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醫患矛盾現狀調研報告

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在進行社會活動中,總是與其他人有各種接觸或交往,在相互接觸和交往過程中,雙方又總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從而建立這樣或那樣的人際關係。

縣醫患矛盾現狀調研報告

醫患關係是其中的一種,醫患關係的重要性早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就已成為人們所認識併成為醫生治療手段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醫生竭力救治,病人盡力配合,打敗醫患共同的敵人—疾病。

醫患關係應該是和諧健康的,不應該有矛盾發生。隨着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生命與健康、文明與進步。醫生和患者之間矛盾日益顯露,人們為吃不起藥、看不起病、受不起氣、遭不起罪而苦惱和抱怨,甚至是憤怒、控訴,於是“醫患矛盾”問題也日益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一、我縣醫患矛盾的現狀

我縣現有二級醫療機構3家,鄉鎮衞生院8家,廠企衞生所10家,個體診所10家,農村衞生所82家。近幾年來記錄在案較大的醫療糾紛有12起。其中發生圍攻醫院的有2起,民事訴訟4起,經衞生行政部門和醫患雙方協調解決的6起。

二、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

醫方:

所謂的“醫方”包括醫務人員和醫院兩個方面。

從醫務人員方面來講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醫德問題。有些醫務人員道德水準低,經受不住金錢和權利的誘惑,利用職務之便,開“人情方”,收“紅包”,吃謝禮,更有甚者暗示患者索要好處,把本職工作作為社交的手段,把勒索患者視為理所應當、見怪不怪的事情,置自身的職業道德於不顧。

其次,是態度問題。雖然每一名醫務人員都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夠得到最好的救治,但是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醫務人員必須每天面對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工作的疲憊和性格的差異使得有些醫生難以做到微笑服務。面對看病心切、焦慮急躁的患者,醫務人員也容易與患者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發生衝突.或者出現對待患者態度“生、冷、硬”、疏忽大意的情況,從而引發“醫患矛盾”。據調查約有1/3的醫療糾紛是由於服務態度不好、服務不到位、缺乏有效及時的溝通所致。

第三,是機制問題。我國的多數醫院依然是以藥養醫.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他們往往為患者“開大方”、“開花方”、開貴方”。這種處方上的不正之風,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而且降低了醫生的地位,損壞了醫院的名譽。患者對於同等條件下的不公正對待產生反感,從而引發“醫患予盾”。

第四,是醫術問題.高新設備的引入,提高了醫生診斷的準確性,相對降低了醫生診斷難度,這也使得有些醫生滋生了懶情思想,過度地依賴醫療設備,降低對自身診斷能力的提高,追求“大撒網”式的輔助檢查排查方法,這也成了一些醫院常採用的診斷手段。這些檢查解放了醫生卻增添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還使患者的心理、身體受到了不必要的損傷。

從醫院方面來看存在兩個方面問題:

一是醫院內部管理問題。醫院的許多內部規定不盡合理,患者的隱私權和知情權得不到尊重,醫院對院內不正之風缺乏管理,嚴重影響了醫療質量。有的醫院出了醫療事故.卻為了本醫院的聲譽而偏袒醫生。

二是國家政策方面的問題。國有醫院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國家撥款和以藥養醫,然而國家對醫療衞生的發展與建設投入不足。這就客觀上造成了醫藥價格偏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看不起病的現象。

患方:

從患方角度看,存在三個方面問題:

第一,隨着法制的不斷健全和法制觀念的不斷深入,患者這一特殊的消費羣體的維權意識也開始覺醒。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機制的完善使得國有醫院、私有醫院站在平等的競爭舞台上,患者就醫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患者更多關注的是消費價格與服務質量。因此,患者對於花了錢還治不好病的事情不再埋單。

第二,隨着廣大公眾衞生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對於醫生的診治方法不再一味地盲從,甚至會產生質疑。患者對醫學的期望過高,有時並不能理解一些生理現象。調查表明在醫療糾紛中,很多情況是病人或家屬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生理現象,而醫生又沒能及時告知患者,從而引發一些“醫患矛盾”。

第三,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消費者的地位不斷提高,患者把自己也視為消費的“上帝”,要求醫院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所以有些患者稍有不滿就對醫務人員耍態度,或者故意擾亂醫院的公共秩序,使得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

三、解決“醫患矛盾”的對策

1、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培養醫務工作者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要通過多種形式,強化醫務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大力弘揚無私精神,增強其救死扶傷的責任感,使廣大醫務工作者普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作到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同時重視正面典型的榜樣作用,適當提高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

二是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做到依法行醫。要針對客觀存在的醫德醫風問題,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要把醫德醫風的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的獎懲緊密結合起來,使醫德醫風與工資、評優、晉級、晉職掛鈎,對醫德醫風問題嚴重的醫務人員給予警告、取消資金、降級、降職、停職,甚至辭退的處罰。國家也要逐步健全立法工作,使醫患關係受到法律的保護和調整。

三是加大對醫療機構的扶持力度,減輕其發展壓力。要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的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

2、加強醫院內部管理

一是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採取“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引進先進技術。做到醫務公開,把主治醫生、藥品名稱、藥品價格公開公式。

二是加強醫院制度建設。讓醫務人員和患者都相互瞭解、相互配合、相互監督。

三是加強監管力度。衞生行政部門對醫院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各種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

四是加強獎懲機制建設。切實把醫務人員的職責與服務水平掛起鈎來.做到獎罰分明,從而增強其工作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診療護理水平,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3、加快醫療衞生體制改革

一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下鼓勵多元辦醫和引入競爭機制。

二是對公立的醫療機構,國家要給予足夠補貼,政府指導醫療服務價格,並實行統一的行業標準,改革流通體制,減少藥品週轉的附加值,提高藥品流通的透明度。

三是完善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受益羣體,加強醫療保險中醫療責任險。可根據醫務人員崗位風險大小不同分別設立的,如果一旦出現醫療事故,由受害人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要以優惠的條件吸引人們參加醫療保險。同時還要監督醫生,如發現醫生開了不該開的藥,做了不該做的檢查,保險公司拒付醫藥費。

總之,“醫患矛盾”不是短期形成的,它的消解也需要一定的過程,醫患關係中的矛盾、糾紛是由多方面因素促使形成的。醫患關係出現的功利化趨勢、商業化趨勢、物化與非人格化的趨勢與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有關,也與科技手段的進步有關,處理這些複雜的關係需要國家、醫療機構、保險機構等相關部門的相互協調配合,需要醫務人員自身醫德醫風的提高,也同樣需要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我們期待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共同促進發展,共建和諧家園,使“醫患矛盾’這塊醫生和患者的心病早日得到根治。