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管理問題調研報告

根據根據根據**人大常委會的安排,城建環境委組織了有市發展計劃委、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區人大常委會等單位和部門參加的專題調查組,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圍繞城市規劃(包括如何解決城中村問題)、管理體制、綜合執法等方面,對**中心城市管理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堅持從實際出發,採取聽取彙報、查閲資料、走訪羣眾、召開人大代表及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座談會、實地查看等方法,深入調查研究,還赴**、**、**等地參觀、考察。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市中心管理問題調研報告

一、**城市管理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心城市包括**區和**經濟開發區。目前,**城市建設及維護的管理職能主要集中在市建設局等有關部門。市建設、工商、公安、環保等部門負責城市管理的行政執法。市建設局設有城建監察支隊,但人數少,一般只負責協調;具體執法工作由**區和**經濟開發區的城建監察大隊承擔。市規劃局設立規劃監察大隊,負責城市的規劃執法工作。**區設立城管辦負責城市市容管理。

建市以來,市政府在中心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中心城市的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但是,由於我市建市時間短,現有的城市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沿襲了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模式。隨着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改革的不斷深化,目前城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條塊分割,管理上尚未形成合力。橫向有政府部門的多頭管理,城市管理的權限分佈在城管、建設、公安、工商、衞生、環保等部門,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從縱向看,在事權劃分上,體制尚未理順。如市、區兩級的土地管理權和規劃管理權沒有按照國務院國發明電〔****〕*號文的要求劃分,市、區爭權奪利現象時有發生。又如市區道路,按照規定寬**米以上的歸市級管理、寬**以下歸區級管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寬**米以上的道路的管理,市級不到位。遇到重大節日或活動,市裏往往把任務安排給**區。而**區財政緊張,沒有這項經費造成無力管。而**路中段的改造拆遷,市裏不投一分錢,**區也感到操作困難。再如**區房管局成建制上收後,**區已無房產管理權,導致**個鄉鎮的房產管理、發證成了空白。

——多頭執法和處罰,降低了行政執法效率。城市管理涉及部門眾多,對違反城市管理有關條例的現象,本該按職責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有利的爭着管;而碰到棘手的問題,又誰都不管的問題。如:流動攤點的整治,有關執法部門按照各自的法律、法規都負有一定的管理責任,但大家都能説出不管的理由來,最終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而市內交通多頭審批但管理薄弱,使市區交通混亂無序,“地老鼠”、“摩的”越來越多、越多越亂。目前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眾多,有的執法隊伍由於經費不足,為維持生計,以收代管、以罰代管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管理者的形象和管理的效果。

——建、管、養合一,城市管理效率不高。長期以來,城市建設在城市發展中處於主導地位,相對而言,城市管理卻顯得不很突出,一直沒能提上議事日程,在城市的發展中,依附於建設,形成“建管養合一”的模式,建設部門擔負了建設、養護和管理的多重任務。由於城市建設部門承擔了建、管、養的職能,造成隊伍龐大,依賴性強,維護管理成本高,財政負擔重。建設部門既要搞建設,又要抓養護和管理,勢必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影響管理。從另一種角度講,建設是一種企業行為,而管理是政府行為,管理對建設有監督和控制權限,建管同出一門,建設部門很難對自身實施有效監督。

——管理重點易位,城市管理侷限於治標層面。一些城市管理部門過分側重於對現存表象問題的查處,只抓住了管理末端,對如何提高管理部門效能、如何提高市民環境意識和公德意識等治本性的問題未作深層次的考究,更缺乏系統化的有效管理舉措,由此出現“管理重點易位”現象,把城市管理片面理解為“抓反覆、反覆抓”的簡單重複,形成“突出整治—情況好轉—重現問題—突出整治”的城管怪圈。典型的如城市內河的治理情況。長此以往,必將導致管理部門成為查處問題的“機器”,而不是查處問題的“主人”,造成政府管理成本增加,根治問題的過程緩慢。

——行業壟斷,城市公共服務質量不高。在現行的城市管理體制下,城市公共服務部門,習慣於按“行政命令”和“計劃調度”辦事。由於是“獨家經營”,不存在競爭,缺乏激勵約束機制,職工習慣於吃“大鍋飯”,拿“固定工資”,造成這些部門缺乏公共服務意識,公共服務質量低下。

——規劃滯後。原縣級**的總體規劃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兩年雖然加快了規劃編制步伐,但是還不能滿足**建設和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各類專業性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工作顯得滯後。在規劃執法上,力度亟需加大。通過調查瞭解,自****年至****年以來,**城區個人違章佔地建房情況比較嚴重,總户數達****户。特別是****年和****年期間,非法建房總數達***户。其中情況比較突出,成片成規模的主要有:城南無名村,違章建房達**座;**鄉造福工程和無證建設的一些公益性項目;****村、**村、**村和**的**村、**村、**村等城鄉結合部;**少數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聚居村等。同時,建設項目規劃批後的跟蹤管理不夠,特別是有些單位、個人和開發商受利益驅動,擅自更改指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羣眾對此意見較大。

二、建立城市長效管理機制的幾點建議

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於城市管理體制是否科學合理、運行機制是否先進高效。針對目前我市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我們認為建立城市長效管理機制迫在眉睫。結合**、**、**等地的經驗,調研組建議:

1、完善“兩級政府(市、區),三級管理(市、區、街道),四級網絡(市、區、街道、社區)”的城市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條塊關係,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實現管理的重心下移。積極探索,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將管理工作的重點轉到強化日常管理上來,努力實現城市管理由突擊管理向長效管理轉變,由經驗管理向法律管理轉變,由制約管理向服務管理轉變,由一般管理向格調管理轉變,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整體水平。

2、成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建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的執法效率。為改變城市管理中多頭執法,重複執法,相互扯皮的現象,應儘快建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把分散的城市管理執法職能集中起來,由一個部門執行。

實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符合國務院有關通知精神;有利於政令暢通,提高行政執法效率;有利於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的建設。按國家法律規定,行政執法應由政府職能部門承擔,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具有執法權。這樣,一方面強化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另一方面有利於對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的統一管理。

3、打破建管養一體化模式,完善市場運行機制。環衞、市政、園林的養護探索實行企業化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社區作用,探索建立以街道—社區—物業管理企業為基層管理實體的管理模式,將部分職能下移,強化社區管理功能,允許社會力量參加小區衞生有償服務,解決以前“看得見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見”的管理弊端。改革城市公用事業管理體制,推進企業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務水平。通過深化改革,市政、園林、房產等單位,要逐步實行企業化運營;政府部門從無限管理變為有限管理,簡政放權,由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垃圾處理、綠化建設、環衞保潔等公共服務項目,通過招標競爭,提高管理和運行效率。

4、建章立制、依法治城。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對市容市貌環境衞生、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等管理事項做到明確規定,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市政府已出台《**區城市管理規定》的基礎上,着手出台各項管理細則,抓緊出台城市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

5、建立實現城市長效管理的社會參與機制和監督機制。通過宣傳教育,組織市民參加植樹綠化、垃圾收集、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活動,逐步使市民形成自主管理、自我規範的良好習慣,共同參與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羣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通過實行政務公開、市民投訴、市民聽政、新聞輿論曝光等方式,對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和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實施有效的監督。

6、建立城市長效管理的投入機制。調研中反映突出的問題是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經費不足。這是實現城市長效管理目標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建議:本着統一、精幹、高效的原則,對在編綜合執法人員實行財政全額撥款,可在城市維護費中列支,做到經費落實,確保執法人員嚴格公正執法。同時,要強化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依法開發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使寸土寸金的城區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益,以投入中心城市的建設與管理。

7、學習xx、**花巨資搞規劃的經驗,投入足額經費,抓緊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以及市政工程等各項專業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為規劃的審批提供科學依據。嚴格執行紅線、藍線、綠線、紫線“四線”管理制度,保證城市建設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嚴把建設工程規劃審批關,做到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與項目主體工程統一規劃、統一施工,同時投入使用;要加快編制環衞發展規劃,做好垃圾轉運站、公廁等規劃布點;要編制城區交通發展規劃,留足停車場所,大力扶持大公交,適量發展出租車,要制定限制人力車、逐步淘汰低檔車型、堅決取締“老鼠車”的具體辦法;要完善城區交通標誌標線,實行車輛歸場歸點停放,違章停車拖曳,加強市區交通靜、動態管理;要對摩托車維修、飲食店、板材加工、水泥經營等易污染環境行業的店面實行規劃布點,有的還要實行集中經營;要規劃好市場布點,做到“堵”“疏”結合,有“堵”有“疏”。

8、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我市“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村內建設混亂、環境衞生差、社會治安複雜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到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城市整體功能的發揮。改造“城中村”迫在眉睫。必須從我市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先易後難、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統籌兼顧、保持穩定的原則,在充分合理考慮羣眾的利益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補償原則,努力維護農民基本權益,使農民失地不失業。以點帶面,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地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