械化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受到很大制約。有的地方甚至恢復了“人拉犁耕”的生產方式。二是不利農村二、三產業的鞏固和發展。農業兼業化,農民心掛兩頭,顧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農業兼業化問題,既影響了農業自身專業化規模經營的進程,也不利於已發展的二、三產業向深度和廣度擴展。三是圍繞農業專業化、市場化、現代化大目標,尊重廣大農民的意願,打破平均承包經營小塊土地的格局,以家庭農場為主要形式,組織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配套,從而大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可謂是勢在必行。四是通過“陽光工程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把土地集中到種田大户手中,實現規模經營,也可以通過組建農業合作社,農民以土地為股份,建立聯合體,實行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穫,按土地股份進行核算,這樣也可以轉移出部分勞動力,減少勞動成本,達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優品牌,堅持走品牌帶動之路。打造區域特色的農業強勢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進程中不可迴避的重要論題。我縣具有自然條件和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象萬壽菊、蓖麻、烤煙、北藥、綠色有機水稻等等,發展勢頭良好,為發揮農業的品牌效益創立了規模優勢,像雞西仁樹水稻研究所針對普通大米滯銷,比較效益下降的形勢引進韓國稻鴨共育技術,生產有機水稻,註冊“野鷹”牌商標,有機賣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畝經濟效益達到1653元,是常規栽培畝經濟效益2.7倍,因此,要適應市場需求,發展精品農業,提高單位效益,要加快以這些特色農產品為原材料的農產品生產以及加工產品的標準化,通過品牌創建來整合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和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各種資源,為品牌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四)發展鄉鎮企業,堅持走項目帶動之路。鄉鎮企業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的最強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歷程證明:什麼時候鄉鎮企業發展快、效益好,什麼時候農村經濟、農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發展農村經濟的首要問題應該是如何加快發展鄉鎮企業的問題。目前,我縣鄉鎮企業的發展雖然走出了低谷時期,但前面所提的諸多問題十分明顯地擺在我們面前,因此,改變觀念,因勢利導地發展我縣鄉鎮企業必須引起政府部門在項目拉動戰略中的足夠重視。要按照縣委提出的“一個主攻方向、三個替代產業、三項重點建設項目”的要求,實施強鎮富村工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資和新上項目的幹勁和熱情,“咬定項目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真正抓住時機,雷厲風行,迎頭趕上,多引、快上新項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項目的篩選和論證工作。雖然各鄉鎮都有一些項目,但這遠遠不夠,要跳出農業抓項目,各鄉鎮要結合實際選擇市場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項目,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合理搭配,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努力促成項目落户雞東。要抓住我縣煤化工工業園區建設的機遇,加快組建鄉鎮企業園區,重點發展以煤炭、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二是要扶持好現有企業的發展。要對鄉鎮企業運行情況開展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及時把握動態,搞好指導和服務,促進形成人人關心工業和民營、支持工業和民營,人人為工業和民營經濟作貢獻的良好氛圍。三是要着力抓好鄉鎮企業結構調整。繼續實施“鄉企富鄉(鎮)富村工程”,要圍繞財源建設,突出抓好龍頭企業的發展,實現上檔升級。要圍繞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園區經濟、城鎮經濟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遊、餐飲、觀光於一體的農村第三產業,把農村和農業作為鄉鎮企業調整結構的主戰場。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走借力發展之路。招商引資是我縣經濟工作的主旋律、總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資,就是抓了項目。近幾年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這塊的潛力很大,我們要把這些政策學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縣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載體優勢和縣位優勢,進一步轉變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點,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於到北方尋求投資的有利時機,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吸引更多的外商來我縣投資辦廠興建實業。要加快萬壽菊色素加工廠的建設進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礎上,年內完成土建並安裝設備,力爭2019年9月投產。

(六)增加農業投入,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縣級財政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在糧食、經濟作物、畜牧、林業、水產等方面選擇一些花錢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項目,如優良品種、栽培技術、科學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蟲、培肥土壤、作物佈局等,大力加以推廣。如農委爭取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資金100萬元,建立土壤測試中心,免費為農户測土配方,從根本上解決幾十年來的盲目施肥問題,減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產8-12%,全縣推廣6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今年我縣水稻超早育苗技術面積落實2萬畝,此技術畝常規增產200-300斤,畝增效益200元以上,總增產水稻400萬斤以上,增收400多萬元。經費投入是農業科技工作開展的基礎條件,我縣農業技術推廣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絕大多數編制內財政經費不能落實到位,農技推廣經費大部分用於行政事業費用支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年需經費20萬元,除了人員工資以及有限的人頭經費外,有的專業人員下鄉指導農業生產連路費都報銷不了。由於事業經費無着落,知識更新的培訓工作無法正常進行,致使技術推廣人員知識老化,技術與服務需求脱節。主要表現在:農民急需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技術、具有當地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技術、農產品儲藏和加工等環節的技術、園藝及其他經濟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術,而技術人員知之甚少,影響了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實效和在農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試驗、推廣經費,加快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新技術的應用。

總之,農業做為天生的弱質產業,面臨着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走遵循突出特色、優質高效的原則,走農業主體組織化、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業生產標準化、農業模式生態化、農業耕作機械化的發展之路,在促進農業基礎建設方面,要從資金技術上予以扶持,同時加強社會化服務工作,合理調節基地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在種植業結構調整方面,對我縣主要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進行“優增劣減”的調整,在鞏固提高龍頭企業方面,重點抓糧食、飼料加工業,畜禽產品等龍頭企業建設,從而確保我縣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4

我於10-12月,對我局農村郵政業務的管理和發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查,現將發現的問題和建議的解決方案彙報如下,以供領導參考。

一、解決農村“家庭模式”代辦協儲的問題

現狀:我局新增聯網網點10個,其中7個為家庭模式,新增營業人員均為代辦員的家人或親戚。如新場鎮新增設的營業員為代辦員的女兒、梧鳳鄉(兒子)、土門鄉(女婿)、吳場鎮(侄兒)、南安鄉(兒媳)、麻柳鄉(愛人)、歇馬鄉(愛人)。

解決問題的方案:

1、要求代辦員付新增設的營業員工資每月200元,獎金每月100元,獎金同淨增餘額掛鈎考核。

2、對聯網網點新增設的營業員進行人事考察,合格後簽訂委代辦協議,每月按市局政策發放代辦業務酬金200元。

3、聯網網點新增設的營業員每月酬金400-500元,由縣局統一考核製表發放。

4、聯網網點新增設的營業員由縣局統一調配,在對各網點配置人員時確保不出現“家庭模式”代辦協儲,並且對這部份人員每半年調配一次,保證代辦協儲人員的輪崗。

二、代辦員交納保證金的問題

現狀:代辦員交納保證金過低,對郵政資金擔保的實際效果微小。如新場鎮代辦員交納保證金1000元,佔用儲匯週轉金5000元;青州、梧鳳、土門、麻柳、歇馬的代辦員交納保證金3000元,佔用儲匯週轉金5000元;這6個聯網網點的代辦員交納保證金均低於週轉金,實際上未起到擔保的作用。另外吳場和南安的代辦員交納的保證金與佔用儲匯週轉金同為5000元,兩金額持平,擔保的實際效果微小。以上8個聯網網點的代辦員另自備業務週轉資金3-8萬元。

由於核定的週轉資金較低,造成聯網網點的結存現金超限情況較多。如吳場鎮代辦所,郵儲餘額已達到800萬元,核定週轉資金5000元,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因聯網網點的現金超限,還造成彙總支局的結存現金超限。

解決方案:

1、各聯網網點的代辦員自備業務週轉資金3-8萬元轉為相應的定期儲蓄存款,然後由郵政儲蓄管理員對該筆存款進行止付鎖定,並簽訂存款作為擔保資金的協議書。

2、按止付鎖定的存款金額核定該網點的週轉資金,增大週轉資金量。

3、對此類網點配備鑄鐵保險櫃、狼牙棒、應急報警器等設施,以盡最大努力確保網點結存現金的安全。

4、加強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後及時轉存,並立即辦理止付鎖定,續簽擔保協議。

好處:

1、郵政增加餘額,代辦員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辦員負擔的情況下,加大了代辦員交納保證金的額度,達到了保證金高於週轉金的效果。

3、加大了週轉資金,降低了網點現金超限的情況,或降低了網點上交現金的頻次。

不足之處:加大了週轉資金,相應增加了資金風險。

三、華頭支局營業單人臨櫃的問題

現狀:華頭支局代辦協儲營業員單人臨櫃,手工匯兑業務高額匯票無人複核。

解決方案:

1、將華頭支局投遞員黃洪的工種調整為營業員(兼郵件接收和報刊分揀),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馬送郵件的工作,郵運投遞費由每月200元降為100元。

2、劉強和黃洪實行輪崗休息,標準為每週休息一天,休息時由支局長代班,支局營業時基本做到雙人臨櫃、雙人複核、大額存取款雙人同行。

3、麻柳和歇馬的代辦員每日到支局領取報刊、郵件,隨同辦理儲匯業務報賬,縣局每月支付郵運投遞費各人100元。

四、增加郵儲餘額定活比例的建議

1、對在職職工每人設立一個客户經理號,攬存活期儲蓄時,由營業員錄入本人的客户經理業績統計系統,每月初由儲蓄管理員在郵政儲蓄統計系統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經理業績統計表”,該表“業績”欄的數據為客户經理攬儲的日平均餘額,以此欄數據評選前10名通報表揚。對職工攬存活期儲蓄不發酬金,但作為年終選先進的一項數據評比標準。為鼓勵職工攬存活期,開展活期比重、卡均餘額等項目的勞動競賽,每季評選勞動競賽前10名,對每人獎勵100或200元。

2、如果企業在年終時需要對活期大客户進行回訪和獎勵,可將潛在的每個活期大客户作為一個郵政儲蓄客户經理來管理,年終時按業績進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業績”欄的數據可同定期餘額同等獎勵。

3、聘請在職職工以外的人員擔任社會協儲員,攬存活期按郵政儲蓄客户經理來管理,每月統計業績,按萬分之2.5至萬分之4的標準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發卡量、啟動卡消費的經營思路,加大營業發展綠卡業務的獎勵政策措施,鼓勵營業員多宣傳、多髮卡。加大代發工資獎勵政策,對全縣的中、小型企事業單位進行排查式攬收,對可能的客户由縣局組織專項營銷。

組建卡業務營銷隊伍,充分利用省內異地交易免手續費的優勢,以城區為重點,以商業市場為中心主攻對象,開展“清店”、“洗攤”式的宣傳攬存髮卡活動。

5、必須努力加強後台保障服務,確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對農村郵儲業務宣傳的建議

1、對各支局和聯網網點每季製作郵儲宣傳橫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換季時將舊橫幅換下後選適當位置作為外牆標語訂在外牆上。標準:統一8米長的噴繪橫幅,落款為郵政支局(所)。

費用預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製宣傳單夾報投送、網點散發、代辦員宣傳業務時散發

主要內容:郵政儲蓄合法性的相關政策;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規模;郵政儲蓄綠卡的使用方法及相關免收手續費的優惠規定。

每季集中發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發宣傳單5000份。每次分三天將宣傳單夾報投送。

印刷標準:白紙黑字,標題或宣傳語用紅色搭配。

費用預算:5000張8次0.06元/張=2400元

3、外牆標語:

各支局、所共刷15條外牆標語,每幅高3-4米、長6-7米,每幅平均約25m2,使用油漆或塗料刷字。

費用預算:15條25m28元/m2=3000元

4、於11月初訂購單張年曆畫―――“郵政送福”

紙張規格標準:長77釐米、寬53釐米、90克銅版紙

費用預算:5000張0.42元/張=2100元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5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自1994年所轄碭山縣被國家農業部確立為全國專業農協試點縣後,一直比較重視,並以此為發展契機,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合作空間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服務鏈條進一步拉長,分工科學合理,經營手段也日趨現代化。可以説,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農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1360個,參與户數15萬户,人數達50萬人。經營種類廣泛,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主要有種植業、養殖業及市場信息服務業等。其中種植業544個,佔40%:養殖業422個,佔31%;其他佔29%。區域分佈以鄉鎮內合作經濟為主,佔85%以上;經營形式80%為鬆散型專業合作。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龍頭企業帶動型即以農業企業為龍頭,組織農户共同參與而聯結成的一種經濟聯合體。目前,全市有24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去年實現營銷收入19.8億元,建立基地210萬畝,與57萬户農民簽訂協議,農民新增收入億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軋花廠,是以籽棉收購加工、棉籽榨油及織布於一體的綜合性加工經營企業,他們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實行“公司 農户”經營模式,與3萬户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經營中實行購苗、購料、防疫、賒欠、借貸“五統一”,年推廣優質棉面積達7萬畝,每户農民年均增收500元。這種模式的聯合,規模較大,相互聯繫密切,對農户的帶動能力強,見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帶動型主要由能人牽頭,包括種植大户、運輸大户、農民經紀人等。碭山縣華利果業協會是由葛集鎮農民孫宗華創建的,每年,該協會都與周邊6個鄉鎮簽訂生產、收購協定,組織優質無公害水果生產,免費發放水果套袋,以高於市場o.2元/斤的價格收購果農的水果,與農民結成了較緊密的利益聯合體。20xx年,協會獲得了私營企業水果出口權,當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創匯近10萬美元:20xx年全年銷售水果3272萬公斤,創匯近30萬美元。

專業協會帶頭型協會有的是在鄉鎮指導下由部門牽頭組建,有的是村組織牽頭組建,主要是圍繞某項生產經營或服務項目而形成的,如養牛協會、養羊協會等。碭山縣文莊鎮瓜菜制種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户組織起來,實行制種面積、生產資料、培育種苗、技術指導培訓、回收等五統一,20xx年500畝辣椒制種創產值4007元,人均制種單項收入超千元。

農業服務部門領辦型多是由鄉鎮農技、農經、林業、獸醫站、供銷社等部門牽頭,吸納農户參加,一方面為農民提供技術、產品購銷等多種服務,提高農户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適應形勢,轉變職能,拓展工作領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由碭山縣唐寨鎮供銷社創辦的碭山唐寨水果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闖市場,自1998年以來,在上海相繼興辦了兩個水果專業批發市場,同時承包140畝地,從山東、浙江等地引進果樹新品種栽植,取得明顯成效。四年來,共為當地羣眾銷果1.38億公斤,銷售額1.11億元,其中為合作社社員推銷水果佔總銷量的80%,銷售範圍遍佈全國。

科技人員創辦型農業科技人員依靠自身的優勢,組建各類協會組織,帶領一方羣眾奔小康。市無籽西瓜研究所所長劉廣善在20xx年組建了無籽西瓜協會,以科研單位、中介組織和瓜農“三贏”和利益機制為紐帶,對瓜農實行包種苗、包技術、包產量、包銷售的全程服務,形成了科—農—貿一體化的產業化農技推廣模式。推廣範圍覆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佔全國無籽西瓜總面積20以上。

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同類生產和消費的聯合,打破了區域界限,實現了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宿州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主要是圍繞發展“水果、蔬菜、畜牧、種子”四大主導產業進行的,這些產業的合作社佔到總數的90%以上,實踐中,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是明顯的。糧經比例由20xx年的6.3:3.8調整為20xx年的6:4;畜牧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33%;大宗優質農產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發展也有了新的進步。

加快了市場流通,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闖市場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市20xx年水果外銷率達70%以上,蔬菜外銷率40%左右,畜禽產品外銷率40%左右,農產品加工產品的外銷率達80%左右。

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農業產業化要向縱深發展,突出的制約因素是龍頭企業與農户結合不緊密,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尤其是農村中的專業農協,正是通過各種服務,把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聯為一體,把龍頭企業和農户這兩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目的。

降低農產品的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由於各類經濟組織都根據市場行情,與農民簽訂了生產和銷售合同,形成“訂單農業”,這就減少了農民的市場風險,降低了農產品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促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

系的進一步完善如靈璧縣林匯種雞場場長張良林創辦的“虞姬鄉養殖協會”,幾年來發展本省及河南、山東等地農民會員800多人。實踐中,協會總結出“五統、二分、一扶持”的養雞模式。“五統”,即統

一供應良種雞苗、統一提高配方飼料、統一銷售禽蛋產品、統一防疫和同意技術指導。其中雞苗供應價格低於市面價格5%;“二分”,即分户飼養管理、分户經營核算;“一扶持”,即場對農户所需資金以雞苗、藥品、飼料等實物予以扶持,在供給會員雞苗時,將雞在一個生產期內需要的飼料一次性預付給會員户,會員見到收益時再回收飼料款。此項措施保證了農民利益不因市場波動及其它原因受到影響,也使一些經濟困難的農户邁入了靠養殖致富的行列,從而極大調動了農民發展養殖的積極性。現在林匯養雞場存欄蛋種雞1萬隻,商品蛋雞2萬隻,擁有電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雞200萬隻,商品蛋30噸,年利潤32萬左右,輻射帶動了3000多户養雞專業户。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最大特點是為農民服務,建立農民需要和有專業特點的服務組織,促進和推動農民的互助合作與聯合,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解決農民一家一户小生產難以解決的問題。宿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如碭山縣委、縣政府出台了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實體在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税收、財政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落實起來相當困難。

經濟組織的實體不強,服務受限制有的雖然在經營活動中增強了自身的經濟實力,但僅能維持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無償或低附加值的服務內容,制約了各種產業向廣度、深度發展。碭山縣水果協會擁有會員30萬人,各鄉鎮、部分村及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都設立了分會,帶動碭山的果業發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實力卻較弱,很多服務都是無償的,限制了協會的發展。

一些幹部和羣眾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有誤區由於過去“歸大堆”留下的陰影,不少羣眾“談合色變”,農民擔心搞農協又要回到過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幹部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認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幹部甚至擔心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會形成與政府抗衡的組織,難以管理。

農民中缺乏“帶頭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合作經濟發展快,有好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可從總的方面看,這樣的`帶頭人還太少,不適應發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農民有願望發展而無人領頭,合作經濟組織難以建立。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報紙、電台、電視台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其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能正確認識和看待農民羣眾在發展商品經濟中自願聯合,互助合作的創新精神,認清其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為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

加強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指導、引導和扶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在現行體制下,單靠農民自己去解決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正確引導,在資金、技術、信息上給予大力扶持。如對合作經濟組織及其自辦經濟服務實體免徵所得税;由財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設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基金,用於扶持建設等。

切實處理好組織內部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主要是建立三項機制:一是建立契約機制,以相對穩定的價格或者保護價格通過簽訂合同,在組織內部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關係,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解決好利益調解關係,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享,使農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能得到農產品生產的收益,還能得到加工和銷售環節中返還的一部分利潤;三是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實行民主科學的管理,確保農民及會員的主人公地位和經濟利益,使之充滿活力。

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將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當作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開辦培訓班,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選拔一批能力強,同時又願為羣眾服務的人加以培養,使他們帶頭髮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幫助農民致富,走出一條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子來。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6

導讀: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如下例舉的是一份農村發展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大家閲讀!

隨着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農村建設是國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新農村建設在全國正處於蒸蒸日上的勢頭。因此,利用暑假時間,我回到我的老家XX市XX縣XX村進行實踐調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況、調查的方式、我村改革發展所帶來的變化、調查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為依據形成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XX村坐落在XX縣城西南,距縣城2公里。全村共有X個村民小組,X餘户人家,X人,人均耕地XX畝。村民主要從事水稻、小麥、蔬菜種植及銷售,其佔耕地面積的5∕8。

二、調研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間地頭,個別訪談;

2、到村委會進行詢問。

三、我村改革發展所帶來的變化:

通過訪談了解,廣大村民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村上的巨大變化,尤其是xx大以來中央實行的各項惠農政策,即減免農業税、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建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等等,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應黨的政策好,得民心。許多村民反應,近年來,村上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農村人心整體穩定。具體如下:

(一)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一是彩電普及,我到訪的10多户農民家庭已經全部用上了彩電,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線,大部分都是衞星接收。從調查情況看,電視是農民瞭解國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徑。

二是摩托車和汽車普及。由於在外就業的年輕人比較多,因此村的摩托車和汽車比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擁有一部摩托車,每20户就有一輛汽車。

三是電話普及快,用手機的多。在調查的農户中,90%的安裝了電話,98%的農户均使用上了手機。

四是電腦下鄉。通過本人溝通聯繫,年初鎮西小組與縣信心產業局合作建立的村級信息服務站已經正式對村民開放, 互聯網 這一新的名詞在村民間逐漸傳播開來。通過上網村民們可以瞭解時下最新的惠農政策,黨和國家的重要決策,並通過瀏覽村區信息網學習新的種植、養殖技術等等。

(二)農民的思想觀念有了較大轉變

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主體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識加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才能真正展開。通過這些天的走訪,利用問卷調查,我接觸的農民中絕大多數人都參加過村委組織的 四民工作法 學習班,並在村務大會上投過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 自掃門前雪 的思想有所轉變,都一致認為只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村 兩委 班子的帶領下,日子會越過越好。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7

“三農”是中央到地方一貫重視的問題。在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過程中,贛榆縣工商聯積極創新、大膽改革,在發展工業性、商業性行業商會的同時,積極探索在農村發展以種植養殖、加工、貿易為主體的“農民型”行業商會新思路。**年10月份,在市縣工商聯的積極組織下,在歡墩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我縣成立了贛榆縣淡水漁業商會、贛榆縣蘆筍業商會、贛榆縣黑莓業商會、贛榆縣歡墩畜禽業商會,初步形成了農業、加工、貿易三位一體的“農工貿一體化”行業商會發展框架。經過規範化、合理化的有序運行及強化管理,商會的具體運做所帶來的整體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

一、合理有序引導,整合資源優勢,依靠合力闖市場。

贛榆縣歡墩鎮黨委、政府一貫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不斷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淡水魚養殖已突破8萬多網箱,並形成1.2萬畝蘆筍、1萬畝黑莓的特色種植業規模,成為農村增收、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為此,該鎮被市政府評為“多種經營先進鄉鎮”,並連續多年被市政府命名為“蘆筍之鄉”。

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使全鎮5000多農户實現了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對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以一家一户獨立經營為主,各自育苗購種、各自管理、各自銷售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弊端:一是單一農產品產量急劇增多,容易造成供大於求,導致產品過剩,不僅價格低,而且有可能賣不出去;二是形成了買方市場,價格由買主説了算,常會出現商販壓質壓價的現象,做為賣方的種植户對此卻無可奈何;三是本地農產品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沒有品牌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廣大種養大户的利益。

正是基於這種原因,該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了各行業業商會,以此將全鎮種養能手聯合起來,依靠合力闖大市場。商會成立以後,可以規範本地市場秩序;可以對農副產品進行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從而有效遏制商販壓質壓價等行為,保護各養殖、種植大户的利益;可以加強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力度。利用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實行標準化種養,提高產品的檔次與水平;有利於打響品牌。利用商會的整體力量,為本地農產品註冊商標,並爭創市級以上名牌產品,這樣本地農產品可以經過精包裝進入大中城市超市,價格將大幅度提高。

二、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高效發揮商會管理職能

各行業商會是在工商聯監督指導下的“民辦,民營,民受益”的羣眾性民間組織,各經營户可根據經營品種,按照“自願加入,成果同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選擇加入適合自己的商會。我鎮的蘆筍業、黑莓業及淡水漁業商會還注重吸收行業經紀人這一特殊羣體,有效實現了信息共享,管理強化,競爭有序,高效發揮了商會特殊的管理職能。到目前為止,經過民意調查,宣傳動員,填寫會員登記表,象徵性的繳納一定數目的會費,各商會共吸收會員20xx餘人;在黑莓業商會的組織領導下,於**年6月19日召開了黑莓商務洽談會,總計有21家食品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蔘加,有效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實施了產品竟價銷售,保證了會員的個體利益。

行業商會雖然被稱作為政府、企業以外的第三部門,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提及。我國現有法規要求建立行業商會,必須通過一個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後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個經濟性的行業商會只有具備相當程度的社會合法性,才能成為真正自治意義上的民間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雖然是執法者和行為規範的調節者,但遠遠不是企業和商會的上級主管部門,只對行業商會的規範運行起監督指導作用。

實現組織機構的民間化,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所代表行業的利益。政府退出市場經濟的中觀和微觀層次,而把這些帶有執行性、技術性與操作性的職能,讓給行業商會等一類組織去行使。政府後退,市場才能迴歸。

新成立的各類行業性商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休,是由民間個人發起,自主營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民營自辦的專業組織,如何將其辦成一個能辦事,肯辦事,辦好事的機構,並在工作中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組織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只有靠加強自身建設才能建好,只有“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才能逐步探索完善。

三、搞好內部協作,抓好橫向聯繫,明確商會內部(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權限

會員之間要充分實行資源共享、利益均沾。品種資源、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品牌資源等要通過商會合理配置、充分發揮資源的效益,謀求整體利益。內部協調的重點和難點是利益協調,得到服務後會員要積極繳納會費,實行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商會應該不斷地探索並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通過管理達到利益的合理分配。

商會與政府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繫與合作,接受監督和管理;本鎮縣級與地方區域性商會與外地商會之間要加強聯繫與合作,與外地行業性生產基地、水產品市場要建立廣泛的聯繫,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揚長避短,以促進各商會的不斷髮展。

商會成立之後,各商會的理事長要明確工作權限和職責,具體要召集並主持理事會,檢查會員大會、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以及代表本商會籤屬有關重要文件。

祕書長要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並實施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決定各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以及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綜上所述,“農工貿一體化”行業商會商會的成立,使農民變成了商人,產品變成了商品,個體變成了羣體;在“三個變化”中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但在農村,行業商會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發展必須依靠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引導,監督才能使之儘快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目前主要困難是觀念、經費、信息和支持等問題。我們將按照“打造品牌產品、發展自身加工、擴大外向貿易”的指導思想,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用海納百川的胸襟廣泛吸納會員,不斷壯大會員隊伍,為商會的發展增添活力;要用蚍蜉撼大樹的氣魄,將單個會員的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帶動農户,帶動基地,帶動市場,把各個會員的優勢轉化為整體的商品優勢、品牌優勢;要用求真務實的精神,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要從細微處入手,把各個環節的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切實解決會員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

我們堅信,在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扶助下,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運作下,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商會必定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的行業經濟必將迎來輝煌燦爛的明天!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8

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邁進及科學發展觀的踐行,作為....市首批大學生村幹部,我到...村工作已近兩年了,為了更好的推進新農村建設,我通過走訪農户及查閲有關檔案資料等方式對..村基本情況及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村現狀:

基礎設施現狀:由於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以及在我村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奮鬥下,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在交通方面,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基本解決,四條總長7.26公里的水泥硬化路貫穿我村;在用電方面,覆蓋率達到100%,且全年故障率控制在0.1%以下;在用水方面,村委已於20xx年上半年對吃水困難的一,二,三,四,八,九組居民進行了送水工程,村民吃水不再難;在住房方面,我村的小區建設已取得第一階段的成功,由於地下煤層採空,我村八,十組部分房屋成危房,經開會研究,動土施工等一系列程序,兩組共97户居民已經全部搬遷到統一規劃的小區中居住。但這些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遠大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今後,我村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一個很大、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村的環境狀況: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宣傳教育下,我村認為環境自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長遠之策,為此村委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如引導村民從根本上消除垃圾,污水等污染源,村裏道路兩旁種上了綠樹,進行改廁建設等等,隨着村民們科學知識的不斷提高和村委的不斷引導,我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經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能很好地去維護,但仍有少數的人致廣大村民的長遠利益而不顧,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仍有發生。為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的環保宣傳會加大力度,使村民從思想本質上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根本上做好環境保護,真正為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及治安管理工作現狀:一直以來,由於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得以深入開展和廣泛宣傳,使村民對計劃生育這項戰略性的國策有了深刻的認識,絕大部分羣眾都能夠自覺遵守,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連續三年,我村被...市計劃生育委員會檢查驗收並得到好評,但仍有極少數的羣眾,由於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不能夠很好地執行黨和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因此,計劃生育工作還任重而道遠。同時,經村兩委班子和治安主任的努力,我村近幾年沒出現過一起惡性事件,打架鬥毆,小偷小盜現象也不復存在,極少數發生口角現象都通過村委會協調及時被制止,治安管理工作趨於穩定狀態。

二、在工作中所採取的方法及取得的成績

20xx年初,旱情嚴重襲捲我省,我村也未能倖免,部分小麥已經呈現枯黃現象,在配合村委召開了緊急抗旱工作會議之後,村兩委幹部投入緊張的抗旱工作中去,我村利用新打深井對一,二,四,八,九組部分麥地進行澆灌,我每天穿梭於各組麥地之間,查看是否有接頭處漏水導致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由於水管有限還得協調各隊在澆地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摩擦,那段時間,由於經常在澆過的濕地裏來回走,我有雙鞋跟都擰掉了,但是看到被搶澆的200多畝麥苗又綠綠葱葱的,心裏甭提多高興了,民以食為天,自己只不過累一點,但卻能保住村民們的口糧,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

20xx年三,四月份,手足口病開始蔓延,我村十組連續出現3例病例,我主動申請負責我村手足口病的防控,那些天,我每天早早起牀步行半個多小時趕到十組小區處監督村醫對外環境進行消毒,待外環境消毒完畢,我挨家挨户上門提醒和查看村民內環境的消毒,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天最少四次噴灑84消毒液進行消毒,同時到人多的地方對手足口病的知識進行講解,消除村民們談病色變的觀念,對他們宣傳十五字方針,要真正做到家庭及個人的衞生清潔。對於已出現的3例病例,我每天和村醫一起上門查看病人情況,同時做好隔離記錄,到現在為止,我村..組小區及與其緊挨着的..組小區再無一例病例發生,孩子們的健康有了保障。

20xx年5月,是我到...村任職以來最忙的一個月,也就是這個月,村民們的吃水難及行路難問題得以解決。由於我村底部是正在開採的煤層,我村大部分村民家都出現井榦涸現象,許多村民只能靠買水以維持生活之需,20xx年下半年村委籌資新打深井一口,但由於資金等原因一直未安裝水管,在今年5月份村委利用多方籌措的資金購買了一批水管開始進行送水入户工程,在這期間,我每天早出晚歸,對村民所挖管道深淺進行驗收;對各組所領水管直徑尺寸及長度進行確認;放水管時積極組織協調以保水管不扭曲增加使用年限;埋水管時認真監督杜絕水管外露現象發生;接水管,試壓力等工作全程參與,而在安裝自來水的同時我村積極響應上級“村村通”工程的號召,一組,九組正在修路,我每天在送水工程告一段落之後,就與其他村幹部一起在兩個路段上監督檢查看路基是否平穩;坡度及彎度是否合適理;用料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現;處理施工工程中施工單位與村民們發生的矛盾;測長度,量寬度,算平方,填寫驗收單;落實道路硬化後後期路面維護工作。在一,九組修完路後,馬上又對我村五組進行道路硬化,這個月共硬化道路3626.6米,解決了928口人的吃水問題,一組的..大爺高興地説:“以後出門再也不用穿膠鞋了,再也不用到遠處拉水吃了,這得感謝現任的村幹部們啊。”我想説的是:大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更應該感謝黨的好政策啊。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9

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邁進及科學發展觀的踐行,作為....市首批大學生村幹部,我到...村工作已近兩年了,為了更好的推進新農村建設,我通過走訪農户及查閲有關檔案資料等方式對..村基本情況及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村現狀:

..村位於...鎮政府 2公里處,南與..村相鄰,北與..村相鄰,西至..村,東至..村,總面積..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畝,總人口..人,共..户,由..個村民小組組成,其中有..名低保户,..名五保户。我村交通便利,村裏共有磚瓦廠和養殖場等企業..餘家,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和外出務工。

基礎設施現狀:由於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以及在我村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奮鬥下,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在交通方面,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基本解決,四條總長7.26公里的水泥硬化路貫穿我村;在用電方面,覆蓋率達到100%,且全年故障率控制在0.1%以下;在用水方面,村委已於2019年上半年對吃水困難的一,二,三,四,八,九組居民進行了送水工程,村民吃水不再難;在住房方面,我村的小區建設已取得第一階段的成功,由於地下煤層採空,我村八,十組部分房屋成危房,經開會研究,動土施工等一系列程序,兩組共97户居民已經全部搬遷到統一規劃的小區中居住。但這些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遠大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今後,我村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一個很大、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村的環境狀況: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宣傳教育下,我村認為環境自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長遠之策,為此村委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如引導村民從根本上消除垃圾,污水等污染源,村裏道路兩旁種上了綠樹,進行改廁建設等等,隨着村民們科學知識的不斷提高和村委的不斷引導,我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經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能很好地去維護,但仍有少數的人致廣大村民的長遠利益而不顧,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仍有發生。為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的環保宣傳會加大力度,使村民從思想本質上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根本上做好環境保護,真正為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及治安管理工作現狀:一直以來,由於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得以深入開展和廣泛宣傳,使村民對計劃生育這項戰略性的國策有了深刻的認識,絕大部分羣眾都能夠自覺遵守,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連續三年,我村被...市計劃生育委員會檢查驗收並得到好評,但仍有極少數的羣眾,由於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不能夠很好地執行黨和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因此,計劃生育工作還任重而道遠。同時,經村兩委班子和治安主任的努力,我村近幾年沒出現過一起惡性事件,打架鬥毆,小偷小盜現象也不復存在,極少數發生口角現象都通過村委會協調及時被制止,治安管理工作趨於穩定狀態。

二、在工作中所採取的方法及取得的成績

2019年初,旱情嚴重襲捲我省,我村也未能倖免,部分小麥已經呈現枯黃現象,在配合村委召開了緊急抗旱工作會議之後,村兩委幹部投入緊張的抗旱工作中去,我村利用新打深井對一,二,四,八,九組部分麥地進行澆灌,我每天穿梭於各組麥地之間,查看是否有接頭處漏水導致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由於水管有限還得協調各隊在澆地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摩擦,那段時間,由於經常在澆過的濕地裏來回走,我有雙鞋跟都擰掉了,但是看到被搶澆的200多畝麥苗又綠綠葱葱的,心裏甭提多高興了,民以食為天,自己只不過累一點,但卻能保住村民們的口糧,有什麼值得抱怨的呢?

2019年三,四月份,手足口病開始蔓延,我村十組連續出現3例病例,我主動申請負責我村手足口病的防控,那些天,我每天早早起牀步行半個多小時趕到十組小區處監督村醫對外環境進行消毒,待外環境消毒完畢,我挨家挨户上門提醒和查看村民內環境的消毒,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天最少四次噴灑84消毒液進行消毒,同時到人多的地方對手足口病的知識進行講解,消除村民們談病色變的觀念,對他們宣傳十五字方針,要真正做到家庭及個人的衞生清潔。對於已出現的3例病例,我每天和村醫一起上門查看病人情況,同時做好隔離記錄,到現在為止,我村..組小區及與其緊挨着的..組小區再無一例病例發生,孩子們的健康有了保障。

2019年5月,是我到...村任職以來最忙的一個月,也就是這個月,村民們的吃水難及行路難問題得以解決。由於我村底部是正在開採的煤層,我村大部分村民家都出現井榦涸現象,許多村民只能靠買水以維持生活之需,2019年下半年村委籌資新打深井一口,但由於資金等原因一直未安裝水管,在今年5月份村委利用多方籌措的資金購買了一批水管開始進行送水入户工程,在這期間,我每天早出晚歸,對村民所挖管道深淺進行驗收;對各組所領水管直徑尺寸及長度進行確認;放水管時積極組織協調以保水管不扭曲增加使用年限;埋水管時認真監督杜絕水管外露現象發生;接水管,試壓力等工作全程參與,而在安裝自來水的同時我村積極響應上級“村村通”工程的號召,一組,九組正在修路,我每天在送水工程告一段落之後,就與其他村幹部一起在兩個路段上監督檢查看路基是否平穩;坡度及彎度是否合適理;用料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現;處理施工工程中施工單位與村民們發生的矛盾;測長度,量寬度,算平方,填寫驗收單;落實道路硬化後後期路面維護工作。在一,九組修完路後,馬上又對我村五組進行道路硬化,這個月共硬化道路3626.6米,解決了928口人的吃水問題,一組的..大爺高興地説:“以後出門再也不用穿膠鞋了,再也不用到遠處拉水吃了,這得感謝現任的村幹部們啊。”我想説的是:大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更應該感謝黨的好政策啊。

2019年元月,為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積極響應上級政府建設文化大院的號召,我和我村祕書負責,通過選址、招標、施工等一系列過程,建成了78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其中包括籃球場、健身區、圖書館等娛樂項目。

2019年3月15號,是今年我村第一個育齡婦女康檢日,我配合鎮計生辦人員對我村育齡婦女進行康檢,康檢結束後,我村仍有39名婦女未參加,我挨家挨户上門提醒做工作,要求其參加補檢,在我努力工作下,當月我村康檢率上升百分之二十。

2019年6月,在我村秸稈禁燒巡視中,我發現我村三組有一處秸稈有燃燒跡象,我迅速組織人員處理火勢,並對放火人員進行説服教育,而後再次組織各小組幹部召開會議,重申秸稈禁燒工作的重要性,截止目前,我村再無一處焚燒案例出現。

三、...村目前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豹溝村雖然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產業結構調整的緩慢。...村耕地較多,但種植結構單一,主要以玉米小麥等作物為主,雖然產量不低,但經濟效益不高,經濟作物太少,棚室蔬菜一個也沒有,

養殖業不成規模,個體經濟不成氣候,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二是農田水利設施基礎差,無法抵禦自然災害。全村1950畝耕地,僅有150畝水澆地,由於缺少水源,大部分耕地需要等雨播種,基本靠天吃飯。在今年春季的小麥旱情上充分顯示了旱地的劣根性。

三是有些村民思想不夠開放,科技投入少。對改變種植結構、調整產業結構、退耕還林還草、發展畜牧業等認識不高。缺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普遍等、靠、要思想嚴重。

四是在確定以發展養殖業為主導產業後,由於缺少資金,致使養殖業處於少量散養狀態,無法形成規模,影響了發展的速度,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

四、針對調研,我村未來的發展方向:

根據調研結果及本村現狀,我認為...村在未來的發展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我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坡地調整種植結構,引導村民經濟作物規模種植,發展特色種植,提高耕地收益率,促進農民增收。

2、大力發展養殖業,對本村原有養殖企業進行規模擴大,同時帶動散户進行培訓,鼓勵其建廠養殖。

3、尋求合適項目,結合本村實際,最大限度利用村裏的剩餘勞動力,使農民的日常生產豐富起來。

4、建設並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舉行科技知識講座,培養一些精通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牧特產業等技術能人,讓每一個農户至少要有一個懂技術的明白人,要以鄉、村為單位做好非農業的專業技術培訓 ( 本站 )

5、宣傳國家各項惠農政策,信貸信息和法律信息,鼓勵部分大膽的農民投資辦企業,帶動村邊經濟。

6、對我村搬遷進行整體規劃,儘量集中到一起,為今後的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0

近期,按照區委農工部關於開展農業農村經濟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實際,對全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細緻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總體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區農業農村經濟總體發展較好,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以20__年為例,各項農業工作指標均順利完成,蔬菜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面積達到18、6萬畝,產值突破9、3億元,標準園建設成效顯著,建成千畝蔬菜標準園7個;農村沼氣建設指標全部完成,新建沼氣池300個;惠農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共落實農機具、良種、沼氣、一事一議、設施蔬菜等方面的補貼資金1600餘萬元;農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測土配方施肥、植物檢疫、病蟲防治、農民培訓、農業執法、種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顯;新增專業合作社8家,土地流轉面積突破8000畝,“三資”管理趨於規範,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財富積累機制。農業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建設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資金不足。發展現代農業各方面的要求比較高高,從生產設施建設到栽培管理都較以往更加嚴格,為此,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而據我們調查雖然近兩年各級對農業有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但仍不能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現在農村信用社、農行等金融部門不願發放小額貸款,更加加劇了資金瓶頸問題,制約了農業產業發展。

(2)組織化程度不強。當前農民進入市場很不順利,原因之一是組織化程度低。針對目前家庭經營為基礎的現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辦法是通過合作社組織農民。但就目前全區的實際情況看,各類合作社數量雖比較多,但真正能夠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並不多,沒有具備一定實力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很難將農民有效組織起來,抱團發展。

(3)品牌效應不太明顯。以蔬菜為例目前,雖然我區已經註冊了“營綠”、“碧緣”、“乾綠”等蔬菜品牌,但在開拓蔬菜銷售市場方面都處於各自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沒有擰成一股繩,創立代表本區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產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應不明顯。

(4)技術服務不能及時跟進。專業農技人員缺乏,基層農技推廣組織不健全是我們的現狀。所有技術服務工作全部由農業技術綜合股一個部門承擔,業務上不堪重負,鄉鎮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完全處於“真空”狀態,有名無實。區農業局現有工作人員中,非農專業人員多,涉農技術人員少;工人多,幹部少;初級及中級職稱人員多,高級職稱人員少。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全面的技術服務,對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術服務隊伍現狀嚴重阻礙了農業向前發展。

2、發展對策

(1)拓寬融資渠道。建議政府在加大農業發展扶持力度的同時,積極組織建立產業發展融資平台,適當地為融資提供擔保,協調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合作社及農户的關係,使二者之間建立起合作互信關係,提高金融機構放貸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政策吸引,調動社會資金參與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寬融資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建議制定專項的扶持政策,對發展有機蔬菜產業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予以扶持,使其運作更加規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吸引更多的農户加入其中。

(3)培樹“廣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議對現有的蔬菜品牌資源加以整合,聚零為整,抱團發展,逐步培育並樹立在京津市場叫得響的,能反映有機蔬菜發展特徵的大品牌,進一步提高我區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農技服務體系。建議區政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技服務體系,重點是加強鄉鎮農技服務隊伍建設,落實人員編制,給予經費保障,使空轉的鄉鎮一級農技服務機構真正運轉起來。在確定人員編制中,重點向農業系統予以傾斜,落實高層次人才待遇,引進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級職稱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紮根,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三、農村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農民負擔監管還存在一些間接收費問題。一是少數部門仍然違規向村集體收取資料費、培訓費、學習考察費等費用;二是村街報刊超限額,存在報刊訂閲向村街攤派,部門刊物過多過濫等問題。在今後的監管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大對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減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列入專項治理的重點內容,屬於哪個部門,由哪個部門負責治理,沒有文件依據收費的要堅決不能再收。明確要求鄉鎮各部門確需向農民或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收費的,需要經過區減負辦審核備案,以防止亂收費行為的發生;村街訂閲報刊應堅持自願的原則,不能強行攤派。報刊徵訂要嚴格按照省規定的標準執行;三是加大農民負擔的執法檢查力度,督促減負工作的更好開展,查漏補缺,確保今後農民負擔執法檢查中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2、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問題突出。一是村民實際籌資比較困難,部分村街存在集體墊資現象,把應發給村民的福利代替籌資。二是由於申報程序比較繁瑣,部分村街申報項目的積極性不高。三是上級資金撥付遲緩,造成報帳不及時,影響下一年度項目申報。四是未將籌勞納入獎補範圍,獎補數額小,難以滿足村街公益事業建設的實際需求。今後我們將盡量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點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3、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夠規範。一是管理體制不暢。各鄉鎮(辦事處)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中心具體負責業務的是鄉鎮財政所長,長期以來財政部門執行的業務處理程序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處理程序,與農經部門的業務處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別,實際工作中很難貫徹落實農經部門的政策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項財務監管制度很難落到實處。從調研中發現有的村街民主理財小組難以真正發揮監管職能,對村集體的財務收支活動的監管流於形式;有的村街大額開支沒有履行民主議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會選舉產生,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調研中還發現有的鄉鎮“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對於村街財務審批手續把關不嚴,收入不及時入帳。村委會開支嚴重鋪張浪費,個別部門違規向村街收費等現象。在今後“三資”管理中,一是要繼續加強財務制度建設,規範財務管理程序;二是規範農村集體財務收支審批程序;三是切實履行民主決策程序,實行民主理財。

4、農村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資管理工作體制不順,人員短缺。二是由於村街幹部基於村街穩定因素考慮,對歷史遺留問題大多本着後人不理前帳的態度,對清理核實和履行民主監督程序心存疑慮,對應收款不積極清收,應付款不主動償還,對無償或低償使用村街資產的情況也採取迴避的態度;此外,區城區周邊村街出租資產的數量較多,情況複雜,資產清理起來比較困難,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體資產又很少,因此村街對建立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也影響了此項工作的開展。在今後工作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鄉鎮村街開展此項工作的督導檢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導工作開展,通過總結已建立機制村街的經驗做法,推動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關措施,力爭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5、農村經濟審計處於“真空”狀態。我區沒有開展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工作。具體原因是:一是農經管理體制不順。我區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全部由鄉鎮(辦事處)財政所代管,農業部門的相關經濟政策及報帳制度不能在鄉鎮(辦事處)財政所代管的村街帳務中得到較好的落實,造成開展審計監督工作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二是審計力量薄弱。我區農經人員少,縣鄉兩級農經管理人員只有3人取得審計證,審計力量與任務相差懸殊,致使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難以開展。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存在的困難依然是農經管理體制不順和審計人員缺乏。建議區政府充實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1

一、調研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美好圖景。與此同時,中央明確強調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顯而易見,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需要什麼,他們最有發言權。

二、調研時間:

XX年XX月——XX年XX月

三、調研範圍:

居力很鎮15個行政村

四、調研內容:

農村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意識跟不上發展需要

1.農村基層幹部綜合素質不高。在農村改革發展中,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核心。但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後於農村改革發展客觀形勢的需要,黨員幹部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能力較弱,對發展認識不夠,對上級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農村幹部隊伍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基層幹部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素質偏低、政策理論水平不高和工作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2.農民羣眾觀念陳舊,市場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民羣眾文化素質低,發展意識淡薄,農業生產上只顧傳統種植,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只顧眼前小利,忽視長遠效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村上級給農民提供惠的政策和服務,但大家不積極、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項目無法落實。

(二)農業結構有待調整,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化力度不夠

近年來,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市場需求向多樣化、高品質方向轉變。鄉黨委、政府雖然積極幫助和引導農民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但由於不少農户無技術、無資金、無經驗,不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造成投入多、產出少。加之由於農業生產的低效益,農村中稍有文化素質,有一技之長的青年男女,紛紛外出,不願從事勞動強度大的種植業,而留在農村的老年勞動力和婦女勞動力,因缺文化,對新技術、新生事物接受慢,寧可固守低效益的傳統種植業,不願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生態農產品轉型。

(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1、道路問題:居力很鎮地處科右前旗政府南,東、西、北三面與烏蘭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國道橫貫全鎮,白阿鐵路從鎮東南穿過,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通過多年努力,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但從總體上看,村級道路還顯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羣眾普遍認識到這一點,但鄉村公路建設項目有限、缺少資金,羣眾想修路的願望與上級投入還有差距。農田水利等建設也離農村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

2、辦公及活動場所問題:全鎮15個行政村現已基本解決辦公場所問題,但是有部分不夠標準,利用學校當臨時的辦公場所,活動場所只有在鎮政府所在地前進村有一個標準的活動場所外其他村有個別的也都存在地方孝無活動設備等問題。

(四)農村衞生環境普遍較差

幾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沒有垃圾回收點,有部分農村家庭沒有獨立廁所,農村衞生環境不容樂觀,整體上是髒、亂、差的局面。

(五)農村存在的陋習

現在有的村還存在賭博的現象,一到冬季就開始聚集賭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輸光了還欠了很多外債。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村裏你經常能看到十幾歲的孩子在家幹活,問到為什麼不去上學時他們説“不願意上”十幾歲的孩子對問題的看法是簡單的,這需要的是家長的正確的引導。

仍有少數村民現在還迷信,相信,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

五、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理性發展、適度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

2、搞好村鎮規劃,新農村要有新面貌。要有個像樣的辦公場所,要有農民的業餘活動場所,要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農民兄弟們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樣子,規劃自己心中的新農村。他們認為,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把農村衞生環境搞上去,乾淨整潔才是新農村應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鎮規劃、產業規劃和城鄉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再次,搞好示範村和新村鎮建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3、優惠政策要延續,幸福美景萬年長。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關於“三農”問題的三個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農民在舉雙手贊成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衷心地希望國能持久永恆,用持續穩定的政策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舊俗、樹新風,新農村要有新風氣。各村制定符合實際、能治“壞習氣”的(村規民約)。像紅白喜事、賭博現象都要按新村規處理,全體村民共同參與起來,共同抵制歪風邪氣,弘揚社會正氣,改變“遇事沒人管,誰管遭白眼”的現象。

5、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學生村官。加強農村基層黨員教育,充分發揮黨員的領導帶頭作用。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農作物的增產、增收。鼓勵農民進行創業,對創業者給予優惠政策與獎勵,政府幫助發展大型養殖產業。落實好上級下達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指標,不搞‘面子工程’。加強農村、農民的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居力很鎮的農村經濟一定能夠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2

xx縣屬於老、少、邊、窮、庫區縣,位於xx省西部,xx市東南面,素有“門户”之稱。全縣農業人口25.6萬人,耕地面積31.7萬畝,其中水田27.9萬畝,旱地3.8萬畝,林地面積180.9萬畝(xx年統計數據)。在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推進全民小康社會的攻堅期,如何摸清農業農村基本底數,推進農業結構轉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農業農村生產發展現狀

1、農村勞動力構成情況。全縣農村勞動力資源18.6萬人,其中男勞動力9.5萬人,女勞動9.1萬人,農村從業人員16.8萬人,較xx年減少0.4萬人,減少2.4%。

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目前,全縣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97公里;實施“五小”水利建設,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28萬畝。自來水受益村132個,在xx年基礎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個,增加2.3%,農村通電與通電話村134個,與xx年持平。

3、農村能源物資消耗情況。農村用電量2481.9萬度,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噸,減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噸,減幅達到4.4%,鉀肥施用量1098噸,增幅3.4%,複合肥施用量7030噸,增幅46.7%;農用薄膜施用296噸,增幅17.0%,柴油1385噸,增幅18.2%,農藥456噸,增幅8.1%。

4、主要農作物生產情況。全縣農作物種植總面積59.9萬畝,增幅9.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21.5萬畝,增加4.2%,產量7.37萬噸。一年生經濟作物種植27.96萬畝,在xx年基礎上增加3.65萬畝,增幅15%。柑橘種植22.4萬畝,產量17.9萬噸,增幅分別達8.3%和19.3%;特色水果種植0.34萬畝,增幅3%,產量1.8萬噸。

5、畜牧漁業生產情況。全縣生豬出欄15萬頭,增幅5.6%;牛出欄0.89萬頭,增幅8.5%;羊出欄2.5萬隻,增幅6.4%;家禽出籠86萬羽,增幅5.5%。肉類產量達12758噸,增幅達8.8%;水產養殖1.5萬畝,增幅1.7%;產量達2424噸,增幅達10.1%。

6、農業裝備發展情況。xx年,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1萬台,16萬千瓦,增加0.39萬台,2.4萬千瓦;機耕面積達18萬畝,增幅84.5%;機收面積9.3萬畝,增幅達106.7%農機作業面進一步加大,農業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

7、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xx年,全縣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1.8億元,年遞增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5318元,增速達13%以上。

二、農業農村發展制約因素

1、農業生產老齡化趨勢明顯。調查的7個鄉鎮70户農民,353人,其中務農人員139名,佔調查人口的39.4%,外出務工103人,佔31%。50歲以上務農人員73人,佔52.5%。務農人員老齡化趨勢嚴重,且呈逐年增長態勢。今後,農業面臨“誰來種地”、“誰會種地”、“誰種好地”的問題將日趨嚴重。

2、農村勞動力素質整體不高。調查的務農勞動力中,國小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佔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佔1.4% 。勞動力素質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種、新技術、新事物能力不強;特別缺少開拓創新意識,創業能力不足,難以擺脱傳統生產方式“固囿”,盲目生產,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的整體提高。

3、農業扶持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據調查,達嵐鎮都用村農户楊勝好,這些年兒子在外打工,賺了一點錢,堅持回家創業,去年養了20多頭羊,今年準備擴大規模,但對“到哪個部門爭取政策支持”、“有沒有貸款扶持”等政策一竅不通。調查的70户農户,95.7%的農户對惠農政策缺乏瞭解。政策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導致農民對政策的“認知感”、“獲得感”、“滿足感”大打折扣。

4、農村土地拋荒問題較嚴重。隨着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價格水平較低,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村有知識、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農村部分土地拋荒棄管,且有逐年加重趨勢,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平穩、持續和健康發展。

5、農村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土地大部分通過“親戚代種”、“少量租金轉包”、“他人免費承包”等農民自發形式進行分散流轉經營,農村土地流轉規範化、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影響了農村土地整體利用效率。

6、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不平衡。調查發現,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機耕率達到了60.3%,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其它山區鄉鎮,由於受特殊的地理環境制約,大部分還在採用牛力耕作,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平衡,嚴重製約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三、農業農村發展出路及對策

1、堅持政策惠農,讓農民發展生產“動”起來。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人員和資源優勢,把各類農業優惠扶持政策,梳理、彙總成冊,當好政策“宣講員”,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項強農、惠農、扶農、助農政策宣傳,為農民發展生產注入一針“強心劑”。積極鼓勵引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回鄉創業,及時根據政策調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異,搞好產業規劃,實施產業開發,把農業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建立信貸資金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的長效機制,簡化農業信貸資金申報、審批程序,開闢信貸資金支持“快速通道”,讓農村有為青年敢用、有好農業信貸資金,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2、堅持制度管農,讓農村土地流轉“活”起來。建立農村土地向種植大户、種養能人、家庭農場、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規範、合法、有序流轉機制,讓農村產業帶頭人吃下一顆“定心丸”,鼓勵他們採取土地入股、土地轉讓、土地出租、土地託管、土地置換等多種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明確農村土地產權歸屬,建立土地流轉公證制度,完善土地流轉監督機制,健全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讓土地流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圖,切實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在農業生產上的增值效益。

3、堅持科技興農,讓先進技術全面“推”起來。堅持強化產學研結合、農企校聯結,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加快先進技術引進、示範、推廣,通過創新技術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效率。健全縣鄉農技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體”的農業服務體系,確保技術推廣責任到村、服務到人、覆蓋到面。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着力培養一批有頭腦、懂經營、善管理、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進一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不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4、堅持裝備固農,讓現代農業生產“跑”起來。大力實施農業機械裝備提升行動,完善農機購置、政策性保險等補貼政策,加快新型農業機械引進、示範和推廣,重點引進更新一批農業排灌、運輸、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機械,實現農業裝備高效化、自動化、智能化。要加快節種、節水、節肥、節工等節約節能型農業裝備引進利用,不斷拓展農機作業領域,提高農機服務效率,積極推動農機服務市場化和產業化,讓先進農業裝備“領跑”現代農業發展。

5、堅持產品優農,讓農村羣眾儘快“富”起來。大力推進“產品優農”戰略,創建一批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健全“全程化”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強化產前、產中、產後質量跟蹤服務,切實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堅持農產品質量監管、產品產地認證、品牌創建同步跟進,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加大“名、特、優、新”品牌創建,以監管促品質,以品質創品牌,以品牌提質量,以質量贏市場,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行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特色農產品銷售網店,藉助電子商務的強大網絡推介力,搶佔市場先機,向市場拓展要“效益”。

6、堅持產業強農,讓農業經濟迅速“升”起來。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產業強農” 戰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施結構優化調整,促進產業轉型提質增效。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產業化發展上的“火車頭”作用,大力推進骨豬、烤煙、茶油、生薑、葡萄、佤鄉米等特色產業“八大園區”建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檔次。充分調動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種養業,加快創意、休閒、循環、觀光、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培育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致富門路,打造農業經濟發展“升級版”,促進經濟高效、生態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3

宜昌市夷陵區地處鄂西山區與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山區面積佔四分之三,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解決農民坐方便車、坐安全車、坐經濟車、坐舒心車,納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筆者根據區情,提出一些想法,與同仁共同探討。

一、客運市場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從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提出新農村的建設,它的意義和作用非常明顯。其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榮的任務是在農村,城市中除了下崗工人和低收入羣體以外,絕大多數居民已經實現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實現?關鍵就看農村。其二,是中國國情決定的,無論城鎮化怎麼發展,農村始終會有上億的農村人口在那裏生活。怎麼讓他們在那裏安居樂業,怎麼把農村家園建設好,讓他們也能分享現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速度,就得加快農村的發展,加強農村建設。

農村公路作為農村地區的基礎性、公益性設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保障,發展農村客運則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工程之一,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

二、我區的客運現狀

(一)通達狀況,我區現有12個鄉鎮(街辦),222個行政村(居委會),3400多平方公里,5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80%。現有公路通車裏程3688公里,班車營運線路58條,營運里程2250公里。這58條線路中有10條的終點為鄉鎮政府所在地,有46條線路終點到村,貫穿了157個村(居委會),佔行政村總數的71%。還有65個行政村未有通客車,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區。

(二)運力狀況,現有客運公司12家,客車378台,其中從事農村客運的客運車輛310台,5846座.日發班次758個,日發送客運量4萬人次。

(三)站場建設狀況,現有二級客運站2個(夷陵客運站和太平溪港水陸客運站各一個),鄉鎮五級客運站現有2個(霧渡河、黃花),在建的2個(下堡坪、分鄉),擬建的1個(鄧村)。現有招呼站5個,擬建75個。現有候車棚27個,擬建50個。原有2個五級客運站(鴉雀嶺、土門)因為種種原因閒置。

三、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線路開不通。鄉村公路等級較低、通車裏程短、斷頭路多、維護不夠、通車數量少,有將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級公路,無法投放客運車輛,當地村民無車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難。原因很直接,就是資金不足。但隨着農村公路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未來五年一定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

(二)經營者開不起。一是經營者投入大、效益低。農村客源分散,客運量呈週期性變化,農民以自然村莊散居,又受季節影響,實載率低。加上高額的税費、油料和修理費用,使經營難於維繫。曾有牛坪的楊柳池、梅子埡、下坪太陽山等數條線路開班以後又停下來。二是有的鄉村線路開班以後,雙排小貨車、“面的”、摩托車等充斥其間,原本少得可憐的一點兒客源被低票價的非法營運車輛所截走。霧渡河至樟村坪線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親戚、貨主的名譽等方式進行非法載客營運,長期以往,已開通的客運班車就自然而然地開不下去了。

(三)農民坐不起。鄉村客運線路里程短、路況差、票價相對高。山區農民收入少,往往為節省五毛一塊錢而改乘摩托車或者其它廉價的“黑車”,甚至繞“山間小道”步行趕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從事鄉村的客運線路大多道路等級低、彎多路急,行駛不安全;二是從事鄉村線路的車輛大多技術狀況差,有的車輛儘管通過了車輛技術檢測,但長期行駛“山間小道”,維修保養跟不上,車況令人擔憂;三是部分駕駛員駕駛技術和經驗不足,隨時可能出現事故。四是司乘人員服務質量較低,坑客、宰客、甩客現象時有發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難。一是客運站場設施薄弱,候車條件差。全區等級客運站數量少,大多數鄉鎮無等級站,只有簡易停車場,行政村基本沒有停車場,沿線居民點也沒有候車棚,村民只好在路邊候車,見到什麼車就坐什麼車,顧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現有的客運班車,不適應村民隨時出行和攜帶農副產品的需要。

(六)黑車打不死。鄉村客運線路上的“黑車”大部分屬於當地村民自用的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他們利用農閒時節非法載客,有生意的時候就撈一把,沒有生意或遇有執法檢查的時候就在家“休整”,靈活機動、隨叫隨走。即使被查扣,他們也會串通乘客(鄉里鄉親的)百般抵賴,造成取證難,執行難,受到處罰後,他們又會變本加厲。

四、幾點思考

加強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村村通,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業興。加強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發展農村公路的重要條件,而且是發展運輸經濟、改善投資環境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區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了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使我區通車裏程、通車質量和候車條件大大改善。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4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户,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户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15

我們花莊村是俞垛鎮的一個偏遠村落,距離鎮裏大約12公里,我村地處三縣市交界處,全村共有農業人口2358人,非農業人口104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河溝面積3000畝以上,村集體收入18萬元,三產總產值一億元,人均純收入6480元,村所在轄區私營企業6加,加油站,奶牛場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絨玩具、石油機械、鍛仲、傢俱製造、特種養殖為主導產業。就自己近期的調查來看,有許多的因數制約我村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我村發展現代農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難以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我村的農業生產受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低、產業化進程慢等因素的制約,其生產仍然沒有跳出小規模、低水平、傳統粗放經營的怪圈。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實際機播、機電灌溉率不高。

有這樣有句話“要想富,造公路”,現在興泰公路全線通車了,但是我們村的村級公路還很不發達,村西面跟南面的許多地方現在還是磚頭路,有些地方甚至還有危橋,沒有好的交通,就沒有人來投資創業,農副產品就沒有市場競爭力。

(二)農民素質低、適應性差,難以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國中文化水平。而在農村勞動力非農化流動過程中,出現的農民人力資本的“逆向選擇”現象:流出就業非農行業的基本是年富力強、受過較多教育的農村“精英”,留下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人力資本含量和勞動技能較低的兒童、婦女和老人,進一步從總體上降低了從事農業生產的留守農民素質。無疑,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其素質偏低,難以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

(三)落後的思想觀念仍是農户走入市場的障礙。

我村的農民仍然沿續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習慣,思想觀念保守,在尋求項目和資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給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當的嚴重。相當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農為本的生存觀念和温飽型目標,小富即安,脱貧致富的心理預期不高。受固有觀念的制約,資源開發利用和經營模式停留在初級水平。

(四)經濟發展中“短視心理”造成集體實力日漸削弱,對户營經濟的扶持存在誤區。

這裏的“短視心理”是指部分村幹部羣眾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輕長遠利益,重個人利益,輕羣眾利益,享樂主義,擺官架子的不利傾向。由於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營經濟的發展,多數村幹部對集體經濟發展抱的期望不大,導致近年我村集體經濟實力處於緩慢的發展趨勢。

由此看來,由於經濟基礎和自然條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縮小鄉村致富的差距,就應該通過合理的規劃,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遏制我村農民致富緩慢的勢頭。

二、多管齊下全面推進

發展現代農業,繁濟榮農村經,促進農民增收,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整個經濟社會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為此,必須以創新農業發展理念為前提,以提升農業裝備水平為基礎,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以推廣科學技術為支撐,以增加投入為保障,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我村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用先進理念引領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樹立新理念。要樹立用現代工業推動農業發展的理念。要用辦工業的方法辦農業,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區域化佈局、市場化運作,逐步實現農村工業化、農民工人化、農業現代化。要樹立按比較原則參與新一輪市場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過不斷比較、調整、改進、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做強做大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形成農民跟着產業走、產業跟着“龍頭”走、“龍頭”跟着市場走的良性發展軌道。要樹立抓農業就是引導農民走向市場的理念。要通過解決農民待遇不公、信息不靈、市場把握不準等問題,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改變農民身份,促使農民從產品生產者轉變為商品生產者。

(二)用現代裝備帶動農業。

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條件會得到改善,我村已經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進行土地整改,修建鄉村公路和橋樑,國家明年對經過我村的國家V級航道魯汀河進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要實施沃土工程,以鼓勵農民發展綠肥、秸稈還田和施用農家肥為突破口,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前段時間我鎮的秸稈還田現場會在我村召開,這不僅是對於我村前段時間秸稈禁燒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下一階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六通、六有、六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生存環境,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三)根據村的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的農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科技興農,這樣才能強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鎮注水養殖大村,應該發揮自己的產業特色,將養殖業做大做強,聯合各養殖户進行規模化生產銷售,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降低市場風險,創建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招商引資,今年我村已經引進了四個項目,其中有一項就是蘑菇大棚種植,在今後的生產過程中要擴大規模,創建食用菌生產基地,創建加工廠,生產、加工、銷售一條 龍服務,品牌化經營,包裝出口,爭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花莊村的農村經濟一定能夠走上一個新的台階——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