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2020年村級調研報告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的調研報告潤州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問題調研報告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採取駐村蹲點的工作方法在全縣農村開展藥品專項管理工作。以此對全縣涉藥單位進行調研監管,並從中發現情況,解決問題,瞭解涉藥單位經營、使用藥品的不足,與藥品監管工作的欠缺和不到之處。在蹲點工作中,我重點對澤州縣村級衞生所的藥品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村級調研報告3篇

一、村衞生所情況

在去到的金村、高都、北義城三個鄉鎮中,我組共深入行政村93個,涉藥單位108個,村級衞生所78個,其中2個衞生所沒有正常營業。

(一)村衞生所是衞生保健網的網底,在農村羣眾身體健康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但作為一級醫療機構,目前的大多數衞生所由於種種原因,實質上已經變成了藥店,在所調查的年藥品流水在XX0元以上的10個衞生所中,藥品的收益佔到95%以上,剩下的5%大多數是接產或縫合收費。也就是説一個醫療機構的醫療收入僅有5%,以藥養醫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還有不得不提的是,除了個別村衞生所確實是集體性質外,絕大多數衞生所實質上已是個體,村大隊對衞生所不聞不問,將其和雜貨部一樣看待,這也是三級醫療保健網底破了的集中體現。

(二)村衞生所作為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有一定的政策優勢,為此,村衞生所成為農村從事醫療行為的“搶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勢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鬆動,在北義城調研時,北義城村有衞生所2家,衞生院1家,西張村有衞生所2家,南義城村有衞生所2家,西黃石村有衞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衞生所2家,這些衞生所都是經過衞生行政部門註冊登記的,有合法證照;而在金村鎮棗園村,有村衞生所3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只有1個,在司藥人員開的衞生所中,許可證上的衞生所負責人手中無證,也在家開有衞生所,但是許可證上登記的負責人是此人,又不能説他無證,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醫療辦頒發的定點醫療機構證件,這樣形成了三家都有證,三家都無證的尷尬,造成藥品監管的被動。

二、村衞生所藥品購進情況

(一)合法渠道

1、從有批發資質的藥品經營企業購進。在調查過的衞生所中,100%的衞生所都有在此種合法企業進藥。也只有這種購進方式才是合法的;

2、從相關渠道領取藥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二)非法渠道

1、從藥品零售企業購進藥品。此種行為雖然大部分衞生所負責人也知道不合法,但在衞生所的營業中,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 部分藥品的批發價格比藥店的零售價格還高,衞生所就近在藥店購進藥品又方便又實惠;第二、部分村衞生所藥品流量較小,而部分藥品的使用更少,藥品批發企業不會給他們拆開大包裝,以小單位銷售;第三、藥品配送企業以固定時間送藥,不能滿足衞生所的日常藥品使用;

2、從鄉鎮衞生院購進藥品。隨着新型合作醫療的開展,村級衞生所承擔着所在村村民的門診費,而門診費必須由衞生所向鄉鎮衞生院兑換現金,而衞生院為了小集體的利益,把兑換的門診費給衞生所直接換成了藥品,這種行為其實已經構成了衞生院的無證批發藥品和衞生所的違法購進藥品事實,這種情況在全縣範圍內普遍存在。

3、從個體非法藥販手中購進藥品。個體非法藥販基本分三種,一是以非法購銷藥品為職業的。這些人通常都打有一個藥品經營企業的名義進行銷售藥品,如在山河鎮的藥販王某打着"河南藥品經銷部"這個不存在的企業的旗號兜售其藥品。這種藥販經銷的絕大多數都是假藥,嚴重擾亂着農村藥品市場秩序,危害極大,是我們重點打擊的對象;二是合法藥品批發企業的業務員,在銷售本企業產品同時,自己還帶有非本單位藥品,一般情況下,他們帶的藥品並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等衞生所使用完藥品後才索要藥款,以躲避衞生所向其索要發票,進而在藥監部門查處時逃避責任;三是個人到外地順便捎帶些藥品以獲利的。還有一種情況是農村最常見而羣眾又不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醫療機構或藥店購買的藥品未使用完,放在衞生所能賣一點算一點,這種藥品衞生所無利可圖,但衞生所人員礙於情面會放在所裏代賣。

(三)驗收記錄情況

我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律的規定,要求涉藥單位建立藥品購進驗收記錄,經過近二年不間斷的督促,藥品購進驗收的記錄有了一定的好轉,但村衞生所在記錄藥品時,只是簡單地對照購進發票,照抄上面的內容,票據上沒有的,購進驗收記錄上也體現不出,特別是在最後的驗收情況欄中,衞生所的填寫基本上都是空白,可見,驗收記錄還是隻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應該説是在應付藥監部門,記錄的重要性相對人理解嚴重不足,個體診所也是如此。

三、衞生所藥品的保管情況

衞生所藥品的保管比較鬆散,在調查過的78個衞生所中,對藥品定期進行清理的僅僅9個,在檢查中會發現,一些過期、失效的劣藥不及時銷燬,如在黃六坡村衞生所的藥架上,擺放着20多年以前的針劑近10種,看情形衞生所也不會再使用這些藥品了,但反映出了衞生所對藥品管理的不善。

(一) 藥品隨意擺放

村衞生所藥品的擺放隨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我們一直提倡藥品分類擺放,這是藥品分類管理最起碼的要求,通過檢查村衞生所,我們可以看到,藥品擺放的整齊度、外觀整潔度與藥房的規模大小成正比,有相當部分衞生所藥房設在家中,藥品、蔬菜、食品、生活用品、雜物等各種物品堆放在一起,使人在感觀上對藥品的療效產生懷疑。

(二) 藥品的效期管理不足

藥品的效期管理對一個衞生所的經濟效益有着直接的聯繫,衞生所在購進藥品時,離藥品效期越近,其風險就越大,而且在我縣的村衞生所,僅北義城、高都、金村三個鄉鎮,就有92%的村衞生所只有一名醫生,經濟上也是自收自支,這樣在藥品效期快到之前,衞生所醫生必然會加大該種藥品的使用頻次,藥品的使用合理性就得不到保障,或者即使藥品過期了,還是照樣使用。還有絕大多數的村衞生所,因為脱離集體,藥品不報損,過期藥品依然擺在貨架上。口服藥品,尤其是中成藥,相當多的衞生所醫生認為只要沒有嚴重污染,依然可以使用。在實際中,他們也是如此操作。

四、衞生所涉藥人員管理

在檢查過程中,常發現衞生所開着門也有人,但一問,看門的會説醫生不在。給人看病的醫生不在,那還開什麼門?不錯,在家户式衞生所中,司藥人員往往就是家裏的"閒人",他們既不培訓,也不體檢,對藥品管理知識一無所知,僅憑道聽途説的一星半點就開方賣藥,他們是農村藥品銷售端最可怕的隱患。

五、衞生所藥品管理知識欠缺

村級衞生所工作人員對藥品的管理知識十分欠缺,主要表現在:不憑處方使用藥品,不明白醫療機構和藥店的區別,將衞生所當成了兩用機構,既可看病,又可賣藥。將藥品調配給患者時,不給患者藥品説明書,不講清服用藥品注意事項;擅自調換藥品的包裝。在農村衞生所檢查時,經常發現,有的衞生所把小包裝藥品拆開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藥時方便,不知道藥品外包裝也是藥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擅自自配製劑;藥品的不良反應不登記不上報,在78個村衞生所中,XX年度沒有一家上報一件藥品不良反應事件。此外在本醫療機構內用食品冒充藥品;一次性醫療器械購進、使用不記錄,用後不銷燬或銷燬後不登記等現象時有發生。

六、衞生所的監管思考

(一)認真調研,依法行政

在監管的同時,認真調研,瞭解村衞生所的難處,打擊違法涉藥行為,是維護衞生所生存的重要途徑。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北義城鎮、高都鎮、金村鎮三鄉鎮有無證經營藥品户24家,這些無證户大多都是家户式經營,這種模式在監管中難取證、難處理、難取締,反覆性強,只有採取保持持續監管的高壓勢態,讓他們自動放棄,停止經營。

(二)規範衞生所的購藥渠道

加強藥品批發企業在我縣銷售行為的監管,在只要規範、合法的前提下,準確把握我縣藥品主渠道的經營動態,與主渠道建立監管、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關係,與此同時,使主渠道之間,形成良性競爭關係。

(三)加強培訓,提高衞生所人員素質

農村衞生所造成藥品管理上的不規範,主要和涉藥人員的素質有關,在調研的三個鄉鎮中,63%的村衞生所醫生是通過省衞生廳集中進行的一次培訓,取得中專畢業證的,也就是説這63%的人員僅具有國中文化水平,即使在取得中專畢業證後,他們的管理思維和業務水平也令人擔憂。在與村衞生所負責人座談時,他們張口的第一句話就是經濟效益太差,他們的思維還是停留在舊的醫藥資源統一配置的年代,衞生所作為一級醫療機構,應該讓全村的人都到村衞生所看病買藥,把個體診所、零售藥店當作異物,認為它們的存在出現,阻礙了衞生所的發展,從政策精神上看,應該是藥店憑價格優勢,村衞生所憑信用與醫療技術優勢進行生存和發展競爭。上述衞生所人員觀念,如不改變,常此以往,必然形成惡性競爭,導致藥品質量的不穩定,假劣藥品屢打不絕。

(四)加強監督管理與指導

在調研中,78家村衞生所不論是出於真心,還是出於應付,都談到了希望藥監部門多來指導、規範,及時發現問題,有什麼政策,及時通知大家。衞生所按要求整改,儘量少罰款。這一方面反映出了藥監執法的力度大,也反映出了藥監人與相對人溝通少。藥品監管與衞生所藥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時,參入人性化管理,局與所溝通,藥監人與涉藥人員學習、交流,比如向老中醫學習中藥飲片的真假劣鑑別知識,相互間取長補短,讓衞生所人員在主觀上有合法經營藥品、合理使用藥品的想法,以此支配其行為。如果只採取簡單的強硬手段,只會使衞生所違法行為更隱蔽,危害更大,藥品監管難度也更大。在規範指導的同時,監管也不能鬆,監管能督促衞生所整改和規範。以法制、人性的模式,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才能使藥監人與被監管對象之間,形成正常的監管關係,才能形成村衞生所與藥監部門“雙贏”的局面。

通過對北義城、高都、金村三個鄉鎮的調研,我們及時發現了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會有的放失,針對農村衞生所的實際情況,調整工作思路,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並付諸實踐。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的調研報告2020年村級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效載體,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新經驗,形成新機制。要動員和鼓勵廣大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新生活。只有這樣,農民的生活質量才會不斷提高,農村的落後面貌才會儘快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才會早日到來。

近日,託縣農牧局組織有關同志就全縣“一事一議”執行情況,先後到五個鎮的十個村走訪調查,深入農户家中,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聽取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調查表明,實行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取消“兩工”,村內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建村級道路、橋樑、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建設,由全體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堅持“量力而行、羣眾受益、民主決定、上限控制”的原則,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向農民籌資或籌勞。籌勞每年人平不超過5個勞動日,籌資每年人平不超過15元,籌資或籌勞兩者只取其一,實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項目,在全縣尚未正規開展。雖然我縣沒有開展“一事一議”的項目,但在今後的農村經濟發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在“一事一議”當中也存在着諸如不願操作、不敢操作、不會操作、不便操作、不好操作等問題。在開展“一事一議”試點工作的同時,要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化解問題,已成為當前順利推進一事一議制度的緊迫任務。

一、 “一事一議”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事一議”作為税費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推進村民自治、村務公開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通過調查,發現在具體執行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發動羣眾難,不願操作。在與部分村民座談時,大多數村民認為,現在國家政策好,農業税全免,“兩工”沒有了,“三提五統”沒有了,而且國家還拿出大量的錢為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對國家投資還需要農民籌資籌勞的政策不知道,認為國家已經給錢了,如果要出勞力,就要付工錢,要按照市場價出工,少了不幹。據村幹部反映,大多數基礎設施建設請農民工,都付工錢,每天包吃30元。同時,受農村宗族、塊塊利益主義影響,部分農民對自己直接受益的事就贊成參加,間接受益或沒有利益的就不願參加。這主要是鄉鎮和村對一事一議的政策宣傳得不多,不夠深入,老百姓對政策不理解。同時,少數村幹部存在怕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是執行制度難,不敢操作。在調查中,許多村幹部反映,“一事一議”制度嚴,程序強,稍不注意,就會違規。如果羣眾一舉報,就要查處。最後好心得不到好報,思想上有顧慮。還有另一種情況,雖然“一事一議”通過了,並形成了決議,但少數人拒不交款或是拒不投勞,村幹部們通過反覆做思想工作,還是做不通。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嘎查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辦法》第23條規定:農牧民沒有正當理由,據不承擔本辦法規定的籌資籌勞的,嘎查村民委員會應當對其批評教育。教育後拒不改正的,可以依照嘎查村民會議通過的村規民約進行處理。實際上,我縣絕大多數村都沒有村規民約,村幹部也不願得罪這些人,而現行又沒有法律依據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最終讓大多數老百姓覺得這樣做不公平,從而難以調動羣眾的積極性,不利於今後開展工作。

三是程序到位難,不會操作。按照政策規定,“一事一議”項目必須有預算、有村民開會通過記錄。方案實施前必須報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再報縣農民減負辦公室審批備案,經批准後方可執行。我縣沒有“一事一議”建設項目的主要原因是鄉鎮和村級幹部對政策理解不透,對操作的程序沒搞清楚,對具體的籌資籌勞標準模糊不清。想議想做的“一事一議”的項目,本來都是好事,因為不按照程序操作,就違背了政策,好事到最後可能會變成壞事。

推進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建議

必須針對我縣當前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加以解決,讓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在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最大效益,實現村級一事一議與新農村建設“雙贏”。

(一)加強教育,積極引導,解決“不願”問題。開展一事一議,關鍵在於調動農民羣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人民羣眾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務的民主權利。一方面,村幹部要努力適應税費改革後農村形勢,切實加強學習,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轉換工作思路,改進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法,真正從要錢要糧的圈子中走出來,變過去的行政指揮為現在的服務農民,組織農民,提高農民。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引導。特別是針對部分農民片面理解國家政策,只看自己該享受的權益,不看自己應盡的義務等現象,要做好政策宣傳和農民的思想工作。

(二)分類指導,規範程序,解決“不會”問題。嚴格堅持“一事一議”程序是搞好“一事一議”的基礎。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嘎查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辦法》的程序要求,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第二要張榜公示;第三要召開村民大會,並且必須有半數以上的代表通過;第四要報鄉鎮政府及縣級主管部門審批備案;第五要向羣眾公示籌資籌勞情況及財務開支情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在全村範圍內推薦辦事公正、責任心強、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全程監督工程進展情況和財務開支情況。各鄉鎮要求各村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作為村務公開的主要內容予以全面公開。要把為羣眾所做的實事做實,好事做好。同時,要量力而行,分類指導,一切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的實際利益出發。

(三)因地制宜,惠民為本,解決“不敢”問題。出台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是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一項舉措。隨着我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村級一事一議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需要豐富內涵,與時俱進。一方面,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修改、充實、完善有關內容,另一方面,根據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要因地制宜,從便民、惠民出發,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四)完善制度,創新方法,解決“不便”問題。推行一事一議必須強化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認真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基礎上,充分聯繫本地實際,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把一事一議的議事規則寫進去,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並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執行。要儘快規範和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的相關政策法規,做到一事一議有法可依,讓一事一議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不斷提高村民的議事意識、議事水平和議事能力,確保一事一議規範運作。對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並籤後,不籌資籌勞的,按違反合同論處。要在充分尊重農民願意,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的前提下,通過村規民約健全約束機制。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

潤州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問題調研報告2020年村級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我區現有行政村29個,農業人口38916人,蔬菜面積10800畝,糧食麪積9500畝,水產養殖面積8800畝,果園2200畝,茶園3100畝,一、二、三產企業600多家。全區村級企業完成工業銷售7.4億元,同比增長28.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260元,同比增長4.93%;村級經濟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9%,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6%,村級經濟作為我區五大經濟之一正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當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重點加強了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建設。蔣喬反季節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嶂山水蜜桃生產示範基地等10個農業特色示範基地及五洲山茶場、蔬菜種子公司等3個龍頭企業已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主動與萬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單位合作,訂立購銷協議,通過“公司+農户”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大力培植各類專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先後組建了七裏甸葡萄協會、蔣喬嶂山水蜜桃協會、金江水產協會、蔣喬蔬菜協會和官塘園藝協會等5個專業協會,已註冊“萬祥”、“潤星”、“潤綠”等9個農業品種商標,其中“五洲”、“彭公”牌茶葉,“潤農”牌番茄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定,“驚春靈芽”和“五峯迎春”先後獲省級、國家級名茶評比一等獎。特色水產養殖進一步發展,異育銀鯽、青蝦、鱖魚、南方大口鮎等名優產品的養殖比例不斷擴大。

二是發展領域向縱深方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已不再是過去單一的農業經濟,二是廣泛涉足一、二、三產,向各種領域縱深發展。一產方面,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發展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目前已建成8個區級科技示範園,50户科技示範户,發展了應時鮮果、茶葉、蔬菜種子等6個產業化項目。二產方面,重點發展機械、建材、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等產業,生產的數控機牀、鍛壓機牀、磁性材料、通訊器材、電碳製品、環保設備等產品已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三產方面,在進一步鞏固零售商業、小商品、餐飲、修理等服務行業的基礎上,向交易市場、房地產開發、傢俱裝飾等行業延伸,並使其成為村級經濟三產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是私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區相繼出台了多種鼓勵私個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私個經濟的扶持力度,私營個體經濟的競爭優勢日漸顯露,成為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補充。各鎮、村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地域優勢,抓住農村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有利時機,培植了東亞碳素廠、江東鑄造廠、光華鍋爐廠、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規模私個企業。這些企業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嚴格管理,注重創新,重視人才,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穩步提高。目前我區現有村級私營企業450多家,佔全區私營企業總數的72%;個體工商户2900多家,佔全區個體工商户的49%。

二、我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區”的總目標,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戰略,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紮實開展“五好村”、“五好示範村”創建活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在鞏固前幾年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區委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新一輪《“五好村”、“五好示範村”評比考核細則》,提高創建標準,加大創建力度,進一步提升村級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重點從選準配強村幹部隊伍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村級領導班子結構,提高村級領導班子抓經濟工作的能力。採取鎮機關下派、企事業單位交流、鄰村調配等形式,多渠道選配村幹部,重點抓好“領頭雁”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氣和活力、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羣眾基礎較好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全部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歲以下的佔77%,大專以上文化的達70%。全區建立了一支常數為150人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村幹部管理更加規範。近兩年來,全區先後湧現出黎明村、韋崗村、四圩村等5個年純收入超80萬元的“五好示範村”和10個年純收入超30萬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頓扶持經濟薄弱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98年以來,我區對經濟薄弱村採取“一定三幫”的措施,由一名區領導親自掛帥,一名部門領導定點負責,帶領3個部門與幫扶村“結對”掛鈎,努力做到不脱貧不脱鈎。一是強素質,優化班子結構。幾年來,共調整了5個經濟薄弱村的領導班子,使一批有脱貧致富信心,有開拓進取精神,奉獻意識強,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幹,走上了村領導崗位。每年在區委黨校或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進行為期7-10天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使村級集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二是尋項目,培植經濟增長點。區定點領導和區級機關部門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召開了蔣喬鎮馬山村等12個現場辦公會,開展了“尋項目、籌資金”活動,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投入資金30多萬元,解決問題120多個,先後培植了蔣喬鎮嶂山村白花桃園、官塘橋鎮秀山村高標準茶園等農業發展項目;幫助官塘橋鎮平山村、開發區蔣家門村興建門面房40間;盤活了蔣喬鎮馬山村的磚瓦廠等閒置資產,為經濟薄弱村的早日脱貧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區6個經濟薄弱村已徹底脱貧。

3、積極推進“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以提高村黨支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為重點,將培植符合產業化要求、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範園”作為村級經濟新的增長點,按照“多形式組建、分渠道籌資、靈活性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思路,通過“送出去”(組織40多名農技人員、黨員幹部種植、養殖大户,到揚州大學農學院培訓)和“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現場授課)、召開農業“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推進會和現場觀摩交流會,大力推進“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全區80%的農業村建立了村級“科技致富示範園”,6個達到區級以上“科技致富示範園”的標準,150多名黨員幹部成為帶領羣眾致富的“領頭雁”,已有1000多户農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級債權,化解村級債務,為村級集體經濟減負。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債權。全面清理村集體經濟組織代墊代繳應由農民承擔的各類税費及個人借用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等所形成的債權,採取逐户核實、與農户落實償還協議和簽訂還款計劃的方式,予以催繳和清收;嚴格按照企業改制協議,加大企業改制回收資金的力度,加大企業各項上繳資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關係所形成的承包上繳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籌集資金化解債務。把償還村民小組和羣眾的徵用土地補償款及欠村組幹部的報酬作為化解重點,對數額較大,一時難以全部兑現的,及時制定還款計劃。在償還債務上堅持先償還農户債務,再償還其它債務;先償還羣眾債務,再償還幹部債務;先償還個人債務,再償還集體債務;先償還村內債務,再償還村外債務。截止底,全區村級債權總額771.38萬元,化債率達81.80%,債務總額1260.53萬元,化債率達73.64%。

三、當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比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於受體制所限,我區在土地、規劃等方面沒有審批權限,一些村雖然地處城郊交通幹道邊緣,具有發展工業經濟的獨特優勢,但發展工業項目卻十分困難,許多投資者在瞭解土地價格後紛紛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債務較重,發展資金比較匱乏。由於興辦集體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拖欠幹部報酬等歷史原因,我區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加之銀行信貸制度改革後對企業信用顧慮多,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農村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目前我區村級企業發展籌集的資金60%以上靠自我積累,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由於用人機制不健全和經濟條件等原因,造成我區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村專業經紀人、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和懂市場、會經營、素質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四是少數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比較薄弱。主要是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村幹部年齡結構老化,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開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兩手抓的自覺性,造成村級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遲緩。

四、對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實際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切實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

1、優化配置,實施人才強村戰略,鍛造一批領航起飛的“領頭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幹部人才尤為重要。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帶領羣眾致富奔小康的幹部人才隊伍。

首先,始終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農村黨員幹部,凝心聚力謀發展、奔小康。通過深入開展“星期六讀書日”、“讀書與實踐”活動,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等形式,加強調查研究,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新舉措確定主題進行交流研討;圍繞村級經濟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舉行高層次的專家講座,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高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幹部培訓渠道和內容,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積極實施村幹部素質教育“雙百”工程,採取學歷進修、實用技術培訓、定期輪訓等措施,通過與上海大學、揚州大學、無錫全國鄉鎮企業家培訓中心以及周邊高校聯合辦學,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知識為重點,更新知識結構,使村幹部100%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門實用技術,村黨支部書記100%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斷提升引領農村經濟衝刺起飛的本領。

第三,全面推行村幹部公職化管理,選賢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由鎮勞動服務站和村幹部簽訂勞動合同,推行公職化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並辦理各種社會保險,增強村幹部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年齡調輕、結構調優、知識調高”的要求,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採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拓寬選人用人渠道。

2、依託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鄉一體化進程為契機,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借鎮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礎設施、擴大城市版圖、促進城鄉一體化的機會,充分利用身處城郊結合部的優勢,推動農業技術改造、產品升級。以創建“五好村”、“五好示範村”為載體,積極啟動農村黨組織建設“1011”工程。通過2-3年的努力,在全區培植10個税收在200萬元以上、經濟純收入在60萬元以上的“五好示範村”,消滅經濟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培養100名率先致富的黨員幹部帶頭人,帶動1000個農村家庭建成小康示範户。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發展新型城郊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要求,着重發展優質應時鮮果產業、無公害蔬菜產業、特色水產業、優質畜禽產業、優質茶葉產業和蔬菜種子產業。二要推進農業科技化。繼續實施好三項更新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科技致富示範園建設,抓好“十園百户萬畝”工程。三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環境質量、統一關鍵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檢測標準和統一產品標示。四要推進農業市場化。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市場信息蒐集利用,大力培養農民經紀人,積極發展專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基層農技服務組織組辦、領辦、合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當經紀人。五是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以骨幹企業或營銷大户為主成立行業協會,健全職能。通過行業協會,制定本地區農產品的規格和標準,協調產量安排,避免惡性競爭,擴大訂單農業的覆蓋面,提高履約率,穩定農產品購銷渠道。對外宣傳產品,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促進產銷銜接。預測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動,降低農業經營風險,保護協會成員的利益。

其次,以企業改製為基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一要抓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吸納民資和外資,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做大做強,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私營個體企業,將小、微、虧集體企業以多種形式出售轉讓給個人經營,集體企業閒置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可以出售或租賃給私營個體企業,盤活存量資產。三要走以農興工的路子,結合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流通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到工業部門。

第三,培育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快速發展城市近郊農村服務業。一要加快專業特色市場的培育和建設,鞏固和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強輻射帶動功能。二要積極開拓農村商品零售市場和生產資料銷售市場,採取聯購分銷、聯銷經營等形式,增加農村商業網點建設,採取送貨下鄉等方式擴大農村市場的銷售比重。三要發展倉儲流通業。藉助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選擇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優勢地段發展倉儲流通業,建設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環境建設,為富民強村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

首先,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圍繞“優化環境、提升功能、注重創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村組道路建設、自來水入户、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營造招商引資的一流載體。

其次,積極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優化投資軟環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記註冊辦法,降低市場門檻,簡化辦事手續,取消許可控制,改行政審批方式為市場監督方式。進一步加大清費治亂力度,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建立監督舉報機制。

第三,強化金融服務,拓展融通發展資金渠道。要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加大對農村農户和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提高授信額度,簡化手續,強化監測。引導和規範民間信用,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

最後,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經濟、農業、科技等部門要及時做好各類產品、市場等經濟信息的收集和發佈,及時對各類產品進行收益、風險預測,向基層黨組織、農户和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的調研報告村級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效載體,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新經驗,形成新機制。要動員和鼓勵廣大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新生活。只有這樣,農民的生活質量才會不斷提高,農村的落後面貌才會儘快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才會早日到來。

近日,託縣農牧局組織有關同志就全縣“一事一議”執行情況,先後到五個鎮的十個村走訪調查,深入農户家中,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聽取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調查表明,實行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取消“兩工”,村內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建村級道路、橋樑、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建設,由全體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堅持“量力而行、羣眾受益、民主決定、上限控制”的原則,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向農民籌資或籌勞。籌勞每年人平不超過5個勞動日,籌資每年人平不超過15元,籌資或籌勞兩者只取其一,實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項目,在全縣尚未正規開展。雖然我縣沒有開展“一事一議”的項目,但在今後的農村經濟發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在“一事一議”當中也存在着諸如不願操作、不敢操作、不會操作、不便操作、不好操作等問題。在開展“一事一議”試點工作的同時,要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化解問題,已成為當前順利推進一事一議制度的緊迫任務。

一、 “一事一議”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事一議”作為税費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推進村民自治、村務公開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通過調查,發現在具體執行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發動羣眾難,不願操作。在與部分村民座談時,大多數村民認為,現在國家政策好,農業税全免,“兩工”沒有了,“三提五統”沒有了,而且國家還拿出大量的錢為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對國家投資還需要農民籌資籌勞的政策不知道,認為國家已經給錢了,如果要出勞力,就要付工錢,要按照市場價出工,少了不幹。據村幹部反映,大多數基礎設施建設請農民工,都付工錢,每天包吃30元。同時,受農村宗族、塊塊利益主義影響,部分農民對自己直接受益的事就贊成參加,間接受益或沒有利益的就不願參加。這主要是鄉鎮和村對一事一議的政策宣傳得不多,不夠深入,老百姓對政策不理解。同時,少數村幹部存在怕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是執行制度難,不敢操作。在調查中,許多村幹部反映,“一事一議”制度嚴,程序強,稍不注意,就會違規。如果羣眾一舉報,就要查處。最後好心得不到好報,思想上有顧慮。還有另一種情況,雖然“一事一議”通過了,並形成了決議,但少數人拒不交款或是拒不投勞,村幹部們通過反覆做思想工作,還是做不通。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嘎查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辦法》第23條規定:農牧民沒有正當理由,據不承擔本辦法規定的籌資籌勞的,嘎查村民委員會應當對其批評教育。教育後拒不改正的,可以依照嘎查村民會議通過的村規民約進行處理。實際上,我縣絕大多數村都沒有村規民約,村幹部也不願得罪這些人,而現行又沒有法律依據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最終讓大多數老百姓覺得這樣做不公平,從而難以調動羣眾的積極性,不利於今後開展工作。

三是程序到位難,不會操作。按照政策規定,“一事一議”項目必須有預算、有村民開會通過記錄。方案實施前必須報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再報縣農民減負辦公室審批備案,經批准後方可執行。我縣沒有“一事一議”建設項目的主要原因是鄉鎮和村級幹部對政策理解不透,對操作的程序沒搞清楚,對具體的籌資籌勞標準模糊不清。想議想做的“一事一議”的項目,本來都是好事,因為不按照程序操作,就違背了政策,好事到最後可能會變成壞事。

推進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建議

必須針對我縣當前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加以解決,讓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在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最大效益,實現村級一事一議與新農村建設“雙贏”。

(一)加強教育,積極引導,解決“不願”問題。開展一事一議,關鍵在於調動農民羣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人民羣眾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務的民主權利。一方面,村幹部要努力適應税費改革後農村形勢,切實加強學習,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轉換工作思路,改進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法,真正從要錢要糧的圈子中走出來,變過去的行政指揮為現在的服務農民,組織農民,提高農民。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引導。特別是針對部分農民片面理解國家政策,只看自己該享受的權益,不看自己應盡的義務等現象,要做好政策宣傳和農民的思想工作。

(二)分類指導,規範程序,解決“不會”問題。嚴格堅持“一事一議”程序是搞好“一事一議”的基礎。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嘎查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辦法》的程序要求,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第二要張榜公示;第三要召開村民大會,並且必須有半數以上的代表通過;第四要報鄉鎮政府及縣級主管部門審批備案;第五要向羣眾公示籌資籌勞情況及財務開支情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在全村範圍內推薦辦事公正、責任心強、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全程監督工程進展情況和財務開支情況。各鄉鎮要求各村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作為村務公開的主要內容予以全面公開。要把為羣眾所做的實事做實,好事做好。同時,要量力而行,分類指導,一切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的實際利益出發。

(三)因地制宜,惠民為本,解決“不敢”問題。出台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是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一項舉措。隨着我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村級一事一議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需要豐富內涵,與時俱進。一方面,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修改、充實、完善有關內容,另一方面,根據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要因地制宜,從便民、惠民出發,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四)完善制度,創新方法,解決“不便”問題。推行一事一議必須強化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認真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基礎上,充分聯繫本地實際,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把一事一議的議事規則寫進去,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並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執行。要儘快規範和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的相關政策法規,做到一事一議有法可依,讓一事一議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不斷提高村民的議事意識、議事水平和議事能力,確保一事一議規範運作。對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並籤後,不籌資籌勞的,按違反合同論處。要在充分尊重農民願意,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的前提下,通過村規民約健全約束機制。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